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全国两会政府工作会议简报
2016全国两会政府工作会议简报
20xx全国两会顺利召开,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上对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做了汇报,以下是会议简报要点,由小编为您整理而成。“十三五”规划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如何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如何确保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如何细化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通过此次两会,我们将得到圆满回答。脱贫攻坚战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今,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各地各部门正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众志成城努力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特别是近日《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的印发,进一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担负起应有责任。下一步,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让我们一起通过两会去找寻答案。供给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总书记首次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将这项改革形容为“十三五”时期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直到总书记在江西考察之际再次围绕这一概念提出要“加法、减法一起做”……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线图”日渐清晰,各级党委政府认识亟须到位,适应必须主动,引领更要有为,而如何做到“到位”“主动”“有为”,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将发表真知灼见。“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今年首访中东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说。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习近平主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的重大倡议和构想。自该发展战略构想提出以来,沿线60多个国家响应参与,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引起广泛共鸣。如何乘势而上、相向而行,使“一带一路”的足迹更长、影响更深远?两会将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重要平台。慈善法修改
20xx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慈善法草案的议案。在此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慈善法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一些重要修改内容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本次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法律还会作出哪些重要修改,并将如何进一步引领、保障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各界拭目以待。与此同时,透过慈善法修改,我们还应关注近年来立法体制机制的重要改革、显著变化,还可以观察、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立法质量”“如何确保改革于法有据”等重大问题。司法体制改革
近年来,各级司法机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下一步,各级司法机关如何把防范风险、服务发展和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特别是20xx年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部署的司法改革任务大部分要在今明两年完成,各级司法机关又该如何精心动员,认真组织,如期完成改革任务,让人民群众尽早享有改革“获得感”?对此,“两高”报告值得期待。绿色发展
如今,一边是严峻突出的雾霾、污水等环境污染问题,一边是群众对“apec蓝”“阅兵蓝”常态化满怀期待。对此,从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再到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专章部署“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党中央始终强调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已成为社会共识
20xx全国两会顺利召开,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上对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做了汇报,以下是会议简报要点,由小编为您整理而成。“十三五”规划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如何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如何确保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如何细化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通过此次两会,我们将得到圆满回答。脱贫攻坚战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今,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各地各部门正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众志成城努力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特别是近日《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的印发,进一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担负起应有责任。下一步,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让我们一起通过两会去找寻答案。供给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总书记首次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将这项改革形容为“十三五”时期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直到总书记在江西考察之际再次围绕这一概念提出要“加法、减法一起做”……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线图”日渐清晰,各级党委政府认识亟须到位,适应必须主动,引领更要有为,而如何做到“到位”“主动”“有为”,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将发表真知灼见。“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今年首访中东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说。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习近平主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的重大倡议和构想。自该发展战略构想提出以来,沿线60多个国家响应参与,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引起广泛共鸣。如何乘势而上、相向而行,使“一带一路”的足迹更长、影响更深远?两会将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重要平台。慈善法修改
20xx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慈善法草案的议案。在此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慈善法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一些重要修改内容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本次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法律还会作出哪些重要修改,并将如何进一步引领、保障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各界拭目以待。与此同时,透过慈善法修改,我们还应关注近年来立法体制机制的重要改革、显著变化,还可以观察、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立法质量”“如何确保改革于法有据”等重大问题。司法体制改革
近年来,各级司法机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下一步,各级司法机关如何把防范风险、服务发展和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特别是20xx年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部署的司法改革任务大部分要在今明两年完成,各级司法机关又该如何精心动员,认真组织,如期完成改革任务,让人民群众尽早享有改革“获得感”?对此,“两高”报告值得期待。绿色发展
如今,一边是严峻突出的雾霾、污水等环境污染问题,一边是群众对“apec蓝”“阅兵蓝”常态化满怀期待。对此,从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再到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专章部署“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党中央始终强调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已成为社会共识
。那么,在20xx年的这个春天,会内会外能否看到更多的青枝绿叶呢?如果可以,我们希望通过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推动各行各业始终“绿意盎然”。制度反腐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任务的坚强政治保证。20xx年,我们将如何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将如何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总书记在20xx年新年贺词中指出,“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透过两会会风、领导干部作风,我们或许可以近距离感受、检验“绿水青山”是否环绕国家治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工作报告中过去一年的工作简报
我们选取报告中十大“亮点”,以期从另一种角度解读20xx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脉络。——“安不忘危,治不忘乱”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李克强指出,我们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直面问题,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勇于担当,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双目标”、“双结合”、“双引擎”
新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李克强强调,我们要把握好总体要求,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
在言及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时,李克强指出,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有权不可任性”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李克强指出,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行稳致远”
在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方面,李克强指出,稳增长和调结构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全力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又要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政府不唱“独角戏”
李克强说,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人民币),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铁腕治理”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李克强说,我们一定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立国之道,惟在富民”
“民之疾苦,国之要事。”李克强说,我们要竭尽全力,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他并指出,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不得法外设权”
“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李克强指出,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责,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权力瘦身”
李克强说,腐败现象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权力寻租,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紧紧扎住制度围栏,坚决打掉寻租空间,努力铲除腐败土壤
第二篇:2012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简报
陈雷在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强调,认真总结经验,超前安排部署
全力做好2012年防汛抗旱减灾工作
黄奇帆致辞 矫勇总结 马正其等出席
本站讯 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2月2—3日在重庆召开。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凝心聚力,尽职履责,努力开创防汛抗旱工作新局面,全面完成2012年各项防汛抗旱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致辞。水利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矫勇作总结讲话。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正其出席会议。
国家防总副秘书长、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国务院应急办副主任郭晓光出席会议并讲话。水利部总工程师汪洪宣读国家防总关于2011年全国先进省级防办的通报。水利部总规划师周学文,长江防总常务副总指挥、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黄河防总常务副总指挥、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陈小江等出席会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武警水电指挥部等有关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要求,回顾总结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经验,分析研究新时期防汛抗旱形势,安排部署2012年防汛抗旱工作。
陈雷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2011年汛情旱情形势及特点,充分肯定了防汛抗旱工作取得的成绩。他说,2011年我国降雨总体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汛情旱情阶段性和地域性特征明显,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特点:一是大江大河平稳,局地洪涝频发;二是旱涝快速转换,洪水涨势迅猛;三是秋汛范围较广,洪水量级偏大;四是台风结对活动,登陆接近常年;五是干旱过程偏多,受旱区域较大;六是人饮困难突出,分布区域集中。他指出,面对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总、水利部和各流域防总,各地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旱区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防灾抗灾减灾。主要体现在:领导重视,超前作出安排部署;突出重点,强化各项工作措施;统筹兼顾,科学调度正确决策;以人为本,妥善转移安置群众;强化基础,提高防汛抗旱能力;通力协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全国重要堤防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洪涝灾害死亡人数降至519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死亡人数最少的年份,防洪减灾效益达506亿元;解决了2055万城乡居民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抗旱挽回粮食损失465亿公斤,大旱之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了“八连增”。
陈雷指出,要深刻认识国情民情水情,准确把握防汛抗旱面临的形势。他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水利跨越发展、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加快转变的重要时期。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保民生促发展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防汛抗旱任务越来越艰巨。与面临的形势、要求和任务相比,当前防汛抗旱工作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要充分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认识防汛抗旱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立足国情民情水情,着眼现代化建设全局,搞好统筹谋划,加强基础建设,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
陈雷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全面加强防汛抗旱能力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汛抗旱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
思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尊重规律、人水和谐,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群防群控,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本治标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加快构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全面提高洪涝干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防灾减灾安全保障。第一,要提高认识,在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上下功夫。第二,要突出重点,在夯实防汛抗旱工程基础上拿真金。第三,要科学防御,在提高防汛抗旱管理水平上见实效。第四,要依法防控,在完善防汛抗旱法规体系上下气力。第五,要创新机制,在完善防汛抗旱保障体系上求突破。第六,要立足服务,在强化防汛抗旱队伍建设上出实招。
陈雷要求,超前部署狠抓落实,着力做好2012年防汛抗旱工作。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的关键一年。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总的目标是:坚持稳字当头,早谋划,早部署,早动员,确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型、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程度减轻洪涝干旱灾害损失,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要着力做好十项工作:一要全力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二要切实抓好北方河流防凌工作,三要不断增强农田防灾抗灾能力,四要超前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工作,五要突出抓好水库堤防安全度汛,六要有效防范台风、山洪和城市内涝,七要全面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八要科学调度各类防洪供水工程,九要着力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度,十要健全防汛抗旱信息发布机制。
黄奇帆在致辞中全面介绍了2011年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刚刚过去的一年,重庆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高速发展态势,其中有18个经济增长指标位居全国首位,可谓开创了“十二五”的开门红。
黄奇帆指出,新年刚过,水利部在重庆召开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这本身就是对重庆工作的巨大支持。水利是千秋功业,也是投入产出比极高的基础性建设。重庆地处大山大水之间,因而对水利的依赖更为明显。“十一五”期间,重庆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80多亿元,解决了1100多万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与“十五”期间相比,全市水利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有效预防和减少了旱涝灾害的发生,确保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重庆还将投入近千亿元开展水利建设,并按照中央的有关要求,完善投资主体,加强日常监管,推进重庆水利事业再上新台阶。
矫勇在作会议总结时说,这次会议是在各地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防汛抗旱工作夺取2011年全面胜利之际召开的。大家一致认为,会议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是一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会议,一次鼓足干劲、催人奋进的会议,一次交流经验、开拓创新的会议。会议的收获主要体现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肯定了成绩,增强了信心;交流了经验,拓展了思路。
矫勇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首先要吃透会议精神,其次必须树立风险意识,第三必须科学完善预案方案,第四必须狠抓工作落实。他指出,会后各省、各流域机构要及时将会议精神向本省、本流域防指主要领导汇报,向防指成员单位传达。要认真组织学习陈雷部长的重要讲话,把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头,拿出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并严格督促检查,做到抓紧、抓细、抓实,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矫勇强调,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开局非常重要,当前要着力抓好四项工作:一要切实抓好冬春抗旱工作,二要切实抓好凌汛防御工作,三要切实抓好各项重点工作,四要切实抓好汛前准备工作。
会上,国家防总对在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重庆市等16个先进省级防办进行了表彰。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作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报告。10个单位的代表作了交流发言,与会代表进行了分组讨论,3个小组召集人分别汇报了小组讨论情况。
各流域防总和防办负责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及防办负责人,水利部机关各司局和部直属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第三篇:政府简报
宝安区启动“转型融合、圆梦宝安”新生代劳务工成长计划
长期以来,宝安区高度重视劳务工的生活及发展状况。为了让务工人员进一步分享经济发展红利,近日,宝安区联合深圳特区报共同启动“转型融合、圆梦宝安”新生代劳务工成长计划。
该计划将为宝安区的劳务工提供一系列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健康培训。通过提升新生代劳务工综合素质,鼓励广大青工立足岗位、创新创业,促进社会转型融合,实现城市包容性发展。
计划涵盖了主题培训、拓展训练、青工文化系列活动、青工励志巡回演讲、“馨和家园”家庭关系支持计划、青工婚姻家庭情感热线等活动,旨在通过加强对新生代劳务工法律知识、工作技能、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训,传播正能量、塑造阳光心态。
加强对劳务工的培训及引导,不仅是出于对贡献者的“感恩回报”,也是宝安区对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未雨谋筹。在未来以高科技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中,只有拥有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劳动者,才能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篇:2011年全国两会政府报告重点解读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于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了2011年的十项重点工作。其中,位列第一的是被列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的“稳定物价总水平”。
这十项重点工作包括:
一、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温家宝指出,物价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要努力消除输入性、结构性通胀因
素的不利影响,消化要素成本上涨压力,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
二、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温家宝强调,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要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大力优化投资结构。
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温家宝表示,要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温家宝称,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五、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温家宝称,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加强人才工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六、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温家宝表示,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七、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温家宝称,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温家宝强调,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九、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温家宝表示,要继续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协调发展。
十、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温家宝强调,要加快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把查办大案要案作为反腐败的重要举措,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第五篇:2011年全国两会:解读政府财政预算报告
财政预算报告,数里行间展示的是“国家账本”。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动向,回应着百姓的殷殷期盼。
财政收入迈上“8万亿元”台阶收支矛盾仍突出
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达到83080.32亿元,比增长21.3%。
根据预
算安排,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89720亿元,增长8%,同时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全国财政支出100220亿元,增长11.9%,全国财政收支差额9000亿元。
全国财政收入迈上“8万亿元”台阶,财政支出将进入“10万亿元”时代,意味着国家有更多资金改善百姓福祉。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未来一个时期,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教育、医药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力度等,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支出压力很大,我国财政收支紧张矛盾仍将比较突出。”
中央财政超收4410亿元超收按规定使用
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超过预算4410亿元。这笔钱用在了何处?
“之所以出现超收,主要因为年初收入预算安排是根据相关经济预期指标测算的,执行中一些指标超过预期较多,导致收入也超过预算。”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解释说。
胡静林说,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4.7%,超过年初8%的增幅预期,进口环节税收比预算超收2865亿元;去年汽车销售量增长32.4%,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比预算超收1285亿元,这两项超收合计占中央财政超收额的94.1%,实际其他各项收入与预算基本持平。
根据报告,这笔超收资金已经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作了安排,用于增加对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650亿元,增加对地方公路养护等经费转移支付242亿元;增加教育支出260亿元,增加科学技术支出56亿元,增加公路建设支出454亿元。其余2748亿元,用于削减中央财政赤字500亿元,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留待以后预算安排使用。
中央政府投资10710亿元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通过统筹使用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共支出10710亿元。
四季度,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其中新增中央投资1.18万亿元。
2010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比预算增加6505亿元,加上第四季度新增的1040亿元和新增的5038亿元,累计达到12583亿元,全面完成两年中央政府新增公共投资1.18万亿元的计划。
2010年,财政部门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公共投资不断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支持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教育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以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等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进一步巩固经济向好势头。
“201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进一步增强措施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政府投资结构要进一步优化,更多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稳定价格总水平倾斜,努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积极防范财政风险。”胡静林说。
中央财政“三农”支出8579.7亿元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8579.7亿元,增长了18.3%。其中支持农业生产支出3427.3亿元,对农民的粮食直补等四项补贴支出1225.9亿元,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支出3350.3亿元,农产品储备等支出576.2亿元。
“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超过了年初8183亿元的预算规模,体现了中央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胡静林说。根据预算安排,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的“三农”支出将增加至9884.5亿元,增幅为15.2%。
从预算安排看,2011年中央财政将大幅增加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安排资金1575.4亿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未来10年国家水利投入将达到4万亿元,中央财政今年大幅增加水利投入,显示了中央扭转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心。”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说。
中央财政教育等重点支出8898.54亿元民生支出占2/
3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8898.54亿元,增长了19.9%。
根据预算安
排,2011年,中央财政用在上述五方面的支出安排将增加至10509.92亿元,增长18.1%。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
“公共财政实际上就是民生财政,毫无疑问‘十二五’期间民生将成为政府支出的‘重中之重’。”贾康指出,近几年国家用于民生的投入明显增加,总体民生支出已经超过了中央财政支出的60%。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32349.63亿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根据财政预算报告,2010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的规模已经达到32349.63亿元。2011年,这一规模将增至37310亿元,转移支付结构进一步优化。
“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间财力差异较大,中央政府有必要适当集中财力加以调节。”刘尚希建议,未来国家应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加大归并和清理专项转移支付力度,让转移支付资金更好地帮助地方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据了解,目前从资金来源看,地方财政支出中平均有37.2%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其中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平均6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集中一定的财力,加大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有力地促进了地区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北部湾银行党委书记汤世保说,希望国家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尤其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设立专项基金,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