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教案
初中综合实践教案1
一、实施对象: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春节的习俗
②了解春节的由来
③了解春节的吃文化
【能力目标】
①能对于“家乡的春节”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并组成研究小组,能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按照制定的方案开展教学,能对于教学过程对自己和组员作出评价
②能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有关家乡春节的信息。培养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汇总和应用的能力。
③能清晰的说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感受,能以一定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家乡春节的研究,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②通过同学间互相讨论、合作交流,培养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体验自己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准备:
1、引导学生从网上或书上查找有关节日的背景资料。
2、引导学生向熟悉当地春节的有关机构和个人进行调查采访。
3、准备好外出教学所需的一些设备,如相机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教学主题,分组制定计划
1、通过开题课,学生讨论得出研究的总课题《走近家乡春节感受民风民俗》以及研究的3个主题:“春节的由来”、“春节的习俗”、“春节的吃文化”。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自由组合,分配好人员,选好各个小组长。然后由组长带领,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教学计划。
第二阶段:教学实施阶段
1、按小组开展调查、访问、图片收集、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分析调查结果并对教学所获得的资料认真做好记录。由各组组长负责分工完成(访问方式有:实地访问、电话访问等形式,对象适度含盖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组员根据访问的情况做好记录)
2、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组讨论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教学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3、整理信息,形成观点。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组织评价。在老师指导下,各个小组的成员根据教学中获得的信息作进一步的筛选和整理,形成共识,以书面形式上交调查报告,并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各个小组成员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学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后老师和同学共同评价这次的教学。
五、教学成果展示:
1、学生说教学感受
2、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如:
春节的来历
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吃文化
3、每组评选出:
初中综合实践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废物利用的作用和意义。
2.学会用变废为宝的方法进行发明构思。
3.培养学生节约、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想象的创造力。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废旧材料,卡纸,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废物利用潜力大
我国著名诗人和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在南京担任监察院长期间,其办公楼附近的公共厕所光线昏暗、坑洼不平,一些不雅之士或情急之人,为图方便,一进门便随地乱屙。于先生身为院长,也不得不常来此地方便,见此情景,怒发冲冠。回办公室后,取来宣纸一张,刷刷写下六个大字:“不可随处小便”,并签上大名,亲自贴在厕所内的醒目之处,以镇不洁气。稍过片刻,一位年轻的职员看到了这幅告示,不禁心里一阵狂喜,趁浆糊未干将其揭下,匆匆而回。过了几天,这位职员家中大厅悬挂着一幅院长亲笔书写的条幅,同事们观后,艳羡万分,夸之不绝。原来,这位职员将于院长的真迹字幅作了技术处理,变成了“小处不可随便”的条幅,并成了一句警世箴言。一张不宜张扬的告示,一经拨弄,变成一幅哲理十足的墨宝。这段艺坛趣话,令人玩味不止。
废物是指失去利用价值的东西。废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失去特定功能的产物,如烧毁的电器、报废的设备、失效食品等;另一类是人类在创造有用物时,产生的无用物,如煤渣、污水、锯末、烟气等。自古以来,废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当你碰到一堆废物时,你会想方设法减少或清除它;当你发现废物的一些有害现象时,你总是极力控制或回避。这种反应固然无可非议,倘若我们把思路反转过来,经过人们的再次创造使之变废为宝、化弊为利,岂不是一件“一箭双雕”的美差【
世界上本无绝对的废物。实际上,通常所谓的“废物”仅是把资源放在不恰当的地方,进行不适当处理所造成的。现实中,确有废物存在,只是人们尚未发现利用这些东西的可行方法罢了。废物是摆错位置的财富,能把有害的东西变成有用的东西,可见废物利用的潜力巨大。
阅读课本p8,认识一些标志。
二、废物利用很精彩
1、再生毛织毛衣
2、牛粪转换成生物沼气
3、舞会上的化妆道具
三、谈谈身边废物利用的例子
四、了解废物利用作品制作方法
1、手偶与面具
课本p10页
2、植物托架
课本p10页
3、别具匠心的“伞”
课本p11页
4、母情节的礼物
课本p12页
五、废物利用制作
1、根据实际情况分小组
2、教师先引导每一组确定制作的物品名称,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组的设想,教师给予肯定。
3、合作完成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六、展示作品谈设计想法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同时教育学生要节约。
七、家中“寻宝”
课本p12
活动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的垃圾不但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繁杂。通过“换”然一新活动让我们增强了环保意识,对“废物利用”这个观点的印象更加深切。鼓励身边的每个人都能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能二次使用的绝不随意丢弃浪费,不能再次利用做好妥善处理,不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环保节能,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这次活动,也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知识,真正体会到了变废为宝给人们带来的喜悦。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一些有价值的废品回收利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可以用我们的智慧让废物再次变废为宝,制造出更为有价值的生活用品,设计利用废弃塑料水瓶压扁制成的漂亮的树枝型吊灯,令人叫绝,美丽无比。通过学生也给周围的人们树立了一个节约能源的榜样,让学生做好宣传与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要倡导这种观点,这不仅让我们的环境更加好,并且让我们的头脑更加灵活。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很多宝贵的经验,使学生懂得了互相关心、互相照应。在这次活动中,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所有的组员团结一致,遇到了困难大家一起解决;做每件事之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做事情要有一定的条理;始终做到小组成员团结一心,遇到任何困难都不放弃,不气馁,每个人都是尽心尽力的完成每一项工作。这次活动,学生还开阔了视野、扩展了知识面,学到了课堂以外的知识。
总之在活动与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废物利用有很多学问,如果每个人都懂得如何废物利用,那将会给我们国家省下很多资源。
初中综合实践教案3
一、实践内容
初一级新生军训
二、实践时间
安排在20xx年xx第一学期开学之初,时间xx周。
三、实践地点
xx县xx基地
四、社会实践的目的
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
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6、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
五、组织管理形式
社会实践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德育处统一负责实施。年级组负责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指导老师对所管的社会实践小组负责。社会实践活动一般以班级形成的小组为单位开展,每个组推举小组长一名,根据活动项目聘请指导老师1-2名,根据活动项目的需要可聘请校外人士充当指导老师。
六、活动实施的过程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规,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每班推荐最好的一个活动小组参加级组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
3、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进行终评。
七、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
1、评价原则
贯彻三结合评价原则: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2、评价内容
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
②活动的选择与活动设计评价;
③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认识社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人际交往、协作、适应环境等能力的发展情况;
④活动的成果和社会效益评价;
⑤活动过程中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体现情况。
3、评价方法
实施档案袋管理。学生建立个人社会实践活动档案袋,里面应装有能反映小组和个人活动过程的种.种记录和其他证明材料,并提供核实方法或途径(如实践单位的地址和电话,相关人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具体考评方法如下:
评价内容:a、学生个人自评(撰写军训小结);b、班主任和教官初评,进行等级认定;c、教务处、德育处审核。
考核等级:从活动态度和活动收获等方面进行考核。活动用时合计不少于7日;活动态度和活动收获可进行定性评价,使用“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描述性语言。
4、评价学分认定程序
学生个人或小组整理参评材料--小组交流及互评--班主任或导师初评、等级认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终评--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学分认定--教导处登记学分。
八、奖励
对于那些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强,有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精神的学生个人或小组,他们付出了努力且有了丰硕的收获,等级认定为a者,学校给与表彰;对于三项活动评价均获a等的学生,学校给予专项奖励;如果社会实践成果经专家认定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科学价值或实用价值,学校给予特殊奖励。
初中综合实践教案4
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中国茶文化”主题活动,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相关知识,营造一个研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增强探究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兴趣。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相关知识。
活动时长:4课时
第一课时
1、引导学生提出研究性学习课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人们常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然而茶是一个学问很深的话题,要想进一步了解它,我们就必须要进行深入地探讨与研究,你们打算想从哪一方面去研究有关茶文化方面问题呢?
引导学生调查茶的种类、名称、中国名茶、传统制茶叶的方法、泡茶方法、茶与健康和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茶道艺术等。每组可以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重点研究;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收集、阅读与茶有关的文章(诗词、散文),并初步了解中国5000年茶文化和家乡茶文化的发展过程;
引导学生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2、各小组确定研究主题,讨论并制定本小组研究计划和活动方案。准备好收集资料工具,如笔记本、照相机等。
第二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都喜爱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动动脑筋,猜一猜好吗?
(出示谜语):“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你们真聪明,谜底就是茶叶,板书:茶。
二、师生介绍茶知识,引出家乡茶。
茶的种类繁多,茶有绿茶、红茶、花茶、白茶等,我们家乡也盛产茶,你知道我们的茶属于哪一种茶类呢?板书:家乡的绿(并让学生简要介绍家乡的茶资源情况、茶的种类等。)
三、观察茶叶,学生感言。
1、教师出示茶叶片(新鲜)。
引导学生从它的形状、色泽等方面谈。
2、教师出示成品茶(一粒),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表达。
3、突出两者之间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不易与艰辛。)
教师总结:是啊,从一片片嫩绿的叶儿到制成蜷曲成螺的成品,其中要经历多少艰辛的劳动和复杂的工序。这其间,饱含着多少茶农的汗水呀!
四、引领学生入境,回味“成茶”的过程。
1、指名学生说说茶叶的“成茶”过程。
2、教师小结。(种植、采摘、杀青、揉捻、焙干)
3、按顺序重点讲述采摘、焙茶。
(1)出示采茶图、焙茶图。
(2)谈感受、说体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3)表情感。(你想对家乡的这些茶人说些什么?)
小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正是这些家乡的茶农,用他们的艰苦炮制了茶的醇香。其实,家乡陆郎的绿茶不仅胜在她的色、香、味、形上,她还有许多保健的功效。让我们在这声声古朴的乐声中品茗,让我们了解茶的功效,让我们“饮水思源”,让我们向家乡的这些茶人表示崇高的敬意。板书:我爱。
五、了解功效,细细品茗。(播放配乐录音,静静地品茗,深深地思考。)
六、交流学生搜集到的与茶相关的诗句、词句。
七、布置作业。
以“家乡的绿茶”为题,写一片小练笔
第三课时
1、走进茶园学采茶。
清明时节,正是茶树生长茂盛的时期,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到处是一垄一垄碧绿的茶树。采茶人头戴草帽,身背竹篓,穿行在茶园中,灵巧的双手在茶树上飞舞,茶叶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极美的图画。
我们带领学生走进茶园,跟随采茶人学采茶叶。所采茶叶的标准是一芽二三叶,但是采哪些茶叶,怎样采,都很有学问。在茶农的耐心指导下,学生们从不会采,到有一定的速度;从采大叶到标准的一芽二三叶,进步很快。望着采摘回来的嫩绿的茶树叶,同学们虽然腰酸背痛,但是感觉很有成就感。
听茶农们介绍茶树的生长过程。
仔细观察茶农采茶,听茶农介绍采茶技巧。(采茶好像“凤点头”,采茶时,左右手都要用,一左一右轮流采,动作讲究协调;其次采下的嫩叶也分几个等级,最上等的嫩叶为一个嫩芽,如雀舌;次上等的嫩叶一般为一个嫩芽加1至2片侧叶。)
学生学采茶,茶农指导。
2、学种茶树,初步掌握茶树的栽培技术。
听农技师介绍茶场的两个茶树品种,学生观察两种茶树各有什么特点,制出来的茶叶各有什么特点。(都是楮叶种,灌木型,树姿半开展,芽叶黄绿,白毫中等,发芽密度大,整齐,产量高,持嫩性强,内含物丰富,是优质绿茶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发芽期中生偏晚,适宜品种搭配和机采。场内的品种一种是大楮叶,一种是小楮叶。)
学生询问茶树的生长特点(气候、温度、水分、土壤等)。如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 . 5【16.5度,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课题:有关“家 ”的常识 年级:七年级 组织形式:班级 课时:3课时 【活动目的】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亲情的摇篮,家是我们童年的乐园,家是我们成长的起点。家让我们魂牵梦绕,每个人都想拥有自己的家。鸟儿倦飞知返,在外漂泊的游子想回到家,家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记忆,家里的每一样东西都留下了我们的痕迹。一张“全家福”留下了永恒的瞬间,你笑得那样甜。
此活动可以增强对家的感情,对亲人的感情;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责任和奉献意识;美化自己的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活动目标】
1.了解家的发展演变历史。
2.增强对家的感情,对亲人的感情。
3.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责任和奉献意识。4.美化自己的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5.认识中外家庭伦理的差异。
【教学方法】
1.采取个体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的方式。2.请求父母给予大力支持,积极配合。【活动准备】
1.思想准备
认真思考与“家”有关的问题,打算为“家”做些什么? 家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2.材料准备
①搜寻与家庭有关的杂志、书籍来阅读。②找一些房间布置方面的书籍研究。③准备好与“回家”有关的光碟或磁带。④上网查询与“家”有关的网址。【活动过程】
我爱我家 打开轻纱窗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亲情的摇篮,家是我们童年的乐园,家是我们成长的起点。家让我们魂牵梦绕,每个人都想拥有自己的家。鸟儿倦飞知返,在外漂泊的游子想回到家,家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记忆,家里的每一样东西都留下了我们的痕迹。一张“全家福”留下了永恒的瞬间,你笑得那样甜;门前的那棵小树伴随你一起成长,衣橱里的曾经的衣裤、玩具,……
昨天——今天——明天
过去的家
听父母介绍一下,十多年前你家的情况,包括房屋、家具、生用文字写下来。老照片: 现在的家:
现在你家是什么模样呢?请画一下你家住房的平面图。
未来的家
再过十多年,你长大了,社会发展了,条件更加好了,你打算建成什么样呢请
用彩笔画出你理想中的家。
构建新家谱
调查了解你的家庭的历史及现状,填写下来。高祖、高祖母 曾祖、曾祖母 祖父、祖母 父亲、母亲 我 姓名
生活年代
职业
动动手
1.打扮自己家的小院或阳台。
假如让你来布置你家的小院子或阳台,你打算买哪些花草、如何布置。把你的设想写下来,并付诸行动。(提示: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到市场上买一些价廉物美的花草,合理布置,利用时间管护、如浇水、剪枝等)2.营造属于自己的个性空间——你的房间布置
你的房间是你的小天地,是属于你自己的心灵空间,你可以在里面做功课,写日记,你可以在里面听音乐,看童话故事。你一定希望把自己的房间打扮得独具魅力。那么就动手吧,发挥想像力,精心营造一下。①小工艺品名称 ②墙上装饰画名称 ③小床的摆放 ④书桌的摆放 ⑤台灯的式样 ⑥闹钟的式样 ⑦小书橱内的书名
3.尝试做下面的几个“一” ①为父母做一次饭 ②给父母洗一次衣服 ③和父母一起到田间干活一回
④和父母进行一次促膝谈话 ⑤给父母唱一支歌
⑥在学校时给父母写一封信 ⑦有月光的晚上和父母一起散步
大家一起来 1.反哺之德
你的父母养育了你,对你恩重如山,你将如何报答他们的恩情?乌鸦尚知反哺,何况我们人呢?父母对我们无微不至地关怀与爱护,我们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他们一点负担,让他们感到你长大了、懂事了。
母亲的目光 母亲的目光 母亲的目光
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是深情的针,绵绵的线
无论何时何地 我生活的每一处细节 故事的主人公总是我 都被缝补得完整而美丽
母亲的目光 母亲的目光 是一缕温柔的阳光 是通往故乡的小路 无论天寒地冻 踩着叮咛与关怀 都会给我勇气和力量 我走向梦中的天堂
读了这首小诗,你有什么感想,写下你对母爱的感受,并请你也写一首小诗,来赞美你的母亲。感想:
2.在班级举行一次“我爱我家”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语文老师帮助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并将优秀作品贴在教室后面的“作文园地”内。优秀作品的题目及作者
3.举行一次以“回家”为主题的音乐欣赏晚会。可选择如下曲目:
萨克斯曲《回家》 王杰的《回家》 费翔的《故乡的云》 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 陈红的《常回家看看》 陈星的《流浪的人》 童安格的《把根留住》…… 4.举行为期一个月的读书活动,最后搞一个读书交流会,可选择如下作品来阅读。
巴金的《家》 朱自清的《儿女》 老舍的《四世同堂》 傅雷的《傅雷家书》 高尔基的《童年》 艾芜的《南行记》 冰心的《冰心小说选集》 萧红的《呼兰河传》 叶圣陶的《小蚬的回家》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 《唐诗三百首》 曹雪芹的《红楼梦》 余秋雨的《乡关何处》 5.讨论:
中外家庭观念的差异
根据你读的书籍、看的电视或上网查询的资料,比较一下各个国家家庭观念的不同。中国:
美国:
日本:
英国:
法国: 新加坡: 【活动结语】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亲情的摇篮,家是我们童年的乐园,家是我们成长的起点。家让我们魂牵梦绕,每个人都想拥有自己的家。鸟儿倦飞知返,在外漂泊的游子想回到家,家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记忆,家里的每一样东西都留下了我们的痕迹。一张“全家福”留下了永恒的瞬间,你笑得那样甜。
此活动可以增强对家的感情,对亲人的感情;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责任和奉献意识;美化自己的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