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15篇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1
平平搭积木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课文以小见大,从搭积木出发,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质。内
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我深知自己在识字教学这一块儿上较为薄弱,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花了较多的时间来集体交流识字方法。我鼓励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他们似乎有了兴致,同时尝试着引导孩子通过换偏旁部首或换字的一部分来识记字,扩大识字量。如:间,学生认识到它是门+日组成的,偏旁部首是门,
问学生如果把日字换成人是什么字如果把日字换成口字呢经过学习了《日月明》一课,学生也会将住说成是人主住,这样把字记住。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自读,选代表读,分角色朗读,男女生赛读……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们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到:平平搭了四间房,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一间给奶奶和自己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他还要搭许多的子,给大家住。此外在情境图的帮助下,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又感悟除了奶奶的话要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而多种形式地朗读后,学生还感悟出了平平是个心中有他人,善良聪明的好孩子。
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我说大家想想奶奶平时是怎么跟自己说话的然后再把奶奶说得话读出来。由于每个人的奶奶说话语气不同,学生们自己说自己的,课堂一时难以掌控。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做好课前准备,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尽量使教学设计灵活一些。在教学生写字时,一部分孩子在自己做自己的事,没有注意听讲,导致写字时笔画错误,以后要学生举起他们的小手后和老师一块儿写字,并且要加强对写字的指导。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2
《平平搭积木》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课文以小见大,从搭积木生发开去,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质。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课堂中也有令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例如,在指导朗读时,我这样问:平常你的奶奶是怎样和你说话的?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课堂纪律一时难以控制。的确,每位学生对外婆奶奶的印象都不同,有的奶奶是快人快语的,有的奶奶的慢声细语的。所以这样的问题是没有什么可取性的。不如直接点明:奶奶通常都是和蔼的,因此读奶奶的话时应该慢一些,轻一些。这样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也大大节约了时间。课堂节奏自然也快了起来。所以教师学习要求更加明确,提出的问题更加准确。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试图以“最后一间房子是给谁住”这个问题来引出孩子们对平平美好品质的认识和赞美,可当孩子们回答完“给没有房子的人住”后,有个学生没经我的允许就发问了:“那全世界有那么多没有房子的人,住得下吗?”我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不说话了。他吐吐舌头闭了嘴,可我知道孩子们其实是很想知道我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无奈我一时语塞,不知该怎么解释他们这个阶段孩子们思维中会有的简单和纯真。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3
走进新课程,我们的课堂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课堂,有学生自主学习,有学生合作学习,更有学生的创新学习。在课堂中,学生是自主的,主动的,活跃的,思路是广泛的。新的教学方式,点然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是轻松愉悦的,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多一些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很久没在课堂上问这个问题了,在学生初读完《平平搭积木》后,我问他们:“你们读懂了什么”其实我也不希望他们说出什么正确的答案,只要他们能说就行。可结果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举手的人寥寥无几。“我读懂了平平会搭积木。”“我读懂了平平搭了四间房。”……
不敢再请了,我是犯了一个大错了,书还没读通,学生如何能悟呢!记得上次听课,就有提到对于初读的要求不要过高。认识到错误,忙引导学生反复读。读了多遍,最后请大家思考“平平是一个怎样的小孩请你再读读书,要说说为什么这样认为。”
在一遍遍读的基础上,这一次可以说的小手如林了。
“我觉得平平是一个乖孩子,因为……”“我认为平平是一个能干的孩子,因为……”“我认为平平是一个想象力很丰富的孩子,因为……”“平平是一个很会关心别人的孩子,因为……”“平平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孩子,因为……”
接着还有懂事,天真,可爱,活泼,爱学习等,每一条他们都在书中找出依据了。连我认为最不沾边的“爱学习”他们也解释为:不爱学习就搭不好积木!读确实能读出东西来啊!“那你们认为哪一个特点最主要”这下好,都说自己说的特点最重要,真是一个乱字了得!“下面老师读,你们接着读好吗”我引导他们读书上主要的几句话,读了两遍后,大家都纷纷举起手来:“是平平很关心别人!”“平平心里为别人着想!”
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得到升华。
尊重学生是课堂民主的前提。学生对课文,对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4
在教学《平平搭积木》这一课时,我首先出示平平搭积木的投影片,从而命题。齐读课题后问:“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些学生说:“平平用积木搭什么?”“平平为什么要搭积木?”“平平搭得怎么样?”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让学生带着上面的问题反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词句不懂。再次,通过范读,分角色读,小组竞赛读来感悟平平好吗?为什么?你想对平平说什么?
教学过程中,我多次运用了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手段,朗读是理解、积累、发展语言、激发情感的重要途径。新课程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通过实践,我体会到了朗读在学习语文中的作用。
1、朗读中多次预习和巩固了生字的字音和字形。新教材识字量大,学生年龄小,教学任务重。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语境中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它比单纯的识记生字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每读一遍课文,无意之中识记了要求教学的生字,多次朗读这些生字就达到了多次复现。
2、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反复地朗读,学生理解了:平平搭了四间房,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一间给奶奶和自己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他还要搭许多的子,给大家住。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平平那种关心他人的品质。
3、在朗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学生感悟出了平平是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在情境图的帮助下,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又感悟除了奶奶的话要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5
【关键词】
形式 民主 自主 创新 活跃 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开始,我们的课堂形式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同学在课堂上的反应也与以往不同了。以下举几个例子。
【案例】
很久没在课堂上问这个问题了,在同学初读完《平平搭积木》后,我问他们:“你们读懂了什么?”其实我也不希望他们说出什么正确的答案,只要他们能说就行。可结果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举手的人寥寥无几。
“我读懂了平平会搭积木。”
“我读懂了平平搭了四间房。”
……
不敢再请了,我是犯了一个大错了,书还没读通,同学如何能悟呢!记得上次听课,就有提到对于初读的要求不要过高。认识到错误,忙引导同学反复读。读了多遍,最后请大家考虑“平平是一个怎样的小孩?请你再读读书,要说说为什么这样认为。”
在一遍遍读的基础上,这一次可以说的小手如林了。
“我觉得平平是一个乖小朋友,因为……”
“我认为平平是一个能干的小朋友,因为……”
“我认为平平是一个想象力很丰富的小朋友,因为……”
“平平是一个很会关心他人的小朋友,因为……”
“平平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小朋友,因为……”
接着还有懂事、天真、可爱、活泼、爱学习等,每一条他们都在书中找出依据了。连我认为最不沾边的“爱学习”他们也解释为:不爱学习就搭不好积木!读确实能读出东西来啊!“那你们认为哪一个特点最主要?”这下好,都说自身说的特点最重要,真是一个乱字了得!“下面老师读,你们接着读好吗?”我引导他们读书上主要的几句话,读了两遍后,大家都纷纷举起手来:“是平平很关心他人!”“平平心里为他人着想!”
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得到升华。
尊重同学是课堂民主的前提。同学对课文,对事物有自身的感受,有自身的体验,有自身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
民主、自由、宽松、愉悦的环境也应该造就一群聪明可人的、欢快活泼的小朋友的,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只有让小朋友民主、自由地生长,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集中,课堂教学环境才干活而不乱,张扬个性,有自身的思维方式,自身的奇思妙想。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同学学习方式的革新。同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这里所说的学习已不是保守意义是的学习知识和形成能力。同学学习是为了掌握生存的常识和技能,以便独立地面对世界;同学学习是为了尊从生活的律则与规范,以便和谐地与人相处;同学学习是为了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便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
每个小朋友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小朋友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努力去丰富课堂形式,珍惜小朋友独特的感受!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6
《平平搭积木》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课文以小见大,从搭积木出发,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质。其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本次教学基本符合已备教案,特别是说话教学这一环节,开始让学生读相关句子,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说一说“很……很……”的句子,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已经掌握了这样的句式,达到了预期效果。阅读教学这一块,也达到了让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在阅读教学的同时,学生的也基本上会单念11个生字。写字教学过程当中,我也体现了手把手交,注重指导和学生自己亲身书写相结合,让“平、书”两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并通过铅笔美观地写在书本上。
但是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对教材、学生的把握不够,这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第一,通过自己几个月的教学,我深知自己在阅读教学这一块儿上较为薄弱,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花了较多的时间来让学生阅读。可是由于自己对教材、对学生、对语文的整体把握不够,我在教学时没有正确地运用多媒体,如在展示积木可以搭很多不同东西的时候,就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在课文阅读的时候就完全可以不用多媒体,这样不但增加学生阅读时间,而且也让学生从小养成爱看书,习惯捧着书本读书的习惯。第二,在运用简笔画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也欠考虑,造成了简笔画的多余。(重点是对教具的把握不够。)第三,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我采取的阅读形式还不够丰富,这样就显得有些机械,不能发挥阅读的强大作用。第三,在学生的评价语上,我使用不当,对于不同的学生的回答,我采用的评价语雷同,不能针对每一位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而且对于回答不太好的学生,我应以鼓励为主,而不是批评。最后,就是对于临课堂上发生的特殊事情还是不能很好地处理,缺乏应变能力。
通过学校老师的耐心指导和自己的感悟,针对以上问题,我指出了自己应该进步的方向。第一:教师要准确定位语文教学的重点。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课标上也明确提出学生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古人也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得到升华。”可见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初读,不漏字、不添字,把句子读通顺。这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理解感悟。我们教师可以更多地运用男女分读、各大组赛读、个人朗读、选代表朗读等形式,而且教师时而适时自己引读,时而把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这样的比赛朗读,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第二: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为课堂所用。
首先教师要练好粉笔字,一手好的粉笔字不仅为你的课堂板书添加了色彩,而且对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一年级的学生现在都处在写字的初级阶段,教师一笔一画、美观的粉笔字就会对学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其次教师要能简单的作画,不管课文中是什么样的图画,教师若能用简笔画轻松地画出,不但能让课堂锦上添花,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画画的兴趣,为其树立良好的榜样。最后教师的朗读能力也要不断提高。一年级的学生朗读能力还是很弱的,在朗读一篇文章的时候,班里往往没有几个学生能很有感情地读出,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富有感情,有感染力的朗读引导,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引领学生走上朗读的大道。
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好伙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课文,对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只有给予孩子一方展示生命光彩的空间,让他们民主、自由地成长,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活而不乱,张扬个性,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奇思妙想。
本次摩课,让我受益匪浅,我体会到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感受到教师语言的引导魅力,领悟到把握大体、注重细节的重要性。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指导,我想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以百分百的热情,实实在在教,简简单单学。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7
《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他的敬佩、感激之情。因此,课堂中,在出示导学提纲的基础上,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训练提升的模式进行学习。
教学结束后,感受颇多。纵观整节课,我想从得与失这两方面反思一下:
我认为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是:
一、学生在自主学习及合作交流的环节中,积极思考,配合默契,讨论积极。
二、读写整合,合理想象“我”的情感:
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及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及时进行肯定与点拨,让学生们深入的体会到老教授给予“我”的鼓励以及“我”对老教授的敬佩。
课堂永远充满遗憾。我认为这节课存在的问题是:
一、整节课,尽管采用的是较新的教学模式,但主流仍是师生的对话。我现在追求的课堂是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评价(互动),必要的时候,我再出场。要想实现这样的课堂,有待我和孩子们一起去努力,一起去寻路。
二、朗读形式较少。学生们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我对老教授心存感激,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所以朗读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有些重点词句,学生读出来了,但我未及时创设情境,让他们再美美的感悟。
三、课堂上的捆绑式评价语太少。我时时告自己,不要吝啬自己的评价,也不要让学生吝啬他对同伴的评价,但实施起来,就出现了问题。
虽然这节课上的不是很成功,但我觉得它能让我思考的东西却很多:
一、教师的基本功对于上好一节语文课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过渡语的衔接、阶段的小结。因此我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多读书,多学习,博采众长。
二、六年级的语文课,篇幅较长,在教学第二课时时,经常会时间到了,课还没有结束的现象。如何做就能达到轻负高效?它是我现在仍在思考的问题之一。
课堂是实实在在的,不能蜻蜓点水。希望自己和孩子们一起努力,朝着轻负高效的课堂迈进!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8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读是理解的前提,是体会和传递感情的重要方法。本课的教学设计强调以读代讲,将读的训练放到对话情境中,指导学生读出问答的语气;强调以练代讲,读练结合,指导学生模仿说话,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以读代讲,以练代讲。
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儿歌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难度,教学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了对话、问答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回忆平时与奶奶的对话,用儿歌中的句子回答老师的问题,既是对学生儿歌理解情况、朗读情况的检查,同时,又使学生在对话的情境中,更好地读出回答的语气。通过与教师的问答,同学间的问答,反复朗读,感受问答的语气,让学生在情境中读出问答的语气,感受陈述句与疑问句的不同。减少无效讲解,增加有效阅读,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语感。提高了朗读能力。同时,设计了“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住。”的练习,通过反复说话,体会“很多很多”的用法,感受平平心中有他人的思想。
2、珍惜孩子独特的感受。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去丰富课堂形式,珍惜孩子独特的感受。学生对课文,对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
3、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走进新课程,我们的课堂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课堂,有学生自主学习,有学生合作学习,更有学生的创新学习。在课堂中,学生是自主的,主动的,活跃的,思路是广泛的。新的教学方式,点然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是轻松愉悦的,并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识字能力,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教给他们多种识字的方法,并互相交流,互相合作。还注重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一年级孩子,组织语言能力还比校差,因此我有意在课堂上安排了说话练习,并与识字相结合,使学生在字、词、句这样一个淅进的过程中训练了说话能力,积累了语言。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9
《平平搭积木》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课文以小见大,从搭积木出发,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质。其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在阅读教学的同时,学生基本上会单念11个生字。写字教学过程当中,我注重指导和学生自己亲身书写相结合,让“平、书”两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并通过铅笔美观地写在书本上。
这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第一,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如展示积木可以搭很多不同的东西,就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我采取的阅读形式还不够丰富,这样就显得有些机械,不能发挥阅读的强大作用。第三,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我应以鼓励为主,而不是批评。最后,就是在授课的过程中还有多方面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不足之处
通过听课老师的点评,一些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不足之处也随之显现:
揭题时,没有老师抓住“搭”这一生字,引导学生分析字形,初步了解提手旁的字大都和手的动作有关,再适时进行扩词练习;引入“平平”这一主人公时,也没提醒学生注意读音上容易出错的地方;平平的轻音读得过于夸张。只是在教学其它生字时,老师没有在字的音、形上花时间,仅仅靠拼读、开火车读、齐读还远远不够,应该让孩子们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具有一定的识字方法,并迁移到其它生字的学习中,否则就有“蜻蜓点水”之嫌,“囫囵吞枣”之弊。在讲读课文时,徐老师思路清晰,但是读得不够,内容也不够紧凑。此外,在给生字宝宝找朋友时,人名是不能用来组词的,虽然老师有提到这一点,但最后还是用到了人名来组词:例如(平平)。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的板书过于随意,板书一定要主次分明,哪一块板哪些内容老师的心里一定要有数,不能太过随意。
听了其他老师的点评,我深感在识字教学方法这方面自己仍需有待进一步地提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多观摩有经验老师的课堂教学,借鉴他们好的经验,来充实自己的不足。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10
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我深知自己在识字教学这一块上较为薄弱,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花了较多的时间来集体交流识字方法。我鼓励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他们似乎有了兴致。当李俊铭说他记住了呢字,“口、尼→呢”时,大家都想起了《日月明》中会意字的表述方法,很自然的,其他同学也快速采用了拆分的方法识字“门、日→间”;“此、二→些”;“人、主→住”。我不能和孩子们说这种方法没有和字本身的意思结合起来,和《日月明》中会意字的识记方法不同。大家能这样拆开来记已经不错了,甚至在将来还可以顺势引导他们对于形声字的认识,不是很意外的收获吗?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自渎、选代表读、分角色朗读、小组赛读、师生比赛读……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们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到:平平搭了四间房,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一间给奶奶和自己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他还要搭许多的子,给大家住。此外在情境图的帮助下,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又感悟除了奶奶的话要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而多种形式地朗读后,学生还感悟出了平平是个心中有他人,善良聪明的好孩子。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11
在课堂上,合理恰当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梳理思路。可是,相反如果问题提的盲目不恰当,反而会给学生带来很多疑惑。
很久没在课堂上问这个问题了,在学生初读完《平平搭积木》后,我问他们:“你们读懂了什么?”其实我也不希望他们说出什么正确的答案,只要他们能说就行。可结果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举手的人寥寥无几。不敢再请了,我是犯了一个大错了,书还没读通,学生如何能悟呢!记得上次听课,就有提到对于初读的要求不要过高。认识到错误,忙引导学生反复读。读了多遍,最后请大家思考“平平是一个怎样的小孩?请你再读读书,要说说为什么这样认为。”孩子们有的说平平是个爱自己家人的好孩子,有的说平平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小姑娘,接着还有懂事、天真、可爱、活泼、爱学习等,每一条他们都在书中找出依据了。连我认为最不沾边的“爱学习”他们也解释为:不爱学习就搭不好积木!读确实能读出东西来啊!“那你们认为哪一个特点最主要?”这下好,都说自己说的特点最重要,真是一个乱字了得!“下面老师读,你们接着读好吗?”我引导他们读书上主要的几句话,读了两遍后,大家都纷纷举起手来:“是平平很关心别人!”“平平心里为别人着想!”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得到升华。
尊重学生是课堂民主的前提。学生对课文,对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民主、自由、宽松、愉悦的环境也应该造就一群聪明可人的、欢快活泼的小朋友,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只有让孩子民主、自由地成长,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集中,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活而不乱,张扬个性,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奇思妙想。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这里所说的学习已不是传统意义是的学习知识和形成能力。学生学习是为了掌握生存的常识和技能,以便独立地面对世界;学生学习是为了尊从生活的律则与规范,以便和谐地与人相处;学生学习是为了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便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努力去丰富课堂形式,珍惜孩子独特的感受!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12
一年级的课堂主要以“认字、写字、朗读”为主,本课的流程主要以谈话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导入中落实生字“平”和“搭”,接着在初读课文中认识生字,考虑到集中识字很容易让学生注意力疲倦,而且本课的认读生字较简单,课文内容也容易被学生理解,学生学起来不不难,所以本课堂设计随文识字环节,在边熟悉课文内容中边学习认读生字。这部分主要创设对话回答的情景,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问答来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体会主人公平平“心中有他人”的优秀品质。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指导学生写“书”“本”两个字。
生字学习是本课的重点头,这一次的随文识字没有面面具到,根据生字的特点进行教学,效果甚好。比如“搭”可以用记提手旁的方法,还可以扩展到提手旁的其他字,“这些”可以直接用“这些”说一句话,有些直接记字音,有些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有些可以根据字的意思记,识字方法多样,效果较好,避免了以前由于处理生字的时间过长,导致朗读课文的时间。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13
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从开始写字那天起,我就宣布了这样一个规则:我将为写得好的同学加星星,到期末还要总评,看谁得到的星星最多。自从宣布之日起,每一节写字课上,同学们都听格外认真,写得格外仔细。似乎许多同学写得比老师还要好,我也适时的鼓励了他们小星星由几个到十几个,二十几个最后几乎全班的同学都得到了小星星。只有董成阳,一颗星星也没得到,大家庭都在笑话他,怎么办?我在努力寻找机会,因为我知道他一直都努力。
在学习第13课《平平搭积木》这一课生字时,同学们认真地观察了生字,我范字之后,大家都在认真地书写。只有董成阳,坐在那里,欲写又止反复了好几次,我以为他在偷懒,就走过去刚想批评他,他突然站起来,老师,本、平、书这三个字的竖不一样,写本字的时候竖的落笔重,平、书的竖落笔轻,你写错了。我抬头一看,果然写成了一样的竖。听了学生的批评,我的心里不但不气,反倒很高兴。我抬高声音对同学们说:大家听见董成阳说的话了吗?听见了。什么感觉?老师,董成阳说的不对,我看是一样的。老师,我也看见了,但是我没敢说,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但我清楚地听出来,同学们都站在我的立场上,我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随后说了一句:请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董成阳说得到底对不对?这一次,没有声音,我问前边的同学:对吗?对我告诉大家:实事求是才是我们追求知识的真理,像董成阳这样的同学,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老师虚心接受他的批评。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是给多的,更是给董成阳的。我在他的书上画了一颗最漂亮的星星,并告诉大家,他的这颗星星份量最重,我相信,凭他的这种学习精神,今后会得到许多星星的,我看到了董成阳脸上自信的笑容。
【教师反思】
善于抓住机会是成功的根源。我在课堂上给了董成阳机会,使他树立起了写好字的信念,给了他一片希望的天空。同时,也为我自己制造了机会,我抓住了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为今后的教学铺平了道路。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13
这堂课,本质上还是一种文言“仿真学习”,其所“仿”之“真”,乃是采用角色换位的方式,让学生真实地进入文本描述的情境,真实地揣测人物心态,真实地体验人物情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品味、咀嚼文言。
这次特殊的文言情景教学,促使我对现在关于文言教学的两个热门论题继续进行着思考。
第一,文言文的教学是背读在前还是分析在前。传统的文言教学模式是重背读在前的。现在中国台湾等地正在大力倡导的幼童读经活动也在回归传统力主文言学习“背下来”再说。为了让《出师表》的这次“背读在前”的学习能够有效实施,我采取了很多的辅助措施。比如为学生讲述刘勰、文天祥、杜甫、陆游、岳飞等人和《出师表》的故事,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发起总动员,掀起背诵大潮。采用丰富多彩的比赛的形式进行诵读比赛,如“背诵击鼓传花”、“背诵pk赛”等,力争优生中等生熟诵,“忧生”重点段落基本成诵等等。有了全文的反复诵读,才可能有整体的独特感知,“情景教学”才能取得实效。可以说,从语感的`培养规律来说,“背读在前”的方式对学习文言文是经济有效的。
第二,文言文的教学是以文言字词积累为主还是以理解内容为主。我认为,这并不是矛盾的问题。比如关于识字教学的问题,小学初年级采取集中识字的方法,而高年级则采取分散识字的方式。从人的长远学习来看,字词的掌握和文本内容的理解是融和在一起的。“融和观”也应该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片面强调文言字词的积累只会把文言文学习推到纯粹技术化的尴尬境地。我们应该相信,文言学习也不能够脱离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当然,有意识地恰当的总结归纳文言字词的用法是有必要的,这和片面追求文言学习字词化不是同一个概念。
这堂课不足的是,因为重情感体验,所以在字词咀嚼的精微程度上还远远不够。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够尽可能地多积累品味字词,又能让学生对人物和主题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这就是文言教学的较高层次了吧。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14
自读、自疑、教学相长的思路进行“非预设性” 教学鼓励学生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积累,所以学习气氛相对比较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比单纯地由教师讲解分析要高涨。比如同学在阅读后提问:本文第10自然段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我适时先作引导:要理解这个句子,先必须依次明白前面的两个段落的意思,而且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什么“使人想起”?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是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我接着动情地说:对啊,当作者看见这腰鼓表演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古人所写的诗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这是唐朝诗人的杰作,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诗句表现的战争场面,你有什么感想呢?学生在老师激情地引导下,踏实地对悲壮的古战场似乎有了初步感受。而《安塞腰鼓》接下来的语段则引用了“信天游”陕北民歌《王贵与李香香》的句子: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我又启发学生:你们抓住该句关键词“千里”、“万里”想象一下安塞腰鼓表演的场面是怎样的?学生们又找到了答案:很辽阔。我赶紧趁热打铁:是啊,作者借助这个诗句是想要写出腰鼓表演场面的空前壮阔!而联系课文短横线下的注释,柴同学提出的问题里的“晦暗”是指人们对生活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对人生的领悟境界,那么该句“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会表达哪个方面的感想呢?学生们回答道:那是针对人生话题的。
我进一步开导他们:古语说人生,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其中“四十不惑”就是指每个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随着阅历的增加,对生活、对宇宙的感悟基本达到了大彻大悟的境界!我最终拉回学习话题:然而在本文中,带给作者这种思想领悟的却是安塞腰鼓,那么安塞腰鼓实在是非常神奇的啊,我们要好好领略一下作者展示的安塞腰鼓。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15
《平平搭积木》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课文以小见大,从搭积木出发,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质。其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由于本课在11月由实验小学余老师曾作为展示课,我也有幸听了余老师的课。所以,本课大致上是从余老师那里照搬来的。对于这一刻,我认为自己做的比较好的有:本次教学基本符合已备教案,期中说话教学这一环节,开始让学生读相关句子,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说一说“很……很……”的句子,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已经掌握了这样的句式,达到了预期效果。
这是第一课时,所以我更注重识字的教学。学生基本上会认11个生字。在识字过程中我也注重分析字形,让学生方便记住生字,同时对要求会写的字辅以书空,更深化记忆。在写字教学过程当中,我也体现了手把手交,注重指导和学生自己亲身书写相结合,让“平”这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并通过铅笔美观地写在书本上。阅读教学这一块,也达到了让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
但是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对教材、学生的把握不够和对原先余老师某些环节设计意图的不清楚,这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第一,通过自己几个月的教学,我深知自己在阅读教学这一块儿上较为薄弱,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打算花了较多的时间来让学生阅读。可是由于自己对教材、对学生、对语文的整体把握不够,我在教学时没有掌握好时间,在识字教学上花了大量时间,以致后面的朗读和写字都草草收尾。
第二,在对“很……很……”的句子的教授中,过渡显得生硬,其实中间可以再添加一些环节,让学生从书本上的句子更轻易地过渡到生活中,是学生更容易学会在现实中使用这个句式。
第三,在生字教学中,个别生字拼音指导有误。如“呢”,这个字是轻声,但在教学过程中,却被我带上了滑音。这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通过教研员余鹂老师和学校老师的耐心指导以及自己的感悟,针对以上问题,我指出了自己应该进步的方向。
第一:教师要准确定位语文教学的重点。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课标上也明确提出学生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古人也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得到升华。”可见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初读,不漏字、不添字,把句子读通顺。这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理解感悟。我们教师可以更多地运用男女分读、各大组赛读、个人朗读、选代表朗读等形式,而且教师时而适时自己引读,时而把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这样的比赛朗读,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第二: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为课堂所用。
首先教师要练好粉笔字,一手好的粉笔字不仅为你的课堂板书添加了色彩,而且对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一年级的学生现在都处在写字的初级阶段,教师一笔一画、美观的粉笔字就会对学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其次教师要能简单的作画,不管课文中是什么样的图画,教师若能用简笔画轻松地画出,不但能让课堂锦上添花,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画画的兴趣,为其树立良好的榜样。最后教师的朗读能力也要不断提高。一年级的学生朗读能力还是很弱的,在朗读一篇文章的时候,班里往往没有几个学生能很有感情地读出,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富有感情,有感染力的朗读引导,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引领学生走上朗读的大道。
正如余鹂老师所说:“方向有时比努力更重要。只有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才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感谢余鹂老师和学校徐赛英老师的指导,我想如今在明确了自己的前进方向后,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以百分百的热情,实实在在教,简简单单学。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读是理解的前提,是体会和传递感情的重要方法。本课的教学设计强调以读代讲,将读的训练放到对话情境中,指导学生读出问答的语气;强调以练代讲,读练结合,指导学生模仿说话,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以读代讲,以练代讲。
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儿歌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难度,教学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了对话、问答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回忆平时与奶奶的对话,用儿歌中的句子回答老师的问题,既是对学生儿歌理解情况、朗读情况的检查,同时,又使学生在对话的情境中,更好地读出回答的语气。通过与教师的问答,同学间的问答,反复朗读,感受问答的语气,让学生在情境中读出问答的语气,感受陈述句与疑问句的不同。减少无效讲解,增加有效阅读,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语感。提高了朗读能力。同时,设计了“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 住。”的练习,通过反复说话,体会“很多很多”的用法,感受平平心中有他人的思想。
2、珍惜孩子独特的感受。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去丰富课堂形式,珍惜孩子独特的感受。学生对课文,对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
3、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走进新课程,我们的课堂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课堂,有学生自主学习,有学生合作学习,更有学生的创新学习。在课堂中,学生是自主的,主动的,活跃的,思路是广泛的。新的教学方式,点然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是轻松愉悦的,并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识字能力,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教给他们多种识字的方法,并互相交流,互相合作。还注重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一年级孩子,组织语言能力还比校差,因此我有意在课堂上安排了说话练习,并与识字相结合,使学生在字、词、句这样一个淅进的过程中训练了说话能力,积累了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