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震说课稿自己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预设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
课文记叙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了38个多小时的挖掘,终于成功救出自己的儿子和14个小孩的故事。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3、感受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巨大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四、说教法
1.情境引情法:课始,学生观看地震录象,激发学生的情感。
2.品读感悟法:通过句子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读感悟,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五、说学法
1.联系生活法:课始,从地震视频中感受地震的可怕,课中,感悟父爱无
边。
2.自主探究法:在课本的空白处,用精练的词句写下对词语的理解、对文本的点滴阅读感受。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文并没有刻意写出灾难的可怕场面,但是我认为让学生感知地震的可怕,更有助于学生感悟父亲那高大伟岸的形象。
(二)以疑促读,简化教学环节。
一个中心词“了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板块,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清晰明了;一条主线,“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贯穿全过程。以疑促读,简化教学环节,并相机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
(三).挖掘教材资源,丰富学生素养。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如父亲在废墟中挖了36小时,联想到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36小时,并由此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如父子团聚后,你会由衷地对这对父子说些什么?这样做,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父与子的了不起。
(四).课外拓展, 感情升华
这一环节,用汶川地震中的感人画面加深学生对文中情感的感悟,并升华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的情感。
七、说本课教学效果的预测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潜心品读文本,领悟文本的语言表现力,扎扎实实地练好学生的语文内功。整个教学设计,紧紧抓住一个“情”字,通过多种形式品读,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父子深情,让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牢牢地把握一个“爱”字,用文中父子之爱燃起学生心中之爱,让爱在课堂中传递,让爱在生活中绽放异彩。
我的这一堂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地震教案自己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临
潼
小
学
程
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谁能说说文题中的地震指的是哪里的?(美国洛杉矶)有一年,在美国洛杉矶,人们正像往常一样井然有序地生活着,突然一场灾难降临了,让我们亲眼去看一看。(课件出示)
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场灾难不仅使美国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了众多家庭骨肉分离,幸福在顷刻间就变成了人间悲剧,就在这场灾难中,一对父子给我们演绎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板书:父 子)二.品读感悟,体会亲情。
1.谁能说说这对父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在同学们的心目中,这对父子有着各种各样的诠释,那么在文中用了一个词是—(了不起),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板书:了不起)
2.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反映父与子了不起的语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3.品读精华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谁来说说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哪里?
a.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说说你从这句感受到了什么?(生答)同样表示挖掘的时间,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呢?(课件出示)反复读读这两句,体会体会再说。(生答)你们说得真好,那你们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父亲挖的时间长,挖得多么艰辛吗?谁愿意试试?
b.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了36小时,那可是两天一夜呀!以至于父亲变成了这个样子(课件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都成这个样子了,他还在苦苦挖掘。这哪里是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呀,这分明是一架不知疲倦的机器,这分明是一尊高大的塑像。多么伟大的父爱,多么惊人的力量!就让父亲的高大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里吧。再读这一句。
c.“没人再来阻挡他”都有哪些人劝说过父亲?(路过的人、消防队长、警察)说说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师: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一样吗?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
师:(引读)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
师:(引读)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问——
师:(引读)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道——
师:就是透过父亲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生:了不起的父亲。
4.品读精华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你又是从哪里看出儿子的了不起呢?
a.“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答)说得真好,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废墟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和危险。只有7岁的阿曼达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怕,坚持生的希望非常的了不起。
大家想一想,当时阿曼达是怎么想怎么说的?透过这感人的情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曼达?(沉着勇敢)谁来读出阿曼达的沉着勇敢。
b。“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还有那些句子能表现出阿曼达的了不起?(课件出示)在这句中你关注到了那个字?(让)这一让,让出的是什么?刚才这个同学在读这句时显得干脆有力,为什么这么读?你理解得真深刻,还有谁想超越他? 5.体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阿曼达虽然只有7岁,却能在生死关头表现得如此沉着勇敢,还能做到先人后己,这是因为什么?(板书: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你们看一下,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师:阿曼达被压在废墟底下,生死未卜,作为父亲,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父亲孤军奋战,伤痕累累,疲惫不堪时,是这句话让父亲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人们都来劝阻,让他离开时,激荡在他心中的依然是这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最终,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团聚了,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大家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父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却哭了,这个时候,笑和哭都表达着一种同样的感情,那就是——爱(板书)同学们,我想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对这对父与子发出祝福的?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
1、对这位父亲说:‘你真了不起,我敬佩你!”.
2、对这位父亲说:“你的爱是真心的爱,你的爱给了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是最宝贵的东西。”
3、对阿曼达说:“你拥有这样的父亲真幸福呀!
4、对阿曼达说:“你真了不起,在那种危险的时刻,你能平静地等父亲来救援,并且先让同学们出来,这是一般孩子很难做到的事。
5、想对父子说:是你们让我知道爱的力量有多么神奇。
(四)总结延伸“爱”
是呀,这对父子都因为记着爱的诺言,他们创造了奇迹,延续了幸福。师:此时
此刻,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后始终定格在脑海中的这些画面,和让我们感动的故事。
(播放图片)旁白:(1)这位父亲背着他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走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2)这位解放军叔叔怀里的幸运儿,是他的母亲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孩子撑起了一片生命的天空,在她的手机屏幕上写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活着,记住妈妈永远爱你!(3)再摸摸你的小脚,你却感觉不到爸爸的温暖这是一位为遇难的儿子擦拭双脚的父亲,所有的悲伤都定格在这样一个瞬间。这样一个细节的后面,却站着一个伟大的父亲。(4)9岁的林浩,在废墟中鼓励同学们唱歌,用自己小小的身体背出了两名同学。
大爱无言,人间有真情,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接过爱的接力棒,传递给你,传递给他,传递给我们身边每一个人!
第三篇:地震的说课稿
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震的说课稿,欢迎大家参考!地震的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地震》,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地震》选自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的第三课。本课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火山成因的基础上,借助对地震成因的探究,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
接下来说一说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知道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通过实验来解决。
过程与方法:2、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与态度: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体会到自然界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知道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四、说教学难点: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体会到自然界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五、说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毛巾、木棒、课件等
学生准备:毛巾、木棒。
接下来我谈谈我对本课教法、学法应用的认识。
六、说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本课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火山成因的基础上,学生要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自主设计实验,由此推断地震成因。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现有的实验材料,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法: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讲解法:教师讲解并补充学习材料;
课件展示法:用视频形象的展示地震;学生可以形象的感知地震这种自然灾害。
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以下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观察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对地震进行合理的假设;课标中提出了引导学生猜想的重要性。
动手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加深对地震成因的认识;
本课继续运用“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我安排的教学过程有四部分:
七、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同学们一定都了解一些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课件展示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交流这两次地震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地震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本环节安排五个小环节。
1.引导学生推断地震的成因
谈话:研究地震首先要研究地震的成因。同学们知道地震时,大地会剧烈地震动,这说明地下也有很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怎么产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小实验。
讲解:第一个实验: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实验、观察。汇报实验结果。
经过挤压的毛巾,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地下岩层很像毛巾,也是一层层的,假如地下岩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你推断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讨论、汇报。
第二个实验: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学生实验、汇报。
地下的岩层受到的挤压力越来越大时,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岩层会被挤压断会带来什么结果?学生讨论、汇报。
2.指导学生认识地震的成因
讲解:(出示地震成因示意图)学生的难点在此体现出来。
3.指导学生了解人们对地震的研究,弘扬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在1800多年前,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家监视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这是我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
(课件呈现)地震之前不寻常的现象。当看到这些现象时,有可能发生地震,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预防地震伤害。
4.联系学校地震演练,有效预防地震灾害
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立即离开房屋,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去,以免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砸伤。如果来得及,最好在离开房屋前,拉断电闸,熄灭炉火,以免电线着火、炉火倾倒,造成更严重的灾害。
5.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及时评价。本课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生活,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也是学习科学知识的真谛。
(三)小结
1.学生自由发言本课收获。
2.教师小结,强调避震小常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地震的说课稿2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安全教育是学校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为此我选择《地震》这一篇进行说课。
针对本次活动,我将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分析
《地震》是中小学安全教育读本——一年级《我的安全我知道》第五章《自然灾害》中的第四篇课文。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1-3年级公共安全教育应教会学生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本课主要是学习一些地震自救小知识,掌握地震逃生方法。使学生遇到地震时,可以将灾难减少到最低限度。
学情:一年级学生从电视中知道地震给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危胁,但他们缺乏在地震中临“震”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基于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我将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震带来的伤害,学习避震方法。
2.掌握不同情境中的地震逃生方法,提高自救能力。
3.培养学生安全保护意识,珍爱生命。
其中教学重点是学生学习掌握地震自救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教学难点是知道在地震发生时怎样进行自救,并能在情境中正确运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具体教学方法有直观教学法、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情景体验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学法上我采用了“思考问答法”“合作交流法”及“自主探究法”。
下面,我就具体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运用教法进行学法指导,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阐述本课的教学过程:图片导入,引出课题——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科学演示,实际运用——游戏演习,巩固深化——小结思考,拓展延伸。
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图片导入,引出地震。
通过运用直观教学法,使学生观看课件中的地震图片并思考问题:小朋友们,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图片中发生了什么事?引发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关注和兴趣。教师适时点拨,提问学生这是一种什么自然灾害。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地震。接着,我将借助地震前后图片的对比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地震会对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什么危害?我们的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时学生会有不同的心情,在谈话过程中,我作为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帮助学生运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起学生“我们要学习正确的地震逃生知识的欲望”。
为了抓住这次教学契机,我导入本次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假如地震发生在我们身边,你将如何保护自己?此时科学有效地避震方法是什么呢?请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一组:教室内发生地震时怎样紧急避险?
二组:怎样进行家庭地震避险?
三组:在户外怎么进行自救?
四组:怎样进行震后自救?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进行适当的指导。之后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小结: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旁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接着课本故事导入,小云正在床上睡觉,突然地震来了。但是小云家住16楼,他们选择乘坐电梯下楼。对吗?
学生自由表达,在此,我允许错误的方法和争论,并对此不加以否认。学生自由发言后,进行第一次地震逃生演习。针对本次逃生演习,我采用赏识激励法,对正确逃生的学生给予正面的鼓励和点评。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的技能,轻松突破教学重点。
第三个环节:科学演示,实际运用。我将播放地震自救小视屏,展示地震发生时科学的自救方法。播放视屏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第一次地震逃生演习时不对的地方,应该怎样去做。当学生反思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讲避震方法并进行系统的梳理。之后,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的形式,在“看看谁的反应快”、“防震演习辨对错”中进行你问我答,看看学生对于避震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通过小组比一比、小组之间相互提问的形式考一考,看看哪组能够准确而又迅速的说出不同地点、不同情况的避震方法。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巩固所学到的避震知识,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四个环节:游戏演习,巩固深化。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并且能够很快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这一环节中,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获得正确的逃生方法,我创设了第二次地震逃生演习情境。当听到警报声,要求学生将刚才所学知识和正确的逃生方法在地震演习中表现出来。在整个演习游戏中,教师始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及时地给予支持、引导和帮助。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的体验是深刻的,应该能够学会地震逃生的常用方法,从而提高自救能力。通过本次演习,学生学到了许多的正确逃生方法。有的知道不能使用电梯。在操场或户外时,应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可原地蹲下,双手护住头部等。对于学生在地震模拟演习中勇敢的表现我及时给予表扬,在一系列活动的调动和引导下,学生对地震知识的巩固得以深化。同时也使本课的教学难点得到轻松突破。在整个演习过程中,既紧张又有条不紊,进一步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整个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第五个环节:小结思考,拓展延伸
本课我们通过图片、视频、地震演习等方式使学生基本掌握了地震逃生的方法和技能。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用知识守护我们的生命。回家后请每位学生当一位小小宣传员,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同时和家长共同进行一次家庭避震演习。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安全教育的成功需要不断地渗透和探索,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更加珍惜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掌握更多自我保护的方法,形成珍爱生命的意识。
我的说课完毕,不足之处很多,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地震时如何逃生说课稿
地震时如何逃生说课稿 相衙镇中心小学
刘清霞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震时如何逃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进行教材分析。《地震时如何逃生》是安全教育四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的一篇课文。本课以生活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说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使学生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
依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安全教育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地震。
2、引导学生知道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应变,掌握好逃生的技巧。
3、掌握好躲、爬、钻、跑的技能,提高身体运动素质。
结合以上分析,我将目标一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估计学生对逃生技巧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目标二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接下来,我来说一说教法、学法。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课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现场演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地震,发生地震时如何应变,如何逃生等技巧。
下面我来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地震造成灾难的相关图片,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本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顺势推入第二环节指导体验,引导发现。
(二)本环节我把握了2个环节:(1)介绍什么是地震(2)地震会造成哪些危害。在介绍什么是地震的过程中,我出示了几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阅读相关文字,并通过四川汶川地震和四川雅安地震的实例,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地震。
根据教材的需要在“地震会造成哪些危害”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了几幅图片,通过图片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地震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地震本身会对建筑物及设施带来巨大的破坏。同时,其引起的连带灾害也常常会带来比地震本身更巨大的灾难性影响,使整个城市系统陷入瘫痪状态,甚至对救援行动的展开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至此,通过学习学生正确认识了地震,从而使得目标一得以落实,教学重点得以突出。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地震以及地震会造成哪些危害,为接下来的深化主题,升华情感做好铺垫。
(三)通过视频、图片、情境、具体实例等学生已了解了地震的一些知识,在此基础上我便引势深化主题。我设计了“假若真的发生地震,你会怎么办?”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地震逃生的办法。我将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地震的可怕,引导学生通过实战演练增强防震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并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合作学习,力图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有所思有所悟。在此基础上,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其他的逃生方法,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发生地震时该如何应变。结合我校开展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引导学生学会有秩序的逃生,并将主题进一步深化,培养学生在遇见突发事件,如何在街上,在车上,在楼房内,在商店内快速逃生。至此,学生知道地震时应该如何应变并掌握了逃生的技巧,从而使得目标二得到落实,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四)为了进一步落实情感目标,我设计了总结评价,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对学生可持续发
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将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一想:假若真的发生地震,你在自我保护的同时,又将怎样保护他人呢?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懂得珍爱自己关爱他人。
最后,我来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该板书简明扼要,力求让学生抓住本课的内容主线,明晰作者的写作思路。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五篇:地震来了怎么办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这一话题从人们面对自然灾害团结互助、友爱与坚强、自救,互救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正确了解,认识灾害,并懂得如何自救、互救的方法,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二、学情分析
由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能对一个话题,进行自我学习,对资料进行搜集,但还需要教师的一步步引导。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学生通过电视对地震都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对地震都有较深的恐惧心理。但是由于学生避震的知识不够全面,所以一旦突然发生地震,大部分学生不能选择正确的避难方法来保护自己。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于是我精心地设计了此节课。
三、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课上进行交流,汇报了解地震知识;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不同场所的避难方法;通过模拟演练让他们获得真实的体验;通过阅读创造生命奇迹的小故事,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事实了解地震的巨大破坏性,知道面对地震时的避难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地震发生时的避难方式,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
情感目标:提高地震的安全保护意识,感受地震灾害中人与人互相救助的可贵精神,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了解地震知识。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提高安全保护意识,珍爱生命。
教学难点:知道在地震中如何自救及互救。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体验感悟法
六、活动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汶川”地震的材料及有关地震避难方法和地震前兆方面的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上,我先通过谈话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5月12日世界发生了一件什么重大事件吗?这时学生会答:汶川地震。接着我进行追问:那你们对汶川地震了解多少呢?然后我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把收集到的一些图片介绍给大家,让学生感受到地震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接着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地震资料进行补充。出示了几幅有关汶川地震前后的对比图片人们悲痛无助的图片中国部队在第一时间所作努力的图片白衣天使们救助伤员的图片。中国人民行动起来,共同救助灾区的图片。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当你们看到这些图片时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谈感想。
然后引入课题: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但为了尽量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我们有必要去全面、深入地了解关于地震的信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对5.12大地震的回顾,及图片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到“地震”这一自然灾害巨大的破坏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课的学习过程中。]
(二)合作探究,关爱生命
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我应用了探究学习法,首先出示问题:地震来了怎么办?设定不同的地点:学校、家中、公共场所。然后通过这样几个步骤来完成:学生自由说一说,结合资料讲一讲,讨论交流议一议,汇报交流记一记。最后教师总结: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惊慌出意外,就地躲藏好。头脑要冷静,灵活对策找。
(教学预设):我想在学生结合资料讲一讲这一环节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的同学说藏在桌子下有的同学说藏在桌子旁,那么哪个答案才正确呢?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我可以先让同学讨论解决,如果还没有解决,我可以出现事先准备一段视频,让学生在看视频的同时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此环节我注重了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协商。我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讨论,汇报交流来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认识灾难,避震自救
这一环节我主要是让学生来了解地震前有什么异常现象,我先让同学们自由说你所知道的这次汶川大地震的异常现象,来感知地震。然后我出示一首地震预兆儿歌,让学生来了解地震。我们可以根据地震前兆,来预知灾难,积极自救。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了解地震前兆,减少灾难的发生。切实做到用学过的知识来守护自己的生命。]
(四)故事交流,感受生命。
在此环节的设计中我先让同学们讲一讲,你知道这次汶川地震自救,互救感人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读一读书中的故事,最后找学生谈一谈,你听了同学们的讲述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三个步骤来完成。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通过书中的故事或自己搜集来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使学生对地震中自救,互救的小勇士由衷的赞叹。让他们积极、勇敢的面对生活。来实现教师情感,学生情感和文本所要表达情感的共振。达到了课标要求中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五)亲身体验,模拟演练。
此环节我设计地震情境,假如我们在学校、四楼正在上课这时发生地震,我们将如何自救?找八个小组的成员八人前来演示。
接着让同学们来自评,互评,谁做得好,谁的位置更具有安全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模拟体验,让学生更加明确了在地震中如何应用学到的知识,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救助的可贵精神,珍爱生命。]
(六)活动延伸,远离灾难。
为了使本节课达到拓展延伸的目的,我为同学们设计了一个课后完成的活动主题:“我是小小宣传员”,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宣传单,向大家宣传有关地震、防震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防震减灾意识,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出力。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利于学生全员参与,能真正唤起儿童情感共鸣的活动,使学生主体亲历,积极动手、动口、动脑投入其中。使学生在巩固新知的情况下,从文本回归生活,走近生活,开展更多的活动,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让更多的人们来了解地震常识,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