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 见 的 天 气 系 统》教学反思
《常 见 的 天 气 系 统》教 学 反 思
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如《常见的天气系统》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内容。这节课很多的知识学生在生活或者在电视上都能够经常接触到。天气的阴晴、冷暖学生司空见惯了,也切身感受到,但未必能掌握其变化规律。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天气变化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运用了三个教学方法:
第一,联系生活。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放一段学生天气预报视频,学生看到其常看的节目时,感觉很亲切,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而且视频中也包含着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思想,首先对所学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凭借学生们的已有知识,将视频中的内容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这样做对接下去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演示锋面结构和成因示意图。多媒体的信息含量比较大,可以在课堂当中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图片和动画。本节课的一些知识比较宏观、抽象,且学生们在初中时地理知识比较薄弱,单单通过文字表述,学生很难理解锋面的结构和变化过程。通过读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
第三,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天气在地球的各个地方都有其特殊性,而且新课改也提出了让学生多学习家乡的地理,所以讲这个内容时,我加入了本地的天气变化来解释常见的天气系统。在上这节课时,刚好有一股冷空气南下,结合此次的冷空气南下,形象地解释了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状况以及给我市带来的影响,通过这一例子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冷锋的知识。第四,图表结合讲解法。教材中的图像和文字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而且常见的天气系统中又存在着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三种不同的天气系统,这三种天气系统既有相似的地方也不同的地方,对于这点学生非常容易混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让学生分组列出表格对比三种天气系统的可以对比之处并总结出来,十分钟之后各组内抽签选派代表去黑板前讲解自己组内讨论的结果,最后由我来系统总结并由学生选举最优秀的组给以表扬。这样做学生就可以调动学生自
主学习的积极性,直观的感受到三种锋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轻松的掌握知识点。
这节课的设计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第一、是在时间的把握上,前面锋面的结构和成因上用的时间过多,使得后面列表比较三种锋面系统的异同上所用的时间相对较少。提到最近冷空气对我们地区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所用的时间也不够。很多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此内容。
第二、上课过程中,由于多媒体的出错,有几个动画没有展示出来。且多媒体的屏幕太小,前面的同学可以清晰地看到屏幕的内容,而坐在教室后面的同学由于反光并不能清晰地看到屏幕的内容,影响了课堂整体效果。这些问题都是在上课前所没有预料到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做及时地调整。
第二篇:常见天气系统教学反思
本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来指导教学,教师主要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全员参与活动,达到自主建构知识的目的。
(1)本课的设计中,我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将高、低气压系统调到前面先学,一是有利于与本单元第三节“近地面风的受力”等旧知识相衔接,二是有利于为锋面系统的学习作铺垫。其理论依据是:①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要联系学生已有经验”②赞可夫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2)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论”,在气旋和反气旋系统的学习中,我选取“北半球气旋”作为教学重点,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师生共同探究其基本原理,随后,让学生自己探究北半球反气旋及南半球气旋;在锋面系统的教学中,选择冷锋作为教学案例重点分析,让学生自己归纳暖锋的特点及天气状况,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列表比较学习法,所列出的表格我并没有事先列好对比指标,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列出对比指标,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顺利进行知识迁移。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列表比较,归纳共同性,区别差异性,使学生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4)通过小组讨论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对比和迁移。
(5)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
通过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等环节证明,由于教学方法得当,符合课改精神和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较好,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策略进一步研究,从而达到教学预期效果。
第三篇: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教学反思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教学反思
郭雅琼 2013/12/14 本节课内容抽象而且难懂,为了能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锋面系统的特点与其天气特征,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争使学生能够动起来,让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展示仪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实现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让学生将黑板比作地面,书本比作锋面,通过实物演示介绍锋面的结构组成;通过实物演示锋面的不同移动情况,让学生认识到锋面的类型和分类依据;在锋面演示过程中,通过观察选定地点与锋面的相对位置,来理解锋面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含义,并通过分析得出同一地点不同情况下的天气特征。
教学过程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做练习使学生能够对重要的知识点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并加深印象。如:学习了冷锋和暖锋以后,我立即在媒体中展示两幅冷锋和暖锋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判断锋面类型,指出判断的依据及冷、暖气团的位置,分别比较冷锋和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特点。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讲练结合,提高效率。
经过反思我发觉了自己在本节授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第一:自己与学生的互动方式需要改进。本节课中,学生单独演示、回答讲解虽然比较多,但是学生集体回答的比重仍然偏大。让学生集体回答问题,不容易及时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使得原本很有代表性的问题被掩盖。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鼓励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课堂提问时更多地使用: “ 你说呢? ”“ 你认为呢? ”“ 你的观点呢? ”“ 你的看法呢? ”“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 再想想看?” 等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话语,改进自己教学中在这方面的不足。第二点:引导学生将本节课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还不够。我应该把今年以来的容易被学生关注的不同天气现象联系进来,让学生分析判断,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可以借助学生熟知的古诗词,感受地理知识对生活的影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锋过境?“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又是哪类锋的天气?这些诗句本来就很美,学生又都特别熟悉,现在他们发现原来古诗中也能包含许多地理知识,无疑会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第三点:语言表达能力差。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感染学生。但我做的远远不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不能够完整的表达出一句优美的话,一节课都是短句,无长句。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感受颇多。作为一名新教师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与提高。一节课备了整整一个星期,综合素质不高。为此,我决定要不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具体要做: 第一:精钻课本,每一节课都要仔细备课,把每隔知识带你都要吃透,写详案,做适合的课件。
第二:虚心学习,只要有时间要主动听老教师的课,汲取精华。第三:平常教学中,注意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四: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每次教学活动,加强锻炼,提高水平。
第四篇:《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反思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反思
在常见的天气系统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要达到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对气旋和冷锋的案例学习指导,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与天气的关系”这个教学重点,克服“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这个教学难点。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呢?那么需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课对教与学进行如下处理:本课教师主要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全员参与活动,达到自主建构知识的目的。
本课的设计中,我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先引出天气系统中的锋面系统和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将高、低气压系统调到前面先提出,这样能更加自然的进入本节课的讲解,同时为下节课的高低气压系统也做了一个铺垫。在讲解气团这个概念的时候,我利用现实中的情况,用黄图盛中学作为一个例子,使学生比较好的接受了这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在锋面系统的教学中,我选择冷锋作为教学案例重点分析,与学生共同探究其基本原理,随后让探究学生暖锋的特点,并分析一个地区暖锋过境前后的一个情况。另外在教学中还培养学生应用列表比较学习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通过列表比较,归纳共同性,区别差异性,使学生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师生共同列出对比指标,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顺利进行知识迁移。
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
通过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等环节证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较好,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策略进一步研究,从而达到教学预期效果。
第五篇: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反思
一、总体教学效果自评
这节课,我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密切把生活实际与天气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活跃了学生思维。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加强直观性,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通过列表对比法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表格的设计并体验成功,分组学习并引导学生教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对生活中真实问题的案例分析、解决,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较好完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
二、本节课的教学特色与创新
1、注重“探究性”学习
本节课设计最大特点是体现新课程重视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理论,设计的主体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高中地理学习习惯,学习思维。因此对教材内容我作了较在处理:如对冷锋影响下的寒潮天气,适时引入,但不深入,只让学生课后查资料,阅读课本案例“寒潮及其危害”,编写小论文:如何看待寒潮的影响。这样既可培养学生一分二的眼光看待问题,又可将地理学习由课堂廷伸到课外,解决课时紧张,教学时间不足问题。
2、确立“新型”师生关系
能根据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将新课改精神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确立教学策略和方法,确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实现探究学习与地理教学有效融合,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如在师生合作学完冷锋与天气之后,学生自主完成暖锋与天气,准静止锋与天气的学习,这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检验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发挥“多媒体”作用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动画演示冷、暖锋移动过程的天气变化,动画演示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与天气,指导学生分析图中锋面系统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影响等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学生全面、深刻地了解锋对天气的影响。
4、强调新课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以贴近实际生活的天气现象实例为素材,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的学习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的兴趣。
5、根据学情,制定教学原则
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天气现象学生并不陌生,初中地理已涉及“天气与气候”知识,但对天气现象变化的原因都充满疑惑与好奇,“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同时,高一学生思想活跃,已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学生乐于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言,但合作能力较差,需要加强指导,依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宜用“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知理——明理——说理——析事”的程序设计问题。
6、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培养必备的地理素养”是新课标的一条基本理念,而地理素养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知识学习达一定境界后的自然感悟与意念的流露,为培养学生地理素养,课前我布置学生收看天气预报,了解近期气象状况,收集天气谚语,了解近期气象灾害思考这些气象灾害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有哪些联系,如何防灾减灾?你有哪些建议?
三、存在问题或有约改进的地主
本节课以引导学生探究教学为主,在学生讨论过程调控中,要注意时间的把握。另外,教师语言要简洁、准确、注意表述的科学性,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