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 冀教版(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08:1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 冀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 冀教版》。

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 冀教版

认识人民币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设计一系列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使我们认识人民币,能解决与人民币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本单元通过换钱认识元、角、分的关系,通过购物、小小快餐店学习正确使用人民币等知识,通过商品价格调查和自办“小商店”等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还让学生树立起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主要内容包括: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元、角、分及相互关系。

3.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课时教材安排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通过超市购物和书店买书等学生熟悉的事情,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作用。其次,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最后,通过在银行换零钱的情境学习1元=10角,1角=10分。教学情景的选去由大到小,由生活到课堂,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尤其是通过换零钱呈现人民币的换算,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换钱活动,加深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1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人民币教学分析 冀教版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P62、P63

教学分析与建议:

活动一,教材首先呈现了小朋友在超市和书店购物的事情,引导学生交流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那些地方用到钱和自己的化钱经历,了解人民币的作用,也可以录制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录像短片。

活动二,呈现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教学时,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条件的师生在课前准备一些真币,先让学生自己认,如果有不认识的,全班一起认。其次,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得一些不同面额人民币的信息。如花纹、图案、人物、背景、盲文等。最后,使学生了解人民币有硬币、纸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活动三,呈现换钱的情境,了解元角分的单位换算。本节课设计情境是先把1元换成角,再把1角换成分,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尤其是通过换零钱呈现人民币的换算,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时,可通过观察情境图,说出情境图中的信息来进行,也可以请同学进行换钱表演,还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10角可以换1元,10分可以换1角的。练一练的第2题具有开放性。可以引导学生多拿几次,只要学生拿对了,教师就要给予鼓励。

第三篇: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材内容安排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共安排九个单元,在“数与代数”、“空

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等四个领域的内容和单元安排是:

(一)数与代数(共5个单元)

第一单元——排列问题

主要内容是按规律排列和三个物体的排序组合,渗透可能性和组合思想。共安排2课时。

第二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主要内容是学习和归纳7、8、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了解“倍”的意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会计算用口诀算的有余数的除法,能用已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共安排18课时。

第五单元——认识1000以内的数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1000以内的数,会用不同方法数数,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认识千位,知道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共安排5课时。

第七单元——千克和克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体验物品的轻重,了解怎样用天平比较物品的轻重,认识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

=1000克。共安排了3课时。

第九单元——10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主要内容是几百几十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共安排3课时。

(二)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主要内容是观察长方体包装盒和长方体、正方体模型,以及观察由若干个小正方块搭成的立体,观察并交流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图形,体验面和体的关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共安排2课时。

第六单元——方向和路线

主要内容是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认识公共汽车的行驶线路图。共安排2课时。

第八单元——四边形

主要内容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辨认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

行四边形。共安排3课时。

(三)统计与概率(共1个单元)

第四单元——统计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简单统计图(1格表示一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安排

1课时。

(四)实践活动(全册共安排7个主题活动)。共7课时。

实践活动一:游动物园学数学

该实践活动是结合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内容设计的。主要是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活动中结合教材呈现的“动物园”情境图,让学生了解、发现图中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实践活动二:我们的调查

这个实践活动是结合统计内容设计的。通过全班学生参与的对全班同学蛀牙情况的实际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简单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实践活动三:掷点写数

这是一个典型的“玩中学数学”的实践活动,是结合认识1000以内的数设计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积极思考、猜测、判断和不断尝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培养初步的数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

经验。

实践活动四:我们的设计方案

这是一个结合方向和路线的内容设计的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通过在小组合作、研究、制定设计方案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关心周围环境和简单的合理布局的本领。

实践活动五:商品与包装

该实践活动是结合“千克和克”的内容设计的,包括社会调查和课内交流两个活动。社会调查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走向社会大课堂的空间,丰富所学知识,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适应实际生活的能力。课内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交流调查方式和小组合作的机会。

实践活动六:七巧板拼图

七巧板拼图是结合四边形的内容而设计的一个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七巧板,会用七巧板

拼图,从而感受图形的美妙,培养动手能力和想像力,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实践活动七:我的拼图

该实践活动也是结合四边形的内容而设计的自己动手剪图形、拼图形的活动,通过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拼图,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自主探索和进行创造的欲望。

最后,安排了整理与自评。共5课时。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排列问题

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一年级下册P57~P61)如超市开业情境中装饰的彩带和彩旗的排列规律,闪烁的交通信号灯隐含的排列规律等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把三组

图形有规律的摆放和照像等问题,使学生认识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和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稍复杂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2.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积极参加操作、拼摆、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

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第二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

(二)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意义,会口算2-6的表内乘法和相应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7、8、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乘法口诀表的整理,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等。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基础。

本单元教育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

2.经历归纳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与同伴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安排“观察物体”的内容。在一年级下册通过“观察一个杯子”、“摄影展览”,让学生经历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安排的内容有两个:一是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二是观察由几个正方块组成的立体,辩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这两个内容都以学生的亲身观察和操作为活动方式,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想像。共两课时。

本单元教育目标: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形状。

2.在观察、辨认等数学活动中,初步获得立体和平面视图的直观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察。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单元统计

这是本套教材第三次安排统计内容。在学生学会了运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基础上。本单元教材通过对学生实际生活问题的调查(最喜欢的颜色和运动项目),进一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

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本单元教材安排1课时,实践活动1课时。

本单元教育目标:

1.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

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能根据数据完成简单统计图。

2.能对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在调查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

习惯。

第五单元认识1000以内的数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理解了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具有了一定数感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数1000以内的数,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等。单元最后编排了“掷点写数”的实践活动。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能认、读、写1000以内的数,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00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理解各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知道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够用图形表示1000以内的数。能用10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

流。

3.在估计、按规律数数、写数和掷点写数等数学活动中,感受1000以内数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有

条理的思考。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可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六单元方向与路线

本单元教材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中,给出一个方向(东、西、南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方位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根据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会用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行走的路线。

2.在辨认方向和路线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感受方向与路线跟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

第七单元千克和克

千克和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常见的质量单位。关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1克和1

千克到底有多重,在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去认识克和千克。

教育目标是: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

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

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八单元四边形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在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和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对长方形、正方形、角和直角有了一些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辨认平行四边形等。单元最

后安排了“七巧板拼图”和“我的拼图”两个实践活动。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初步认识四边形,能辨认平行四边形。

3.了解七巧板,能用七巧板拼图。在拼图和图案设计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美妙,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第九单元10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认识了10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整十数加整十数和相应的减法(包括几百几十加几十不进位),整百加减整百数,几百几十加减几十等。

本单元教学教育目标是:

1.掌握1000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

2.使学生经历尝试、探索个性化算法的过程。在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能表达计算的思考过程。

3.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整理与自评

整理与自评的内容,原则上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时,教师亦可酌情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必要的内容上的补充,帮助学生整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了解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同时鼓励学生建立

信心,为今后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措施

1.重视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

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感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举和学习数学的信心,是本册教材的主要特点。教学时,教师要辅以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直观演示、做游戏、模拟表演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不可走过场。

2.关注解决问题策略,区别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

使学生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时,不要脱离实际地去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更不能把问题作为新知识来教学。关注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数学思考,而不

是怎样列式计算。

3.要通过观察、想像、拼图等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防止空对空教学。

本册教材“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共安排了“观察物体”、“方向与路线”和“四边形”三个单元。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教学时,一要积极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转化为教材中的数学,再把教材中的数学还原成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拉近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

中的数学的距离。二要重视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的过程。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

五 认识人民币 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1)【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

1、例2 【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在这一方面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同学都认识人民币,有过买文具的经历。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使他们体会到这部分内容的实际背景。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兑换钱币、模拟购物等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物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难点:通过购物活动,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面值模拟人民币。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老师出示一盒粉笔,问:你们知道这盒粉笔是多少钱买来的吗?

师:你知道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用钱呢?(请学生回答)小结: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1))【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人民币。

师: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课件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1元面值的人民币)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出课件中各种面值,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以1元为例讲解人民币的认法。

先看数字,是1,再看汉字,是元,所以是1元。点名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说出其他面值人民币的认法。(2)活动:学生两人一组,从课前准备好的小面值模拟人民币中拿来认,一个拿,另一个来认,轮流认。

2.教学例2——人民币的换算

师:你知道人民币有哪些单位吗?(元、角、分)如果1角钱能买1颗糖果,那么1元钱可以买多少颗这样的糖果?(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能答出是10颗)元和角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那就是1元=10角。(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1元硬币=10枚1角硬币)同样的,规定角和分之间的关系是1角=10分。(课件出示情境图,1角硬币=10枚1分硬币)【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3题。【课堂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0角=1元

10分=1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们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人民币的进率,但是还有部分同学是不会换进率的还需要继续加强练习。

第2课时 认识人民币(2)【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例

3、例4 【教材分析】

教材例3引导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例4分为两个层次,第二层次学习面值是5元、10元的人民币与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学习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之间以及10元与50元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学习,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的12种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加深对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了解,知道在市场流通中,这些钱币的使用是最多的。“做一做”训练学生灵活使用人民币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家长很少让学生自己去购物,更少把大面值的人民币给孩子自由支配,所以很多学生的思想里没有大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要想让学生明确这些换算关系,需要通过模拟购物、兑换钱币等活动来实现。

【教学目标】

1.认识大额人民币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学会兑换。

2.通过兑换钱币、模拟购物等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物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大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学会兑换人民币。难点:训练学生灵活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情境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六月一日是什么日子吗?

六月一日是儿童节,是小朋友们自己的节日。老师知道在这一天爸爸妈妈都会给小朋友们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让小朋友们开开心心地过自己的节日。老师今天就想先带着小朋友们到商店去买衣服好不好?(课件显示服装商店物品)来到商店,你看到了什么?(衣服、裤子、裙子、围巾)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的衣服呢?

用我们上节课认识的人民币来买这些衣服好吗?(课件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1元人民币图)用小面值的人民币买衣服你有什么感触?(买衣服需要的钱比较多,用小面额的人民币太麻烦了,因为面值太小了,要数很多)在生活中小面额的人民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所以要用大面额的人民币。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认识大面值人民币。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人民币学具出来,同桌相互说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同桌交流,说出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师:这几张人民币你认识吗?说一说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分别出示第五套人民币中的100元、50元、20元、10元。生集体识别,并交流识别方法)2.教学例4:人民币的兑换。

课件出示:一张5元可以换()张1元,一张10元可以换()张1元。

学生口答。

师:同学们,平时买东西时,我们还可能用到10元,下面的问题谁会?

课件出示:一张20元可以换()张10元,一张50元可以换()张10元,一张100元可以换()张10元。

师:如果要把100元换成50元,可以换几张?换成20元,可以换几张?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肯定评价。3.模拟购物。

师:拿你们换好的钱,到无人售货玩具商店去买玩具,同学们一定要诚实,既不能多给,也不能少给。

教师出示货架,上面摆好几种标价不同的玩具。

师:同学们准备好钱可以来买,说清买什么,是怎样准备钱的。学生分组参与到购物活动中,有的当收银员,有的当顾客。【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4~7题。【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大面值人民币。这节课,大家学会了人民币的哪些知识呢?谁愿意来说一说?(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2)大面值人民币: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1张5元换5张1元

1张10元换10张1元 1张20元换2张10元 1张50元换5张10元 1张100元换10张10元 1张100元换2张50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大面值的人民币的兑换,由于平时很少接触人民币的缘故,所以对于人民币的兑换还是没有什么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巩固。

第3课时 简单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的例

5、例6 【教材分析】

本节课突出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购买简单的文体用品是一年级小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且也是小学生愿意做的事情。教材以此背景为基础,使学生在经历模拟购物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随家长或单独购物的经历。大多数学生能认识人民币,但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不能够真正的理解。学生购物经历较少,尤其是大面值人民币,使用机会更少,致使有的学生无法正确购物。要学生达到用数学思想去分析、去解决数学问题,做到算理明确、方法得当,还需要课堂实践、探索、交流来实现。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

2.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减法计算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组一个信封(装有小商品卡和10元以内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情境导入】

1.学生根据要求摆钱数。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你会使用它吗?下面就请你们来试一试,你们看,这有很多的物品,上面都标明了价格,老师说物品的名称,你们来摆出它的价钱好不好?

学生摆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去买东西,往往不只是买一种东西,有时还需要找钱,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简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问题。(板书课题:简单的计算)【探究新知】 1.教学例5。(1)摆一摆。

师:请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模拟人民币)摆出1元2角。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并观察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摆法。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摆法,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请几名学生到讲台上,边演示边说自己的想法。生1:1张1元和2个1角。

1元就是10角,再加上2个1角就是12角,也就是1元2角。生2:12个1角。

从12个1角中拿出10角就是1元,再加上2角就是1元2角。生3:2个5角和2个1角。2个5角就是1元,再添上2个1角就是1元2角。(2)课件出示例5。

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

老师引导学生抽象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继续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8角=()元()角。让学生理解10角就是1元,还有8角,所以18角=(1)元(8)角。(板书:18角=1元8角)2.教学例6。

课件出示例6气球图。(从左到右分别编号1、2、3、4、5)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1:各种气球的价钱不一样。生2:1号气球最便宜,5号气球最贵。师:根据这些气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请学生汇报所提出的问题。

师:真聪明!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以下3个问题。

课件出示例6的3个问题。

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尝试解答,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展示、汇报。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第1个问题的?

生1:求“买1个1号和1个2号气球,要多少钱?”用加法计算。5角+8角=13角,13角=1元3角。

生2:我是这样算的:5+8=13(角)13角=1元3角

师:对!先用加法算出一共要13角,再把13角换成1元3角。师:谁来汇报第2个问题如何解决?

生3:求“3号气球比4号气球贵多少钱?”要用减法计算。算法是:1元-6角=4角。

师:1元-6角=4角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4:我是这样想的:1元=10角,10-6=4(角)师:这种想法很好!

师:第3个问题又该怎样解决呢?

生5:求“买1个3号和1个5号气球,要多少钱?”用加法计算。算式是:1元+3元1角=4元1角。

师:你是怎样加的呢?

生5:3元加1元是4元,4元加1角就是4元1角。生6:还可以这样算:1元=10角,3元1角=31角,10+31=41(角),41角=4元1角。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算法都给予肯定评价,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7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59页第1~3题。【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1元2角=12角 18角=1元8角 问题1:5+8=13(角)13角=1元3角 问题2:1元-6角=4角 1元=10角 10-6=4(角)问题3:1元+3元1角=4元1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如何完成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最难的还是几元减几角的问题,学生不懂的从元里面拿出1元来兑换成角在计算,所以这里是个难点,要加强。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7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通过用一定的钱购买不同价格的杂志,使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问题。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购小件商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教学关于元、角的减法计算。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通过解决以上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比较零散的,因此数学中应结合他们进行货币交易的经历,并通过一些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感受真实的交易过程,从而对人民币形成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和验证结果。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元、角、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

模拟人民币、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情境引入】 1.买文体用品。

(1)买一个球和一块橡皮,一共要()钱。(2)一个毽子比一个练习本贵()钱。

(3)买上面五种用品,付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钱。2.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运用元、角、分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7,让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师:仔细看看例7的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一共有4本杂志。

生2:4本杂志的钱分别是5元、6元、8元和7元。

生3:我知道了要求的问题是“用13元钱正好可买其中的哪两种杂志”。

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生1:“正好”就是“恰好”。

生2:这里“正好”就是13元钱买两种杂志,钱刚好全部用完,没有剩余。

师:讲得非常好!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解答问题,然后请小组代表展示不同的解答方法。

生1:我们组认为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两种杂志。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我们是随便先两种试一试,试出来的。师:能介绍你们“试”的方法吗?

生1:先试5元和6元的。5元+6元=11元,11元比13元少一些,把一本换成贵一点的试试。5元+7元=12元,12元比13元还是少了一点,把7元的换成8元的再试。5元+8元=13元,正好合适。

师:这种方法好。谁还有更好的办法?

生2:我们组是先选一本,然后按顺序试出来的。用13元正好买《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两种杂志。

师:能说说怎样先选一本,然后按顺序试的吗?

生2:先选5元的杂志,再把5元分别与6元、8元、7元的杂志试,看哪个合适。

教师结合学生的描述,板书如下:

师:这种方法很好!它能帮我们有顺序地思考,能很快地找到答案。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3:我们组是先选定6元的杂志的,再把6元的杂志分别与其他的3种杂志分别试,试出来的结果是用13元正好可能买《画报》和《连环画》两种杂志。

教师结合学生的描述,板书如下: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我们找到了几种答案? 生:两种!

师:对!第一种答案是用13元钱正好买5元的《我是小学生》和8元的《卡通世界》;第二种答案是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6元的《画报》和7元的《连环画》。

3.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两种答案,这两种答案是否正确呢?可以怎样检验一下?

生:把选定的两种杂志的钱加起来,看是否等于13元。师:很好!那谁来算一算?

生:5元+8元=13元

7元+6元=13元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解答完后,让学生进行检验)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4~8题。【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计算后开始学习的,这是为了让学生们学会如何使用人民币,合理的使用人民币,增强生活技能。

五 认识人民币 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1)【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

1、例2 【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在这一方面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同学都认识人民币,有过买文具的经历。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使他们体会到这部分内容的实际背景。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兑换钱币、模拟购物等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物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难点:通过购物活动,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面值模拟人民币。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老师出示一盒粉笔,问:你们知道这盒粉笔是多少钱买来的吗?

师:你知道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用钱呢?(请学生回答)小结: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1))【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人民币。

师: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课件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1元面值的人民币)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出课件中各种面值,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以1元为例讲解人民币的认法。

先看数字,是1,再看汉字,是元,所以是1元。点名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说出其他面值人民币的认法。(2)活动:学生两人一组,从课前准备好的小面值模拟人民币中拿来认,一个拿,另一个来认,轮流认。

2.教学例2——人民币的换算

师:你知道人民币有哪些单位吗?(元、角、分)如果1角钱能买1颗糖果,那么1元钱可以买多少颗这样的糖果?(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能答出是10颗)元和角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那就是1元=10角。(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1元硬币=10枚1角硬币)同样的,规定角和分之间的关系是1角=10分。(课件出示情境图,1角硬币=10枚1分硬币)【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3题。【课堂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0角=1元

10分=1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们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人民币的进率,但是还有部分同学是不会换进率的还需要继续加强练习。

第2课时 认识人民币(2)【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例

3、例4 【教材分析】

教材例3引导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例4分为两个层次,第二层次学习面值是5元、10元的人民币与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学习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之间以及10元与50元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学习,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的12种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加深对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了解,知道在市场流通中,这些钱币的使用是最多的。“做一做”训练学生灵活使用人民币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家长很少让学生自己去购物,更少把大面值的人民币给孩子自由支配,所以很多学生的思想里没有大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要想让学生明确这些换算关系,需要通过模拟购物、兑换钱币等活动来实现。

【教学目标】 1.认识大额人民币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学会兑换。

2.通过兑换钱币、模拟购物等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物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大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学会兑换人民币。难点:训练学生灵活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情境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六月一日是什么日子吗?

六月一日是儿童节,是小朋友们自己的节日。老师知道在这一天爸爸妈妈都会给小朋友们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让小朋友们开开心心地过自己的节日。老师今天就想先带着小朋友们到商店去买衣服好不好?(课件显示服装商店物品)来到商店,你看到了什么?(衣服、裤子、裙子、围巾)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的衣服呢?

用我们上节课认识的人民币来买这些衣服好吗?(课件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1元人民币图)用小面值的人民币买衣服你有什么感触?(买衣服需要的钱比较多,用小面额的人民币太麻烦了,因为面值太小了,要数很多)在生活中小面额的人民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所以要用大面额的人民币。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认识大面值人民币。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人民币学具出来,同桌相互说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同桌交流,说出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师:这几张人民币你认识吗?说一说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分别出示第五套人民币中的100元、50元、20元、10元。生集体识别,并交流识别方法)2.教学例4:人民币的兑换。

课件出示:一张5元可以换()张1元,一张10元可以换()张1元。

学生口答。

师:同学们,平时买东西时,我们还可能用到10元,下面的问题谁会?

课件出示:一张20元可以换()张10元,一张50元可以换()张10元,一张100元可以换()张10元。

师:如果要把100元换成50元,可以换几张?换成20元,可以换几张?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肯定评价。3.模拟购物。

师:拿你们换好的钱,到无人售货玩具商店去买玩具,同学们一定要诚实,既不能多给,也不能少给。

教师出示货架,上面摆好几种标价不同的玩具。

师:同学们准备好钱可以来买,说清买什么,是怎样准备钱的。学生分组参与到购物活动中,有的当收银员,有的当顾客。【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4~7题。【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大面值人民币。这节课,大家学会了人民币的哪些知识呢?谁愿意来说一说?(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2)大面值人民币: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1张5元换5张1元

1张10元换10张1元 1张20元换2张10元 1张50元换5张10元 1张100元换10张10元 1张100元换2张50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大面值的人民币的兑换,由于平时很少接触人民币的缘故,所以对于人民币的兑换还是没有什么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巩固。

第3课时 简单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的例

5、例6 【教材分析】

本节课突出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购买简单的文体用品是一年级小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且也是小学生愿意做的事情。教材以此背景为基础,使学生在经历模拟购物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随家长或单独购物的经历。大多数学生能认识人民币,但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不能够真正的理解。学生购物经历较少,尤其是大面值人民币,使用机会更少,致使有的学生无法正确购物。要学生达到用数学思想去分析、去解决数学问题,做到算理明确、方法得当,还需要课堂实践、探索、交流来实现。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

2.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减法计算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组一个信封(装有小商品卡和10元以内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情境导入】

1.学生根据要求摆钱数。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你会使用它吗?下面就请你们来试一试,你们看,这有很多的物品,上面都标明了价格,老师说物品的名称,你们来摆出它的价钱好不好?

学生摆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去买东西,往往不只是买一种东西,有时还需要找钱,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简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问题。(板书课题:简单的计算)【探究新知】 1.教学例5。(1)摆一摆。

师:请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模拟人民币)摆出1元2角。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并观察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摆法。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摆法,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请几名学生到讲台上,边演示边说自己的想法。生1:1张1元和2个1角。

1元就是10角,再加上2个1角就是12角,也就是1元2角。生2:12个1角。

从12个1角中拿出10角就是1元,再加上2角就是1元2角。生3:2个5角和2个1角。

2个5角就是1元,再添上2个1角就是1元2角。(2)课件出示例5。

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

老师引导学生抽象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继续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8角=()元()角。让学生理解10角就是1元,还有8角,所以18角=(1)元(8)角。(板书:18角=1元8角)2.教学例6。

课件出示例6气球图。(从左到右分别编号1、2、3、4、5)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1:各种气球的价钱不一样。生2:1号气球最便宜,5号气球最贵。师:根据这些气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请学生汇报所提出的问题。

师:真聪明!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以下3个问题。

课件出示例6的3个问题。

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尝试解答,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展示、汇报。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第1个问题的?

生1:求“买1个1号和1个2号气球,要多少钱?”用加法计算。5角+8角=13角,13角=1元3角。

生2:我是这样算的:5+8=13(角)13角=1元3角

师:对!先用加法算出一共要13角,再把13角换成1元3角。师:谁来汇报第2个问题如何解决?

生3:求“3号气球比4号气球贵多少钱?”要用减法计算。算法是:1元-6角=4角。

师:1元-6角=4角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4:我是这样想的:1元=10角,10-6=4(角)师:这种想法很好!

师:第3个问题又该怎样解决呢?

生5:求“买1个3号和1个5号气球,要多少钱?”用加法计算。算式是:1元+3元1角=4元1角。

师:你是怎样加的呢?

生5:3元加1元是4元,4元加1角就是4元1角。生6:还可以这样算:1元=10角,3元1角=31角,10+31=41(角),41角=4元1角。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算法都给予肯定评价,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7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59页第1~3题。【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1元2角=12角 18角=1元8角 问题1:5+8=13(角)13角=1元3角 问题2:1元-6角=4角 1元=10角 10-6=4(角)问题3:1元+3元1角=4元1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如何完成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最难的还是几元减几角的问题,学生不懂的从元里面拿出1元来兑换成角在计算,所以这里是个难点,要加强。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7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通过用一定的钱购买不同价格的杂志,使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问题。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购小件商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教学关于元、角的减法计算。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通过解决以上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比较零散的,因此数学中应结合他们进行货币交易的经历,并通过一些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感受真实的交易过程,从而对人民币形成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和验证结果。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元、角、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

模拟人民币、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情境引入】 1.买文体用品。

(1)买一个球和一块橡皮,一共要()钱。(2)一个毽子比一个练习本贵()钱。

(3)买上面五种用品,付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钱。2.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运用元、角、分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7,让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师:仔细看看例7的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一共有4本杂志。

生2:4本杂志的钱分别是5元、6元、8元和7元。

生3:我知道了要求的问题是“用13元钱正好可买其中的哪两种杂志”。

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生1:“正好”就是“恰好”。

生2:这里“正好”就是13元钱买两种杂志,钱刚好全部用完,没有剩余。

师:讲得非常好!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解答问题,然后请小组代表展示不同的解答方法。

生1:我们组认为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两种杂志。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我们是随便先两种试一试,试出来的。师:能介绍你们“试”的方法吗?

生1:先试5元和6元的。5元+6元=11元,11元比13元少一些,把一本换成贵一点的试试。5元+7元=12元,12元比13元还是少了一点,把7元的换成8元的再试。5元+8元=13元,正好合适。

师:这种方法好。谁还有更好的办法?

生2:我们组是先选一本,然后按顺序试出来的。用13元正好买《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两种杂志。

师:能说说怎样先选一本,然后按顺序试的吗?

生2:先选5元的杂志,再把5元分别与6元、8元、7元的杂志试,看哪个合适。

教师结合学生的描述,板书如下:

师:这种方法很好!它能帮我们有顺序地思考,能很快地找到答案。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3:我们组是先选定6元的杂志的,再把6元的杂志分别与其他的3种杂志分别试,试出来的结果是用13元正好可能买《画报》和《连环画》两种杂志。

教师结合学生的描述,板书如下: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我们找到了几种答案? 生:两种!

师:对!第一种答案是用13元钱正好买5元的《我是小学生》和8元的《卡通世界》;第二种答案是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6元的《画报》和7元的《连环画》。

3.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两种答案,这两种答案是否正确呢?可以怎样检验一下?

生:把选定的两种杂志的钱加起来,看是否等于13元。师:很好!那谁来算一算?

生:5元+8元=13元

7元+6元=13元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解答完后,让学生进行检验)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4~8题。【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计算后开始学习的,这是为了让学生们学会如何使用人民币,合理的使用人民币,增强生活技能。

第五篇:2018最新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练习题

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

重点总结:【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1元=10角 1角=10分

【3】人民币计算方法:元加元,角加角、满10角变1元;

4.1张100元钱可以换()张10元钱。

5.1张]00元钱可以换()张50元钱。

6.1张50元钱可以换()张20元钱和()张10元钱。

7.5元8角比6元少()角。

或元减元角减角、角不够减,借1元变10角再计算。

一、填空。1、1角=()分

8角=()分 70分=()角

60分=()角 2元=()角 30角=()元

3元2角=()角 12角=()元()角

12分=()角()分

4角8分=()分

2、在○里填上“+”或“-”.

9分○7分=2分 12分○5分=1角7分

90元○4元=94元

8角○3角=1元1角

40分○60分=1元

9角○5角=1元4角

3、在○里填上“>”、“<”或“=”.

9角○1元 8角9分○9角8分

1元○10角 3角7分○4角

9分○1角 1元○9角9分

4元○4角4分 8元4角○10元

五、换钱填空。

4.5个2分—共是()分,可换成()角。

2.2个5角是()角,可以换成()元。

3.1张5元钱,可以换()张1元钱。

8.7元5角比5元多()元()角。二.计算.

5角+2角= 7元+3角=

5分+4分= 2元8角+5角=

30元+8元= 1元-7角=

3元4角-8角= 1元-10分= 三.看图填钱数.

(1)一把扫帚和一个水壶,一共多少钱?

(2)一个书包和一本练习本,一共多少钱?

(3)一个水壶比一把扫帚贵多少钱?

(4)一本练习本比一个书包便宜多少钱? 四.判断题.

一条围巾要5元7角,请你在最简单的付钱方法后面打“√”.

(1)5张1元,7张1角.()

(2)2张2元,1张1元,1张5角,2张1角.()

(3)1张5元,1张5角,1张2角.()一条围巾要5元7角,五.应用题.

(1)方方拿了1元钱,用了9角,还剩多少钱?

(2)一个黄气球5角,一个小兔气球8角,一个黄气球比一个小兔气球便宜多少钱?

(3)王芳的妈妈今天在菜场买了6角钱的,4角钱的,5元钱的,一共用去了多少钱?

(4)小明有2元钱,买羽毛球用了9角,还剩多少钱?

(5)小梅给希望工程捐了8元,还剩5元,她原来有多少钱?

一.填一填.

(1)1张能换()张,能换()

张,能换()张.

(1)1张能换()张,能换

()张.

六、1解决问题

1、妈妈买一件上衣需要62元,买一条裤子比上衣便宜30元。(1)、买一条裤子需要多少元?

(2)、买这样的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

2、星期天妈妈去买菜,用去16元后还剩下10元,妈妈原来有多少钱?

下载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 冀教版(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 冀教版(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数学下册 左右教学分析 冀教版

    左右 教学分析与建议: 1.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体间的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二是自身左右的认识。认识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教材选择了每个学生最熟悉的学习场......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数学课上如何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教学背景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中的内......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一、说教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许家湖三小陈英 一、说教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复习

    认识人民币复习题:姓名班级一、填空1.人民币中面值最大的是元,面值最小的是分。2.换钱填空(1)一张5角可以换张2角和张1角,或张2角和张1角。(2)一张1元可以换张5角,可以换张2角(3)1张10......

    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民币的认识》说课稿

    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0—51页:例5、例6、例7。二、教材分析: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训练题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点呢?编辑老师建议大家多做一些与之相关的题,接下来就为大家整理了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练习题,希望大家学习......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王敏勤教授说过:“无论课程改革怎样改,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只有把握好教材,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下面我将从6个方面,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