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考试评价

时间:2019-05-12 00:5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考试评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考试评价》。

第一篇: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考试评价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考试评价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目前,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依据,这使相当多的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和积极性,极大地降低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只重视对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考查,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综合素质的考查;测试中重视答案的公平性、客观性和惟一性,忽视了学生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以及答案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课程改革了,试卷的脸在悄悄变。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考试评价功能,怎样发挥考试这一评价手段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与引导作用?下面,我就来谈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考试评价的几点体会。

一、语文质量观的正确认识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语文质量观,也就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看法。过去,只要一提到学生或班级的学习质量,往往就会根据他们考试所获得的分数来衡量:分数高的自然质量好,分数低的那然是质量差了。由于这种质量观的影响,导致学生们语文方面的高分低能。显然,仅仅使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全面的。树立起正确的语文质量观,我们认为,教学质量指的是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说通过学习获得学习的能力。而能力又可以分为显性能力和隐性能力,显性能力是可以测量的,如考试。隐性能力则不可测量,表现在对问题的思考力。考试仅仅是质量检测的一个方面,诸如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则属于隐性能力。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全面质量的体现。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及学生的语文学习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考试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考试评价的内容多元化,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尤其要注重学生发展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和生活中的表现来确定。新课程将主要从“双基”、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发展水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试评价。这样的考试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和谐发展。

传统考试内容单一,“一卷可定终身”。其实一张试卷所检测到的,只是学生学习中极有限的一部分知识,而能力、习惯、情感、态度等方面完全被排斥在检测内容之外。因此,考评既要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民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审美情趣,参与程度合作态度等,从而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另外,考评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书面考试的试题应关注学生的生活,注重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领学生感悟文本的意蕴,倡导学生独特的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如:某地区的一次期末考试,试题以“春游”为主题,题一开始是导语,大意是要我要去“春游”了,出发吧。接下来的每道题目,图文并茂,一题就是一站,就是一个旅游点,也是一个练习,如到了山坡上,我们看到了好多花,于是需“读拼音写出汉字”,才能知道我们看到了哪些花;最后,我们做了个主动、活泼、快乐的游戏,这个游戏怎么做的呢?得靠你把内容写清楚了。再如:①我漫步在校园里,看到花园的景色真美啊!请写出四个描写花园优美的成语。②来到阅览室,看到同学们正在专心地读书。请写出两句与读书有关的格言。③来到教室里,同学们正在诵读古诗文,请你写出四个千古传诵的名句。

三、考试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1、免考给优生一份特殊的荣誉

传统的考试,多是教师统一命题,学生全员参与。为了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明白平时努力获得知识比期末得个好分数更重要,我们实验班允许部分学生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免试。一般先由学生提出申请,教师根据平时课堂表现、作业质量、每学期的能力检测、习作发表以及上课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免考学生名单,在校内橱窗张榜公布。

免考制度针对的是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这是一份给优秀学生的特殊荣誉。可以促使学生体验成功感,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树立班级中的学习典型。同时又能让这些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选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个个成功

学生存在的差异是客观的、绝对的。承认和尊重差异,不仅应体现在因材施教上,而且也应该体现在因材施考上。选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或需求设计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试题,为学生提供选择机会,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采取选考的策略,有利于在保证完成基本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一是让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试卷。即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编拟难易不同ABC三套试卷,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试卷。当然,假如一个学生选择了B卷,考得较好,他可以再次选择A卷。记录成绩时,均以最高成绩记录。实行分层考试淡化了考试的甄别功能,模糊了学生间的分数差距,而且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考好成绩的滋味。

二是让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用同样的试题去考不同的学生,很难考出全部学生的真实水平。为此,我们经常给学生增设选做题,让学生选择其中的部分题目完成。选做题的难度相当、赋分相同、内容各异、做题时间相等。

3、情境中测评让快乐伴随学生成长

传统考场纪律森严,把孩子们置于严格的环境中,不利于孩子们发挥出水平。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如能将知识的考查融入到趣味性的活动中,对孩子们的认知、情感、能力进行全面综合性的激励评价,那么就能使考试获得新的生命力。情境测试,即教师精心创设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试题,让学生在表演、竞赛、游戏等活动中进行考试。

如一年级语文的拼读音节的测评,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去拼音王国旅游”的情境,让学生读拼音过城门、帮助迷路的音节回家、看图片写音节、给拼音王国的国王写一句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4、自己出卷把专利交给学生

出题一直是教师的专利,为了让学生过一把出卷题,我们尝试让学生自己出卷,同伴互考。这样的做法能为学生提供多边交往的平台,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做法一是自主出题,同伴互考。学习完一个单元以后,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出卷。为确保活动的有效,需要教师在考试的难度和重点,的确定上做耐心的指导。试卷出好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同伴交换,交叉完成。然后由做量具 对同伴所做的试卷做出客观的评价,老师也要就学生的出卷能力和做题情况分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这样的考试能使学生在选题、拟题、答题、评题的过程中享受考试的快乐,能力得以提高。二是小组出卷,组际互考。考试前,教师引导每个

小组合作出一份试卷,考试时,小组与小组之间互换试卷进行考试,要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一定的出题和答题任务。这种考试方法,改变了过去教师一个人包办的局面,使教、学、考得到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5、开卷与闭卷结合测评让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以往的很多考试都是纸上谈兵,如查字典本身是一项技能,但我们的考试都要求学生在不翻字典的情况下完成,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尝试开卷与闭卷结合进行测评。闭卷侧重考察技能目标,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程度,而开卷着重考察学生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熟练的程度。开卷答题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询问教师、家长,进行实际考察等,强调学生在完成试题过程中主动、合作、探究的意识和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开卷完成一份有关秋的综合性作业。包括秋的好词好句,秋的古诗词,秋的树叶画,这份开卷作业由学生在开考前一周完成,计入总成绩。开闭结合的考试形式,打破了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的严格的闭卷笔试的形式,在以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多样化上作了有益的尝试。

总之,学生是有独特个性的鲜活生命,他们的世界是一个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运用评价激励学生、关爱学生,教学的评价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方向,以上只是我在实践中对考试评价的一些粗浅认识,相信经过不断努力,考试评价方式一定会得到不断的完善与提高。

第二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初探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初探

评价,在语文新课程实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以及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正受到教师的普遍关注,大家期待着一种能彰显教育本色,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的诞生。然而,从目前的语文课堂学生评价现状看,我们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的评价,只学会了新课程评价观的“形”,而没有领会其“神”。课堂上教师统一的表扬语“你真好”“你真了不起”,无不显示着评价语言的单一与乏味;那整齐划一的拍手声(啪啪啪),又使师生间的交流呆板而流于形式。评价语言冷漠无情,评价形式过于猎奇,评价主体单一等等,我们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评价弊端,以越来越为教师所重视。

如何真正把握新课程评价的精髓,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好学”,而且“会学”和“学会”,更要“学得有兴趣”,是我们教师所要研究的问题。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真正达到《纲要》所要求的评价境界: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利用显性课堂,体现评价的过程性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学生

在校学习是基本形成学生素养的关键期,关注学生的在校学习,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种能力倾向给予评价,是促其形成的有效途径。

1、创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好”字,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赞赏。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评价,老师都要全身心投入,老师的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以真情动人。对学生的赞赏不仅限于一句简单的“你真棒”“你真聪明”。教师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

2、课堂评价应以学生评价为主体:

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评价的权利。学生不仅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习和同学的学习,还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甚至可以评价教材,发表对教材的不同看法,从而让学生打破评价的束缚,塑造创新性人格,增强学习的创新意识。对同一内容的学习,不但要尽可能地让多位同学评价,还要允许一位同学作多次评价。

3、教师要发挥导评作用:

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帮助学生矫

正学习方向,点拨学习方法,启迪学习思维,化解学习矛盾,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如在读书中评价,可按学习课本的环节进行:① 初读课文,重在评价正确度和流利度;② 感悟课文的朗读,重在评价情感度,促进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③ 学完课文的朗读,重在评价诵记度,促进学生熟读成诵,丰富语言的积累。让学生明白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评价要求。又如在同学的思考中,要善于发现同学答案中的独特想法,在同学发言中,要评价同学的表达是否清楚。

二、挖掘隐性课堂,突出评价的发展性

教育无处不在,学生在课堂中受教育,在生活中同样受教育,父母是老师,社会更是一个大学校。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质量评价时应从识、写、读、背、作、说这六方面出发,而这六方面也是对“双基”目标的最好概括。在课堂中教师很自觉地增强目标意识,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识、写、读、背、作、说的基本功训练。但在课外朗读、阅读、听说这些重要的基本功却往往被学生和家长忽视,他们只重视“纸上”的成绩,而听、说、读往往也是在考卷上不能直接反映出来的,长此以往,学生的听说读能力就没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因此,在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师可以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在期末成绩中将日常表现和作业,以及期末考试各占一定的比例,对学生的课余活动采用“写字卡、朗读卡、阅读卡”等方式记录,并归入期末考核中,这样可以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让学生养成认认真真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对语言文字 的敏锐感受能力,积累大量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增加文化底蕴„„一句话,让学生学到真知识,掌握真本领,体现语文教学的发展性。

三、结合成长档案,体现评价多样性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可以完整地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成长的经历,这是对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也是为教师、家长能够客观认识、评价学生提供相对完整和真实的信息资料。

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评价角度与评价内容也应该因人而异,让学生自己创造性地选择成长记录袋的类型或主题。如:在学科学习上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建立以“我的语文知识屋”为主题的成长记录袋;有的学生兴趣广泛,教师可引导学生建立“我的兴趣爱好”为主题的成长记录袋。这样做能够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而且避免了千篇一律。

新大纲十分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曾专门具体地讲了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要求。我们在评价学生语文教学能力时,必须观察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外显行为和持久发挥作用的程度。平常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来考查。如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童话续写比赛,等等。将每次的比赛成果和心得记录到成长档案中去,这样的评价既可以比较客观、公正地测试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成长档案中能清楚看到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取长补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抓住评价反馈,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评价中的反馈环节对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有着重要作

用。通过评价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还有可能得到教师、同学和家长对改进学习所提出的建议,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的激励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或“藏拙”,只要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他们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怀疑自我价值,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评,学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告诉我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养成。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将起到应有的导航和护航作用。

第三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评价初探

无论从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特性和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方面看,还是从阅读教学论和阅读认知心理方面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一个“读”字。“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是任何时髦的教法都无法取代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教学中阅读是学生亲身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要靠自己的体验和语文基础去思考,领悟,理解的过程。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虽然电化手段得到广泛运用,但是始终代替不了学生主体在阅读中的读。语文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朗读是其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重视朗读,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阅读教学中,指导朗读的的方法很多,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探索和实践,我在课堂采用以导促读、以问促读、以讲促读、以悟促读等方法,学生的朗读开始融入自己的感悟和真情。而这个过程里,朗读评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可以说,它是开启阅读教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朗读评价,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可以不断调节朗读训练的动态过程,使其向预定的教学目标逼近。

教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及时反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阅读教学而言,经常地让学生朗读是对教学的反馈,及时地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又是对朗读的反馈评价的过程也是训练读的过程,评价语不但是朗读水平的鉴定语,也是教学过渡语,还是朗读的指导语。朗读训练必须抓好评价环节。

课堂上,针对学生的朗读,教师评价语言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

教师指导朗读的评价语言主要有三类:

1.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做出反馈。

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描写暴雨的猛烈有这样一句话:“然而,不知过了多少 1

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道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学生第一次读完后,情感平平,教师问道:“雨下得大不大?”学生都说:“不大。”于是让学生再读,果然读出大雨滂沱的感觉。

又如《翠鸟》中描写翠鸟捉鱼动作快的句子:“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一位学生读得比较流利,但不够生动,教师问同学们:“这只翠鸟的动作迅速吗?”同学们笑着回答说:“不够迅速。”再请一个学生读的时候,他能抓住“蹬、飞、叼、贴”等动词重点读,突出了翠鸟捉鱼时的灵活、麻利。这样的评价语能贴合文本,使学生始终处于课文传达的氛围中。

2.利用修辞手法来评价学生的朗读感悟。

记得有一次听《乡下人家》一课,文中有一句话:“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教师在学生读完后这样评价:“你们读得像这歌声一样,真好听。”这一评价看似顺手拈来,用通感这样的修辞手法来评价,恰到好处地表扬学生读得轻柔优美,读出了欢快的情绪。

3.用亲切幽默的言语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幽默亲切的语言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它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翠鸟》最后一段有这样几句话: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逮它不容易呀!

课上,一位学生故意放低了声音来读,但仍不乏童声稚气。老师说:“你这么读,我觉得你不是老渔翁,而是个不到10岁的感冒了的小渔娃。谁能把老渔翁的年纪读出来?”第二个学生读时,声音就立刻变粗了,速度也放慢了。于是第三个,第四个,一个比一个“老”,一个比一个读得有意思。老师见好就收,连忙说:“别读了,别读了,再读你们就都变成八、九十岁的老人了,早就该退休了。”在读声中,笑声中,让孩子们感到朗读是多么有意思!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也领悟到朗读此段的处理方法。

阅读教学中,如何将朗读指导落到实处,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评价性语言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阅读教学中的难点,也是一门较难把握的教学艺术。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课堂指导学生的朗读训练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朗读感悟,朗读训练的评价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评价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朗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不仅是朗读教学的总要求,同时也是我们进行朗读评价的标准。

正确,指的是学生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响亮,读准确,不不错字,不添字、不减字、不重复,要按句读停顿,不指读、不顿读、不唱读。流利,是要求学生把句子读完整,不断句。要读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间歇。要读得连贯自然、速度适中。有感情,是指朗读时,要读出不同语气,语调适中,有轻重、缓急,表情达意要真实自然。

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要注意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首先,教师要通过示范,使学生学会评价。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教师要注意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引导、组织他们参与评价,发表意见。在评价中帮助别人,完善自我。

2.评价要能使学生正视自己朗读中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师,而应是一个教育家。在阅读课文朗读训练中,不同的学生,语文基础不同,朗读水平不同,加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同,朗读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但每个学生,只要能勇敢地站出来朗读,即便不通顺,不流利,也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刚开始在学生互评过程中,学生们站起来,大都是指出别人的缺点,说这儿不好,那儿不行。比如“我觉得他读得不好”、“我觉得他的声音不响亮”、“他读得没有感情”、……有的学生对别人的朗读评价甚至十分苛刻,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这也很正常,因为学生们是没能学会正确地评价,需要老师引导,先评价别人的长处、优点(比如“他能举手完成朗读,我觉得他很勇敢“),其次才是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训练,学生们能找出越来越多的有点了。同时,评价时教育学生在指出对方不足时,语言要委婉得体。比如说“我觉得他声音洪亮,如果再加上点感情就更好了”、“ 他读得很大声、很有感情,不过,我对他还有个小建议……”之类的话。久而久之,学生们在学会朗读评价的同时,还能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3. 评价要能激励学生在朗读训练中不断进步。

朗读评价要富有激励性,才能学生在朗读训练中获得不断进步。缺乏激励性的指导用语,只能使朗读停留在表面上。如“谁再来读读”、“谁还能读读”、“你读得真好”、“谁能读得比她还好” 等等,这种评价用语只能增加学生的朗读次数而没有真正的实效。

激励要以事实为依据,评价要中肯,而不能无根据地乱夸,学生每次读完都是“读得不错”、“鼓掌祝贺”,就会使激励庸俗化、廉价化。

于永正、窦桂梅等优秀的特级教师们总是善于激励学生,点燃了他们的希望之火,扶植了他们的自信之树,让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武器,做到“好话多说,坏话好说”,突出激励性。

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在理解了阮恒当时复杂的心情之后,一个女孩子有感情地朗读了这句话,老师对她赞扬道:“读得很好,听得出你已将当时阮恒的害怕和犹豫读出来了。”这么一说,在接下来的齐读中,听到了全班同学准确而到位的朗读。于是老师适时说上一句:“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当时,学生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4.评价过程中要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的独特个体,发展个性必须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之中,环节当然也不例外。在指导学生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朗读训练的评价更应注重让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对于文本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表情朗读作为学生对文章情感内省的一种外现形式,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个性色彩。例如:“把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充分带到课文中再朗读一遍!”“请同学们再自然轻快地把课文读一遍,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最好把表情印在脸上!”我觉得这样的朗读评价语不仅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对文本自主创造性感悟。当然,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倡导学生在评价中的合作,从小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总之,在新课标下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抓好朗读训练的评价环节,就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第四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在新的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学生素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小学语文从教经验,【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过去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小学语文从教经验,提出了一些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为新课改的参与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评价方式都需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往的课堂都是“填鸭式”教学,不注重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没有兴趣。因此,要通过交流互动,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理解、宽容和关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最大可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其自由讨论问题、自由发言、自由支配学习时间,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积极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全方位的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要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让他们的行为彻底解放,在毫无压抑的环境中积极投入学习状态,勤于思考,踊跃提出自己的问题[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能急于否定,不论对与错教师都应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激励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例如在组织学生讨论“谁该为仲永的才能消失负责任?”时,一些学生认为该是仲永自己。他应该跟父亲提出想要学习的愿望,抓紧时间,勤奋学习,而不

应该跟父亲四处吃喝;更不应该卖诗赚钱。教师对于这些同学的讨论,既要适当给予肯定,又要结合文章的学习目标,把同学们引导到作者的写作目的——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上来;而不再强调仲永该不该负责。这样既既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讨论问题,又达到了教学的目。

二、从传统教育以教为主体转向以学为主体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新课标下要求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的现代教育指导思想。新课标推广以后,小学语文教学大力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又要让学生重视接受学习;既要扭转传统的、落后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又要倡导具有启发性的接受学习,把个人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使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结合起来;既要努力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必须切实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能够得到健康发展,扭转以前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语言训练,忽略学生人格发展的片面的做法;要改变以前只关注几个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造成大量差生的错误做法,要使每个学生每天都能得到进步,获得发展;要以人文精神为基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教师要认真学习人文主义的教育理论,要让人文精神充满自己的灵魂,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爱护学生。

三、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2]。”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推广,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被广泛引入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现在的孩子较早接触网络,他们能体会到网络带给他们的乐趣,所以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引人网络上的多媒体,更能让学生愉快的学习,也为教师减轻了一定的教学负担。以前的语文课堂,只是教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自己在“想象”,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的“想象力”,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构建和联想却是非常单调的。然而,多媒体手段能为课堂提供栩栩如生的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

并茂的新天地,甚至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幻想空间,从而给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但是网络上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学习的因素,因此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待多媒体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让他们能够通过快捷的网络获得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料。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因此,在教学实践,教师要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情境法、游戏法、观察学习法等。教师要掌握各种方法的特点、作用、使用条件和使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优化组合,使各种教学方法能够扬长避短,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综合效应。比如学习《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时,应该提前让同学们回家查阅相关资料,提前预习课文,把看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待上课的时候给学生们时间自由讨论,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从这些问题入手,同学生们一起学习、总结。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能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五、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涉及到很多方面,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水平,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更加科学、灵活的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3]李显顺.浅谈语文课堂教学[J].文学教育,2010(2)

第五篇: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与评价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与评价

———大河小学马君昌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围绕一个宗旨,即为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两元统一,即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三维一体,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设定语文教学。这对我们这些执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又是一次改造自己,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契机。以往“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已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老一套的教学经验与模式也不能适应新的课堂教学。它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渊博而广泛的学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呢?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以前不少的语文教学把内容分解成上百个知识点、能力点,设计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机械地做练习,造成语文课程的繁、难、深、多,而实际却收效甚微。这种应试教育给学生灌输了不少的死知识,给师生带来的负担严重超载,而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却十分低下,严重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要改变语文教学这种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的弊端,就必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语文课程有着自身独立而综合的特点,又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区别。而恰当有效的教学评价又是教好学好语文的有力保障。

一、从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看语文课程的特点与学习。

语文属于人文科学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 1

学科不同。自然科学的学科可以由原理、公式、定理、法则等组成,这些原理、公式、定理、法则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些学科的教学可以先讲清原理公式,再围绕公式做一些练习加以巩固,这些练习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语文则不同,它是对人们精神领域起作用,而且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另一方面,许多语文材料本身就是多义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很强的启发性,即所谓“艺术的空筐”。同时,人们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个材料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在人文学科中,语文与哲学、历史等学科也有所不同。哲学可以由概念、范畴、法则、方法等构成一个知识体系,历史则是由大量的史实和历史观构成历史知识。当然,语文也有自身的体系,如字、词、句、段、篇、语法与修辞等知识,而语文课程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语文是母语课程,它与学外语也不同。学生进校前都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因而不必像学外语那样从零开始,花很多气力去记忆大量的词汇,掌握语法的规则。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时时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学习资源和时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实践中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丰富语言集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阅读与表达的能力,应强调日常生活中的习得,强调日积月累。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积累和运用,比如我在教学谚语积累时,我要求学生回家从家长、从社会中去搜集民间的一些谚语,在课堂交流展示中,学生将一条又一条的谚语进行交流,气氛特别浓,兴趣特别高,既丰富了每个学生的知识还使我也增长了见识。

二、从语文的自身特点和教学实际谈语文的学习。

众所周知,学习语文非下苦功不可,而推动和维持这种学习和实践的就是具有自尊、自信、自律和自我激励的心理素质。这些自主性心理素质平时以潜质的形式存在于学生个体身上。当然,它需要教师的激发和培养,从而转化为现实的动力。语文教学则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极力倡导和发扬的。

明代教育家王阳明就曾经指出,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他说:“今教育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我们应该看到,儿童在语文学习中有些想法可能比较幼稚,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许有点“异想天开”,教师都应持宽容、爱护的心态,要有耐心,善于引导,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尊心,维持并加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曾碰到一个顽皮的学生,作业拖拉,作文常是百来个字。有一次,这位学生写下了一篇《我不高兴》的短文,文中写道:“我每次在玩儿,妈妈就叫我回家看书。下课的时候,妈妈不可能叫我看书了,可是下课的时间太少,玩得不尽兴……”文章虽短,但说的是真心话,表的是真情,童心可爱,童言无忌,为此我给予了表扬,结果这孩子十分兴奋。后来批到他的作文,发现文章长了,叙述清楚具体了。一了解,这个学生最近变了,放学后常到奶奶家去,对奶奶家养的几头猪很是着迷,写出了具体生动的《奶奶家的猪》。成功与兴趣是有机的统一体,成功可以激发兴趣,兴趣又可以促进成功。试

想学生有了这样的学习兴趣,何愁学不好语文呢?

同时,课堂学习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以生活世界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和桥梁,是学生学习的根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它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文章是作者“情的辞发”的产物,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以自己得当充沛的感情,沟通作者之心,学生之心以及编者之心的联系,让学生自然地得到熏陶。对于阅读教学应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和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在语文教育的大讨论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对此“课标”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小学则应淡化文体,鼓励不受拘束地表达,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多写观察日记、生活笔记、书信和随感。重在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在具体要求上,不再从中心、条理等方面提过高的要求,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用的书面表达能力。初中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三、切实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教好学好语文的有力保障。

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指导教学效果的关键。过去,语文学习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听、说、读、写能力及基础知识的掌握,评价注重近期的显性的效果,衡量的指标是纲性的;评价方法单一,强调定量分析,大多是笔试题,客观题。由于语文学习

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语文评价不能完全采用量化和行为化的手段,而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即平时教学过程中的随机评价,主要采用诊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对于某一阶段进行活动的评价,则应重在评估学习成效。评价方式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除采用传统的书面测验和作业外,应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阶段性特点,根据各段的目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比如,对识字与写字的评价,要求从音、形、义的结合上,全面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重视评价学生识字和写字的兴趣与习惯。对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应作考试内容。在口语交际方面,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及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对于写作的评价,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同时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查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通过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战能力。

总之,教育改革已不断深入,新的课程已全面实施。“搞好课堂教学的改革,最重要的是教师自身”(于漪语),而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观念的问题,如何看待教师在学生学习语文中的角色,以及怎样恰到好处地发挥作作用,对课堂教学效率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起

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认为,作为21世纪的新型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要有现代知识观、教学观和师生观。在教学中少一点传授,多一点点拨;少一点专制与指令,多一点熏陶与示范。惟有如此,语文教学改革才会尽快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下载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考试评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考试评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当新世纪拉开帷幕的时候,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不深思: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繁杂......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师、学生和课文三者中,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而阅读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定稿]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丰镇市新城湾小学王贺庆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庆幸,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法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法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界内兴起了新一轮教学改革热潮。其中小学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完善小学阶段的教学改革,对我......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与特点,其次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教师面对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情况应采取的措施。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提出采取新课标倡导的是学生在开......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评价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评价初探 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使之获得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

    浅谈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合集]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与学生的成长关系密切。试想,没有语言的感悟与积累,孩子脑中一片空白,孩子们如何去表达?因此,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提......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课评价方法(5篇范文)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课评价方法 摘要:新的教学形式给科学课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科学课的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教育形势下,科学课的评价必须注重解决评价主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