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流程、成长袋填表要求、综合素质评价意见
平昌县板庙小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流程
一、分类。每学年9月10日前后,由教导处分发好“学生成长记录袋”,交课改年级班主任,一生一袋,并作好填表方面的指导说明。
二、填写。课改年级各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将封皮及表内的基本情况统一规范填写,并参照《填表要求》、《评价要点》与任课教师及群众代表一起考核填写,完善相应内容。
三、小学一至四年级、初中七、八年级于5月中旬,九年级于3月中旬下达评价A、B、C类学生数目到各班。
四、测评意向。
七、八年级应于每学年6月15日前,九年级于每学年3月20日前,填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统计表”,并在表上签署班主任、评定小组组长姓名(按学籍号进行排列,由课改办统一制表)。
五、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对各班报评价评价统计表予以调整并确定最终评价等级,评定结果张榜公示(三天),公示期间收集反馈相关信息。
六、张榜公示结束后,学校将最终评定等级制表上报教育股(小学一至四年级、初中七、八年级每学年7月10日前,九年级于4月5日前)。
七、“学生成长记录袋”应严格管理,严防遗失、篡改、转借他人;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可以随时调阅、检查、抽查填写情况,并予以通报。
平昌县板庙小学课改办二OO八年九月
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填表要求
一、封皮
学校:平昌县板庙小学
班级:初中2011级×班,小学2014级×班
学号:填写完整的学籍号(在封皮内的学籍号可填其后三位)
二、综合素质评价表
1、由班主任填好学生基本情况栏(学生姓名、性别、班级、学籍号)。
2、“学生表现”栏由班主任填,以文字“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呈现;“自评、互评、班评”分别由学生、班干部、班主任填,以“A、B、C、D”方式呈现。
3、“获奖情况”应准确及时记载学生获奖情况,并将其获奖证书或奖状复印件和作品原件装入成长记录袋中。
4、综合性评语:由班主任将学生六项指标情况采用激励性的,综合性的简洁精炼语言描述。
5、总评等级:校长签名由学校统一填。
6、评定组长签名、学生签名栏内分别由各相应评定组长签章,学生签名。
三、考试考查成绩登记表
1、表内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各项目内容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实行等级填,其余各项以分数方式填。
2、上期以秋季期末考试成绩为准,下期以春季期末考试成绩为准。
四、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
1、初中每一学年共10课时,每学期5课时;小学每一学年5课时,其中上期3课时,下期2课时。班主任应签章。
2、鉴定栏内所任毕业班班主任填写,班主任需签名。
五、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登记卡
由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填好学生基本情况栏(IC卡号暂不填),其余内容由任课体育教师填,并确定好评定等级,体育教师、班主任需签字。
平昌县板庙小学课改办
二OO八年九月
平昌县板庙小学
关于对课改年级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要点)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要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生、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程序
学校应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完成自评,指导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互评,组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协调社会各界参与考评,校长进行综合评价,同学生和家长反馈评价结果;深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探索科学的、简便易行的评价方式开展测评工作。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评定
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包括综合性评语和等级两部分。综合性评语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描述。评语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和不足,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等级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作出的评价,等级评定分为分项等级和总等级,分项等级即综合素质评价的六项指标,均采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以A、B、C、D呈现;总等级亦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以A、B、C、D呈现。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衡量中小学生素质的重要依据之一。综合评定六项评价考核指标中。(1)凡五项达到优秀,一项达到合格以上的,定为“A”;(2)凡三项达到优秀,三项达到合格以上的,定为“B”;(3)凡有五项达到合格以上的,定为“C”;(4)凡有两项以上不合格的,定为“D”。总等级达到“A”等级的学生的个数,学校不得超过该年级在校学生数的30%。将学生评定为“D”等级应非常慎重,原则上不得超过所在年级学生总数2%。
从2005年9月1日开始,对于中小学课改年级的学生转学,转出学校应将“学生成长记录袋”密封后转出;转入学校应同时接收学生档案。对借读的学生,原则上由所借读学校提供借读期间的相关证据资料和参考评定等级,由学籍所在学校建立档案,并确定最终等级。
凡有初中的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七、八年级每学年7月10日前,九年级4月5日前上报教育局教育股(小学相关年级也应于每学年7月10日前报表学校教导处备案)。
四、综合素质评价的管理制度
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内容有:学生考试考查成绩登记表,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体检表,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学年评语表,参加各类活动获奖证书复印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并以此作为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的基本依据,综合素质评定每学年进行一次,学生毕业时进行总评。
“学生成长记录袋”由学校教导处派专人保管。
二OO八年九月
第二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流程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流程
1、评价人(教师、学生、家长)的登录网址是:http://172.16.15.102:8989/pj,学生、教师的初始用户名、密码分别是编号(学籍号),密码。家长的用户名是“jz”+学籍号,密码与学生相同。
2、评价任务: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家长评(这个如何操作,我再咨询)
第三篇: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求
附城中学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求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初中学生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重要依据。根据湛江市教育局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学校工作实际,制订本规范。
一、评价工作的目标要求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发展性教育为依托,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内容为标准,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采取多元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和个性特长,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二、评价工作的机构设置
1.市教育局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我市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相关的培训工作,审核学校实施细则以及评定的规章制度,接受和处理各界人士的咨询、申诉,纠正评定中的错误,查处违规行为。
2.各学校要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由校长和教师、学生代表组成,负责本校的评定工作。各学校评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名单要向全校公示。学校评定工作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落实主管部门评定委员会的实施意见或方案,制定学校评定实施细则,明确评定程序,认定班级评定小组成员,组织并监督评定工作,对评定结果进行确认,对评定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3.班级要成立评定小组,由学校评定委员会提名成立,成员由班主任、任科教师代表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学生的自评、互评和结果的合成,接受家长的咨询。评定小组名单要向评定班级学生公布。各小组成员要熟悉和了解该班学生情况,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度。对于多数学生有异议的小组成员,学校评定委员会要做出相应调整。
三、评价体系的组成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即评价层次、评价主体、评价维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1.评价层次是指用什么来评价学生。主要包括常规性评价(日常评价)、主题性评价和标志性成果。
2.评价主体是指由谁来评价学生。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各主体评价的权重要有所区别。
3.评价维度是指评价学生的哪些方面。目前省及潍坊市确定的评价维度有六个方面,包括道德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评价维度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细化或合并。
四、评价标准的制订
评价标准的制订分确定评价维度、确定考察领域、确定发展要素、制订标准细则四个步骤。
1.确定评价维度
评价维度是指从“哪些方面”出发来评价学生的素质发展。每一个维度都要反映学生素质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价维度的确定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我市根据省及湛江市的要求提出了六个基础性发展目标,确定了六个方面的评定内容:道德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便于考察,可将其分解为“常规性评价维度”和“主题性评价维度”内容。“常规性评价维度”主要包括“学习习惯”和“行为养成”两个方面;“主题性评价维度”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能力拓展”、“交流与合作能力”、“身心健康”和“审美表现”六个方面,标志性成果单独作为一个维度进行量化考核。
2.确定考察领域
考察领域是指到“哪里”去看学生的素质发展,从而实施完整评价。相关学习领域与各维度关联,是维度的细化,相当于评价维度的二级指标。
3.确定发展要素
发展要素是指以“什么”来评价学生的素质发展。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需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将评价维度具体化,形成评价的发展要素,即指标项。要科学合理的设置评价要素,评价要素太多会增加评价负担,太少又会影响评价的全面性与公正性。评价要素的设置要便于操作,内容要有针对性,要与学校教育活动密切结合,避免夸大或空洞的内容。
4.制订标准细则
各学校依据确定的评价维度,确定考察领域,制订评价发展要素评价标准细则。评价标准要分年级制订,部分指标的评价标准要随年级逐渐提高。标准的制订要因地制宜,充分体现学校文化特点,标准的内容要符合目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要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密切结合,每项指标要落实到具体活动和学生实际表现上来,充分体现可操作性,充分展现学生综合素质表现。标准一般按学年制订执行,根据学校教育实际和活动开展情况定期修改完善。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要向全体师生和家长公示,无异议后报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批执行。
五、评价的方法步骤
评价的基本方法是“日常评价”、“期末评价”和“过程性成果评价”三种。日常评价的内容是“常规性评价维度”,主要考察学生的习惯养成。“期末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主题性评价维度”,主要考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六个维度。“过程性成果评价”是对学生阶段内学生获得发展成果的量化评价。
1.日常评价
“日常评价”结合学校常规管理进行,实行量化累计。量化原始数据由各班级按评价标准要求进行积累,根据评价指标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以班级(组)为单位每月进行一次评定。日常评价结果汇总及等级评定由班级评定小组负责,评定分A、B、C三个等级,其中A等比例不超过30%。评定前要将每位同学该月的量化成绩在班内公布,接受监督。原始记录所用表格等材料由学校(班级)根据评价标准自行设计印制。学期结束后,按各个月的等级换算出本学期“日常评价”的总体等级,以A、B、C、D呈现。
2.期末评价
“期末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在学期末进行。评价的形式为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原则上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为主,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指标评价需要自主选择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
⑴自评。学生本人根据自己在主题性评价维度方面的实际情况,给自己确定一个评定等级,同时写出描述性评语,并提供相关证据。评定分A、B、C三个等级。
⑵互评。学生本人根据自己在主题性评价维度方面的实际情况,向本班同学宣读自评报告,同学相互之间根据平时表现、本人陈述以及所提供的证据,依据综合素质评定标准,确定互评等级。互评分A、B、C三个等级,A等不超过本班评定学生总数的30%。每位学生的最后等级由班级评定小组负责汇总统计。
⑶教师评价。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由班主任组织任课教师进行评定。评定时以学生平时表现为依据,通过实证材料,参考学生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定分A、B、C三个等级。
⑷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由各学校根据实际需要自主确定评定办法。期末评价内容为主观模糊性评价,评价主体以学生自评(占10%)、学生互评(占40%)和教师评价(占50%)为主,各主体权重侧重于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各评价主体按权重比例汇总,计算出学生“期末评价”总体等级,以A、B、C、D呈现。
3.过程性成果评价
在期末进行,由班级评定小组具体组织。主要是对学期内学生获得的标志性成果进行认定,认定结果由年级汇总全校公示。过程性成果的等级认定可以先以分数的形式表现,最后再转换为等级。等级以A、B、C、D呈现。
过程性成果既要包括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取得的荣誉证书,也包括学生在各级报刊发表的作品,还要包括反映学生发展的其他实证性材料。标志性成果的界定根据安教字[2008]31号文件要求执行。
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的呈现 1.学期评定结果
每个学期结束,将学生的日常评价、期末评价和过程性成果等级赋值汇总(原则上每项权重各占三分之一,学校可根据实际作适当调整),按照比例划定学生该学期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等级。等级以A、B、C、D呈现。
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对每个学生的评价等级结果进行审核,及时通知学生本人及家长,结果在全校公示,接受监督。
2.毕业评定结果 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由“过程性评价”(占70%)和“终结性评价”(占30%)两部分汇总而成。“过程性评价”为三年六个学期的评价,“终结性评价”为每学期末及毕业时取得的综合性标志成果。
学生毕业时将学生各学期评价等级按学年划分权重,汇总计算,划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三学年等级和“终结性评价”等级的权重为:2:2:3:3。
毕业综合素质评定结果换算办法为: 先给各等级赋值:A=4,B=3,C=2,D=1。
N=(Yn1+Yn2)÷2×20%+(En1+En2)÷2×20%+(Sn1+Sn2)÷2×30%+Zn×30%(N代表毕业综合素质等级分值,n1、n2代表第一、第二两个学期的等级分值,Y、E、S分别代表一、二、三三个年级,Z代表终结性评价)。
评价结果按分值由高到低划定,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学生毕业综合素质评价等次比例实行总量控制,总体上优秀等次不超过30%(实际操作中优秀等次学生学校可根据班级管理状况进行总体浮动奖惩),合格等次不低于30%,其余基本为良好等次,不合格等次除严重违纪学生一般不予评定。
3.综合性评语
除了等级外,学校要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发展情况的分析,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整体描述,写出学生综合性评语,评语内容要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评语每学期由班主任撰写,填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
七、评优项目的设置与结果管理
学校根据制订的评价方案,结合素质教育重点项目实施,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角度,科学设立活动奖励项目,加强活动奖励项目管理,保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有序进行。
设立的活动奖励项目和比例要科学合理,不得以应对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认定为目的乱发奖励证书。校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获奖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学生数的30%,学校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以及实施“五个一”工程等的每一项次的获奖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参加人数的30%。每次活动结束后,学校要将获奖名单在校内公示。
实行学校评优项目审核备案制。学校在每学期结束时,要将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名单和学校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以及实施“五个一”工程等的获奖名单报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核备案。
建立“学期评价”和“毕业评价”结果备案制度。学期结束,各学校要将公示无误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报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备案。
各学校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利用。在每学期末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优活动中,可直接使用当学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或占一定权重,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向和保障作用。进行“学期评价”时,学校在保证“优秀”等级总体数量不超过30%的基础上,可根据班级量化成绩的不同进行“优秀”比例的区别分配,各班级又可以根据各小组量化成绩的不同进行“优秀”比例的区别分配,从而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对促进班级之间和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的积极作用。
八、评价档案的留存
学生入学学校要给每位学生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档案要如实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各个方面成长的足迹,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与特长。要同时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为体现评价过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每一次评定结束后要将相关表格及材料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相关评定成绩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学生学籍变动时,成长档案随学籍档案一起转移。
第四篇:综合素质评价要求
“新学期伊始的我”栏目由刚开学时的我和我的发展目标等两部分组成。
刚开学时的我是学生在新学期开始时的自我描述,主要展示自己的突出表现,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包括CMIS系统内容和学生的自我认识,其他年级每学期的内容是学生在上学期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参照国家和学校对高中学生的要求,结合家长和班主任的评语,对自己的现状作简要描述。
我的发展目标包括学生在本学期的自我发展设计和家长的期望。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家长和班主任的评语和期望,制定自己本学期要实现的发展目标。
“学期结束时的我”栏目由学期末的我、班主任评语、家长评语和期望以及我的发展目标等子栏目组成。
学期末的我是学生在学期结束时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班主任评语是班主任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本学期的表现进行评述,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家长评语和期望是家长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方向和期望;我的发展目标是学生在学期结束时进行自我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自我发展目标。
思想道德指学生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下,在学校德育的影响下,在他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经过学习、磨练、涵养和陶冶,逐渐形成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思想道德评价遵循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原则进行记录或评价,参与者包括学生本人、班级同学、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有关部门和人士(社会有关部门和人士主要提供学生在社会上的突出表现等信息)。建立和使用《思想道德事迹记录袋》,搜集、保存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事迹资料。
评价要素:
1.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
2.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保护环境
交流与合作指学生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合作与交流评价遵循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原则进行记录或评价,参与者包括学生本人、班级同学、教师、学生家长。
评价要素:
1.自我认识与调控:了解自我;调控自我2.同伴认识与交流:了解、关心同伴;尊重、理解他人;明辨是非,正常交往;与同伴的交流;与同伴的合作
3.适应环境:适应学习环境;适应社会环境
运动与健康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学生增进身体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审美与表现指学生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能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审美与表现评价遵循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原则进行记录或评价,参与者包括学生本人、班级同学、教师、学生家长。同时记录学生在学校或社会参加艺术活动的表现及作品,客观反映学生的审美与表现能力。
评价要素:
感受美:能初步感受、欣赏、珍惜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
欣赏美:逐步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有健康和审美情趣,不追求和接受低级、庸俗的东西。表现美: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有一定的艺术爱好,对艺术学习有兴趣,具有创新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自主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它以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活动为主要课程资源,以实践性主题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在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性活动课程,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有利于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善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 有利于鼓励教师创造性的实施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有利于扩展德育空间和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个性发展是依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要,引导高中学生在共性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个人与众不同才能的拓展性发展,立足于学生走入社会后的竞争能力。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发展特点进行选择。
个性发展包括特长、有新意的成果和其他内容。特长主要指学科特长、体育运动特长和艺术特长等;有新意的成果主要指活动成果、设计成果和制作成果等;其他为自己选择发展的项目。
第五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和山东省、滨州市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素质教育推进的实际,特制定程坞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一、评价内容
1.检测性学科评价(50%)。
按照教学计划规定所开设的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美术、音乐、体育、英语、信息技术等课程,根据学生各类作业的检查、各项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性检测、学期末的考试,以及学生的其他表现,实行等级制进行评价。
2.考查性学科(项目)评价(50%)。
(1)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内容以我们中国传统的艺术项目为主,有花样跳绳、转手绢、剪纸、球类、竹竿舞、丝网花、折纸、串珠等项目。学生们选修活动项目,学校效果评分为入门(D)、合格(C)、优秀(B)、特长(A)四级,学期末学生自主申报验收,成绩计入学生素质评价手册。
(2)地方课程:各门地方课程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意见制定的评价方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和阶段性评价。
(3)综合实践活动:依据每次活动效果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优秀(A)、良好(B)、及格(C)、不及格(D)。
(4)读书工程:依据各年级等级考评细则确定学生等级,特级、五级=A,四级=B,三级=C,二级、一级=D。
(5)成长记录袋评价:按成长记录册中设计的栏目,让学生定期认真填写,教师要写好综合性的鼓励性评语。评价结果一般分为三个等级:优秀(A)、良好(B)、一般(C)。
(6)参与各类竞赛活动:依据活动结果等次转化为A、B、C、D四级计入学生素质评价手册。
二、评价形式
1.检测性学科评价。
学生检测性学科评价按时间关系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终结性评价指学生在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结束时开展的集中性评价。评价方式分为书面测试和非书面测试两种,书面测试和非书面测试都贯穿于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之中。
2.考查性学科(项目)评价。
学生考查性学科(项目)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级评价、综合评价的形式。
(1)学生自评。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强调学生的反思品质,自评正是促进学生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通过自评,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表现、进步和努力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自我提醒、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促进成长。
(2)学生互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即小组内的每一位同学都作为评价的主体,也是被评价的对象,通过互评,全面、真实地形成对被评价者的认识,看到他人眼中的自我,在评价他人的同时对自身也进行反思。
(3)班级评价。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班主任任组长。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在学习、活动、生活等过程中的了解和观察对全体同学进行等级评价。
三、评价结果的运用
在评价过程中,单项科目直接进行等级评定,综合评价时采取“等级——分数——等级”方式转换。其转换方法一般为:单项科目A、B、C、D等级分别转化成4、3、2、1分(重要科目提高分值);检测性学科和考查性学科评价结果最终分别按50分转化。综合评价时,把以上两项得分相加后再转化成等级:低年级90分以上为优秀(A),75分——89分为良好(B),60分——74分为及格(C),60分以下为不及格(D);高年级85分以上为优秀(A),75分——84分为良好(B),60分——74分为及格(C),60分以下为不及格(D)。
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填写《学生素质报告手册》。《学生素质报告手册》放假时交给学生拿回家向家长或监护人报告,并由家长或监护人写上“家长的话”和签名,开学后学生把《手册》拿回学校交给班主任保管。
通过两学期的运行,本办法激起了师生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信心和激情,教法、学法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和校内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现了学校健康、科学、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