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魏书生班级管理艺术
魏书生班级管理艺术
一、点亮“盏盏心灯”
魏书生老师班级的黑板右上角。每天都由学生写上一则格言。魏老师说:“我常觉得格言警句,像一盏盏心灯,倘在学生心灵中点燃,会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请看如下格言:“人生只有进取,满足就意味着死亡”;“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自暴自弃”;“吃苦是人类的第一财富”;“你经常和什么人一起,那么,你就是什么人”;“九尺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试想,从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天天点亮“心灯”,学生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天天受到“心灯”的照耀,会收到不可想象的效果。
二、确立“座右铭”
从1995年开始,魏老师就要求全班同学,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座右铭”。座名铭上写清三部分内容:第一,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第二自己要追赶的本班同学的名字;第三,针对自己思想弱点写一句医治这一弱点的格言。第一个内容起到“精神充电”作用,第二个内容可以激发全班同学你追我赶的积极性,第三个内容更重要是学生自我完善、实现第二个内容的最好办法。
三、自我“精神充电”
魏老师的学生,心目中都有一位自己崇拜的伟人,书桌内放有这位伟人的传记。有时,在语文课前三分钟,进行“集体充电”,全班同学起立,各自想着自己最崇拜的人,自己就是这位伟人,自己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为人处事都和自己崇拜的人一样。想象得越逼真、越形象、越生动、越细致,“充电”就越成功。有时进行“个体充电”,当学生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他们就想像到这位伟人,看看伟人传记,学习这位伟人是怎样不怕挫折、战胜困难的,于是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四、主办“班级日报”
魏老师的班级是从1984年1月,经全班同学讨论一致同意后,开始轮流主办“班级日报’的。办班级日报有若干规定,如:直接反映本班同学学习生活的要占60%以上的版面,主要设有班级新闻。学先进专栏、本班同学的学习方法介绍、好人好事、警钟专栏;必须设有文章病院专栏;(班主任工作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二篇:魏书生班级管理艺术
《魏书生班级管理艺术》
《魏书生班级管理艺术》这本书有很多老师都喜欢,因为他确实是一位智慧型的班主任,他没有足够的时间管理学生,而学生的表现却比老师在还好。我想这其中肯定是管理艺术的强大作用。现在邀请大家一起共读,希望能给各位教师减轻些负担。
一、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每个接受过教育的人最初接触到的教师就是自己的班主任,接触最多的教师也是班主任,有时一名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甚至会像影子一样跟随学生一生。
二、从他的管理中可以窥见其先进的思想。
(1)民主
教育民主在一定程度上是参与的民主。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与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扬教育民主,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决策与管理中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积极性。魏书生的教育参与可以分为“集体参与”与“轮流参与”。参与,是全体同学一起参与班级决策、级管理与班级活动。在制定每一项班规班法时,在选择所要讲解的课文时,在作出每一项决定时,魏书生总是要和学生“商量商量”。最后要大家举手表决后才予以实施。这“商量”就是发扬教育民主,就是要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决策、班级管理决策中来。民主的“商量”、“商量”的参与,是魏书生教育激励的重要表现。轮流参与,即按一定顺序(通常为学号)由学生一个一个地参与班级管理或班级活动。在魏书生的班里设有值日班长。值日班长按学号轮流,每个人都要当,轮到谁,便从早到晚,对班级工作负责任。《班级日报》也是按学号轮流,每人办一期,每天轮到一个人。“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学生按学号轮流抄格言,也是每天轮到一人。轮流参与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做事的机会,施展才华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班级集体的热爱与做事的热情与责任心。
(2)责任感
在班级管理中,责任是指赋予学生一定的责任,在责任的激励下使学生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在魏书生的班级里“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班级里实行严格的“班规班法”。班规班法的第一部分是“岗位责任制”。班里的常务班长、团支部成员、班委会委员、值周班长、值日班长、科代表都有明确的职责。班里还实行“备品承包责任制”和“专项任务承包责任制”。备品主要是教室设施和班:级备用品。专项承包主要包括思想、学习、纪律、体育等方面。每件备品和每项任务都承包到具体的人身上。承包人都有明确的责任。这样班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都为自己的班级担负着责任。责任心激励着每一个人都积极地干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使班级管理井然有序。
(3)互相监督
魏老师所说的监督是通过对班组成员责任或义务的监督:来督促班级成员完成好自己的责任或义务。在魏书生的教育激励中,责任感与监督是相对应的。许多同学的责任其实就是监督责任,即负责对其他同学的监督。这样,在魏书生的班级里,每个人都是监督者,负有监督者的责任;同时每个人又都是被监督者。在别人的监督督促下,每个人都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坚守自己的职责。监督着每个人战胜懒惰,遵守规则,准时按质地完成自己的职责。
当然,仅仅依靠书中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更加民主,更加具有责任感,才能做好一名人民教师。
第三篇:魏书生班级管理艺术
《魏书生班级管理艺术》读后感
近日,拜读了魏书生老师撰写的《魏书生班级管理艺术》一书,受益匪浅。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读书感受。
一、“以人为本”和“依法治班”的管理思想
关于管理,魏书生说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的确,魏书生在管理中采用的“民主”管理的策略和依“法”管理的方法,是他班级管理中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他管理思想中最具价值的认识之一,其实质是现代管理思想中的“人本”观念和“法制”思想。“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魏书生的做法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以下认识:
1、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能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
2、班主任虽然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但班主任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他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3、从表面上看,教师与学生,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双方是矛盾的、对立的。然而,另一方面,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切合实际的策略。
二、自我管理的思想
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是“人本”思想的发展,它并非魏书生的创造,然而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本身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
1、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曾经有学生问他:“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魏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们看您太累了!” “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 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魏书生说:“就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谈话中,魏书生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教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通过引导学生对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意识到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大大减少了由人际关系不和谐产生的内耗,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
2、魏书生创造性地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如:写“说明文”,写“心理病历”等,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帮助他们在心里筑起第一道防线,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他大大强化了规划、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
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
(4)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则已,一做必做到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三、系统管理的思想
魏书生十分善于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教育问题。他认为,管理从空间上说是人与事(学习活动等)相互协调的系统(如他提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而从时间上说则是一个从决策到执行再到反馈的系统运作的过程。因此,他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来构建他庞大的管理工程,在推进管理自动化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且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以下笔者就他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几个比较重要的子系统略作分析:
1、管理目标系统:魏书生的管理目标系统反映在他们制定的“班规班法”中,涉及的范围很广,有思想教育、有学习检查、有纪律监督、有多种体育锻炼、有卫生保健,内容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多样的管理目标可以防止管理背离全面育人的轨道,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2、管理组织系统:魏书生当然直接参与班级管理活动,但纵观他的班级管理,主体永远是学生。他设立了值周班长、值日班长,这些同学与常务班长、团支书、班委会成员一起,各有不同的职责,共同负责班级各种事务的处理。对班级一些具体的用品及各项专门事务,魏书生还发动每一个学生进行承包,这样形成了由班主任、班级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
3、管理过程系统:管理实效来自管理过程。为强化管理过程,魏书生带领学生建立了三个系统:一是计划立法系统,它包括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每学期常规等;二是建立检查监督系统,形成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集体检查、班主任抽检五级监测体系;三是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对执行过程进行信息反馈,以便调整上述三个系统。通过加强对管理过程三个基本环节的管理,从时间上、制度上对每项活动的开展作了安排,它保证了班级的一切活动都能按时高质量地完成。
魏书生班级管理的四大机制
一、竞赛机制
竞赛机制是魏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明显特点之一。
有一次,学习委员收书费,他要一个一个收,魏书生说,我没有让你这样收,你可以用手表啊。学习委员很聪明,马上拿着手表说,同学们注意了,各小组组长请站在你们小组的左侧,下面我们要开展收书费比赛,各就各位,预备开始。书费很快收起来了。可以想见,在魏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小组分得很细,工作讲求竞赛。这样,既活跃了教室的气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代谢机制
魏书生直接参与指导管理活动,但魏书生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
他设立了值周班长(自报,轮值两周),值日班长(按学号轮值),这些同学与常务班长,团支书,班委会成员一起,各有不同的职责,共同地负责班级各种事务的处理。同时他要求学生照章办事,责任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凡事皆有章可循。这里的临时常务班长制,就是所谓的代谢机制,班长像人体内的血液一样,不断地循环,常换常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协调机制
魏书生首先注意到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协调,通过完善两条渠道,提高了管理的实效。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魏书生除注意直接参与管理外,他始终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启发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相互管理上。另外,他让学生办《班级日报》,沟通了同学间的联系,促进了班集体的班风建设,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些为学生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他管理注意整体规划,分层管理,内外协调,有序运转。由此可以想到,魏书生的“协调小组”在班委的“执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催化剂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班委的活力。
四、督导机制
魏书生大大强化了规划、决策过程中的学生民主参与。
魏书生的管理目标系统地反映在他们师生共同制定的“班规班法”中,涉及的范围很广,有思想教育、有学习检查、有纪律监督、有多种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内容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他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制订班规班法,即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以及管理潜能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与发挥,又大大密切地拉近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巨大的自我约束能量,真可谓一举多得。
在魏书生的班级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教师如何不轻松?可以想象,一个“督导组”在对班委起着规范,监督,制约的作用
研读魏书生《班主作工作漫谈》的感悟
教学上,魏书生是成功的。因为学生喜欢上他的课。在班级管理上,魏书生无疑也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学生在毕业后还感激他。研读了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后面简称《漫谈》)一书后,我领悟了魏书生班级管理之所以成功的秘密,明白了魏书生在繁忙工作之外,还能做两个班班主任的洒脱。其实秘密就是两个字“管”和“育”。即在班级管理中注重“管”但更注重“育”。
只要做过班主任,都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管理,但研读了魏书生班级管理之后,我发现同样都是“管”,但魏书生的“管”与绝大多数班主任的“管”是不一样的。最大的区别在于绝大多数班主任的“管”要么是保姆型的,事事操心,事事包办代替,要么是“严防死守”型,时时紧盯,时时督促,要么是“白色恐怖”型的,只许规规矩矩,不准乱说乱动,其结果不但没有管理好班级,反而“生怨沸腾”,师生关系紧张。而魏书生的“管”则不一样。首先有自己独到的管理理念。其次有过人的管理智慧。
正如魏书生自己所讲的:“我做班主任没有别的经验,就四个字:一是民主,二是科学。”的确,在《漫谈》一书中,到处都渗透着民主和科学的管理理念。在“学生应该是自身的主人,是班集体、国家、社会的主人”一章里,魏书生浓墨重彩般地展示了民主管理班级的实
践活动。“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一节使我明白了魏书生民主管理班级理念是来源于自己对学校和班集体独特的认识:“学校、班集体绝不是制造统一型号,统一规格和升学零件的机器。学校、班集体是将学生载向远大前程的渡船;是培养学生生命的幼苗在合适的阳光、土壤、肥料、水分中长大的园地;是学生走向社会各个不同岗位的实习场所,实习小社会;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培训基地。”“记者招待会”、“两个自我”“痛而后快”等节都讲述了与学生如何民主协商解决教学和管理问题的事例,事小理大。在“科学管理班集体”和“科学管理班级要靠班级的主人们”两章里,魏书生更是用细腻的笔触,将自己如何科学管理班级的实践活动娓娓道来,没有浮华,没有矫揉造作。“治病救人周”活动使学生主动找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弱点,敢于正视并改正这些弱点,从而增强了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控制„三闲‟”使学生提高了时间利用率,培养了自控能力。“学生座位自愿组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组合,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班级要做到„八有‟则营造了班级文化氛围,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观念和班级的凝聚力。“一料瓜子壳1000字说明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写说明书也成为他民主科学管理班级的一大特色。实际上,魏书生在科学管理班级方面的理念凸现他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意识。正如他讲的:“干部不觉得自己总是处于管理者的位置,同学们也不认为自己总是处于被管理者的位置。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经常有转换的机会,这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点。学生从小多次受这样的角色转换,长大后,便容易适应社会。”事实上,魏书生在班级管理机构设置上,从选好常务班长到设立值周班长、值日班长,都反映了他一直在践行着科学管理的理念。我想这也正是他比别人伟大的地方。
记得李鸿章曾经说过:“不会当官(班主任也大小算个„官‟吧)的人是最愚蠢的人。”也许在官场,李鸿章的话是对的,但在班级管理上,此言大谬。的确,管理好一个班级,不仅需要理念、热情、责任,也需要智慧。在研读《漫谈》中,我认为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上的成功也与他过人的智慧分不开。他在管理方面的许多“发明创造”展示了他过人的教育大智慧。“一分钟内全班调动完座位”、“两分钟半收好书费”、花长、鱼长、炉长等管理机构的设置、“45分钟写完2400字”、学会使用“边角余料”、“一分钟竞赛”、“无规则数字板”、“犯错误,写说明书”“犯错误,写心理病例”等等活动都显示了魏书生在教育管理方面的大智慧。
如果注重“管”是魏书生班级管理成功的基础,那么,在“管”中更注重“育”则是魏书生班级管理成功的“灵魂”。“管”仅仅是手段,“育”才是真正的目的。所谓“育”就是通过“管”使学生成为一个知识充实,能力提高,个性张扬,习惯养成,素质提升,品格健全的人合格公民。用现在时髦的话讲就是有科学的发展观。纵观《漫谈》我们不难体悟出魏书生在“育”字上建树。
育人之心灵,是魏书生班级管理重中之重。“三十五年后的班会”和“站在月球上想到的”活动,使学生在畅想未来中,抛弃了狭隘和自私,目光变得更远大了。“人是广阔的世界”使我们看到了一句话可以拯救一个灵魂,也可以覆灭一个世界的伟力,正是这句话引领许多中学生站在一个广阔的人生看待自己,看待人生,获得了精神上的解放。“比天空更广阔的”则培养了学生博大的胸怀,使学生更能看清自己的位置,并能既顺其自然,又积极进取。“战胜自我,超越自我”(26则)培养学生勇敢面对自己,勇于挑战人生的气概。“送别”则使师生之间感受到了友谊和真情的可贵,更加珍惜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
育人之责任,是魏书生班级管理贯穿始终的红线。正如他在“一人为全班,全班为一人”一文中讲的“这些年来,我向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反复强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全班,全班为一人‟”。同学们这样想,这样做,与他人,与集休的关系就融洽和谐,个人也会感觉心情舒畅,充满上进的力量”。“将近十岁的《班级日报》”、“养鱼负责人——鱼长”、“养花负责人——花长”、桌罩,“专人负责检查”、“劳动不吃大锅饭”“轮流教唱歌”等,篇篇都充满了责任,充满了义务。学生在责任中成长,在义务中成熟。
育人之身体,使魏书生班级管理贯穿始终的一大特色。“每天做100次仰卧起坐、俯卧撑”真实再现了这一点,“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力,更重要的是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变„?‟为„!‟”一文使同学们在“请把„?‟拉直,变成„!‟号好吗?”的幽默中改变了自己的不良坐姿,保护了学生的视力健康,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跑进快乐的天地”使学生在跑步中体验苦与甜,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发现了一个新的天地。“全班学生坚持练气功6年”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激发学生的潜能。
育人之性情,使魏书生班级管理时坚持的又一原则。“课前陶醉在一支歌里”,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灵魂,培养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热爱美、追求美的能力。“春到双台河”、“开荒种地”、“寻求春天的踪迹”、“摸鱼”、“打雪仗” 使学生在大自然中融化了人的烦躁、人的不安,激发了人的热情、人的勇气,完善了人的品格,拉近了人和人的距离、人和自然的距离。
总之,《漫谈》使我真正认识了魏书生。他是一个人,一个领悟教书内涵的人,一个深谙育人真谛的人,一个把一切都献给学生,献给教育的人。其教育理论令人欣喜,其教育实践催人奋进。
第四篇:《魏书生班级管理艺术》读后感
《魏书生班级管理艺术》
读后感
新密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马英丽
寒假,我把《魏书生班级管理艺术》细细研读,仔细品位,给我留下很深印象、感触和收获。回忆自己的教学生涯,特别是整整十七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有过彷徨时的无助;有过探索时的艰辛;有过无奈时的焦虑;更有过收获时的欢欣……一级又一级,一届又一届,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性格,每一届都要经过一段摸着石头过河的艰辛历程。所以,当我翻开《魏书生班级管理艺术》这本书时,我如获至宝。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个智者交谈,读魏书生的书就是这样的感觉。它犹如生命之石划过天空的闪烁光芒,它不是经典,却是践行的楷模,它不是哲理,却熔铸了教学的睿智。他是一位智者在和你娓娓道来班级管理中作为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心态和扮演的角色;他是一位心理专家在和你交流如何处理和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他更是一位优秀的长者在和你切磋人生路上遇到的是是非非,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
魏书生老师在班级管理中主要注重的是民主加科学,他时常教育学生:“尊人者,人尊之”,在班级管理中倡导“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理念……同时在这本书中我还看到了:
(1)每个人身上都具备的好我和坏我
魏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并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在学生的管理上提出了学生心中有两个自我,一个好的自我,一个坏的自我。对于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引导学生用心中那个好的自我去战胜那个坏的自我。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教育转化到主动的去教育自己。如果引导得好,可以省去教师许多力气。
(2)让学生融入到大自然去,在探索、观察、发现的同时,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兴趣。到大自然去,不仅可以获得更多学习的途径,锻炼学生的各种品质,还可以在活动中增进师生的感情。
(3)以身示范,做学生的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魏书生老师做班主任二十年,无论从他自身的教学水平还是勤奋好学甚至是班级的班规班约的遵守上,他总是克尽职守。即使在每天的跑步、仰卧起坐、俯卧撑他都和同学们一起认真完成。也正是这种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他的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4)快乐地惩罚。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当学生犯了错误时,魏老师不是急风暴雨的批评,取而代之的是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唱歌、做好事等等,使学生感觉在被老师尊重的潜意识中心悦诚服地接受“惩罚”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魏书生老师的人格是高尚的,值得我们景仰;魏老师的班级管理艺术是高妙的,值得我们学习。班主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虽然我不能照抄照搬魏老师的班级管理经验,但他却为我今后的班级管理指明了方向,相信在自己的不断顿悟下我会将班级工作做得更好!
第五篇:07魏书生的班级管理艺术.doc
魏书生的班级管理艺术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以法治班”的管理思想
关于管理,魏书生说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的确,魏书生在管理中采用的“民主”管理的策略和以“法”管理的方法是他班级管理中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他管理思想中最具价值的认识之一,其实质是现代管理思想中的“人本”观念和“法制”思想。
魏书生借鉴吸收了企业管理中先进的管理思想,并把它结合运用到了班级管理实践中去,从而为班级管理开辟出一条崭新的思路,并且获得了管理的成功。“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以“以法治班使班级管理形成制度化,走向了自动化;二者结合,不仅没有损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沿教师设计的预定轨道上运转,达到了理想的管理效果。
魏书生的做法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以下认识:
l、虽然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然而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
2、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从一定程度上说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但班主任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作为教师,他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3、从表面上看,教师与学生,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双方地位是对立的.然而另一方面,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学策略;
4、传统班级管理的弊端在于管理的无规章或制度不明,所以班级管理或随机应付,或有始无终,学生常常无所适从,我们说,没有制度谈不到管理,但制度既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意志,表现为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它执行中必须考虑到学生对制度的接受程度,应该看到,只有学生愿意接受且愿意服从的制度才会发挥良好的管理效益,而那些教师规定必须服从的“法则”,则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抵触甚至反抗。
二、自我管理思想
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是“人本”思想的发展,它并非魏书生的创造,然而魏书生管理本身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其教学策略之高明,教学手段之巧妙今人称道。
首先,他非常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曾经有学生问他:“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魏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们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魏书生说:“就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谈话中,魏书生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通过引导学生对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意识到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大大减少了由人际关系不谐产生的内耗,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
其次,魏书生创造性地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如:写“说明文”,写“心理病历”等,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帮助他们在心里筑起第一道防线,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再次,他大大强化了规划、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
第四,大胆转化了管理机制,为班级重新建立起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其新颖之处表现在四个方面:
1、全员参与,相互制衡。在魏书生的班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教师如何不轻松?
2、照章办事,责任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且凡事皆有章可循。
3、管理教学,相互结合,管理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中,魏书生的班级管理中就包含有大量的教学因素,比如让学生写“说明”,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但他同时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办《班级日报》沟通了同学间的联系,但不也是一个让学生全面受教育的过程吗?另外,除课堂教学,魏书生还把大量的课外教学活动(包括德、智、体等科纳入了班级管理的轨道,如定期定人检查作业批改作文,课前一支歌等,加强了教学与管理间的联系,推动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整体自动化。
4、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则已,一做必做到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三、系统管理思想
魏书生是个具有哲学头脑的人,他十分善于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教育问题,他认为,管理从空间上说是人与事(学习活动等)相互协调的系统(如他提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即证),而从时间上说则是一个从决策到执行再到反馈的系统运作的过程,为此,他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来构建他庞大的管理工程,在推进管理自动化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且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以下笔者就管理工程中几个比较重要的子系统略作些分析:
1、管理目标系统:
学校管理工作目标从属于育人目标,所以说全面发展的管理目标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的前提与保证。魏书生的管理目标系统地反映在他们制定的“班规班法”中,涉及的范围很广,有思想教育、有学习检查、有纪律监督、有多种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内容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挂样的管理目标可以防止管理们离全面育人的轨道,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健康协调地发展。
2、建立管理组织系统。管理组织,是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
作为班主各抒己见,进行民主表决,在此基础上任,魏书生当然直接参与指导管理活动,但观书生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他设立了值周班长(自报,轮值两周,值日班长(按学号轮值);这些同学与常务班长,团支书,班委会成员一起,各有不同的职责共同的负责班级各种事务的处理。对班级一些具体的用品及各项专门事务,魏书生还发动每一个学生进行承包,这样形成了由班主任、班级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
3、管理过程三系统:
管理实效来自管理过程,为强化管理过程,魏书生带领学生建立了三个系统:一是计划立法系统,它包括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每学期常规等;二是建立检查监督系统,形成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集体检查、班主任抽检五级监测体系;三是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对执行过程进行信息反馈,以便调整上述三个系统,通过加强对管理过程三个基本环节的管理,从时间上制度上对每项活动的开展作了安排,它保证了班级的一切活动都能按时、按量、高质量地完成。
4、建立管理渠道与方法系统;
在具体实施中,从教师这方面说,魏书生首先注意到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协调,通过完善两条渠道,提高了管理的实效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魏书生除注意直接参与管理外,他始终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启发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相互管理上。
另外,管理中他特别注意班集体的班风建设,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些为学生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值的一提的是魏书生在管理中还体现出高度的质量观念与效益意识,如上面提到的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合而为一即为一例。他管理注意整体规划,分层管理.内外协调,有序运转,从管理内容的优选到管理过程完善健全以至到具体时间的统筹安排和运用(比如他提倡“高效”学习,提倡控制“三闲”,提倡利用放学路上时间记一个单词等),无不集中体现出他管理的效益观念与质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