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校生违法犯罪征兆及其预防
在校生违法犯罪征兆及其预防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比率居高不下,已经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怎样有效预防青少年,特别是预防在校生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认真梳理分析了两年来,某县在校生违法犯罪的一些典型案例,查阅了有关这些学生的教育管理档案,并与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代表进行了一系列座谈讨论,认识到:除了极少数学生基于某个极其偶然的机会诱发了违法犯罪行为外,绝大多数学生在违法犯罪前后,都有比较明显的征兆。仔细观察分析这些征兆,就能抓住教育疏导的绝佳时机,防患于未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如果忽视这些征兆,放任其发生和发展,那么,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就必然会不断发生。
一、在校生违法犯罪通常有十大明显征兆:
1、缺课逃学。缺课逃学是家庭学校对学生的失控行为,虽然不是每一个缺课逃学的学生最终都走向犯罪,但走向犯罪的学生中不少就是从缺课逃学开始的。某乡镇初中二年级学生俞某,自初一下学期开始就偶有迟到缺课现象发生,后来缺课行为逐步加剧,由半天半天的缺课发展到一天两天的缺课,有一次竟然四天没有到校。遗憾的是我们的老师仅仅就缺课现象对孩子进行了批评,并没有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也没有对学生,尤其是对有潜在犯罪危险的问题学生的缺课原因认真调查了解,结果该同学在初二升初三的暑假期间三次违法犯罪,盗窃钱物千余元,从而错失了极其宝贵的教育机会,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和代价。
2、热衷交往。我们曾就某县两年来发生的在校生违法犯罪案例进行逐一分析,虽然其中两人以上的团伙犯罪仅有7例,比例不到10%,但犯罪金额高、社会危害大、校内外波及面广,教育挽救难度极大。这些团伙犯罪的在校生,实施犯罪行为之前,交往频率明显提高。这种显著增多的与外界尤其是社会青年的联系,是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重要征兆之一。一个人作案的保密性虽然好,但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有时,为了实现仅凭一个人无法实现的企图,纠集人马就成了实施犯罪的一
个前奏。当然,频繁交往有时并非在开始的时候就有了某种企图或犯罪的动机,但不良的交往也是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诱因,这样的教训我们在生活中是很容易找到的。
3、独来独往。为了掩盖自己的犯罪企图,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自己暂时封闭起来。因此,在谋划某一犯罪行动之前,涉世未深的孩子们常常喜欢独来独往。独来独往能够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隐蔽起来,使人们难以窥见其真正的思想。某校初二学生王某,上学了,背起书包就走,放学了,拿起书包回家,很少与家长和同学沟通。家里人以为学习任务重了,学习压力大,也就没有具体询问。老师和同学觉得这是个人性格造成的,各人兴趣不同,不好强求。不久,公安机关入校调查,家长、老师和同学才知道,正是在王某默默无闻的几个星期里,共实施盗窃四起,窃得亲戚、邻居财物4000余元,从而滑向了犯罪深渊。
4、心事重重。在校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年龄偏小,在实施某项有预谋的违法犯罪活动时,总不免显得心事重重。这重重心事中,有处心积虑的谋划,有初次作案的胆怯,也有对犯罪后果的担心。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就能够将走神发呆的学生与其他学生区分出来。这些学生大多没有前科,不但了解情况比较容易,而且教育的难度也不大,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及时挽救。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孩子们心事重重的原因很多,其中绝大多数与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并无任何关系。因而,在调查了解的时候应更为细心一点,以免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5、谎话增多。谎话增多,是青少年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最基本的前兆之一。要隐瞒自己的不良意图,说谎是最常见的手段之一。一个谎言,必须要有接连不断的谎言来自圆其说。有时为了前一个谎言能站住脚,后面的谎言往往变得非常滑稽。青少年学生毕竟涉世未深,他们的谎言中总是漏洞百出。如果我们稍加留心,便不难识破他们的小小技俩。问题是这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通常很少得到老师的细心关照,有时甚至明知他们在撒谎,也不愿花过多的时间去戳穿谎言,了解真相。
6、兴趣特别。假如某个同学忽然间增加了一些很特别的兴趣,我们的老师千万不要熟视无睹。因为,一些特别的兴趣中往往包含了某种不良征兆。我的一个朋友告诉过我一件事,正好用来佐证我的说法。一次上课的时候,班上有个同学老在桌子底下做小动作。走过去一看,原来这位同学在玩桌子里的锁,细一看,桌子里头还有好几把锁。后来经过了解,发现这个孩子不仅在学校里玩锁,而且还喜欢在修锁的摊点上看着修锁。再进一步了解到的情况,把老师吓了一跳:这个同学之所以潜心钻研修锁技术,目的就是为了能减少获得财富的难度和风险。由于发现及时,这位同学后来没有用得上这门技术。但是,如果不及时发现的话,这位同学将要走向何处就很难说了。
7、开销增大常常是小错误的开端。如果任其发展,逐渐增大的开销必然会通过开辟新的财源来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许多盗窃案的发生,其源头往往就是开销数额的增加。某校初一学生何某开学不到一个月,突然改变一向节俭的习惯,花起钱来大手大脚。同学们反映其买火腿肠,一次就买几根,还请其他同学喝饮料。电话了解家长,家里给的零用钱并没有增加。钱从何来?老师找何某一谈话,何某承认,钱是从同学那里“拿”来的。被“拿”的那位同学一检查,藏在席子低下的25元钱果然没有了。何某受到及时的教育,避免了进一步的下滑。
8、夜不归宿。没有确切原因的夜不归宿,是临近或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征兆之一。在校生,尤其是在校的小学生、初中生夜不归宿,显然是不正常的。在这方面,家长应当负主要责任。因为,在夜不归宿的学生中,住校的学生极少,大多数是走读生。学生夜不归宿,当然不敢明目张胆,总是会编出许多听起来非常具有迷惑性的谎言来应对家长的盘问,粗心的家长也常常会上当受骗。在我们所调查的100多个在校生盗窃案中,有一半以上的窃案是孩子们用夜晚的时间完成的,而且不少违法行为实施后,孩子也没有回家休息。第二天应对家长的理由通常是,昨晚在某某家做作业了。如果去问这个同学,这个同学会肯定这个答案,因为他们早就料到家长会问,已经通过气了。甚至,这个同学就是昨晚作案的同伙。夜不归宿,或者借上晚自习钻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空子,都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因为,孩子之所以要钻空子,就是要利用晚间或夜间的时间。而这一段时间是极其容易犯罪的。
9、精神萎靡。孩子们既要学习,又要为即将实施的违法行为费神谋划,甚至还要利用晚上的时间出去侦察地形地貌,这就必然会显得比其他孩子疲惫。也就是说,当孩子们显示出精神萎靡不堪的状态时,我们就应该认真地分析了解其精神萎靡的原因,不应该简单的想象为作业太多,缺少睡眠。在对60多个窃案进行调研的时候,我们有个疑惑:大多数孩子利用晚上、甚至夜间的时间作案,白天是怎样坚持学习的呢?不少师生反映,精神萎靡是这些孩子在课堂上的一般表现。但是,由于这些孩子学习成绩一般较差,老师们平时就很少关心,只要不捣乱,常常听之任之。家长们也认为是学习任务太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睡眠,很少有细查深究的。这就给孩子们违法犯罪留下了隐患。
10、成绩速降。学习成绩快速下降,却又没有明显的可以解释的原因,往往预示着孩子某个不良行为的开始。在我们所掌握的案例中,80%以上的违法学生学习成绩都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50%以上的非偶发违法犯罪学生,成绩下降迅速。因此,我们觉得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现某些不明原因的下降,老师和家长就要对孩子近期来的相关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尤其要仔细排查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前后的校内外活动情况和家庭生活状况,找出一切可能的疑点,作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比对研究,这样我们才能准确的把握孩子的思想脉搏,及时制止可能发生的不良行为。
在校生违法犯罪还有一些其他的征兆,以上罗列出来的是一些主要征兆。针对这些违法犯罪行为实施前所显示的重要征兆,联系一些学校、一些老师的成功做法,笔者提出四项对策,供大家在预防工作中参考。
二、预防措施
1、正面引导。积极有效的正面灌输、法制教育和道德引导,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最为有效的三大利器。所谓正面灌输,就是要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家长、老师喜欢的人,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怎样做一个人民欢迎的人,怎样做一个流芳百世的人。只有把努力的方向指给孩子们看,孩子才能始终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法制教育,则是要把法律禁止的事项指给孩子们看,告诉他们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如果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法律就会用相同的标准给与相应的处罚。一个人做了违法的事,我们的人生历史上就会留下一个污点,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尽管我们今后可以做得更好,但历史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所以,遵纪守法,走好人生开始阶段的每一步,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将正面灌输和法制教育的内容内化为青少年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那么就成功地在学生们的内心世界里筑起了抵御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一道神圣的道德防线。这道防线一旦建立,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将遭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唾弃和鄙视,即使在孤独、艰难的环境里,他们也不会轻易越过这道看不见的防线。
2、留心观察。教育固然重要,但教育的力量并非无限。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严密的防控仍然必不可少。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的。信任的基础是了解,不了解的信任,是盲目的信任,也是不负责任的信任。留心观察,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上文所提到的十大违法犯罪征兆,实际上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不少征兆都能提前发现。有时,要我们对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做细致的观察并不容易。但无论多忙,那些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学生的一举一动,不应该逃过老师审视关注的目光。发现情况,及早介入,我们就能争取教育的主动,使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联系。由于教学工作非常繁忙,教师工作压力普遍偏大,加上学生居住分散,路途远近不等,老师、校长到社区、到学生家庭走访的次数呈明显下降趋势。有些老师,一学期也难得家访一次,更不要说深入社区了解自己学生的有关情况了。长此以往,家长与老师之间必须的联系无法有效进行,必然会给教育管理工作留下不少空白或者漏洞。而不少学生正是利用了这些漏洞,做出了违法犯罪的勾当,给我们的教育工作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某县两年来90多件在校生违法犯罪案件中,91%以上是侵财案件。其中,近70%的案件是学生利
用节假日、星期天实施的。而学生在实施这些违法犯罪行为的时候,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欺骗家长,说是到学校或到同学家里补习功课去了。而在校期间的违法行为,老师也往往得到同样的借口或托词。其实,只要老师和家长稍微通一下气,就有可能将孩子的违法企图消弭在萌芽状态。互不联系,缺乏沟通,实际上是放任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有一定潜在犯罪危险的孩子来说,这种放任是不能宽恕的。
4、构筑网络。要构筑一个能够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防控网络,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力量: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管理人员以及辖区民警。只有学校、社会、家庭的齐抓共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才能落到实处,见到效果。要构筑这个网络,学校要积极主动,政府也要协调支持。要努力地使之形成一种共管机制,让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这个网络才能天衣无缝,疏而不漏。我们在对某县在校生违法犯罪案件进行调研时,也接触到不少成功的防控例子。这些例子几乎无一例外地告诉我们,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缺少家庭、社会的支持,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这些方面的配合以外,发动学生共同参与防控工作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不少时候,我们的信息正是来自于我们的学生。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学校、家庭心头一片驱之不去的阴影,也是当前青少年教育的一项重点难点工作。尽早发现苗头,加强有效防控,是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以及我们的法律工作者,能为之作出共同的努力。
第二篇:大沟脑预防在校生违法犯罪的措施
大沟脑学校预防在校生违法犯罪的措施
青少违法犯罪,是我们最不愿看到,却又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他不仅直接害着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学校教育必须坚持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式下,我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加强预防在校生违法犯罪教育活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适时注重革命传统教育和公产主义思想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利用利用少先队、班会、闭路电视系统、板报等教育阵地,及时教育学生。
3、组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会”,提高家长素质,改进家庭教育。
4、开展教师、学生法制培训、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
2010.3
大沟脑学校
第三篇:浅析在校生违法犯罪调研报告
浅析在校生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案例一】某派出所办理一起盗窃案,两名犯罪嫌疑人均为某初中在校学生,因为无钱上网产生盗窃邪念,夜间窜至一商店行窃。
【案例二】某派出所挖出一5人结成的敲诈勒索犯罪团伙,其中4人为在校初中学生,平时5人结成“拜把
兄弟”,看谁不顺眼就“教训”一顿,然后再让对方交钱“摆平”。
【案例三】某中学校园内发生一起伤害案件,经公安机关侦查,犯罪嫌疑人因口角持随身携带的匕首将同班一同学心脏刺伤,差点危及生命。
诸多案例显现,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已经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从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办理的在校学生犯罪案件中,大多犯罪嫌疑人为在校初中生。因为初中时期是青少年叛逆心理最强的一个时期,对家长、学校老师的教导置若罔闻,但对于所谓“哥们”的话却百般顺从,受人教唆而迷迷茫茫走上犯罪道路。由于学生能力所限,个人往往难以实施犯罪,于是他们转向社会拉帮结派,进而形成团伙犯罪。在校学生犯罪动机单纯,大部分由于不学法、不懂法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什么原因导致在校学生犯罪逐年攀升?笔者认为:
一是在校学生自身问题。有的学生贪图享受,企望不劳而获;有的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初生牛犊不怕虎”,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之路;还有的学校学习环境不好,加之个别学生惰性心理和后进学生的影响,自暴自弃,为所欲为。
二是在校学生家庭因素。有的学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教育方法欠妥,当发现孩子不良行为时非打即骂,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起到负面影响。近年来,离婚和单亲家庭增多,家庭结构不完整,直接导致孩子世界观的失衡和犯罪可能性的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的家长,对子女过分娇惯溺爱,当孩子达不到非分要求时产生了非法掠取之邪念。
三是学校教育失缺。在个别学校、个别教师的观念中,学生成绩是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为了追求升学率,师生们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倾注在应试课程上,缺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得个别学生有开始的“小事不断”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一些学校日常管理不到位,对学生的不良“苗头”不掌握,极个别学生自由散漫,加之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致使一些学生在校外违法犯罪发生后学校才知道。还有,近年来虽然学校都设置了法律知识和品德教育课程,但与其他课程相比收效甚微。
四是社会不良诱惑。个别学生享乐欲望的膨胀促使自控能力欠缺而追求畸形消费,特别是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学生,面对同学间生活水平的强烈反差,心理受到刺激,可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满足物质欲望。当前许多学生为考试而拼搏,厌学情绪骤增,而社会上的“黄、赌、毒”乘虚而入,是诱导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遏制和预防在校生违法犯罪?笔者认为:
一要加强在校学生自我防护能力。要引导在校学生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和品德修养,树立崇高的生活理想和价值目标。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自学等多方位学习方式,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和远大的目光处人处事,并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国家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要切断在校学生与社会闲散人员的交往,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要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与有益活动,培养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不断完善自我,远离违法犯罪。
二要加强学生家长的正确教育引导。作为学生家长,要履行好孩子第一任教师的社会职责,时时处处都要检点自己的行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孩子,为孩子健康成长当好标杆树立榜样,当子女出现行为越轨时,应采取正确方式方法予以引导。学生家长要理智地处理婚姻家庭纠纷,最大限度地减少离婚和单亲家庭,积极构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作为学生家长,还要注意发现孩子犯罪的早期征兆,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规范,及时予以正确引导。
三要发挥学校对在校学生管理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切实解决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积极引导学生,净化“校园工程”。学校领导和老师要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采用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灌输给学生积极进取的知识和奋发向上的力量。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日常表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言行,以防止违法犯罪的发生。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法制校长进校园、法制教材进课堂、法律知识进头脑的活动,使在校学生自觉学法、知法守法。
四要为在校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各有关部门尤其是各级公安机关要围绕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网络文明等主题,利用以案说法、法律咨询、法制讲座等有效形式和载体,向在校学生宣传远离伤害、远离犯罪等安全自救知识,提高在校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严格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整合社会资源,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保护在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工作,实行对在校学生违法犯罪问题的综合治理。要组织开展“阳光网吧”、“绿色网吧”建设工作,推荐具有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的图
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读物和视听产品。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健康的上网环境。要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图书、报纸等大众传媒的作用,积极做好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宣传教育工作,用先进的文化充实青少年学生的精神生活。
五要发挥公安机关打击防范涉校违法犯罪的主力军作用。对发生在学校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各级公安机关务必及时接警出警,快速展开调查,尽快侦查破案,依法严厉打击。特别对教唆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不法分子,要依法严惩,并予以曝光,以震慑犯罪,警示社会。与此同时,各基层派出所要引导辖区在校学生通过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违法犯罪行为受到司法追究的事实,看到违法犯罪的严重危害以及所付出的惨重代价,从而将自己的行为控制在纪律、道德、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各级公安机关在办理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案件时,要切实转变执法观念,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真正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坚持以教育为主,以惩戒为辅,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司法保护。要继续坚持公安民警兼职法制副校长的办法,配合学校,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在校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学校治安管理防范以及校园周边治安整治,净化校园及其周边治安环境,多渠道做好遏制和防范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工作。
第四篇:预防违法犯罪相关练习题
第十五课《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不良诱惑就像小小的吸血蝙蝠,静静地靠近你,慢慢地腐蚀你。这表明不良诱惑(C)
A.是无法战胜的,因而无法沾染 B.是可以战胜的,沾染以后再改
C.是侵蚀毒害人,必须自觉抵制 D.是强烈吸引人,无法真正抵制
2、南海网报道,海南新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倒闭后,381名工人失去工作后,4个月的工资共138万多元无法拿到。2009年1月9日,海口市秀英区法院强制依法冻结该公司款项67.8385万元,并现场向农民工发放。这表明(C)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D.法律有全体公民共同制定
3、中学生小A,迷恋网络游戏,还经常参加趁父母不在家,上网浏览不健康信息。后来,模仿网络游戏中的暴力手段,持刀抢劫,将一妇女刺成重伤,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刑。这警示我们(D)
①要克服猎奇心理,抵制不良诱惑②要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法制观念 ③要远离网络,避免受其侵害 ④要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A.①②③B.②③④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小军进结交不良网友,沾染不良习气,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警示我们(A)
A.遵纪守法,慎交网友B.遵纪守法,拒交网友
C.远离网络,拒交网友D.珍爱生命,聚焦网络
5、不少同学嗜好上网打游戏,个别同学为筹钱去盗窃、抢劫,做出了违法犯罪的事情,受到处罚。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应该(C)
A.有足够的勇气,主动承担责任
B.把自己的行为限制在违纪的范围内
C.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D.钻法律的空子,避免自己受罚。
6、2009年6月26日是第23个“国际禁毒日”,主题是:“珍惜生命,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据统计,青少年吸毒者中许多人起初是出于无知和好奇,认为吸毒是一种时髦和享受,结果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以上材料告诉我们(B)
① 吸毒一两次不要紧,千万不能多吸
② 吸毒害人害己,祸国殃民
③ 要珍惜生命,自觉远离毒品
④ 要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坚决抵制毒品的诱惑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7、下列几种行为中,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C)
A 为了寻开心,一中学生多次拨打“119”电话,谎报险情
B 外出旅游,在文化古迹上乱刻乱划
C 王某参与打架斗殴,致人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D 几位年轻人在广场草地上胡打乱闹,对“勿踏草坪”的牌子视而不见
8、星期天,小明家来了客人。吃晚饭后他们要打麻将,刚好缺一个人,爸爸叫小明“凑个数”,赢了归自己,输了爸爸给。对此,小明不正确的做法是(D)
A 不去凑数,要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B 要坚持原则,婉言谢绝
C 告诉他们赌博的危害,说服他们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D 可以去凑数,星期天要好好放松一下
9、据调查,部分在校学生有过被不法分子敲诈、勒索的经历。假如遇到类似的情况,你的正确做法是(D)
A 以牙还牙,以暴制暴B 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C 想办法凑钱给他们,花钱买平安D 告诉老师、家长或拨打“110”报警
10、正在读初中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自从结识了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开始小偷小摸,继而发展到偷盗同学家的财物,并在行窃时被当场抓获。这说明(C)① 青少年要依法律己
② 一个人如果法制观念淡薄,就很容易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
③ 一般违法与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④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二.阅读分析
1、材料一广东省某市公安局的统计报告显示,当前该市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没有预谋的,只是一时冲动而违法犯罪的占82.7%。未成年人步入歧途与不当交友,容易被人利用而意气用事有关,也与旷课、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有关。
材料二2008年初,中央综治办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进行了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调查,通过对其中2000余名闲散未成年人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闲散未成年人犯罪与不良行为的关系
不良行为的开始平均年龄 不足12岁的 12岁以上
不足13岁的 13岁以上
不足14岁的 超过14岁的不良行为的数量 1种 3种 5种 1种
所占总人数比例 10% 30% 50% 10%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阐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说明该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其情绪冲动和不良行为有关。材料二说明闲散未成年人走上犯罪违法的道路,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而12~14岁时不良行为的高发阶段。
(2)请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正处于青春期,控制不良情绪的能力较差,容易冲动。②难以拒绝不良诱惑。③自身具有不良行为习惯。④没有及时矫正不良行为。⑤明辨是非和真确选择的能力较差。
(3)要解决上述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建议:①懂得自己在青少年阶段的基本责任,自觉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②知道法律规定禁止的行为,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尺。③积极遵守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自觉纠正不良行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提高明辨是非和正确选择的能力。④慎交友,交好友。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⑤学会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⑥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未成年人小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由抽烟→吸毒→抢劫→监狱。① 在你身边的未成年人中还存在哪些不良风气?
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规规定的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等。
②小刚这个事例给你哪些启示?
a.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b.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3、探究情景 回答问题
中学生小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外地工作的表哥,表哥客气地递上一支香烟说:“来,抽一支。”
(1)小浩正确的做法是____婉言谢绝或劝说表哥戒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浩这样做的理由是_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或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五课 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 同步测试
一、沙里淘金:(每小题5分,共15分)
1、文静原来是一个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天资聪颖、气质优雅的学生,但自从韩国剧在我国热播后,开始盲目模仿明星的发型、动作、语言等,并经常出入迪厅等场所,在那里认识了很多“朋友”,最后竟染上了吸毒。
以下不属于文静发生变化的原因是(D)
A、经不住诱惑B、盲目从众C、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不强
D、没有知识,不能辨别真假美丑
2、从文静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C)
(1)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2)她的行为是一种严重不良行为(3)中学生不能抵制不良诱惑,不仅会影响学业和个人进步,还容易使人走上违法的道路(4)盲目从众与一般违法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A、(1)(3)B、(1)(2)(3)(4)C、(1)(2)(3)D、(1)(4)
3、黄某自从中学毕业后不务正业,因参与赌博和勒索小同学的钱财,被公安机关拘留。后来,他冒充国家干部行骗被劳教三年。此后他仍执迷不悟,继续抢劫、诈骗达70多次,被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这一事实说明(A)
A、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B、所有行为都应受到行政处罚 C、前后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 D、由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必然要走向犯罪
二、判断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24分)
4、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违法程度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对)
理由: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危害程度不同但都属于违法行为,因此本质是相同的。5、一般违法行为没有触犯刑法,因此不受法律的制裁。(错)
理由:一般违法行为没有违反刑罚,不受刑罚的处罚,但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6、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二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错)理由: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但在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的惩罚等方面二者之间有严格的界限。
7、“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由此可以看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必然会导致犯罪。
(错)
理由: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可能会导致犯罪,如果我们能杜绝不良行为,可能就不会导致犯罪。
三、生活麻辣烫(45分)
8、初三学生张辉,16岁,天资聪颖,好胜心强,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公园里结识了社会上的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并与他们结为“把兄弟”。从此,他们一起出入电子游戏厅,利用电子游戏进行赌钱。家长给的钱花光了,就敲诈同学的小额钱财,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不思悔改,后发展到偷配同学家的钥匙,到同学家里行窃。在一次行窃中,被一同学家长当场抓获,后经人民法院审理,张辉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1)以上案例说明了什么?(8分)
材料说明了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从中我们受到哪些启示?(16分)
我们应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使自己健康成长。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的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努力加强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友,正确识别真假美丑,不为假象所迷惑。
四、法律讲堂(16分)
9、通过学习思想品德课小明明白了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所以他认为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积极回答问题,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就是犯罪。你认为他的观点对吗?(16分)
此观点是错误的。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这是法律的规定,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是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受教育的义务,属于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二者在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不认真完成作业、不认真听讲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第五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材料
团县委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汇报材料
2012年,共青团会宁县委以“维护和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为中心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展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青年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全县青少年的维权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发生。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职能
团县委高度重视青少年维权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积极履行县预青办职责,一把手亲自抓,并把各乡镇、县直学校团队组织负责人都纳入小组机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相关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团县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做好青少年维权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全面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
团县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大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活动,今年先后印发“两法”宣传资料1000余份,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律咨询服务20余人次;组织学校团队组织,通过板报、橱窗、专栏,举办法制座谈会、报告会,大力宣传法制知识,引导青少年争做“普法小使者”,在青少年中有效地形成了学法、知法、懂法、用法良好氛围。
三、创新模式、拓展维权平台,唤起全社会的维权意识
积极提供以“维权、预防、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法律援助。与县司法局、法院、检察院等有关部门联合,为权益受到侵害的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最大限度地体现法律援助的意义,也更为有效地维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在中小学建立维权阵地。充分发挥校园橱窗、板报、校报,校园电视台、网站、红领巾广播站等团队宣传渠道,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进行宣传。
四、创建法制学校,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和安全教育
近年来我县大部分学校都成立了法制学校,依法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并聘请了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法院少年庭、乡镇派出所的专业人员为学校的法律顾问、法制副校长,他们根据不同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各校的实际情况,定期到学校为学生举行法律知识讲座及法制报告,对个别问题学生进行分类指导。通过讲解法律知识和对发生在同学身边真实的违法犯罪案例的分
析,使他们对一些犯法行为有了更新的认识和界定,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有力的引导青少年知法、学法、懂法、用法、护法。
五、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实施 “校园净化工程”
针对组织、强迫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黑恶势力,不良文化产品,毒品、及违法违规网站等问题,团县委充分发挥“网吧义务监督员”的职责,定期联合县文化局、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等场所进行集中整治。各学校团队组织也定期到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等场所进行检查,对经常出入这些场所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说服教育,帮助青少年认清这些不良场所对他们成长和学习所造成的潜在危害。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远离不良文化”,杜绝淫秽色情“口袋本”图书,学生彩票等不良文化产品进入校园教育活动,并加强青少年禁毒志愿者队伍建设,以宣传教育为主要手段,有效遏制青少年毒品犯罪活动。
六、发挥职能、感化教育,实施贫困生资助制度
采取“依法治流、责任堵流、救助截流、教管防流”等措施,构建未成年人接受均等教育的平台。切实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从入学、缴费等方面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进行保护。团县委充分发挥实施希望工程的优势,今年以来,先后对300多名少年儿童进行资助,并积极牵线搭桥援建希望小学3所,与县外学校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并积极倡导县直各单位、各乡镇与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共摸底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51所,已开展结对帮扶的学校32所。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我县教育及扶贫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大改善了我县办学条件,有力维护了少年儿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
七、建立健全青少年帮扶工作机制,加强对重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和管理
成立了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公、检、法、司、文化、教育、民政等部门和团县委、妇联等组织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和维权工作领导机构,及时调查处理有关青少年权益的上访信件,有效保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团县委与县法院配合成立了“青少年法庭”,指定专人参与审理涉及青少年的案件,对所有涉及到青少年的案件做到不公开审理,不报告青少年真实姓名,充分保障青少年被告人的辩护权,最大限度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全面开展未成年人普查工作,了解需要重点关注的青少年的基本情况。重点抓好进城务工子女,城县下岗职工子女、农村困难儿童以及残疾青少年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深入开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工作、“真情助困进万家”扶贫帮困行动、“托起明天的太阳”行动、特殊群体儿童情况调查、创建快乐成长服务站,关爱和服务城乡特殊和困难少年儿童。加大对中小学生、贫困大学生等相对弱势青少年群体的保护力度。大力推动各乡镇100%建立预防组织,完善预防组织成员联席制度,强化考核机制,发挥预防办参与处理、协调、督办与青少年权益相关的事务中的积极作用。
学生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学校健全学籍管理制度,依法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加强对学校教学、生活、活动环境、设施的安全检查,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秩序;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建立和实行校内学生申诉制度,保障学生申诉的法定权利;无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维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