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
贵州省关岭县上关中学喻波
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学习,我觉得自己对新理念的认识又进了一步,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虽然知道新理念要求在教学设计中将学生定位在主体的地位上,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没有做好,没有做到位。
七年级有一堂课是“调查身边的生物”,我在上这堂课时,先将校园内的景观植物名称告诉学生,然后将学生带到校园内介绍各种景观植物,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现在我对照新理念的要求,觉得这堂课自己是主体,学生处于被引导的地位,被动地学习,没有达到本堂课的目的(让学生学会调查)。如果按照新理念的方法教导的话,我觉得应该先将调查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告知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调查,当有不认识的植物时,自己想办法弄清楚。当学生调查结束,询问学生调查的过程,从中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调查这种方法。最后,再给学生介绍校园里景观植物。
第二篇:对自己在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
对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反思
通过对《教学实践与理论》资料与讲座的学习,对比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发现了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相适应之处,现在分析其原因及改正的策略及方法如下。
首先,教学设计与教学理念中的“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教学设计中,个人往往更加趋于“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得到发展”。对于后进或学习特困生在课堂教学以及设计中....
考虑不足。这一点使得大部分学生有了发展,但是,对于极少数或个别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够。改正策略与方法:应该及时改变这种不正确的观念。
第二,对于三维目标的描述,用语上有时候欠妥。如对“内容标准”中涉及的知识点,分为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可能描述中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描述和用语不够准确。改进办法:认真学习,加强训练,用语与实际中达到吻合。
第三,对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目标的设定始终拿捏不准。通过学习使我真正理解了这个目标所包含的内容。其内容如下:
情感:认同感、同情感、怜悯感、憎恶感、自豪感、正义感、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美感,热爱国家、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等。
态度:探索创新、求真务实、是非分明(正确与错误、积极与消极、真理与谬误、科学与愚昧、正面与反面)、崇尚科学、不畏强暴、不惧怕困难和挫折、尊重事实、尊重文化差异、尊敬他人等。
价值观:健康积极的人生理想,正确理解、认识人生、生命的意义和事物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
改进办法:实际合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定,才是教学中需要的,因此,了解学生,结合学生实际,设定该目标。
第四,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途径和方法方面。“为学生创设必要的体验、感知等实践机会,通过提供材料,提示思路、方法等,搭建学生认知的平台。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使其获得成就感、荣誉感。”个人认为,自己做得还算不错。但是,认真比对,还是发现给学生设置的平台不够或不合适,不是太高就是太低。
解决办法:充分了解学生,设置合适的认知平台,提供学生更广阔的学习天地。第五,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非常有必要。现在要单单通过自己努力解决教学任务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他必须与其他同事建立联系,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合作完成任务。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自己学会合作。今后我也要多跟其它教师合作,多探讨研究多交流,互相切磋。同时,加大网络阅读量,上面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与经验。这是取长补短的最佳方式,同时,向这次的学习与交流的培训,也是自己增长知识的大好机会。
解决的统一策略是:
1、多实践、探索,寻找合适的目标创设模式,让目标更容易达到与完成。
2、结合学生实际,设置与创设合适的物理学情景,让学生感悟物理,理解物理,喜欢物理,到研究物理。这一点必须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所处环境,个人喜好等等。做到有的放矢的开设活动及完成目标。以便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加大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做到“同行是朋友,资源可互享”。
4、我现在打算采用“拿来主义”的办法,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各种教学办法,寻找出适合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教学方法,才能在新课改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篇: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作者:张淑婷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5期
摘 要:兴趣是学习英语最好的老师。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通过多种交流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关键词:交流合作灵活尊重民主和谐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170-01
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来始终有一些问题困扰着我,那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何时像动画片一样能吸引学生?使学生上完第一节课像期盼动画片一样期盼第二节课的到来。为什么从初一到初三对学习英语感兴趣的学生会变的越来越少?我们又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深刻的反思。有没有与学生真正“交流”和“合作”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如果教学中没有互动和交流,那只是一种假的教学行式。
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This is my sister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把家庭照片传到我的邮箱,让学生一起与我参与课件制作,然后在课堂上进行 Guessing game.Ask whose family is this? Who is he?……自然而然的教授新单词和新句型,这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设计的行为,能拉近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有没有灵活的使用教材
教材,一直以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由于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需要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借助各种教学媒体,把教材内容激活起来,还原为活生生的交际现实。
如在教授现在完成时态时,抓住学生对于教师工作、生活经历的好奇心,我向学生展示了如下句子:
I worked in 1994.So I have worked for about 16 years.And I came to this school in 2003.So I have been here for about 7 years.Another way of saying I have worked here since 2003.Your math teacher came to this school two years ago.So he has worked here for two years/since 2007 or two years ago.……
几位任课教师的工作经历通过以上句型展示给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教学现在完成时的语言结构,使学生觉得简单,亲切,真实,即使再套用课本内容进行操练,学生学起来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有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都应该“为了一切学生”,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课堂我们要善于用表扬、鼓励之词,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常常发现:尤其是当差生答对问题受到表扬时,他们会激动不已,整堂课都会聚精会神地认真听课。因此,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对待学生;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不要讽刺挖苦,而是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答案,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愉悦的心情。在课堂上,我们应多用“How clever!”、“Good”、“Very good”、“Not bad”、“You’ll do better next time.”、“Please”等;利用作业评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在评语中我经常使用“Clever boy, I believe you can write it
better.Come on!”、“Good,better,best!”、“Wonderful”、“Well down.”等评语。言辞恳切,或热情鼓励、或委婉告诫……,激励并坚定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信念。通过评语,教师尽可把祝福、问候、关切、激励、真诚、信任之情化作甘甜的泉水,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引起师生教与学的共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与统一。有没有真正使用探究式教学法
在课堂上,有的英语教师往往把要讨论的问题只表现在问题的探究的表面上,在小组讨论中,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几个学生立即围成一团分组讨论,不管问题的价值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待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击掌,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再由小组中的“老面孔”优等生发言。至于其他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讨论时是否真正心到神到?这种“伪探究”其实掩盖了个性之间的差异,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的独立思考、发言的权利。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呢?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做到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意见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错误让学生改。凡是学生看得懂的、想得到的、讲得出的、写得出的,就要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讲,去写,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努力做到教学活动的民主性,积极创设
多途径、开放式的教学氛围,使我们的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上下求索,教学相长。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还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把自己的课堂努力打造成这样一种模式—— 让学生可以想看电影一样来看课文;想看DVD一样来听特级教师讲课;想看动画片一样进行重难点复习;想玩游戏一样做作业。寓教于乐,老师轻松,学生快乐。
第四篇: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反思
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反思——课堂随笔
白马希望小学谭武琴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六年级的《美丽的昆虫》一课,虽然学生对昆虫不是很了解,我通过图片、让学生查资料、实物展示等方法,让学生尽可能的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并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首先让学生课前查资料,找实物昆虫,或在网上查资料;然后在班上和同学们交流、探讨,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昆虫有那么多的种类、形态特征又各异、生态习性各异,而且还和人类关系密切。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探讨,发现我们的生活世界是如此的五彩缤纷,更激发了学习美术的兴趣。于是,我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昆虫能不能用我们的手绘制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讨论、探讨、不断地向伙伴、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
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第五篇: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
312353
朱钧祥
在我以前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没有什么教学经验,驾御课堂的能力不够,不自觉的采取了我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模式。对于课堂教学只求讲的全面就行,没有过多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习题求多,没有过多的方法教学,结果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导致学生的能力较差。进行了强化之后虽然短期效果不错,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通过这几年的磨砺,特别是2001年参加了绍兴市优质课并取得第一名,以及参加了浙江省及全国优质课比赛与观摩等。发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目标的体现者。学生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同化新知识,构建新概念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细心观察,动手操作,大胆猜想,积极参与等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思维才能得到培养,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掘,造就创造精神,促进自身的发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主体式教学模式,正好适应了这一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我认识到教师的作用是导演而不是主演,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知识吸收者,要尽量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应一改以前教学中我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模式,处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其自主学习。我认为,课堂教学中主要包括了导入、导阅、导思、导创、效果反馈等几个过程。导入时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阅前要选择确定好阅读提纲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后教师展示出导思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导创是导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符合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效果反馈是教师通过提问、出示达标练习题,举出生活事例让学生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本节所学的知识,并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下面我具体以高二化学教材中《苯》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展示我的教学程序:
一、导入,苯的发现史:19世纪欧洲许多国家都使用煤气照明,煤气通常是压缩在桶里贮运的,人们发现这种桶里总有一种油状液体,但长时间无人问津。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却对这种液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花了五年的时间提取这种液体,从中得到了苯——一一种无色油状液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展示一瓶纯净的苯)
二、导阅,依据以下阅读提纲阅读课文。(1)苯的物理性质(2)苯的组成(3)苯的结构
三、导思,要求学生看书后思考下列问题:
(1)已知苯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92.3,苯蒸气密度为同温同压下乙炔气体密度的3倍,如何确定苯的分子式?
(2)苯可能的结构是怎样的呢?试一一写出。(3)这些结构合理吗?如何验证其是否合理?(4)苯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四、导创,利用已有知识,学生可轻松解决“导思”当中的第一个问题,确定其分子式为C6H6。继而教师引导学生走出课本的局限,根据苯发现当时仅存的“碳四价学说”和“碳链学说”写出可能的多种结构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