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困生转化会议发言稿:让爱走进心灵用心点燃梦想
学困生转化会议发言稿:让爱走进心灵 用心点燃梦想
有这样三个孩子:
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校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这个答案你会感到意外吗?每当我想起这三个孩子,总会问自己,我身边是不是也有“爱因斯坦”、“罗丹”、“达尔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怎样才能把那些不爱学习、不愿学习的孩子扶上学习的轨道,怎样才能让他们重新燃起学习的欲望呢?三中人希望能用班主任的爱心,用教师的关心,用学校的责任心,点燃学生心中的梦想,唤醒麻木的心灵。下面我就从班主任、教师、学校三个方面介绍德州三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批评指正。
一、让爱走进心灵。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最基层的工作,也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工作,但要走进孩子们的心灵,班主任老师还真得不断“修炼”自己才行。
1、走进心灵首先要学会倾听
我班曾经有一名男生经常和别人打架,有时候是他主动去打别人,我也做过很多次“教育”,收效都不明显。一次他被政教主任领到我办公室:“看看吧,你班学生又惹事了。”还把他如何在操场上欺负别的同学,告诉了我。最后,政教主任丢下了一句话“你来教育吧。”走了。因为我以前的多次“教育”,这个男生已经对我有了明显的抵触情绪,这次如果还是那样的说教,可能效果更糟,所以,我先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问:“你有什么要说的?”听了这句话,他看了我一眼,气冲冲的说了一句:“我有什么好说的!”然后竟然不屑地把头偏向一边。看来,他把我的问话当成了质问,认为我要开始批评他了。于是,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静一点,追问道:“也许你打人是有原因的,说不定你还有道理,不妨说出来,让我了解一下。”听了这句话,他把头转过来,似乎有些吃惊地看着我。我继续说:“是的,我真心想听听你的解释。”火山爆发一般,他开始发泄了。我说他是“发泄”,一点不夸张。当时他的语速很快,情绪激动,说了很多很多。有对事件经过的叙述,有对自己的辩解(当然有合理的因素),更有对老师(包括我这个班主任)的抱怨……他很明显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问题,很偏激,很片面,但是很真诚,而且有的话说得很对,包括对我的抱怨,比如:“我欺负过一次同学,结果以后凡是我和其他同学打架就都成了我的不对,都是我在欺负别人。你们老师就是这样对我有偏见!”
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想:我这个班主任因为学生确实操了很多心,甚至受了很多委屈,可是我有没有反过来考虑一下学生的感受呢?他在老师这里又受了多少委屈呢?那次谈心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谈心,我真诚的接受了他的批评,他也心悦诚服的接受了我的教育,改正了好动手的坏习惯,我认为,这些都归功于对学生心灵的倾听。因为通过倾听,我们才开始了解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记得还有一个男孩,晚上回家就是哭,爸爸妈妈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话,直到第二天早晨,孩子说什么也不愿意来上学,妈妈打来电话求助。我就骑车到他家里,把他带到了学校。办公室里,我们的谈话开始了:看到她的表情我猜道:“你是不是遇到了一件非常为难的事情,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呀?”他的眼泪流得更多了,看来我猜对了。于是我接着问:“是不是你今天早晨不上学,你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他摇头。“是不是你不需要老师和家长,你自己就可以解决那些讨厌的问题?”他又摇头。我不说话了,等着他平静下来,慢慢把事情说清楚。原来是与好朋友闹矛盾,害怕失去朋友,不知道该怎么做。学生竟然有这么一颗脆弱而敏感的心!
成长的烦恼,也许在成年人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孩子看来,却是天大的事情,对孩子的理解,不是从成人的角度,而应该从孩子的心灵出发。正如陶行知所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学会倾听,帮助老师了解孩子,帮助老师拥有一颗孩子的心灵,帮助老师学会用孩子的大脑思考,用孩子的眼光看待,用孩子的情感体验,这样的先生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2、走进心灵要化批评为表扬
曾经有一名女生张某,英语学习很糟糕,不认真学,而且有一段时间和英语老师的关系不太好,但他数学成绩有进步,还比较关心集体,团结同学。有一天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准备和她谈心,孩子一看班主任老师叫她,很紧张,嘴里说着:“我最近没犯什么事儿呀。”我笑着对她说:“今天老师是专门表扬你的。”她抬起头,很吃惊地看着我。我说:“上学期你有很多缺点,这个学期都改正了,是不是呀?”她挺直了腰杆,还有了一点自豪的微笑。这时我准备转变话题,谈她现在存在的缺点。本来想说:“有了进步很好,但你还可以做得更好,你现在还有一些缺点,比如……”可是,话到了嘴边,我忽然想起了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下面的话就变成了这样的:“你的进步让老师很高兴,其实你还可以做得更好,是不是?”她点了点头,于是我追问:“在那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呀?”她说:“我的英语成绩不太好……”我问她想没想过造成英语成绩不好的原因呢,她进行了分析。但她似乎在有意回避和英语老师的关系。我就开始谈我初中时英语成绩也不好,后来是怎么追上同学们的,向她介绍了一些英语的学习方法。最后我强调:“英语只要努力,没有学不好的。当然要好好和英语老师配合。”我故意似乎是不经意的问:“你现在和老师配合得怎么样?”这次她不好意思地说:“不好,有时还顶撞老师。”我说:“这正是你英语成绩不好的原因。以后可不要抵触英语老师了,要多和老师接触,多请教英语老师,这样你一定能够把英语学好。”她点了点头。我接着说:“本来今天我是要表扬你的,还给你准备了礼物,但现在不忙送给你,等你有了更大的进步,我再把这份礼物送给你吧,好吗?”经过这一次,张某学习英语的劲头足了,和英语老师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当然,我也如约把自己的礼物送给了她。
您看,表扬的力量够大吧。喜欢听表扬是人的天性,只要表扬是真诚而符合实际的。在表扬中,学生可以感到一种尊严和尊重,这种尊严和尊重感会激励着学生朝着人们所期待的方向不断进步。在我们的教育中,过多地运用了批评,不许做这个,做那个也不对,我们为什么不换一种思路,直接告诉学生该做什么呢?所以对学生我们该多提建议,避免训斥。
3、走进心灵要学会利用集体的力量
班内有3个调皮学生,他们已经成为一个小团体,教育起来收效甚微,所以,我决定改变策略,运用集体表扬方式激励他们改正错误。新学期第一天,我把他们几个人找来商量:“这个学期,你们几个同学展开比赛,怎么样?”听说要比赛,孩子们来了兴趣,“老师,比什么?”“怎么比?”我说:“你们三个比一比,看谁各方面进步最大,裁判不是我,而是全班同学。期中考试的时候,请全班同学投票,看谁的进步最大,选票就是一篇作文,题目是《某某同学进步大》,要写明这位同学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随即,我把这个决定通知了全班同学,要求同学们认真对待这件事,平常认真观察这几个同学的表现。
同学们的作文收起来以后,我把每个同学得到的选票——就是写他的作文都发给他,给他提出三个要求:第一,回家后把这些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让爸爸妈妈享受你成功的喜悦;第二,把每篇作文中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勾出来;第三,选一篇你认为写得最好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听。
老师可以利用很多方式创设出集体的舆论,把自己对某一个学生的关心、表扬、批评,转化为班集体对这个学生的关心、表扬、批评,那么学生会真切地感到集体的存在,感到自己与集体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集体,同时也受着集体的关注:有了进步,他会赢得全班同学的鼓励;犯了错误,他会感到全班同学谴责的目光。所以,通过集体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常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4、走进心灵老师要等一等。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表现出不同的个性而已。教师应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成长,在课堂上,学生的个性不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同,这时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等一等这些走得慢的学生们,尊重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尊重他们的思考和对课堂的参与。
记得有一次,在数学复习课上,按照座位的顺序来回答问题,轮到赵某的时候,正好是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教室里一片寂静,很多同学都在沉默着、思考着。根据我对赵某的了解,他很可能答不出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贯的做法是挥一挥手,示意她坐下,然后把问题抛给其他同学,然后按照预定的方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这次站着的赵某却举起了手,小声说:“老师等会儿,等会儿,让我想一想……”听到这些话,我真的非常感动,微笑着说:“我们再等一会儿,希望你今天能有精彩的表现。”真的,他回答出了那个问题,全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对他表示祝贺。
这件事让我明白,老师要学会等一等:教师的问题提出后要等一等,给学生属于他们的思考时间;有学生举手后要等一等,让举手的同学思维更加深刻,给还没有举手的同学更多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要等一等,等学生把话讲完;完成了教学任务后也要等一等,等学生对一堂课的内容做一个梳理和反思;下课之后等一等,等学生来问问题;和学生谈完心后等一等,等学生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只有教师愿意等,才能等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育者:“请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关怀备至说的是细心,深思熟虑说的是慧心,小心翼翼说的是耐心。只有能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他的教育才是有效的,他的工作才是出色的,他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二、培养习惯,锻炼意志。
教育要形成合力,所有的教师统一要求,劲儿往一处使,相互支撑,共同坚持,会得到学生良好习惯和坚强意志的双丰收。
1、良好习惯,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
近年来,我们做了一些本末倒置的事情,其中失误最大的就是淡化了孩子们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可能每位老师都遇到过上课铃已经打响了,学生还缺几个;遇到过课堂中,要求学生看书,几分钟后,学生什么也没有看会;遇到过课堂中,要求学生做题,学生赶紧翻书包,找练习本;遇到过作业错误连篇,学生却一个也没有改正;遇到过学生书写太乱,不按照课本上例题的格式解题,作业应付,自习课效率低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我校是通过全体教师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完成的。
各科教师在学校的统一要求下,对学生的读书、书写、课前准备、课上发言、学生板演、作业、课堂检测等习惯都有严格的规定,每位任课教师的每节课都不断的提醒还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都是学校的习惯养成月,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复习学校要求,对照自己的行为,找出不足,及时订正,这个月也是任课教师们最忙碌的一个月,课堂上,很多教师习惯于不断用动作或语言纠正着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每节课上课前,学校有一个2分钟的小预备,当小预备铃声响起的时候,我一定已经站在了教室里,可是我却不着急上课,而是不断在教室内巡视,看同学们是否把上课时需要的工具准备好,是否有必要的文具,学生是否已经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开始了对新课的预习,总之,学生是否已经准备好进入高效、紧张的课堂。就是这些细微的习惯,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
2、“三清”工作帮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次数学测试结束后,我发现了几个孩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分数也和其他孩子有了一定差距。于是,放学后我将这些学生留下,盯着这些孩子改错。就这样,最后剩下了的是不会的题目较多的3个孩子。尤其是一个男孩王某,这次是真的把全部精力都用来对付那个不好做的计算题了,孩子的试卷已经改得原题都看不清楚了,我就让他把题目抄在了黑板上,让其他同学帮他寻找错误原因,错了再擦、再改、再纠错、再改。不知道改了多少遍,孩子终于做对了,我听到孩子长长出了一口气:“终于做对了!”刚刚紧张的气氛随着他的一句话马上缓和了下来,孩子们围着我有说不出的兴奋。这种快乐是老师和同学的坚持不懈等来的,像这样耐心等待的工作,我们天天在做。这种一次次的耐心等待,等来的是学生的开窍,等来的是不断的惊喜,等来的是学生形成的良好意志品质。所以,我们乐此不疲,累并快乐着。
三、打造美妙课堂,点燃学生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是在这样或那样压力的作用下,有些孩子的梦想破灭了,他们再也不愿意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了,这才是孩子的悲哀,是老师的悲哀,也是这个社会的悲哀。所以,学校遵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努力打造尊重学生的美妙课堂,点燃每个学生心中的梦想,让他们成为快乐的追梦人。
1、美妙课堂,引起兴趣。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今年九月份,德州三中全体师生在校长的带领下,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推广到所有年级的所有学科,由此而产生了学校及具特色的美妙课堂。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是这种课堂的指导思想;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是这种课堂操作的基本原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这种课堂的教学模式。在美妙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代替了教师的满堂灌;学生先学的情况成为教师后教的依据;学生课堂板演的问题成为师生借鉴和讨论的材料;一些学生也由一开始的不得不参与,变成后来的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纠错;学生由原来课堂中最微不足道的配角变成了主角;教师由课堂的主演变成了导演;教师用对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来评价学生,用表扬代替了批评;用对学生的信任代替了保姆式管理;用希望代替了要求;用对学生自学的帮助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用对生命的尊重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美妙课堂中童真显示出从未有过的魅力,在美妙课堂中,老师多了一份悠闲,学生多了一份满足;在美妙课堂中,学生常常有“顿悟”,老师不时有“惊喜”。
一位学生曾经这样评价美妙课堂,他说:原来老师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上课就开始讲,同学们的任务就是听老师讲,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即使我们已经会了也要一动不动地坐好,耐心听老师讲。现在的课堂,是我们自己的课堂,谁课堂上自学的效果好,谁就能够帮助同学纠正错误,得到老师的表扬;谁课堂上自学的效果不好,谁就会在课堂检测中出错,得到全体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在这种课堂中,我们都愿意发言,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这种课堂中,每个人都主动地去学习;在这种课堂中,该学什么我们最清楚,学得怎样我们自己也清楚。
为了让课堂更加高效,学校组织了多轮赛课,老师们一起听课、相互学习、讨论做法、积累经验;教研活动中,老师们精心选取当堂检测试题,希望学生能够暴露更多的问题;当堂测试为老师提供了堂堂清的依据;每节课的课后反思,让老师们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学并快乐着,老师累并快乐着。这样的课堂增加了学生的活动,启发了学生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能够面向全体,提高学习质量的高效课堂。
2、激励工程,点燃梦想。
在课堂改革的同时,学校开展了“激励工程”,其宗旨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与快乐,主要针对那些思想上需要特别关注的孩子们,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和自卑,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使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激励他们的成功感。因此教师必须帮助这些孩子们积累成功的经验,从而形成“成功——精神愉悦——自我激励——增强自信——成功”的良性循环的模式。
学校统筹兼顾,把各年级需要特别关注的孩子们集中起来,对他们开设校园激励课,老师们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鼓励:有的老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有的老师帮助学生寻找思想和行为上的差距,有的老师鼓励学生直面困难,有的老师讲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的老师甚至和学生一起喊出:别说不可能,只要不放弃、不抛弃的宣言。
通过课堂的改革和“激励工程”的开设,那些没有或很少感受过表扬与欣赏的孩子们正逐渐地找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白了坚持的意义,也开始享受学习的快乐,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正成长为生活的强者!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在教师赏识、尊重的眼神里,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而是一种精神力量,是学习知识的渴求,是挑战问题的勇气,是迈开人生步伐的动力。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不抛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用美妙课堂激发兴趣,用激励工程点燃梦想,用良好习惯提高效率,用“三清”工作培养意志,用班主任的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快乐幸福地学习、生活,就一定能创造教育的神奇!
第二篇:学困生转化会议发言稿-让爱走进心灵用心点燃梦想
学困生转化会议发言稿:让爱走进心灵用心点燃梦想
来
源莲山学困生转化会议发言稿:让爱走进心灵用心点燃梦想
有这样三个孩子:
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校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
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这个答案你会感到意外吗?每当我想起这三个孩子,总会问自己,我身边是不是也有“爱因斯坦”、“罗丹”、“达尔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怎样才能把那些不爱学习、不愿学习的孩子扶上学习的轨道,怎样才能让他们重新燃起学习的欲望呢?三中人希望能用班主任的爱心,用教师的关心,用学校的责任心,点燃学生心中的梦想,唤醒麻木的心灵。下面我就从班主任、教师、学校三个方面介绍德州三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批评指正。
一、让爱走进心灵。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最基层的工作,也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工作,但要走进孩子们的心灵,班主任老师还真得不断“修炼”自己才行。
1、走进心灵首先要学会倾听
我班曾经有一名男生经常和别人打架,有时候是他主动去打别人,我也做过很多次“教育”,收效都不明显。一次他被政教主任领到我办公室:“看看吧,你班学生又惹事了。”还把他如何在操场上欺负别的同学,告诉了我。最后,政教主任丢下了一句话“你来教育吧。”走了。因为我以前的多次”教育”,这个男生已经对我有了明显的抵触情绪,这次如果还是那样的说教,可能效果更糟,所以,我先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问:“你有什么要说的?”听了这句话,他看了我一眼,气冲冲的说了一句:“我有什么好说的!”然后竟然不屑地把头偏向一边。看来,他把我的问话当成了质问,认为我要开始批评他了。于是,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静一点,追问道:“也许你打人是有原因的,说不定你还有道理,不妨说出来,让我了解一下。”听了这句话,他把头转过来,似乎有些吃惊地看着我。我继续说:“是的,我真心想听听你的解释。”火山爆发一般,他开始发泄了。我说他是“发泄”,一点不夸张。当时他的语速很快,情绪激动,说了很多很多。有对事件经过的叙述,有对自己的辩解(当然有合理的因素),更有对老师(包括我这个班主任)的抱怨……他很明显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问题,很偏激,很片面,但是很真诚,而且有的话说得很对,包括对我的抱怨,比如:“我欺负过一次同学,结果以后凡是我和其他同学打架就都成了我的不对,都是我在欺负别人。你们老师就是这样对我有偏见!”
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想:我这个班主任因为学生确实操了很多心,甚至受了很多委屈,可是我有没有反过来考虑一下学生的感受
呢?他在老师这里又受了多少委屈呢?那次谈心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谈心,我真诚的接受了他的批评,他也心悦诚服的接受了我的教育,改正了好动手的坏习惯,我认为,这些都归功于对学生心灵的倾听。因为通过倾听,我们才开始了解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记得还有一个男孩,晚上回家就是哭,爸爸妈妈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话,直到第二天早晨,孩子说什么也不愿意来上学,妈妈打来电话求助。我就骑车到他家里,把他带到了学校。办公室里,我们的谈话开始了:看到她的表情我猜道:“你是不是遇到了一件非常为难的事情,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呀?”他的眼泪流得更多了,看来我猜对了。于是我接着问:“是不是你今天早晨不上学,你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他摇头。“是不是你不需要老师和家长,你自己就可以解决那些讨厌的问题?”他又摇头。我不说话了,等着他平静下来,慢慢把事情说清楚。原来是与好朋友闹矛盾,害怕失去朋友,不知道该怎么做。学生竟然有这么一颗脆弱而敏感的心!
成长的烦恼,也许在成年人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孩子看来,却是天大的事情,对孩子的理解,不是从成人的角度,而应该从孩子的心灵出发。正如陶行知所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学会倾听,帮助老师了解孩子,帮助老师拥有一颗孩子的心灵,帮
助老师学会用孩子的大脑思考,用孩子的眼光看待,用孩子的情感体验,这样的先生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2、走进心灵要化批评为表扬
曾经有一名女生张某,英语学习很糟糕,不认真学,而且有一段时间和英语老师的关系不太好,但他数学成绩有进步,还比较关心集体,团结同学。有一天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准备和她谈心,孩子一看班主任老师叫她,很紧张,嘴里说着:“我最近没犯什么事儿呀。”我笑着对她说:“今天老师是专门表扬你的。”她抬起头,很吃惊地看着我。我说:“上学期你有很多缺点,这个学期都改正了,是不是呀?”她挺直了腰杆,还有了一点自豪的微笑。这时我准备转变话题,谈她现在存在的缺点。本来想说:“有了进步很好,但你还可以做得更好,你现在还有一些缺点,比如……”可是,话到了嘴边,我忽然想起了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下面的话就变成了这样的:“你的进步让老师很高兴,其实你还可以做得更好,是不是?”她点了点头,于是我追问:“在那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呀?”她说:“我的英语成绩不太好……”我问她想没想过造成英语成绩不好的原因呢,她进行了分析。但她似乎在有意回避和英语老师的关系。我就开始谈我初中时英语成绩也不好,后来是怎么追上同学们的,向她介绍了一些英语的学习方法。最后我强调:“英语只要努力,没有学不好的。当然要好好和英语老师配合。”我故意似乎是不经意的问:“你现在和老师
配合得怎么样?”这次她不好意思地说:“不好,有时还顶撞老师。”我说:“这正是你英语成绩不好的原因。以后可不要抵触英语老师了,要多和老师接触,多请教英语老师,这样你一定能够把英语学好。”她点了点头。我接着说:“本来今天我是要表扬你的,还给你准备了礼物,但现在不忙送给你,等你有了更大的进步,我再把这份礼物送给你吧,好吗?”经过这一次,张某学习英语的劲头足了,和英语老师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当然,我也如约把自己的礼物送给了她。
您看,表扬的力量够大吧。喜欢听表扬是人的天性,只要表扬是真诚而符合实际的。在表扬中,学生可以感到一种尊严和尊重,这种尊严和尊重感会激励着学生朝着人们所期待的方向不断进步。在我们的教育中,过多地运用了批评,不许做这个,做那个也不对,我们为什么不换一种思路,直接告诉学生该做什么呢?所以对学生我们该多提建议,避免训斥。
3、走进心灵要学会利用集体的力量
班内有3个调皮学生,他们已经成为一个小团体,教育起来收效甚微,所以,我决定改变策略,运用集体表扬方式激励他们改正错误。新学期第一天,我把他们几个人找来商量:“这个学期,你们几个同学展开比赛,怎么样?”听说要比赛,孩子们来了兴趣,“老师,比什么?”“怎么比?”我说:“你们三个比一比,看谁各方面进步最
大,裁判不是我,而是全班同学。期中考试的时候,请全班同学投票,看谁的进步最大,选票就是一篇作文,题目是《某某同学进步大》,要写明这位同学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随即,我把这个决定通知了全班同学,要求同学们认真对待这件事,平常认真观察这几个同学的表现。
同学们的作文收起来以后,我把每个同学得到的选票——就是写他的作文都发给他,给他提出三个要求:第一,回家后把这些读给爸爸妈妈听,让爸爸妈妈享受你成功的喜悦;第二,把每篇作文中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勾出来;第三,选一篇你认为写得最好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听。
老师可以利用很多方式创设出集体的舆论,把自己对某一个学生的关心、表扬、批评,转化为班集体对这个学生的关心、表扬、批评,那么学生会真切地感到集体的存在,感到自己与集体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集体,同时也受着集体的关注:有了进步,他会赢得全班同学的鼓励;犯了错误,他会感到全班同学谴责的目光。所以,通过集体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常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4、走进心灵老师要等一等。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表现出不同的个性而已。教师应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成长,在课堂上,学生的个性不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同,这时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等一等这些走得慢的学生们,尊重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尊重他们的思考和对课堂的参与。
记得有一次,在数学复习课上,按照座位的顺序来回答问题,轮到赵某的时候,正好是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教室里一片寂静,很多同学都在沉默着、思考着。根据我对赵某的了解,他很可能答不出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贯的做法是挥一挥手,示意她坐下,然后把问题抛给其他同学,然后按照预定的方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这次站着的赵某却举起了手,小声说:“老师等会儿,等会儿,让我想一想……”听到这些话,我真的非常感动,微笑着说:“我们再等一会儿,希望你今天能有精彩的表现。”真的,他回答出了那个问题,全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对他表示祝贺。
这件事让我明白,老师要学会等一等:教师的问题提出后要等一等,给学生属于他们的思考时间;有学生举手后要等一等,让举手的同学思维更加深刻,给还没有举手的同学更多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要等一等,等学生把话讲完;完成了教学任务后也要等一等,等学生对一堂课的内容做一个梳理和反思;下课之后等一等,等学生来问问题;和学生谈完心后等一等,等学生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只有教师
愿意等,才能等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育者:“请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关怀备至说的是细心,深思熟虑说的是慧心,小心翼翼说的是耐心。只有能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他的教育才是有效的,他的工作才是出色的,他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二、培养习惯,锻炼意志。
教育要形成合力,所有的教师统一要求,劲儿往一处使,相互支撑,共同坚持,会得到学生良好习惯和坚强意志的双丰收。
1、良好习惯,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
近年来,我们做了一些本末倒置的事情,其中失误最大的就是淡化了孩子们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可能每位老师都遇到过上课铃已经打响了,学生还缺几个;遇到过课堂中,要求学生看书,几分钟后,学生什么也没有看会;遇到过课堂中,要求学生做题,学生赶紧翻书包,找练习本;遇到过作业错误连篇,学生却一个也没有改正;遇到过学生书写太乱,不按照课本上例题的格式解题,作业应付,自习课效率低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我校是通过全体教师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完成的。
各科教师在学校的统一要求下,对学生的读书、书写、课前准备、课上发言、学生板演、作业、课堂检测等习惯都有严格的规定,每位任课教师的每节课都不断的提醒还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都是学校的习惯养成月,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复习学校要求,对照自己的行为,找出不足,及时订正,这个月也是任课教师们最忙碌的一个月,课堂上,很多教师习惯于不断用动作或语言纠正着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每节课上课前,学校有一个2分钟的小预备,当小预备铃声响起的时候,我一定已经站在了教室里,可是我却不着急上课,而是不断在教室内巡视,看同学们是否把上课时需要的工具准备好,是否有必要的文具,学生是否已经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开始了对新课的预习,总之,学生是否已经准备好进入高效、紧张的课堂。就是这些细微的习惯,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
2、“三清”工作帮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次数学测试结束后,我发现了几个孩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分数也和其他孩子有了一定差距。于是,放学后我将这些学生留下,盯着这些孩子改错。就这样,最后剩下了的是不会的题目较多的3个孩
子。尤其是一个男孩王某,这次是真的把全部精力都用来对付那个不好做的计算题了,孩子的试卷已经改得原题都看不清楚了,我就让他把题目抄在了黑板上,让其他同学帮他寻找错误原因,错了再擦、再改、再纠错、再改。不知道改了多少遍,孩子终于做对了,我听到孩子长长出了一口气:“终于做对了!”刚刚紧张的气氛随着他的一句话马上缓和了下来,孩子们围着我有说不出的兴奋。这种快乐是老师和同学的坚持不懈等来的,像这样耐心等待的工作,我们天天在做。这种一次次的耐心等待,等来的是学生的开窍,等来的是不断的惊喜,等来的是学生形成的良好意志品质。所以,我们乐此不疲,累并快乐着。
三、打造美妙课堂,点燃学生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是在这样或那样压力的作用下,有些孩子的梦想破灭了,他们再也不愿意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了,这才是孩子的悲哀,是老师的悲哀,也是这个社会的悲哀。所以,学校遵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努力打造尊重学生的美妙课堂,点燃每个学生心中的梦想,让他们成为快乐的追梦人。
1、美妙课堂,引起兴趣。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今年九月份,德州三中全体师生在校长的带领下,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推广到所有年级的所有学科,由此而产生了学校及具特色的美妙课堂。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是这种课堂的指导思想;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是这种课堂操作的基本原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这种课堂的教学模式。在美妙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代替了教师的满堂灌;学生先学的情况成为教师后教的依据;学生课堂板演的问题成为师生借鉴和讨论的材料;一些学生也由一开始的不得不参与,变成后来的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纠错;学生由原来课堂中最微不足道的配角变成了主角;教师由课堂的主演变成了导演;教师用对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来评价学生,用表扬代替了批评;用对学生的信任代替了保姆式管理;用希望代替了要求;用对学生自学的帮助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用对生命的尊重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美妙课堂中童真显示出从未有过的魅力,在美妙课堂中,老师多了一份悠闲,学生多了一份满足;在美妙课堂中,学生常常有“顿悟”,老师不时有“惊喜”。
一位学生曾经这样评价美妙课堂,他说:原来老师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上课就开始讲,同学们的任务就是听老师讲,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即使我们已经会了也要一动不动地坐好,耐心听老师讲。现在的课堂,是我们自己的课堂,谁课堂上自学的效果好,谁就能够帮助同学纠正错误,得到老师的表扬;谁课堂上自学的效果不好,谁就会在课堂检测中出错,得到全体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在这种课堂中,我们都愿意发言,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这种课堂中,每个人都主动地去学习;在这种课堂中,该学什么我们最清楚,学得怎样我们自己也清楚。
为了让课堂更加高效,学校组织了多轮赛课,老师们一起听课、相互学习、讨论做法、积累经验;教研活动中,老师们精心选取当堂检测试题,希望学生能够暴露更多的问题;当堂测试为老师提供了堂堂清的依据;每节课的课后反思,让老师们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学并快乐着,老师累并快乐着。这样的课堂增加了学生的活动,启发了学生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能够面向全体,提高学习质量的高效课堂。
2、激励工程,点燃梦想。
在课堂改革的同时,学校开展了“激励工程”,其宗旨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与快乐,主要针对那些思想上需要特别关注的孩子们,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和自卑,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使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激励他们的成功感。因此教师必须帮助这些孩子们积累成功的经验,从而形成“成功——精神愉悦——自我激励——增强自信——成功”的良性循环的模式。
学校统筹兼顾,把各年级需要特别关注的孩子们集中起来,对他们
开设校园激励课,老师们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鼓励:有的老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有的老师帮助学生寻找思想和行为上的差距,有的老师鼓励学生直面困难,有的老师讲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的老师甚至和学生一起喊出:别说不可能,只要不放弃、不抛弃的宣言。
通过课堂的改革和“激励工程”的开设,那些没有或很少感受过表扬与欣赏的孩子们正逐渐地找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白了坚持的意义,也开始享受学习的快乐,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正成长为生活的强者!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教师赏识、尊重的眼神里,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而是一种精神力量,是学习知识的渴求,是挑战问题的勇气,是迈开人生步伐的动力。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不抛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用美妙课堂激发兴趣,用激励工程点燃梦想,用良好习惯提高效率,用“三清”工作培养意志,用班主任的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快乐幸福地学习、生活,就一定能创造教育的神奇!
来 源莲山
第三篇:让爱走进心灵作文精选
让爱走进心灵
母亲的唠叨是浓缩了爱的精华,母亲的惦记是无法用天平去撑得重量,母亲对我的爱缢满了她的整个心灵。
.母爱,一个深沉的词语。前不久,我去学习素描,本来应该4点放学,而老师却加了一个小时。在一个小时里,我安安稳稳地坐着看着老师绘画,汲取知识的氧分,对外发生的事毫无所知,下了课,等到家门口了,我看见母亲做在沙发上,一脸焦急的样子,她一见我回来,便马上跑过来问我:“怎么这么迟啊?路上有没有摔倒啊?是不是去同学家玩拉?回来时有没过人行横道啊?”等等。在这短短的问话中,体现了母亲是怎样的关心我和疼爱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我忽然看见母亲又多了许多的白头发,是啊,母亲为我操劳了这么多,而我是怎么对她的呢?生气时,她是我的出气相,高兴时,和她笑笑,当她错怪我时,我变成了魔鬼,对她大哄大叫,甚至几天不和她说话。面对眼前的一幕幕,泪水悄然泪下:妈妈我没事,你别担心。
爱是阳光,爱是雨露,爱是宽容,爱是责任,爱是不可战胜的力量和勇气。打开心灵的窗户,让爱走进心灵,就真的会聆听到爱的声音。不是吗?
考试之后
真读写,同学们的卷子都写完了。下课了,同学们都在尽情的玩耍,而我的心却像在半空中悬着似的。
我静静地坐在教室里,仔细的回想着刚才的卷子,这时我才恍然大悟,“竣”字应该写成“竣工”,我为什么没有写出来。心里想:这次怎么也得不成100分了,真怕考不好回家挨吵。
今天上午,常老师把卷子发了下来,读到了我的分数,我像打了一次败仗,垂头丧气,我竟考了66分。这是我第一次考这么点分数,我回家怎么给妈妈交代。妈妈每天一大早起床给我做饭,把我送到学校,再去上班,多么辛苦,而我呢?想到这儿,我的眼睛湿润了,模糊的连卷子也看不清了,我后悔极了。哎,都是我平常学习不努力造成的后果。
下了公共汽车,远远地看见妈妈在路旁向汽车站张望,我头也不敢抬,话也不敢说向家跑去。一进门,也不敢说饿了,更不敢问妈妈要做什么饭。看到我闷闷不乐的样子,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轻声细语的对我说:“怎么了赵旭,是不是考的不好?”我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这时候妈妈说:“吃饭吧,没关系,只要找出弱点以后努力就行了。”听了妈妈的这番话,我悬着的心像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我一边吃饭一边在心里默默地对于妈妈说:“放心吧妈妈,我一定不会感负您的期望的。”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情。有苦有乐,有开心也有生气……但是有一件事却令我非常感动,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记得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班正在上体育课,我和同学们正在兴高采烈的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不幸发生了,一个高年级的大学生跑了过来,一下子把我撞摔了,我摔伤了膝盖,疼得我哭了起来,同学们听见哭声都围了上来。有的同学安慰我说:“刘鑫,别哭了,我帮你揉揉吧!”有的蹲下来帮我吹伤口,让我最感动的是侯昕悦同学,她蹲在我的面前,让我趴在她的后背上,然后使劲的站了起来,用她那幼小的身体使劲的把我背到了学校的讲台上,让我坐在那里休息下,这时候魏新新跑了过来,把本来是自己要吃的消炎药给我拿来,帮我把消炎药磨成粉末,洒在了伤口上……感受着这一切,我又一次哭了起来,但是这次不是疼痛的泪水,而是感动的泪滴。
人都说友谊是珍贵的,但是我看来,友谊不但是珍贵的,还是可以令人感动的。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但是至今却让我记忆犹新,令我终身难忘。
我的同桌
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红红的小苹果脸蛋,和那个樱桃般的小嘴,再加上她那一头乌黑发亮的秀发,就变成了活泼可爱楚楚动人的她。
她,年龄与我相同都是12岁。她曾经拿过洪田中心小学写字比赛二等奖,她曾经和我一起上台表演为我伴舞过,她,英语全班无人可比,她是英语的精英。而她又是这个学期和我朝夕相处的好同桌,同时,她还是我们的知心伙伴。
她是我们班女生最好的朋友,最好的伙伴,还是我们最好的诉苦对象。她只要一有幽默的事和笑话都会告诉我,比如她上次给我讲的这个笑话:老师问小明一加一等于多少?小明说不知道。老师叫小明回去问家长,小明去问妈妈,妈妈正在打麻将边打边说:“五条!”小明又去问爸爸,爸爸正在看报纸边看边说:“爽啊!”小明又去问哥哥,哥哥正在学谈恋爱边学边说:“亲爱的,跟我走吧!”第二天,老师问小明一加一等于多少?小明说:“五条!”老师听了给了小明一巴掌,小明又说:“爽啊!”老师气得脸全青了,说:“我要见你的家长!”小明说:“亲爱的,跟我走吧!”老师气晕了~~~~~~呵呵这个笑话好笑吗有趣吗?我这个同桌不赖吧!她待人处事冷静执着,对人彬彬有礼、对人礼貌,是难得的好同桌,我可喜欢她了!!
这就是她,就是可爱的她,美丽的她,如同天仙的她,好美啊!你猜猜她是谁———她就是我的好同桌——罗燕清。^_^
付出的快乐
记得那是一次运动会。因为我是第一次参加,所以心里格外紧张。200米比赛开始了,我站在起跑线上,心里就像揣着个小兔子,乱跳着。一声枪响,所有的运动员们都像离弦的箭似的,冲了出去。我也不甘落后,脚下像生了风一样,追赶着一个又一个。终于,我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心里别提有多美了。同学们高兴地围着我,一个个竖起大拇指夸我了不起,然而,这其中的艰辛,也许只有我知道。每天清晨,我总是女生中最早到学校的。每天在操场上第一个开始训练的是我,最后一个吃早饭的也是我。在艰苦的训练中,我发现自己渐渐长大了,我慢慢的学会了如何照顾自己,如何磨练自己的意志。从前的我,就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可从那刻起,我明白了自己是谁,明白了自己该干什么。“第一”来之不易。我为“第一”而努力,为“第一”而拼搏,因为我深深地知道,这“第一”意味着为班级争光,意味着我的成功,更意味着我自身价值的体现!
现在我成功了,我在成长道路上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我尝到了付出的快乐!
让爱走进心灵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被爱所包围着,有亲人的爱、老师的爱、朋友之间的爱„„我们得到如此多的爱,同样也要付出自已的爱,让爱走进每个人的心灵。
记得在去年暑假的一天,我练完琴,正准备出去玩的时候,妈妈喊住我,说:“建辉,帮妈妈去买点青菜回来。”“好吧!”我爽快地答应着便出了门跑下楼去了。
太阳火辣辣照着大地,一阵微风吹来,我感到一丝清爽。我走到小区旁的一家大超市买了我最爱吃的西红柿,付了款便高高兴兴地往家走去。这时,我看到一位老奶奶站在马路边上焦急地向四处望着,好像是在找什么,一只手里还拿着一张纸,另一只手提着一个行李包,我一眼就看出来这位老奶奶一定是从外地赶来找亲人的。我的眼睛正好看到老奶奶寻求帮助的目光,忽然我想到妈妈曾经说过的话:“帮助别人,自已也会快乐。”
于是,我鼓起勇气,对老奶奶说:“奶奶,您要去哪里呀?”老奶奶感激地点点头,接着就把她手里的那张纸递给我看。哦,上面写着:‘世纪家园22栋603室’,这我当然知道了,世纪家园就在我们家小区的对面。于是,我说:“您就跟我走吧,我知道。”我便一手搀着奶奶,一起向世纪家园小区走去„„
不一会儿,我把老奶奶领到22栋的楼下,就高兴地说:“奶奶,您要找的地方就在这里了,奶奶,再见!”老奶奶这时握着我的手说:“谢谢你,小同学,多亏了你带我回了家„„”
帮助别人,给予别人爱,自已同样也会分享到开心和快乐!
我最得意的一件事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爸爸给我买了一只小乌龟,我高兴极了。我想,在杂技团里,许多叔叔阿姨把动物训练成了“杂技演员”,我也要把小乌龟训练成本领高超的动物明星。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拿了些瘦肉丝给小乌龟吃。小乌龟见了我,就像老鼠见了猫似的把头缩进壳里。我心想,怕什么,胆小鬼,我又不是猫!没办法,我只好把肉丝放进鱼缸里,走开了。
中午,我回到家,发现鱼缸里的肉丝没有了,肯定是小乌龟偷偷吃的。发现这个秘密之后,我每天早晨都在鱼缸里放些肉丝。这样过了几天,小乌龟有点儿不怕我了,看到我也不再把头缩回去,相反会伸长脖子等着我喂好吃的。我意识到,可以开始我的训练计划了。
我的第一个计划就是让它练习翻身。我先把小乌龟翻过来,让它肚皮朝天,小乌龟很不舒服,四只脚乱蹬,拼命想翻过身来,可是挣扎了半天也无济于事。后来,我帮了一把,它才翻过来。我再次把它弄翻在地,这次,它挣扎了一会儿,自己就翻过来了,我很高兴,便奖励给它一根肉丝吃。不知是小乌龟找到了窍门,还是肉丝有吸引力,接下来,每次它都能翻过来,而且越翻越熟练。最后,它只要头轻轻一顶,身子轻轻一晃就翻过来了。
过了几天,我又教小乌龟拉车。我把绳子一头系在乌龟壳上,把另一头系在一辆小玩具车上,用肉丝逗引着它往前走,它走一段路,我就喂它肉丝。慢慢地,我不用喂它肉丝了,只要一拍手,它就拉着车子走。我把小乌龟带到学校,给同学们表演,同学们纷纷鼓掌夸奖它。
经过努力,我终于把小乌龟训练成了“杂技演员”,这是我最得意的一件事。
让爱走进心灵
爱,是早晨起床时窗户上透过的第一缕阳光,爱,是早晨出门时一句关心的叮咛,爱,是回来时一顿丰盛的晚餐,爱,是跌倒时一双有力的大手,爱,是做错事时宽容的微笑,爱,是有困难时他人的帮助!爱,是早晨起床时窗户上透过的第一缕阳光,爱,是早晨出门时一句关心的叮咛,爱,是回来时一顿丰盛的晚餐,爱,是跌倒时一双有力的大手,爱,是做错事时宽容的微笑,爱,是有困难时他人的帮助!爱无处不在,它每时每刻都在你身边,无时不在,但要又发现它的眼睛,让我来讲讲我遇见的两件事吧。
那天早上,我和爸爸去买书,我们上了车后,大概是过节的原因吧,人越来越多,车越来越挤,其中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老奶奶上车后,见没座位,就站着,但人太多,老奶奶被挤得满脸通红,身体不断地颤抖,站也有点站不稳,我心里位老奶奶捏了一把汗,这时,有位坐着的女士发现了老奶奶不舒服,急得马上叫人来帮忙,这位女士让出她的座位,把老奶奶扶在她的椅子上,一手托着老奶奶的头,喂给老奶奶几口水,用手帕擦老奶奶头上的汗,车上的其他人也在忙着递东西,这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虽然不是亲人,但他们关爱着老奶奶,他们的心是最纯洁的!
还有一次,我独自一人去姑姑家,刚上车,售票员就喊开了:“上车的快买票,快买票!”我把手放进口袋,一摸,糟了!钱不见了!我一拍脑袋:我走时把钱放到桌子上了!“小妹妹,你要去哪呀?”“我…我…我要去太平。”“不算你成人票,1元。”“可…可我把钱放在我…我家了。”我红着脸,支支吾吾地说。”哼,没钱还想坐车。”售票员轻蔑地说。“我替她付。”这时,一个大姐姐的声音响起。大姐姐付过钱后,我跑过去说了声:“谢谢你,大姐姐,你住哪,我等会儿叫姑姑还你。”没想到她说:“没关系,不用还。”我的心震撼了,多好的人呀!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把爱给予人,你以后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那你将会很快乐。让世界永远充满爱,让人人都快乐,让爱走进心灵吧!
第四篇:让爱点亮学困生的心灵
让爱点亮学困生的心灵
吕亚亚
【摘要】:转化学困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著名教育家丁有宽老师把成功的教育经验,凝铸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名言,深深地启发了我,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必须要让爱字当头。对学困生我们更要给予深厚的爱,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启发诱导,逐步扩大积极因素。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清除自卑感,树立进取心。
【作者单位】:城关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学困生 爱字当头 转化工作 心灵 责任心 自信心 【正文】:
转化学困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著名教育家丁有宽老师把成功的教育经验,凝铸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名言,深深地启发了我,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必须要让爱字当头。对学困生我们更要给予深厚的爱,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启发诱导,逐步扩大积极因素。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树立进取心。学困生的成因很多,种类也很多,转变学困生的方法和途径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仅就一名学困生的个案进行分析,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案例:史亚莉,女,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爸爸外出打工,妈妈在城里租房供她读书,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中是倒数第五名。造成她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在座位上经常发呆;下课,很少和同学一起玩。据家长反映平时在家里做家庭作业时,经常忘记当天的作业是什么,或者忘记带需要的课本、作业本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她的付出比别的孩子多出一倍。
针对问题分析原因:针对史亚莉同学所面临的问题,我认真分析了形成这些不良行为的最关键问题就是:父亲忙于打工,母亲带着刚满一岁的弟弟,都无心照顾孩子的学习。由于几次考试失利,受到同学的歧视,父母的责骂,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做事没有自信心,继而逃避,平时默默无语性格倔强。因此,我决定从该生的家庭教育入手,对该生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交流与指导,采取措施如下。
一、家校携手,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态最有效的方法。我首先多次与该生母亲进行沟通,让她明白:知识能使人获得财富,知识能使人变得高尚,知识能使人的生活充满阳光,知识能使人获得强大力量,冲破重重困境,最终走向成功的大门。学习文化知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学好了文化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至于不被社会淘汰。我还告诉她:如果你真心爱自己的孩子,那就正确的引导她学习文化,多抽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娃娃要从小抓起”只有这样才会有美好的将来。听了这番话,她母亲才恍然大悟,认识到了学习文化的必要性。
二、掌握学困生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爱学生,学生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沟通,才能接受。密切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先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待人。学困生都有很强烈的自尊心,往往非常敏感别人对自己是否尊重。因此,消除学生情绪上的隔阂和疑惧心理,为学生创设倾诉的环境,能是学生愿意接近自己,对自己说心里话,学生就会“信其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上,我多给她一个关注的眼神;课下,我会主动与史亚莉同学聊天,谈生活中的趣事,谈学习上的问题,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隔阂。做学困生的朋友,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帮助;少一些责备、训斥和白眼,多一些信任、赞扬和期待,设身处地的为学困生着想,帮助她摆脱困境。公正、合理、一视同仁,说话守信用,公平相待每一位学生,全心全意的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我告诉史亚莉同学:在老师眼中,你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老师的好孩子,你们都是最棒的。老师更相信你的能力,加油吧!老师会为你的进步感到骄傲与自豪的!她听后,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我看到了他进步的希望。
三、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困生的内心深处已经很没自信,有一部分学困生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他们的心里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们,家长不喜欢他们,同学看不起他们,连他们自己也讨厌自己。在这种阴影下,尽管他们还尚存一丝上进心,也会无法对抗强烈的厌学情绪,也就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厌学情绪会战胜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我想:此时帮助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是最关键的。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她,用真诚的言语激励她,及时了解她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常常给她讲些中外科学家刻苦研究、忘我工作,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事例,使她逐渐明白应该从小学好本领。还给她讲述了许多中外闻名的名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是不理想,但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时告诉她: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就能实现目标,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
四、关爱宽容学困生,给予他们最大的信任。
日本心理学家永多湖辉曾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而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宽容他,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为契机,为后进生重树自信,让后进生重新得到“行”的滋润,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是好孩子。因此,为了让史亚莉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我细心观察她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并给与公开表扬。在我的带领下,许多同学都改变了对史亚莉同学的态度,并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她偶尔犯了错误,我也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而是把他领到办公室,摸着她的头跟她慢慢谈。她渐渐变了,上课不走神了,敢举手发言了,学习也有了大的进步。
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不仅是史亚莉一个,我关注着更多的学困难生,在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变化,及时给与合理的、正确的心理疏导。从各角度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大加渲染、借题发挥、因势利导,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树立了他们在同学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增强了他们热爱学习的信心。史亚莉的事例证实了我的做法是正确的。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就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的新方法。教师要把更多的爱心献给他们,把更多的锻炼机会留给他们,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他们,把赞许的语言讲给他们。使学困生感受到老师爱他们,使他们产生不断进步的勇气,这样就能使学困生都能沿着正确的轨道转变,早日变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第五篇:班主任应走进“学困生”的心灵-后进生转化
班主任应走进“学困生”的心灵
在平常的班级管理中,“学困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一直困扰着每一位教师的一个棘手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就告诉我们,对于“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班主任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下面谈一谈我作为班主任的看法﹕
一、尊重、赏识“学困生”也许,在不经意时,班级里的优秀生没有一个学生不期盼老师的赏识,没有一个教师的赏识激发不了学生的潜能。得到他人的赏识、赞美是人的本能需要。“学困生”更需要得到老师、学生乃至家长的赏识。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素质教育思想,确立正确的学生面、教学观、质量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真正树立“为了一切孩子”、“一个也不能少”、“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光荣”、“教育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的观念。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真正的赏识是无条件的,“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我的孩子,我都要眼含热泪拥抱他、亲吻他、为他而自豪。”一句话,接受赏识是每一个“学困生”的权利。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赫的恶迹高明。”俗话说:“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即使最差的学生也有他们的亮点。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加以赞扬,引导激励他们去争取成功,满足自尊。例:我班上的秦超科,虽然成绩落后,可体育却是能手,在校运动会上获得跑步第一名,为班级增添荣誉;班上还有两名女同学成绩虽不理想可每次劳动却最积极,吴梦雨平时虽然不能“理直气壮”,但在校运动会上,我安排他做自己班运动员的检录员,整整一天,他就在操场的那个角落,没叫别人代一下,一发现谁还没来报到,自己请同学去找,工作十分负责,认真心细,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如今,他也是一位“参政议员”.可见教师要注意借助学生长处,发挥其迁移效应将学生在某些闪光点上形成积极心理情绪迁移到其必须矫正的主要问题上,以利于克服缺点。
二、研究、分析“学困生”教师应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困生成因进行深刻的分析,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归因,然后寻求对策:⒈庭教育有严重缺陷。家庭是教育的第一个源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有的家长严重忽视家庭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完全忘记了“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我班的王君琳,我向他家长反馈他学习情况时,他妈妈说了一句真心话:“我家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在请家教给补课,怎么就这个数?”事后,我找来学生,向他了解家长对他的学习重视程度时,他也道出了真相:“爸爸妈妈就是问作业做了没有,我说做好了,他们也就无二话可说。”在他们眼里,父母的职责就是问一句话而已。有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不是过分溺爱、百般呵护,就是严加管教,大声训斥,稍有过错,便是责骂甚至体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我班的苏号凡便是一个例子。他家离学校不到一千米,都三年级的学生了还需家长接送,经常是上课铃响了,他才匆匆赶到;放学时,家长又像书童提着书包,一步出校门,闹着要吃零食;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家长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昨天,我带他去串门了。”或:“昨天,我家停电。”或:“我不小心,把它当垃圾整理了。”……还有的家长品行不端,父母沾有酗酒、赌博、偷盗、吸毒等恶习,或夫妻不和闹离婚,致使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和应有的家庭温暖,心灵受到巨大的创伤。此时,教师应搞好家校联系,对转化学困生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因而家庭环境造成的学困生。教师要分别对待,灵活处理。方式有召开家长会、定期家访、平时电话联系等。⒉不良社会环境影响。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变革,思想意识处于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因素,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读书无用论等社会思潮和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必然会影响一部分学生,致使他们偏离健康成长的道路。蟠凤的苏文会“深有感触”:“读书有啥用?我爸只会写自己的名字,照样赚大钱。大学生还不是自找饭碗,我爸厂里就有几个大学生来打工呢!”许多事例还证明,一个厌学、逃学的学生背后往往有几个或一伙不三不四的小青年。这些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元认知水平低下,而是存在他们头脑中对学习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那么教师若不先从改变学生的信念下手,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是徒劳的。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清楚自己的学生是怎样看待他们自己的学习的,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3.自身内因障碍。学困生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除了受到来自外部的消极因素的影响外,自身内在因素出现障碍也是不可否认的。大量学困生不仅学习成绩落后,往往在学习动机上缺乏明确认识、学习态度马马虎虎、学习行为懒懒散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存在着严重缺陷。教师应主动找他们谈话,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谈话,更容易使学生言出心声,从而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引导、启发。谈话过程中,教师可以摸摸学生装的头,拍拍他们的肩,理理他们的红领巾,真诚地亲近他们,关心他们,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因人施教,耐心辅导,平时作业优先批阅,课堂上尽量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有点滴进步就表扬、鼓励,增进自信心;对于思想待进步的学生,教师要尽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兴趣、爱好、特长,委以重任,如担任劳动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等,也可以开展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并受到教育,切忌讽刺、挖苦、体罚。
三、成功、自信激励“学困生”学困生虽然能力较差,但是他们也和正常学生一样,都有获得成功的欲望,他们也同样需要家人、教师和同学的认可,赞扬和信任,为此在教学中采用竞赛的形式,也是激发兴趣的手段之一。如在课堂上经常开展一些读书比赛、改错比赛。对于获胜者给予表扬,对于失败者给予鼓励。但要注意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比赛要分组进行,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机会,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建立起更强的信心,使“我能行”、“我会成功”成为他们的内部动力。我班的燕蒙蒙,虽也姓“困”,但读书很有感情,我经常请她当“小老师”,她一副满面春风。课后,我约她谈心:“别人做不到的事,你做到了。别人做到的,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她也微笑地点点头。我趁机提出要求,经过努力,她做到了。在祝贺她的同时,老师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工夫不负有心人,一学期下来,跟她交往的同学多了,她笑容也更灿烂了,任课老师也改变对她的看法了。
四、科学、客观评价“学困生”我们常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就是这个意思。树叶尚且如此,何况活生生的人呢?因此,习惯于用一个标准衡量学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学生们不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机器零件。然而,我们现行的立足于班级授课为基本单位的学校教育体制,从根本上说就是在进行“学生”的“批量生产”.就是一些分层教育的研究,有点针对性的小群体型教育教学,实质上仍是在进行“批量生产”“学生”,只不过这一次“生产数量”少了。换言之,我们在用过分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成长!拿着分数这个单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分数高就看重,分数低的就轻视,甚至歧视,犹如不管是龟还是兔非让它们赛跑一样不合理。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设条件,促进孩子的发展。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每个学生都是生而平等的,学校、教师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学生分成等级,也不应以简单标准来判断孩子的前途。大量的个案告诉我们,某个方面的“差生”恰恰就是另一个方面的“优生”.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个个成功,但求个个成材(不是才)”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成功的教育选拔制度和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深入细致地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和机会,并给予及时、客观、科学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体现个性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总之,转化“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时刻面临的艰巨任务,真正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具有渊博的知识,无私的爱心,奉献的精神,更要求我们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不辱没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