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与自治区课题研究的反思与总结
参与自治区课题研究的反思与总结
在高三一学年来,我认真参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考试题分析、学生学科能力评价与教学关系的课题研究”,戒骄戒躁,积极进取,虚心请教,积极参与网上阅卷和分析,认真对待,在自治区组织的测试中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亡羊补牢,查漏补缺,进行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断改进措施,有的放矢,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地实效,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通过参与此研究,本人受益匪浅,现总结和反思如下:
一、学会与人团结协作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就必须学会与他人协作,交换彼此的比较优势,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最终增强合力。一个人在集体中才会快速成长,融入集体,热爱集体,若个人离开集体,单兵作战,就像鱼儿离开了水,不能生存,面临无法想象的困难。加入新疆政治教学群和新疆政治高考课题群(QQ),在这个集体中可以与同行更好地交流,达到资源共享。自治区的模考具有导向性,试题难度、广度、深度模拟高考,通过参与网上阅卷、评卷、分析试卷,结合往年的高考题,我们高三政治教研组在反思基础上,形成了典型例题复习法的小课题研究报告,在全年级文科班实际教学中进行试点,在实践中不断推广和创新。作为沙湾一中政治组参与高考课改的信息员,我认真负责,及时将我校的信息上报自治区教科所,保持密切联系,充分发挥上传下达作用,使上下工作不脱节。在网上阅卷中,本人认真积极参与,不拖沓,负责任,没有任何的抱怨,按时完成既定任务。
在此研究过程中,我们精诚合作,各抒己见,认真聆听彼此的意见和看法,热心谈论自己的观点,通过交叉听课、上观摩课(同课异构)、评课、课题分工明确,在比较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在借鉴中快速成长,不能出现懒惰、松散心理,齐心协力,大家都出力,分工明确,从每个班教学中寻找出共性,采取归纳法,从特殊到一般;找出通用的办法,然后再指导个班,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加进新的内容,让学生喜欢,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师生互动的实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不讲究形式,关键在于实用
开展课题研究,不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和完成任务,流于形式,而是扎扎实实进行研究,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服务,在研究 1
中不能不负责任,不认真准备,研究出的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并非理论推理论,演化出方法,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研以致用,切实提高教学实效,进一步降低师生做大量的无用功。在研究中提高自己,反思——感悟——创新——提升——成长,扎扎实实虚心地向他人学习,务必保持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网上阅卷确实体现现代科技的优越性,提高批阅试卷的效率。30所参与课题实验学校教师交叉阅卷,无记名,一种完善的阅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了教师认真负责,保证学生成绩的公平、公正。因为老师的大意、马虎、不负责任,直接会影响自身的的声誉和学校的荣誉相挂钩。通过建立专业QQ群建立,促进教师交流的效率提升。
三、学会与学生真心交流
教学相长,只是一味付出和灌输,不一定效果就好。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是教师服务的对象,必须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他们的学习基础、思想动态、身心发展、家庭情况、生存的周围环境,这样才能更深刻自己所教的主体,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在教学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和反馈,课后有时间了解学生的情况,谈谈心,知道他们的困惑,大声的呵斥和骂,表面看学生在听,低着头看起来很认真在听,承认错误,其实他前半句在听,后面他肯定在想其他事情,转移注意力,出于本能为了保护自己,心理防御机制启动,在实际行动中依然我行我素,或者开始有所改变,后面继续像以前一样,因为一个人在作出选择时往往靠的是自己的直接经验和思维习惯。虚心听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我们才能改正自己存在的偏见和错误的认识。因为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备课、上课、改作业、晚自习辅导,占用大量的时间,教师也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家庭,扮演着多重角色,需要照顾和关心自己的家庭,孝敬长辈,关心自己子女的学习与生活,与周围朋友维持社会交往的关系,但社会给教师的压力太大,寄予了太高的殷切希望,给予了许多诸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间的蜡烛、教师职业是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等等好听的道德赞誉,老师有自己的生活,所以在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精力、时间有限,所带学生100多,真的很少再去全方位全面地关心和了解全部学生真实情况,更不用说与家长沟通,或者家访,采用的惯性思维处理问题。开家校联系会时,为了维护学生和家长的面子、尊严,教师挑好听的话说,建议性的话都是不点名的,家长听得云里雾里,学生也不愿意自己在众人面前挨批。我们再思考只有我们听到学生的真心话,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在谈话中了解他们的家庭和过去的成长史,才能真正走
进他们的世界,真正影响到他们,所说的话真正启发他们得到改变。
四、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
学生来学校学习,而老师就是引导学生学会生存、生活之道,如果学生在学校没有学会与人合作和竞争,没有学会适应社会,只是分数考的好,也是一个失败的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在高考指挥棒下,我们注重的是如何提高课堂的实效,对照考纲如何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掌握对一定类型试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高考考重点考什么课堂就注重讲什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师生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提高应试能力,考取更高的分数。在现实面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加进适当的德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不只是为了考试,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一些高考中不考试的,但会在人生考验考的东西。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
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以前是学生尊师,希望或者求着教师多传授自己一些生存之道,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学生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独生子女多。出现一种现象,学生不学习,教师出于自身职业责任感和道德良心,还有学校、社会的压力,有时无奈地哄着、逼着甚至求着学生学,这真的是一种社会教育中的变态和怪现象。一些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是被学习,因为他已经对自己前途有所预知,家长包办了一切,家长为他们付出一切,安排好一切,习惯了被安排和
以后自己不会饿死,家长是靠山,学生认为是在为家长或老师或者社会而学习,学习的动机发生了变化,有的家长用物质上的刺激和承诺来哄着学生学习,这真的是社会的悲哀,家长成为“孩奴”,学生似乎理所当然、自然而然享受着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缺乏忧患意识。我们的教师和家长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学生上坡不拉车,撂挑子不干,自以为是,角色定位不准,在家里充当“皇帝”或者“公主”的角色,娇气,在学校学习缺乏主动性。
而在一些贫困的地方,学生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考上大学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跳出龙门,不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穷人家孩子早当家,从小看到父母的辛苦,学会承担责任,分担家庭的责任,认清自己的生存现状,知道父母的钱来自不易,珍惜上高中的机会,在学校努力拼搏,自主学习,尊敬教师;回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考上名牌大学对自己、家庭、家族也是一
种荣耀。
六、阅卷中发现普遍存在的小问题
现在中国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长期学习中,似乎被同化掉,在文科的书写过程中,学生不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文章中缺少正确的标点,出现错别字,大多数同学全文用的多是英语的句号(小圆点),或者干脆就没有标点,导致答题看起来思路不清晰,条理零乱,阅卷中看起来就特别费力,我们教师也没有在格式上给予扣分。在高考语文高考大纲中,新增加了这样一段表述:“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学生在考试和平时作业中很少注意到标点符号问题,小问题长期不进行整改,就会养成一种坏习惯,短时间很难改变,忽视了标点的重要性,更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标点的正确使用;在高考阅卷制度中,希望将答题格式中的标点加进扣分项,督促学生正确使用标点,而不是被英语书写方式同化。
每个孩子的成长和成熟都需要一个过程,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时间和社会最终会改变一个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最终都会学会做人、生存、生活之道。高中对于每个学生只有一次,所以怎样家校联合,使学生转变学习的动机,学会自主学习,喜欢学习,为终身发展奠基,而不是教师逼着学、哄着学、吓着学甚至求着学,使目前教学正常化、人性化,这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的一点看法,没有辱骂、侮辱、讽刺任何人,或者抨击社会,只是真实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肯定有一些不妥和不足之处,希望能得到同仁的指导和批评,共同进步。
2012年9月22日
第二篇:课题研究阶段总结与反思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问题导学应用研究》
——教学实践与反思
赵春霞
自2015年2月正式开题到2015年4月,课题研究开展已有两月。两月来,我们结合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开展了学习、设计、实践、研讨、检验、调查等方面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有效整合,探索反思,优化教学的过程,逐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不断加深对这个课题的认识,同时对研究的目标和方式作了必要的调整。目前已完成多个课堂活动案例的设计和实践,进行了问卷调查。
为了认真总结过去两月内所做的工作,并且为更好地开展下阶段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我做了以下的阶段性总结与反思。
“问题教学法”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学生课堂交流讨论不深入,学生质疑没深度的问题。“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几年在我任教班级开始进行“问题教学”的教学研究。下面谈谈我对问题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应用体会:
一、“问题教学法”对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感到学习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师生都深切体会到:“学生听的记不住,看的记不牢”,“教师讲解十次百次,还不如学生讲解一两次 ”只有动手动脑自己得出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问题教学法” 是指学生采用导学案和教科书自主先学,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或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探究,解决问题,在总结和反思中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问题为学习的切入点,通过学生质疑问难、交流分享、互助探究形成基本知识,再通过课题练习和训练提高能力;是学生明确学习路径,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灵活自如地学好数学。
二、“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问题教学法” 的发生
数学教学有各种形式,但不论哪种形式都离不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教学环节,构造好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探究式学习的起步,也是“问题教学法”的首要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其是学生的自主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研究、创新的原动力。爱因斯坦说:“指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因此,构造好的问题情境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构造出具有较好的问题。通过学生提出问题或者师生共同提出问题,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过程,以问题为中心,分析已知、发现、确立、探索、解决的过程,学生也由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执行者变成了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喜悦感将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我在设计数学教学时,努力创设数学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引入一种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情景中,通过学生的体验,逐步学会并了解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有关数学问题。这样会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探索性和趣味性,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标对于学生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要求比较高,在学生感到有难度的同时又感受到新鲜,教材中也常常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二)“问题教学法”的灵魂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思考的王国”。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通过各种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由此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实际上,学生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语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转化,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问题讨论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提问,编制出适合学生讨论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问题的设计。教师加入讨论,并保护学生的独创意识,鼓励学生对疑难问题各抒己见,并进一步讨论问题的分歧点,让他们不受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求得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频繁往来。不同见解,不同思路可以随时进行交流,并得到及时反馈,学习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看法时要言之有理,并轮流在班内发言,再由本组同学补充,然后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最后达成共识。共同构建知识,否则课堂内的讨论与交流将流于形式,这样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且还能克服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造成两极分化。因此,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留给每一位同学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时间与机会,还要根据学习小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目的,实现课程的第三维目标。
(三)“问题教学法” 的目的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问题教学法”的目的之一。学生在前面对问题情景的设置、问题探索、讨论交流后,就要解决问题。当教师苦心经营的提问,激发了学生提问的兴趣,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时,学生就会问个不停,问个不休,这也是好的现象。教师要有耐心,仔细、认真的回答每一个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哪怕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其他人嗤之以鼻的问题,教师也要认真对待,积极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问的热情。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相互合作,课外拓展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上网查询,借书阅读等方法,自己解决问题。当他们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后,他们必然就收获到成功的最大快乐,学习兴趣就会空前高涨。此时的课堂教学也许是轻松、愉快和祥和的,教师就不会再把课堂教学当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人生最大的享受了。学生也会在探究中、合作中,收获着喜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只听少数基础好的学生发言,还要引导基础差的学生发表见解,(我的做法是把学生分成a、b、c不同水平),并加以评价鼓励,如果他们能解决了,那表示我们有好多的同学都能达到课堂目标。这样通过问题解答、问题解决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
(四)“问题教学法” 的拓展和延伸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课堂教学功能,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内化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运用迁移规律,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为此,学完一个知识点,都要进行“反思”,引导学生自我检验,及时补缺、巩固,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对典型例题重点点评分析总结,及时引导学生对求解过程做出反思,把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概念和方法,建立起数学模型。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即利用迁移规律去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要求能反过来解决其
它类似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过程,把数学从课堂拓展到课外作业,再从课外作业拓展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
三、“问题教学法”的适用范围
1、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恰当的数学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若干与学生生活接近、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2、借助信息技术提出问题,让学生感悟数学概念的内涵,如学生学习函数的概念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以及轴对称,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形性质的有关问题,使学生形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借助概念设置问题,让学生在疑问中发现数学规律,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和运用中,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反思和建构等思维过程,并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1.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问题解决”教学以问题为中心,课堂出现的是一个又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每个学生又都能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由于“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能面向全体学生,班级中的后进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师生的点拨下,也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但可以看懂课本,而且还能解决问题。学习好的学生可利用问题情境把他们的思维推向求异、求宽、求深的层次,同样具有广阔的学习空间。这样能达到面向全体学生,是他们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3.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由于“问题解决”教学始终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随时运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应用的时机,体会问题解决的思维契机,在头脑里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数学认知结构,因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总之,经过教学实践,学生的提问水平、技巧已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同学对数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中勇于提问的同学也增多了,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实践证明,应用“问题教学法”是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应用得好,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轻松、愉快。学生也会是积极、主动、勤奋、努力。学生在品尝探究艰辛的同时,享受到了成功的欢乐。而正是这种学习过程的艰辛与曲折,锻炼了学生坚忍不拔的个性,让他们学会了认知、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做人,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工具性和实用性。
五、问题教学法的几个细节问题:一:问题的引出很讲究,创设情境引入,课前是重点,课中,课后要适时进行,问题来源教师设置递进式问题,关注学生生成性问题,包括学生个人的,小组讨论产生的,学生课后作业和思考产生的。二:明确问题是关键,我们都有同感,很多题做错了,是因为不明确问题是什么,在明确问题的同时还要思考与问题有关的知识是什么,解决问题方法是什么。三:进一步思考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评价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原因是什么。四:在前面学习基础上,问题的准确答案是什么,如何准确表达。五.问题教学法的另一个目的是让学生明明白白的学习,清清楚楚的成长,始终让学生明确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解决的程度如何学生要明确。
总之,“问题教学法”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改善课堂结构,教师必须精细地设计教学案,精准的实施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灵活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在“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学是关键,教师要准确把握课堂进度,适时安排,适时引导,适时评价,适时精讲,适度展开。可见“问题教学法”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课堂难于驾驭,需要教师不断实践反思总结提升。
六、改进课堂提问的策略:
我认为有三个改进课堂提问的策略:预设具有价值的问题,把握重要的生成问题,引导学生提问解疑。
(一)预设具有价值的问题
1.问题富有思考性。思维是数学的心脏,而思维是从问题引发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突出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引起学生
进行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问题富有思考性,首先要体现教学重点难点,切入口要适当,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其次,要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难度太大,学生望而却步;难度太小,引不起学生兴趣
2.问题具有启发性。问题具有启发性是指能引起学生联想而有所领悟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面对问题无法解答是难免的,教师的启发十分必要,方法很有讲究。
(二)把握重要的生成问题
创设生成问题。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如何落实在教学行为上,还有待努力。课堂教学创设生成问题,就是一个有效的切入口。所谓创设生成问题,就是课前预设的问题一旦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受阻,要及时调整问题,创生出新的问题,推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创设生成问题,首先要注意因势利导,即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进行引导,创设此时此地有利的问题;其次,要随机应变,即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或全部改变,或局部修整,使得问题更有利用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环节的递进。
(三)引导学生提问解疑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是研究课堂提问的一个重要话题。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说:“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只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是指,面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合理处理,巧妙地引导学生探索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能够解答的让学生解答,教师不能越厨代庖;学生不能解决的,教师作适当启发,让学生试着解答,教师只能充当“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
第三篇:课题研究反思
课题研究反思
作为校级课题,本课题研究自开展近来,在学校教务处、教研室的支持、指导下,在我校文综教研组的大力帮助下,在本课题组成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下,本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回顾课题申报及研究过程,我们对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及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以下反思,希望能给正在或拟进行课题研究的教育同仁们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几点成功的做法 1.充分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学情
2.重视了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
3.拓展训练过程中,重视了人际交往和礼仪方法的指导
4.课题组成员之间积极讨论,配合默契
我们课题组的各位成员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及时沟通,相互交换学生的情况,以便在工作中共同研究如何加强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方法。由于各位课题组成员对学生有了很深刻的了解,再加上相互之间的密切协作、配合,使得本课题各项工作都能正常顺利地开展。
(二)有待探究的问题
1.拓展训练与教师授课的有机结合的问题。
2.和谐人际交往方法的指导还要更加细致,更易于操作,实效性更强。
3.在教学中进行拓展训练时,有很多地方考虑不够周到,导致学生小组合作的效果不佳。
总之,对学生进行和谐人际关系的拓展性训练是一项很复杂很艰难的工作,由于许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我们的研究还有些不尽如人意。我们将以本次研究为起点,在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将和谐人际关系的拓展性训练继续推向深入。
第四篇:课题研究反思
目
录
《把短的变成长的》作文教学反思
《我喜欢的——花》作文教学反思
《假如我是„„》作文教学反思
《让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作文教学案例《为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作文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案例
《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五步法”》 小课题阶段小结
王丽红张美红陈
薇王丽红张美红陈
薇王丽红
目录
《把短的变成长的》作文片段指导教学设计
《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作文片段指导教学设计《学写人物对话》作文片段指导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研讨反馈表
课堂教学研讨反馈表
课堂教学研讨反馈表
课堂教学研讨反馈表
王丽红张美红陈
薇王丽红陈
薇张美红韩润萍
目录
《简报》第一期
《简报》第二期
《简报》第三期
《春芽作文报》第一期
《春芽作文报》第二期
《春芽作文报》第三期
《春芽作文报》第四期2 3 4 5 6 7
第五篇:课题研究总结
《在家庭教育中传承崇尚勤俭优秀传统,帮助未成年人养成“勤”“俭”美德》
课题研究总结
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品质。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节约这种美德也正从很多学生身上逐步消失,许多孩子节约意识淡薄,节约习惯缺失。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在各种资源日益贫乏的今天,节约教育和节能教育至关重要。本着对未来负责任的原则,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节约教育和宣传,让他(她)们更多的参与到节约型学校和节约型社会建设中来。我校高度重视和加强传承崇尚勤俭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工作,紧紧围绕以“勤俭节约,传统美德”为核心,广泛深入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并结合校情和各班级的实际,大力的教育和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从小树立“节约高尚、浪费可耻”的意识。回顾本次活动,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1.结合周前会,召开工作会议,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活动方案。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求全体教师从加强青少年勤俭美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度认识本次活动。并把勤俭美德教育顺利穿插到各项活动中去。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效。
二、加大宣传力度,全员支参与活动
1.统一思想,全员参与
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研究了有关“勤俭美德教育”的教育目的,印发了具体、详细的活动方案。大队部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学生发出了“勤俭美德教育”倡议书,要求全校师生思想先行,认真重视,全员参与,并带动父母、长辈及周围的人积极响应,身体力行,做勤俭节约小主人。学校大队部还组织了宣传小组,到社区进行宣传,派发知识单张,提醒大家注意节能勤俭节约。
2.拓宽宣传渠道,营造浓厚氛围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优势,以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宣传画、标语、黑板报等渠道,以国旗下讲话、班队会、级会、晨会、家长会等形式开展各种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以各项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勤俭节约”活动
1.以节约为主题的教育周活动 为使学生树立“节约高尚、浪费可耻”的意识,增强资源忧患意识,注意日常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和每一粒粮食,我们开展了以节约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主要内容:
㈠、节约用水 ㈡、节约粮食 ㈢、节约用电 ㈣、节约日常用品 ㈤、节约能源
㈥、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美德
2.结合节日开展“勤俭节约”活动
在做好一系列常规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结合有关环保的节日开展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重要环保节日前后,报纸、电视等媒体往往会宣传相关的知识,有关部门也会开展相应的活动。因此,我们以环保节日为契机,将勤俭节约教育贯穿于活动之中,使活动的意义更大,收效更好。如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日开展了“回收废报纸,捐笔献爱心”活动,把回收的废报纸换取环保铅笔,并把换取的环保铅笔捐给山区的学校,献上同学们的一份爱心。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开展了“节约粮食”活动,使学生充分理解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多次的节日活动,使学生对勤俭节约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重视的程度。
3.学生带动家庭参与“勤俭节约”行动
我校向每个家庭发放了“勤俭节约”倡议书,发动每一个家庭与孩子一起做几件节约资源的事,与孩子积极参加社区的创卫实践活动。倡议书一发马上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假期开始就开始制定计划,与孩子共同投身于创卫中。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寻找污染源,摄片、记录;开展了“大手拉小手”的家庭环保节约活动;有的家庭把收集得到的废物品卖到回收站,把卖得的钱捐给红十字会;还有的家庭开展了“家庭成员节水”比赛……效果显著的亲子活动,使学校的勤俭节约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通过这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节能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节能意识,特别是让师生明白今天的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地发展和明天更美好的生活与我们节约能源是分不开的。学校营造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全体师生都树立起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养成了对地球、人类、资源的积极态度和自觉的环境保护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