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课材料张妙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说课稿
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济渎路学校张 妙
一、教材分析
(一)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谈论动物来熟练运用“why—because”句型提出疑问,解决问题。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动物的性格及自己对动物的喜好的原因进行交流表达,并能够熟练运用“why—because”句型来询问他人的爱好,解释原因。通过对动物的描述,让学生从从潜意识意识到动物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的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进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观念,成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一代人才。
(二)教学目标
依据初中英语新课标的要求,并根据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培养学生素质的要求,我为这一课确立以下三项目标: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学会、掌握以下单词:tiger, elephant, panda, koala, giraffe, cute, lazy, smart, beautiful, scary, pet, cat。
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谈论简单的动物及名称以及对动物的喜欢并说明为什么喜欢动物。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习用形容词描述动物,从而说明自己喜欢某种动物的原因。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用句型let’s see pandas first.Why do you want to see them? Because they are cute.等句型编对话。
突破:老师通过真实的情景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反复操练,加深印象。再循环记忆达到最终目标。
二、说教法
1.先学后教的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读、说,然后老师加以纠正和指导,慢
慢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语感。
2.分组合作的方法:语言的表达在语言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用所学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即达到了对知识的运用,同时也把英语的学习生活化,让学生感到,英语的学习跟生活密切先关。
3.鼓励学生的方法:对于没有回答正确问题的同学,老师应及时纠正并加以鼓励,让学生在犯错的过程中成长。殊不知,学习就是个从犯错误到少犯错误,最终达到不犯错误的过程。
在教学辅助上,老师比较熟练的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图片、音频和视频都用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助于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当中,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法指导
将本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和老师互动,或者小组形式交流学习,并在课堂上循环训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巩固课堂知识。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
课堂的整体设计遵循循环记忆反复操练的思路,运用情景法和交际法,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进行。
(一)课堂导入。首先,在上课前老师播放几首英语歌曲,先将学生带入英语的环境;其次,在上课时,让学生跟着视频一起唱歌曲“if you are happy”。同时老师通过问答的方式,逐渐引入课题。
(二)课堂练习
在练习新单词的时候,老师让学生读单词找相应的位置,通过反复的读,让学生掌握单词的读音。
(三)小组学习:让同桌两人就学习的句型做对话,并在课堂上表演,达到了对知识的运用和巩固。
(四)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通过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发现大部分同学对本节课的知识都能正确的理解和运用。
(五)作业布置
本节课有两个作业,一是让学生对本课的单词加以巩固,二是让学生用Do you like pandas? Why do you like them? Because they are cute.Let’s see the lions first.Why do you want to see them? Because they are beautiful.等句型编对话,从而对本课的句型加以巩固。
在本节课中令我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1.老师在介绍新单词时,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有很多同学凭感觉能正确的读出单词,只是他们没有信心和勇气,通过学生自己读,老师加以鼓励和纠正,相信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勇气都会增加,从而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老师在练习动物名称的英语单词时,不是简单的重复单词,老师不看黑板,让学生重复单词的同时,指点老师找到单词相应的图片,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同时单词的读音得到了巩固。
3.在回答问题时,部分学生回答错误了的时候,老师让其他同学给予帮助并让被帮助了的同学说声“thank you”,这样,学生不会感到尴尬,反而会觉得在学习中相互帮助的重要性。
4.老师的英语口语表达比较流畅,发音比较标准。
在本节课中我认为不足的有以下几点:
1.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方面做的不是很好。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
2.老师的心理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由于稍有紧张,语言稍有结巴现象。
3.板书的设计上层次不是很分明。
第二篇:张会霞《蚂蚁》说课
《蚂蚁》说课稿
说课人:张会霞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蚂蚁》,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教材 《蚂蚁》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生之机趣为主题展开,《蚂蚁》是一篇散文,作者是当代学者南帆,本文作者用细致入微的笔墨描写了一只小蚂蚁爬上了我的书桌,几经试探后,发现桌面上有一粒饼干屑,最终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发出了蚂蚁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这样的慨叹。作者在感思蚂蚁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命运做了思考,文章充满了理趣,让人深思。全文在记叙的同时,运用了大量的描写,并适时的议论突出主题。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是生动、形象、活泼、诙谐幽默。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
1、知识和能力目标:感悟文章中乐观,向上,不畏艰辛等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有关的哲理思考。
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加深学生对生命生存的思考和认识。
根据学生实际和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确定为:
1、赏析并学习文中对蚂蚁的生动传神的描写。
2、学会文章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作手法。第二方面: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谈话法和探究法。讲授法便于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谈话法和探究法,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和勾画圈点读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阅读习惯。
第三方面: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假如你面前出现一只蚂蚁,为一粒饼干屑而奔忙,你会写些什么呢?是蚂蚁的勤劳,还是蚂蚁的渺小,还是生命力的顽强。其实,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观察他,定会有许多收益。让我们一起随南帆走进蚂蚁,如认识他,思考它。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
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一缕,饼干屑,涵义,蹒跚,戳破等。这样做,既为学生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注释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常识。(南帆,学者,原名张帆)然后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课文的关键词语,概括段义,梳理文章脉络,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集体归纳文章脉络。1-5段:生动描写了一只蚂蚁发现饼干屑的过程; 6-9段:写由蚂蚁引发的个人感悟。新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或者在听读中思考问题,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三、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的阅读实践,教师可以出示如下一组思考题: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本文描写了一只小蚂蚁发现桌面上的饼干屑并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和慨叹。请学生先默读,再小组讨论,之后班级交流。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做出答案,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质疑问难
教师启发:这篇课文中,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待学生提出疑问后,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养成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
五、拓展延伸
1、教师介绍相关材料,引导学生阅读。阅读“比较、探究”中的《辛劳的蚂蚁》一文,试与本文进行比较。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储备。
六、课堂总结
1-5段:生动描写了一只蚂蚁发现饼干屑的过程;6-9段:写由蚂蚁引发的个人感悟。
通过教师的梳理总结,使本课知识要点化,系统化,给学生以强化记忆。
七、布置作业
如:根据平时观察,选择你熟悉的动物,写出它带给你的感悟。
好处: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第四方面:板书设计
对弱小者生命的同情;
感慨
对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无奈;
对生命的冷静思考; ……
……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板书清晰直观,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三篇:《双绞线制作》说课教案(张润)
《双绞线制作》说课稿
信息专业部
张
润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试验教材(授课时间安排为两个课时,共90分钟)。
本节课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要求高。本节课就是该课程中第二章中的内容,其前节课是网络传输介质,后续课局域网的组建,本次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过现场演示与让学生动手进行双绞线的制作培养学生学习综合布线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双绞线的制作,测试,使学生认识到不认真,不仔细会造成资源,材料的损失浪费,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发现学生对综合布线的学习感觉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并且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双绞线的制作
2、教学难点
网线外部绝缘线的剥法
压制水晶头的方法。
二、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就会事半功倍。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
因此,我将采用“示范+实操”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和演示法相结合:
我通过课件向学生讲授制作双绞线的步骤,同时通过展示平台和投影仪将双绞线制作的全过程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能很好的看清双绞线制作的每一个细节,掌握制作方法。
2、观察法:
让学生观察正确的示范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及学习能力。
3、练习法:
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操作练习,通过分组练习,使学生学会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掌握双绞线制作的操作技能。
教学设备:
1、教师:电脑、展示台、投影仪、压线钳、水晶头、超五类双绞线(约1M)、测试仪
2、学生:压线钳、水晶头、超五类双绞线(约1M)、测试仪
三、说学法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力争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我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认真分析领悟到制作双绞线的要点和难点,再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边思考边操作,遇到难点及时提问,互相请教,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拟定以下两种学法:
1、观察法:教师演示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熟悉操作步骤,体会操作重点和难点。
2、主动练习与探究法: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动手练习,开动脑筋,大胆操作,勇于实践,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记录学生的出勤的情况,检查学生的着装。将全班分成6人一组,每组一个组长。将双绞线(每人一段),水晶头(每人两个),剥线钳(每人一把),标有T568B标准线序的卡片(每人一张),课堂评价表(每人1张)由各组长分发给学生。
(二)、复习提问(2分钟)
通过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1、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哪几种?
2、计算机和交换机是如何进行连接的?
(三)、新课导入(3分钟)由问题导入新课:
提问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一段原始的双绞线、一块网卡,引导学生注意这两样东西的接口,让学生认识到原始的双绞线不能网卡连接起来,从而引入本课的教学任务——双绞线的制作并测试成功。
(四)、认识材料和工具(10分钟)
1、双绞线:一根超五类双绞线(未接水晶头)
2、认识双绞线的8种颜色,对各种颜色进行辨别(强调:能正确识别颜色),通过多媒体和实物进行讲解
3、RJ-45水晶头的认识(讲解前,首先让学生拿起水晶头,观察他的姿势,再讲解正确的方法,此时让学生跟我同时拿水晶头,这样学生可以牢记正确的方法)
拿起水晶头的方法:将水晶头有塑料弹簧的一面向下,有针脚的一方向上,使有针脚的一端指几远离自己的方向,有方形孔的一端对着自己,此时,最左边的是第一引脚,最右边的 是第八引脚。
4、剥线钳的认识(强调注意安全)展示图片
5、测线器的认识(展示图片)
(五)、演示双绞线的制作和测试(15分钟)
采用多媒体图片和讲解演示的方法。直连线一般使用T568B标准制作连接线,即双绞线的两端都采用T568B线序。
有如下六个步骤:第一步:剥线 第二步:理线 第三步:剪线 第四步:检查
第五步:压线
第六步:测试(这六个步骤也是板书设计)
(六)、课堂练习与解惑(35分钟)
巩固课堂知识是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我安排了如下的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一条T568B规格双绞线的制作,并使用测线器测试通过。
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分组操作练习,让他们消化操作,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分组练习的好处在于人人动手操作,不懂之处可以问同组的同学,互相帮助、互相沟通、互相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并且通过学生组与组之间比赛式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我走到学生中间,观察、分析、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请同组学生给予帮助,鼓励他们多动手操作,这样才能熟能生巧;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经验告诉给其他同学,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七)、课堂小结
把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小组制作合格与不合格的网线)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进行简单点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同时归纳总结本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布置学生课后要多加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八)布置作业
本章的课后练习。通过做习题加深理解并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交课堂评价表。
五、说教学反思
结合评价表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本节课的优点、缺点,如语速是否过快,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组织是否得当,是否有随时注意到学生的反映,是否有讲解到重点、难点等等;课后跟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是否满意,是否喜欢这样的教学方法,并让学生多提意见;然后根据自己的反思及学生的意见再进行改进,使学生更能接受和更好的学习,达到教学目标。
总之,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希望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本次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各位!
第四篇:10说课心得张翠玲
2010说课比赛心得体会
英语教研室 张翠玲
今天听了教务处组织的说课比赛,感触颇多。说课和上课不一样,它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你要讲的不是知识不是方法,你要讲的是怎样让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方法,即不是“是什么”而是“怎么做”的问题。说课能极大地促进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通过这次听课,我也有了不小的收获:
一、教学设计有很多创新。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医学心理教研室童放老师的《情绪、情感过程》说课,她的说课内容,体现了教师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因材施教,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此外,课件制作精美,客观性强,内容简洁明了,在课堂上课件也是吸引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二、教学过程不拘泥于课本的内容。有很多老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自己学生的层次和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来设计,而不是把课本作为教条。说课要把所教文化科学知识说清楚,说准确。不允许在科学性上有任何疏忽和失误,这样才能加强教学的科学性,使学生获得科学的知识。听者要对说课内容的科学性作出正确的评价,也必须努力钻研有关内容的科学性,这一过程中促进了教师专业知识素质的迅速提高。
三、教学过程体现着新课标的精神。每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围绕着新课标的要求来展开,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说课促进教师深入研究学生特点。说课不仅要说教法,更要说学法,当然就需要深人研究学生特点,通过说学生达到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因材施教的目的。即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生个性特征、心理成熟水平、学力水平、知识基础等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四、教学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说课促使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没有教育教学改革理论的指导,便不能很好地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说课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素养。教师从撰写说课讲稿到说课,为了从现代教育理论角度说出教师为什么要这样教和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学,需要翻阅大量的教育教学的理论书籍(刊),查找充分的理论根据,从而激发起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积极性,提高了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素养。
通过这次比赛我觉得自己又成长了许多,在各个方面收获都很大。我觉得这样的活动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良好平台,尽管说课仅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或阶段,但由于它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因此它能整合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说课对我们教师自身发展是很重要的。
2010年
第五篇:活用教材 巧说妙写
活用教材 巧说妙写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主动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文章的字词、情感、艺术手法,甚至插图的理解都不可能完全一致,而是会产生独特的认识和丰富的联想。笔者认为,这正是一个极好的说写训练契机。这时候引导学生说说写写,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述,有形可仿,有情可抒,可谓水到渠成。教师有必要深入钻研教材,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生活积累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多维的说写空间,让学生富有个性的语言从他们口中说出来,笔下写出来,实现以读导说导写,以说写促读,两者完美结合,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习作水平。
一、欣赏插图,丰富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且均为彩色插图。有的与课文紧密相连,是文中部分文字的图片说明。有的却有文外之意,与课文的语言内容有着互补的作用,给学生留下极富再造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这些插图。我们可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再看图、思图、说图、议图,用自己的语言写一个片段,以丰富和再现画面所表达的内容。如教学《一定要争气》一文,我就尝试着引导学生欣赏插图,描写童弟周在路灯下认真看书的情景,刻画心中刻苦学习的童弟周的形象。有位学生这样写到:“夜深了,校园里静悄悄的,同学们都已睡着了。童弟周披上衣服,悄悄来到校园的路灯下。你看,他双手捧着书,背靠在路灯杆上,在暗暗的灯光下一字一句地读着课文,多么专心啊!”这样的叙述与作者的描写真是相得益彰。
二、想象空白,扩展内容 图画雕绘满纸,未必尽善尽美,倘若适当留下空白,反而会收到“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艺术效果。文章也是如此,由于反映的客观事物具有典型性,故艺术的省略也是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的空白处合理猜测、扩充事物的细节,进行艺术的填补空白和艺术的再创造。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文写弟弟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场面时,只用了“不管夏天多么炎热,冬天多么寒冷,他总是趴在牢房的地上写着、算着”这么一句来概括交代。我在教学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1、夏天,牢房里,小萝卜头。
2、冬天,牢房里,小箩卜头。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象、去补充,说说写写夏天的牢房里如何闷热,冬天的牢房如何寒冷,而小箩卜头又是怎样克服困难继续学习的。这一填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情感的领悟,还训练了表达能力。
三、拓展情境,延伸内容 一篇好文章,常常会使人觉得言虽尽而意未穷,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有些写人记事的课文不写结局,让人遐想。为学生提供了训练语言的环境。教师可让学生顺着课文表示的意思合理想象并描写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及结果。如《小摄影师》一文的结尾,高尔基向秘书表示,如果来的是那个小男孩,就让他直接到办公室来。根据这个结尾,我让学生续写故事:小男孩走后会怎么想?他还会来吗?如果来他会怎么做?如果不来他又会怎么做?„„学生尽情想象,充分发挥了个人的独创性。有位学生写小男孩回去后,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写了一封信给高尔基。信上说自己由于粗心忘了带胶卷,白白浪费了高尔基宝贵的时间,影响了他繁忙的工作,很难为情,所以不来了。高尔基收到信后,根据信上的地址找到了小男孩的学校。这下,同学们不仅拍到了照片,还亲眼见到了高尔基,亲耳听到了高尔基对他们的希望。多么奇妙的构思,多么美好的结局呀!拓展情境,延伸内容,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发挥了潜能,培养了不受制约的思考习惯。
四、转换角度,活化内容 邵燕祥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有
个摄影界的朋友,给大家拍集体照有年头了。几十号人,咔嚓一声照下来,就有睁眼的、闭眼的,闭上的看见玉照,自然不高兴。拍照形象是头等大事,全靠修改也难,于是喊:‘一、二、三!’但坚持了半天以后,恰巧在‘三’字上坚持不住,上眼皮找下眼皮,又作闭眼状。这位朋友换了个思路大获成功。他请大家先闭上眼,听他的口令,同样是喊:‘一、二、三!’在‘三’字上一起睁眼。果然洗出来一看,一个闭眼的也没有,皆大欢喜。”可见换一个思路,变通一下,也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文中刻画的人物、描绘的场景、阐述的道理乃至写作方法,如果巧妙地转换角度去体会、去思考、去叙述,可能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掘一切有利因素,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思路,多角度地探索、学习。如学习《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时,我设计了角色转换的练习。让学生假想现在自己就是故事中的农民,来到田边看到了枯死的禾苗,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样做使学生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转换成故事中主人公的角度来思考原因及后果,学生很快进入了故事意境,进入了角色,获得了真切的感受。在更深刻地揭示出寓意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动笔热情。又如学习《捞铁牛》时,在大家弄清了怀丙捞铁牛的方法后,让学生站在今天的角度上运用自己知道的现代化科技知识来思考:你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捞铁牛?请你设计出捞铁牛的方案。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得到了发展,捞铁牛的方案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教师换个角度教,学生换个角度学,活化了课文内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材中说写训练的资源无处不在,但一般比较隐蔽,这就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笔者坚信,只要我们教师深入发掘,灵活运用,一定会让教材成为说写训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