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杨兴明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杨兴明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更加符合实际与时代要求。
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上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时,加上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二是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性。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识。
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目标。
2、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理念中,为了防止教师误解“激发运动兴趣”理念,不重视学生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终导致“放羊课”教学的现象,在强调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提出要“重视对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等。
3、在“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理念中,强调各地各校要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形成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帮助学生达到国家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
4、在运动技能学习方要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强调了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更加强调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确保体育与健康课安全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角色的要不断转变。
1、体育教师将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堂的引导者和课程的开发者不断转变。在《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中,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能除了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应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并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2、师生关系将更加和谐。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应,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用公正合理的态度对待练习中发生的教师意料外的事情。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更应该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的过程。
四、新课标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断实现评价的改革与创新。更加关注学生的过程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发现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在自己的水平上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教育意义,对体育又有了新的认识,对体育教学又有了新的思考。体育不是简单的技能教学,更不是健康知识的说教。而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与学生的经验,让体育教学回归自然。特别强调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我们只有多反思、多总结,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2013年2月28日
第二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若干问题的理解
(一)1、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2、课程的价值是什么?
答:(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能力。
3、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4、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答:(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5)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5、目前公认的课程目标的三大来源是什么?课程的目标体系是什么? 答:《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6、课程学习领域的划分和目标。
答:(1)运动参与目标;(2)运动技能目标;(3)身体健康目标;(4)心理健康目标;(5)社会适应目标。
7、课程学习水平的划分和目标。
(答案《标准》P63—65)
8、课程的管理是如何区分的?
答: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的门类和课时,制度国家课程的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
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计,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三级课程管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9、实施新课程对教学素材选取的要求是什么?
答:《课标》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继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吸收现代体育文化;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教材内容的安排要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加强教材的拓展与学科的整合;教材要多样化和具有开放性,要突出重点,不求面面俱到。教师应该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结合实际需要,重新选编,创造性的处理教材,以更好地适应本地区、本学校、乃至本班级学生的特点,真正地转变到“用教材教”的轨道上来。
10、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见《标准》P34)
答:(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运动兴趣;(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用性;(5)简单易行。
11、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如何使用教材,选取教学内容?
答:(1)选择或改编新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内容.(2)竞技运动项目内容的改造.(3)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4)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利用.(5)自然环境的利用.(6)社会环境设施的利用.12、新课程要求教师如何确定教学组织形式?
答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目标,选用适宜的分组形式或结合几种分组形式来开展教学.(1)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行政班、2 男女分班或合班、3 按兴趣爱好分班、4 小班化教学
(2)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随机分组
优点:简单迅速
缺点:无法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同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个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优点: 增强活动的竞争性,提高学生参与兴趣
缺点: 学生易形成等级观念和自卑感异质分组(同组内学生存在差异,但各组之间差异不大)
优点:相互激励,活跃课堂氛围合作型分组
优点:有助于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帮教型分组(学生之间的直接帮助)友伴型分组(分组进行活动时选择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在一起练习)
13、新课程对学习方式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什么?(见《标准》P37-38)答:(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2、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
4、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
5、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2)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1—6年级的教学可根据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复式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中学阶段的教学可根据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迅速增强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加强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14、课改提出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请举出五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答: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法、程序式教学法、微格教学法。
15、课程评价应包括哪三个方面?
答:课程评价应包括对学生学习、教师的学习和课程建设三个方面的评价。
16、新课程要求学习评价的重点是什么?(见《标准》P42)
答:比较强调: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评价运动技术的运用和参与程度;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17、学习成绩评定形式有哪三种?
答:(1)学生自我评定;(2)组内互相评定;(3)教师评定
18、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的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是课程标准中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等。
19、教学效果的评价目的是什么?
答: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客观、公正、及时、可靠地评定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0、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区别是什么?
答: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材的教学过程中,为使教学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有助于及时了解阶段性教学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以便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形成性评价的进行比较频繁,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和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测验或评价,着重于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形成性评价与过程功能相似。
终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进行的评价。如期末的考核、考试,目的是验明学生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他注重教学的结果,判定最终的学习成果,并做出成绩评定。终结性评价与成果评价功能基本相同。
第三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各地区和学校制定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分别对应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
(五)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一)运动参与: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
(二)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
(三)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技能正常和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指个体自我感觉良好以及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与过程,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建议1.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2.细化本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
3.目标难度适宜。
(二)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建议1.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
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3.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
4.适合教学实际条件。
5.重视健康教育
(一)明确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目标
1.了解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为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做好准备。
2.判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以便改进教学。
3.发现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个性的机会,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
4.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合理选择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
1.体能。主要根据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定体能测试的指标,评价学生的体能水平。
2.知识与技能。主要根据本标准的学习目标与要求,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评价指标,评价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等。
3.态度与参与。主要对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以及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与健康活动的行为表现等进行评价。
4.情意与合作。只要对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的情感表现、意志品质、人际交往与合作行为等进行评价。
第四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奥运会火炬象征着世界的和平。3.铁饼比赛场地的落地区角度是 40度。4.成年男子排球比赛使用的网高是2.43。7.三大能源物质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8.体育教学模式是由教法体系、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组成。9.掌握运动技能就是建立运动反射的过程。10.技能、体能和技战术指挥是构成足球竞技能力的三大要素。
1.上好体育课应具备的新观念。
一、课前准备: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
2、制订计划
3、调查研究
4、认真备课
5、课前要布置、检查好场地器材。
二、课堂教学
1、合理安排分组教学。
2、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3、灵活运用各种教法。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6、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
7、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8、课堂上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课后教学活动
1、收拾好器材
2、写好课后小结。
四、评价与测试2.简述评价体育实践课的标准。.对教师的专项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同时又要一专多能。2.新课程的体育实践课比以往要好上多了。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近来。3.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3.试述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兴趣的方法。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
二、教学方法要兴趣化,教学手段要多样化,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这是一种教、学相长,教、学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体育活动课的选择性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4.试述《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体育老师要求的新变化。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新的学校体育课程标准和新一轮的体育课改应运而生。体育教师既是新课标的执行者,又是不断实践、完善和丰富新课标的创造者。现代生活方式要求体育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实现体育的生活化,体育教师应成为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和学生终身体育的引路人。体育教师只有加强学习,拥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精深的业务素养,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标的要求。5.制订实践课学时体育教学计划的方法与步骤。1指导思想2教材选择3教法和组织安排4教学步骤:开始,准备,基本,结束。
6.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简介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性相结合。
第五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性质有非常明确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从这一定位来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离不开身体锻炼这一形式,而运动技能的学习是身体锻炼的载体。学生只有通过运动技能的实践与应用,才能达到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改变的目的,而丢掉运动技能教学的体育课将失去体育课的本质属性,将丢掉学生的健康。因此,我们应从小学开始,逐步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从而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兴趣、形成意识、养成习惯,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与方法,进而运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可是当前的体育课堂,由于对“技能教学”真义理解偏颇,出现两个怪圈:一是过分追求运动技能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不分年龄、不分学段、不考虑特点,严格按竞技化的模式,成人化的招法进行学与练。其结果是运动技能掌握一般化,学生没有获得运动情感,学得不高兴。二是运动技能教学过分随意化,一味让学生自行去学习、体验、感受,缺乏有效的引导。其结果是,根本没学会什么动作,充其量只能是学生自己在进行身体活动,学生根本体验不到技能掌握、提高后的快感。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运动技能教育教学是当前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首先,要辨清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的区别与联系。我国历来把“三基”作为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三基”即是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但是基础教育的各门学科提的均是“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见,运动技术是体育学科特有的,较为明显地反映了体育学科的性质。我们有许多老师把运动技术说成运动技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资料显示运动技术被定义为“能充分发挥人的机体能力的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运动技术是固有的,本身客观存在的,是默会知识,它必须在实践中获得体验才能最终掌握。运动技能是通过后天的学、练逐步提高的。现在中小学的体育课针对这一问题存在两种误区,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有人原封不动地采用了高水平技术于体育教学之中,造成与学生的实际脱节,与体育的教学目标相悖;另一方面则认为技术对中小学生来说没有意义,应当彻底地排除技术传习式教学,把体育课上成身体锻炼课。看来这两种误解均是不足取的。
运动技术学习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在运动技能教学中可将运动技术游戏化,通过游戏手段和表现形式,以学习运动技术为内核的这种教材化改造来增加运动技术学习的趣味性,将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感到枯燥、单调的教材,巧妙地转化为学生尤为喜好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较量中掌握应学的运动技能,同时体验并感悟到运动和技术学习的乐趣所在。例如,哈尔滨市49中李铠老师的《蹲踞式跳远》一课就是将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通过几个行之有效的游戏来达到练习、强化、提高技术动作的目的,起跳接球赛提高了学生的跳远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完成了助跑、起跳、跑成腾空步;短程助跑起跳成腾空步单脚触高物;慢跑起跳空中收腹成蹲踞落地;中短距离助跑跳远;全程助跑蹲踞式跳远等动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循序渐进中学会了技术动作。
其次,是针对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体育课堂确立“弹性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在体能、技能上所达到的水平基础上,制定出弹性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基础与需要进行分组教学,力求使所有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都能得到符合自己的收获。对体能好的同学要提出技术要求;对技术好的学生提出经验类、战术类的要求;对基础差的学生应以兴趣、调动积极性进行参与为主,使他们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起对所学运动技能的概念,并辅之以鼓励性语言,而后通过简单动作的尝试,逐步过渡到主动积极练习、提高的阶段。
第三,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非运动技能的教学。事实上,非运动技能因其实用性和趣味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是重要的体育课程资源。我们不能将以非运动技能作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说成是没有运动技能的教学,看成是没有内容的活动课、游戏课和休闲课。相反,只要非竞技运动技能的教学有实用价值,正是体育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的好时机。
总之,体育课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动起来,学到体育运动技能知识。学生在课中进行相互评价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自我评价所学的技能颇为重要。现在许多课中都有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内容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学生在课中对自己、对他人、对小组同伴、对班集体,甚至对老师做出一些评价,都能使运动技能学习更加理性化,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学变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