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人文教育”与初中语文教育
浅谈“人文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
左安门中学黄意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已过三载,按道理,应该对自己的课堂会越来越游刃有余。可实际上,我却依然常常困惑于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语文到底该教给学生些什么?是语言文字吗?还是语言文学?为什么学生看了、读了、学习了那么多的 文章,他们的语言世界依旧那么贫乏?为什么当我们在为书中人物的际遇感动不已、为作者某句精彩的话拍案叫绝时,从学生眼里看见的却是不解甚至麻木?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的语文,具有不同于其它物质工具的特殊性。人类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依赖于语文。语文教学就是面对文化载体进行文化内涵的开启与认识,从中体验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文化工具所产生的基础魅力,体悟从文本世界中所散发出来的深厚的文化意味,换言之,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张扬人文精神,这种精神是包括了爱国主义感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民族文化智慧、对当代文化生活的关注、对多种文化的尊重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等等。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既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语文能力,又要致力于育人,用人文精神熏陶感染学生。
而回想我所经历过的语文课堂,更多的是依照教参,循规蹈矩地进行着“作者介绍——时代背景——词语解释——主旨归纳”等环节,过于注重语文“工具 性”的一面,而忽视了内涵更丰富也更为重要的“人文性”的一面,才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语文课索然寡味,可有可无。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施人文教育?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还语文课一个晴朗高远的天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教材中有许多优秀作品,它们本身就是作者富有激情的思考,是作者真挚感情的流露,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体,闪耀着人文主义精神的独特光芒:鲁迅的深刻犀利,朱自清的含蓄深情,李白的豪放不羁,陶渊明的平和冲淡,冰心的幽默达观„„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文为本,以人为本,引导学生积极解读文本,质疑文本,在与文本的心灵碰撞中体验人之为人的一切:爱与恨、笑与泪、幸福与苦难、短暂与永恒。这样做将带来的结果是:教材与老师、教材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并不仅仅是生命与符号的相遇,而是一场感人的生命与生命的相遇。
如在讲授《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我摒弃了惯用的“作者——字词——段落——中心”教学环节,而是采用“创设情境”的导入方式,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沉船片段,并辅以主题曲《我心永恒》深沉而舒缓的音乐,让学生首先直观地感受到海难的无情与人们的无助,在顺利地进入课文情境的同时,学生也受到了心灵的熏陶。这篇文章的重点是感受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勇于决断、忠于职守的英雄形象。如果过多地纠缠在记叙文的各种描写手法或者字词、段落的讲解上,是有碍于学生感受人物的伟大精神的,也就达不到本文应能达到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有益的熏陶”。因此,我在讲授过程中,重点通过品析文中三个矛盾,来让学生走近哈尔威船长的内心,真切理解极端情况下船长的言行之下所蕴含的伟大人格。最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
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我收集了有关汶川地震中范跑跑的相关资料,供学生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回归主题,升华认识。我记得,在学完这一课后,许多同学感慨良多,其中一位同学说:“哈尔威船长的行为真是令我震撼,‘舍己为人’这样的话我们虽然经常说,但总觉得是英雄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但是哈尔威船长让我意识到,英雄也是普通人,普通人也可以成为英雄!”
用心挖掘课文所蕴含的人文内涵,让师生与课文情感水乳交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书声琅琅中释放活力,舒展灵性,发挥想象,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立足文本、关注人本的教学,才不会使我们的语文课迷失方向。
(二)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养料。
语文从来都不是一门只限于文本的课程,生活这本无字书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和无比丰厚的资源。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认为“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的确,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语文教学只有同生活时时相联系,才会远离呆板枯燥,才会生机勃发,趣味盎然。
对此,我们教师首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善于寻找并发现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例如在教学《散步》这篇课文时,事先让学生和家人散步一次,并在课堂上分享各自的感受;在学《老北京的小胡同》一文时,我就布置学生事前去逛一逛北京的小胡同,看看胡同里面有着怎样的风土人情;在学《跟陌生人说话》一文时,我交给学生一个任务:在路上随便找五个陌生人人搭讪,并记录其反应。有了真切生动的生活体验后,学生在学课文的时候,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文章所要传达的主旨。
其次,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努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例如在生活交际中,可以学习如何听话和如何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在影视中学习人物表演与语言的艺术,了解服饰与历史的关系,了解社会万象,关注生活热点,拓宽知识视野;在电脑网络中接受强大信息浪潮的冲击,感受网络语言的鲜活与另类;注目街头巷尾的广告,记下语言绝妙的,纠正有语病的;在各类活动中,不放过“表现”语文才能的机会,讨论时直陈己见,演讲时学一次名家,运动会、晚会上做一回主持人;帮人家起个店名,拟几条标语,起草一份活动方案,写个小发明的说明书,等等。可以说,老师和学生只要带着语文意识看生活,语文资源俯拾皆是,语文学习将别有洞天。
(三)让学生成为他自己。
“ 让学生成为他自己”,这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恰恰最具“人文”精神。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便是主张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与权利,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让学生成为他自己”,正是要求我们老师能够尊重学生个性,保护学生的创造力。
依据美国著名教育家霍华德的多元智能理论,学生存在个性差异与潜能差异,教育工作者应当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语文新课程标准亦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因而在语文教育中我们应该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环境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每一个人与众不同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张开思想的翅膀,让他们看到自
己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在思想、感情、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
仅以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为例来说明如何尊重学生个性。可以说,阅读教学最能体现差异化教学的重要性。因为首先阅读的对象——文本,所反映的文化是丰富多元的,蕴含着或明显或含蓄的思想情感;其次阅读的主体——学生,由于性格气质、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等千差万别,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必然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例如在学习鲁迅的作品《风筝》时,大家对文本的主题有不同的理解。有些学生认为是对自己以前粗暴行为的反思;有的同学认为是对封建家长制的抨击;还有的同学认为是对弟弟忘却伤痛、麻木不仁的痛心。这些解读,由于阅读主体从不同的角度而得出不同的感受,都有其可取性,充分体现了多元化解读文本的可能性,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理解并鼓励他们。
把人文精神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让语文教学回归到人文精神中去,这“一来一去”多几个回合,定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定稿)
初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速率的加快,教职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从而给与学生正确的引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教师应擅长引导学生们去找寻、发觉课文中的美,游戏中的美及朗读中的美,从而净化学生们的内心,陶冶学生们的情操,为学生们以后成长夯实基础。因此,对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是值得教职人员深入思考的事情。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审美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多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本身就是一个美的海洋,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理解、鉴赏、创造美,是每一位老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看手去做。
1从作品形象中进行美学教育
中学语文课本中不少作品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美的人物形象。如:回忆录《九个炊事员》,我们可以看到忠诚革命事业,关怀革命同志,乐于克己,勇于献身的炊事员的英雄群像。电视文学剧本《中国神火》,可以感受到钱习章这位科学家眷恋祖国的拳拳之心,报效祖国的殷殷之情。又如:话剧《陈毅市长》,我们从中知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那种重视科学文化和尊重知识分子的思想作风和坚定、豪爽、机敏、雄辩的性格特点。总这,这些形象,学生通过阅读,打动他们的思想,使之在效法榜样的潜移默化之中得到美育,使人乐善好为。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反面形象的作用,这有助于审美能力的培养,因为真、善、美总是同假、恶、丑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中学语文中不少作品有不少反面形象。因此,语文课中人物形象的欣赏,使学生具有区别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从而提高艺术鉴赏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点,培养了高尚的思想情操,达到了以美引善的目的。
2培养审美情感及审美理解能力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笞好妄;有的鞭扯落后,有的鞭挞黑暗……这些丰富多采的语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去启发、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人的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读苏东坡的意境开阔、场面宏大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要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时间流逝,世事沉浮的怀古之幽情,就必须帮助学生从作品的表层走进作品的深层,把“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联系起来,同苏轼当时被贬黄州不得志的思想情绪联系起来,体会作者对雄姿英发的周瑜建功立业的敬慕,体会作者感慨今昔,由物及人,由人及己,抒发“人生如梦”的心理历程,由此而获得自己的审美感悟。
当然,以上所谈的审美感知、想象、情感与理解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泾渭分明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美的具体性和美感的情感性,决定在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时候,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积累去进行联想和想象,以丰富审美对象中包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理解美的形象所展示的意义,明确美的情感所蕴含的理性。当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这些心理要素结合起来,并达到自由协调的状态时,一个审美感受、领悟、体验系统,即审美心理结构也就组合而成了。这时愉快的审美体验也就产生了,在这种状态中,不仅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学生的人格修养也能得到完善。
3构建审美教育的良好教学氛围
初中语文开展审美教育,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审美教育的情境,在这一情境当中,教师与学生形成和谐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畅所欲言,通过交流能够从更深层面去品味作者创设的各个意象,让学生在品读意象的过程中,更好的去把握作品的美。
4在听、读方面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所以课文内容则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感知的材料,而阅读范文(包括教师和学生)则成了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
4.1是要激发美的情趣。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即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反复品味,为其接受机制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诱发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4.2是要树立美的意识。学生美的意识是在美的情趣激发以后,潜移默化逐步确立起来的。教师要分外珍惜,精心呵护,要在阅读范文上下功夫,花气力。阅读范文既有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更有学生富有表情的朗读。
4.3是要增强美的感受。范读不仅要再现课文的情境,更要能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只有真正体会到课文的情感,才能获得最真切的感受。中学生正值青春萌动期,内心世界一刻也不会平静,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因势利导,使其从作品中吸取营养,产生爱心,升发美感。一个人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与他审美能力的深化和拓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决不能光用教师的范读和讲析去代替学生的朗读和理解,用教师的鉴赏代替学生的鉴赏。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课堂成为感受美、理解美的场所,使学生成为评价美、鉴赏美的主体。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速率的加快,教职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从而给与学生正确的引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教师应擅长引导学生们去找寻、发觉课文中的美,游戏中的美及朗读中的美,从而净化学生们的内心,陶冶学生们的情操,为学生们以后成长夯实基础。因此,对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是值得教职人员深入思考的事情。
第三篇:人文素养与职业院校语文教育
人文素养与职业院校语文教育
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基础部袁法军22500
3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人文素养一直是教育的热门话题。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它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等等方面。当前,我国教育界也正掀起素质教育的热潮,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师资队伍、教学硬件设施等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瞬息万变的社会大环境使职业院校和职校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如果职业院校在保障学生学好文化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前提下,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完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视野,掌握各种技能,那么对职业教育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改善职校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不利现状无疑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工作的经验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了一些大胆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并总结了几点认识。
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体现在语文内容的价值取向上
现行职业院校语文课本的内容的选取兼有文质兼美的特点。它是以汉语为核心,包括语言、文章、文学、汉语言独有的文言文及其文化在内的多元体系,负载着极其宽厚的、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遗产,反映出中华社会的事理情志,折射出中华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以及对中华历史命运和现代社会状态的深切关注,这种对在文化载体中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性,正是语文内容“人文性”的价
1值取向。翻开语文教材,既有对高山大海、蓝天碧云、红花绿草的描绘,也有对天文地理、科学知识的介绍。所有这些,既给人美的享受,又给人无尽的思索;既给人知识力量又无形催人奋进。这正是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内涵所在。
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表现在教学过程中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应凸现以“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人为本”,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能动性,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升华认识,净化心灵,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每个学生由于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等不尽相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审视学生个体的差异,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给每个学生留下自由发展的空间,减少不必要的限制,以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在潜意识中消除“师道尊严”的影响,把学生当作平等的、共同探究问题的伙伴,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博爱、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理解、关怀、激励他们,创造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身心能自由地表现和舒展,使学生语文学习潜能和学习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要强调“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读中,教师也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此基础上还要强调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结合实际的教学,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1、在阅读教学中,提高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这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阅读教学的改革并坚持育人为本的教学观。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课堂教学的引路人,突出学生的绝对中心的地位,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落到实处。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尤其加强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在每个教学环节,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方法上,讲究灵活多样,切实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带有规律性知识;想方设法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发扬教学民主,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为尽可能地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细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针对不同文体的教学,教师应该有的放矢的进行迁移的教学。比如,说明文,在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同时,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形成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方面。在散文和小说的教学中,教师在提高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的同时,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等人文素质上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作为一种精神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
终。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已成为当今语文教育同仁的共识。笔者认为阅读不仅是指对课程教材上的文质兼美的课文要多读,更是要广泛地阅读课外读物。在指导学生阅读中,笔者将学生的阅读分为自由阅读和集中阅读两种形式。自由阅读,是指对学生的阅读不规定具体的阅读内容,但教师要对阅读的方法做适当的指导。比如,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采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法,善于质疑的习惯等等。集中阅读,是指在教师亲自指导下的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规定阅读时间,交代读书方法,回答有关问题。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精彩段落进行朗读训练,玩味欣赏,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入生活的活水,大量增加精美的时文和古典文学,让学生切身感受时代的生活气息,并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反思社会,让学生在感悟和咀嚼文学精品的同时,也让他们潜心感受祖国语言的精妙,汲取祖国文化的美的精华,从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挖掘课文创造因素、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的翅膀,有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课文中想象因素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捕捉那些能调动学生思维积
极性的关键内容,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海阔天空地想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好问、善思,进行创造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不断地培养起来。比如在《项链》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适当的让学生补写玛蒂尔德夫人在听闻她一直为之奋斗的项链乃是一窜赝品后,她的故事又将如何发展。通过这样的迁移训练,一方面既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补写结尾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让他们学会反思,也让他们学会关注社会。这种人文精养自然而然的在与学生思维拓展的同时,更渗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当然,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还待于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检验。教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同时,也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安排多的时间参与到语文的实践活动中,让我们的学生载着他所形成和掌握的语文素质从容不迫地走向社会,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的广阔空间,达到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
三.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还依赖于教师自身的人文品位
教师具有宽厚的文化底蕴、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开阔的视野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基础。“一朝聆教诲,终身铭师德”,教师个人的人文素养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因此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更要提升自己的个人人文素养。教师人文素养体现于恪守职业道德的过程中,体现于真心的关爱学生中,体现于丰厚的专业
知识中〃〃〃〃〃〃人文素养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规划,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多种途径中感悟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总之,在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这既是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新时期对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要求。让我们一起为培养新时期的高素质职校学生而共同努力。
第四篇:研究生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月
电子科技大学第二届“研究生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月”
第二届“研究生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月”简介
一、背景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及《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电子科技大学在《研究生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从2016年起,设立“研究生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月”(简称“交流月”),重点围绕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与人文修养、拓宽国际视野为目标开展系列专题活动,时间定为每年6月。
二、原则
“交流月”活动内容充分体现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研究生教育“三结合”培养全覆盖的教育理念,即国内与国外培养相结合,拓宽研究生国际视野;校内与校外培养相结合,增强研究生职业胜任能力;科学与人文培养相结合,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具体包括:
(一)促进交流,拓展视野,提升创新能力
以讲座、课程教学、教学研讨等形式为依托,促进我校师生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提升师生国际学术交流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全面发展,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与人文修养
以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为出发点,致力于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科研究生知识结构优化和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为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科学定位,突出学科交叉
鼓励在开设的讲座、课程、教学研讨、创新项目等活动中突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渗透,拓展学生的学科思维。
三、内容
第二届“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月”活动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高水平专题讲座
该类讲座本着“大师领衔、名家荟萃”的思想,主要邀请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大师、名家、“国字号”人才举办专题讲座。讲座分为三类:学 电子科技大学第二届“研究生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月”
术前沿讲座、人文素质讲座、行业发展分析及技术研究讲座。学术前沿讲座主要包含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最新的研究动态等;人文素质讲座主要包含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内容,如历史文化、身心健康教育、国情与国际关系、演讲与口才、财务管理、谈判技巧、英文论文的撰写与投稿等;行业发展分析及技术研究讲座主要包含对行业发展情况、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研究热点等的深入分析。
(二)高水平课程
本着“短而精”原则,文管类一般为16学时、1学分,上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4天;理工类一般20学时、1学分,上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5天。
1.高水平学术课程
课程突出“促进交流,拓宽视野”的原则,以课堂学习和课下讨论为依托,促进师生与国内外著名高校教师的深入交流,提升师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帮助学生紧跟科技前沿,掌握先进的科研方法。包括6类专题,分别是:电子信息技术专题,计算机、软件技术专题,机械设计、控制技术专题,生物医学技术专题,纳米、量子等前沿交叉学科专题,金融、管理类专题。邀请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专家,世界500强企业资深科学家或首席科学家开设。
2.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以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为出发点,致力于研究生知识结构优化和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内容可包含国情与国际关系、健康教育、心理卫生、人文艺术、金融管理、专利与知识产权、协调与沟通、跨文化交流等。
3.企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
以实践创新,提高研究生的职业胜任力为出发点,遴选已建立的校内外实验实践基地高水平专家,或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者、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开设。
(三)教学、科研等交流研讨活动
1.学术沙龙。学术沙龙采取自由交流的形式,在课下搭建专家和我校师生间的交流平台,以学术、教学、创新实践等为主题,开展主题交流,以扩大青年教师的教学视野,增进师生对国内外教学理念、模式与方法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的了解。
电子科技大学第二届“研究生人文教育与学术交流月”
2.课程观摩。学院组织课程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进行观摩,结合教学方法、针对教学特点和技巧等进行交流和探讨。
(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主要包括举办全国性研究生暑期学校、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高水平科技竞赛等内容。
Second Term UESTC Postgraduate Humanity Education and Academic Exchange Program I.Background In June 2017, UESTC is to offer the second term of Postgraduate Humanity Education and Academic Exchange Program which was initiated in 2016 in accordance with the UESTC 13th Five Year Plan o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Development.The purpose of the program is to enhance the postgraduates’ overall quality and humanity attainment, and to broaden their international horizon.II.Principles Contents of the activities in this program should reflect the educational ideas of three integrations, namely,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home and aboard to broaden the postgraduates’ international horizon,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on and off campus to enhance the postgraduates’ ability of adapting to future careers,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humanity to enhance the postgraduates’ overall quality.1.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to broaden horizon and enhance innovation ability This program consists of lectures, courses, and seminars to facilitate in-depth communication between faculty and postgraduates of UESTC and experts and scholars invited from prestigious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enterprises home and aboard.The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postgraduates’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 and innovation practice abilities.2.Enhancing overall quality and humanity attainment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This program is designed for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UESTC postgraduates, especially those majoring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knowledge, quality, and ability, so as to optimize their knowledge structure, to improve their overall quality, and to cultivate their scientific spirits and humanity attainment.3.Scientific orientation and interdisciplinary prominence
Integrations, overlaps, and blends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in 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are encouraged in lectures, courses, seminars, and innovation projects in this program for the postgraduates’ development in interdisciplinary thinking.III.Activities Activities of this program consist of following three categories.1.High-level lectures on special topics Scholars, experts and entrepreneurs from prestigious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enterprises home and abroad are to be invited to offer academic lectures on special topics of frontier academic studies, humanity issues, industry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technology research.Lectures of academic focuses studies focus on new knowledge of the related disciplines, updated information of current studies.Humanity lectures cover such topics as history, cultur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ublic speech and eloquence, financial management, negotiation skills, writing research papers in English and submitting papers for publication.Lectures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over such topics as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ndustries, trend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related industries, in-depth analysis of research hotpots.2.High-level courses
The courses to be offered should be brief and refined.Each course is designed for 1 credit, 16 periods for a humanity course and 20 periods for a science or engineering course, which should last for at least 5 days.(1)High-level academic courses Following the principles of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and broadening horizon”, the academic courses consist of classroom learning and after-class discussion, so that UESTC faculty and postgraduates can have in-depth communication with scholars from prestigious universities home and aboard.The postgraduates can enhance their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 ability, closely follow academic frontier, and master advanced research methods.Such courses fall into 6 specialized fields: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 science, software technology, machine design, control technology, biological and biotechnology and medical technology, nanometer technology, quantum technology, financial management etc.(2)Humanity education courses Humanity education courses are design to help UESTC postgraduates harmoniously develop their knowledge, quality and ability, and enhance their scientific and humanist spirit for an all-around development.Contents of such courses cover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istory, literature, arts, finance management, paten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etc.(3)Cours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uch courses are to be offered by innovative experts, famous entrepreneurs, and
venture capitalists.The purposes of these courses are to involve UESTC postgraduates in innovation practice, and to enhance their ability of adapting to future careers.3.Discussions on teaching and research(1)Academic salon Academic salon activities are designed fre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invited experts and UESTC faculty and postgraduates.Topics of such activities focus on academic research,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practice so as to help the young faculty members broaden their teaching horizons and be better informed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es abroad in teaching theories, models and methods.(2)Course observation
Young faculty members of UESTC are to observe related courses and to discuss and learn from the invited scholars and experts regard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skills.4.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novation project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novation projects mainly include summer schools, national doctoral student academic forums, and high-lev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ests.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育日记
语文老师教育学生习惯于写日记,写日记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但是中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因此我要求每周写一次随笔,把最有意义的事记录下来。说到这里,同学们知道怎么写初中语文教育日记吗?如何写好日记,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优秀的日记范文吧:初中语文教育日记
初中语文教育日记1
弹指一挥间,一个又一个学期一闪而过,回顾几年以来的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感慨诸多,有失亦有得。总之,在这几年以来的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有许多进步和不足之处,现将语文教学研修总结如下:
一、教学态度端正。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每篇课文至少阅读了五六遍以上,并且对于重点的课文总是反复读了几遍,自主从课文中提炼出各种问题,经过多方的思考以达到让学生思考,并思有所获。在课堂上常常是走到学生当中去,尤其是学生在讨论时总是走到学生当中与他们共同探讨。在课堂朗读中要求学生读的同时,自己常常是先示范读一遍,以至于有的学生说:“老师这篇文章好像就是你写的。”
二、能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坚持多鼓励少批评。通过这种方式,树立起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抓学生的优点,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关注他们。虽然仅仅这样收效甚微,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我从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关心他们,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正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
三、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命题灵活,形式也多样化了。比如学生参加了运动会,因此就有作文有关这方面的,因是学生亲身实践的,写作中就多了几分真实性和真切的情感,作文水准也提高了许多。周记就让学生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做些摘抄写一写读后感,有时还有意识将课堂延伸让学生写在周记上。还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在教学中就注重让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并以每篇课文作为范例进行教学,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让他们展开讨论,让学生有意识思考,有兴趣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也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的能力。每堂课都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备好学生,锻炼学生听课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同时,课文的迁移积累也是本学期很注意做的一件事,每课都会向课外或生活延伸,作业设计也注意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题目的设计。即专家所说的要“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
五、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在学校的教研活动,我还是感到收获很多,得到了很多富有经验的教师的指点,从而使我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这几年语文教学中,上过多次公开课,同时对这些公开课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为自己的教学沉积了很多经验。
初中语文教育日记2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我,是要好好学习和探索的,在这一年里,经过学校领导的几次教育培训和同年段老师的指导,我懂得了一些经验,以下是我在七年级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把心贴近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1、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七(9)班的卢美琪和七(10)班的曾福川是极具语文天赋的两位学生,她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浓烈,文笔优美,阅读鉴赏及审美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给她们灌输要争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闯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两个学期的每次考试中,他们都能考出理想的分数。
2,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还可往上一些,我把他们归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趋势,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
3、给差生以上进心
在一个教师的眼中,学校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七(10)班有个叫陈钦鹏的同学,学习上一窍不通,但他会设计一些小东西,因此我常常在语文课上穿插一些设计灵感,让他表演,获得大家称赞,还有一位童欲坚同学,学习极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难题(也许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机会大肆渲染,鼓励他,促使他上进。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有了一点学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
初中语文教育日记3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
三、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
此外,我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初中语文教育日记4
做好课前准备
要提高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在课前下功夫,即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1、钻研教材,潜心与文本对话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不如小学教材那么浅显,易理解,而且篇幅较长,教学难度大。所以一定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揣摩教材编写者的编排意图、教材的结构体系;对于单元教材,要掌握其重点、难点;对于一篇篇课文,更是要潜心研究。只有教师与教材的用心对话,才会有学生与课文的真心对话。教师研究教材的感受、体验全面、深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有基础。只有教师读懂了教材,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读懂教材。
2、充分解读学生,尊重群体差异及个体差异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语文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必须仔细揣摩学生课堂的学习情景,删繁就简,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要善于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
往往语文老师都会代两个班,而这两个班的学生会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备课时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比如:这个班学生活跃切好表现,那个班的学生文静而不爱表达,那么备课时教法上就要区别对待。另外在设计问题时要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视角来思考问题。不仅如此问题难度要有一定的梯度,提问时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广泛参与其中。
3、精心备课,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预案
教参仅供参考,他人的教学设计也有其针对性,生搬硬套必然会导致课堂有效性低下。所以精心备课,设计教学预案尤为重要。教学设计要能体现施教者的独特见解和课堂组织的思路,目标明确,教学可行。总之,教学方案要经过自我设计,服务教学。网络的普及,使得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手拈来,其中不乏名师关于教学设计的倾力之作。如果奉行拿来主义,整堂课照本宣科,即使再优秀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且研究教材与学生就失去了意义。教师既要研究书后习题,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揣摩学生学习课文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之后,再参考、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在自己的教学预案中充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学会学习,让即将实施的多边对话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
初中语文教育日记5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创造者。
1、课堂进度顾及每个学生
我通常上课的进度不快,我的每堂课要能使每个同学听懂,每个同学有所得。特别是按照游董所提出的“分层导学”的教学理念,先在导读提纲指引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2、课堂提问针对每一层学生
重点难点提问中我因势利导,难题抛给优生,而易题留给了中下等同学,这样优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
3、课后辅导落实每一类学生
培优补差是落实的重点,对待优生我在课堂上进行拔高训练,比如写作技巧的指导,阅读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这类学生真正优起来,而对于差生则注重基础的训练,有关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浅易的阅读等达到一个巩固过程,这样因地制宜,适得其所。
4、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所布置的作业也有所不同。让中等生和优生能有个质的提伸,我增加了课外提升的练习。让差生对课堂上的基础知识在做巩固。
三、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语文,为以后的语文的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现在,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最近,我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初中语文教育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