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浮政府2014两会年度工作总结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我市抢抓机遇、争先进位,在复杂形势下营造新优势、实现新突破的一年。一年来,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跨越赶超、科学崛起”和建设美丽幸福新云浮目标,抓住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决策部署实施的机遇,守住社会稳定和生态保护两条底线,突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三个抓手,较好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持续提速。
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2.3亿元,增长13.3%;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2.06亿元,增长2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75亿元,增长24.4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23.38亿元,增长3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02亿元,增长13.1%;外贸进出口总额15.81亿美元,增长8.5%;实际利用外资1.11亿美元,增长4.9%;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44.9亿元、贷款余额471.52亿元,分别增长13.1%和19.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1.5%。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积极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发展新兴产业,力促转型升级。大西关经贸建设活动和第十届石展会暨第四届石文化节圆满成功。全市新引进合同项目252个,计划总投资685亿元,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有17个。107项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239.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5%,其中列入省的28项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4.5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0.6%。四大产业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5.1亿元,占全市的33.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62亿元,占全市的33.1%;新增基础设施投资27.17亿元,投资额为历年最大。累计引入项目381个,总投资683.43亿元,目前建成投产项目231个,完成投资213.98亿元;在建项目73个,投入资金62.63亿元。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年内完成投资37亿元,引进产业项目8个,高丘六和、爱德克斯、远大药业和广云铝板带等项目建成投产;佛山顺德(新兴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年内完成投资12亿元、引进项目6个,摩德娜机械、恒事泰金属制品、大华农饲料添加剂等项目建成投产;云浮双东环保工业园被批准为“广东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年内完成投资14.8亿元、引进项目27个,天创双东环保开发有限公司部分项目、友源电气、骏鑫化工等项目建成投产,中顺纸业(罗定)基地首期两条生产线即将投产;云浮循环经济工业园年内完成投资7.27亿元,
新签约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53.54亿元,青洲水泥(云浮)有限公司首条日产45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建成投产。汽车配件、生物制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全国“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和广东省“智慧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成功获得省级IpTV平台测试资格,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初显成效。实施“还珠工程”,优化提升市场主体比例结构,引导2314户个体工商户升级登记为企业,网报企业新增221家。市场主体突破6万大关,达到6.6万户,公司、企业登记数突破1万大关,增速为历年来最快。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9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83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48.15亿元,增长28.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9.2%;高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51.43亿元,增长20.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24%。
——交通建设成效显著。
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65.2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7.3%。全年安排13项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完成60.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4%,年交通项目数量、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其中高速公路完成32亿元,一般公路完成23.07亿元,铁路、水路和站场完成10.14亿元。列入省计划的重点项目全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云罗高速建成通车,南广铁路云浮段完成全线铺轨,江罗高速完成14.5亿元,阳罗高速完成5.5亿元。农村公路建设完成418公里任务。公路密度从上年的每百平方公里97.8公里提高到101.2公里。
——扩容提质扎实推进。
《云浮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获省政府批复同意实施,新区规划面积535.5平方公里,范围包括安塘、都杨、腰古、思劳4个镇(街)。云浮西江新城中央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已经完成;其他重要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陆续展开;新城水景中轴线及滨江公园城市(景观)设计方案国际竞赛已经完成,现正进行深化设计。目前,新区已引进项目131个,计划总投资730.56亿元,落实融资项目7个,金融机构融资额43.6亿元。去年8月以来,新增动工项目38个,计划投资总额266.02亿元;新增竣工项目11个,投资总额37.17亿元。交通基础设施、城市生态景观、民生服务、公用设施、高铁中央商务区、特色小镇等20个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36.36亿元。新区碧桂园城市花园、宝能城市广场综合体、远大美域特色小镇和五星级酒店加快建设,华立城市学院投入使用并正式招生。新区土地治理及大涌河流域水利工程、生态景观林建设等3个生态环保项目有序开展。大力推进中心市区“三旧”改造,改造项目29个面积1100.53亩。累计投入20多亿元改造和建设市政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技术总评审,省级卫生镇创建工作取得新的突破;金丰路、浩林西路等多条道路实施改造和贯通;创建省文明城市取得良好成效。同时,各县(市、区)扩容提质工作扎实推进。罗定市城市总体概念规划修编全面完成,中心城区规划建设面积扩大一倍;新兴县动工建设惠能纪念广场、新体育中心、新人民医院、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并加快推进市政道路改造,城市面貌大大改善;郁南县全面贯通九星大道延长线,拉开新区发展架构;云安县抓好青洲大道、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市承载力。
——综合改革亮点纷呈。
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加快建设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探索创新现代农业经营制度和“五位一体”农村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已接受国家农业部的中期评估。多种形式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温氏集团“公司+现代家庭农场”模式进一步推广,在全国建立了2047个现代家庭农场,物联网智能养殖项目进入实际应用;全市有9家公司组织实施“公司+合作社(理事会)+农户”、13家合作联社组织实施“合作社+合作社”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新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1300个,其中市级龙头企业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134个,新兴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积极推进社会综合服务网络、农村“三资”监管和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建立县、镇、村三级社会综合服务平台192个,镇级资产资源交易平台86个,县、镇两级农村土地流转平台34个,新兴县和云安县所有镇均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心。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在全省率先实现监管公共服务机构100%覆盖到镇。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建设了广东新兴肉鸡标准化示范区、
郁南县无核黄皮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级沙糖桔标准化示范县等5个标准化示范基地。
信用云浮有序开展。扎实推进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建设全省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出台了《云浮市农户小额贷款成本分担和风险补偿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全面建立和完善农户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围绕信用云浮建设,全面深入开展“两建”工作,在全省考核评比中获得良好成绩。市县两级征信中心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已对全市9.14万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信用档案,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已对全市57.67万户农户建立家庭信用档案。建成信用村812条,占行政村总数的95.86%。继续探索农民建房贷款试点工作,有324户农户获得农村建房贷款授信1416.18万元,其中195户获得建房贷款793.2万元。建设石材中小微企业信用合作平台和进出口企业信用合作平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高跨境人民币结算比例,全年完成结算总量35.91亿元,占同期跨境收支额的33.34%。
行政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进一步统筹食品药品监管、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整合食安办和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药品管理职能以及经信部门的酒类流通监管职能。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全市共调整压减行政审批事项1491项,调整压减率达43.96%。出台了《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办法》,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准入门槛、提高登记效率、强化后续监管。积极推行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对涉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工作事项,组织开展咨询论证12场次,参与专家122人次。建立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平台,进一步强化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网上办事大厅和基层便民服务站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比省的要求提前半年开通至县一级,提前三年开通镇一级,同时建成村级基层便民服务系统,实现市、县、镇、村四级联网办事,全省网上办事大厅建设现场会在我市新兴召开。
——生态建设初见成效。
全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发展示范区。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切入点,市直副处以上、县级正科以上干部挂钩联系一条自然村的生态建设,全市共落实挂钩责任干部2945人,投入资金4.24亿元,其中外出乡贤投入9900万元,建设生态文明村2968条,覆盖率达33.8%。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扎实推进,“一县一场、一镇一站、一村一点”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现场会在罗定召开。建设省立绿道169.2公里。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市区新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投入试运行,已具备发布pM2.5等数据能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空气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西江、南山河、南江河、新兴江等主要河流水质保持优良。狠抓治污减排,列入全省减排计划的52个项目全面完成。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2.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治洪治涝保安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农村安全饮水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累计完成投资4.1亿元。“三防”和救灾复产工作扎实推进。完成森林碳汇工程建设13.81万亩,建设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村庄114条,完成任务的114%,森林覆盖率达68.4%。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民生保障水平提高。全市民生类支出完成77.27亿元,
同比增长18.01%,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2%。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解决了一批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领域的难点热点问题。城镇新增就业3.99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28%,城镇登记失业率2.37%。超额完成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目标任务,社保卡基本覆盖常住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5%,位居全省同类地区前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55元提高至65元,惠及全市32.09万参保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5%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覆盖全市63个镇(街)。民政优抚工作稳步推进,全市抚恤补助均达到或高于省定标准。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共投入帮扶资金2.19亿元,其中佛山市对口帮扶资金1.12亿元。完成2815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任务。动工建设保障房项目10个,基本建成1215套。新建平价商店56家,完成率达124%。实施临时价格补贴机制,向30万多人次低收入和特殊困难群众发放价格补贴878.82万元。
医疗卫生、文化科教全面发展。医疗卫生建设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全面完成15项医改重大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其中,63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覆盖率达100%;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7.16%、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3.48%、农村改厕1.7万户;重性精神病检出率达7.79‰,我市被评为“广东省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优秀市”;公立医院改革等七项医药卫生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平价医院、平价诊室、平价药包等平价医疗服务全面开展;完成对市中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市妇幼保健院综合住院大楼动工建设,市人民医院新院二期工程顺利推进;有效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全年无发生重大疫情流行。完成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工作任务,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建成了471个镇(村)文化站(室)和电子阅览室,完成了全市广播电视“户户通”建设任务。罗定龙龛岩摩崖石刻、郁南大湾古建筑群经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兴县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云浮市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馆。云城区山城石雕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示范保护基地。成功举办了纪念六祖惠能圆寂1300周年暨2013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加快实施体育惠民工程,新建成11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广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23个教育创强镇(街)通过了省督前检查。全市高考本科重点上线人数627人,增幅达30%。与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宝能集团签订教育合作项目意向。编写出版并在全市中小学使用《立德树人》一书,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建成中央福利彩票资金资助乡村学校少年宫8所。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校政企”办学模式,办学水平不断提高。邓发纪念中学办学水平提升初见成效。市技工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云浮电大建成“云浮终身学习网”。科技创新有新进步。我市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发展,已有云浮南风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入驻。首个自主制定的农业类国家标准《热带亚热带桑树栽培管理技术规程》获准发布实施。“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批准,成为粤西地区第一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罗定稻米”和“云安蚕茧”申报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审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13个。LED照明产品推广应用工作扎实推进,
新闻出版以及驻市外机构等工作也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驻云浮部队官兵和关心支持云浮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财政自给水平比较低;三产业发展不够协调,经济转型压力较大;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社会保障能力水平不够高;转变政府职能任务繁重。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第二篇:云浮2009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2月24日在云浮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云浮市市长 黄强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严峻挑战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我们接连经历了各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考验。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顽强拼搏、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沉着应对种种困难和挑战,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基本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19.86亿元,比2007年(下同)增长10.2%;人均生产总值13439元,增长9.1%;单位GDP能耗下降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6亿元,增长2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4.1亿元,增长17.6%;外贸进出口总额11.6亿美元,增长10.2%,其中出口总额7.1亿美元,增长4.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63亿元,增长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39元,增长5.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91元,增长13.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5.9%;人口自然增长率5.32‰;城镇登记失业率2.6%。全市呈现经济增长较快、环境日益优化、民生切实改善、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具体体现在:
——新型工业化发展迈出新步伐。以落实“双转移”战略为抓手,大力推进与佛山市合作共建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产业发展规划、资金筹措、配套设施建设以及项目入园等工作,目前正全力申报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罗定双东环保工业园、省市共建硫化工基地和其他园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委托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编制全市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了打造石材、不锈钢制品、水泥、硫化工、电力五大年产值超百亿元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全市35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0.5亿元,增长65.7%。云浮发电厂C厂、中材(罗定)水泥项目相继动工;华润西江发电厂已列入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程序;云浮风电场、云浮核电站和粤泷电厂二期等项目论证申报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新增国家驰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4个、省著名商标3个。新增私营企业522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14.77亿元,增长20.3%;增加值94.53亿元,增长11.9%。
——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新气象。成功举办“温氏模式与农业产业化发展高峰论坛”,进一步推广和发展温氏模式。全市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95个,增加30个;实现销售收入195亿元,增长30%,带动合作农户户均纯增收5400元。温氏集团被列入省“千百亿”名牌培育工程企业,其优良种猪体细胞克隆技术研究应用课题取得新突破:“郁南粤西地区现代蚕桑技术推广与产业化项目”和“新兴华南丘陵山区循环农业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被列为国家级富民强县项目。完成造林作业面积7.43万亩,新兴创建林业生态县通过省验收。完成省人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小水电议案建设任务。开发补充耕地9.57万亩,我市获得省土地利用计划执行考核一等奖。粮食播种面积185万亩,总产量68.8万吨,均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罗定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肉类和水产品总产量分别增长12.1%和8%,水果、花卉、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获得丰收。外出务工劳动力达5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1亿元,增长22.3%。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42.43亿元,增长7.2%。
——第三产业实现新发展。加大服务业招商和项目建设力度,着力推进商贸、旅游、房地产和物流等行业发展。新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70家、配送中心2家。成功举办第二届旅游文化美食节和云浮(佛山)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全年接待游客435.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45亿元,分别增长11%和11.4%。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增长25.9%。公路、水路货物周转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增长40.9%、54%和34.4 %。保险机构保费收入增长39.3%。通信、中介等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0.8亿元,增长12.6%。
——交通建设实现新突破。积极抢抓国家和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交通项目建设和申报立项工作。广梧高速公路河口至平台段累计完成总投资的56.4%,全省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石牙山隧道已贯通;云浮至岑溪高速公路粤境段立项所需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将于今年动工建设;江门至罗定、罗定至阳春高速公路经过努力争取,省已同意提前启动建设并委托地方开展前期工作。云浮新港六都四围塘码头累计完成总投资的74.3%,将于今年6月建成,9月投入使用。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云浮段正全面开展征地拆迁工作,控制性工程郁南花培岭隧道已动工建设。西江航道整治工程已经动工。国道324线大修罗梅段已动工,云城、云安段立项报批工作基本完成。河杨公路扩建与沿江公路建设方案基本确定。此外,对一批省道、县道和农村公路进行建设改造。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7.3亿元,增长95%。
——宜居城乡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确定了中心城区“北拓东进”发展战略,为做大做优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市区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使用,石材企业搬迁工程正在抓紧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南山河城区防洪工程初步设计获省水利厅批准。完成2个省级试点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79条省级村庄规划试点,建成一批镇村基础设施项目,创建省级生态示范镇2个,新建生态文明村602条,改善了镇村风貌。
——招商引资和外经贸工作创出新业绩。制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并向佛山、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珠海等市派驻由市领导担任组长的招商小组。成功举办不锈钢制品博览会、云浮(佛山)产业转移推介会和第五届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各类经贸招商活动。全年各种经贸活动共签订投资额500万元以上项目93个,投资总额96.7亿元;贸易项目105个,贸易总额31亿元。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引导外向型企业调整经营战略,着力培育新的出口企业,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出口。新批自营进出口权民营企业25家,新增出口额500万美元以上企业3家。
——财税金融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强税源财源培植和征管,完成国税收入15.35亿元、地税收入12.96亿元,分别增长11%和15.8%;财政总收入41.87亿元,增长10.7%。坚持公共财政理念,重点保障社会事业、民生工程、重点项目支出,全年财政总支出41.25亿元,增长11.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9.97亿元,增长10.7%。积极整合土地、矿产及优质项目资源,主动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系,大力引导市内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35.4亿元,贷款余额138.5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8.9%和27.8%,增幅居全省第6位和第1位。
——各项民生工作有新提高。新增就业人数3.1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83万人。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8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69万人。为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1753万元。征缴社保费6.5亿元,增长28%.全市城乡困难居民实现应保尽保,受惠群众5.7万人。动工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6宗,受惠群众14.45万人;完成13条移民村改造建设任务。新建廉租房3182平方米,全市394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实现住有所居。帮助3.5万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非户籍子女解决入学困难。为635名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46%,我市被授予全省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万人,完成省定参保任务。完成省下达关停小火电机组任务,建成云浮发电厂和粤泷电厂脱硫工程,淘汰一批落后水泥产能。提前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目标,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我市在珠江综合整治考核中位列全省第1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落实企业治乱减负工作,严厉打击传销和商业欺诈等行为。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整治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巡查,全年未发生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加强三防工作,全市水利工程实现安全度汛。全面完成公安“三基”工程和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有效遏制“两抢一盗”等恶性犯罪,刑事发案率下降25.6个百分点。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全市有15个社区被授予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加强人民调解和社会矛盾排查调处,落实信访条例和工作责任制,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创新联盟5个、示范基地3个;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3个;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10项,获省级专项资金额列全省第7位。义务教育各项指标均达到省要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职业技术教育在校学生增加24.7%;高考上线率和录取率分别达79.1%和69.7%;落实了市教育园区选址,启动了市特殊学校建设工作。创新文化机制,规范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市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举办了2008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和广东省石艺创意大赛等文化活动;云城区和郁南连滩镇分别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云浮国际石材城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积极开展迎奥运全民健身活动,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得奖项折合省十三运金牌6枚。完成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150间;完善医疗救治、疾病预防、卫生监督、社区卫生四大体系建设,全市无发生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初步理顺了全市血站管理体制;创建省卫生城市灭鼠灭蝇工作通过省考核验收。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77‰以下;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07.31,下降0.08。成功创建省双拥模范城市。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上新水平。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并向其报告工作,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并向其通报情况,办理人大建议96件、政协提案192件。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认真实施“五五”普法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建成市、县、镇三级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开通县级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和镇村电子监察系统。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应急管理等机制,认真组织查处整治违法违规用地,进一步规范预算执行审计、财政资金绩效评估、政府采购与建设工程招投标等制度,严格执行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加强政风行风、行政效能和公务员队伍建设,机关作风进一步改善,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
此外,物价、统计、人事人才、编制、经济发展研究、知识产权、民族宗教、档案、外事侨务、台务、港澳事务、人民防空、地方志、消防、保密、气象、扶贫、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文联、残联、社科联、工商联、红十字会、贸促会、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以及驻市外机构等工作也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共克时艰、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驻云浮部队官兵和关心支持云浮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与薄弱环节,主要是:世界金融危机给我市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仍将持续;交通、城市、园区等基础设施滞后;重大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较少,产业结构欠合理;经济总量小,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仍较困难;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等。对于这些困难与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
2009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年是建国60周年、建市15周年,也是我市建设“广东富庶文明大西关”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与全国全省各地一样,我市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外向型企业和利用外资工作面临的环境将更加严峻。但在挑战与困难中,也蕴藏着机遇和希望。从国内、省内的大环境看,中央和省都明确要求今年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这都将为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从我市自身情况看,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依存度都相对较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也相对较小,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又是省确定的重点发展地区之一,正处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时期,国家和省加大投资、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必将为我市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从企业发展的情况看,危机带来的优胜劣汰、人才资金技术流动、出口市场趋紧等,也将推动企业增强危机意识、品牌意识、创新意识和变革意识,促进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向,加快生产资源整合升级。只要我们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化危为机、克难奋进,就一定能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迎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打牢基础。
200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按照汪洋同志视察云浮的指示要求和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的部署,围绕“两区四城一纽带”战略目标和“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十年大发展”战略步骤,全面实施《云浮市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解放思想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加快发展为首要任务,全力加快交通、城市建设和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发展,全面加强统筹发展与制度创新、招商引资与外经贸、财税金融、和谐社会和政府自身建设,为打造“广东富庶文明大西关”开好局、起好步。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2%,人均生产总值增长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至4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2.2万吨以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进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集聚力
着力建设工业园区。继续加强与佛山市合作,抓紧完善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评报告和相关材料,确保今年成功列入省第三批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加快完善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加强项目入园工作。继续抓好新兴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罗定双东环保工业园和其他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使园区真正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
着力发展产业集群。提升石材、不锈钢制品产业,发展水泥、硫化工和电力产业,打造五大年产值超百亿元产业集群。今年重点在石材行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推进石材博览中心和国家石材检测中心建设,打造行业区域品牌;在不锈钢制品行业提升产品结构和档次,拓展国内外市场,培育上市龙头企业;在水泥行业加快资源整合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中材罗定、中材亨达、广信青洲水泥项目和罗定—云安水泥生产基地建设;在硫化工行业强化循环经济理念,着力拉长产业链条,加快省市共建硫化工基地建设;在电力行业抓好云浮电厂C厂建设和云浮风电场、华润西江电厂、云浮核电站、粤泷电厂二期等项目申报工作及郁南抽水蓄能电站前期研究工作,年内争取云浮风电场动工建设,争取华润西江电厂一期项目获得国家批准开展前期工作。同时,在电子、电池行业积极争创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依托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加快发展机械装备产业,依托温氏生物科技园加快发展生物制药产业,积极开展适合云浮的产业发展可行性研究,培育新的产业集群。
着力扶持中小企业。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实行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制度和定点企业跟踪制度,切实提高经济运行监测预报水平。加强政银企合作、创业辅导、检验检测和信息物流等平台建设,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改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重点扶持一批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年内培育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2家,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生力军作用。
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位竞争力
着重推进“四三二一”工程建设。按照动态管理、梯次推进、滚动发展和“在建一批、报审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精心谋划和加快推进以“四三二一”工程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在建工程进度,确保云浮新港六都四围塘码头在今年上半年建成,9月底前投入使用;争取广梧高速公路河口至平台段在今年底基本建成,明年初通车;加快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云浮段建设,抓紧全线征地拆迁工作,年内全面动工建设;加快西江航道整治;努力争取罗定至岑溪铁路纳入国家铁路网络建设。年内动工建设云浮至岑溪高速公路、都骑通用码头;完成江门至罗定、罗定至阳春高速公路、都杨码头立项等前期工作,争取明年动工建设。
着重完善“大西关”交通网络。在重点推进“四三二一”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快与之相配套的国道、省道和县乡公路建设。年内完成国道324线罗定段路面大修,动工大修云城、云安段,动工改建安塘至河口段;完成河杨公路河口至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都杨)段扩建,并动工扩建至沿江公路段;动工建设沿江公路六都至都杨段;完成300公里县乡公路建设改造,改善城乡交通条件;完成云浮汽车客运站等5个客运站建设改造,加快发展城乡公共交通事业。争取用五年时间构建好“大西关”主要交通网络。
三、加快生态宜居城乡建设,提升城市辐射力
做大做精中心城区。按照“北拓东进”战略年内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开展城区功能布局与专项规划。拉开城市建设基本框架,加快推进城市道路交通、治污保洁、供水供气、文化休闲、教育医疗“十项工程”,年内完成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南山河城防首期和星岩路、解放路与浩林西路改造等6项工程,动工建设公共活动场所、市教育园区、市人民医院新院等4项工程,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同时,继续抓好中心城区石材企业搬迁、综合市场改造和城市建设用地遗留问题调处、土地储备开发等工作。加强城市管理,大力治理占道经营、乱张贴、乱停放以及其他不文明行为,美化、净化城市环境。着力把云浮打造成颇具特色的生态精品宜居城市。
做优做美城乡环境。坚持生态优先、环境优先的原则,开展创建生态宜居城乡活动,努力争取列为全省生态示范市试点。严格执行节能问责制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区;严格执行土地管理问责制,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着手推进云城与云安同城化及资源共享,加强县城与中心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完善城乡供水、供电、通信、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以“百镇万村”村镇建设规划活动为切入点,以创建林业生态市和建设绿色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大力推进村镇规划和村庄绿化整治,建设宜居城市、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年内创建省卫生村30条,建设生态文明村600条,农村沼气池3000座。
四、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提升农民持续增收能力
促进农村改革。按照“争当全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农村改革的各项措施,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防范化解农村土地纠纷。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完善多元化的征地补偿办法,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稳步开展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争取列入省的试点。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在确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任务的基础上,推进以温氏为龙头的全国畜牧业产业化示范中心创建工程,扶持现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壮大,培育一批新的种养型、加工流通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与珠三角发达地区合作,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和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瞄准港澳及珠三角大中城市的需求,大力发展高效绿色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病险水库改造和补充耕地开发等工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大对“三农”投入,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农资综合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积极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抓好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稳定农产品价格。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继续抓好智力扶贫和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程,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展生态、休闲、观光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活动;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支持农民工特别是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多形式、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五、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活力
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城乡商业网络规划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面启动家电下乡活动,拉动城乡消费。重点发展一批连锁超市和中高级批发市场,在城区规划建设大型购物广场,引进国内外知名连锁商贸企业进驻。充分利用我市不断完善的交通条件,在沿江码头、铁路车站、高速公路出口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引进和培育大型专业物流企业。
发展特色旅游业。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和宣传推介力度,加强与省内外知名旅游机构合作,发展六祖朝圣、观光渡假、温泉休闲、乡村民俗等特色旅游,年内完成禅宗文化产业园整体规划。加大景区评A、酒店评星工作力度,提升旅游服务层次,力争年内新增一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点)和四星级标准以上酒店,发展一批颇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和农业旅游示范点,打造粤西旅游休闲基地。
发展房地产等其他服务业。积极扶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臻汇园等12个主要房地产项目建设,年内启动城西新区规划、征地等工作。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信息服务双向互动,年内完成“金保工程”、党政内网和电子监察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文化传媒、社区服务、中介服务、公共服务、科教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为促进生产发展、改善群众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六、加强统筹发展与制度创新,促进经济科学发展
强化统筹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形成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共同意志和强大动力。把统筹全市资源环境城乡区域发展作为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总揽全局、突出重点,科学谋划全市产业发展布局与体系,积极探索并大胆尝试科学发展新模式,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资源与环境、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决不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的老路。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抓紧制定并全面实施《云浮市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协调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关系,争取列入省的“三规合一”试点;继续抓好编制和完善产业发展、交通建设及物流发展等其它专项规划,抓紧转化规划成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强化制度改革创新。加快建立“三规合一”机制,促进与之相配套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县镇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公共财政城乡均等化。统筹规划市内交通、园区、项目建设和教育、医疗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财税收益与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公务员考核评价机制及相关配套制度,以改革创新促进科学发展。
七、加强招商引资和外经贸工作,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及时宣传我市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优势产业和优质项目。加强与珠三角、港澳台地区及国内外企业、行业商会的沟通联系,围绕我市产业规划和园区建设,大力推动统一招商、合作招商,发展代理招商、以商引商、以政引商和以侨引商。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各类经贸活动,并在香港、佛山及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珠海等地区分别举办专场招商推介活动,办好第六届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在谈项目促签约、签约项目促动工、动工项目促投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加大对外贸易工作力度。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用足用活国家支持出口政策,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信息、法律和中介等服务,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获取出口经营权,扩大出口。推进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国内采购和产品内销,支持出口重点行业打造区域品牌,引导骨干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巩固港澳台、东南亚、欧美日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非洲、南美、中东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继续推进“大通关”建设,加快完善口岸配套设施,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年内动工建设云浮出入境检验检疫中心。鼓励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进口,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
八、加强财税金融工作,保障经济稳健运行
增强财政保障支撑能力。把培植财源、增加税收和增收节支放在财税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加强税源监控与征收,抓好国有资产、城市公共资源经营收益管理工作,提高财政收入总量和质量。完善公共财政制度,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对重大项目、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等的投入。继续完善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深化预算执行审计、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增强金融服务发展能力。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重点抓好城市、园区、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培育和壮大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担保机构,继续推动企业改制上市,重点扶持温氏集团、凌丰集团、惠沄化工等企业上市融资,千方百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加快农信社改革发展,做好城市信用社退出市场收尾工作。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支持保险机构探索建立新险种,做大保险业务。
九、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推动经济与社会互动协调发展
抓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年内力争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完善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当提高低保标准和五保供养标准,今年逐步将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社会孤儿全部按当地五保供养标准给予保障。大力发展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
抓好科技、教育事业。加强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进和推广科研成果,提升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层次,推进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产学研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及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科技素质。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开展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确保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解决代课教师问题,落实教师待遇;争取市特殊学校秋季招生开学。
抓好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擦亮禅宗六祖文化、南江文化、云石文化品牌;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田野调查;推进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和文化产业;办好庆祝建国60周年和建市15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成果,积极推进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全覆盖;推进国家重点中医院和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创建工作,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年内完成20间薄弱卫生院改造和200间农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市直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完善城乡体育设施建设,抓好省第十三次运动会备战参战工作。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争创国家和省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继续抓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抓好其它各项民生工作。年内建设廉租住房260套,缓解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争取解决农村14.45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省人大议案安排的81条水库移民村改造建设和190宗农村机电排灌工程建设任务。改善农村客运条件,争取农村客运通达率达90%以上。加强污染减排工作,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确保完成总量减排任务。加强城乡防灾减灾工作。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格食品药品市场准入和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扎实推进平安云浮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扫黑除恶专项工作力度,坚决查处“黄赌毒”;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集中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地区;强化应急处突力量建设。巩固和发展“双拥”工作成果,高标准抓好基层人武部“四个基本”建设,不断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基层群众民主自治,继续推进城乡“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加强法律援助、司法救助、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工作。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包案制度,切实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各种问题。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提高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水平。根据上级部署,积极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社会和市场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强化政府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健全行政决策程序,创新行政执法机制,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主动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市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落实行政首长问责制和行政过错追究制。继续通过行风评议、政风行风热线、市长热线、城市论坛等形式,扩大公众参与渠道,推动政府工作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规范化。
提高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水平。牢固树立服务理念,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强政府管理信息共享,开展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办事环节,明确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网上审批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规划引导、制定政策、统筹协调,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生产经营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困难。
提高勤政廉政、干净干事水平。加强工作督查与考核,坚决制止不作为、乱作为和办事拖沓、效率低下、铺张浪费、“吃拿卡要”等现象;坚决纠正观望等待、敷衍塞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行为。加强对工程项目和资金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坚持勤俭办事,反对铺张浪费。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反腐倡廉责任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政府效能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开拓进取、团结务实、奋发创业、勤政廉政的公务员队伍。
此外,继续加强物价、统计、人事人才、编制、经济发展研究、知识产权、民族宗教、档案、外事侨务、台务、港澳事务、人民防空、地方志、消防、保密、气象、扶贫、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文联、残联、社科联、工商联、红十字会、贸促会以及驻市外机构等工作。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目标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云浮科学发展的美好未来,我们满怀信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力推进广东富庶文明大西关建设进程,以更加辉煌的成就迎接建国60周年和建市15周年!
附件一:
2009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的说明
一、生产总值增长10.2%。这一指标低于我市“十一五”确定的五年年均增长12%和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到2018年生产总值翻两番即十年年均增长15%左右的目标,但高于全省确定的今年增长8.5%的预期增长水平。主要是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形势比较严峻。二是我市作为欠发达的山区市和省重点发展地区,加快发展仍然是当前我市的首要任务;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今年经济增长速度虽会有所放缓,但也不能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三是今年国家实行扩大内需政策,我市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或即将动工,将为我市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只要我们化危为机、克难奋进,保持两位数增长是虽有压力但也是可以实现的。
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省要求我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5%以上,按照这一目标每年必须下降3.2%。我市2006年、2007年分别下降5.8%和3.2%,2008年预计下降3.5%。保持这个水平,我市将提前完成“十一五”确定的目标。三、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至4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2.2万吨以内。省要求我市“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十五”期末削减15%以上。2006年以来,我市加大污染减排力度,取得显著成效。这两项指标都是省今年给我市下达的考核指标。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至关重要。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积极上报投资项目并切实抓好跟踪落实,努力争取获得国家和省更多的支持,加快推进交通、城市、园区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确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是必要的。虽有压力,但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
五、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和外贸进出口增长10%。去年我市外经贸工作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今年外经贸工作压力仍然很大。但为了增强全市外经贸工作信心和保持外经贸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我们确定了两项指标分别增长10%的目标。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去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5%.今年经济形势对消费有所抑制,消费增长将有所回落;但国家将继续出台政策促进消费,以拉动经济增长。预计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可以达到18%.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以内。去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虽在高位运行,但上升势头已得到抑制,预计今年大部分商品价格回稳。今年控制在4%以内,与省预期目标一致。
八、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今年影响我市财政增收的主要因素有:一是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效益下滑,影响税收收入;二是国家将出台一系列财税改革政策,一些税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将减免或降低;三是我市非税收入比例偏高,客观上要求优化财政收入质量。同时,考虑到财政支出特别是刚性支出压力,提出今年财政收入增长12%的预期目标,比去年19.1%的实际增幅有较大回调,但略高于生产总值增速。
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今年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用工减少,但随着“双转移”步伐不断加快,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幅度不会太大。今年提出控制在3.5%以内,略低于省4%的预期目标。
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去年我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今年省取消了二胎间隔期限限制,预计该项指标将会有所上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是省下达我市的指标,低于省8.5‰的预期目标。
十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去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8%,低于全省11.9%的增幅,必须逐步缩小与全省的差距;我市经济仍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同时,省将继续加大对山区的扶持力度,预计今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增长10%左右,略高于省9%的预期目标。去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6%;今年我市农副产品价格逐步趋稳,加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度加大,农民收入增幅将回落。提出今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与省的预期目标一致。
附件二:
2009年我市50项重点工程(项目)
50项重点工程(项目)计划投资总额589.86亿元,其中今年投入108.03亿元。
一、新型工业化发展(10项)
年内完成或基本完成6项,动工建设3项,立项1项;计划投资总额145.4亿元,其中今年投入43.65亿元。
1、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项目。确保成功列入省第三批示范园区,年底前完成供水、供电和园内道路建设、4000亩征地工作,年内基础设施投入5亿元。
2、惠沄化工项目。投资3.8亿元建设20万吨硫酸、5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后处理项目,已完成投资3.3亿元;年内建成投产。
3、联发硫酸项目。投资2.4亿元建设40万吨硫酸及配套余热发电项目,已完成投资1.9亿元;年内建成投产。
4、云浮电厂C厂项目。总投资28亿元,已完成投资2.3亿元,年内投入23亿元;2010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5、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年内完成9亿元城乡电网改造任务。
6、中材(罗定)水泥项目。投资13.2亿元建设第一、二条生产线,年底前基本建成第一条生产线(投资额7.2亿元),2010年初投产;下半年动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投资额6亿元),2011年建成投产。
7、中材(亨达)水泥项目。投资7.5亿元建设400万吨水泥粉磨站和第三条生产线,年内动工建设400万吨水泥粉磨站(投资额1亿元),2010年建成首期200万吨;年底前动工建设第三条生产线(投资额6.5亿元),2011年建成投产。
8、青洲水泥项目。投资6.5亿元建设二条生产线,年底前动工,2011年建成投产。
9、云浮风电场项目。总投资20亿元,年底前动工,年内投入0.3亿元,2011年建成投产。
10、华润西江电厂首期项目。总投资50亿元;年底前争取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展前期工作,2010年动工建设。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0项)
年内完成或基本完成3项、动工建设5项,立项2项;计划投资总额(云浮境内)356.9亿元,其中今年投入37.44亿元。
11、广梧高速公路(云城河口至郁南平台段)工程。总投资79.67亿元,已完成投资44.9亿元,年内投入20.4亿元;年底前基本建成,2010年初通车。
12、国道324线罗定段路面大修工程。总投资5亿元;年底前完成。
13、云浮新港(六都四围塘码头)工程。总投资3.3亿元,已完成投资2.2亿元;上半年建成,9月底前投入使用。
14、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云浮段)工程。总投资80亿元,下半年全面动工,年内投入7亿元,2012年建成。
15、云浮至岑溪高速公路工程。总投资54.16亿元,年内动工,今年投入2亿元,2012年建成。
16、国道324线云城、云安段改造工程。总投资5.5亿元,年内投入1.1亿元;下半年动工大修云城、云安段(投资额3.85亿元),动工改建安塘至河口段(投资额1.65亿元),2010年建成。
17、西江航道整治和都骑通用码头工程。总投资2.23亿元,年内投入0.34亿元;整治西江航道(投资额0.33亿元),年内投入0.14亿元,下半年动工建设都骑通用码头(投资额1.9亿元),年内投入0.2亿元,2011年建成。
18、沿江公路(六都至都杨段)扩建工程。总投资1.77亿元,年内投入0.5亿元;下半年动工,2010年建成。
19、江门至罗定高速公路工程。总投资104.6亿元;年底前完成立项等前期工作,2010年动工,2012年建成。
20、罗定至阳春高速公路工程。总投资20.67亿元;年底前完成立项等前期工作,2010年动工,2012年建成。
三、生态宜居城市建设(10项)
年内建成或基本建成6项,动工建设4项;计划投资总额46.7亿元,其中今年投入10.56亿元。
21、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工程。年内争取通过省级卫生城市检查验收。
22、河杨公路扩建工程。总投资3亿元,年内投入2.5亿元;上半年动工扩建河口至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都杨)段(投资额2.5亿元),年底前建成;并动工扩建至沿江公路段(投资额0.5亿元),2010年全段建成。
23、南山河城防工程。总投资3.87亿元,年内投入1亿元;上半年动工,年底前完成上游大降水、大坎水和珠洞水3条支流整治。
24、星岩路、解放路和浩林西路改造工程。总投资0.65亿元;上半年动工,年底前完成。
25、管道燃气首期工程。总投资1亿元;下半年建成。
26、治污保洁工程。总投资0.7亿元;年底前建成污水处理厂二期主体工程(投资额0.28亿元)、污水管网工程(投资额0.1亿元)、垃圾处理场后续工程(投资额0.16亿元)、6座垃圾压缩站和公厕(投资额0.16亿元)。
27、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工程。总投资0.91亿元,年内投入0.57亿元。下半年全面建成市老干活动中心(投资额0.11亿元);动工建设市民活动中心和改造南山森林公园(投资额0.8亿元),2010年完成。
28、教育建设工程。总投资8.57亿元,年内投入3.14亿元。加快推进市委党校新校园建设(投资额0.51亿元,已完成投资0.277亿元),上半年完成饭堂、宿舍和给排水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市教育园区建设(投资额8.06亿元,年内投入3.1亿元),力争年内动工建设市中专新校区、云安二中、市技校实训中心、体育活动中心和实验小学,2011年全面建成。
29、市人民医院新院建设工程。总投资3亿元,年内投入1亿元;下半年动工,2011年建成。
30、城西新区开发工程。重点推进总投资25亿元的臻汇园房地产项目建设,年内完成城西新区征地、规划及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并新规划引进1—2个大型房地产项目。
四、农村改革发展(10项)
年内完成或基本完成8项,重点推进2项;计划投资总额14.22亿元,其中今年投入5.69亿元。
31、现代农业园区工程。投资2.3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0.0415亿元)建设罗定优质粮生产现代农业园区、郁南县柑桔产业园区和新兴飞天蚕生态茶园3个现代农业园区,已投入1.45亿元;年底前建成。
32、饮水安全工程。投资0.3146亿元建设14.3万群众饮水安全工程;年底前建成。
33、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投资0.4331亿元建设2万亩标准农田;年底前建成。
34、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0.12亿元对10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年底前建成。
35、沼气池建设工程。投资0.1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0.07亿元)建设3000座沼气池;年底前建成。
36、卫生和福利服务工程。总投资0.8亿元,已完成投资0.08亿元。年底前完成20间薄弱卫生院改造和200间农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投资额0.66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0.35亿元);推进福利服务中心建设(投资额0.14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0.076亿元),上半年建成云安福利服务中心,年底前动工建设新兴、郁南福利服务中心。
37、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总投资0.428亿元。年内完成5.4万亩生态防护林(投资额0.2507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0.1481亿元)建设;年内建成600条生态文明村(投资额0.4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0.1亿元)。
38、劳动力培训转移工程。年内完成5万名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任务。
39、全国畜牧业产业化示范中心创建工程。打造以温氏为龙头的全国畜牧业产业化示范中心,上半年完成规划纲要;年底前建成44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投资额1.5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0.13亿元)。
40、城乡防洪工程。投资8亿元建设5宗城乡防洪工程,年内投入1亿元。
五、第三产业发展(10项)
年内完成或基本完成5项,动工建设4项,重点推进1项;计划投资总额26.64亿元,其中今年投入10.69亿元。
41、全民医保工程。确保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51%,争取明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全覆盖。
42、金融服务工程。力争重点项目与中小企业融资有新突破,确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幅高于上年(增长27.8%)。
43、信息网络建设工程。总投资1.3亿元;年底前完成电子监察系统二期工程、“金保工程”和党政内网建设。
44、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投资3亿元,已投入0.8亿元;年底前完成57个通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任务。
45、星级酒店创建工程。总投资11亿元,年内投入2.9亿元;年底前建成新兴绮景、罗定国际2家五星级标准酒店和市区金凯莱1家四星级标准酒店,动工建设新兴露天温泉1家五星级标准酒店。
46、石材博览中心和国家石材检测中心工程。总投资5.32亿元,年内投入2.15亿元;上半年动工,2010年上半年建成。
47、口岸建设工程。总投资0.593亿元,年内投入0.275亿元;年底前基本建成出入境检验检疫中心(投资额0.295亿元);年底前完成立项、2010年动工建设云浮海关(缉私分局)业务技术综合楼(投资额0.298亿元)。
48、购物广场工程。投资4亿元在市区建设1间大型购物广场,年内投入1亿元;年底前动工,2010年建成。
49、城乡客运与物流设施工程。总投资1.423亿元,年内投入0.865亿元。上半年动工改造5个汽车客运站(投资额0.223亿元)、郁南两广农产品批发综合市场(投资额0.5亿元),下半年动工建设市直及罗定、郁南、云安4个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投资额0.7亿元),2010年建成。
50、禅宗文化产业园工程。年底前完成禅宗文化产业园整体规划,2010年开始分步实施。
第三篇:两会政府报告心得体会参考
两会政府报告心得体会参考范文
导读:表明当前存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已经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报告提出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让人充满期待,与之相应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增长措施也让这一难题的解决有了支撑,使人踏实。
所谓“两会”,就是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2011年的“两会”非比寻常,它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五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等各方面犹如走台阶一样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而对于两会的召开,不仅我国国民十分关注,国外的媒体也纷纷关注本次两会涉及的民生问题,外媒普遍认为,今年中国的两会更务实、更符合中国社会发展、人民需要。《印度经济时报》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至个位数,是为了更关注改善民众生活水平,以弥合经济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中国将发展重点转向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的文章指出,现在中国政府将重点放在改善民生上,逐步提高广大人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日本《中文导报》说,本次两会最热门的关键词非“幸福”莫属。加拿大广播公司针对两会召开发表了长篇文章,关注中国政府将在今后5年内增加用于社会和民生的开支。中国在取得经济增长、国家富强的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已经看到了或者说有能力谈论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协调发展、国民幸福。
两会年年开,热度逐年涨。两会话题在开幕前已成社会热点,参与网上两会调查和讨论的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报道两会的记者人数已经超过本届全国人大代表总人数。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党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学习“两会”会议精神。在“两会”期间,xx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在报告中提到,过去五年,我们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同时,xx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了多项民生举措,这些举措勾画出温暖的民生画卷,让亿万老百姓实实在在看到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
控通胀:绝不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正常生活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并明确表示,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报告提出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针对性强,对症下药,必将带来更加明显的成效,力保今年物价调控目标的完成。
上学:抓紧解决“入园难”等热点问题
“入园难”、“择校热”带来的困扰,几乎让每一个孩子的家长感同身受。政府工作报告回应说,将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幼教经费一直只占整个教育经费支出的1.3%左右,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支出一般达到3%以上。报告对现状的判断符合客观实际,没有回避矛盾,表明当前存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已经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报告提出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让人充满期待,与之相应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增长措施也让这一难题的解决有了支撑,使人踏实。
就业:投入423亿元扶助和促进就业
一方面沿海地区用工难,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当下就业形势凸显的两难局面广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回应说,要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就业难与用工难同时出现,并不是一对矛盾,最后都指向一个问题,那就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沿海地区缺工很大程度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现代服务业占比太低,要加快发展,对这两个问题都要高度重视。报告提出的扶助和促进就业的一系列举措将有力地促进这个两难问题的解决。同时,就业难使得公平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对此,报告给了明确关注,显示政府将会更加重视就业过程中的公开透明度,努力保证公平就业、和谐就业。
保住房:重点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重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切实稳定房价。制定并向社会公布住房建设计划,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报告提出的要求可以看出,今年的房地产调控重在执行力上下功夫。
医改: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经过两年改革,新的医药卫生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特别是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现在的关键是如何一步步把保障水平提高上去,让老百姓享受到医改越来越多的实惠。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安排,说明政府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决心。今后政府的财政支出,就是要向医疗卫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并明确表示,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报告提出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针对性强,对症下药,必将带来更加明显的成效,力保今年物价调控目标的完成。
通过对“两会”会议精神的学习,让我们感觉到了政府对整个民生的关注,同时也看到了党和政府的决心和以及对各项措施的执行力度,这让我们对祖国的发展和繁荣富强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我们相信在政府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四篇:政府2014学习两会工作报告
全国两会的召开,一直备受着群众的关注,两会上的内容也是大家探讨的话题,两会上的精神,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3月5日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也是本届政府的首份工作报告。本次报告共分为三个方面,分别为2013年的工作回顾,2014年的工作总体部署,以及2014年的重点工作。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取得新进步。
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采取一系列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举措,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稳中有进,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之策,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从政府自身改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推动开放向深度拓展。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
二、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在保持总量政策稳定的同时,积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财政支出,整合压缩专项转移支付。
三、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服务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推进教育发展和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五、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安全生产和市场监管,推进依法行政,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法律34件,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议案,制定修订行政法规47件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一批违法违纪分子受到惩处。
(二)、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
第一,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第二,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第三,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
(三)、2014年重点工作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第一、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持放管并重,建立纵横联动协同管理机制,实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着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放与改革相伴而生、相互促进。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在国际市场汪洋大海中搏击风浪,倒逼深层次改革和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使中国继续成为外商投资首选地。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
第三、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重大的结构调整。要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打造新的区域经济支撑带,从需求方面施策,从供给方面发力,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充分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
第四、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农业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领域,更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五、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www.xiexiebang.com 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为指导,做好相关规划的统筹衔接。
第六、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创新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要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第七、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事业是促进社会公正、增进人民福祉的有效途径。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以更大的投入和更有力的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巩固全民基本医保,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健全村务公开、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公共安全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做好地震、气象、测绘等工作。
第八、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收入是民生之源。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第九、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五篇:2012年政府“两会”工作报告
2012年政府“两会”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具挑战、富有成效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人民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紧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与挑战,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00亿元,增长14%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3∶46.6∶48.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7.69亿元,增长2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00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00元,实际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700元,实际增长10%。与此同时,城市建设取得突破,对外开放再创佳绩,环境保护成果显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们在现代新xx建设道路上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一)着力提升产业实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克服连续三年干旱的影响,实现农业增加值133.8亿元,增长6.1%。粮食总产量达110.2万吨,烤烟收购总量170万担,鲜切花产量40.1亿枝,蔬菜产量208万吨,畜牧业产值85.4亿元。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斗南花卉产业园、寻甸国家级小麦油菜夏繁基地等园区发展势头良好。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20家。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3户、省级21户、市级63户,年产值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30户。
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690亿元,增长17%。园区实际收储土地3.75万亩。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5个,竣工51个。中缅油气管道暨炼化项目积极推进,昆烟技改、昆钢草铺、云天化“450”选矿等重大项目投产。云南白药整体搬迁一期工程顺利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73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申报成功。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均已完成。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达1200亿元,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0亿元,增长19%。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快速推进,金融产业中心园区启动建设。呈贡华夏村镇银行正式开业,村镇银行实现零的突破。14个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完成47个批发市场搬迁改造提升,建成310个社区生鲜超市。“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额突破10亿元,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70个、配送中心6个。文化产业园、传媒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214.5亿元,增长18.6%。石林旅游区、阳宗海风景区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旅游业实现总收入367.25亿元,增长28.95%。昆交会、旅交会、农博会、厨师节等20多项重要国际会展成功举办。
(二)着力推进城镇化,城乡区域发展日趋协调
城乡规划布局进一步优化。《xx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等一批重大规划编制完成,《xx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与人防工程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全市交通行业规划、县(市)区政府所在地、乡镇总体规划实现全覆盖。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全面完成。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建设新片区39个、新型集中居住区46个。县城总规模扩大42.34平方公里。保护坝区耕地,园区上山稳步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65.4%。
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环湖公路实现闭合通车,一批城市骨干路网建成,盘龙江跨江桥梁开工建设,空港1号线、黄马高速、西北绕城高速、南连接线、昆武高速、轿子山旅游专线积极推进,禄大公路、宜九公路完工试通车。长水国际机场即将投入使用,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试通车,1、2、3号线工程建设进展顺利。xx铁路枢纽扩能改造、沪昆客专、云桂铁路建设加快推进,xx南新客站站场工程、安宁至嵩明市域铁路开工建设。实施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项目140个。完成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670公里。新增城市公交线路33条,主城公交出行分担率达40%。
累计开通城乡公交线路563条,行政村公交覆盖率达93%。清水海引水工程顺利实施,预计今年3月底完工。新建、续建中型水库2座、小
(一)型水源工程10件,27件小
(一)型和40件小
(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推进,536件抗旱应急工程启动实施。解决8.1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四创两争”再创佳绩,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乡道路交通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启动智能交通运输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进入全国出租车信息化服务试点城市行列。园林城市建设成果进一步扩大,新增城市绿地137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3.6%,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6.06%。
(三)着力促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各项改革稳步实施。积极打造具有实体产业盈利模式和现金流支撑的投融资主体,市属投融资平台项目融资到位资金达464.92亿元。成立环境、橡胶、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农村产权等专业交易所,产权交易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深入推进公共预算管理改革,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部分市级行政审批权下放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管委会,13个省级工业园区实行实体化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80万亩,林地经营权流转5.13万亩。民办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改革积极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和民营医院发展等取得突破性进展。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实际引进市外到位资金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100亿元,增长15.75%。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增长28.84%。设立海外招商分局,成立香港、台湾、东盟南亚三个招商分支机构。加大对大集团、大企业、大项目的招商力度,工业、新能源、环保、商贸、金融等领域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汇丰银行设立驻昆分支机构。南车城市轨道装备基地、国电清水海风电场等8个“央企入昆”项目开工建设。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20亿美元,增长20%。新增对外投资项目22个,完成项目投资总额8167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8项,合同金额2.17亿美元。与省内15个州市签订了区域发展合作协议。积极参与川滇黔十地州市合作,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合作进一步加强。深化友城合作,与老挝万象市、柬埔寨金边市、斯里兰卡波隆纳鲁沃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国际友城达15个,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5位。
(四)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两基”国检整改任务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学前适龄儿童入园(班)率达90.2%,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99.5%和99%以上。优质普通高中学校在校生比例达68.1%。安宁、嵩明职教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扩大到10.1万人。投入1399万元奖励扶持民办教育发展,民办学校在校生达31.4万人。建成91所农村标准化学校,81个D级危房校安工程新建项目加快推进,昆三中和中华小学呈贡新校区建成招生。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成效明显,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科技成果转化率达39%。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9%。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云药’特色产业集群”列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积极开展质量兴市活动,设立市长质量奖,有效推动企业管理水平及产品质量提升。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市儿童医院南市区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市区医院等8个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居民总体健康状况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强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启动建设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网络,深入开展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专项整治,食品药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保障。
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实施聂耳故居、华罗庚旧居、梁思成和林徽因旧居、东寺塔等21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工程,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分别达15个、110个、15个。文化下乡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推进。1233个行政村实现数字电影全覆盖。建成810个农家书屋、411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55个文体活动广场。成功举办第四届市运会、环滇自行车邀请赛和国际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旅游文体活动。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民生保障投入明显增加。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47.2%。完成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1亿元。加大对困难县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市级财政拨付城市、农村低保补助金2.8亿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10元、167元,21万城乡困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提高到950元。发放各项惠农补贴资金2.45亿元,稳定解决4.92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物价调控措施取得实效。强化“菜篮子”工程建设,启动4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建成3万亩保障本市蔬菜供应的生产基地,增设粮油平价销售点145个。各级财政投入标准化菜市场、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资金达7300万元。积极推进“农超”对接,降低流通环节成本,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保障了粮油菜和肉蛋禽等主要农副产品的供应。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4.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9.95亿元,市级筹措资金134.17亿元,开工建设11.29万套保障性住房,竣工面积112.3万平方米。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4460.36亩。改造城市棚户区及国有工矿棚户区5.98万套。启动12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16个项目的回迁房交付使用,4032户村民回迁入住。解决4.43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发放租赁补贴2.46万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1.58万户。
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开发提供就业岗位19.38万个,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3.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培训农村劳动力36.97万人,转移输出37.6万人。大学生创业园达34个。“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清零状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5.5%、95%、95%、97.2%、93.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159.79万人。新农保试点县(市)区9个,参保人数135.56万人。被征地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7.06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6.49%,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
(六)着力加强生态建设,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深入推进市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着力开展全面截污、全面禁养、全面绿化、全面整治工作。滇池环湖截污工程闭合贯通,配套的8个污水处理厂建成6座,老城区市政排水管网及调蓄池建设工程动工,城中村污水收集处理工作进展顺利。主城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10.5万吨。洛龙河、捞鱼河、护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基本完成。湖滨生态“四退三还”由建设向管理转变,搬迁安置45家企事业单位和3家省属单位,退塘、退田4.5万亩,退房144.3万平方米,退人2.4万人,建成2个搬迁居民安置点,完成投资16.7亿元。实施滇池外海及主要入湖河口污染淤泥疏浚工程。建成49座城市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全面启动雨水、污水和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滇池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阳宗海水质和牛栏江出境断面达到Ⅲ类水标准。松华坝、云龙水库等主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完成植树造林37.16万亩。主城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建成xx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及寻甸县、嵩明县、西山区、东川区垃圾处理设施。完成377个村庄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入国家第一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行列。轿子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七)着力创新社会管理,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和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平安xx深入推进,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网上逃犯专项督察清网行动和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滚动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不断提升。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和谐社区建设力度加大,社区服务、凝聚、管理和维稳四大功能明显提升,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加强信访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拥军优抚安置工作扎实推进,连续6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人口和计生工作扎实有效,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国家安全、消防、人防、防震减灾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工青妇、老龄、残疾人、气象、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八)着力提高行政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认真落实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四项制度,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科学、民主和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依法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主动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重大事项,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954件,办复率100%。深入开展“执行力提升年”活动,公示重要事项7846项,组织完成听证事项334项,限时办结率、首问首办率和投诉回复率均保持在99%以上。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坚持市政府领导接听群众来电和办理结果公示制度,建成以“96128”与“12345”合并运行、互为补充的综合政务电话服务平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招投标市场的监管,行政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信息查询和监察系统进一步完善。节约型机关建设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凝聚着全市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外地来昆建设者,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省属单位、各兄弟州市和驻昆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xx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传统产业占比高、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发展的质量效益还不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尽人意;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然突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难度较大,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相对滞后,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以及治安、交通等民生问题压力较大;各种潜在的社会矛盾问题仍然较多;政府自身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还需加强,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也是全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虽然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仍很突出,但我们必须看到,xx仍处于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期。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桥头堡”建设全面推进,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xx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就一定能够将现代新xx建设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把xx建设成为最具魅力,最有幸福感、归属感、自豪感和安全感的宜居宜人新都市。
做好今年的工作,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市委十届二次全会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新xx和区域性国际城市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扩大内需,着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新的起点上,稳中求进、创新推动、跨越发展,为建设美好幸福的新xx而努力奋斗。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4%、力争达到15%以上,突破3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实际增长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以上,完成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10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工资稳定增长机制,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强化工资支付保障,着力增加就业人员的工资性收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积极拓展创业领域,着力增加多渠道的经营性收入;加大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着力增加城乡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建立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林权流转服务体系,着力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完善政府价格调整补贴机制,减轻价格上涨对居民实际收入的影响。
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市级统筹安排专项资金6000万元,各县(市)区按照1∶1比例安排配套资金,加强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标准化菜市场和生鲜超市建设。以xx被列为全国标准化菜市场试点城市为契机,新建标准化菜市场36个、生鲜超市51个,改造传统农贸市场14个,切实解决农民“卖菜难”和市民“买菜贵”的问题。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南菜北运、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再建8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的畜禽养殖基地。加强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放心菜”。
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始终把促进就业放在首位,以项目建设、民营经济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以职业技能培训、劳务输出扩大就业规模。完善社会创业政策和环境,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深化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统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农民工、失地农民、城镇居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以上,新增农民转移就业15万人。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为目标,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统筹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所有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加快建立市级统筹的城乡居民一体化的医疗保险制度。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扩大工伤、生育、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和灾害救助为重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完善城乡低收入群体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适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中村改造项目回迁房建设,新建保障性住房7.1万套以上。
(二)强化投资拉动,全面抓好项目建设
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全面落实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合理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优先保证在建续建工程,确保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及生态环境建设等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
启动实施200项重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完成投资692亿元,其中:重点基础设施项目90项,完成投资380亿元;产业投资项目60项,完成投资312亿元;重点前期工作项目50项。
破解项目资金瓶颈。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市县两级财政资金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投入不少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20%。强化集中统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分解任务,强化考核,配套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政策支持,争取发行企业债券100亿元以上。发挥市级投融资平台作用,盘活存量资源,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确保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市政、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加强银政合作,以大项目、好项目吸引金融资金。力争市级投融资公司新增银行贷款160亿元以上,采取BT、BOT等方式融资100亿元以上。
强化项目推进管理。建立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坚持领导干部对口联系重大项目制度,着力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加强工程监理,保证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强化项目督查工作,按照“八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进行全方位、深层次跟踪督查,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三)统筹城乡发展,切实做好“三农”工作
加快发展高原都市型现代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布局,稳定粮食生产,巩固烤烟支柱,壮大畜牧产业,提升蔬菜、花卉、林果等产业,农业增加值增长5%。全力实施“4210”工程,以9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个畜牧园区、1个林产业园区为龙头,规划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区、现代农业先行区、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涉农项目集聚区和农业产业化展示区。规划都市农庄(农场)100个,启动建设20个。
加强城乡水利建设。实施抗旱应急工程,在连续旱灾情况下,确保城乡供水安全。加快呈贡区、空港净配水工程建设,配合推进牛栏江引水工程。新开工禄劝县真金万中型水库和嵩明县龙王庙、富民县宝石洞等4件小
(一)型水源工程。实施宝象河、双化2件中型和30件小
(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推进嵩明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一批中小型灌区建设,完成“五小水利”工程5万件。改造中低产田21.6万亩。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城镇化为载体,全面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事业、政策措施一体化,全市城镇化率达66%。落实“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要求,转变建设用地方式,完成一批山地城镇建设和工业项目规划选址工作,引导城镇、村庄、工业向适建山地发展。最大限度下放经济领域、社会事务管理权限,赋予县(市)区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分层次逐步放宽、放开户籍限制,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调整完善村庄布点规划,加快撤村并居和迁村并点工作,新建一批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完成省级重点村280个、市级重点村25个。完成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600公里,行政村路面硬化率达到80%。完善城乡公交线网布局,行政村公共交通覆盖率达到93.5%。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认真落实国家扶贫开发政策,提高扶贫标准,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启动实施扶贫开发“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攻坚,完成整村推进400个以上自然村,巩固提高6万贫困人口的温饱水平,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深入推进一、二、三板块协调发展,打造以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为核心的扶贫攻坚新模式。继续推进东川矿山采空区移民搬迁工作。
(四)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发展壮大实体经济
优化调整工业结构。实施工业跨越发展计划,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以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为重点,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全力支持石油炼化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缅油气管道及配套、中国南车轨道交通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0项,竣工50项。创新和落实非公经济扶持政策,破除体制障碍,扶持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发展,大幅提高非公经济比重。
推动工业园区跨越发展。实施“百亿元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20亿元,收储土地20平方公里,新建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基础设施配套到位的熟地区域达到建成区的30%以上。实施“千亿元园区产业培育”工程,加快把高新区、安宁工业园、经开区、空港经济区等培育成为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一流园区,全市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加快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同类行业集聚、配套企业完备的产业集群。实施“园区提档升格”工程,力争杨林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争取成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加速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加快建设国家“两化融合”试验区,启动5个县(市)区、6个园区和2个基地的区域融合试点,实施30个“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新产品的设计水平和开发能力,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和生产流程。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行业性信息化共性技术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五)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繁荣都市经济
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建设东风广场片区、老螺蛳湾片区等中央商务区。全面完成主城批发市场搬迁改造提升任务。支持住宿餐饮、家政服务等行业发展,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电话直销、网购等新兴商贸业态,建立便利化、多样化的居民生活服务网络。继续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工作。坚持惠民利民,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围绕建设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城市,加快呈贡铁路集装箱物流基地等5大物流基地、xx南亚国际陆港等10个物流园区、晋城工业品商贸物流中心等14个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深入推进空港经济区和国际陆港建设。大力推进xx金融产业中心园区建设,促进金融业集聚发展。加快发展以信息技术外包、物流外包、金融服务外包为主的服务外包产业。积极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促进旅游与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优化提升传统景区景点,高水平推进环滇池旅游圈、石林旅游区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规划打造“南亚风情一条街”。加大国际品牌酒店的引进和建设力度,抓紧轿子山旅游专线沿线规划和综合开发及景区提升改造。积极开展春城特色旅游品牌营销,开拓提升旅游市场。着力办好GMS经济走廊活动周、第五届全球外包大会、第八届中国国际物流节、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第三届中国东盟行业合作会议等,全力打造会展和商务合作平台。
(六)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打造品质春城
不断完善城市规划和布局。按照现代新xx和区域性国际城市标准,继续完善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乡镇、村庄规划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规划体系。优化城市设计方案,全面改造、包装和提升老城区,充分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质风貌。加快推进县城空间形态、功能布局的更新。加快编制城乡文化设施与场所专项规划。编制完善昆阳—海口西城规划,优化晋城南城片区规划。
强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地铁1、2号线通车运营,加快地铁3号线建设,做好地铁4、5号线和6号线二期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长水国际机场配套建设,配合做好机场转场运营。抓好xx铁路枢纽及东南环线、昆玉铁路、云桂铁路、沪昆客专和市域铁路等项目建设。实施“4321”路网建设计划,推进城市骨干路网建设,加快构建主城规划区40米以上道路及呈贡区四期路网,开工建设昆武高速入城段地面层、云大西路南延线和官渡65号、18号等市政道路。加快推进南连接线、黄土坡至马金铺、轿子山旅游专线等项目建设。建设一批液化天然气储配站和汽车加气站。抓好“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实现固定电话号码升位。
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开展城乡市容市貌提升年活动,推进城市街道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深化“四创两争”工作,全面开展道路交通、环境卫生、市场秩序、违法建设、城市架空线、户外广告综合整治。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完善并拓展数字城管系统功能,规范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实施公交都市示范工程,科学管理交通,建立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缓解交通拥堵。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实施高污染车辆限行管理措施。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积极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广泛动员和开展立体绿化、屋顶绿化,扩大绿化空间,增加绿化总量,提高绿化质量。
(七)突出重点领域改革,强力推进对外开放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和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权流转机制。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完善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制。规范和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体制。加大投融资改革发展力度,做大做强联合产权交易所,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监管。积极支持企业上市。继续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和国库管理改革,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创新财政资金扶持企业发展方式。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妥善处理存量债务,严格管理新增债务。在行政机关和开发区(园区)导入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做好公立医院改革、医师多点执业国家级试点工作。继续推进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环保收费改革,进一步理顺价格体系。
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坚持外引内培并重,确保实际利用外资和引进市外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突出产业招商,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龙头,着力引进一批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大项目。坚持本土企业与外来企业一视同仁,内培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本地优势企业。突出重点区域,实行专业招商,对内主攻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对外主攻东南亚、南亚,筑巢引凤为知名华商来昆投资发展、“民企入昆”、“央企入昆”创造一流投资环境。落实“四个一”推进机制,完善招商引资目标管理及考核办法,狠抓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促进落地开工、投产达标。
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44亿美元,增长20%以上。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出口加工区建设,支持生物资源、装备制造、光电子等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扩大出口规模,扶持优势农产品出口。鼓励企业增加先进适用技术、关键设备及零部件、短缺能源和原材料的进口。支持高新区、经开区、嵩明县开展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向国家申报设立xx综合保税区,推动设立xx地区海关。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和营销总部,实现境外投资持续增长。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工程承包建设,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外援项目和分包工程。深化滇中区域合作,协助规划构建以高速公路和城际轨道为支撑的区域交通体系,争取在交通运输等领域率先取得突破。积极推进滇中四州市通讯同网。加强与省内沿边八州市的边贸合作,积极参与xx至河内、皎漂、曼谷、密支那经济走廊建设,共同建设国际大通道。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及川滇黔十地州市间的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八)持续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营造宜居环境
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以实施滇池治理“十二五”规划为抓手,坚定不移地推进环湖截污、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入湖河道整治、生态清淤、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六大工程”建设。完成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开展环湖截污与片区排水管网完善工程。建成第九、第十污水处理厂,实现试运行。巩固提升36条出入滇池河道综合整治成果。基本完成滇池外海湖滨生态建设,建成10个退人退房居民安置点,协调推进水体保护界桩外延100米范围内企事业单位的搬迁安置工作。把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与强化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编制完善滇池湖滨生态、文化、旅游建设发展规划。强化工程性污染治理和流域综合管理,大力整治阳宗海和牛栏江、普渡河、南盘江流域水环境。加强松华坝、云龙水库、清水海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管理和保护,为人民群众提供长久、安全、卫生、优质的生产生活用水。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推进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城市创建工作,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步伐,森林覆盖率达到47.06%。启动天保工程二期,退耕还林20万亩。加快推进“五采区”、石漠化、难造林地的生态修复治理和生态隔离带建设。严格保护重点水源涵养区、风景名胜区和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构建城市生态屏障。推进农田道路、河道沟渠、村庄庭院绿化。启动宜良、晋宁、石林国家生态县申报工作,完成20个国家级和省级生态乡镇申报工作,全面开展300个行政村(涉农社区)的市级生态村创建工作。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调整种植业结构,完善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加强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积极推进空气质量pM2.5监测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快重金属污染治理。对重点违法企业、限期治理项目、挂牌督办案件进行跟踪检查和督查,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着力在落实重点减排项目、强化运行监管、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提高企业稳定达标排放率,抓好冶金、化工、建材、能源等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和工艺,实施30个节能减排示范工程。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深入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强化工业节水、农业节水和生活节水措施,实行严格的节水“三同时”审查管理,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施50户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推进东川天生桥静脉产业园、高新区水科技园建设。
(九)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好科技馆新馆、亚广影视传媒中心等省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文庙恢复性修建和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大力推进“两馆一站一室”、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整合项目和资源,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大“2111工程”实施力度。完成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保护、修缮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街区和建筑。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和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文化健康发展。
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实力。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园、民族文化总部研发基地和民族文化艺术基地。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会展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互动融合,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等重点文化产业。推动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龙头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扶持一批新兴文化产业项目和农村地区文化产业项目。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推进民族民间工艺品制作、民族节庆、民族歌舞和民族特色饮食等文化产业发展。开展纪念聂耳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着力提升阿诗玛等民族文化品牌和古滇王国、郑和文化等历史文化品牌影响力。
打造文化人才高地。鼓励扶持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专业结构,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吸引东南亚、南亚艺术团队和艺术人才来昆发展。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积极培养体育竞技人才。鼓励民族(传统)文化技艺传人收徒授业。
(十)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共进
继续优先发展教育。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切实加强校车安全监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百分之百实施资助。争创省一级示范幼儿园总数达110所以上。优先发展职业教育,推动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同步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民办教育。重视高等教育,扶持xx学院加快发展。加快推进师大附小、附中和云大附中呈贡校区建设。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推进覆盖全市中小学的网络信息平台和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1.75%,科技成果转化率达39.6%。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扶持15个以上高新技术项目、10家高新技术企业、2个高新技术企业联盟,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组织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0项。培养10户市级创新团队,支持10户企业建设创新平台。百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80件,全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新增5家以上。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成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市区医院、市儿童医院南市区医院、市延安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并投入运营,完成市中医医院呈贡迁建、市第三人民医院烈性传染病诊疗中心等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启动3个县级医院改扩建、6所中心乡镇卫生院、117个村卫生室、10个远郊县区急救中心和13个县级卫生监督机构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市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达到10%。切实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提高监管水平和能力,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
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完善基层为民服务体系,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确保矛盾在源头得到控制与解决。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继续深入推进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抓好市民文明素质工程。加快构建信用体系,打造诚信xx。坚定不移维护民族团结,切实做好宗教工作。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大优生促进工程实施力度,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重视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关心和重视残疾人、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发展。搞好外事和港澳台侨工作。加强国防动员,抓好“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做好国家安全、人防、气象、防震、档案、保密、市志等工作。
各位代表!
全力加快现代新xx和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人民寄予厚望,政府责任重大。我们要全面加强责任政府建设,进一步增强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积极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公共服务、改善保障民生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转变,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要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我们要全面加强效能政府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活动,以“四群”教育为抓手,大兴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之风,大兴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之风,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切实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和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问题。我们要全面加强阳光政府建设,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健全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探索建立网上审批、网上公共服务、网上公共资源交易和网上监督系统,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我们要全面加强廉洁政府建设,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强化对重要领域、关键岗位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
xx已经迈上新的历史征程,发展任务更加繁重,发展前景更加美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为建设美好幸福的新xx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