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电工作总结
2011年是全市文化建设“规划启动年”、“基础建设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市文化广电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按照“1246”的工作思路,抓住机遇,率先发力,一以贯之坚持抓基础性、机制性、制度性建设,坚持抓创新性、突破性、品牌性工作,高质量
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规划圆满开局。
一、抓投入强建设促管理,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财政投入稳步增长。一是部门预算大幅度增长,2011年二下部门预算总额为2.04亿元,同比增长18%。二是争取专项资金投入持续增加,全年向市财政申请追加专项资金49项(不含常年性专项),申请资金3.71亿元,中央和市级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专项资金到位8.68亿元。三是核定改制院团财政拨款基数,按每年10%增长比例核拨资金1411万元,全年对文艺院团专项投入达4542万元,同比增长107.68%。四是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力度,全系统结转至2012年预算指标1.51亿元,部门预算及追加预算6.45亿元。上缴国家电影专资1830万元。
(二)重大设施建设加快。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建成开馆;川剧艺术中心交付使用;国泰艺术中心完成土建施工,主体结构通过验收,内部装修进展顺利;自然博物馆新馆土建和外墙装饰基本完工,完成陈列布展方案第一阶段招标和设计方案深化;市群众艺术馆新馆土建施工到4层;国际马戏城开始“三通一平”;大足石刻博物馆及环境整治工程奠基;两江国际电影城开工建设;XX广播电视发射塔新塔建设选址进程加快;XX艺术学校迁建项目确定选址定位、建设方案和资金筹集渠道,编制完成项目管理建议书报批;XX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园、XX(两江)文化艺术中心(XX少儿图书馆)、大学城文化艺术中心等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三峡移民纪念馆开始室内装潢和设备安装,征集各类展品1.4万件。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设备配置实现全覆盖,新建街道文化中心56个,完成58个街道文化中心、439个社区文化室图书和文化共享工程设备配置。
(三)文化民生保障有力。一是硬件建设提速。36个区县文化馆达到国家等级标准,37个公共图书馆达到国家等级标准,上等级率均居西部第一。“响通”攻坚行动全面完成,率先在全国实施农村电视扶贫工程,为11.4万农村特困户送彩色电视机,惠及群众50万人;率先在全国建立户外智能综合广播信息系统,建成39个区县广播中心、884个乡镇广播站,8967个行政村设立广播室或电话播控系统,安装广播终端8.3万只,安装卫星接收设备112万套,受益群众近2000万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实现全覆盖,新增乡镇基层服务点211个,街道基层服务点58个,社区基层服务点439个,举办活动2415次,共计服务141.5万人次。二是软件建设加强。渝中区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单位,大渡口区文图两馆总分馆制和南川区文化中心户标准化建设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街道文化中心免费开放,最早实现美术馆(画院)、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接待人数2000万人次。XX艺术学校被列为全国首批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是全国首批4个基地之一。启动实施“走进图书馆——百万市民阅读大行动”,开展图书爱心接力服务活动。全年放映农村电影18.5万场次,观影4900多万人次。开展了“农民工电影周”、“新中国电影选粹”等展映,免费放映4万余场次。三是制度设计领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在全国推出了第一阶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成果汇编》、《XX市美术馆(画院)、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免费开放实施方案》等一批制度,两次就制度设计在全国会议交流发言。
(四)重大活动影响广泛。一是成功举办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三届XX文化艺术节,历时57天,3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400多位中外要客嘉宾、120多个文艺团队、3300名演出人员汇聚XX,66台111场精彩剧目集中上演,真正成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向世界集中展示了“亚洲风情、中国风格、XX风采”。二是2011(XX)中华红歌会盛况空前,长春常委发来贺信,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108支合唱团8000余人参加,30余万名群众参与,8大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开幕式、闭幕式大气磅礴,以“红歌颂党、唱
响中国”为主题的开幕式演员和观众达到10万人。35家媒体210名记者全程宣传,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开幕式盛况。三是圆满完成“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西藏活动,获文化部一等奖,并在全国作经验交流发言。
(五)群众文化载体丰富。一是开展第三届XX市社区红歌
大赛,组织市级层面“唱读讲传”大型文化活动30余场次,上规模的红歌传唱活动7.34万场。圆满完成第5个农民工日文艺演出活动。二是成功举办第十五届XX书法美术摄影联展,参展作品数量多、质量高,为历届之最。三是成功组织第八届园林博览会区县群众文化活动周展演,28个区县进城演出近400场次。四是参加国家级赛事披金挂银。2支合唱团参加中华红歌会获“中华杯”,7支合唱团获“黄河杯”、8支合唱团获“长江杯”。北碚缙云山老年合唱团参加第十三届老年合唱节荣获金奖,取得第十六届群星奖参赛资格;南岸区教师合唱团获银奖。渝北区实验小学参加第四届中国少儿合唱节获银奖。彭水县文化馆参加第九届中国西部花儿歌会获金奖,巴南区木洞山歌代表队获银奖。五是首次开展XX市群众文艺创作奖励和扶持,29件声乐、舞蹈、戏曲、小品等群文作品获奖,得到重点扶持。
二、突出内容生产,创作、展演、交流全面发力
(一)精品创作好戏连台。一是舞台艺术精彩纷呈。新创排演《邹容》、《钓鱼城》、《杨闇公》、《灰阑记》、《张露萍》、《大刺客》6台剧目并成功公演,芭蕾舞剧《追寻香格里拉》呼之欲出。深度打磨《三峡人家》、《鸣凤》等剧目。参加第12届中国戏剧节、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等全国性赛事捷报频传,荣获国家级重大奖项16个,其中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2台,荣获中国戏剧节奖项10个、全国舞蹈比赛奖项2个,3台剧目入选国家级展演活动。二是影视精品层出不穷。审查发行电视剧《中国1945·XX风云》、《川东游击队》等11部334集,备案电影32部、电视剧和动画片18部。《解放大西南》、《医者仁心》获得第28届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5部电视剧获建党90周年全国优秀广播影视剧展映展播剧目,《红星照耀中国》、《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获优秀文艺节目最佳专题节目,《大头小当家》获全国优秀少儿广播栏目特等奖,《TICO跟我来》获全国优秀少儿栏目二等奖,XX电视台少儿频道获全国优秀少儿频道二等奖。6个少儿项目、3个纪录片入选国家专项资助项目,2部动画片在央视少儿频道黄金时段播出。三是美术作品影响扩大。《大三峡·大移民——中国画创作工程》、《“巴渝风”綦江农民版画创作项目》两个“全国画院优秀创作研究奖励扶持计划”项目圆满完成,走在全国各省市画院前列。
(二)文艺人才成果丰硕。一是沈铁梅夺得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大奖”,成为西部地区和川剧历史上第一位“三度梅”,谭继琼夺得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我市获梅花奖演员达到7人9次。二是程联群、王弋、吴熙3人荣获第12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三是王亚利等10人荣获2011年XX市舞台艺术之星,马骏等10人荣获2011年XX市舞台艺术新秀。四是陈力获2011年度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大奖,程晨、孙爽获提名奖。4件作品获首届全国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评析奖。雷卫获得“优秀国产纪录片导演奖”,XX广电集团纪录片部、XX电视台科教频道获得“优秀国产纪录片制作机构奖”和“优秀国产纪录片播出机构奖”。7件广播作品参加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节目评选,3件作品获全国“我与人民广播”论文奖。
(三)专业文化丰富多彩。一是成功举办了2011年舞台艺术之星选拔比赛、第三届青少年国际标准舞锦标比赛,培育了一批优秀青少年艺术表演人才。二是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原创新歌征集活动,评选出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音乐作品。三是举办了“渝州大舞台”城乡文化互动工程暨2011年元旦春节期间送演出进基层、“巴山渝水党旗红”——XX市庆祝建党90周年送演出进基层等重大文化活动,专业文艺院团到基层演出1000余场,观众达90余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四是大型原创交响乐《长江》和民族管弦乐《巴渝风》全国巡演圆满成功,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五是成功开展第二届XX市广播电视“双十佳”评选活动,评出“十佳播音员”10名、“十佳新闻栏目”10个。
(四)文化交流点多面广。全年组织出访44起586人次,来访144起2250人次。一是同步在三大洲开展海外春节文化活动,组织XX杂技艺术团、XX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大足石刻博物馆、XX演艺集团会展公司的杂技演出、非遗展示、大足石刻艺术展览、XX图片展览等在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加拿大举行。二是成功举办英国威尔士XX文化周和泰国XX文化周,举办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展、“XX—XX”严隽泰伉俪油画艺术展,两岸电影展—台湾电影周,“巴山渝水宝岛情”XX文艺精品走进台湾活动。举办第三届中德戏剧论坛,顺利访演波黑、捷克、新加坡、白俄罗斯。参加了2011年新加坡《月圆河畔庆中秋》大型灯会演出活动。三是杂技童话剧《红舞鞋》赴美驻场演出1年,杂技剧《花木兰》赴法国、瑞士、比利时商演。四是利用东盟10+1文化部长会晤、中国文化部长与东盟文化部长会见和签订文化协议、东盟服饰展秀、亚洲艺术节礼宾接待等时机,不断扩大XX文化的知名度。五是大足石刻首次走出国门赴英展览,48件宋代文物参展,自然博物馆在韩举办《世界恐龙大展》。
三、强化宣传舆论引导,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成效
(一)舆论导向作用日益增强。围绕“十二五”开局、“五个XX”建设、“唱读讲传”等开展主题宣传。组织全市广播电视系统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积极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建立了互联网视听节目监测系统,大力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切实开展打击非法“网络共享”网站及设备产品专项治理行动和“文明网站”创建活动。XX卫视进行再次改版,成功实现电视媒体文化转型,以建设“主流媒体、公益频道”为目标,打造成为全国第一家公益电视频道,《唱读讲传》栏目入选全国十大创新创优栏目,《信念》、《记忆》等一批栏目深受好评。
(二)广电科技工作成效明显。农村中央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全面竣工,中
一、中七节目无线信号覆盖全市50%以上区域。为41个无线发射台站新增电视发射机71台、调频发射机36台,新建19座广播电视发射塔。94个课题申报国家市级科研项目,创历年之最,10个项目立项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列西部第一。科技应用水平大幅提升,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98万户,数字电影银幕达到211张。国家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应用示范网建设推进顺利,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获得项目补助资金1500万元。全国第三个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实验室落户XX。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快速发展,信号实现全市城区全覆盖,开通了全国第一个完整版升级BOSS平台,CMMB用户突破50万。武隆、荣昌地面数字电视试点工程完成市级验收。
(三)安全播出和行业管理有力。进一步规范广播电视播出秩序,建立科学有效的广电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工作。广播电视节目监看评议更加有力,对频道频率的管理和执法监管加强。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秩序明显好转。开展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经营许可专项清理,注销经营许可单位33家。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管,贯彻落实《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保障全国、全市“两会”、“七一”、“十一”等重要播出保障期的安全播出。建成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调度和内容监管为一体的数字化监管系统,开展安全播出大检查,完成114个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定级工作。严格实施目标管理和考核,实行重大责任事故一票否决,落实安全播出责任制。严肃处理了XX时尚购物付费频道等重大停播事故,及时查处了华蓥山广播电台“2.17”超功率播出不健康广告干扰事件和渝东北干扰器事件。
四、文化遗产保护持续发力,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弘扬
(一)文物保护量质同增。国家文物局和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加强XX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框架协议》,全年文物保护资金总量达3.7亿元,争取中央财政投入超1亿元。一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圆满收官,我市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5908处,新登记17244处、复查8644处。普查数据第一批通过审核,进度排名全国第五。二是三峡文物保护任务基本完成。国家计划补助资金足额到位,总到位资金9.26亿元,实施项目752个,审计销号项目734个,销号率达98%,完成资金财务总决算。三是“六大精品景区”加快打造。千手观音抢救性修复加快推进,完成《大足石刻保护规划》,推进宝顶山景区提档升级工程;实施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地面陈列布展改造;完成合川钓鱼城九口锅遗址、宋代城门遗址考古发掘,开展护国寺石刻艺术和钓鱼城历史基本陈列展示;加快白帝庙古建筑及仿古建筑维修改造;完成丰都名山古建筑群寮阳殿、玉皇殿、二仙楼修缮;潼南大佛摩崖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完成中期修复。四是白鹤梁题刻、钓鱼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顺利启动,成立了申遗工作委员会和专家组,完成保护规划和文本编制。五是开展重要革命遗址、抗战遗址抢救保护,已完工77处,正在施工13处。南宋衙署遗址完成8500平方米考古发掘,重点寺观教堂和XX会馆保护有序开展。启动三峡后续规划年度项目,编制、申报2011年度实施项目24个。国家文物局决定实施湘鄂赣渝陕革命文物抢救试点工程,钓鱼城遗址纳入全国大遗址保护项目。
(二)博物事业提档升级。一是免费开放范围扩大。新增4家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总数达到39家,全年接待观众突破1500万人次。二是免费开放资金保障增强。新增中央专项资金2750万元,市级首次配套362万元,全年投入免费开放资金达7985万元。三是9个区县博物馆建设项目纳入中央“三馆建设”项目库,每馆可获得最高2000—30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总额约2亿元。四是成功促成美籍慈善家贝林先生捐赠XX自然博物馆237件标本价值约1500万美元。五是XX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博物馆开展了可研和选址等前期工作,工业博物馆正在开展方案设计和文物征集,綦江博物馆、新华日报陈列馆建成开放,巫山、云阳博物馆开展陈列布展。六是XX收藏品交易市场正式开街,全年举行5场文物拍卖,成交金额8768万元,同比增长35%。
(三)非遗保护持续升温。开展学习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暨“文化遗产宣传月”系列宣传展示活动,举办10场座谈会,走进100所学校,系统培训1000名文化干部。非遗普查工作在全国会议上作交流发言,成为全国非遗普查成果汇编试点省市,非遗名录体系逐步完善,10个项目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公布了XX市第三批非遗项目名录119项。举办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系列展梁平县、大渡口区、巴南区专题展。《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已提交市政府法制办。
(四)古籍保护成效明显。申报国家第四批珍贵古籍名录372种,XX图书馆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古籍修复中心。完成了第二批XX市珍贵古籍名录和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的评审工作。启动《中华古籍总目·XX卷》编撰工作。11个区县荣获2011—2013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命名首批“XX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68个,命名第二批全市十佳特色文化广场、社区、校园各10个。
五、文化产业乘势而上,文化软实力显著提高
(一)主导产业持续发力。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6个百分点。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产值突破100亿元,洪崖洞、商界传媒等4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完成产值15.15亿元。完成XX市第二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评选,3个园区和22个基地入选。全年举办公益性演出7184场次,观众1071万人次;商业演出8677场次,观众314.8万人次,收入1.59亿元。审批境外演出活动75件、到渝演出人员350余人。XX电影集团完成注册。新增影院8家、银幕45张,放映49万场次,观众1253万人次,票房收入突破4亿元大关。审读电影剧本(梗概)16部,初审通过10部影片。
(二)会展产业持续向好。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西部动漫文化节,参观人数达25万人,展商达315家,展场面积25000平方米,408个展位,现场销售额5000万元,合作项目签约54亿元。主办中国XX万石博览会,协办中国西部家居文化艺术节,接待观众20万人次,奇石、艺术品现场销售额1.05亿元。组团参加第七届深圳文博会、第六届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西藏唐卡文博会等,推出招商引资项目70个,签订合作意向16个,协议金额达15亿元。举办了2011首届国际纪录片发展论坛,境内外30多名知名专家参加,展映国际优秀纪录片10多部,观众超过 35万人。
(三)持续推进项目建设。重视抓项目包装运作,策划并推动了綦江文化产业园、涪陵印刷包装产业园建设,启动了“虎溪公社”、“印象·武隆”、《梦幻桃源》、“华生园梦幻蛋糕王国”、“菩提山·中国长寿文化城”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川美·创谷”成功开谷,“印象·武隆”成功试演。全市发展文化微型企业4712户,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8亿元,纳入市政府重点帮扶的61户。
六、加快改革攻坚进程,文化体制改革迈向纵深
(一)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基本完成。一是完善了院团改革配套政策。争取到新5条政策,形成5+5政策体系,提高在职人员绩效工资,保障离退休人员补贴,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增加政府购买演出场次,提高演出场次补贴。二是市级国有院团改革任务全面完成。XX演艺集团改革发展成效明显,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工商登记成立4家分公司,整合组建XX演出公司,实现收入9659万元,同比增长59%。组建成立XX艺员管理培训中心,完成了相关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医保划转。市京剧团、市话剧团整体划转红岩联线,组建红岩文化产业集团。完成歌舞团乐员划转,市川剧院、市歌剧院全面深化内部机制改革。三是区县国有院团改革工作基本完成。19家国有文艺院团已完成14家,其余5家院团改革方案已经当地政府审定,正抓紧组织实施。
(二)文化企业改制工作不断深化。市电影公司、市美术公司审计评估、清产核资全面完成,人员分流安置稳妥实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初步搭建。38家区县电影发行放映机构全面完成转企改制。文华置业公司整体划转XX演艺集团,实施公司制改革。稳妥推进制播分离改革,完成XX广电集团电视剧制作中心转企改制工作。广电网络整合全面完成,全市有线电视用户数达到了522万户,总资产31.28亿元,净资产14.3亿元,网络年收入13.65亿元,规模在我市文化类企业中名列第一,资产总额和用户数量在西部位居前列。
(三)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加快推进。制定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实施指导意见和人员绩效工资考核实施办法,博物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
七、加强党的建设,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发展氛围
(一)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坚持“一讲二评三公示”,严格按照“五个环节”,推动创先争优全覆盖,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高质量、常态化。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20个,优秀共产党员11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31名。二是开展“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切实整改不良风气。三是深入开展“三进三同”和结穷亲活动,走访慰问群众82户,帮扶资金65.8万元,安排项目资金176.8万元,捐赠电视机100台。四是“学党史、强党性”活动卓有成效,发放《中国共产党历史》等1859册,赴延安、井冈山和川西开展“重走革命路”活动,网上选载心得体会33篇。五是党团组织作用较好发挥,培训入党积极分子66名,发展新党员20名、转正14名。贯彻落实“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的要求,确保工会有活动,共青团工作有活力,妇委会工作顺利开展。
(二)干部人事成效突出。一是市编委批复同意市文物局由挂牌调整为设在市文化广电局,市文物考古所更名为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新增了内设机构和编制。局属单位完成机构分类,经营类事业单位4个,公益类事业单位19个。二是交流、选任、提拔一批优秀干部担任领导职务,从市级机关、区县、企业选调6位同志到机关工作。三是组织艺术、文博、工程等12个高、中级评审会,评审通过242人。组织工勤人员参加转岗考试,组织播音员主持人、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四是组织市群艺馆等9个单位公招41人,考核招聘5名博士硕士,接收16名挂职干部,选派13名干部上挂下派锻炼。五是认真落实老干部“两个待遇”,走访慰问和送温暖259人,举行“魅力夕阳·崇尚运动”首届老干部健身活动,承办了2011年全国广播影视系统离退休工作研讨会。
(三)纪检监察保障有力。一是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发挥“文化倡廉、广电促廉”优势,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机制,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成效明显,人财物监督作用更加到位,制度建设日益增强,纠风表率成效明显。二是制作传播廉政屏保和廉政PPT漫画,组织参加中央纪委建党90周年知识竞答,举办警示教育专题讲座,坚持发放廉政短信,被评为全市“廉政文化进机关”先进单位。三是认真开展“三项行动”,深化“三项治理”,不断扩大党内监督,组织开展党务公开,局属单位党务公开覆盖率达98%。四是持续开展对区县和局属单位的“双联”走访调研,召开征求区县领导意见座谈会40次,直接服务对象和直属单位座谈会57次,反馈所提意见和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五是全面完成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任职5年以上的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规范了领导干部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提升了执行财经纪律的自觉性。六是安全稳定工作得到扎实有效推进。
第二篇:广电年终工作总结
2014年以来,我局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文化惠民工程为主线,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一、2014年的工作
(一)文化市场
今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度,对全县文化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止目前,累计检查网吧2420余家(次),娱乐场所60家(次),出版物经营场所125家(次),巡查广电市场28家(次),发现违规行为3起,立案查处3起,收缴非法出版物288册(本),取缔非法摊点8处。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促进了我县文化市场的健康、和谐发展。
(二)文化活动和文艺创作
止目前,我县共开展各项群众文化活动700余场(次)。开展“春满中原”双节系列文艺活动100余场(次),县城区演出24场(次),“欢乐中原·文明xxxx”大型广场文化系列晚会演出9场(次),“美丽xxxx·幸福家园”文艺比赛系列活动15场(次),“激情飞扬·唱响xxxx”爱国歌曲大家唱歌咏比赛大型演出2场(次),“教你一招”群众文艺活动培训班370余期,其中县直培训30余期。
1、“春满中原”双节系列文艺活动:为活跃节日气氛,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传承和发扬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强化我县精神文明建设,有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进步,我县在春节前后举办了各项文化活动100余场(次),县直演出24场(次)。其中有在文化馆举办的迎新春“龙马精神”书画展、“我们的中国梦”爱国歌曲大家唱比赛、首届“群星奖”书画大赛、2014新春“情系务工人”戏曲演唱会、我县举办第二届闹元宵唢呐大赛、2014春满中原“闹元宵”戏曲灯谜晚会,中共xxxx县委宣传部、xxxx县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义写春联送祝福,文化下乡贺新年、普照寺庙会民间戏剧艺术展演、2014元宵节全县民间文艺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双节活动不仅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而且为群众送去了温暖、凝聚了人心。
2、“美丽xxxx·幸福家园”文艺比赛系列活动:今年元旦由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旅局主办、文化馆承办的“我们的中国梦”爱国歌曲大家唱比赛拉开了我县“美丽xxxx·幸福家园”文艺比赛系列活动的序幕。今年我们共完成了“群星奖”书画、第二届闹元宵唢呐、第三届少儿书画等3项比赛,共举行了15场比赛(含初赛、预赛、决赛)。
3、欢乐中原·文明xxxx”系列文化活动:从5月初开始,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总工会、县文化广电旅游局、教育局、公安局、质监局、残联等部门牵头主办了“欢乐中原·文明xxxx”广场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守护一方平安共建美丽xxxx”、庆“五一”暨“五一劳动奖章”颁奖、“自强、励志、圆梦”、“中国梦·童心飞扬”庆六
一、“质量立县•振兴xxxx”、“xxxx县迎七一青少年艺术展演”水木清华之夜、“我们的旗帜”庆七
一、“万家灯火·电网情深”暨2014年迎国庆65周年等9场大型文艺晚会。
4、“激情飞扬·唱响xxxx”爱国歌曲大家唱歌咏比赛:从今年6月14日 我县召开第二届“激情飞扬 • 唱响xxxx”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动员会开始,截止9月底,我们经初赛、复赛、决赛、颁奖演出4项内容完成了此次比赛。在县电影院举办了决赛和颁奖2场大型演出活动。
5、文化下乡系列文化活动: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出新农村建设浓厚的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今年,在县委宣传部及我局的精心部署下,在县文化馆大力协助下。我县共完成了“唱响中国梦欢乐进基层—文化进企业、进乡村巡回展演、“我们的节日”、舞台艺术送农民、公益演出下基层等活动56场(次)
6、“教你一招”群众文艺活动培训:元旦以来我县“教你一招”群众文艺活动培训班到目前为止已举办370余期,其中县文化馆举办30余期。培训内容有书法、美术、交谊舞、筷子舞、扇子舞、秧歌、戏曲、电子琴、吉他、架子鼓、声乐等多种形式。“教你一招”系列讲座、座谈会举办12期,为我县文艺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获得了文艺爱好者们的支持与好评。“教招、送招”进乡村走进我县17个乡镇,书画、戏曲、舞蹈培训极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7、文艺创作:创作完成微电影剧本《纪检书记》、《七彩梦》,小品、小戏、歌曲、诗歌、快板书等各类文艺作品80余部。其中微电影《七彩梦》在我县电影院隆重举行了首映礼仪式。由王海斌创作的《暮春时节登濮阳西山》等两部诗歌在濮阳日报刊登。小品《回家》、由刘振峰创作的歌曲《唱响中国梦》、快板《夸xxxx》在xxxx县2014广场文化活动启动仪式上演出。由刘振峰创作的歌曲《文明xxxx》在“激情飞扬·唱响xxxx”爱国歌曲大家唱歌咏比赛上演出并获得一名。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今年以来我局积极开展申报、保护、宣传工作,今年申报的20项非遗项目,被xxxx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承人67人;申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了两项省级项目刘氏麦秆画、大青活,聂氏麦杆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积极申报各项非遗项目的同时,做好现有项目的保护管理工作,完成非遗项目保护工作自查;完成了中央补助地方非遗项目、传承人专项资金申报。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馆。5月24日,应邀赴新乡市河南师范大学进行xxxx柳子戏展演和学术交流;6月14日,为迎接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制作版面、宣传单,深入各乡镇进行非遗项目宣传、图片巡展;组织学生参观非遗项目展示馆,积极配合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活动;参加市举办的第九个“文化遗产日”项目展演、展销等活动,广泛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全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和意识,努力在全县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环境和氛围;6月27日,省级项目狮龙斗蛛舞参加苏州市姑苏区举行的“全国舞龙展演暨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舞龙评奖” 活动中荣获金奖;11月6日,河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张永俊,非遗中心主任裴景岭和市局副局长王忠民等一行参观了我县xxxx柳子戏展示馆、传习所、稀有剧种录音采集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馆等,对我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工作上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四)文物工作
1、文物安全工作:始终把文物安全放在文物工作的首位,牢固树立“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生命线”的思想,常抓不懈。为了做好文物安全工作,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加强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部分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督导和安全隐患的排查,重点做好“四查”,即查人防、查物防、查技防、查制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梳理研究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对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限期整改,并加强其他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文物安全。全年馆藏文物无安全事故发生。
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完成了业余文物保护员的聘任及换证工作。加强了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在朝阳路设立了宣传、咨询台,制作展出宣传版面4块,散发宣传资料1000余份。加大了文物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协助公安等部门严厉打击文物犯罪活动,侦破文物盗窃刑事案件两起。
2、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为了做好我县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54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豫政〔2013〕15号)要求,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制定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组建了普查队伍。组织开展了文物普查培训,对全县17个乡镇文化工作人员及部分国有单位的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使每位普查人员熟悉普查工作流程和相关规范要求,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普查数据的质量。根据省、市工作时间节点要求,组织开展了国有单位调查和国有单位文物普查登记工作,完成了县文物所、单拐纪念馆、图书馆、档案局等国有单位保管文物的认定和鉴定工作。组织开展了馆藏文物的数据录入工作。
3、文物保护与研究:为了确保地下文物安全,经报请省、市文物部门同意后,市、县文物所共同对xxxx县杨韩村遗址古塔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经文物勘探与考古发掘,探明了该遗址的年代、分布范围及价值,发掘出土古代砖塔一座,并对其采取了临时性保护措施。该塔保存相对较好,历史遗留信息丰富,是濮阳市最早的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搭建了彩钢房对其采取临时保护措施。开展了文物征集工作,全年征集文物20余件,其中义和团旗、四瑞兽铜镜、契约等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得到市文物专家组成员的一致好评。组织编制了《xxxx县小火车站的保护维修方案》,划定了保护范围。完成了单拐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的申报工作,顺利通过省财政厅组织的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现场答辩等环节,在全省入围的145个项目中,我县单拐村建设项目综合排名第五十名,省财政1070万元奖补资金已到位,现委托有关单位进行施工设计。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田野石刻集中保管前期调查登记工作。
(五)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止11月份,已全部完成了上级下达2014年我县农村电影放映6036场的任务,确保了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每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的目标。
(六)“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
县文化馆多方筹资110余万元,改建扩建77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为加强文艺骨干的日常管理和培训、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工作,创造了必要的基础条件;举办“群星奖”书画大赛和少儿书画大赛,凭借比赛公正公开、专业评委点评,我馆已将大赛打造成为文化馆的精品艺术品牌活动,成为我县挖掘、培养书画艺术人才的重要渠道。以节日为依托举办的书画、摄影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吸引了大批群众,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我县群众的艺术欣赏水平。
县图书馆新增图书2000余册,报刊100余种,以吸引更多的人群走进图书馆,让人们更加享受到电子阅读带来的方便和乐趣。
(七)单拐纪念馆
编制完成了《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xxxx)文物消防安全专项规划立项报告》并上报至省文物局;成功申报了xxxx县双庙乡单拐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目前已完成设计并进入施工阶段;单拐村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工程总体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1270万元的中央文物保护和陈列展示资金已经到位。根据国家文物局安排,文物建筑本体保护维修、环境整治、陈列展示、消防等专项工程方案的编制、报批;做好并顺利完成了国家文物局领导专家来单拐调研指导文物保护工作;新建陈列馆、纪念广场南延工程正在施工,新建停车场项目基本竣工,年内完成投资600万元。1—10月份接待游客28.95万人次。并于9月3日全国首个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在纪念馆举行了“濮阳市庆祝抗战胜利69周年纪念大会”和《中流砥柱八路军》临时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且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相协调,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二)文化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监管手段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规模化程度较低。
(三)农村文化设施简陋,功能欠缺,文化活动较少,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依然贫乏。
第三篇:广电工作总结
峡口镇广播站二〇一〇年工作总结
峡口镇广播站在县广电局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学习农村广播电视技术工作,努力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入户工作,共发放“村村通”地面卫星接收机2940面,圆满地完成了2010各项目标任务。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送到千家万户而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对于传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认真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
镇广播站人员坚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能够安全高效的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每个人工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现总结如下:在工作中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能够安全高效的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
务。在工作中遇有问题能够及时和上级领导沟通并及时解决。学习并熟悉设备的性能,掌握正确的操作、使用、维护。及时排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确保了广播电视设备安全、优质、高效运行。圆满地完成了地面卫星接收机下发任务和设备安装、系统升级、信号调度以及设备维护等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及时传入千家万户,现在的CCTV-
7、陕西农林卫视等农业频道节目用于指导农村农业生产和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让农户及时掌握了各阶段的技术要求和措施,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镇广播站也认真的完成了镇党委、镇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为安全生产、消防、农业技术等做好宣传工作。
在以后的工作中峡口镇广播站将坚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认真高效的做好本职工作。要为广电工作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来。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日
第四篇:广电工作总结
广电工作总结
我局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文化大旗建设总体目标,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旗文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20**年2月,我局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集体”;3月,被盟行政公署授予“20**全盟文化体育工作先进地区”和“20**文化大盟建设先进地区”荣誉称号。现将20**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教育,狠抓队伍建设,一是积极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局党支部紧密结合学习型机关建设、廉政文化建设、创先争优活动等,规定篇目进行学习讨论;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专业知识培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
二是狠抓“创先争优”活动。我局高度重视创先争优活动,根据旗委、政府及创先办统一安排和部署,我局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成立了领导小组,编制出台了创先争优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任务要求,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党员承诺,增强了干部职工争先意识、创优意识。
三是重视日常理论学习。近年来,我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学习重点,坚持周五理论学习日,严格按照“六有”(有计划、有签到、有笔记、有记录、有心得体会、有讨论)要求,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办法,使理论学习不断制度化、规范化,局机关年初至今集中学习42次,人均撰写心得体会、公开承诺2篇以上。
四是严格落实各项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初结合下属各单位实际对下属各单位采取严格的量化考评,奖优罚劣,有效地促进了重点工作落实。同时制定完善了安全生产、计生、综治、信访、党风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目标责任,并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游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我旗在被列入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录的基础上,于20**年8月4日召开了“第一届草原游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主题论坛”,国家文化部、自治区文化厅领导及全国各文化保护区专家学者莅临此次论坛,并提出许多宝贵建议。会议主要讨论如何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草原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方式和保护模式。
三、文化品牌的塑造工作
为促进品牌文化的长足发展,依托我旗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于2010年2月6日开展了第六届“吉祥乌珠穆沁”草原冰雪节。本次冰雪节同时推出了冰雪那达慕、全区蒙古族冬季服饰节、文体广电系统迎新晚会、各苏木镇春节晚会、《团结之花——和谐边疆》大型春节晚会、大年初一团拜活动、到牧户家“做一天牧马人”到边防哨所当一次“边疆卫士”、搏克、赛马、赛驼、驼球及汽车越野障碍赛等活动。
今年7月——9月份,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绿色地平线—乌珠穆沁草原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内容分别是:“第三届绿色地平线—乌珠穆沁草原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吉祥草原》主题文艺晚会、环白音敖包自行车越野赛、白音敖包祭祀活动、百辆自驾游蒙古、赴蒙古国额尔敦查干县参加那达慕、首届国际哈扎布杯长调大奖赛、首届将嘎图搏克大奖赛。
四、其他专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群众文化工作丰富多彩
20**年,我局积极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并组织参加各项展览、演出、比赛,进行基层文艺辅导等,均取得良好成效。今年,文化馆、图书馆、乌兰牧骑共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300场次,为社区、为基层,送电影、送演出、送图书,极大地丰富了基层文化。在今年6月举行的全盟基层文化工作现场会上,我旗文化馆、图书馆、乌兰牧骑,乌里雅斯太镇文体站、嘎达布其镇文体站被评为全盟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与内蒙古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每周一歌》目前已制作完成了26首歌曲,从12月份开始在内蒙古卫视上连续播出;为活跃我旗牧区文化生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电影公司加大电影投放力度,对乌里雅斯太镇、额吉淖尔镇配备了数字放映设备各一套的同时对放映员进行技术培训;进一步推进基层文化站和文化牧户建设。目前,乌里雅斯太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已竣工,明年将正式投入使用。另外,为各苏木镇的文体站、“草原书屋”和文化牧户共配送42147册书刊,丰富了书刊种类和内容,并加大了各类业务培训力度,定期进行业务考评,从而不断推进文化普及进程;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工作,我旗文化馆代表XX区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首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展出蒙古包、民族手工艺品、乌珠穆沁服饰、马头琴、乌珠穆沁长调、骨雕、乌珠穆沁奶食品等20余件展品。选送骨雕艺术作品参展上海世博会,组织参加了第二届“远东杯”八省区四胡大赛,并获得个人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11月成功举办全盟“宏博杯”草原歌曲大赛,并获个人一等奖、二等奖。
(二)图书馆工作创新提高
2010年,图书馆共征订170多种刊物、报纸,其中有《参考消息》、《法制日报》、《法制文萃报》、《实践》、《求是》、《检察风云等》等50余种廉政书刊。同时,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学习基地、创先争优活动党员读书中心,对进一步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0年6月——8月,为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努力开展牧区文化新局面、帮助牧区建设“草原书屋”,图书馆对各苏木镇、嘎查草原书屋工作人员进行了图书分类培训。
今年,图书馆组织送书下乡活动多次,为牧区、军营送去了70余种300多册书刊,有力地推进了基层文化建设。除此之外,《4.23》国际读书日期间图书馆还开展了《中华魂》主题教育读物发布仪式、图书宣传活动、廉政文化宣传活动。
今年,为发扬乌珠穆沁传统文化、发挥地方文献的作用、加强地方文献的使用价值、使更多的读者受益,图书馆对所搜集到的500册书地方文献进行整理和加工并收藏到电子图书里。
为加强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图书馆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努力造就一支有能力、有水平的图书管理队伍。今年,派两名业务人员参加了XX区“2010全区第一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中心东部技术人员培训班”。
与此同时,图书馆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的优势,免费对外开放,开展多次文化培训活动,为广大读者提供便利。
(三)博物馆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
为做好我旗的文物保护和宣传工作,博物馆先后进行4次业务培训,组织开展了“世博在身边”、《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为金斯太洞穴遗址申报国家级保护单位加油》千人签名、“弘扬民族团结、促进和谐社会”、“博物馆——和谐之家”、“快乐六
一、让儿童走进博物馆”等活动,共接待参观者3万余人次。
今年,博物馆28件文物建档国家数据库。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13件,三级文物13件。
(四)乌兰牧骑工作硕果累累
今年,我旗乌兰牧骑始终坚持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根植草原、情系牧人,紧跟时代步伐,唱响主旋律,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突出贡献。
1、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主要有:赴蒙古国培训学习、参加“铜陵2010”首届安徽省民俗文化节、“中蒙文化交流文艺演出”(与蒙古国敦达戈壁省歌舞团联合演出)、保利剧院全国巡演、“乌拉盖河畔”第二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参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讨论会及培训、“伊泰情”第七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优秀剧节目展演“乌兰牧骑之歌”晚会、山东省黄金集团第五届黄金艺术节等11场,期间,内蒙古歌舞剧院国家一级作曲、指挥关长德,内蒙古电力文工团舞蹈编导、国家一级编导任爱军,盟歌舞团黄巴特,蒙古国艺术大学教授巴乙拉等资历深、专业精的专家来我旗乌兰牧骑进行指导,逐步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
2、精心打造文化精品。2009年——2010年期间,为打造品牌文化、创作艺术精品,编排演出了民俗歌舞《额吉淖尔》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全区第五届乌兰牧骑艺术节”上获团体银奖,长调《辽阔的草原》、潮尔独奏《诉说》、小品《醒悟》获金奖,舞蹈《扎斯拉》获银奖,舞蹈《旷野》获铜奖,我旗乌兰牧骑被评为“先进乌兰牧骑”;7月,我旗乌兰牧骑队员敖特根图娅赴蒙古国乌兰巴托参加了“蒙古部落”歌曲大奖赛并进入十强;首届“哈扎布杯”长调歌曲大奖赛上我旗乌兰牧骑4名队员获优秀奖;第五届黄金艺术节上歌舞《塞外行》获优秀奖;我旗小演员诺民获全国电影“华表”奖(《寻找那达慕》)。
3、丰富了基层文化生活。今年,我旗乌兰牧骑把繁荣民族文化,创作艺术精品,深入基层,送文化下乡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和崇高的使命,到基层、到社区演出94场,观众达2万人,文化辅导400余人次,充分发扬乌兰牧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实现着“乌兰牧骑”的品牌价值。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传承与保护工作全面展开
一是成功举办冬季乌珠穆沁服饰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日活动。二是即时制定普查工作方案,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小组,负责协调组织全旗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先后下乡普查5次,认真动员部署,精心组织实施了普查搜集工作,全面部署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三是我旗组织参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2次。四是积极申报了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五是积极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相关培训与交流10次。六是内蒙古蒙古语卫视频道《古日温达坝》栏目走进我旗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访。七是我旗骨雕制作技艺传承人参展上海世博会。八是我旗申报的祝赞词被列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遗产名录。九是我旗在第七届中国蒙古族服饰艺术节中获得了“传统服饰金奖”。十是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
为了进一步推进和加强长调民歌保护、传承、弘扬、发展工作,我旗向自治区申报了建立“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实验基地”。
(六)文物保护工作扎实有效 今年,文物所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工作方针,扎实工作,努力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指示和今年全旗文物普查工作目标任务。从2009年初开展“三普”田野调查工作以来,累计出动200余车次,行程2.3万公里,完成了对全旗4.73万平方公里、7个苏木镇、57个嘎查的调查,调查覆盖率达到了100%。新发现和复查不可移动文物达到210处,其中,新发现202处(古遗址123处、古墓葬66处、近现代建筑4处、还有其他遗址9处),复查11处(洞穴遗址2处、古遗址2处、古墓葬5处、堡址1处、敖包1处),消失文物3处(古墓葬1处、古遗址1处、洞穴遗址1处),采集标本30余份,图片资料2800余张,绘制图纸200余幅,成功通过XX区“三普”验收组的检验。为了进一步开阔眼界,学习先进地区“三普”后期工作的做法和经验,10月,文物所参加“全盟文物工作者及‘三普’一线队员赴山西、河南等地学习培训”。
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方面:一是对贺珠铁路(贺斯格乌拉——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建设工程路段进行了地面文物清查保护工作;二是根据国家、自治区和盟长城调查工作组的安排,配合盟长城资源调查队在我旗境内积极开展了金界壕古长城调查工作,对金界壕古长城(北线105.5㎞,南线126㎞),方城(北线6座,南线18座)进行历时2个多月的实地勘察,取得了确凿的一手数据资料。
(七)文化市场发展健康有序
为促进我旗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遏制违规经营、非法经营蔓延,进一步规范我旗文化市场的经营秩序,我旗文化市场稽查大队坚持文明执法,认真履行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2010年2月,我旗文化市场稽查大队被自治区文化厅授予“2009全区文化市场工作先进集体”。今年,我旗文化市场稽查大队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进行集中检查6次,受理各类举报案件4起,收缴非法音像制品3000余盘,没收盗版印刷复制品400余册。开展联合检查2次,出动人员48人次,车辆16台次。开展节假日文化市场专项检查行动。开展网吧专项整治行动8次,出动车辆8台次,检查网吧20家。其中,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16家,超时间营业的网吧6家,依据相关规定进行了严厉的处罚。查封含有赌博性游戏厅15家,没收赌博机28台。新审批台球厅4家。同时,文化稽查大队对全旗20家网吧发放了《文化部关于加大对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的通知》,举办了为期二天的全旗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培训班,全旗78家经营业主参加了本次培训。
(八)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奋争体育大旗
今年,为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大旗建设,繁荣民族体育事业,我旗积极开展了各类体育活动并取得可喜成绩。
一是积极组织参加各类赛事喜获佳绩。在全国第四届体育大会上我旗运动员取得了1金、5银、2铜;在全盟射箭比赛我旗选手获得了2银、2铜;在全国蒙古象棋比赛中我旗代表锡盟参赛获得了团体第三、个人第五名;在全盟搏克锦标赛暨第五届男子排位赛上我旗运动员获得了男子团体冠军、女子团体亚军、男子搏克冠、亚、季军;在第十二届民运会自由式摔跤比赛中我旗队员阿日斯楞勇夺60kg级冠军,填补了我盟该项目奖牌零的空白;在太旗举行的全盟篮球邀请赛上我旗荣获第三名。
二是成功举办全盟首届农牧民门球赛。为活跃全盟老年人体育文化生活,以老年人“健康、快乐、幸福”为宗旨,“促进城市、发展农村(牧区)、重视基层、面向全体”的全盟首届农牧民门球赛,于2010年8月2日在东乌旗道特淖尔镇举行。
三是成功举办首届“将嘎图”搏克大奖赛。来自XX市、XX市、XX市及各旗县的256名将嘎图搏克选手统一着装标准的摔跤服参加了此次比赛,极大地提升了观赏性和影响力,内蒙古卫视对比赛进行了全程直播。
四是成功举办“红日”杯篮球比赛。2010年9月,我旗的16支参赛队伍参与了在东乌旗综合高中举办的全旗职工“红日”杯篮球赛,文体局、边检站、分获冠、亚军,综合高中和第一小学并列第三名。
五是继续打造体育品牌,提高体育知名度。今年,我旗共进行秧歌表演40次,参加人数累计达到2060余人次。相继成功举办“组织部杯”、“园丁杯”全旗篮球赛,“园丁杯”排球赛,“毓冠杯”、“组织部杯”、“园丁杯”、全旗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促进了全民健身、激发了运动热情。六是成功举办首届青少年蒙古搏克比赛暨《阳光》俱乐部成立五周年那达慕。该比赛展现了草原青少年的勃勃生机,对搏克运动的传承起到了推动作用。
七是积极开展了群众性老年健身活动。我旗老年活动主要以老年门球运动为主,先后组织开展了7次全旗规模的老年门球赛,并积极参加了全盟首届农牧民门球赛、长寿杯、社保杯、政协杯、离休干部门球赛,为我旗老年人提供了竞技、切磋、交流的平台。
八是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农村牧区“123”老年人体育工程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顺利推进我旗老年体协工作,先后下乡十余次,对各苏木镇从软件到硬件进行验收,现基本达到了自治区的验收标准。同时,认真做好三级社会指导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参加一级、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积极推荐优秀二级社会指导员,我旗巴根那获得了“全国优秀二级体育指导员”的称号。切实做好对体育场所和体育活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上报和汇报工作。
九是组织我旗搏克手参加了在鄂尔多斯、XX市、XX市等地区举行的大型体育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
(九)电视台工作
电视台以“新闻立台”和“三贴近”原则为根本,紧紧围绕旗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利用广播电视的媒体优势,对全旗的经济社会发展、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事迹、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党风廉政建设、机关效能建设以及民俗风情等进行深入、广泛地宣传报道,取得了显著成绩。
1、内外宣传工作
一是为丰富电视台自办节目内容和提高节目质量,2010年1月1日对《东乌新闻》的播出模式进行改版,由原来的蒙、汉语新闻隔日播出改为现在每日播出蒙、汉语新闻各10分钟。同时,成立了牧区远程教育蒙语栏目部,开办了《政策解读》、《天籁之音》、《新闻读报》、《科技知识》、《请您欣赏》、《故乡》、《生活指南》、《那荷芽》、《艺术世界》、《休闲访谈》等栏目,每档栏目内容都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牧民群众、贴近牧区生活,成为牧区广大观众喜爱的节目。这些栏目将完成党建、政策解读、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实用技术、法律法规、市场信息等全方位的社科教育类节目的采、编、制作与播出。使全旗5个苏木镇1589户牧户看上了我旗自办的蒙语电视节目。
二是为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电视台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跟踪报道。今年,电视台在自办电视节目中播出蒙、汉语《东乌新闻》共计3272条,汉语栏目72期;牧区远程教育蒙语栏目部分别制作播出春节晚会10台,《政策解读》20期、《天籁之音》156期、《新闻读报》135期、《科技知识》67期、《请您欣赏》50期、《故乡》69期、《生活指南》20期、《那荷芽》12期、《艺术世界》60期、《休闲谈话》12期、《金路》25期、《提示》16期、《索伦嘎》48期、《北疆党建》4期。电视台选送的新闻被中央电视台采用5条,被内蒙古电视台采用54条,被锡盟电视台采用218条。在国际广播电台上稿9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稿9条,被内蒙电台采用蒙、汉新闻71条,被内蒙电台蒙古语台采用专题8期,被锡盟电台采用蒙、汉专题71个,访谈类蒙、汉栏目45期,蒙、汉新闻192条,圆满完成了2010年的外宣任务。
2010年3月,在全盟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比中,我台共有9个节目获奖,其中一等奖4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在第十一届全国八省区蒙古语电视节目评比中,电视台制作的短片《东乌旗为老人集体过寿》获社教类短片三等奖。
2、无线覆盖工程进展情况
一是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工作部署及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建设的要求,为解决我旗边境沿线地区牧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今年,我旗将完成4147套“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的发放工作。
到目前,“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已发放4147套,向乌拉盖开发区调拨554套,剩余3593套设备已全部发放,并完成了用户录入工作。二是按照自治区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任务的安排,与数字电视设备、天线生产厂家合作,在乌里雅斯太镇安装两部一千瓦调频广播发射系统。目前,已完成了该系统的天线组装任务,发射单元正在调试阶段。两套发射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后,将转播XX区蒙、汉语调频广播节目,覆盖面积达6440平方公里,覆盖人口将达到4万余人。
(十)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依托我旗丰富的文化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的民族风情及打造文化大旗的推动下,我旗文化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乌博马头琴厂、民族服饰店、木雕、骨雕品加工店、乌珠穆沁特产经营店、图书音像制品及特色蒙餐店已有200余家,在促进我旗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提高就业、营造和谐东乌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五篇:广电工作总结
峡口镇广播站二〇一〇年工作总结
峡口镇广播站在县广电局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学习农村广播电视技术工作,努力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入户工作,共发放“村村通”地面卫星接收机2940面,圆满地完成了2010各项目标任务。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送到千家万户而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对于传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认真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
镇广播站人员坚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能够安全高效的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每个人工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现总结如下:在工作中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能够安全高效的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中遇有问题能够及时和上级领导沟通并及时解决。学习并熟悉设备的性能,掌握正确的操作、使用、维护。及时排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确保了广播电视设备安全、优质、高效运行。圆满地完成了地面卫星接收机下发任务和设备安装、系统升级、信号调度以及设备维护等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及时传入千家万户,现在的CCTV-
7、陕西农林卫视等农业频道节目用于指导农村农业生产和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让农户及时掌握了各阶段的技术要求和措施,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镇广播站也认真的完成了镇党委、镇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为安全生产、消防、农业技术等做好宣传工作。
在以后的工作中峡口镇广播站将坚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认真高效的做好本职工作。要为广电工作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来。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