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00:5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爱心与教育》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第一篇:《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刘超

我是一个刚刚步入教育事业的年轻人,当我准备将满腔的激情挥洒于这片蓝天时,我发现真的很难。但在我利用寒假时间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时,使我激动不已。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爱。教育根植于爱,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前提,也是老师自身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然也没错,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时刻把学生当作朋友,以感情为纽带,让学生体会到你在关心他、爱护他,这是李老师对待学生的宗旨。李老师在《爱心与教育》里提到:“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所以我们应给学生以微笑,给学生以师爱,没有爱,便不可赢得孩子的心。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尽管教育缺乏有的地方,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发挥或自由地展。”

然而,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这一点,李镇西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所以,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有对学生必要的惩罚。而李镇西老师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更使得镇西师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师。其实这本书里面记载的许多案例,都有它具体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时代背景,而现在的社会又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式的阅读或许并不聪明,重要的是这本书里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者的爱心,教育者对教育这一份深沉的思考,教育者对大写的人的张扬,应该成为我们从事教育的这个群体的出发点。

欣赏他的“快乐生命学说”——容言,容人,容事。不管你是一位成功人士还是默默无闻的平凡人,都要做到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这就是李老师的“快乐生命学说”。在一起工作,生活,就要能容言,容人,容事。不要被别人的“满腹牢骚”所烦恼,积极的面对,思考解决的办法,生活就会一定很快乐。想必,这就是一位成功女性比他人更快乐的原因吧!

生活中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控制生命的厚度。李老师因为拥有了爱,而使他的生命显得如此厚重;因为付出了爱,而使他的生命显得如此绚丽。

在他诸多的教育理念中,印象最深的是“爱心育人,首先要注重细节,因为细节可以决定成败。”也就是说,他所倡导的爱的教育其实就是细节教育。爱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点点滴滴的细节。有时候一个微小的细节,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是爱的语言、爱的表达。对学生她提出了“蹲下来跟孩子说话”、“注视孩子的眼睛,抚摸孩子的脑子”、“给孩子一个拥抱”、“给孩子出错的权力”等一系列细节教育。为了让老师每天都快乐起来,他先后提出了“快乐加减法”、“角色复位”、“适合学说”、“扬长意识”和“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统一学说”等。他倡导老师要学会调整思考问题的方式、调节心态、调节期望值,让

生命在天空中自由快乐的飞翔。

下面就简要介绍几点本书有关以爱育爱教学原则:

平等原则。尊重学生,公正的真诚的朋友般的接纳每个孩子,平等地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老师期待的目光里。

差异原则。承认学生存在着差异,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努力使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发展性原则。承认孩子都是在发展变化的,要看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的进步,要强调努力过程中的体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激励原则。要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与积极的评价,使学生在老师的赞扬声中感受到爱,在这中爱的情感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无错原则。适度宽容学生在求知和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重在因势利导,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加以改正。

交互原则。理解学生,善于和学生沟通,要蹲下来和孩子讲话,用一颗童心和学生经常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沟通,并且根据孩子的要求和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育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爱”——人世间最美好的字眼,人世间最动人的字眼,人世间最伟大的字眼,它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希望。我愿当一名充满爱心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携爱而行,诠释爱的意义,用生命书写爱的教育,在孩子心中播洒爱的阳光。

我想借用李老师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之: 教师工作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职业,不仅是事业,还是我们生命的收获------收获成功的幸福; 收获发展的喜悦;收获生命的价值; 收获生活的快乐!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收获生活的快乐!月的流逝而增加,因而也切身体会到学生的确是自己的牵挂,我也希望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渡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责任感又使我不得不竭尽所能地支撑下去。别人说:“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在教学工作中是多么重要的。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每一个差生都是老师心中的痛,看见差生有所进步,老师的喜悦感比学生还大,其实老师更容易满足的。

第二篇: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做教育要会爱

《爱心与教育》在我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无数思考,也让我汗颜。整天口口声声地说要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可是真正的爱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去爱?李镇西老师撰写的《爱心与教育》给我们做出了精彩的回答。初读《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是出于学校的任务,但是当我真正走进这本书中时,给我的是感动和震撼。我看到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查有梁说:“拜读李镇西撰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时,我无数次流下了眼泪。”他说也许有人会认为这话过于做作,但其实,如果当你真正进入这本书的话,你一定不会这么认为了。是的,对此我有深切的同感,或许我是一个感情丰富,容易动情的人,在拜读此文章时字里行间那一幕幕的感动也曾让我无数次眼眶湿润,心中涟漪波动,我为李老师给汪斌整整一个月煮蛋的举动;为李老师与宁玮间十余年的师生深情;为李老师对万同无私的关爱;为李老师陪伴程桦一起战胜自我的历程„„真的有太多太多的感动了。

感动之余,我想,现在的人对感动好像有些麻木了,能让人感动的教师也确实太少了。我们可以经常领略教育家和名师的风采,他们足以令我们钦佩甚至敬畏,但是却让我们鲜有感动。读《爱心与教育》,是使我对一位教师感动多于敬佩的重新开始。

读完这本书,我思考最多的,是怎样的老师才算是个好老师,怎样才能成为李镇西这样的好老师。反思自己,我会毫不汗颜地说自己是爱学生的。但是问题是,我有像李镇西老师这般,爱学生爱的如此彻底,如此执着,如此义无返顾吗?这就是我们和李老师的差别所在。

能打动我的,是李老师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因为教师中不乏有众多的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确实难,难能可贵!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们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一问,我羞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相信自己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和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所教学的班级也有万同似的学生,我也曾同班主任老师一起为改变这该生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许多努力,也同样给予了许多关爱,但是该生却是如此的顽劣和反复不定,我时常会生气,会伤心,会失去耐心。会觉得该生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们已经尽了力了,不是说“教育不是万能的”吗?此刻,对照李镇西老师,我感到自己的教育是那么的苍白。《爱心与教育》一书在让我感动和震撼之余,我想,应该是行动的时候了,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会不断地以李老师为榜样,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童心的人。当然,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正因如此,才能使孩子健康、自信、活泼地成长。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教育实践与思考,才能成就教育家的《爱心与教育》。

爱孩子真的是很难,转化一个差生更是艰难。但李老师做到了。他的爱平等地洒向了每一个孩子。他的的教育手记让我看到了师爱的关键——真爱,所以持之以恒。理解的微笑不只是瞬间,平等的交流不该是心血来潮,内心的宽容不只是套出真话的手段,真诚的关爱不只是语言的表达,真正的师爱,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的渡过一生——这是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多么沉甸甸的责任啊!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努力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好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做好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修养、理论修养、人格修养,做一名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合格老师。

第三篇:《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捧起了《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第四篇: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几年前就有幸买到了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只粗粗地过了一遍,让它在书柜沉默了很久,最近,重拾这本书,细细捧读,书中所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还是深深地感动了我,更为李镇西老师那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

就这样,在陶醉中、感叹中,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踏上三尺讲坛5年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毫无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只到捧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才真正意识到:实际上所谓的单纯是苍白,是肤浅;所谓的平淡是平庸,是无为。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在两大方面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他的爱心,二是他的对教育的反思。

(一)爱心。“爱心”充满了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的每一个角落,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的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就如李老师在书中所说的“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此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他爱得真实,爱得彻底,爱得伟大。

只有爱,才能激起学生心中那些美好的情感,才能为国家、社会创造更多温暖与和谐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就如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说的“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也非常赞同李老师说的,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

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

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因此,成功的爱的教育,不仅是老师爱学生,更应是“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养成一种爱的素养,将“小爱”发展成“大爱”,将“独爱”发展成“众爱”,在这些爱中,当然也包括“爱的回报”!如果每个人都能象李镇西那样爱学生,或者学到他一半,那我们的教育或许会发达得多。读完书后,我深感:在教育这条路上,我还需要更多的磨练,更多的学习,更多的理性思维,更多的积极探索……

(二)对教育的反思除了“爱心””,书中还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时,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真的,跟李老师比起来我感到卑微和惭愧,回想以前,面对个别学生的顽劣、松散和不听话,我总是忍不住会烦躁,会发怒。可每当发过脾气,总会有一点自责: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于是,每次我又都会找借口亲切地同他们聊聊天,似乎这样心里才有一点平衡。现在想起来,孩子们曾经给过我多少尊严和宽容啊!和他们的爱比起来,我们这些老师甚至是大人的爱附加了太多的东西,显得那么单薄!

我喜欢随意的生活,尽管我工作的也踏实认真。但读完李老师的书后让我明白“随意或许是一种美丽,而执著却是一片更灿烂的云彩。”反思过去的“随意”与“从容”,越来越觉得我的随意是低层次的,我的从容包含着更多的惰性。读了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受到一些激荡,让我渐趋平庸的心不再麻木,让爱心与童心在我的心中留存的更久吧!

第五篇:《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品读好书

共铸师魂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这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所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感受颇深。阅读书中的字里行间,我多次被李老师对学生的用心和爱心所感动,为他的育人方法所折服。细细品读,我深感李老师就是一本书,一本用爱心铸就的书,耐人回味。

书中提及李老师能记住每一个学生的生日,通过为学生过生日,写激励学生的贺词,打动学生。星期天,他陪同学生一起去公园,在草坪上摔跤和斗鸡;假期里,他利用休息时间和学生一起徒步去郊外旅游,在田野追逐,登山等方式逐渐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愿意与他在一起,愿意与他交流,说心里话,当孩子们与他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激发和点燃了学生心中“想做好学生”的愿望,这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这样就为教育学生铺好了基石。记得书中记叙有一个学生早恋了,经过李老师的悉心教育,那个学生竟然让李老师帮他写回绝的情书,多么让人佩服啊。看来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致胜的法宝。李老师对那些后进生的教育方法很值得我学习。

书中有个细节让我印象很深,就是李教师要学生怎样做,不是直接命令,而是通过谈话等等想办法让学生从心里自己想要怎样做。比如他在转变一个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时,想让一个好的同学帮助和监督他,李老师首先与该学生谈心,让那个学生有了强烈想改掉不良习惯的意念,然后学生诚恳地说,想改但是担心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怎么办呢?李老师告诉这位学生可以找一个信得过的人帮助和提醒自己,让他记录自己每天的表现,然后给家长看。如果是学生从心里想改过,又是学生自己选的帮助人,效果可想而知了。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

爱学生,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我自己非常赞同书中的这些话语。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

书中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也曾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让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里面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和博大的胸怀啊!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所带给我的不仅是感动,更是震撼。有幸的是我还有漫长的教育旅程可供我去实践、思考和探索。我也会永远记住要用热心、童心、爱心、耐心去做好教育。让我们也像李老师一样,在解读童心的同时将爱心深深的融入孩子们的心间,如甘泉般滋润着学生,而我们也将期待着收获春天般的希望。

下载《爱心与教育》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爱心与教育》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汇编15篇)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 注重亲情,让家充满爱。高尔基曾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最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在每一个教学班级里,都存在一......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终于读完了,花了两个晚上,良久无言。 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论文的机械......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作者:金汇幼儿园泰日分部 包玲娟 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当我合~时,我深深地懂得,做一个教师,爱心比起其他的任何东西都要来的重要。如果说最初的爱来自于职业的要求,自己命令着自己,......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心与教育》读后感,供大......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是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他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展示的是鲜活的校园生活。透过这些案例,折射出的是李老师的教......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关注后进学生,转化后进学生”是个永久的话题。对于后进生们,不少的教师都有自己的见解与处理方法。我们总是期望通过一次谈心、家访、班......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 寒假里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