西安经开区建区20周年主题报道之梦想篇

时间:2019-05-15 07:3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安经开区建区20周年主题报道之梦想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安经开区建区20周年主题报道之梦想篇》。

第一篇:西安经开区建区20周年主题报道之梦想篇

西安经开区建区20周年主题报道之梦想篇

发布日期:2013年09月12日

现实是此岸,梦想是彼岸。当梦想变为现实,现实又将激发出更宏伟的梦想。

对西安经开区而言,推动现实与梦想交替发展的,是20年来历届开发区人在创业创新、开放包容、服务担当中所形成的“正能量”。这种独具自身特色的精神潜质和文化内涵已转化为一种作风和传统,继续推动开发区事业乘风破浪,一路向前。

从第一家企业入驻、到11000余家企业汇聚;从一片荒芜的大北郊、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20年时光荏苒,西安经开区在懵懂未知中为古城人民绘就今天的壮美宏图,让北郊融入城市、成为政治经济核心的梦想得以实现。

这一切来之不易的累累硕果,对于勇于寻梦的经开人来说,他们并不知足,也从未停歇向前的脚步。面对未来,他们将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作为梦想彼岸,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决心为动力,以科学、创新的决策为实践路径,以此创造经开区灿烂辉煌的明天,为美丽西安建设提供更为有力的功能支撑。

清晰铺开的“经开梦”

这是一座因产业而充满活力的城市;这是一座因梦想而不断超越的城市。20年前,“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立的那天起,西安北郊的这片土地就与西安城市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后,一批批企业家纷纷来这里考察,一个个优秀工业项目加快在这里投资„„主要经济指标五年翻了两番以上,技工贸总收入连续突破500亿、1000亿和2000亿“三个”大关;工业总产值连续突破500亿、1000亿;地方财政收入连续突破5亿、10亿、15亿;工业经济领跑西安,综合实力在西部22个国家级经开区中跃居第一。

然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经开人要谋求更新的、更大的、更高的发展目标。“对于开发区来说,核心任务是发展产业,根本支撑在于园区,只有把园区做实、做大、做强,才能把开发区产业发展好、城市建设好,才能实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的目标。”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贾生林谈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开区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招名企、引龙头,通过引进增量,带动产业聚集,扩大经济总量,同时,注重统筹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营造好适宜各类资源要素加速聚集的环境,通过环境的提升,促进要素聚

集和产业提升,实现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

基于这一目标,日前,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了指导和引领开发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目标、总要求:把经开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因为,国际竞争力体现水平和实力,一流开发区体现层次和标准;只有做到了一流,才能谈得上有国际竞争力;只有具有国际竞争力,才能为成为一流开发区创造基础和条件。

针对这一总目标,经开区拿出了具体的实践思路:从企业、产业、人才、环境四个层面,细化“国际竞争力”内涵。一是要有国际化的企业、国际品牌的企业、国际影响力的企业,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是基础;二是要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是核心;三是要有高层次、国际化的人才,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力,这是关键;四是要有国际化的投资环境和服务,提高环境的国际竞争力,这是保障。

同时,以“五个一流”对“一流开发区”的人才、企业、配套、产业、服务提出总标准和要求。即,要有一流的产业、一流的配套、一流的企业、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服务和团队。这其中,一流的人才和服务尤为关键,因为,一流的事业,需要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开发区,要有一流的工作状态,一流的工作标准,一流的工作水平。因此,承载着投资服务的干部员工队伍建设,是决定经开区事业成败的关键。

这“四个国际化”与“五个一流”无疑是处于西安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对外开放前沿窗口的经开区最精准、确切的行动指南,同时承担着支撑西安国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建设的重任,经开区以想事、谋事、干事、干成事的坚强领导班子和高效团队,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并推动经开区从一个单纯的工业园区向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迅速蜕变。

位于经开区草滩生态产业园的博世力士乐公司

位于经开区泾渭新城的西部钛业生产车间

加速实现的“工业梦”

“工业是经开区的立区之本。坚定不移地发展产业经济,是经开区形成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依托。”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杨安定表示,要实现经开区 “产业梦”,必须要紧紧扭住招商、土地这“两个牛鼻子”,加大重大项目引进,解决好征地拆迁、土地指标、发展空间等问题,充分释放、调动和激活草滩生态产业区和泾渭新城两大功能园区的功能价值和空间价值,以两个园区的快速建设发展,带动和促进经开区产业优化升级、工业经济持续增长。

作为渭北工业区建设的核心承载区——高陵组团将作为经开区下阶段发展的“主战场”之一。该组团的建设,经开区将以泾渭新城为基础,以陕煤重工、中航重机、兵器基地等重大项目为核心,在壮大商用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的同时,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到2020年,组团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努力建成引领渭北工业发展的示范区。同时,高陵组团还将继续坚持统筹城乡先行的发展理念,到2020年将完成辖内21个行政村、5.7万人的村庄拆迁改造,实现区域“零村落”。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方面,到2015年基本形成“两横一纵”快速路网、“三纵三横”主干路网格局,并将按照“一核、两心、两带、四片区、多节点”的功能布局,配合主体功能区的推动,全面启动相关的配套环境,打造集产业、商贸、酒店、娱乐为一体的商业街区,加快建设1所综合医院和2所中、小学校,初步建成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优良的先进制造业承载地。

作为经开区二次创业初期启动建设的功能园区——草滩生态产业园,将依托区位优势,以知识密集、人才密集、资本密集为特征,加快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聚集效应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总部研发和生产性服务业,为衔接中心区产业梯字转移并与高陵组团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度互动提供功能支撑。在项目推进中,加快中科院西安科技创新基地、中国重研院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同时还要不断加快科技项目的引进、孵化与育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见效,并尽快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在抓好专业园区建设中,将加快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园、中国电子西安产业园、国家级印刷包装产业基地的招商选资、项目引进和产业升级,让专业园区成为产业聚集、链条延伸的“乐土”,让“园中园”模式深度发酵,成为带动区域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到201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0亿元,较2011年翻一番以上;实现服务业收入150亿元。到2020年再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服务业收入分别达到300亿元,将草滩生态产业园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的滨河城市新区。

将“产业梦”分解到一项项具体的工作、一个个具体的目标,而无论是草滩园区还是高陵组团,都是“经开梦”的主战场,而经开区中心区则将成为承载、支撑“经开梦”的城市梦想。按照经开区产业发展规划:到201

5年,经开区将实现技工贸总收入7000亿元,工业总产值45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6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达到50家,跨入国内一流开发区行列。到2020年,力争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8万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50亿美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产城融合的“城市梦”

经开区的中心区是其起步区、建成区,更是西安市新的行政中心和国际化大西安新中心。站在历史新的起跑线上,这样一个区域该如何实现跨越发展?这成为外界最大的猜测和期待。

按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战略目标,中心区将充分发挥城市“中枢效应”,与草滩、泾渭新城形成“以南带北,上下联动”的良性发展格局,构建以“都市型工业+智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助推中心区建设大提速,促进城市新中心加快建设,同时,通过推进中心区的全面改造提升,让城市功能更具“国际范”,以此来推动和实现城市、产业全面“双升级”。

“我们下一步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快推进朱宏路区域拆迁改造,加大剩余企事业单位及小区的拆迁力度,促进中航重机、湖北大厦、陕西镁业等11个总部项目落地建设,尽快形成大开发、大招商、大建设的局面。同时,实施未央路以东区域提升改造,加快道路、管网等市政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整个区域互动、协调发展。”管委会规划局负责人表示,经开区城中村的拆迁工作已基本圆满完成,涉及村民安置及腾出的空地的集约化利用将成下阶段工作重点。我们以安置楼建设和回迁为核心,尽快启动区域内剩余村庄的改造工作,加快安置楼建设和集体土地确权,确保区域内剩余15个村、2万余村民顺利回迁。同时对闲置用地进行全面调研摸底,加大清理、整合力度,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在此基础上,加快发展商务、办公、总部、研发、金融、商贸等业态,壮大服务业规模,促进产业升级。”

在坚持推进产业、城市“双升级”的基础上,经开区中心区将改变过去重建设、轻管理的思维,坚持城市建管并重,高标准推进城市管理,实现城市布局特色化、管理精细化、环境生态化。通过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大力实施城市夜景提升工程和渣土车专项整治,实现城管、市政、市容、公安等联动和“大城管”模式和精细化长效管理机制。同时,深入落实“缓堵三年行动方案”,集中改造、拓宽、打通一批城市道路交叉口、拥堵点和断头路,新建公共停车位,加强交通秩序整治,保障区域安全畅通。抓好治污减霾,狠抓大气排放物和扬尘污染防治,加快实施燃煤锅炉拆改,减少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集中开展中水利用,推广清

洁生产,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企业、群众提供宜居、宜业的良好生态环境环境。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的全新使命,将使经开区中心区的功能辐射半径显著扩张,并将其在全区的核心作用变为带动大西安发展的核心版块,成为大西安建设发展的运营中枢,其功能定位已被推向‘国际城市’建设的前沿。”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认为,随着西安新中心建设不断推向纵深,作为城市资源配置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润滑剂”的现代化服务业,还必将向经开区进行大规模迁徙,这将成为支撑区域转型升级和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西安开发区——

第二篇:经开区“两新”党建信息报道

***开发区健康有序开展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近年来,***开发区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为目标,结合实际、科学引领、多措并举,“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开发区成立“两新”党委,全面领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同时设立“两新”党委办公室,安排专人指导、协调“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目前,已组建**家“两新”党支部,并对**名党员登记造册,建立了党建工作台帐,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夯实了“两新”组织党建基础。

二、加快组建力度,确保“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针对“两新”组织党员流动性大、分布面广的特点,按照“为组织发展所需要,为法人代表所支持,为单位党员所欢迎,为职工群众所拥护”目标要求,采取“单独建、联合建、依托建”等多种组建形式和方法,100%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对没有党组织、没有党员的“两新”组织,采取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办法,100%实现党建工作指导。

三、加深作用发挥,展现“两新”组织党建成效。通过开展 “坚持科学发展,服务县域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和“创先争优”等主题实践活动,激励“两新”组织党员和广大青年职工争当岗位能手、争创文明标兵,争做**县域经济优秀建设者。2011年6月,经开区“两新”党组织推荐的**有限公司董事长***同志被评为第**届“***市十大杰出青年”;建党90周年期间,“两新”组织中有1名同志当选县党代表,多名同志被评为市、县级优秀共产党员。

四、加大党建培训,提高党建管理水平和党员综合素质。通过党员大会、书记上党课、业务辅导、座谈交流以及文件资料等多种形式,使“两新”党组织负责人树立“党建发展引领企业进步”思想;同时让“两新”党组织和党员熟知如何开展党建工作,尤其是在支部班子成员配备和发展党员等方面,务必坚持标准、保障质量、严格程序、慎重发展。

第三篇:西安经开区“十一五”规划纲要

西安经开区“十一五”规划纲要

摘要:“十一五”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完成两个发展跃升,即支柱产业向产业集群跃升、产业开发区向城市新区跃升;打造四个产业集群,即商用汽车为支柱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电力电子为支柱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出口加工为支柱的外向型产业集群、食品饮料为支柱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一个城市中心,即西安北部城市新中心;成为西安经济发展最快的增长极;进一步走在中西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前列;为二次创业打造西部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现代西安城市新中心努力奋斗。

一、发展态势与重要机遇

1.“十一五”经开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局面

在国际,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周边国家纷纷效仿中国,加大了吸引外资的力度。随着加入WTO后过渡期的结束,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贸摩擦会加剧。这些将给我国带来新的挑战。但是,经贸摩擦会促使全球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转移,加速国际资本流动和重组。中国以其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和专业技术人才及广阔的市场,将继续成为国际资本的最佳投资地,在经贸摩擦中发展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在国内,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国家又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部率先现代化和中部崛起战略,工业化、城市化已成为区域竞争的两大焦点。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二者互动互融将是战略机遇期发展的特征。目前,各大城市都在依托开发区加紧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东部率先现代化将使资本和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地处西部的西安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局面,同时也有东部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新机遇。

“十一五”西安经开区将要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寻求发展,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都将面临严峻形势。因此,需要认清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态势,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向中国转移、东部资本和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制订适应工业化、城市化竞争新形势的发展规划。

2.国家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方针做了新的调整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和国际资本流动加快的情况下,国家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方针,由“以工业项目为主,以吸收外资为主,以出口为主,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的“三为主一致力”,调整为“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转变”的“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

西安经开区需要按照新的方针,并结合西部和陕西的实际,调整发展思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西部现代制造业基地,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也就是现代城市新区发展,争取成为新一轮国际要素重组与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和载体。但是和沿海地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同,对于地处西部的西安经开区来说,内资及在华外商再投资将是更主要的资金来源,因此需要实行内外资并举的方针,还应成为东部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和载体。3.西安市对开发区的发展做出了新的部署

中共西安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报告,明确了西安的城市定位和产业支撑。西安将实行“古新分治”,逐步弱化和分离“古城”行政、交通、居住等功能,集中建设承接和担负现代西安产业发展及服务功能的“新城”。开发区作为西安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四区一基地”的竞争格局。在这种情况下,各开发区需要科学定位,合理分工,发挥优势,错位发展,才能有序竞争,共同前进。

为此,经开区与高新区鉴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市委、市政府对“四区一基地”的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规范性意见,并对经开区和高新区提出“招商第一、产业第一、服务第一”的发展方针。鉴于经开区位于我市南北中轴线和迎宾大道上,是西安城市的“门户”,按照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理念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对经开区的发展除产业之外还特别提出中心区城市建设的任务,希望成为“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梯和桥头堡”。4.西安经开区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经开区经过前十年的发展,2003年开始进入二次创业阶段。二次创业以来,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以4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4年区内生产总值、技工贸收入、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等均比2002年翻了一番,二次创业两年的经济总量和项目开工面积超过了前十年的总合,相当于再造了一个经开区。目前,西安经开区发展势头不减,已跻身中西部经济技术开发区较前列,其产业基础、企业集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等发展势头迅猛,使支柱产业开始走上向产业集群发展的新阶段。

二次创业开始后,市委、市政府将西安体育运动中心和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整体并入经开区,使经开区发展为四个功能园区,形成了“一个中心区、三个专业园区”的新格局。经开区根据新的形势对各园区的总体规划做了调整和修编,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随着未央路改造和中心商务区的建设,经开区进入了由单一的产业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城市新区发展的新阶段。5.西安经开区的发展面临重要机遇

经开区上述两大发展趋势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陕西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西安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工业成为新一轮发展的热点。市上已经出台了《西安工业振兴计划》,并配套制定了工业布局调整指导意见。省委、省政府正在制定《关于加快我省工业化进程的决定》,继“一线两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之后,把工业发展提到战略高度。省、市都将现代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并把开发区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载体。这些将为以工业项目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经开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会加快经开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二是第四次西安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修编,西安咸阳正在推进西咸一体化,西安城市骨架将会拉大。与此相适应,西安市行政中心将北迁;铁道部决定建设西安铁路枢纽,开始修建西郑客运专线、火车北客站、铁路北环线和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市第一条地铁将从北客站发出,沿未央路纵贯经开区南北;经开区面临的渭河综合治理也将启动。目前,在城北已经形成以经开区为中心,包括新筑物流园、?哄鄙?态新区、未央湖旅游度假区、泾河工业园、汉城遗址公园、六村堡工业及物流园、西咸共建区等的城北经济带。这些将带动西安城市发展重心北移,推动经开区的城市化建设,使经开区成为现代西安城市新区。6.西安经开区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上述两大机遇为经开区的未来发展带来广阔前景。西安的文化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南半部,而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北半部,由东郊老工业区、西郊老工业区和北郊新兴工业区(经开区)组成,形成“品”字形飞行编队,其中经开区起着工业发展的领航作用。由于经开区离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枢纽近,又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海内外投资者登陆西安发展的“第一阶梯和桥头堡”,是西安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将会成为振兴西安工业的引擎,带动陕西现代制造业展翅高飞。

未来的西安将是大西安格局,东有临潼、西有咸阳、南有长安、北有三原,其中心正好在经开区。经开区发展的前景不是西安北部的城市副中心,而是未来大西安的城市主中心。将来会形成经开区—?哄毙虑?—新筑物流园—临潼、经开区—六村堡工业及物流园—西咸共建区—咸阳、经开区—泾河工业园—泾渭工业园—三原等三条经济发展轴。西安是世界名古都,又是现代大都市。未来的西安应是双核心城市,将实行“古新分治”,在传统的古城中心北部会崛起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新中心,带动西安城市进一步向渭北进发,使渭河成为市内河。经开区应抓住机遇,乘势前进,为二次创业打造西部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现代西安城市新中心而努力奋斗。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7.“十一五”是经开区实现“两个跃升”的关键时期

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支柱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需要向产业集群发展。支柱产业只有向产业集群发展,才能延长产业链条,细化产业分工,完善产业配套,降低产业成本,激发产业创新,提高产业效率,增强产业竞争力,从而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并向产业基地发展。

按照开发区建设的规律,单一的产业开发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即城市新区发展。产业开发区只有向城市新区发展,才能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发展空间,聚集商气人气,增强产业吸引力,从而才能更上一层楼,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是经开区支柱产业向产业集群跃升、产业开发区向现代城市新区跃升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努力完成“两个跃升”,实现二次创业上台阶,进一步打造西部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现代西安城市新中心。8.围绕“两个跃升”培育经开区核心竞争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国家和省、市给予开发区的特殊政策趋于弱化,政策优惠的空间已经不大,招商引资的竞争不断加剧。目前,经开区已进入发展产业集群,建设城市新区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体制和机制优势,把着力点放在构建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环境,强化城市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增强经开区吸引力上。

“十一五”要抓住实施《西安工业振兴计划》和《关于加快我省工业化进程的决定》的机遇,积极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和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聚集国内外、省内外、市内外生产要素,使经开区成为振兴西安工业、加快陕西工业化进程的火车头。要抓住西安市行政中心北迁、现代城市中心北移的机遇,加快城市建设,健全服务体系,打造现代西安城市新中心,以提升经开区的地位,树立经开区的形象,拓展经开区的前景,增强经开区的吸引力。

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和现代西安城市新中心是未来经开区不同于其他开发区和强于其他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经开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围绕两个跃升,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打造产业品牌,培育经开区核心竞争力。9.内外结合加快“两个跃升”的实现

为了加快支柱产业向产业集群的跃升,产业开发区向城市新区的跃升,增强经开区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适合和促进“两个跃升”的体制和机制。要跳出经开区的狭小范围,站在全市以至全省的高度审视经开区的“两个跃升”。要用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经开区现代城市建设,用现代城市新中心带动经开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使产业集群和城市新区互动双赢。

加快“两个跃升”需要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既注意园区内产业集群的培育,又注意与园区外相关产业的整合,通过吸引企业迁建和产业联合,在更大范围内构建产业集群,构建更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既要注意园区内城市功能的完善,又要利用老城区城市功能外迁和与周边区县共建等方式,加快建设西安北部现代城市新区,构建现代西安城市新中心。通过打造现代西安城市新中心,带动经开区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

10.努力保持经开区二次创业发展势头

二次创业以来,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以40%以上的速度递增,两年经济总量翻一番,等于再造了一个经开区。“十一五”尽管外部竞争激烈,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形势严峻,但全国经济仍将平稳较快地发展,经开区仍有重大发展机遇。只要加倍努力,自加压力,就能保持二次创业以来的发展势头,争取“十一五”经济总量翻两番,使经开区在西安的经济地位大大上升,成为西安经济发展最快的增长极,进一步走在中西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前列,打造西部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现代西安城市新中心。

为此,经开区要继续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招商第一、产业第一、服务第一的方针,发挥第一阶梯和桥头堡的区位优势,抓住一切可能的机遇,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承接国际、国内资本及产业转移。要把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既要完成“两个跃升”,走跨越式发展的路,又要做到不断有大资金入区、大项目开工、大企业投产,走可持续发展的路。

11.“十一五”经开区发展的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导下,贯彻“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方针,落实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理念,搞好经开区与省、市“十一五”规划的衔接,抓住陕西加快工业化进程和现代西安城市中心北移机遇,发挥经开区“第一阶梯和桥头堡”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的产业转移,坚持招商第一、产业第一、服务第一的发展思路,按照高起点起步、大手笔规划、大力度运作和大项目带动的战略要求,不断进行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努力促进支柱产业向产业集群跃升,产业开发区向城市新区跃升,通过打造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和现代西安城市新中心带动投资环境、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上台阶,再创二次创业新辉煌。

12.“十一五”经开区的发展目标

完成支柱产业向产业集群的跃升,产业开发区向城市新区的跃升;依托四个功能园区,发展四个产业集群,并培育出1~2个国内外知名的产业集群;建成产业环境配套完善、政务环境高效廉洁、人居环境优美便捷、社会环境安全文明的新城区,并打造出国际化、市场化的中央商务区;使经开区形成“四个产业集群、一个城市中心”的新格局。

力争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同步前进;确保区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引进资金等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争取2010年经济总量翻两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六分之一,在西安的经济地位大大上升。

区内生产总值达到370~4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60~280亿元;外贸出口达到7~10亿美元;财政收入达到9~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700~800亿元;实际引进外资5年累计11~12亿美元,实际引进内资5年累计300~320亿元;区内就业人数达到12~13万人。

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考核中名次上升,达到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示范区和ISO14000环境认证体系的要求;成为西安经济发展最快的增长极和带动陕西现代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火车头;进一步走在中西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前列,真正成为西部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现代西安城市新中心。

三、产业方向与发展重点

13.发展现代制造业是经开区的基本定位

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和国际资本流动加快的背景下,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目前,我国工业化进程正在由轻纺工业向重化工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正在加速,现代制造业已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基本定位。适应这个形势,陕西省委、省政府将作出《关于加快我省工业化进程的决定》,我市制订了《西安工业振兴计划》,都把现代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点。

经开区要抓住这些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利用西安及关中地区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基础好,高新技术及先进制造实力雄厚,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相对较低的优势,大打现代制造业牌,突出不同于高新区的产业特色,立足经开区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园区构成,努力打造装备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外向型产业和生态产业等四大现代制造业品牌,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力争成为陕西现代制造业发展的火车头。

14.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经开区的重要任务

经开区不同于高新区,还担负着建设现代西安城市新中心,打造未来大西安城市主中心的重任。因此,经开区还需要发展金融、保险、商务、办公、中介、信息、物流、商贸、宾馆、餐饮、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和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其中心商务区不仅是经开区的中心商务区,还是现代西安的中央商务区。不仅要为经开区服务,还要为现代西安及大西安都市圈服务,将来还要担负起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金融商务中心、东西部之间的物流商贸中心和西安现代城市人居文化中心的重任。

随着加入WTO后过渡期的结束,国外服务业会更快地进入我国,这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一种挑战,但对发展中的西安经开区却是一种机遇。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特别是服务外包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定位之一。因此,经开区应抓住机遇,积极引进国外服务业,承接和拓展服务外包,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经开区的一项重要任务。

15.“十一五”重点产业选择和发展的原则

与东部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同,地处西部的西安经开区起步较晚,目前还处在二次创业规模扩张的发展阶段,招商引资特别是招大商、引大资、上大项目、建大企业,仍然是“十一五”的基本任务。大企业、大项目的落户必然带动相关企业、相关产业的集聚,从而改变原来的产业格局,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因此,需要根据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集聚和产业发展的趋势,调整产业结构,更新支柱产业,优化产业集群。凝固的、不变的发展模式不利于支柱产业的发展和产业集群的形成,不适合规模扩张发展阶段的开发区,不利于经开区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促进支柱产业向产业集群跃升,因此应当选择企业聚集数量多、产业之间关联度强、进一步发展潜力大、容易形成产业集群的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在重点产业的发展上,要把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做到不断有新项目入区、新项目开工、新项目竣工、新项目投产,使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迅速扩张,另一方面要转变增长方式,抓好科技创新、企业改革、市场开拓、辐射带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争取“十一五”培育出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1个,50亿元以上的企业1个,10亿元以上的企业5个,1亿元以上的企业50个。16.“十一五”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

根据目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集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条件、进一步招商的可能及产业集聚的前景,“十一五”应重点发展电力电子、商用汽车、食品饮料、出口加工、石油化工、新材料、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八个产业,将其做大做强,使其成为支柱产业。

电力电子是引进外资企业最多、科技含量最高的产业;商用汽车是投资最大、产业链最长的产业;食品饮料是聚集企业最多、经济效益最好的产业;出口加工是经开区独有、最具政策体制优势的产业;石油化工可发挥长庆总部经济作用,发展石油辅助配套产业,并整合六村堡石化工业园;新材料有西部超导、挪威海德鲁、西部钛业、西部金属、佳阳新能源等的支撑;文化产业有草滩文化休闲娱乐、印刷包装工业园、香港万裕高科文化产业园等作依托;现代服务业有中央商务区的带动,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定位之一,都有条件发展为支柱产业。另外,还可通过构建上下游产业之间、整体与零部件之间、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产业链,聚集相关企业和相关产业,使支柱产业进一步向产业集群发展。

支柱产业→产业集群→产业基地是产业发展的一般路径,其中产业集群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抓好产业集群,既能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又能形成产业基地,可以说是促进支柱产业向产业集群跃升,打造西部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关键环节。在重点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中,商用汽车制造、电力电子制造、出口加工产业和食品饮料产业在“十一五”期间最有条件发展为产业集群,应当成为经开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17.以商用汽车为支柱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陕重汽是经国家选型对比试验后保留的惟一指定装备我军的重型越野车生产基地,其与世界500强德国曼商用汽车公司、美国康明斯有限公司合作,使技术水平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并与国际先进技术同步发展。以生产商用重型汽车为主的陕重汽新基地是陕西省的一号工程。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网的建设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重型商用汽车的发展空间很大,其生产的重型汽车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目前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类型车第一。重型商用汽车投资大、产业链长、带动面广。以陕重汽为龙头,汽车发动机、车轿和零部件生产等企业为配套,围绕商用汽车制造,年产值可达200亿元。再加上哈飞汽车的入驻,可形成典型的龙头加产业链型产业集群。

汽车制造属机械装备工业,与其他机械装备工业有相通之处。随着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会进一步向其他装备制造业扩展,其他装备制造业也会前来借光扎堆,进而带动其他装备制造业特别是军转民装备制造业的聚集,从而形成更大规模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基地。装备制造业是陕西省及西安市重点发展的工业,经开区应抓住机遇,打造全省最大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基地,带动陕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18.以电力电子为支柱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电力电子制造是西安地区的优势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经开区引进外资和世界500强最多的产业,经开区已经成为西安市高技术含量电力电子制造业最强的区域。目前已聚集了西门子、日立、三菱、ABB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国内知名企业山西永济电机在经开区建立新基地,西电集团等西安地区电力电子企业部分或整体迁入,并建工业园。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起飞阶段和装备上水平的关键时期,对电力电子设备需求巨大,为经开区电力电子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但目前开发区还缺乏这方面的大型企业和龙头企业,经开区要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外商再投资、引进大项目、争取西电集团建立新基地等,将电力电子制造业打造成产业集群。

电力电子制造业高新技术含量比较高,是先进制造业特别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代表,也是我国借助国际产业转移,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领域。现在经开区正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心区在加速产业升级,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电力电子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将进一步带动技术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向中心区聚集,从而形成高新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基地。19.以出口加工为支柱打造外向型产业集群

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是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实行“境内关外”的封闭管理体制,区内包括海关、商检、银行、外经贸、运输、仓储等服务机构和设施,目前是陕西惟

一、西部最大的出口加工区。经开区要利用这一独特的体制优势和靠近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枢纽的优越区位,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产业,积极吸引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农产品深加工、物流贸易等出口企业特别是高附加值的科技型企业入区,使其成为陕西新兴出口加工企业的聚集地,从而形成以出口服务为纽带的出口加工产业集群。

“十一五”经开区还要建设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实行更加特殊的政策,为企业提供保税物流服务。这些为出口加工及贸易创造了管理最有效、手续最便捷、服务最完善的发展条件。陕西地处内陆,进出口不方便,经开区要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独特的体制优势,努力聚集全省出口加工及贸易企业,大力发展出口产业,将其建成西北最大的外向型产业集群和基地,带动陕西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0.以食品饮料为支柱打造生态产业集群

目前,经开区已聚集了大量的食品饮料企业,如可口可乐、顶益、顶津、乐百氏、维维、荣氏、德利斯、金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其企业数量之多、生产总值之大、经济效益之好在西安、在西北以致在西部开发区中都是居前列的,已成为西安经开区的特色产业。西安作为西北最大的综合性制造业城市,理应成为名牌食品饮料的重要供应地。食品饮料工业是常青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饮料的需求不断增长,要求不断的提高,使食品饮料产品日益向绿色、安全、健康、休闲、方便的方向发展。食品饮料工业的投资越来越规模化,加工技术越来越高新化,质量标准越来越科学化,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陕西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食品饮料工业很有发展前景。经开区应当规划建设食品饮料工业园,将食品饮料工业发展成产业集群。

经开区是西部惟一拥有生态产业园的国家级开发区,应当围绕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绿色生产、清洁加工、生态工业、循环经济,进一步拓展生态产业的领域,按照绿色标准和生态要求建设绿色食品饮料为代表聚集无污染企业的生态产业集群和基地,这是我国产业政策支持和鼓励的产业发展方向。

四、区域布局与土地利用 21.中心区的功能定位需要调整和提升

随着西安行政中心北迁,火车北客站、地铁2号线的建设,西安城市重心向北转移,中心区将成为现代西安城市新中心。围绕体育运动中心规划调整和综合配套区建设,使中心商务区的功能进一步提升。它不仅是经开区的中心商务区,还将担负现代西安中央商务区的重任,不仅为经开区服务,而且为现代大西安都市圈服务。

中央商务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转一定要体现国际化和市场化,要大手笔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作,要作为现代大西安的城市标志,成为西安城市发展的新亮点。要将未央路两侧及以东地区全部纳入中央商务区,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建成现代西安城市新中心。要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金融、保险、商务、办公、信息、中介、物流、商贸、文化、体育、娱乐、餐饮和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突出现代中心城市功能,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努力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由于中心区靠近城市中心,其产业发展需要升级。要以先进制造业为主,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其成为经开区产业发展的示范。要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的先进制造技术、关键产业环节、核心技术产品,培育壮大电力电子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通过引进世界500强,建设西电工业园,突出高新技术研发,承接服务外包,发展技术密集的先进制造业,提高其 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其他产业和企业应逐步向草滩生态产业园和泾渭工业园调整转移。

基于中心区的新定位,应当争取将火车北客站以南地区全部纳入中心区,以便统一规划建设现代西安城市新区,并为电力电子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基地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作为过渡,可先与未央区合作共建,以免贻误时机。

22.出口加工区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强

出口加工区要发挥“境内关外”的管理体制优势和完善高效的出口服务优势,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努力打造出口加工产业集群,树立经开区外向型现代化园区的形象。重点引进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及物流贸易企业,优化出口结构,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其成为陕西新兴出口企业特别是“两头在外”出口企业的聚集地。

“十一五”要进一步建设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扩大园区空间,依托西安国际航空港和西安国际港务区,开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完善进出口物流服务,方便聚集出口加工企业。做到区域管理封闭化,园区管理网络化,海关监督集约化,企业通关便捷化,物流监控科学化,企业账册电子化,区内物流自由化。建成西北地区和亚欧大陆桥上最大的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务流中心,进一步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和基地,使其成为陕西对外开放的窗口,带动陕西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引领陕西走向世界。23.草滩产业园要成为生态产业的聚集地 草滩生态产业园既要发挥现代农业和生态资源优势,又要做好园区功能调整转型,努力发展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印刷包装、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生态型产业,规划建设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印刷包装、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专业园区和生态住宅小区,承接中心区相关产业转移,整合经开区生态产业,形成以绿色食品、文化教育和生态娱乐为代表的生态产业集群,保持产业园区的生态特色,搞好园区的环境保护,打好生态产业品牌。

生态型产业、环保型产业、节约型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草滩产业园是我国少有、西部惟一的生态产业园,一定要注意引进高新科技和先进工艺,按照国际化标准规划建设,使其成为生态产业、绿色产业、无污染产业及循环经济的聚集地和示范区。要充分利用渭河综合整治的机遇,搞好渭河南岸生态环境建设,保留足够的湿地、绿地和林地,结合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西安现代城市的生态文化休闲区,让科学发展观和“四化”理念在这里充分展现。24.泾渭工业园要进一步建成装备制造业的聚集地

泾渭工业园首先要以陕重汽为龙头,打造商用汽车产业集群。围绕商用汽车主导项目,配套发展汽车发动机、车桥、轮台、灯具、玻璃、包装、物流、贸易等相关项目,建成国内外知名的现代重型汽车城。与此同时,要承接中心区机械装备制造业和中小企业的转移,并依托陕西军工企业优势和经开区体制优势,建立军转民工业园区,吸引军工企业民品部分和其他装备制造企业入区,进一步将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

陕西省和西安市都把装备制造业作为发展的重点,经开区要抓住这一机遇,把泾渭工业园建成新兴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带动西安及陕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在园区建设中,要统筹生产区和生活区、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与社会服务,以泾渭工业园为核心,与泾河工业园相配合,争取两园一体化,共同建设西安北部城市副中心,为西安城市跨渭河发展奠定基础。25.进一步拓展经开区发展空间

经开区正处在扩张发展阶段,但建设用地已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心区建设用地已基本用完,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和现代城市新中心的建设形成严重制约。“十一五”还将建设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也需要建设用地。经开区应抓住省上出台政策支持开发区成为产业集群的载体和现代西安城市中心北移的机遇,积极争取将中心区与草滩生态产业园之间的狭长地带纳入经开区,列入西安城市土地使用规划,以便统一规划现代西安城市新区建设,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和保税物流中心的建设提供新的空间。继续争取将六村堡石化工业及物流园纳入经开区,以便整合和发展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建设保税物流中心,推进西咸经济一体化。

鉴于商用重型汽车项目产业链长,配套企业多,泾渭工业园还要建设军转民专业园区,并发展成陕西新兴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目前的规划面积已不能满足未来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的需要。按照第四次西安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泾渭工业园和泾河工业园将是西安北部的城市副中心,因此应积极争取将泾渭工业园的规划面积予以扩大,并促使泾渭、泾河工业园的一体化。26.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建设用地

由于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西安城市发展重心向北扩展,经开区建设用地将愈来愈紧张。因此,“十一五”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将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率作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土地供应量的尺度。要加强土地使用的监管和纠错,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建设用地,强化企业集聚和产业集中,使有限的土地能容纳更多的建设项目,为今后发展留出余地。

建设用地是招商引资最重要的资源,土地使用和开发建设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必须科学制定集约使用土地、综合配套开发的规划,并要坚持按规划“成片征地,成片开发,成片配套,成片建设”,把握土地供应进度,提升建设用地价值,避免无规划地乱布点、乱建设现象发生。要克服招商供地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探索适合经开区的招商项目供地指标评价和土地使用监控办法,完善招商项目供地指标核定机制。要把以地招商与以房招商结合起来,使其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利于发挥项目带动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投资强度和经济效益,避免圈地炒地现象发生,减少招商供地上的失误。

五、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

27.首先搞好各园区的“九通一平”

基础设施是投资的硬环境,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基础,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先行。要按照三大规划、分三个梯次推进经开区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建设。中心区要率先完善基础设施和市政配套,优化和提升城市功能,建设好现代城市新中心,为经开区和西安市树立样板。专业园区要克服先聚集产业、后搞城市配套的发展模式,要在产业发展之初就开始建设既方便生产、又具备基本城市功能的新区。

随着火车北客站和地铁2号线的建设,草滩生态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应纳入主城区系统,使其成为主城区向北推进的前沿。泾渭工业园的基础设施要与泾河工业园相协调,为形成相对独立的城市副中心打好基础。“十一五”前期,各园区都要完成规划区内的“九通一平”,搞好以道路建设为骨干,包括供电、供水、排水、供气、供热、通信、宽带、有线等管网建设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建设、企业入驻做好准备。

28.争取尽快完善经开区对外交通通道

经开区虽然地处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枢纽附近,具有“大交通”区位优势,但与周边的“小交通”联系却较差,影响了区位优势的发挥。“十一五”经开区需要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尽快打通与周边的交通联系。向南打通与火车站、小北门的交通联系,开辟新的入城通道;向北延伸朱宏路、文景路,打通与北客站和草滩的联系,并进一步开辟跨渭河的新通道;向西打通与西咸共建区及咸阳的交通联系;向东打通与新筑集装箱中心站及?哄比?角的交通联系。积极支持火车北客站、西郑客运专线、铁路北环线、汽车中心站、北三环及地铁2号线的建设,建成以中央商务区为中心的大西安交通网络。29.努力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是现代园区和城市新区的形象。经开区要坚持实施改善空气质量的“蓝天工程”、治理水污染的“碧水工程”和美化自然的“大绿工程”。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加大交通主干道两旁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和标识、导视系统的建设,搞好未央广场为中心的城市景观新形象。配合渭河综合整治,搞好草滩生态建设,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泾渭工业园要与泾河工业园共同治理、美化泾河(园区段),为城市副中心增添生态亮点。同时,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杜绝污染企业入驻,搞好环境污染防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巩固大气治理效果。

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包括外在环境的建设,而且包括内在环境的建设,要深入到生产环节之中,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观念之中。要做到功能布局生态化、园区产业生态化、生活空间生态化、员工观念生态化,把经开区建设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生态型、生产清洁型、产品绿色型的开发区。争取全面达到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示范区和ISO14000环境认证体系的要求,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使经开区成为投资创业和居住生活的首选地。

六、社会文化与和谐社会

30.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优化人居生活环境

经开区发展的目标不仅是产业基地,还是现代城市新区;不仅要有利于产业发展,还要方便人居生活。由于历史原因,北郊社会事业和服务体系基础薄弱,因此,“十一五”要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完善社会服务体系。除继续建设和发挥好现有体育馆、公园、图书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学校、医院作用外,要加强和完善大学、中学、小学校、幼儿园、中高级技工学校、培训机构、医院、休闲娱乐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健全商业服务网络,完善公交线路站点,搞好社区服务,全面提升经开区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优化经开区人居社会文化环境。

同时配合西安行政中心北迁、现代城市发展重心北移,大力促进古城内学校、医院、文化和服务等事业单位的北迁或新建分校、分院、分支机构,并与未央、高陵、?哄钡刃值芮?县合作,共同推动城北社会事业的发展,健全城北社会事业和服务体系,提高城北服务业的整体水平,聚集城北的人气商气。31.加强文化建设,培育开发区精神

经开区要完成“十一五”两个跃升,实现二次创业战略目标,打造西部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现代西安城市新中心,必须有与其相适应的开发区文化和体现开发区精神的人。加强文化建设不只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重要的是创新开发区文化,培育开发区精神,提高经开区人的素质,增强经开区内在动力。适应“十一五”和二次创业,经开区必须有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开放大气的现代精神,诚信和谐的人文精神,以提升文化的凝聚力和精神的创造力。搞好开发区文化建设,培育开发区精神,也就是优化投资的人文环境,是提升经开区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搞好开发区文化建设,要与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结合起来,用开发区文化统帅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建设,让经开区精神深入企业,走进社区;通过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建设落实开发区文化,让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丰富开发区文化。要让经开区文化和经开区精神成为现代西安文化和现代西安精神的重要代表,推动经开区走在西安“四化”建设的前列。

32.搞好城中村改造,构建城乡和谐社会

由于历史原因,在经开区发展过程中,形成了30多个城中村。这些村庄的房屋、道路和环境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整体形象形成很大反差,与现代化城市新区总体面貌很不协调。为搞好经开区的投资环境,树立现代西安城市新区的美好形象,“十一五”要探索对开发区授权和委托代管区内农村的体制,研究制定适合经开区的农村管理和城中村改造方案,加大城中村改造的力度,使改造后的居住小区与国家级开发区和现代城市新区相协调。

遵照以人为本的宗旨,妥善做好征地补偿、就业转型和拆迁安置工作,切实构建城乡和谐社会。要搞好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开辟新的就业渠道,重点发展为经开区建设和消费服务的第三产业,使其融入到现代城市生活之中。“十一五”要加快推行失业、医疗、工伤、养老保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将其推进到失地农民之中,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七、重点工程与重大项目 33.坚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

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不仅投资大、产值高,而且影响面宽、带动力强。“十一五”期间,经开区要完成支柱产业向产业集群跃升,产业开发区向城市新区跃升,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造西部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现代西安城市新中心,就需要努力调查、研究、策划、包装,建立项目信息库,不断推出大项目,使招商引资有方向。要全力做好项目开工、竣工、投产三个环节的服务工作,使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尽快落实,产生效益。要坚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做到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再引进一批,形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招大商、引大资、抓大工程、建大项目,带动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大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上台阶。34.“十一五”拟抓的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

“十一五”经开区确定续建和开工的重点项目为:经开区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草滩生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泾渭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经发国际大厦,西安城市运动公园,西安经发地产“白桦林居”住宅项目,西安雅荷地产“雅荷春天”住宅小区项目,西安经发地产西安交大实验中、小学项目,未央路北段拆迁改造项目,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重型汽车生产线,印刷包装工业园项目,西部钛业公司项目,西安西玛电机整体迁建工程,西安超导有限公司低温超导线材生产项目,得利斯集团有限公司六万吨肉制品加工项目,山西永济电机西安永电基地项目,金威啤酒项目,康明斯汽车发动机项目。

“十一五”期间,经开区拟抓的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初步确定为:哈飞汽车项目,军转民工业园建设,绿色食品工业园建设,西电工业园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建设,草滩污水处理厂建设,渭河整治及南岸生态建设,泾河(园区段)整治及生态建设。随着招商引资的进展,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还需要不断补充。

“十一五”需要经开区支持配合的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为:西安行政中心建设,朱宏路、文景路北延线建设,北三环建设,火车北客站及西郑客运专线建设,地铁2号线建设。

八、保障措施与运作方式

35.用足用活开发区政策,深化体制 和机制创新

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联合提出《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做出《关于加快我省工业化进程的决定》,对开发区的融资政策、政策性贷款、贴息贷款、专项基金、政府间及国际组织援助资金和土地使用等都给与了政策支持。西安市对开发区也 制定了新的政策,经开区要用足用活这些新政策,继续挖掘原有政策的潜力,不断突破资金、土地瓶颈。

面临激烈的竞争形势,经开区要发挥开发区的管理体制优势,进一步深化体制和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机 制创新是经开区发展的不竭动力,“十一五”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以适应发展的新形势。招商第一、服务第一是产业第一的保障,产业集群、城市新区是产业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体 制创新、机制创新必须落实在招商第一、服务第一上,体现在加快产业集群和城市新区发展的运作方式上。只有这样,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才能深化,才会成为促进产业发展、实现“两个跃升”的有力保障。36.坚持招商第一,加强招商引资力度 经开区目前还处在扩张发展阶段,“十一五”要有大的发展,必须继续把招商引资放在第一位。要把招商 引资作为经开区的生命线,不断创新招商理念,改革招商体制,搞活招商机制,拓展招商方式。要由感情 招商向科学招商转变,由被动招商向主动招商转变,由单个项目招商向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转变,由管 委会一级招商向管委会和园区两级招商转变,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

要依托四个功能园区和建设“四个产业集群、一个城市中心”的目标,成立装备制造业、出口产业、生态 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招商中心或分局,加强招商人员专业培训,强化招商人员专业素质,建立招商引资激励机制,提高招商引资实际效果,科学策划招商项目,主动出击招商引资。要瞄准大工 程、大项目、大产业、大企业招商引资,实施项目跟踪和项目负责制,努力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产率。

要建立与国家相关部委、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经常性联系和联动招商的机制,开拓与海外机构、跨国公 司、大财团合作招商的途径,积极探索委托境外人员和机构代理招商,采取多层次的网络招商、专业园区 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坚持内外资并举,多渠道招商引资。

要注意发挥龙头企业、知名企业的作用,加强大型优势企业与国外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鼓励入区企业增 资扩股和再投资,积极支持企业自主配套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集群效应。要抓住我市工业布局调整、大 企业大集团培育和“十一五”规划编制,争取有更多的企业搬迁、新基地建设和大项目入区,使西安地区 企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为经开区所用。37.坚持服务第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牢固树立“重商、尊商、亲商、安商、便商、富商”的服务理 念,通过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素质,改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讲求服务效率,全力打造服务型 开发区。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人才引进,提高经开区的政务管理水平和服务办事效率。要建立与国 际接轨的服务体系,打造招商服务、金融服务、咨询服务、科技服务和人才服务五大平台,对项目筹备、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跟踪服务。

要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做到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建立和完善二次创业新平台,搞好软环境上的新“九通一平”,树立靠优越环境招商的新理念,使经开区成为最适合企业发展和人居生活的多功能综合性城市新区。要坚持开展每年一度的投资环境改善 月活动,使国内外投资商和入区企业在经开区享受到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信誉、一流的环境。38.通过整合构建,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开发区区域范围小,聚集的企业有限,仅靠区内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改善产业环境速度很慢。为加快产业 集群发展,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应突破开发区区域限制,站在全市以至全省的高度,抓住西安及陕西加快 产业集群培育的机遇,以经开区大企业或专业园区为核心,整合全市以至全省资源。通过企业迁建或相关 资产入区,资产重组或企业合作,延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联合。

要善于变西安的优势为经开区的优势,以经开区专业园区和产业集群为品牌,将全市相关企业和产业编制 成产业集群“路线图”,为投资者提供明晰的产业配套和产业服务导引,以提升经开区的产业发展环境,增强经开区的投资吸引力。要在全市以至西安都市圈范围构建以经开区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外向型产业和生态产业等四大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并从中打造出几个国内外知名的产业集群来,使经 开区成为拉动西安以至全省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火车头。

39.通过合作共建,加快城市新区建设

城市发展重心北移,建设现代城市新中心,关乎西安发展的大局,涉及的区域较广,仅靠经开区一家推动 是不够的,必须借助省、市的力量,并与城北的未央、?哄薄⒏吡甑裙餐?推动,合作共建,才能完成。

一要加强宣传,大做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第一阶梯和桥头堡及现代城市新中心的文章,以提高城北的地位和 吸引力,争取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

二要争取省、市支持,加快城北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北社会事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发挥西 安向北推进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要加强合作共建,与未央、高陵、?哄倍ㄆ谡倏?联席会议,建立合作共建机制,协调城北区域发展,共 同建设西安北部新城。

四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要发挥经开区的体制优势,多方搭建融 资平台,发展经发集团等大型资产运营商,把城市建设和项目开发结合在一起,走出一条市场化加快基础 设施建设的新路子。实行管办分离,促进社会事业投资多元化,实现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利用社会 力量办社会事业。通过合作共建,为经开区产业发展创造优越的城市环境,用优良的城市功能推进经开区 的产业发展。40.加强管委会自身建设,发挥管委会领导作用

促进支柱产业向产业集群跃升,产业开发区向城市新区跃升,打造西部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现代西安城 市新中心,是摆在经开区面前的战略性任务。管委会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推动二次创业的原动力,完 成这个任务需要加强管委会自身建设,发挥管委会领导作用。为此,要建设学习型、创新型、落实型、服 务型机关,使开发区文化、经开区精神率先在管委会两级机关落实,让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开放大气的 现代精神、诚信和谐的人文精神首先体现在机关人员身上。并进一步让开拓、进取、开放、大气、诚信、和谐的开发区文化向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延伸,通过宣传、培训和各种活动使其深入人心。

要结合新一轮干部考核和聘用,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诚 信意识,自加压力,永葆管委会的活力。要完善管委会和园区两级运作机制,调动园区的积极性,精兵简 政,提高效率,防止体制机制复归,提升经开区的核心竞争力。为落实“十一五”规划,实现“十一五” 目标,把经开区建成现代制造业的聚集区,对外开放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试验区、现代西安的新城区而 努力奋斗。

第四篇:高坪区建区20周年演讲稿

高坪区建区20周年演讲稿

先生们,女士们,所有在座的朋友们:

大家好!

江风和畅,云锦飞扬,当岁月转动不息的年轮,当旭日点燃这片热土的激情,高坪,一颗嘉陵江畔冉冉升起的耀眼的明星。是无数优秀的高坪儿女,共同抒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短短二十年,弹指一挥间,高坪完成了世人瞩目的华丽蜕变,请让我用我的喜悦,我的激动,为大家畅诉我作为一个高坪人内心巨大的幸福。

我们高坪位于嘉陵江中游东岸,拥有无可比拟的地理优势。让我们将目光追溯到被称为历史的时光深处,2200多年前,汉代便在这里设置了安汉县,隋朝又设南充县,素有川北“鱼米之乡”、“丝绸之乡”、“柑桔之乡”的美誉。三国文化源远流长,名将名相、文人墨客灿若星河,老一辈革命家朱德、邓小平、罗瑞卿、胡耀邦等曾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岁月无痕,却有一种沉淀如此莽莽榛榛。

时光飞逝,改革开放的春潮带动了川中腹地的发展。1993年,南充市建市,市辖顺庆、嘉陵、高坪三区建区,嘉陵江畔这篇潮动的热土,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章篇,在改革和发展史上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天下第一仙山凌云山名震遐迩,嘉陵江第一曲流举世无双,宋代白塔、淳祐故城、金城山森林公园等园林山水彰显钟灵毓秀。这里,资源丰富,物华天宝。已探明盐岩地质储量1.7万亿吨,石油储量7779万吨,天然气储量90万亿立方米,更有滔滔嘉陵江水能资源潜力巨大。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5座大桥将高坪城区与市中心连为一体,系南充城市“跨江东进”的主要拓展区域。西距成都200公里,南至重庆150公里,处于成渝“两小时经济圈”内,国道318线、省道南前线等上等级公路辐射全境,成南、南广、南渝、绕城高速交汇于此,达成、兰渝铁路在区内呈“十字形”交叉,设有小龙二级货站;高坪机场改扩建工程顺利启动,建成后可供波音757及空客321等大型飞机起降,是川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机场;嘉陵江航道水运上通广元、下达上海,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站在嘉陵江畔,鹤鸣山青翠欲滴。我分明听到白塔晨钟的渺远,听到了高坪奋进的鼓点。看吧,楼群如雨后春笋次第出现,高速公路就像遨动的血脉四通八达,江东新区浓墨点染,高坪航空港工业区横空出世。站在气势恢宏的安汉广场,白天车水马龙,生机盎然,夜晚更是华灯如昼,星光璀璨。大气庄严的区委政府大楼深情的注视着高坪人的幸福和安宁。打开高坪区人民政府网,最醒目的一行红色的大字就是“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政府工作最高标准”,这样铮铮的誓言正是高坪人民力量和信心的源泉。近年来,高坪区委、区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牢固树立“民不富心不安,区不强心不甘”的责任意识,按照“立足比较优势选准突破口、抢占先机谋求后发先至”的原则,深入实施产业突破、环境优化、远接近交、品牌先导、人才兴区“五大战略”,奋力打造南充制造业集聚、农业集约化经营、旅游休闲和最适宜人居“四大中心”,建设速度型、效益型、和谐型阳光高坪,加压激活,奋力拼搏,全区上下形成了“风正心齐、气顺劲足”干事创业氛围,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效益提升、活力焕发、后劲增强、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的可喜局面。一组简单的数据就足以说明高坪的巨大变化。地区生产总值从93年的5亿元增长到现在的101亿元;第一产业收入从93年的两亿元增长到现在的20亿元;第二产业从93年的3亿元增长到现在的61亿元;第三产业从93年的一亿元增长到现在的20亿元;老百姓的人均纯收入从93年的666

元增长到现在的6472元。其他的各项经济指标同样是地覆天翻,这样的高坪速度,这样的高坪现象,怎能不会让每一个高坪儿女心潮激荡!

高坪,你在如歌的岁月里飞翔,你的变化如此深刻动人。高坪,你是古老的,如一位耄耋的智者,你的深邃值得我们一辈子仰望和解读。高坪,你是崭新的,如一位婀娜的少女,你的魅力值得我们恒久的热恋和追求。

我们有理由相信,六十万高坪儿女,必将团结一心,务实苦干,奋力打造实力高坪、活力高坪、魅力高坪。富民强区,时不我待,历史悠久,富饶美丽的高坪大地必将搭上中国梦的动车,在越走越宽的康庄大道上壮志飞歌。

第五篇:建区20周年专题片脚本

建区20周年专题片脚本

时间:20分钟

形式:标清拍摄+特技制作 片名:《崛起与跨越》

整体策划:

把20年的发展史,比喻为一曲雄浑豪迈的交响乐,每一个成果都是一个响亮的音符,每一段辉煌都是一曲华彩的乐章-----分序曲、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幕曲等五个部分;

序曲—----回眸的瞬间;(2分钟)第一乐章—踏上新征程;(3分钟)第二乐章—崛起与跨越;(10分钟)第三乐章—辉煌的成果;(3分钟)幕曲—----战略与未来;(2分钟)

在专题片内容的发展脉络上,以经济发展作为主线,串联起政、科、文、农等方面,全方位展现。

开篇黑屏白字:

仅以此片献给所有为历城区发展奉献的人们。崛起与跨越

——历城建区二十周年回眸

(开篇由一群小学生唱诵沁园春,营造意境深远、朝气蓬勃的氛围)沁园春《历城》

日出泰山,黄河东流,齐鲁首邑。观历山之城,天上人间; 物华天宝,钟灵毓秀。

四门塔前,绿水青山,避暑自然醉翁意。农家乐,品山珍野味,怡然自得。省城花园畅游。平地万丈起高楼。

见人文科技,和谐交汇; 车水马龙,政通人和。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看富民强区争一流。新纪元,决胜千里外,未雨绸缪!

序曲:回眸的瞬间

博大精深的东方神韵,令人类神往!灿烂多彩的文明之光,铸就辉煌无数!崛起与跨越,是文明的进步、和谐的景象!崛起与跨越,是科学的发展、战略的伟力!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过去的20年,却是历城人们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卓越历程。

站在新起点,回眸20年发展的轨迹,那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恢弘画卷,那一个个荡气回肠的响亮音符,汇聚成气势雄浑的宏大乐章!

二十年改革开放春风沐浴; 二十年富民强区成果斐然; 二十年赤诚拼搏日月可鉴!

第一乐章:踏上新征程

历城自西汉初设县,素有“齐鲁首邑”之称;历史的车轮碾过了几千年,公元1987年,历城撤县建区,掀开了历城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从此,历城踏上了富民强区的崭新征程!

历城人民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解放思想,树立商品经济的理念,把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作为发展的驱动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改制,初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拉开了经济腾飞的序幕。

上世纪90年代,全区上下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实施“大开放、大引进、大开发、大发展”战略,加快改革步伐,历城逐步确立起工业大区的地位。

进入新世纪,经济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坚持符合区情实际,提出了“立足区位优势,融入省会经济”的总体思路,把历城作为省会济南的核心功能区,进而谋求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提出了“一带两区”的发展布局,从宏观上规划了产业布局,既立足历城资源禀赋,又符合省会经济和现代产业方向;提出了“农业稳区、工业强区、三产旺区、开放兴区”的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等目标同步实现。提出了“四个三”的工作重点,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使历城发展始终保持了与时俱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2003年,全区开展“东部新区与历城新一轮发展大讨论”以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成为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语汇,从临港经济开发区的体制改革,再到唐冶新区的规划建设,南部生态旅游的快速兴起,洪楼老城的整体提升,载体创新、集约发展成为历城新一轮发展的内在支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由此迈入新境界。

第二乐章:崛起与跨越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指引,为了更好、更快的引领经济发展,政府通过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文明的“服务型政府”。

良好的投资环境,优质的政府服务,在历城形成了经济发展的“洼地”效应,实现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历城加速交汇聚集,历城正成为投资者的首选之地,创业者的开拓乐园。

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政府积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大力调整产业结构,2006年历城三次产业发展为4.7:65.1:30.2,工业主体地位得到增强,服务业势头强劲,农业稳步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从1986年的9.7:0.3调整为2006年的4.5:5.5。稳固粮食生产,重点培育蔬菜、林果、花木、奶牛等四大主导产业,无公害农产品、农业协会等新兴事物逐渐被广大农民所熟知和接受,农贸综合批发市场、“农家店”超市覆盖城乡,全区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目前,省城市民日常消费中1/2的水果、1/7的蔬菜、1/3的来自历城区,可以说历城已经成为省城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

工业大区的地位日益突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7.2%,比全省平均水平调出4.3个百分点,2006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247亿元,是1986年的82倍,工业总量多年居全省首位,培育形成了冶金钢铁、汽车配件、生物制药、食品加工、包装印刷、新型建材等六大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645亿元,占全区工业的89.8%。

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87家,其中过亿元的企业达41家。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依靠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利益直接、适应性强的优势,正逐步成为经济社会的主导力量,2006年增加值已占到全区生产总值的50%。科学技术对经济的支撑越来越明显,高新技术加快发展,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增加到11%。省级经济开发区-临港经济开发区,正迎来新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并将地加速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泛航空产业基地,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级。

第三产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20年间,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年均25.2%的速度增长,2006年全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2.2亿元,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2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3%,投资比重连续两年超过工业,服务业开始强劲发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消费市场极大丰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86年的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22.7亿元。物流业发展迅速,盖家沟国际物流中心成为全国北方最大的家电物流枢纽,零点物流港、临港航空物流园区、郭店钢铁物流基地等一批物流基地正在兴起。

新兴的房地产业、金融保险、商贸流通、信息服务、娱乐餐饮等行业“羽翼渐丰”,洪楼商贸中心区等八个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初具规模,历城正成为消费需求最旺盛、最适宜居住的地区之一。

2000年之前,历城还没有像样的景区,近年来旅游景区从无到有,累计投资20多亿元,建起了红叶谷、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等14处大型景区,为市民打造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省城后花园”;2006年“五一”黄金周,南部山区共接待游客118万人次,占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的“半壁江山”;农家乐更是其中的亮点,品山珍野味,赏自然美景,既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度假区的好去处,又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充分体现了历城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成果。

建区20年,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从兴办第一家合资企业,到引进世界500强,从历城以外都是外,到关注日韩产业转移升级,赴港日韩专项推介招商,历城的对外开放显示了更高层次的经济全球视野,利用外资、出口创汇规模和效益显著提高。

至2006年底,全区已引进外资企业97家,投资总额1.66亿美元。2006年历城实际利用外资1.98亿美元;对外贸易迅速发展,2006年,全区出口创汇7.86亿美元,连续三年蝉连全市第一。出口实绩企业由1987年的3家增加到60家,其中出口额五百万美元以上的骨干企业12家。外贸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由钢铁产品“一枝独秀”,向轻工艺制品、农产品、化工产品等多元化发展,出口商品涉及8个门类,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建区20年,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区以来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投资额逐年增加,“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亿、130亿、450亿,从根本上改变了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

在洪楼主城区,花园路已成为泉城第二“金街”;随着灯亮工程的实施,“洪楼花园文化不夜城”的形象正深入人心。

2006年全区公路总通车里程达到1536.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18.4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行政村柏油路村村通,形成了一小时历城交通圈。从1995年历城有线电视台开播,到2006年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了90.1%,基本实现了户户通。邮电通讯业突飞猛进,从1995年命名首个电话村,到2006年全区电话总装机量达23.9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了96%。

历城20年的跨越发展史,是一部崭新的文明进步史。

建区20年,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生活明显发送的时期。优先解决民生问题,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始终是各级执政者的第一追求,“多予,少取,放活”成为这一执政理念的鲜明标志。

农民人均收入从1986年的579元增加到2006年的6041元。

近年来,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群众喝上了放心水、健康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完成了31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启动和实施了客车村村通工程与农村街巷硬化户户通工程,让群众出行通畅便利;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就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建立健全了社会求助、社会保障、社会慈善三大体系,弱势群体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建立健全了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和服务体系,农民工的就业渠道明显拓宽,就业环境明显改善;计划生育由简单控制人口数量,向注重提供优质计生优质服务转变,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硬件建设带动以及文化基础建设的增强,让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魅力历城”活动声势浩大,反响强烈,荣获“山东省社会文化活动知名品牌”,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展示了历城人民安居乐业的精神风貌,一个生机勃勃的文化大区正悄然兴起。

通过健全民主法制工作,基层民主不断加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权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处理矛盾纠纷的自觉选择。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带着感情接访”,使绝大多数反映的合理问题得到了依法及时解决,呈现出政治安定、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

建区20年,我们建设了和正在建设一个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历城。到2006年全区已拥有生态林35万亩,林木覆盖达到40.7%,五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其中作为城市“绿肺”和“水缸”的南部山区林木覆盖率高达52%,居全省第一。通过开展造绿工程、容貌工程、蓝天工程、旧村改造、退路进厅、“容貌工程进乡镇”,下大力气实施全方位综合整治,如今的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景更美。

建区20年,我区党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历城干部已经成为一种概念,只要提起人们就会跟“干事创业”联系在一起,“想干、会干、干好”成了历城干部队伍的群体标记。

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中央着眼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我区以搞好先进性教育为动力,大力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坚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主题,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要求,突出取得实效这个关键,形成了一支思想过硬、作风清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

全区已有90%的党委达到“五个好”党委的要求,92%的村党支部达到“五个好”村支部标准,90%以上的社区达到了党建工作示范社区的标准。顺利启动实施了农村综合改革,完成了镇党委换届工作,干部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巩固提高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

掌声面前,荣誉背后,我们看到了历任的历城领导班子,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他们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他们未雨绸缪、集思广益,不断开拓进取,在历城如日中天的发展中,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与汗水。

第三乐章:辉煌的成果 建区20年,实现了物质财富的快速积累,全区国民生产总值已由建区之前1986年的7.41亿元到2006年的431.8亿元,增长了56倍。

财政收入随着工业、服务业的发展而明显增加,1986年全区财政收入只有1.5亿,2002年突破10亿,2006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3.62亿元,是986年的49倍,年均递增21.6%。

全省县域经济30强排名,历城综合实力始终位居前列,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自2001年以来,我区连续四年保持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的荣誉称号。这里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这里是门类齐全的工业城; 这里是智力密集的大学科研城; 这里是四通八达的空港城; 这里是环境优良的开放新城; 这里是山青水秀的省城后花园;

如今的历城,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五光十色的商场,神情怡然的市民,经过20年的发展,历城呈现出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风貌。

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国家首批中美可持续发展项目之一,省城东拓战略的标志化区——唐冶新城,被誉为“大经十路产业带上的一颗明珠”。不久的将来,一座山水之城、宜居之城、三产之城、体育健康之城将在泉城东部崛起。

幕曲:战略与未来

回顾是为了更好地铭记,当二十载已成为历史,未来的旅程才刚刚开启。二十年披荆斩棘,足迹难忘; 二十年励精图治,成果斐然; 二十年厚积薄发,信心满怀; 回顾过去,历城人民无愧于历史;

远瞩将来,历城区正在以一个和谐、开放、包容、创新的姿态,向更高水平、更高境界阔步迈进。

下载西安经开区建区20周年主题报道之梦想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安经开区建区20周年主题报道之梦想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开区宣传方案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新城扩区宣传方案:城市梦想 工业力量 ——泾渭工业园更名扩区,七十平方公里再解构!一、总体思路立意工业力量,始终是城市梦想的强力支撑。 十年来,泾渭工......

    经开区五年工作要点

    经开区五年工作要点一是站高谋远,构筑产业功能区。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将经开区面积从15.89平方公里拓展至21平方公里,工业用地从8600亩力争拓展至1.5万亩。按照“优化发展、......

    经开区盲人协会工作报告

    长春经开区盲人协会工作报告2011年,经开区盲人协会在区残联的正确领导下,本着精诚团结、创新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努力为视力残疾人搭建桥梁,传递党和政府对残疾人在劳动......

    经开区文化艺术界画展

    合肥经开区第四届文化艺术节书画展华丽启动11月7日下午,在中环城艺术馆内内,一场别开韵味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届文化艺术节书画展拉开帷幕。今年文化节的主题定为“开放......

    经开区社区矫正询问笔录(监护人)

    询问笔录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至 时 分 询问地点:调 查 人: 被调查人 : 手机号: 记 录 人: 告知:我们是 司法所工作人员,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相关管理规定,依法对你进行......

    重庆市双桥经开区环保局

    重庆市双桥经开区环保局 环保公文 重庆市双桥经开区管委会关于印发工业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标准化达标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双桥经开发〔2013〕8号)http://www.xiexieba......

    经开区风景园林公司党建事迹材料

    找准党建工作着力点 提升企业竞争力经开区风景园林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风景园林有限责任公司于2005年12月由原来的事业单位园林管理处改制为非公企业。公......

    经开区助残志愿者活动方案

    经开区助残志愿者活动方案为了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倡导时代新风正气,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区助残志愿者服务机制,不断提高为广大残疾人服务能力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