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国基教育学习心得
国基教育学习心得
很有幸参加了由全国学习科学学会尝试学习研究会所主办的“小数数学教学观摩调研讨论会”。为期一天的学习让我这个教学新手依旧回味无穷,特别是听了来自北京的刘延革老师以及来自南京的张齐华老师的课,让我收获颇多,感触颇多。下面我就简单地来谈谈我的感受。4堂不同年级,不同内容的课程,让我感受到教师的魅力,学生的潜力。每堂课程的执教老师都具有很好的专业素养,注重学生的发展为主,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评价意识、数学思想等。第一堂课:任国伟老师的《找规律》一课,以瞬间记忆两组数(1234 1234 1234)(162536496481)为课堂的引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索兴趣,缓解了陌生的课题氛围,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精美的课件,让学生自主寻找规律,并且总结方法。然后通过对方法的总结归纳,让学生自己通过不断的练习,发现各种方法之间的巧妙之处,进而得出计算的方法是较为适用,并且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最后通过一道图像规律题,得出“从不同的角度去找到的规律是不相同的”;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的千变万化之处。最后回到课前的那组看似没有规律的数(162536496481),得出“规律”可以方便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难题。
我的感悟:本堂课的独到之处在于,教师生动的教学过程让课堂氛围一直很和谐,并且愉快。同时将课堂的主体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使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学习数学,体会这种自我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同时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自己的体会让学生认识和
筛选更为合理,更为便捷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同时还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方法的巩固以及应用的能力。但是本堂课我认为有所欠缺的地方在于,课题是《周期规律》,但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任老师并没有提出周期这个词的含义,同时在解决找规律的过程中也没有利用“周期”思想来解决问题。
第二堂课仍然是任国伟老师带来的《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这堂课仍然使用了很有特色,同时很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刘谦的魔术,来引入课题。同样带来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刘延革老师的给我最大的震撼。一堂课从见面到总结都丝丝入扣,问题一步一步深,引领学生进入更深一步的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让我记忆最深的是这样一个环节。出示一幅图:一辆大巴车在往返北京和上海的路上,行人要前往上海。能否乘坐此车?其中图示中包含了几个生活中的细节,可以推测判断出结果。
1、车头的位置;
2、道路中的黄实线;
3、车门的位置。这道题不仅考察了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来推测未知条件的能力,还考察了学生的观察和运用生活实际的能力,将课堂推向了高潮。通过这道题,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学生不仅能够很好的对已知条件进行筛选和运用,同时还能够找出最为简便的办法。整个课堂就在刘老师的引导下层层深入,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刘延革老师的讲座中,对于理论知识没有过多的体会和认识,只是意识到教育在不断的发展,我们教师要不断适应教育的要求和发
展以及课程的改革。真正做到从教材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引导学生,真正做好一名引路人,而不是带头人。但是在讲座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我却有十分深刻的体会。一个老师在讲解平移和旋转的内容中,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思考平移的方法,自己去体会图形平移的过程,而是以教师自有的经验帮助学生毫无难度的跳过这个课题中的难点;当然这种方法毋庸置疑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之内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们长远的思考这个问题会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忽视甚至剥削了学生失败的权利。刘老师在评价这个老师的做法的时候用到一句话:成功是一种经验,失败更是一种经验。我感触很深,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在教学中传递给学生各种各样的知识,从而忽视了学生自我的发展,自我的认识过程,那么学生永远只会被动地学生,永远不会主动去探索,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开动脑筋。
下午张齐华老师课,可能我的感受还不是深刻,但是从他的教学过程中,我能看到:他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思想,他把课堂放手给学生,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也是他的一句话:现在这个班是让我最兴奋的班级,一堂课下来,我说过的话加起来不到5分钟。我感叹他课堂纪律的控制水平,更加感叹他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自我尝试。这样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不仅提高了自我的数学思想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批判意识,将我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融入到课堂中去,而且发挥的是如此淋漓尽致。
课后的讲座,更像是拉家常。整个闲聊中,我只有一个体会:教育是用心,教育孩子也要用心,不是肆意的批评指责就能够提高孩子的成绩,也不是适当的激励就能促使孩子突飞猛进;但是当方法和爱心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总会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
很多感悟不是一篇心得可以写完的,很多感受也不是一堂课,一天的学习可以体会的,教育是一门需要我们一生用心去书写的事业,这或许就是我学习的最大心得,也是我工作这几个月以来最大的心得。
第二篇:成都国基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国基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回归语文本体
前不久,我有幸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国基教育大讲堂“回归语文本体”教学观摩研讨会。
对于研讨的主题“回归语文本体”,当时心下觉得概念比较模糊,听了专家的讲座和几位全国小学语文名师上的课方才明白。在此将本次学习收获及体会整理如下: 一:关于本体性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
“本体性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本体性内容”应渗透在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之中,我们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将“非本体性内容”当作了语文课主要目标进行教学,就会造成语文课“本体性”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错位,异化语文课的性质。二:名师是怎样“回归语文本体的”。
听了讲座,翻了资料,在“如何回归”的疑问中,听了几位语文名师的讲课,有些小小的启示。以张祖庆老师的《穷人》为例。这堂课围绕“穷”字设置了四个流程: 第一板块:溯“穷”,整体感知。
1.呈现雨果和托尔斯泰的头像。
2.简介作者.译者及小说的来历——根据作家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改写的。3.课文写了哪几个穷人?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 第二板块:扣“穷”,研究表达。
1.读完全文,找不到一个“穷”字。那么,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穷人的“穷”?(细读圈画——标序整理——小组分享)
2.交流点拨,研究表达。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如下几个要点梳理作者是如何写出“穷”的: A.恶劣的天气环境;
B.家中的陈设和衣食起居; C.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忐忑心情; D.渔夫的忧虑;
E.西蒙死后孩子们入睡的细节.........3.师生一起探究容易被忽略的文字,从看似不经意的话语中,感悟穷人之“穷”。
4.小结: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将诗歌改写成小说,通篇小说没有一个“穷”字,但读来催人泪下。这就是大师的文字,这就是艺术的力量。第三板块:品“穷”,以写促悟。
1.这些穷人,真的穷得一无所有吗?细读全文,完形填空:穷人虽然很穷很穷,但他们拥有()。
2.分享与点拨。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如下内容中,感悟穷人的“善良”,“富有同情心”,“母爱”等美好品质:
A.恶劣天气环境与室内温暖舒适的对比; B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与渔夫的忧虑;
C西蒙死后的惨状与孩子们熟睡的对比..........3.创生语境,迁移写作。(创生写话语境——摹写人物内心——分享与交流)第四板块:究“穷”,引发思考。
在整个的课堂中,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等方式,感受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将叙事诗改写成小说的高超写作技巧;创生语境,迁移习作,尝试了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习作方法;带动学生多元解读,从字里行间读懂穷人的“穷”与“不穷”,充分感受穷人的美好品质。这节课,有明确的本体性内容,并围绕本体性内容展开教学,真正做到了“用语文的方式上语文课”。这堂课下来,“回归语文本体”这个概念在我脑中渐渐清晰,我想,应该就是将课文阅读的目标由“思想内容”转移到“语言文字”上来吧。三:专家的话。吴忠豪教授说:
语文课不应该是“教课文内容”,而应该是引导学生“用课文学习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只有将本体性教学内容作为主要目标,才有可能把这堂课真正上成语文课。解读课文的最高效率,是能理解思想内涵,但是对提高语文能力帮助不大。语文老师要用课文的语言发展,丰富,规范学生的语言。只有同时关注了“写了什么”和“怎么写”,语文才能担当起它的“独当之任”。四:我的感悟:
两天的学习之后,和专家的理论两相对比,发现自己对“本体性教学”方面做得相当不够,如此一来,以后该怎样上课,还得努力改进,争取能“回归语文本体”。
第三篇:国基教育大讲堂观课心得
国基教育大讲堂观课心得
博睿特外国语学校 数学组 沈小辉
非常幸运,来到美丽博睿特外国语小学没多长时间,就得到学校让我们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我们一行九人坐车出发来到成都新南路空军礼堂,在这里度过了让心灵震撼的两天,让人开心的的是有机会听吴正宪老师讲授两节课,还有大家一起简短的交流。吴老师第一节是四年级的《乘法分配律》,第二节是二年级的《平移与旋转》。此外还有成都泡桐树小学的游琼英老师带来四年级的《速度、时间和路程》,还有卞小娟老师的二年级《认识角》,仲广群老师的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川大附小王宇老师的《乘法后复习》。课堂非常的精彩,其中游琼英老师的分享式教学,可谓让大家开眼界了。
游老师的课堂真的把学生当作是主体,充分展现了教师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展示,学生交流而得出结论和观点,期间教师只是在关键的地方做适当引导,其余全部是学生活动的内容。
其实分享式教学在任景业的影响下,由游老师带领老师在泡桐树小学进行着尝试。“分享式”教学有三个重点,即问题、思考、分享。教学中提出一个探究的问题,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教师、学生分享学生探究的成果。1.这样的教学设计思想很前卫,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分的学习、展示的时间,还学习以本真面目。2.这样的教学程序很简单,可以是情境引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评价反思。教师便于设计,便于操作。3.这样的教学很有效,因为教学追求的是减负提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有最大可能的锻炼和收获,教师也在精心的备课设计中,在和学生思维的交流碰撞中不断丰富教学经验。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让每个教师都看到希望”,只要教师能读懂学生,就能成为好老师。
游老师充分利用分享式教学的特点,在《速度、时间与路程》的课堂中,在小组分享时、学生分工、没人讲题、其余的学生质疑评价、补充完善,使人人都有平等的话语权。当全班分享时,老师站到讲台下,让学生站到讲台上讲解、提问,变成“教师”,台下的学生评价、回答。台上的同学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也必须要思考清楚,才能讲清楚,说明白。台下的同学必须通过思考,才能回答台上同学提出的问题,才能对台上的同学进行评价。
再次感受到了吴正宪老师的课堂,依旧是那么朴实,没有花哨的课件,没有动听的音乐,却有着那么强的感染力,很精彩。听完她的课的学生都说:“吴老师!那么快啊?”“吴老师,下节课是不是还是数学课啊?”能让学生说这些话可真不容易啊,能让学生这样喜欢自己的课堂可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这也是值得我反思的地方了,为什么吴老师的课堂那么精彩,为什么从未和吴老师见过面的学生居然在短短的四十分钟之内能和吴老师产生那么厚重的情感?我想这可能是吴老师付出了真实的情感吧。
给人印象深刻的课还有特技教师仲广群老师《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引导学生不断地学习和总结好的方法,让数学课堂简单起来,生活化、趣味化。而他的“无痕教育”恰恰吻合了本次活动的主旨--“数学生态课堂”的特征。“润物细无声”,这是对学生生命主体的滋养与尊重;不刻意、不牵强、不宰制,使课堂达到了整体和谐的境界;而对局部与整体、预设与生成、开放与封闭、稳定与协变、多样性与独立性等关系的智慧处理,更是让课堂呈现出了生态的情趣和意蕴。
每一次的观摩都让我们的教学经验更加丰富。其实,观摩活动就像一面大大的镜子,有时会把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照射出来,无限放大,能让我们站在另一个角度审视我们自己的问题,从而改善进步。首先,我们对学校领导能给我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表示深深地感谢。这次外出听课让我们感受颇深,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一两节课、一两个报告,而是名师们先进的理念、前沿的思想,以及将理念和思想融入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方法。“给数学教师的十点建议”很好,现在推荐给大家:
1、居高临下驾驭教材
2、每天5分钟的口算
3、每周1篇数学周记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5、倡导学生个性思维
6、重视学生动手活动
7、多让学生表达交流
8、合作突出思维碰撞
9、加强少数差生辅导
10、作业设计新颖有效
第四篇:小学数学学习心得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精选多篇)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
倪代红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进一步感受到学习数
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体验学习是在新课改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参与思维的形成过程、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精彩、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是每一位课改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的第一条建议,可见体验的过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体验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进入生命领域,调用各种器官去体验、去感受,能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之间架起一道无形的桥梁,是知情合一的学习。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我
们应该提倡体验学习。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
2014-10-26
小学数学有效学习心得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一节课,使师生的生命有了怎样的变化;收获了那些知识与思考;获得了怎样的身心体验,是考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重要指标。客观地说,师生从走进课堂到走出课堂,总要发生一些变化,收获一些东西,好像每节课都是有效的。但是课堂的有效程度是很不一样的,有的课堂能对师生产生终生的影响;有的课堂只给学生留下一些机械的记忆,日积月累的差异就导致人的素质的差异,人的生活状态的差异。因此,每一节课的效果都不可忽视。
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教师都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也有很多,从我的经历和体会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以下三点。
一、教师要有吸引学生的本事
首先要放正心态。当我们拿着教案走进课堂时,如果心里想着:我讲课来了,学生必须坐好认真听我讲课!那么这节课一定不会太精彩!如果你微笑着走进课堂时心里想: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来了,我一定让我们每个人学得愉快。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人坐在飞机上和坐在自行车上想问题角度是不一样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和走进学生中间想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走进课堂时,就要把自己的角色摆正,当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忘记师道尊严,全身心投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
其次,老师要学会美化目标。任何一节课都有预定的目标,但是如何让目标具有吸引力,就不是每个老师能做到 的了。上课前,老师要善于用最美好的语言描述达到教学目标后的美景,吸引每个孩子向着目标前进。
第三,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身心体验。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快乐还是痛苦,是主动还是被动,是评价一节课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比如去看大海,如果我们只管看到大海就行了,旅途中吃不好,睡不好,难受极了,等欣赏到大海的美景时,一定会大打折扣。对于师生,学习过程是生命的常态,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让学习过程充满快乐是提高我们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不可忽视。
第四、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备好课和没有备好课走进课堂时,心情是不一样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用一生来准备一节课。真的是这样,课堂的高效率来自于精心的准备!课堂的魅力也来自于精心的准备!能够吸引学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
二、努力拓展课堂的宽度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达到的目标是一定的,如果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增加课堂的宽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提高。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知识储备,需要教师留心身边的一切事物,更需要不停的思考,精心的设计。课堂的宽度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决定因素。
三、挖掘课堂的深度
决定一个容器大小的是它的容积,容积的大小跟它的深度成正比。一节课的有效性,也与知识的深度成正比。我们的课本知识都是很浅显的,一般智力的学生自己看几遍就能明白,如果老师像传声筒一样,只传授课本知识,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适当的挖掘知识的深度,是提高教学效率有效途径。
其实,每节课都应该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加深,增加课堂的容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延伸课堂的长度
学生走出课堂时,如果觉得课堂上的东西都学会了,那这节课决不是完美的课;如果学生还愁眉不展,在思索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样的课堂绝对是精彩的。课堂上高悬的永远应该是问号,而不是句号。所以,下课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带着思考走出教室,延伸课堂的长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跟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太多了,只要我们勤思考,肯探索,把自己当作学生探求知识的同行者,一定会找到更好的办法。美国教育家帕尔墨说:“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实践真理的共同体空间,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求真理。”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吧。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设计
安庆市宿松县朱云军
听了王海坤教授的课后,使我获益非浅,本次培训主要依据《新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并结合着实际课例对我们老
师的备课、课堂教学、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课外知识的的效延伸、如何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考核、检测等多方面、立体式的培训。目的是想以新的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和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带来新的变化。而教师是这场变革的决定因素,只有教师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了解具体的设计与操作,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才能使新课程得以落实。
一、大胆探索,既要求实,更要创新。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大胆创新,采用反常规教学法,设计课堂活动,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唤起学生的需求,激活学生所必需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运用多种手段,刺激思维。尝试开展了课堂讨论,组织课堂竞赛,让学生到黑板上演示一些练习,并说明思路,让学生讲解解法,利用多媒体,把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真实呈现。通过以上教学手段,学生不仅有一种亲临其境的切身感受,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活跃了课堂气氛,刺激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努力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如:在教学中使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让学生课前依据课本内容提出相关疑难问题,上课时由学生充当记者对老师进行采访,最后由老师总结新课并对学生进行评价。此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们为了能主动表现自己,个个踊跃提问,使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勇气和信心,发展了学生思维,有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面向全体,既有展示,更有深华。
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在开学初的绪论课“与同学们谈地
理”上做总体部署,其呈现的内容一般是要求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爱好和兴趣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去收集、整理地理知识资料,然后以各种方式在全班展现,并可就讲述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请全班同学课下思考。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保守性,并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思维的开阔性。
三、打破常规,既有顺应,更应逆取。
长期以来的思维形式是求同思维,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使学生思维闭塞,甚至机械学习,死记硬背,而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打破定势,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设计些无法在教材直接找到的答案且学生能接受的创新问题,引导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上问题不需
要有统一的答案,但可以充分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教师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从我做起,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变“教”学为“导”学,使学生具有自主摄取知识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以适应学生走向社会后再学习的需要,努力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2014--2014学年第二学期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梅塘小学陈兆翔
从教第五个年头,今年比较特殊,第一次静下心来学习全面新课标的。结合我平时的教学有下面几点浅显的认识:
首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上分析,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知教学。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经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以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瓶;而 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分是多少呢?按照习惯的说法是叫做半个。生活中常会遇到分东西或物品不是整数的情况,在学生学过的数小哪个数可以刚来表示半个,学生找不到这样的数,那么半个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此时就要学习新的数——分数,这个数又
该怎样写,怎样读呢?学生对学习分数有了一种需求和愿望,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
二、设计问题情境,增强应用情趣。
人的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设计问题情境,注重存疑,把问号装进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描述客观的事物与现象,寻找与数学有关的因素,主动的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搜集应用事例,体会应用价值。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自己搜集有关资料并介绍给学生,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地图用四种不同颜色区分地区、飞机设计等都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社
会已进入“数字化”的世界。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数学应用的具体案例,并相互交流。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百分数的资料,像商品标签各种成分的含量、存款利率等。再如,教学“认识千米”时,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世界最长的三大河流是多少千米。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发展,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四、创造应用机会,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会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美国数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例如,教学“百分数”后,做小会计师,在父母的带领下把自己积攒的钱存起来,根据银行的利率算——算,怎样存更合算,熟悉、掌握存款的方法和计算利率的方法,或者到商场购买打折商品,计算打折商品的总价。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寨里桥亭小学张亨文
我班有几个学困生,他们的学习习惯非常差,应培养他们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
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
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三、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
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作为一个参加工作没有几年的教师,对于此次课改我认真研读了新的课标,积极参加课改的培训学习。我深刻感受到教学处处都有细节,处处要让学生体验实践,联系生活,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在这次培训之前,我一直对学生的口算能力的提高不得法,听完老师的讲述后,明白要用听算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口算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注意力和书写速度。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过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作用,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和“知识移植”的过程,真正的教学应该说是学习主体和教育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在未来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的,并为此设计、组织相应的使学生成为活动主体的学习环境。教室和教师并非学习环境的全部,课堂教学也不再限于传统的教科书、黑板、粉笔之类的媒体,而是有了多媒体系统乃至因特网的支撑。人们正步入学习化社会,一劳永逸获取知识已成为过去。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迅速发展的机会现实,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不断创造成功的机会,与外部世界保持和谐与默契。
总之,对新课标的学习给我的日常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一个正确的方向和目标。要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动手实践中、在一次次的探索与交流中,不觉之中感受到知识的滋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
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体验学习是在新课改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参与思维的形成过程、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精彩、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是每一位课改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的第一条建议,可见体验的过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体验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进入生命领域,调用各种器官去体验、去感受,能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之间架起一道无形的桥梁,是知情合一的学习。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体验学习。
第五篇:小学数学学习心得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
倪代红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进一步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体验学习是在新课改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参与思维的形成过程、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精彩、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是每一位课改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的第一条建议,可见体验的过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体验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进入生命领域,调用各种器官去体验、去感受,能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之间架起一道无形的桥梁,是知情合一的学习。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体验学习。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言外之意,学习成绩好未必学习效率高)。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
201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