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钦艳荣《教师博览》2011第3期学习心得文档
读《推迟你的满足感》有感“推迟满足感”就是说先做必须做的事情,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心理学家发现,很多事业有成的人,他们都遵循“推迟满足感”,而那些不懂得“推迟满足感”的人,总是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再做必须要做的事情,他的事业与生活都是一团糟。
这是我在《教师博览》原创版(2010年3月)上读到的一篇文章,读完之后,我首先第一个反应就是一定要读给自己的儿子和学生听。儿子11岁了,可就是缺乏自制力,每次下楼去玩总不能按规定的时间回来,害得我在夜深的时候没少隔着窗户大声呼喊,感觉很丢人。可苦于没有良药,苦口婆心的说教收效甚微,希望当儿子读完这篇文章后能有所改变。
自律最初经常是痛苦的, 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在小时候要写作业, 突然别人来叫你出去玩.。尽管知道作业非写不可,然而终于在内心一番挣扎之后放弃抵抗跑出去玩耍。或者是先说不去,,但是在窗前看着别人玩耍,怎么也没有心思去写作业了。小学的孩子正确对待家庭作业,是实践推迟满足感最佳的手段。孩子满12岁时,无需父母催促,首先做完功课,再去看电视。到了十五六岁后,他们的实践将会更加得心应手。到了青春期,他们处理类似问题,应该形成一种习惯或常态。可是很多青少年却缺少这种健康的常态。有的孩子长到十五六岁,却依旧缺乏“先吃苦,后享受”的意识。而是恰好将次序颠倒过来。这可能就是我们现在有很多学习后进的学生,作业拖拉,生物钟紊乱,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根源吧。想想自己
遇到难题时,何尝不是会产生逃避的想法?沉沦从来都比上进要容易千百倍。哪怕你知道这痛苦只是暂时的,一旦将问题解决了,你将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可是,至少我,有很多时候依然一厢情愿拖着。想想这对我们教育学生和改善自己的工作方式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吧!
追求教育的幸福感
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获得职业幸福感与教师自身的心态和职业追求以及外部环境都有很大关系。教育是爱、是奉献、是燃烧自己,但教育更是愉悦、是分享、是提升自己。教师传授知识,同时收获希望;呵护学生,同时也拥有孩子们的爱戴。
幸福就是在工作中寻求成就感。这种成就感首先来自每一节课的成功,正如窦桂梅老师说的:把课堂变成梦想开花的地方。抓住课堂,让学生“信其师”,才“亲其道”,课堂上老师讲得酣畅淋漓,风趣幽默,流畅高效,学生自然积极应答,小手如林。每节课能有这样的“成功体验”,随着铃声响起老师的身心是充实和愉悦的,当教学成绩优异,当赢得家长和学生的敬重,老师的内心是成功和幸福的。
幸福就是在工作中寻求发展与提高。面对年复一年的工作,如果只是一味重复,再香醇的美酒也会被冲淡如水,再强烈的激情也会消失殆尽,保鲜的方法只有寻求自我的发展与提高。教师离不开教学,当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我们要积极去研究解决。
教育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面对活生生的学生,用我们做老师的话说是:“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难教了。”究其原因,社会发展快,学生接触的信息也是瞬息万变,一届学生有着一届的不同,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发展提高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否则,就会被社会抛下,被学生轻视。发展就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能力的体现,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是踏向幸福之旅必由之路。此外,在工作中要有目标。没有梦想,没有目标的人是没有幸福可言的,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我们年轻教师更应有个人的方展方向。问问自己到底有什么优势,将来如何发展?怎么实现这一目标?一旦确定就要静下来心来,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下去,我们要坚信“付出总有回报”,回报就是幸福的来临。当然生活是复杂的,有时不随自己的意愿变化。所以,我们每个人还要有“甘于平凡,不甘于平庸”的心态。
幸福,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靠我们自己去寻找、创造的。我们应该从无尽的愤懑、满腹的牢骚中尽快解脱出来,不怨天尤人,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主动追求事业的成长,让幸福长驻心田。
第二篇:《教师博览》2011第4期学习心得文档
读《教师真正的绝活——读书》有感
《教师真正的绝活——读书》,讲的是作者自己成长的经历:一个青涩的青年教师,参加工作五年仍是一个“无水平、无资本、无成绩”的三无教师,直到遇见那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何瑞基老师(恩师)。在他的感召下,作者开始潜心阅读二十四史,十几年的坚持阅读与积累,让他变得明智、博大、清醒,就如他的学生对他的评价:每每惊讶于老师上课时,对课文有关的知识如数家珍,旁让博引,娓娓道来,连书都没翻开,一切都了然于胸,毫厘不爽。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大量的阅读,能将课本的知识还原到了它们在历史中各自的本来位置上,而它们又是有机联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便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既能立足于课堂,又能放飞于课堂。
我们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读书,可我们又能读几本书?我们都没能给学生做个榜样,他们又怎么会热爱阅读呢?读书,是一种汲取,是一种澄净心灵的方式。一个喜爱读书的老师,本身就是奋发学习的榜样。
教师,要教好书,先要读好书。正如文中何老师说的那样:要把书教好,唯一的捷径就是读书。
我很喜欢何瑞基老师说的那句话:“作为一个教师,身上没有点书卷气,就没有了当老师的底气,怎么能叫教师?”
其实读任何书,其本质不见得是要机械记住某些东西,而是在书香中浸润、渐染。读书不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姿态,一种生活方
式。所以,我们要宁愿做一个假装要读书的教师,也不能做一个真实的不读书的教书匠。
“赏识教育”时代,“惩戒”必须“下岗”?
近年来,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绷紧了人们的神经。学生只要一出事,教他的老师马上就成为被社会谴责、被家长追究责任的首要对象,弄得老师越来越不敢执行“管”学生的权利了。
新课改推行以来,我国教育界普遍提倡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说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等,成为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而与此同时,惩戒似乎成了教育教学中教师们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加之,一些媒体对因体罚学生而引发的学生弃学、离家出走、自杀或杀人等恶性事件一再披露,不时地在向教师们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教育不应有惩戒。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位教师从自己供职的某私立学校辞去了教职。原因是这所学校对老师提出了种种“苛刻”的要求——除了教育界的普遍要求以外,该校还特别要求老师:一,不准批评孩子;二,不准变相地批评孩子;三,不准向家长说孩子的坏话。
看完之后,感慨颇多,我对这位老师深感理解和同情。我认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师是应当尊重学生,但是尊重学生并不是不批评学生。现实社会中充满了惩罚,如果孩子从小就不能
学会为自己的错误买单,犯了错误连一句批评都不能有勇气接受,将来又如何面对充满惩罚的社会?这种一味迁就、信马由缰、放任自流看上去是尊重了学生,实际上是使得学生从小是非不分,弱化耐挫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在反思尊重学生的过程中,又走进了重表扬轻批评的误区,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无批评教育”。的确,教育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这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但是,以表扬为主,并非以表扬为惟一的、全部的方法。教育是讲究分寸的,适当为佳,过之或不及均不能取得理想效果。我们看到,与表扬相对的批评,与奖励相对的惩戒,对于每一个人尤其是成长中的学生具有特殊的意义。
惩戒有惩罚、警戒之意,是对学生成长过程中所犯过失的责任追究,是让孩子去承担错误引起的后果,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坎坎坷坷,一个人的成长除了自身努力外,外在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其成长的道路上,有时会误入岔道,走入歧途,最需要人去帮助,去训导,去惩戒,此时,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惩戒学生的任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必须有违背规矩后的惩戒,就要让孩子为违规付出成本。由于孩子是成长中的人,可塑性极强,必须让孩子从小明白:每个人获得的自由应该是相对的,当你侵害到别人的自由时,就要以限制你的自由作为惩戒条件,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一般来说,孩子犯了错误,恰恰是教育的最佳时机,这需要教师的大智慧,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是最重要的。此时,惩戒是必要的。教育就是唤醒人,就是使人健康成长。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有些老师虽然严格,但仍受到学生的爱戴,因为学生们能体会出这样的老师心中的爱,理解的过程也是心灵沟通的过程。据我所知,学生时代受过教师惩戒的学生,大多数成年后会感激老师。相反一些对学生纵容或放任不问的教师,学生并不买帐。
我们必须把惩戒看作是一种教育手段,孩子受教育权利并没有受到损害,而是在接受另外方式的教育。而这种教育,可能所起的作用比上一堂课来要大多了。教育是连续的,你进行了恰当的惩戒,如果他接受了,会提高他以后的学习效率,这样的惩戒教育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学校就是社会的缩影,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长大可能成为高管、科学家、总理,也有可能沦为罪犯。而在学校阶段,就用恰当的惩戒手段让他们铭记终生,知道哪些高压线是不能触的,触了就是犯罪!这不也应该是学校教育应肩负的责任吗? 事实上,现在许多学生的违规行为已处在违法犯罪的边缘,等到他们真的犯罪了再来进行教育,就已经迟了。我认为,在违纪和违法犯罪之间,学校将起着巨大的作用,而小惩大戒的教育手段则会让他在边缘处止步。
常有人把欧、美等国的教育拿来为中国教育应当宽松自由说话,这种认识是偏颇的。首先孩子不一样,其次国情不一样,他们的教育可以借鉴但不能移植。在美国,如有学生将不允许带的东西带进学校,如传呼机、手机,学校一律没收,并不再还给学生。而在澳洲,一些公立学校的处理很简单,每个学校都设有两个警戒室,学生要是
犯错误了,老师就请你到警戒室去,由专门的教师依照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不同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然后采取赔礼道歉或写检查等不同的处治方式。最严重的惩戒是开除,在停学的日子里,家长是法律监护人。如果再不起作用,该学生就会被收到特殊学校去。
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以严格著称的。这种严不仅是教学的严格,也在于管理的严格,这是一种优良的传统,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继承。当我们看到学生出现行为上的偏差时,社会还在呼吁激励教育、呼吁家长教师理解学生;当我们看到有些极端自私、缺少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学生走上社会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溺爱之风由家庭蔓延到学校时,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该深刻反省了?
教育不仅仅需要赏识,更需要惩戒!
第三篇:《有效上课》学习心得 陶荣艳
《有效上课》学习心得 陶荣艳
我通过《有效上课 问题 探究 对策》这本书的自学,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历,感受颇多。尤其“上好课的技能创新”一部分对我启发很大,下面就来谈谈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改革正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稳步推进,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教师缺乏必要地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实现有效上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矛盾、间接承袭知识与亲历体验过程的矛盾、群体的统一目标个性发展的矛盾等。
教师的根本是教书育人,而教书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因此,如何上好一节课是我们必须攻克的一大难题。上好一堂课的制约因素有很多,但是教师若能富有行为创新和教学策略创新意识并积极实践,就能有效突破制约点,让课堂焕发生命光彩。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的密切合作、师生间的相容共进,都是一堂好课的标志。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进行教学实践,才能让每一堂课都能促进学生成长。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通过不断创新教育行为,让学生领会化学学习的内涵,让教学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在这本书的专题三“上好课的技能创新”中,我比较喜欢这样两种学习方式:
一、合作学习。这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其主旨是为了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中既达到碰撞思维、生发智慧的目的,又让学生在共同学习中体会同伴的价值,增长合作意识。如果教师也能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来,不仅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障碍,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而且能与学生在共同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师生情,得到学生更深度的认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开放教学。系统科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系统只有是开放的,与外界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系统才能具有活力,才能不断发展。用这一原理来对照化学教学系统,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化学教学仍采取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就很难走出封闭的怪圈,从而丧失生机和活力。化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化学课堂的开放性,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化学课堂上开放性问题的源泉。教师要积极把握这一特色,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能感悟到化学课堂的广阔,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最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广阔的学习中达到学以致用、发散思维的目的。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选择满足学生生命需要的教学,给知识注入生命,还学生充满灵性的世界,已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梦想。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策略创新,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和指导,积极寻找帮助学生解疑释惑的方法,让学生在主动、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有效发展。
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讲究艺术的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艺术效果。当教师能够采取灵活的教学技能,并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实践,让教学技能不断创新、不断提升,就能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提升做人的品质,这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所有老师的毕生追求!
对“有效”的浅显体会 高一地理组 李桂荣
有效课堂是个很宽广的话题,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说得清楚的问题。听了钱教授的报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感想颇多。
首先有效课堂从我自身来看,重视程度不够,总认为自己备课充分了,课堂就有效了,某些环节我没加以重视,总觉得哪些好像与有效课堂无关,其实经过实践发现并非如此,真是课堂的每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这是我听报告的最大启示。
其次,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与提前设计不符,尤其遇到突发事件或学生在课堂中分析、练习开展的不顺利的适合,往往课堂效率就很低了。而课后不是去好好总结,反而老是去抱怨学生,只会导致效率更低。
通过反思总结,我要把自己原来没有关注的课堂教学环节重新重视起来,一定会提高课堂效率的。
1.除精心备课外,激情上课。试想当教师满怀激情去上课时,给学生带来的一定是积极向上的影响。这一方面我有较多欠缺。也许是工作时间长了,有惰性了,也对学生和工作缺乏一种耐心。
2.课前组织相当重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把学生的思绪拉到课堂上来,这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3.巧妙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最好结合生活实际,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一开始就有兴趣想要跟你学,但要注意简要,不能绕太远,否则会适得其反。
4.上课不是自己讲的很累,而是盯学生很累。我们现在上课知识讲解不是问题,关键是学生接没接受。学生接受了课堂效率就高。首先营造低压力、高挑战的课堂氛围,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特别是课堂上对违纪学生处理不当,会影响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绪)。其次,与学生保持目光、语言甚至是肢体上的交流,对易走神的学生,提出问题后用眼光扫视一眼,如果他在听,及时给予赞许的眼光,或是在讲课期间走到教室中间或后面,及时提醒没认真学习的学生。我们可以想一想:老师讲的再怎么天花乱坠,学生走神了,哪有什么效率,简直就是白搭,也就是帮学生克服分心因素。通过反复实践,我发现讲课过程中突然沉默或变换语调,也能提醒学生提高注意力。这个方法简单易行,千万不要为了讲完课就忽视这个问题,这对提高课堂效率很重要。
5.不放过任何一个后进生,后进生懒散的学习态度会影响别人。不放过他们,并可以用后进生都学会了来激发其他人的学习。我记得魏书生说过:“教室”应取为“学室”。怎么能让学生愿意学,怎么监督他们学好,这是有效课堂的核心。以上只是我几点浅薄的见识。
有效上课的核心就是上课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其次,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有效教学给当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教师魅力哪里来 高二英语组 张晓慧
学校组织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志亮教授的“有效课堂哪儿来”讲座,钱教授就怎样上好一节课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地论述,使我本人收获颇丰,所以就克隆一个相似的题目,谈一下教师魅力哪里来。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陶行知以简洁的语言说清了教育的目标。同时,我国相关部门也明确了基础教育的目标。而在目标实现过程中,教师肩负着学生成长重要、直接的教育作用。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精神领袖,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成为学生每天生活和学习的帮助者,成为学生最初信念的唤醒者,成为学生潜能的发掘者,成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引导者,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设计者,成为学校德育的具体实施者,成为学生人生健康发展的奠基人。所以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言行举止,甚至一个极其微小的动作、一点点教育智慧都可能使学生的心灵产生触动,进而影响其一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完成这些多重角色呢?我本人通过这次学习及自己浅见认为:教师应有意识发觉自身潜能、特长吸引学生和影响学生,产生“明星效应”,即教师魅力。让自己成为“偶像”,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来达成教育目标。那么教师就这样入手: 第一,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是教育工作原动力,是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的内源。
第二,钻研本学科知识,力求精深,同时相关学科也应触及。高中生有自己头脑及判断能力,对学识渊博的老师自然敬佩有加。第三,必须具有组织和实施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些能力必然产生教师威信。
第四,良好沟通及交际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力,毕竟教师要和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打交道。
以上四点是钱教授总结过的,我觉得现代“90”后的教育,教师还应深入了解和分析他们成长经历以及所言所行甚至所吃,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再则,我们还应对社会现状及焦点事件有清醒和客观的认识,在适当时机,以学生乐于接受形式表达出来,会产生意想不到教育成效。还有就是既要作学生朋友,又要保持“一定距离”。因为“近生慢”,距离产生美,有意识“炒作”自我,增加魅力!总之,我们以刻意树立的魅力,“隐蔽在美好的、毫不拘束的氛围中完成教育意图!”
责任感,有效课堂之基石
高三语文组 张大伟
如果说教育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责任感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如果说教育是一株苍茂的大树,那么责任感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如果说教育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责任感就是那煽动的翅膀。没有责任感,教育的美丽便杳然而去。责任感是教育走向成功的保证,更是有效课堂的基石。
听了钱志亮教授的关于“有效课堂哪儿来”的报告会之后,我直接想到就是责任感问题。其实,责任感不仅仅是教育事业需要,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需要,这是做好一件工作的起码前提。如果说对待自己的工作做不到热情,没有责任感,那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相反,如果有超强责任心,事业心,其结果也是可以预知的。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有效的课堂才有可能实现。否则,什么备课、上课,什么教育教学改革,什么有效课堂也只能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当然具备了这责任感后就都不同了。
责任感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工作态度决定了工作效果。只有端正工作态度后才会想:做为一名教师我该怎样更好的完成我的使命。如果说对军人而言完成其使命则是战场的浴血杀敌和保家卫国的话,那么对教师而言完成其使命则是课堂的教书育人和有效教学。先前我不知道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当我听到钱老师对有些课堂的评价是“教学任务:适切性,教学模式:科学性,教学组织:有序性等等诸多特征时,我方才醒悟。此外,他有效课堂的要求:洞悉、兼顾、参与、多样,也让我感到耳目一新、茅塞顿开,为我日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具备了责任感、事业心的同时,也要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钱教授告诉我们关于有效地讲课的几点建议让我感触颇深。例如:1.优化教学过程。2.确保学生视觉通道有效参与。3.确保学生听觉通道有效参与。4.巧用维持课堂秩序的策略等等,各种方法都是这位老师潜心琢磨出来的,这些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我准备日后在我的课堂中加以实践。
历时两天下午的报告,我学会了很多教育教学方法,同时更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但是我会放下自己的尊严,虚心来学,蓄积待发,让自己在教育的天空中飞得更远,飞得更高。
“有效课堂哪儿来”学习体会
高二语文组 隋晓芳
教学绝对是一门学问,在从教十多年的今天,我越发发现时间,并不是促你成长的助推剂,也许它可以磨光我们的棱角,磨走我们的青春,但在教学上只要你全心深入,你就会发现你永远是个新人:不断更新的课程理念,与时俱进的教学目标,不断变化的一代又一代学生,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认真面对,“教然后知困”是个真理,不断学习提高永远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时至今日,课改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日趋成熟,面对新形势,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怎样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值得我们这些从教者认真探讨。而在这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志亮教授的“有效课堂哪儿来”的专题讲座,无疑如一缕春风吹入我们的心田,使我获益颇多,也颇有感受。这里初谈一点心得,以期与同仁交流,共同进步。这里,我谈一下关于备课方面的感悟。
备课,顾名思义——准备课程,而现实中我们的准备往往过于狭隘,备一下教材,看一下教材相关参考,只要知识点不遗漏就觉得万事大吉,有点责任心的会结合一下作业是教学更有针对性,这已然满足,而仔细想来,这种教师一厢情愿式的准备落到实处能剩多少?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意识是否被调动起来?听完钱教授的讲座,我才发现自己以往的肤浅,更新认识到备课绝非轻易之功。备课时要备教材,是内容前后关联,旁征博引,而且育人理念亦蕴含其中;备心境,心理上保持一种公平、自由、宽容、相互理解、真诚交流的心境,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严而不威,和而不乱,鼓励赏识更显重要;备学生,除了了解原有知识、原有经验外,还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心理上的接受与认可更会使教学事半功倍;备导入,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激情导入,都会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所教知识;备方法,可参照学情及校情灵活采用多种教法;备层次,因材施教绝不应是一句空话,“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现象要有效解决;备训练,无论是读、写、听、说哪一方面的训练,都要有针对而设,要讲求科学性与有效性,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充分提高课堂效率,比如诗歌的激情朗读,作文的现场训练、片段描摹的互批互改等,夯实基础与能力训练并行;备语言,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摆弄文字的学科,如果不能使自己语言干练、富有感染力,甚至煽动性,那么再深奥的说教也只能是一纸空文,身教永远重于言教,要相信亲其师则信其道。当然,还有板书、课件、小结等方面也是备课不可或缺的环节,要彼此协调,使教学在完美中完成。
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钱教授以其通俗易懂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为我们上了一节很有价值的教学研讨课。值得我们长时间学习,多角度思考,科学借鉴,以期不断提高。
有效课堂心得体会 高二语文组 焉丽
听了钱教授的讲座,感触极深。长期以来一直以为,凭良心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在教改中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所谓“有效”,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鉴于此,在新教改的背景下,作为教师,我要弄清几个误区,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几个误区是:1.磨得越多越有效。那种靠磨出来的学生,即使一时能获得较高的考分,但往往学习无后劲,日后也很难有所作为。2.秀得越多越有效。教学中只重形的不重神的,位追求课堂气氛,用“满堂问”来代替“满堂灌”,用“牧牛式”来取代“填鸭式”,这种做秀式的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不言而喻。3.灌得越多越有效。这种教学往往把学生当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灌得越多学生越不愿意动脑筋,效果常常适得其反。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手: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时时提醒自己,加强有效教学的意识。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只要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4.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还要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课前备课时,目标要明确,内容要适量、适度,不能“贪多急效”,教法要灵活恰当,要从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课堂上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时间组织要恰到好处。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教学组织上要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要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大搞题海战术,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是得不到有效提升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高二语文组 孙凡
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么是“教师主讲式”,要么是“师生一问一答式”,再者是“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学生放任讨论式”。课堂上少、慢、差、费现象十分严重。
前几天刚听了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有效课堂”视频讲座,引发了我一点点思考和感受。
钱教授讲的“有效课堂”,我是这样理解的: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和长远的发展。教学是否有效,不是指教师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影响下,是否更乐意学习,是否有较大进步和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让语文课堂有效呢?我觉得以下方面很值得关注。
一、教师德才兼备是促进课堂有效的前提因素。
爱因斯坦说:“使学生对老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老师的德与才。”无法想象,一个品德不良、只会照本宣科的老师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一个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又关爱学生的老师势必受到学生的爱戴。他会关注学生的状态和内心需要,学生“口渴了”,他还会适时递上一杯水;学生“生病了”他会给予一句良药;学生“受伤了”他又会及时的赠与一个“潘多拉宝盒”。他一定经常读书,他一定善于学习,他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注重加强自身修养,他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学生效仿的典范。
二、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增强人文关怀是促使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
如果说以前的教师是商店的“掌柜”,一切他说了算,那么现在的教师就应该是超市里的优秀“导购员”,它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内心需要出发,引导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获得什么。他还应该像导演、演员一样用自己的思想、热情和巨大的感召力影响学生,唤起他们成长与学习的渴望。
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师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思维空间和心理需求等。有一位教育家这样描述学生心理:你告诉我,我会忘记;你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你让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引导、激励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感知、去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这是任何巧妙措施都比不上的。”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展现自我的机会,帮助他们从“小成功”迈向“大成就”。
三、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这是促进语文课堂有效的重要因素。
1.从语文学科特点来说,可以通过组织课前活动、设计精妙导语、组织学生探讨文本中的兴趣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语设计可采用设置悬念、以情感人、富有文采与哲理等方式吸引学生。
语文课前活动可以很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鉴于高中生明显比初中生成熟的特点,课前活动的层次要高一些,要求要高一些。高一学生适合搞“这就是独一无二的我”等主题类的活动,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了解与沟通。高二可以搞“语文知识小专题”获得,促进语文知识学习,促进表达。高三可进行“语文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介绍”,有利于高考。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关于“人文、伦理、交往、审美、思辨”等方面的困惑,我常常通过挖掘文本中相关的问题,解答他们的困惑,激起他们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注重教学目标设置的全面性,提高达成目标的有效性。既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和培养,也重视学生情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3.活用教学方法。注意知识目标的层次,采用讲授法、质疑法或启发法等。
4.改善课堂提问体系。变“满堂问”为调控,提问难度与提问频率的有效提问,难度比例应是7:3或6:4,提问次数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快,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思考空间。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门艺术。杜甫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效课堂更是一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艺术,让我们用心耕耘,用勤奋浇灌,用爱收获,共同创造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吧!
4月
浅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高三生物组 孙云云 曾经有幸听过大开八中刘晓光老师的一节生物课,当时就感慨到:原来课还可以这么上!每个学生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没有一个不积极参与,就算什么都不会的都听的很入迷。我想除了对他有新鲜感以外,更多的是学生对他的课堂模式感兴趣。于是,我认为向课堂要效率才是教学成果的关键。那么怎么才能有效呢?听了钱老师的报告后收获颇多。
有效课堂是指以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为基础,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优化,单位时间里教学效率最高。从中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一点我觉得应该马上纠正观念。之前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好老师不能放弃教室里每一个学生,课堂上只要有一个听不懂的,学不会的,就是我的失职。于是就出现了“满堂灌”,举三反一反复地讲,更甚至导致课堂提问很多都是针对差生的,因为他们一溜号,我就想用提问的方式让他“回心转意”,又能巩固知识又不浪费时间,但是差生大多答不上来,这其实就是一种浪费其他人时间的做法。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发现自己走入了误区。
“一种滞后性的教学模式会出现:差生被偏爱,中等生跟着带,优等生自由自在!”学生都是有差别的,每个统招班的学生里都会有1个天才,7个超常,17个聪明,17个鲁钝,7个愚笨,1个近乎弱智。我不应该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把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浪费在差生上,导致出现了优等生陪着笨蛋学习了,这是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要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科学的教学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快进模式就是比较合理的。也就是用1/2~2/3的时间去进行集体教学,这个面向大多数。而留下10—20分钟,给学生自己,让他们自己去学,去练,去记,去梳理本节课知识体系,同化本节课知识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里,或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此时并不意味着老师的任务完成了,而是该去面对两极分化的了。对滞后的不好消化的帮他消化,如果时间不够还可以发动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好学生拉差生一把,对双方都有利。而针对没吃饱的给开个小灶,给他们留点额外的,拔拔高。这样一节课下来,各有各的收获,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有效的。
因此,科学的教学模式是有效课堂的关键因素之一。
“有效课堂哪儿来”学习体会
高二语文组 柳力方
听了钱志亮教授的报告,真如醍醐灌顶,万千慨叹。但心有千言万语,却无法用文字全部抒写,现就自我体会,略谈一二。
我们高中学生语文基础薄弱,程度也参差不齐,教师语文教学颇为艰难。如何采用科学而有效、适合学生们发展情况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一直是我们悬而未决的问题。科学有效才可提高水平。
说到“有效”,即为“有效率”、“效率高”,在单位时间内如一节课,所掌握并会运用的知识越多越好。
那么,作为语文这一学科,要做到“有效”,我以为,必须让学生愿意学,学会学,自主学;而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这就要求更多了。
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对学生的普遍认知,是备课目的所在。钱教授说,教师应是一眼泉,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来;才可给自己带来新的力量即动力;才可以针对每堂课教授知识的不同,及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较灵活的方法,来尽量激发全班大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学,而不是无奈为之。
那么,怎样才可做到储备充分,怎样才能将这些积累而来的能量,收放且应用自如?让课堂的有效首先在源头——教师身上体现出来。
一、有备才可无患
都说语文教师是杂家,应上晓天文,下通地理,对各类文化或学科都应有所触及或涉猎,这就要求我们有大量的阅读,但因为高中课程的紧张与高考的特殊性,致使语文教师的阅读时间少之又少。
有限的时间,却应积累愈多且准确的知识,“效率”由此便凸显。尽量抓住每次获得知识的机会。如:报刊杂志中某句话的摘录;听课时某个信息点的补充;新闻中对大事件的剖析„„一个都不能放过。
有了多方面知识的来源,丰厚的知识储备,才能在备课,备知识的基础上增强自己上课的自信;也可以随时施予学生更多、更好、更新的信息、知识与方法,让学生们意识到语文的多彩,从而爱上语文。
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考场如沙场,课堂有时亦如此。
每堂知识的讲授课,都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受之间的“拉锯战”,有时,因为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一,这场“战争”的延续时间还可能是一星期,甚至是一个月„„
班级内的学生语文素养和基础都不相同,要想打赢这场“战争”,让大多数学生接受并会运用自己所讲授的知识,就要对他们进行摸查,这样,对学生的了解就势在必行。
所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了对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了解与把握,就可以在课前,相应地准备好符合这个班级的学生,此阶段知识讲解的方法或例题;在课堂上,相应地提出符合某类甚至某个学生学习习惯或学习能力的问题,让其回答,提高其对学习语文的自信力,进而,更努力地去追求。在课堂上,如此,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效率,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使得这一“拉锯”时间缩短,更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让学生们在爱语文的基础上,又高效地学到了高考必备的知识点,掌握了学习方法。
三、厚积方可薄发。
知识充足,了解透彻,对这二者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接下来就是怎样让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游刃有余地指挥或掌握整个课堂。
根据授课任务,利用所拥有的储备,做好知识讲解的准备;凭着学生们对前一知识的掌握状况和其本身的能力,来准备授课方法,设计问题,确定答案等。
借着语文学科的可操作性,也可以让学生们即兴地朗诵、表演、演讲等;更可以让他们基于课本或学段的任务自己来进行预习、讲授、复习、总结。让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充分两会自己才是课堂活动的主角;学会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获得知识的真正含义。
以上便是我粗浅的认知与体会。
用了心,才会认真去教授;动了情,才能真正去感染。希望这次讲座的聆听,是我教学生涯的一个新起点,让自己能够重新认知到不足,弥补缺失,得到完善,做到更好。
改变传统模式,创造有效课堂
高二化学组 李晓莉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给学生一个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责任。在人生学习的有限道路上,老师就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涯中的领路人。而我们就要把孩子们引领到一个最肥沃的草场上,让他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觅食营养丰富的食物,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曾经在书上看过这样一句话:在教学中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不仅将内容讲好,更重要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我想且相信追求课堂的有效性并不是神话,只要每位老师端正态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多多的加以反思和改进,多听听学生的心声,那么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实现。
听过北师大钱志亮的报告,我深有感触:我们的课堂一直死守着满堂灌,学生开口少,老师唾沫星飞溅的状况,为什么我们总抱怨学生为什么记不住东西,上午讲完下午忘,那是因为留给学生的空间和时间太少;让学生讲题怕讲不明白,耽误时间,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老师讲题都用专业术语,学生讲题单纯、利索,更让其他学生听得懂,所以一堂有效的课堂应是发挥学生主体老师主导作用。比如说太难习题由老师讲解,中等习题通过学生交流讨论,由每一组中的一个成员(一次只限一~二个小组)汇报成果,给全体学生讲解(必要时候可以到黑板前讲解),有不够精彩(即含糊其辞)的地方可以找其他学生补充。最近高二化学正在讲有机推断,此部分知识可谓枯燥无味且杀伤力极大,通过上课、学生的听课状态,我发现:无论老师怎么口若悬河的讲,你对或不对,他们都坐在那里,不吱一声,即使你故意说错,他们也不予以反驳,原因是讲得不生动,使学生大脑处于抑制状态。但是倘若你叫学生讲,他只要说错一句话,全班学生便会集体回应来驳斥他,可见学生讲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有兴趣听下去。因此学生讨论——学生讲解——教师总结这种教学模式应该适合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当然实事求是的讲,并不是每堂课都需要这样,尺度只能由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及自己的学生情况而自己把握。
最后一句话:在我们任教的课堂上,我们也应该适当的休息了,让学生创造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相信这样,学生们才会开心快乐,才会有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怎样上才有效? 高二语文组 杨成坤
现在语文课不景气,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语文老师颇有些黯然神伤,但无奈!
语文课怎样上,是像数理化那样上还是像英语那样上?前者是知识体系很严谨的课,语文课这样上似乎不行,因为语文说到底并没有特别严格的知识系统,逻辑性也并不强,后者是语法体系很细致的课,视乎这样上也不行,因为汉语言文学归根到底,是一种重“诵读”、重“感悟”、重“实践”的课程,它容不得像英语课那样切分成若干个知识点。语文课的迷离和茫然,在我看来已日趋严重,它已经严重困扰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制约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知识传授课。
语文课肯定不是知识传授课,尽管语文课也要传授一些语文知识。所谓语文知识,也不过就是一些字词的读音、词语的含义、修辞知识、文体知识、和一些作家作品识记等这样的一些知识,是缺乏严格的系统性的,也不能表现出严密的语法规则,也缺少严格的递进关系,大多呈现为散点分布的状态,比如比喻知识,小学和初中都在讲,甚至高中和大学仍然会讲,其间的递进的逻辑性又有多强呢?
二、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所谓的感悟课。
现在的语文课,工具性沉寂,人文性鹊起,课堂上开口人文、闭口人文,仿佛离开了人文,就不知道怎样上课了。语文课离开知识、离开工具性,终于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么,具有人文性特征的语文课该怎样来上呢?它与历史课、政治课有什么区别?怎样才能避免空对空的感悟呢?这些问题或许需要我们用较长时间来探索和实践。
三、诵读不是语文教学的终端。毫无疑问,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途径,语文课上就应该书声琅琅,缺少读书声的语文课,是有缺陷的语文课。诵读的重要性,自古至今,人们已经谈得很透彻了。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最终手段,因为语文教学还包括比诵读更丰富的内容,如品味语言、体验感情、表达感受、理解内涵、把握特征、分析内容等。
总而言之,语文课是可以“教点方法”的,“教点方法”既是“大致读懂”的拐杖,也是品词读句的余兴。在课堂上,大致读懂、品词读句和教点方法往往是三位一体的,不可分割的,也应该成为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
浅析自己课堂死沉的原因
高三语文组 温琦
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思想的启迪,是灵魂的涤荡,是人性的沐浴,是人格的唤醒,是希望的激发。那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怎样才能担负起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成为有效课堂。那有效课堂哪儿来呢?弄懂这个问题,是把课上好的前提。值得庆幸的是,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请来了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解读。
这次听讲,使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其中钱志亮老师提到了课堂死沉的原因,讲解了许多点,其中有许多点,自己在上课的时候,也确实感同身受,这些点确实也是导致自己课堂死沉的原因。如边缘化学生缺乏参与,习惯性无助,课堂宽容缺位,学生课堂话语权被剥夺等。这些点自己在上课时都忽略了,现在细细想来倒该认真地自我反思一下了。如果一个课堂死气沉沉,那何谈有效课堂?没有有效课堂哪来兴趣?哪来能力?哪儿来成绩?而自己以前上课有时确实也想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调动他们积极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但面对的对象始终着眼于全班同学,而没有把目光聚焦于哪一部分群体,这样就忽略了边缘化学生,导致他们始终没能积极参与,甚至做法不当,反而把他们推到相反的方向,与主动学习语文的距离越来越远,导致他们的语文成绩始终提不上来,也影响到了他们班级的语文成绩。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不断地提醒自己,注意一下边缘化学生学习的动态,适时地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及时地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让这一群体的学生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也能推动其他学生学习语文的干劲,从而提高班级的语文成绩。
再有学生课堂话语权被剥夺,这也是导致课堂死沉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一点,自己在授课时也常常忽略了。有些学生终于对某一问题似乎恍然大悟了,急于发言想表现一下自己,却不被老师提问。被提问到的同学答错时,反而受到同学的讥笑,老师再不适当地引导;上课时,学生对不懂的问题提出疑惑时,老师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学生对教师所讲的提出不同看法,不肯苟同同时,教师又不提供与之辨明的机会;长此以往,哪位学生还肯发言,还肯提问?课堂岂能不死气沉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提醒自己,让学生放开手脚,发散思维,适时肯定,使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
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感谢钱志亮老师的精彩解读。
“有效课堂哪儿来”学习体会
高一体育 胡茂良
听了北师大教育学院钱志亮“有效课堂哪儿来”视频讲座后,感触颇多,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省,并有了几点体会。
体育课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在体育课中,要想能使自己的课更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点,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重视程度。以现在我们教授的武术操为例,在课堂常规中要告知学生武术操是“三操”之一,是学校的拳头产品,被誉为辽东南第一操,是必须学会且要打好的,统一学生思想。只有这样消除学生侥幸心理,学生才能肯学肯做。第二点,教学过程中通过引进“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劲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每个教师都要教授几个班级的体育课,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因此,在上课时传授规定动作时,做到动作规格并提出要求和希望,让其在兄弟班级所用时间之内完成教学任务,并大声问其“能不能”、“我们行不行”之类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斗志,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投入、更专注、更积极,从而使教学任务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被更好的了解并掌握。第三点,体育课中通过“正、反”示范动作对比,提高学生认识程度,使其能知耻而后勇,在武术操教学中,总有个别学生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总做的不规范、不到位,我将其叫出列,让其为大家做一下示范,在自尊心的驱使下,他一定会很卖力,根据情况对其动作进行讲解、指出其优点和缺点,但不能说的太过,伤其自尊,同时对其在队列中表现加以说明,提出希望,学生会很快有所改观的。另外,在学生中练习有出类拔萃的,让其在同学前表演,太过他的动作和力度给学生讲解其好在哪里,让学生在老师的赞许声和同学们的掌声入列,这样既给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又给了该生极大的心理鼓励,他会更自信,练习、学习更认真,动作更规范更有力,通过“正反“示范,能统一学生认识规范学生的动作。
总之,有效课堂我对其了解和认识仍不够充分,我仍有许多方面去认识和提高,但我会尽力提高我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
交流是有效课堂的关键 高二化学组 王作鹏
听了钱志亮教授关于有效课堂的专题报告,结合正在进行的组内公开课,让我对有效课堂有了一些思考。我认为有效课堂关键是课堂的交流,其原因有三: 1.教师与学生沟通,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是师生在互动中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通畅,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而我在这一方面明显重视程度不够,结果是自己讲得满头汗,自认为讲得很好,但缺乏交流沟通,致使学生掌握效果不理想,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流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时调整授课思路和方法,有利于提高效率。
3.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有利于师生情感的融合,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怎样与学生交流呢?通过学习钱教授的报告,结合组内公开课的反思,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则:
1、平等原则。我们一直强调老师的尊严与权威,而学生的自尊往往被忽视,这就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形成障碍。只有放下身段、平等对待学生,才能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快乐活泼的自主活动,才能提高效率。
2、主动性原则。课堂交流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从而使教与学相统一。我们现在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就是基于这一原则。
3、具体性学则。交流的内容要具体,避免过于空泛,才有利于学生理解交流的意图,做出相应的交流结果来。例如:“醇与酚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学生就容易理解,方便交流了。
4、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是指交流题目难易要适度;交流的时间次数要适度。
在把握上述原则基础上,另一个问题就是什么交流?如何交流?课堂交流分为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贯穿课堂始终的。以下所说的交流主要指生生交流,目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按个人理解以下几种情况需要交流。
1.当进行到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时需要交流。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是这节课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每节课知识的核心。通过交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利用集体作用理解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准确牢固掌握知识。
2.当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需要交流。当学生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或争议比较大的地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辩论中明白,形成统一的观点,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提高学生的能力。
3.当遇到开放性的内容时需要交流。特别是在处理习题时,教师的解题方法未必就是最完美,或者为学生最易接受的,这时学生间交流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学生的思维角度不同,方法多样,且易于学生间接受,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心得,更多的是组内公开课后的反思,希望各位领导同事批评指正,也希望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三生物组 徐积慧
最近有幸听到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的“有效课堂哪儿来”教学讲座,深受启发。自己平时的教学,对比钱教授的有效课堂标准,深感自愧不如。学习了钱教授的先进教学理论,对于我明确今后课堂教学的方向,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成绩,奠定了理论基石。这次听课,收益最大的就是:有效课堂关键是一个“活”字,只有“活”,课堂才能动起来,只有“活”,才能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活”,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成绩。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不是很注重课堂效率,课堂有时比较死板,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时搞“满堂灌”,没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致使班级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因此,我想,今后提高课堂效率是我努力的方向,并从钱老师的理论中得到很大的启发,课堂教学中“活”的把握很有尺度,需要在今后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活”实质就是让学生感知教学信息,学生通过各种感觉通道感知信息,也就是授课的实质。
钱教授在讲座中提到学生获得信息的方式有多种,并且每种方式获取的效率大不相同,10%来自阅读信息,20%来自听觉信息,30%来自视觉信息,50%来自于视觉和听觉信息;因此,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获取信息的方式,能极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做好这个“活”字,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我觉得今后应在如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一、充分备课,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上课前,必须充分备好每个教学环节。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情况,接受程度。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境,多种信息方式的结合,力争使课堂“活”起来。
二、确保学生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的有效参与。
钱教授提到,在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中,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50%的效率。因此,我今后应在板书的设计上,态势语言上,以及课课件安排上多下功夫,做到有备无患。
三、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课堂教学,实质是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结合的过程。刚上课,组织好课堂,充分运用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随着课堂教学的而进行,学生会逐渐出现疲劳感。此时,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如目光期待、暂短停顿、语调抑扬、言辞谴责等方法,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整堂课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状态,让每个学生真正地吃饱、吃好,真正体验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朱熹的《观书有感》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想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是完善自己的必备环节,要想把自己的课堂搞得“活”起来,没有扎实的知识储备,没有先进的教学理论,没有超强的各方面能力是无法做到的。因此,今后我会不断努力创新,不断完善自己,以钱教授的有效教学观为标准,搞“活”课堂,成功实施有效教学,成为有效课堂的践行者。
如何备好习题课 高三生物组 魏春丽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老话在看过钱教授“有效课堂哪儿来”讲座后得到充分印证。钱教授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怎样上好一节课,自己从中感受很多。其中给自己启发最大的是备课这一环节,其他很多环节都和“备”有关。
钱教授讲到:有效课堂的条件——精心的备课。最近正在准备组内公开课,思考如何将高三二轮习题课上得更有效,下面就习题课的准备谈一些体会:
备题:以前自己上习题课的效果很不理想的一大原因是因为题没有备好、备足、备全。钱教授有一句话这样说道:“要给别人一碗水,那我们就要有一桶水,要给几十个人每人一碗水,那我们最好是有一眼泉。”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样不是课前只是把一套题做完做会就万事大吉的准备了,这就要求我们在做题的同时,分析每道题设计到哪些相关知识,相类似的题型又是怎样的,变一变又该是什么样的,这样在讲的时候才不至于只是就题讲题,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备学生:这点是我以前没有重视到的方面。不了解学生情况,上去就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自己觉得很累,学生收获甚微,结果是做了很多无用功,白白浪费时间。所以在讲之前要及时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了解,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是批卷。在批的同时要做好统计分析:哪些题错误率较高、哪些只是个别错误,哪些题是由于知识点掌握不牢造成的,哪些是审题不注意造成的。了解这些后计划出哪些题只是点拨一下就好,哪些题可以由学生自主讨论解决,哪些需要老师重点讲解,难度太大的可以不讲。这样在上课时心中有数,讲时有的放矢,收放自如。备程序:对于这一点钱教授经过十年调查得到的大脑工作曲线给了我新的启发。铃响3——5分钟时学生大脑工作能力较差,基本停留在课间玩的状态,之后逐渐增强。中学生大都能持续30分钟之后便开始下降,到快下课时又能开始兴奋。针对这一特点就要合理安排分配内容。我初步的想法是:导入在习题课不能省略,可以用一道简单的小题作为开始加快学生进入状态。中间近三十分钟可分段进行:有集中讲解时间,有学生讨论时间,有相互帮助时间,即让会的去教不会的,这样可以做到集体参与,各有所得。后面的几分钟时间可以将典型题稍变一下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可能使习题课更有效。
以上是备课过程中对自己启发较大的几方面,是自己急于改进的环节,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做每一个环节,一定会越来越好!
关于有效课堂的一点认识 高一历史组 席景波
连续两天下午集中收看了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的报告“有效课堂哪儿来”,兼论怎样上好一堂课,听了这个报告我受益匪浅。虽然以前我也想方设法来提高课堂效率,力争使自己的课上得完美高效,但仍然不尽如人意。现在想想,有很多细节被我忽略,细节决定成败。通过本次学习,我认为对我今后教学工作大有好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涉及很多方面。以往我只注重自己如何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就算是一堂好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在看来这并不是高效的教学。
一节高效课堂很重要的标准就是课堂上学生的有效参与。历史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比较感兴趣。高中历史不仅要求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理解为什么,这就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往教学中,我曾试着让学生来讲述,继而归纳出结论,结果发现学生讲不到点子上,而课堂时间过半,为完成教学任务,我只好亲自讲述。这样一节课虎头蛇尾,效率大打折扣。时间一长,又回到了我单纯的满堂灌,学生只是机械地掌握,慢慢地学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听了这个报告后我明白了,高效课堂不单是学生认真听,还有学生看(视觉)、说(讲述)、做(演示),以及教师语调、音量、手势等全方位要求。学生通过听可以掌握10%,看可以掌握30%,而亲自说和做可以掌握90%,其效率大大提高。以往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只听我一人讲述,忽视了学生的切身感受。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学生以这种紧张状态听了40分钟,其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就出现了我该讲的知识都讲了,而学生做题时错误连连,却把责任全部推到学生身上,现在看来是错误的。
今后教学中,我要尽快抛弃一些错误观念和做法,抛弃想放手又有顾虑的思想。结合学校正在进行“有效教学”组内公开课活动,探索适合历史学科的有效教学模式。利用好学案,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团队优势,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学生能讲明白的老师坚决不讲,通过引导自主学习相结合。学生能讲明白的老师坚决不讲,通过引导可以使学生领悟的决不搞“填鸭式”的灌输。充分调动一切有效手段,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获得中,不仅要当好“听众”、“观众”,更要成为“表演者”,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课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听了钱志亮教授的报告,是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单纯是教师的教,还有学生的学,二者缺一不可。今后工作中我要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扩大学生参与的广泛性、时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课堂从哪里来 高一语文组 孙晓妮
听了钱志亮教授的报告,我受益匪浅。课堂是否有效,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而且也是评价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尺度。我想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谈谈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一、厚积薄发
《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强调的是积累的作用,所以积累后,人的智慧就会明达。记得赵俊老师说“语文老师就应该是个‘杂家’”。的确,语文是个内容非常庞杂的学科,只有在平实多积累各方面的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的储水池,这样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做到讲知识融会贯通。而且只有不断积累新知识,更新就知识,才能使教学有“源头活水”,才能使教学之水永远“清如许”,永远有活力。只有平时的“厚积”,才会有课堂上的“薄发”,这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对于一个青年教师来说,教学真的是一个脾气很怪的孩子。如何摸清他的脾气,和他相处得融洽,是个棘手的问题。单凭我个人力量来对付他,很有些力不从心。这时便有一条捷径可供我来走——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将他们在多年教学中的有益方法拿来为我所用,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东西。只有多问、多听,才会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从而避免教师“眉毛胡子一把抓”,避免学生“样样通”又“样样松”。借他山之石使自己琢玉成器,他山之石为有效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三、投其所好
教学的效果最终要通过学生来体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受体。如果学生主动性强,学习兴趣高,那么将是事半功倍。所以在课堂中要投其所好。讲课堂教学设计成学生所喜欢的形式。他们喜欢了,兴趣和热情便会高涨,学习效果自然会好。比如:学生喜欢周杰伦,那就将要背的诗歌用《青花瓷》的曲调唱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来吸引他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这是课堂有效性的内在决定因素。
注意积累,可以在课堂中游刃有余;借鉴他人,可以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关注学生的喜好,可以使教学举重若轻。在教学中做到了游刃有余、有的放矢、举重若轻,课堂有效性也便提高了。
第四篇:代小艳教师政治学习心得体会两篇
教师政治学习心得体会
迁安镇丁官营中学 代小艳
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将是我今后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因为,合格教师不是终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更新观念,终身学习
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有关方针政策,深刻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的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共产主义理论与生俱来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勇于探索,与时俱进
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教师的挑战,因此,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三、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
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四、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为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
五、重教书育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为重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点,改革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每一位老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都要关心的思想发展和健康成长,要努力成为学生思想工作的高手,成为学生思想成长方面的导师。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政治学习心得体会
迁安镇丁官营中学 代小艳
此次政治学习,我受益匪浅。我深深体会到:人世间,最无私、最宽厚的是爱,爱心是人的一种积极的高尚的情感,是人的行为的动力,爱可以产生融化冰雪的力量,爱心所至,金石为开。
一、浓厚的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
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个学生。”教师的爱是建立在对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上面的,有这样一个分式是:亲近感+理解感+期望感。在老师爱心的雨露照射滋润下,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和舒适,从而激发起奋进的欲望。
不断学习,使用好手中的指挥棒,让学生在爱的旋律中,谱写人生乐章。“爱,是最好的老师。”爱生,不是一句口号,它构筑在理解、尊重和奉献之上。为了学生我付出了很多,同时我也得到了爱的回报。我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家长的赞许,同事的任可。可以说,一次次的成功的教育,这里面饱含着教师无数次的付出。从无数次付出中,我也体会到了给予的快乐。这是其它行业的人得不到的快乐、满足。
二、培养爱心、让爱焕发活力。
学生有爱心,将来才能去爱他人,爱集体,才能回报社会。
今年浙江的一位中学生,因为妈妈对他的学习管的太严,用锤子将妈妈打死。黑龙江省有一名小学生,因为妈妈不给钱去玩电子游戏,而将妈妈杀死等等这样的事件。在近些年来发生的还少吗?他们不正是缺少了爱,缺少了对父母的爱,甚至丧失了最起码的人性吗?
教育学生首先是爱他人。当然让学生有爱心,班主任老师更要对学生付出爱心,制定计划,严格教育,加强管理是爱。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是爱。给学生开设学习方法是爱。家长会和学生们一起分析学习起落的原因是爱。对学生一视同仁是爱。
在班级里,我召开了《把爱心献给他人》的主题班会。在学校组织的手拉手活动中帮助学生结对子,课间我常常同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心理,使学生明白要有爱心,先要学会爱他人。爱父母,因为父母给予了你的生命。爱老师,因为老师教授你学业。爱朋友,因为朋友送给你友谊。一句话,一杯水,一个眼神,一种动作都可以传递爱。其次,是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上课不迟到,不说话,课上不大声喧哗,上好两操,搞好卫生清扫,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注重班级荣誉。这些小事做好了。集体的风格逐渐形成。
主题班会是培养学生对集体、对祖国的热爱是最佳时机。班会正是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生动一课。此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集体观念加深了。每位同学为共同营造这个和谐的家而努力。学校号召学生收集废品,同学们能按规定完成任务。越野赛上同学们能努力发挥自已的而惋惜。学生们把班级当成家的观念,班级集体有了向心力、凝聚力。我和同学们都深深地爱着我们的家庭班级。
再次,是回报社会,“爱人者,人恒爱之”,学生说老师是园丁,用心血换来了满园春色尽芳菲。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教育之路,我奉献自已的一片爱心,同时也获得了学生们那纯真的爱,我得到了用金钱无法买来的精神财富。这是从事其它职业的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幸神福。为了这份幸福,我将用心去浇灌,让每一朵鲜花都散发出浓郁的芳香,让每一个灵魂都闪烁出圣洁的光辉。我愿一只只放飞的白鸽在这块沃土中,展现出无穷的活力和神奇的魅力。愿播下希望种子,在这快沃土中茁壮成长,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李荣娟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学习心得
鲅鱼圈区盐场小学
李荣娟 2014年4月16日
《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心得体会
这次关于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的学习,让我感触良多。转眼从教已经八多年,刚毕业的激情已不复见。记得刚毕业时,我整天和孩子泡在一起,课堂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我和孩子们做游戏,满操场跟孩子你追我打的,欢乐的笑声常引来众人关注,但也毫不在意,继续和孩子乐在其中。那时候仿佛又回到了快乐的童年。
日子一天天过去,成家,随着家中琐事一点点增多,随着学生一天天没有了好的习惯,随着越来越多家长的不配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就觉得对学生产生了厌倦,课还是正常上,管着班级,却突然觉得这不是自己的班。
到了盐场小学以后以后,还是会把工作放在首位,累受了,也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但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冷嘲热讽,有时候我真想哭。不知道来这到底是为了什么,进到学校都觉得兴趣索然。
前几天,我们对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的学习,消除了我心中的困惑和无奈。
我知道我其实并未真正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没有以一份爱心去坦然面对学生,而更多的是关注一些无谓的个人恩怨,没有正确的去面对一个集体中的小小的矛盾。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坦然面对现实,安心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虽然原来的同学早已经当官的当官,挣钱的挣钱,现在仍守在三尺讲台的我,多次问自己,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最后我知道自己还是最喜欢和孩子打交道。既然是自己无悔的选择,为什么还自寻烦恼。就以坦荡宽容之心做事,凭自己的良心干好份内的事。已经来到了这里,就要把这也当成自己的家,爱它,呵护它。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事情更是一个接着一个,有时候就爱和学生发脾气,咋看他们也不顺眼。结果弄得学生都离我越来越远,上课也一度处于被动。我知道这是方法出现了偏差,但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直到有次我在楼道,程紫衣凑上前,递给我一个包装用的塑料小花,我说声谢谢后拿在手里轻轻摇动着。一个个孩子挤上前,抢着跟我说话,一个小女孩急急忙忙地说着她家里的事情,人太热闹,我其实都不知道她具体在说什么,我只是在点头,微笑。孩子们胆子大起来,盖威峥竟然躲到我的身后,把手放到我的头上,当成兔耳朵,又有一个孩子过来,伸手去做,我被学生围着,这温馨的场面让我找到了刚毕业时的感觉,原来跟孩子还可以这样的,这才是我最想要的幸福画面。从那以后,我真的把他们当成了我的孩子,低头说话,拍拍他们的肩膀,学生犯错不再是单纯的训斥,更多是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常跑很远的路,只为了要跟我一起走一会,离得很远就摆手,直到我点头为止……心里一下子就释然了,所有的付出都觉得很值。跟孩子接近,体会那种单纯的快乐,天一下子好蓝好蓝。
人要想走的更远,坚持的更久,就要有追求,为了孩子,为了家长,为了自己能坦然面对一切,就要尽自己所能,上好每一节课,开好每一次班队会,多学习,多读书,以更好的方法来指导教学,以更切实的经验来管理班级。多一份踏实,少一份浮躁,就能克服教师倦怠,收获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