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昌经开区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南昌经开区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各项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在文化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增添当地居民收入,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为实现南昌市中部地区的崛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经开区基础还比较薄弱,文化产业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发展思维有待进一步理顺,需要重新审视经开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不断满足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现就经开区文化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等方面,作一个简要的介绍及分析。
一.现状分析
南昌经开区现有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文化服务单位共计131家,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16家,2007年全区文化产业总产值及增加值分别为30亿元、亿元,分别占GDP及GDP增加值的%、%。
文化市场情况统计(截止2008年9月)
经营项目
大型文化产业生产
动漫制作
卡拉ok厅、歌厅 数量(2008年9月)13 3
3网吧
音像制品经营单位
邮政报刊亭
复印部
印刷企业
书店
器乐店
有线二级站
茶座
2 12 20 2 7 1 1
1近几年来,南昌经开区的文化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
二、文化产业的基础和优势
1、资源优势
经开区地处昌北,有丰富的森林优势、竹林优势、生态优势、苗木花卉优势。龙潭、卫国、双岭花卉苗木培植生产享誉全省,同时,麦园、前进等村迎头赶上,可形成观赏产业,同时可为南昌市的绿化美化作贡献,梅岭的森林竹林为根雕文化、竹简文化提供了很好资源,同时也提供了很好的旅游资源。
2、人才优势
经开区传统文化产业中,培植苗木花卉的专业技术人才,有当地的农民,还有省重点大学江西农大的人才优势。经开区大专院校众多,也可以为当地的文化产业提供更多的专门人才。
3、科技优势
我区引进的清华科技园、北大科技园以及驻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旅游商贸专业、文学艺术专业等等,都形成了独特的科技优势。
4、招商引资优势
这是由开发区的特点决定的,大形文化产品制造业入驻我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和重点
1、丰富的旅游资源,产品有待开发。经开区作为南昌市的后花园,森林覆盖率较高,特色风光——梅岭,特色农业:林科所茶园,农大果园农家乐,双岭、卫国、龙潭三个村的花卉苗木在省市均大有名气。
2、引进一批文化产品制造业,但规模偏小,产值较低,特别是附加值还不高,有待进一步拓展。我区经过近几年招商引资加大力度,已经引进了一批较有实力的文化产品制造业。如文具制造方面:华峰文具有限公司;印刷业:江西日报印刷厂、南昌典和装璜印刷有限公司江西核工印刷厂;图书业:如江西高祥图书文化有限公司、江西慧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信息技术业:如江西南大地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昌可诺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昌市马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广告业:如南昌宏伟广告有限公司、南昌天锐广告有限公司、南昌钰琳广告有限公司、南昌茜埃广告有限公司、南昌新赣线广告有限公司等。可以说,经开区已经成为南昌市文化产品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3、文化产品销售、服务等第三产业有待进一步拓展。我区的文
化产品销售和服务就目前看,还处于起步阶段,门店小,柜台少,虽然能基本满足驻地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但离高层次、高标准还有不小的距离,是我区今后文化产业发展的又一个领域,并向高端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四、存在问题
1、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二是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专门人才缺乏。三是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产业结构调整乏力,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四是文化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
2、传统文化优势利用不足。南昌经开区梅岭风光蜚声海内外,花园、果园、农家乐等宣传力度还不够,宜在组织领导、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扶持,将传统旅游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并吸引非公有资本投资,建立梅岭风光文化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包括道具、服装、纪念品、玩具等衍生产品,按照市场运作机制,带动旅游文化向产业方向发展,形成南昌经开区一个标志性艺术精品,品牌价值得到提升。
3、缺乏标志性的明星文化企业的驻入。
五、发展构想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
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1.经开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1)以清华科技园为载体,以附加值高的创意产业为重点,使文化产业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与市场经济、高新技术的结合,依托区内大中专院校从多、人才资源丰富,培育扶持创意产业,形成以清华科技园集聚体的高新创意园区。
(2)立足区内资源,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省内唯一家国家级开发区,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配套设施相对齐全,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梅岭风光、农大植物园、大吉岭水库、林科院茶园农家乐等,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有文章可做。
(3)加大对区内文化产业制造业的支持帮扶力度,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和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在现有文化产业制造业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与园内创意产业联合,把创意产业转化为产业优势,使创意产业为他们文化产品量身定做,如设计包装、产品模
样等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4)加大区内文化配套设施建设,形成文化品味高、文化设施齐备,文化娱乐繁荣的开发区。发展一批具有企业个性、地区特色的娱乐场所,建成开发区文化娱乐城、酒吧一条街。
2.南昌经开区文化市场管理发展方向:
(1)文化产品的内容管理。继续做好对文化产品内容的事先审查、事后追惩、备案工作。
(2)文化市场稽查。为创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努力建设文化市场,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适应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构建文化市场管理的信息网络体系,采取高科技手段加强市场监管。对依法经营、管理规范的文化企业,给予积极支持并提供良好服务,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要依法处罚,形成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二篇:区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近年来,荷塘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以生态宜居、文化休闲”为特征的商贸次中心发展定位,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更好的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准确把握荷塘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促进我区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座谈、走
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荷塘区文化产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一、荷塘区文化发展现状
(一)发展三大优势,奠定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
1、文化底蕴丰厚。目前,我区的文化形态主要有以龙山寺和仙庾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硬质合金厂、车辆厂、千金药业等为代表的现代企业文化;以流芳园、抗日工事遗迹、抗日阵亡将士墓、刘劭民烈士墓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仙庾岭、婆仙岭为代表的城郊休闲文化;以仙庾庙会系列活动、仙庾镇及明照乡的赶集、逢年过节的耍龙舞狮、花鼓戏、剪纸艺术等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全区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文昌阁(仙庾塔);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仙庾庙、流芳公园、601老年公寓;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仙庾庙会;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6个。
2、文化实力雄厚。一是顺利完成文化体制改革。新成立荷塘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撤销荷塘区文化市场稽查队,明确荷塘区文化馆,全额拨款事业编制6名。辖区共1乡1镇5个街道办事处,现均已设立了综合文化站,确定事业编制3—4人。二是民间文艺团体遍地开花。有民间艺术团体23支,总人数750余人,年活动场次超过2000余场。三是群众文化蓬勃发展。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大型文艺汇演、秧歌、腰鼓、趣味运动会、广场舞比赛等各种节会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荷塘区连续两年获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南省群体工作先进单位; 2008年株洲市首届合唱节荷塘区代表队获银奖;自创小品《何结巴打狗》参加全省首届农民艺术节获“金穗奖”;创作《魅力荷塘》、《映日红荷》、《潮涌荷塘》等一系列体现荷塘改革发展成果的书籍,目前《文化荷塘》丛书正在编撰中。
3、文化基础深厚。辖区范围内乡镇街道分别建立了综合文化站,35个社区分别建有综合文化活动室;39个村分别建有综合文化室、农家书屋以及文化信息共享点。文化企业有艺术品市场1家、影视制作公司1家、印刷厂42家、网吧132家、电影院3家、KTV10家,其中销售超百万的有113家,过千万的有2家;互联网终端用户占辖区常住人口比率20%。据统计,2011年全区文化产业营业总收入14.5亿元,总资产总计11.9亿元,全区文化市场呈现繁荣、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完善三大举措,激活了文化产业的动力
1、政策引导。我区在2010年制定了《荷塘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荷塘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株洲荷塘月色示范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各个政策指导意见。
2、政府扶持。一是结合“文化惠民”,解决“两难”问题。株洲第一家全部由民间资本组建的湖南高威影视有限公司和株洲昊文公益电影放映有限公司落户荷塘区,通过“政府买单,群众观影”的方式极大的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老百姓们的热烈欢迎,还有效的拓展了荷塘区群众文化市场,探路解决了群众对文化需求和文化企业开拓市场之间的矛盾。二是结合各种节庆日活动,活跃民间团体。三是结合部门职能,服务文化市场。
3、机制激励。推荐了一批优秀的农家乐创建湖南省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旅游家庭宾馆,整体提升了荷塘区农家乐的档次。推荐龙山寺佛教文化园景区申报A级景区,今年该寺按照国家3A旅游景区的标准,投资1000余万元,启动了改扩建工程。
(三)打造三大品牌,形成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平台
近几年来,我区发展定位越来越明晰,以仙庾岭为中心,重点发展文化休闲类项目,打造荷塘月色;以工业园二期为主体,引进高科技环保工业项目,打造金山新城;以东环北路周边为板块,引进商贸企业,打造荷塘商贸城;以新华西路两侧为主区域,引进商业项目,打造商贸次中心。
1、旅游文化—“荷塘月色”。针对仙庾风景名胜区策划了荷塘月色项目。项目规划范围包括仙庾、香草塘等8个村,面积2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范围8.2平方公里,启动区范围2.5平方公里。该项目总投资为100亿元,近期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中期集中力量打造会议中心、度假区等接待设施;远期完成新市镇集中安置点建设,打造生态宜居项目等。目前,总投资1.2亿元由盛世芙蓉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耕食记’——中国炎帝文化创意农业园”项目(占地400亩)和“仙泉谷”生态酒店项目(占地100亩)已试营业。另外,湖南省少数民族文化园拟投资20亿元,选址在荷塘区樟桥村仙人造水库及周边地块,项目规划用地9200亩(其中项目建设约1500亩,保留自然生态面积85%以上)。努力将该项目打造成国内顶级休闲度假及民族民俗文化基地,力争成为中南第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和国家级文
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2、商贸文化—“荷塘商贸城”。荷塘商贸城建设项目选址于石宋路以东,新文化路以北,320国道两侧,共约10178.2亩土地。目标旨在打造一个大规模商贸市场群和集国际连锁商业、高档住宅、五星级酒店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目前,已有上海喜盈门国际连锁商业企业、东方夏威夷、三和·美林湾等亿元项目签约。项目对繁荣红旗经济商贸圈,打造商贸文化的品牌具有重大意义。
3、工业文化——“金山新城”。生态低碳示范新城——金山新城,项目总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以“产城融合、三生宜居”(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为定位,形成行政区、产业区、商务区、文体区、商业区科学分布,各类配套产业及设施齐全,城市发展与工业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的新城市综合园区。目前,引进了总投资10亿元、年工业总产值100亿元的三一重工产业园项目和投资达65亿元的中基国际高等级老年社区项目。
(四)举办三大活动,增添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活力
1、“荷花节”。我区每年举办株洲“荷花节”系列活动,形成了夏季赏荷“穿越荷塘”、秋季赏月“中秋吟唱”“篝火晚会”等品牌活动,其中“穿越荷塘”在我市形成市民参与度最高,影响最大的品牌活动。2010年,实现旅游收入2000万元,接待游客15万人次;2011年,实现旅游收入2622万元,同比增长31.1%,接待游客20.01万人次,同比增长33.4%。2012年,景区接待游客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60万元,同比增长30%。
2、“汽车展会”。今年,在株洲汽车城举办2012株洲汽车展,四天内有30万人次前往赏车、购车,共成交汽车1843台,销售额突破2亿元。据统计,上半年我区汽贸行业零售额同比增长31.9%,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40.4%。在全市汽车市场上占有龙头地位,同时汽车文化也成为我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3、“荷塘区房交会”。2011年荷塘区首开城区办房交会的先河,通过这一平台充分展现了荷塘的“宜居文化”魅力,体现荷塘区城市新貌、楼盘品质、生态社区的优势,表现出荷塘区在逐步由工业老城区向宜居新城区、生态新城区迈进中取得新型城市化的成就。
二、荷塘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文化产业认识不够。不同部门对文化产业概念、内涵的界定尚有争议,部分行业增加值难以统计,同时个体文化经营户的投资额、营业额尚未列入统计,对全区的文化产业整体状况的准确性有影响。
(二)产业竞争力亟待加强。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产值已占GDP的20%--30%,在我国的发达地区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5%--8%,而我区目前拥有各类文化经营企业仅为508家。传统文化产业投资少、规模小、各自为战,分散经营,没有规模以上的文化龙头企业,而新型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还未形成规模,处于青黄不接时期,造成了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
(三)文化产业融资困难。文化产业属于大投入大回报、长投入长回报的行业,目前,文化产业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和文化单位自身积累,地方财政投入和私人个体财力毕竟有限,文化产业普遍存在融资渠道普遍狭窄的问题,这就导致了资本扩张能力受限,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建议
(一)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1、提升思想。牢固树立文化既是事业又是产业的新理念,从抢占新一轮区域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高度,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摆上突出位置,像抓工业经济一样抓文化产业。
2、提升地位。把发展文化产业的业绩列入政绩考核内容,与评先评优挂钩,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到各相关部门和个人。
3、提升氛围。宣传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文化产业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以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4、提升层次。以“创文”工作和建设“两型”社会的契机,加强长株潭以及对外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文化产业层次的提升。
(二)增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
1、深化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实际工作当中区级文化行政部门“属地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却不对等。建议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和协调,从组织上确保产业规划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开展。
2、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建议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领导聘任制、职工聘任制,建立健全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放大其社会效益。对其中经营性部分应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
(三)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1、优化政策环境。建议尽快出台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在人才引进培养、信贷财税、技术改造和创新、地水电资金、文化企事业审批向文化产业倾斜。
2、优化商务环境。建议积极搭建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投融资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专业化市场交易中介平台和专业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提供管家式、贴身式、个性化、全职能服务,全面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商务环境。
3、优化人文环境。建议以实施文化载体建设工程和文化精品打造工程为切入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大力开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四)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1、致力打造文化品牌。一是突出“荷文化”特色。以此作为文化荷塘的主旨与灵魂。依托“荷塘月色”项目的推进,对“荷文化”内涵进一步拓展与挖潜,开发荷文化产品,形成文化产业链。通过举办节会、论坛等活动包装推介,冠名征集主题歌曲、塑造动漫形象等方式广为推广,使其深入人心。二是突出生态特色。婆仙岭、仙庾岭两地是闻名省内的“天然氧吧”,要大力发展滨水休闲、山地运动、度假疗养等多种产业,建设星级酒店、温泉度假中心、户外拓展基地等,进一步打好生态牌,做好休闲文章。三是要突出人文特色。荷塘区“宜居”人气的进一步增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与市场。要通过提质改造,建设上档次的专业文化市场,以满足中高端消费群体的需要;要通过内联外引,打造餐饮文化、酒吧文化、民俗文化一条街,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其他文化产业发展。四是突出创新特色。要敏锐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脉搏与方向,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移动传媒、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转换和升级,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2、致力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一是加大科技含量。要从荷塘区实际出发,重点扶持发展现代文化物流业、数字媒体等高新技术文化产业。二是推进产业集群。结合荷塘区“三城”规划发展,划出一定区域建立文化高新产业区,鼓励文化企业本行业或跨行业联合,建立文化产业集团,集聚资金、资源和市场,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改变我区文化产业低小散状况。
3、致力实施文化人才工程。利用荷塘区紧邻株洲市“职教城”区位优势,整合现有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在学校设置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开展相关课程,加强产学研各界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文化创意实习基地等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激励和评估机制,大力引进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如:会展设计师、文化经济人、广告策划师等。
(五)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
1、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建议市、区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设立文化发展基金,并从中安排一定的经费,确保对文化事业的经常性投入增幅不低于当年财政支出的增幅。创新政府投入方式,采用贴息补助、奖励、项目采购等方式,将投入额与文化生产、艺术创作方面的成绩或效益挂钩。
2、争取上级经费支持。精心包装策划项目,争取省、市对荷塘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项目的更多支持。
3、鼓励社会投资文化产业。一是放开民营资本的进入。建议降低民营资本注入门槛,放宽民营资本的准入机制,大力吸纳民间资本。还应加大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采用减免税等方式支持发展,增强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动力。二是吸引创业投资的参与。建议建立荷塘区文化高新产业区,以吸引大量灵活高效的创业投资,并且尽快形成较成熟的文化市场的投资和退出机制、中介服务机制等,以实现文化成果的市场转化。三是向资本市场融资。大力培育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促进金融机构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建设
第三篇:襄阳经开区调研报告
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报告
一、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
自2008年4月深圳工业园建园,特别是2010年9月国家级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几年,襄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把经开区建成为襄阳未来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新龙头”这一目标,抢抓发展机遇,大力招商引资,培育支柱产业,增强综合实力,优化产业结构,奋力打造工业经济最佳投资地。经过三年努力,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超常规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全区呈现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区共引进项目103个,项目总投资210亿元,已初步形成五大优势主导产业集群,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1、以骆驼蓄电池股份有限公司、长源东谷、东润、光瑞、超亿公司为主导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骆驼蓄电池工业园一期投资为15亿元,建设年产800万KVAH免维护汽车蓄电池项目、1500万套电池槽盖项目、3000万平方米隔板项目和高性能车用动力锂电池项目、3000万平方米隔板项目和高性能车用动力锂电池项目。此外,长源东谷投资17亿元,兴建汽车零部件项目;湖北东润专用汽车项目一期投资5亿元,主要生产各类专用汽车及配套产品,产值在10亿元以上。
2、以新日电动车工业园、卓灵科技园、湖北源光电器、康明斯再制造等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新日电动车经开区项目一期投资10亿元,年生产电动助力车、专用电动汽车等各类电动车200万辆,年销售收入50亿元左右。
3、以襄阳珠江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襄阳博亚机械有限公司等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珠江数控襄阳基地规划建设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一期投资20亿元,总投资额将超过50亿元,建设数控装备研究中心和科研基地,提供高端、精密机床设备及其部件、精密铸件、专用设备、成套设备以及配套产品,建成国内一 1
流、华中地区领先的数控装备产业基地。襄阳博亚机械有限公司装备制造工业园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主要生产建材装备、涂层装备、冶金装备、工业控制设备等,预计“十二五”期间可实现产值30亿元。
4、以襄诚为主导的轻工业产业集群。湖北襄诚鞋业有限公司是台商独资企业,公司投资总额为5800万美元,年生产1500万双运动鞋。
5、以佳海、万安为主导的中小企业孵化器产业集群。武汉佳海公司在经开区投资12亿元,兴建佳海工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园项目,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可入驻企业约300家,产值约100亿元人民币。万安项目拟在深圳工业园区投资人民币约10亿元,兴建企业总部基地、创业孵化园、会展中心等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引进60家中小企业落户。这两家企业的落户,使深圳工业园初步形成了“孵化器、标准厂房、工业园区”这样一个适宜企业成长的环境!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迅速扩大经济总量为目标,培育支柱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发挥开发区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产业优势和环境优势,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新型工业化基地;管理上进一步创新,从侧重项目引进向重视引进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转变;体制上进一步革新,积极探索,在开发区土地经营、科技创新和招商引资上取得重大突破。
(一)创新招商方式,培育新型产业
经开区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形成一批能够带领经开区在“十二五”期间冲击千亿元级开发区目标的龙头企业。如:珠江数控将在园区兴建产值100亿元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新日及其配套企业将建成年产值150亿元的电动车生产基地,佳海公司将建成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年产值超100亿元的中小企业创业园,骆驼集团将建成年产值100亿元的电池生产基地等。紧紧围绕“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大基地”的发展格局,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创新管理方式,创造三减一免的企业发展环境,推进企业加速发展。
(二)创新服务理念,推动园区建设
经开区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优化工业项目审批流程的改革成果,创新服务理念,打造快捷高效的项目建设平台,营造服务项目
建设良好环境。目前入区企业的手续由经开区指派专人负责,集中到市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办理,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在入区企业办证过程中,速度最快的从签约到办完开工仅用4天时间。
(三)明确产业定位,实现跨域发展
经开区的总体定位是:建设工业新区,发展现代新城。以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汽车零部件等为主导的产业定位,确立全力冲刺2000亿元的发展目标,全面完善园区功能,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发展空间,强力招商引资,成为襄阳跨越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四)设置合理分工,项目建设有序
2011年以来,经开区解放思想,奋勇拼搏,扎扎实实为“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同比加速增长,坚持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的建设发展模式(即市政府工程建设部为中心,城投公司、市建委、区县委、项目建设部为四个基本点)。城投公司负责资金的筹措,职能等同于经开区的投资部;襄阳市建委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职能等同于经开区的工程部;襄阳市政府负责土地拆迁,职能等同于经开区的拆迁部;襄阳市政府负责项目建设的落地,职能等同于经开区的项目部;各部门合理分工合作,充分展示了国家级开发区的形象,有效推进了经开区体制机制、规划建设、社会事务管理等工作,机构看似松散,实质是紧密型的。
三、对我市省级开发区建设的启示
(一)广开资金来源,树立全方位、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观念,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
针对武汉实际,只要我们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的思想和“你发财,我发展”的观念,算大帐而不算小帐,算长帐而不算短帐,舍小利而求大利,让近利而谋远利,通过实施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战略,完全有可能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一是努力改善和优化利用境内外资金发展环境,提高整体环境竞争力。二是积极研究引资的新思路和工作重点,提高利用境内外资金的速度、质量和水平。三是作好项目的储备和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创新招商引资的新方法。
(二)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探索一套新机制,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的突破
武汉在工业园区的发展上,一是要围绕已有的园区来做好文章,抓好突破工作。从而起到以点成线、进而达到面,促进区域经济腾飞的作用。二是以特色工业园区为纽带,突出特色,加快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和产业区块的形成。三是要建立健全与省级开发区大建设、大发展相适应的干部和人才管理机制,用好的机制鼓励和激发干部及所有工作人员“想干事、干成事”,从而推动全市经济的快速全面发展。
第四篇:贵州XX区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贵州XX区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当代综合国力与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西部地区,尤其是我区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可以说还刚刚起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还显得非常弱小。为了促进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委对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产业界定和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和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都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力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分为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等9大门类。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的制约和影响,我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也相对滞后。目前,在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已有娱乐、音像、影视、演出、报刊图书、网络文化、艺术培训等国有、集体、个体文化产业,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经营格局。从文化部门统计的资料看,2005年底全区在文化部门登记的文化经营户近900家,其中网吧132家,音像制品经营282家,歌舞厅53家,电子游戏72家,台球36家,音乐茶室46家,棋牌室27家,游乐场8家,营业性演出团休7家,图书业101家,印刷业50家,复印打字121家,电脑软件经营户8家,文化传媒(含广电)18家。2005年从业人员约3000人,年总产值约1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0.03%,按平均赢利15%计算利润达1500万元。年人均赢利5000元。这些文化产业的逐步兴起和形成,拓展了就业门路,开辟了新的经济文化发展领域,增加了地方财政税收,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但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我区的文化产业还显得很薄弱,数量少、规模小、效益低。全区文化产业经营户的总量不到贵阳市的五分之一,不到遵义市的三分之一。全区有100台以上电脑的网吧经营户仅有3家,且集中在毕节市,其余各县上50台电脑的经营户较少,大都在30台左右,并且经营情况较差。在农村,除个别县(市)的乡镇有一两家网吧外,其余均未开设。艺术品市场、书画市场、文物市场尚未形成,电影市场严重滑坡,基本倒闭,文化旅游市场尚未完全启动。文化产业中不少项目经营惨淡、效益不佳。
二、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发展文化产业认识不到位
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在于自身陈旧观念的束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观念滞后,产业意识不强,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发展的模式中,等、靠、要思想突出,存在畏难情绪,怕担风险。只拘泥于投资风险小或是传统经营项目,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美好前景及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有的重要战略地位。因而不重视,不主动抓文化产业,在今年5月18日至21日,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毕节地区是全省唯一没有参加的地区。而经济实力不如我区的铜仁地区却能在交易会上签约42个项目,金额达30亿元。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体制上、机制上还存在着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的现象,权责不明晰,致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2、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缺乏
由于我区经济比较落后,地区和各县(市)财政属吃饭财政,只保职工工资,投入文化产业
发展的资金很少,而靠自身发展困难又很大。文化基础设施缺乏,全区8个县(市)目前只有3个县新建了图书馆、文化馆,其余县(市)的图书馆都是五、六十年代的旧房子,面积小且因年长失修,成了危房。文化馆设施少、陈旧,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各县(市)过去修建的一些剧场、影院,因经营不善,大部分变成了商场、小吃城。如:作为七百多万人口的地区所在地毕节,目前,没有一个大的影剧院,影响了演出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3、缺乏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演艺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较弱
电影公司、影剧场、地区演出公司等单位,职工年龄老化、文化程度较低,经营管理能力差,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电影院、影剧场都作为商场、小吃城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来源用。文化单位中各类文化艺术创作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缺门断层。文化单位缺乏文化人的现象严重存在。如:毕节艺术团有在职职工137人,真正能够走向舞台的演员不到1/2,基本没有30岁以下的演员,有的舞蹈演员已不适应艺术表演的要求,更难使自己的表演艺术走向市场,形成真正的产业。
4、执法管理人员少,执法条件差
我区文化市场执法管理人员全地区不足50人,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不高。全区大部分稽查队没有专门的办公用房,没有交通工具,没有办案经费。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执法人员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扶持、服务都还存在不少的差距,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5、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我区有6个国保单位,即赫章县可乐文化遗址、毕节大屯土司庄园、大方奢香墓、黔西观音洞遗址、大方、毕节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织金古建筑群;4个国家级风景旅游景区,即织金洞、百里杜鹃、九洞天、威宁草海。还有近200个省级、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旅游区。但这些旅游景点基本上只有自然景观,缺乏文化内涵,缺少带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包装、人文景观、文化商品、艺术表演等,没有很好地体现其价值。我区现存的许多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工艺也没有得到整合包装,走向市场。
三、对发展文化产业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文化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要认真学习中央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要看到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文化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总体规划,确立重点发展项目,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定期研究探索产业文化经营的有效途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组织实施好文化产业的综合开发利用。要把抓好文化产业工作的绩效作为地委、行署对 县(市)党委、政府和地直有关部门的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2、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要切实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使政府职能真正转到对文化建设的宏观指导和调控上来,实行分类管理。党的十六大指出,文化按不同性质和功能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应对我区的公益性文化单位,以财政扶持为主,部分创收为辅,使之真正发挥社会公益作用。对经营性文化单位,鼓励和支持其进入市场,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吸收社会资本,组建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集团。
3、要进一步完善拓展投融资渠道。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制定优惠政策,培育和优化投资、融资环境,鼓励、吸引私营企业、个人投资兴办文化产业;二是政府配套,地方财政要加大对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启动资金的投入,各县每年都应有一定比例的经费来作为文化产业运作基金。三是单位自筹的融资渠道。建立多渠道筹资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依靠国家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保证资金投入。
4、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文化产业的门类和品种很多,不能盲目发展,要制订规划,突出重点,有序发展。对市场饱和、需求萎缩、濒临淘汰的项目,如:录相放映、电子游戏等国家政策规定一般不予新批、新办、新开的,不要强行发展。对于富有市场前景,且有潜力可挖的文化经营项目如演出业、印刷业等要给予支持和扶持,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发展速度,巩固和发展已有的市场。根据当今社会知识化、信息化、现代化、科学化的时代特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优先发展潜力大、见效快、科技及文化含量高的项目。
5、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充分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打造人无我有的文化产业。要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在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开发特色上下功夫。要邀请区内外专家、学者,加大研究、宣传力度,把我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烘托旅游资源的地方和民族文化氛围,促进我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6、大力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演艺人才。发展文化产业缺乏一批懂专业、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和高水平演艺人才,这是当前制约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要积极培养各方面的人才,改进和调整人才管理、使用制度,制定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开辟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加大人才的招聘力度,吸引区外人才到我区创业。
7、积极培育文化产业中介组织。当今文化产业已经从文化事业中剥离出来,在这样的形势下,在此关键时刻,要使文化产业得以健康发展,按市场运作惯例,必须有中介组织作为文化产业市场契合的粘合剂。通过中介组织进行人才、资源、资金、技术、交易等方面的粘接,使文化产业真正具有产业特色。
8、借鉴外地经验,谋划我区文化产业。要借鉴外地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历、经验、经营方式、突破难点的方法,正确界定我区文化产业目前应有的发展可能和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态势;突出我区应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找准我区当前重点发展和今后长期发展的目标;突破我区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难点。
第五篇: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述职报告
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述职报告
自工作调整以来,作为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抓重点、求突破,有效加强了基层党建工作,为经开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作风纪律保障。
一、主要工作
(一)完善机制,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一是认真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以强化“两个主体责任”落实为抓手,切实贯彻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各项工作任务,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实际行动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二是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党工委对照签订的党建目标责任书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同时与各支部签订了党建目标责任承诺书×份,明确了各基层组织的党建目标任务。三是落实班子成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每月坚持至少×次到所联系社区、企业指导工作,通过书记带头,一级做给一级看,形成了上下联动,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抓班子带队伍,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经开区党工委始终把党建工作摆上位、抓在手。通过开展理论学习、召开民主生活会、党员述职述廉、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党费收缴、党组织换届排查等活动,切实加强了机关党组织班子建设。截至目前召开×次党建工作专题会议并利用周工作例会等多种形式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机关党建及非公党建等工作进行系统安排及部署。班子成员先后赴×社区、×社区、×社区、×社区讲党课×次、记录学习小结×篇、各类学习记录×余篇。针对非公企业党建情况举办了×次非公企业书记专题培训,对非公企业党务专干进行了×次业务培训。对未按期换届的机关支部及×支部组织换届选举。对党工委全部×名党员进行了组织关系排查。补缴党费×元。
(三)多项抓手措施,确保非公党建顺利开展。经开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按照“无组织抓组建,有组织抓规范,已规范抓作用”的工作思路,通过“三个抓”来建组织、扩覆盖,促规范、强作用。一是抓思想认识。先后×次组织企业到已建立非公党组织的企业参观学习,真正让企业主体会到抓党建与抓经营不矛盾、不冲突,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建立党组织给企业增添的活力、带来的效益。二是抓机构组建。按照统一模式,帮助企业建立党组织机构、建立党组织制度、建立党员资料档案、建立党建活动阵地,目前辖区已建立企业党总支×家,企业党支部×家。三是抓活动开展。把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与企业经营活动统一起来,从而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促进非公企业发展。比如×福盛德电子制品有限公司党支部的“我为企业做贡献”活动,党员带头亮技术、比技能、晒业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健全考评体系,严肃追责问效。党工委不断完善党建工作考评内容。一是把“推动发展、服务大局”纳入党建工作考评内容。做到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二是把“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纳入党建工作考评内容。不断强化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功能。三是把“健全制度、强化保障”纳入党建工作考评内容。进一步落实党委抓党建、书记带头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围绕中央、省、市、区委的中心工作及要求,并结合各支部的职能职责、目标考核指标制定党建工作测评内容。
二、存在问题
(一)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仍需加强。没有处理好抓基层党建工作与抓项目建设、抓经济发展的关系,班子虽然做到了中心工作与党建工作同部署,但在抓工作中并没有均衡用力。经开区亿元以上项目多,规模以上企业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层出不穷,有时主要精力就放在了项目建设上,而把党建工作放在了次要位置,有时单纯的只抓党建工作或者只抓项目建设工作。
(二)党建工作内容不丰富,缺少创新抓手。党内组织生活缺少创新意识和手段,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内容枯燥,方式方法单一,缺乏生机和活力,存在上级要求学什么就安排什么,满足于做好“规定动作”,“自选动作”未能有效的展开,造成一些学习及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党建工作的载体创新不够,基层党建工作特色不突出,支部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如××公司党支部在支部建设及党员先锋作用发挥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三)考评体系尚需完善,运用不足。考评手段单一,存在着考评方法不灵活,考评手段创新不够的问题。年终考评多,过程考评少,党组织内部评议多,群众参与评议少,工作实绩考核少,使得一些支部忙于整理汇报材料和档案资料,完善各种表格、学习和会议记录等,使考评存在传统性缺陷,尤其是对×家非公企业支部的考核常被忽略。同时对考评结果运用不充分。考评与考评结果的运用对先进的调动力和后进的威慑力不够,尚未充分运用到选人用人之中,党建考评工作的权威性打了折扣。
(四)追责问效未能严格落实。围绕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经开区建立健全了一系列配套制度,但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追责问责机制不健全,存在强考核、弱问责的现象。相比其他工作,党建工作还存在责任追究的刚性不够,认为同志们辛辛苦苦的工作都不容易,造成问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同时,在具体问责过程中,注重强调主体责任人的责任追究,相对忽视了班子其他成员连带责任的“拷问”,影响到“集体管党”合力的发挥。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一是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主观上认为党建工作是软任务,没有把抓基层党建工作作为硬指标抓落实,如非公党建方面,认为企业建立党支部了,实现组织覆盖就可以了,忽视了企业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二是抓党建工作的创新力度不够。在党建工作中载体不新、办法不多,在组织在职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方面还存在指导不到位等问题。三是落实措施不够硬。党建考评体系不完善,监督管理发挥的不好,批评指正问题多,问责追责的少,没有发挥教育、监督的应有作用。
三、下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2021年,我将以xx全会精神及省、市、区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充分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入抓好党建工作。
(一)落实党工委书记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把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最大的责任。一是抓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和教育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各项学习制度,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思想觉悟。二是抓班子带队伍。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党建目标任务;落实好党工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班子其他成员结合分工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党建工作职责。三是抓纪律转作风。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区相关规定,以企业和群众的意愿和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提升经开区党员干部办事效率,增强为民服务水平。
(二)抓阵地建设,夯实基层基础。一是党工委将进一步加强对非公党建平台建设力度。完善硬软件设施,力争为辖区企业和党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良好的办事环境。二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指导非公企业不断建立和完善党员活动场所,不断提高党员在企业中旗帜引领作用,打造×家非公党建亮点组织。三是推进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定期对支部书记和党务专干进行业务培训,计划开展集中培训×次,全面提升党组织服务本职工作和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三)完善党建考评体系加强追责问效。制定完善基层党建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办法,强化责任倒查和问责追究,把抓党建的责任和压力层层传导下去。着力解决存在的短板问题,针对非公党建等薄弱环节,下大力气,锁定突出问题,锁定短板和痛点,逐一解决难点问题。强化基层党建的追责问效,把基层党建放在突出位置,坚持重心下移,书记带头到基层一线,发挥书记的引领示范作用,严肃追责问效,严格兑现奖惩,确保各项党建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