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
浅谈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和主题人格的新型人才。人格主体行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有自立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具有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在对学生的诸多能力的培养中,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我产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它是在学校教育影响的基础上,依赖于学生个人的心里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心里内部矛盾,通过学生个人的自我教育而逐步形成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自我教育是指学生在教育的影响和教育者的指导下,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为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没有学生的自我教育,思想品德是不完全的,也是很难奏效的。
作为一名教师,在班级工作中,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自我教育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在班级工作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充分信任学生,在学生教育工作中收放自如
长期以来,教师们已经形成了习惯,在学生学习乃至班级工作中都“一把抓”,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学生不够信任,教师不能讲教育的“重任”放给学生;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双方面的原因促使了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淡漠。因此,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教师就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放开手,让学
生进行自我管理,当然,这种“放”要有限度,小学生年纪轻,知识经验少,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需要班主任对他们进行有目的训练和培养。因此,教师就要学会“收放自如”。
二.给予学生开启“自我教育”大门的钥匙
小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不定型,需要教师予以多方面的帮助和 引导,要讲究教育方式方法,不能用没有感情、空洞、冷漠、刻板、机械的语言进行说教,这样既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也不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也就不能产生应有的教育作用。反之,只有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接受能力,创设恰当的教育情境,循循善诱,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引发学生的自我教育。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熟悉身边的道德规范内容。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头脑中必须先有对整个世界正确的认识,并能够辨别身边发生的事情的对与错,这样,学生的自我教育才会有成效。因此,教师在平日的教学或工作中,要多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的渗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有利于他们指导自己的“自我教育”。
2、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信心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是自我教育的起点,是自我教育的希望。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就能提高学生的信心。在班级工作中教师发现,就算再顽劣的学生也有他的闪光点,关键是让学生
能够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在班级中开展一些引导学生找优点的班队会活动是引导学生增强信心的一个很好方法。
在发现了自己的优点以后,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再进行“自省”。自我反省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学习榜样人物,对自己平时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思想认识等进行自我体验、自我检查、自我鼓励、自我命令、自我禁止、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训练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在学生品德发展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学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控制、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自我反省法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自觉性,提高道德自律水平。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如何,需要在各种活动中进行检验及巩固。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给予学生“自律”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自我教育”。
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学生对“小干部”的向往这种心理,让每个学生都分配合适的人物,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即使教师不在,工作或活动也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在这过程中,班主任并非不管,而是仔细观察,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定期进行总结和表扬,以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彼此牵制,强化“自我教育”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一种适应各种学习风格,并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最流行也最有效的方法。巴洛赫说:“合作是指一种有助于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和教师充满活力的存在方式。” 而采用中种形式进行德育教育,效果也是明显的。
在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意识的灌输时,将班级学生分组,在 各种活动中,让他们能够做到彼此牵制、彼此鼓励。而在小组中通过“自我教育”产生的成就感也容易放大,使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
自我管理教育,是一门学问,一门值得教师一直去研究与发现的学问,在不同班级的不同个例中,总会有不同的方法与窍门。自我管理是班级班风形成的最高境界,在自我管理的氛围中,孩子们不仅可以在团结的氛围中获得快乐的人际交往经验,更为他们今后的能力发展与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将在探讨自我教育这条路上继续前行,为了孩子们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篇:如何提升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提升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实现自我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小学生虽自控能力不足,但可塑性特别强,再加上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提升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很重要。
一、鼓励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衣食无忧,有些家长过多包办,不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让孩子失去了很多自我成长的机会。自己的学习、活动不能自我管理,更无法参与班级活动的自我管理中来。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利用“无作业日”、周末、重大节日等机会,让学生为家长或和家长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这个过程中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也让孩子感受到了一定的成就感。
其次,我利用班会课,让学生通过表演、讲说、比赛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从认识上加深对独立性的理解。并通过家校联系,和家长在教育思想上取得一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
二、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
如今的小学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自尊心,他们渴望得到尊重,渴望被别人承认,渴望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根据这些特点,本着“尊重学生,提供机会,平等相待”的原则,我在班级管理中建立了班级岗位责任制,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班干部竞选制。班级设立各种各样的岗位,如劳动委员、学习委员、早读检查员、卫生检查员、学习组长、安全管理员等,丰富班级管理角色,增设班级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
会发挥各自的潜能。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班级还建立了“常务班长”“值日班长”制度,要想担任“常务班长”必须通过竞选,竞选人要进行竞选演讲,并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经大家投票选举而产生的。
全班学生轮流担任“值日班长”,保证人人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有些一直被认为是“后进生”的同学,通过担任“值日班长”,纪律意识明显增强,学习明显进步。几位平时因为成绩差,不守纪律而抬不起头来的同学,在担任值日班长期间,展现了自己出众的组织才华和能力,这使他们找回了自尊,增强了自信,发现自己原来也很棒。
在执行班级岗位管理制度中,班级内涌现出许多认真负责的小干部。室内外卫生组长每天汇报值日情况,提醒督促做得不好的值日生。班长每天第一件事汇报班级出勤情况,学习委员每天负责早读,抽查背诵……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班级秩序井然。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我班每周的班会活动,我提前告诉学生班会主题,也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学生自主制定班会主题,学生自己制作ppt,准备主持词,环节形式都有他们自己订,由于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他们上班会课的兴致特别高,班会内容丰富多彩,讲故事、情景剧、小品、相声、抢答赛等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实践证明,只要相信他们,给他们机会,他们往往会让你收获惊喜,学生的表演能力、朗诵能力、组织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生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收到了思想教育,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记得在一次
班会课中,学生就开展了“优缺点轰炸”活动,找各自的优点,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同时也明白自己的不足。通过那次活动的开展,不少学生的行为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此外,班级还开展了护花小使者、养花小达人活动。去年冬天到了,花儿放在窗台上,窗户一开,叶子就冻蔫了。我就号召学生带回家养,看谁把花儿养得茂盛。有一盆花一片叶子也没了,没人抱。我引导学生说:真正能把这盆花养好的人才是最会养花的人,把一盆即将枯萎的花养成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班有位女同学把花抱回去了。第二学期,她高兴地把花儿抱来。看到她养的花又发出了新叶,又生机勃勃的,同学们给他送去了热烈的掌声,笑了,还联合了3名同学承包了这一学期的浇花任务。今年冬天的时候,抢着养花的人更多了。而且大家抢着养长得不茂盛的花。以前是花儿没人养,现在是花儿不够分。
去年元旦,班里举行联欢会。前一天的下午,我讲了要求后就将教室布置和活动交给了班长。第二天中午,学生就布置好了教室,彩条、气球,玻璃墙壁黑板,都精心了精心的布置,教室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班长还有模有样地给我交了一份手写的策划方案,写了他们的分工和安排。主持人做了ppt,穿着节日的盛装,全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节日。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了责任感,同时感受到了喜悦和成功。
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今后,我将继续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进而学会自我管理,培养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真正给予孩
子们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第三篇: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班主任老师终日琐事缠身,疲惫不堪。如何减轻班主任老师的负担呢?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把自己从日常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给自己减负,本人结合自身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谈谈个人的看法。
1,为学生创设自主管理氛围
2、帮学生制定班级奋斗目标
3、班级事务责任制
4、建立健全班级各项制度
5、建立督促机制
总之,学生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学生由以往的被动适应向主动参与转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得到了提高,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从而获得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班主任也切实从日常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真正给自己减负。
第四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受教育者依靠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转化控制的能力。包括自我评估、自我完善和自我管理三个层面。
自我评估就是对自己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子,既不自卑,也不张狂,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明白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是前提。
自我完善就是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有克服缺点和不足的愿望和勇气。
在这两者基础上,用自我约束的方式,即自己逼自己改变,形成长效机制,并内化,从而完成自我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小学生自控能力有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外力的作用。内在的愿望和勇气加上外在力量的督促和监督,才能真正形成习惯。这正是我们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建立自我管理的意识要从小做起
自我管理的能力源于一种本能,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但是,会随着成长环境的变化而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其中家长的溺爱和事事包办代替会使这种本能消失殆尽。
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从小强化。鉴于此,我们要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必须取得家长理解并积极配合。一方面,我们要对孩子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晨会、班队会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
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巩固。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老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二、创建管理体制,形成自约、自助、自律的管理氛围 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要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民主管理、自我管理,我从两方面入手:
1.树立一个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
正确的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和为多数人赞同的正确言论和意见。它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班集体建设之初营造一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对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巨大的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
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主要抓了“四个环节”:一是全面促习惯养成。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收益。小学正是各种习惯形成的黄金时期,因此,要着力在各个方面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为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明是非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该做。通过师生专题讨论、墙报、演讲、主题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公私观、荣辱观、劳动观,使学生初步具有判断是非、辨别美丑、开拓进取的能力和素养;三是树立榜样。班干部是老师的代言人,是管理者,是先锋和榜样,经常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民主考评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四是转化后进生。后进学生并非真的在各方面表现都不好,而是表现有点另类。这些学生往往很聪明,某方面的能力很突出,很有号召力。如果能成功转化他们,他们会在班级工作中表现出色,可以影响一大批愿意受他们领导的、平时在是非面前动摇不定的同学,有力地加强正确舆论的教育与约束力。
2.引入评比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班级中引入评比机制,让学生对班干部民主测评、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正是这种无声无形的管理和激励使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有声有形的班风蔚然形成。在这种风气中班级管理工作通过一种示范激励的途径使学生将自己与他人之间、自己与制度之间、自己与自己之间进行比较、对照,从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三、巩固成绩,扩大战果 自我管理不仅仅限于在学校的行为,更大程度上会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因此,家长的配合就显得特别重要。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行为在学校和在家庭保持一致,以巩固培养成果,而且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会反过来促进在学校的自我管理。因此,我常利用课外时间主动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状况,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既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而且能够更好的落实班级的管理机制:
1.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定期举行家长座谈会,会上请优秀的教师作讲座或是请家长谈教育经验,使家校双方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掌握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对今后的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建立公共信箱,有什么建议或意见,或不便当面交流的都可在公共信箱留言,让彼此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
2.定期进行专项反馈。
班干部是我的得力助手。“小组管理制”的推行,在学生中间掀起了比学习、比纪律、比觉悟……的热潮,也极大地调动了班干部的积极性,增强了其责任感,使得一部分学习比较懒惰的孩子也行动了起来,可谓是效果极佳。在他们的工作中,有一种做法我觉得值得推广,“周周反馈表”(此表由组长和家长一周填一次,内容一方面向组员家长汇报本周各学科所学内容及所达目标;另一方面反映孩子在校的表现;最下面一栏由家长填写),在一次次书面交流中,组长的管理能力强了,自控能力强了,言语表达能力强了,也体会到了当家长的不容易……在实际体验中真正感受“给”永远比“拿”的快乐。家长们也深受震撼:从交流的语言和书写的字迹等方面找到了自己孩子的优点与不足,增进了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
四、从自我管理推延到班级管理
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既是学生们成长为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也是班级管理的需要。
让所有学生都有主人的责任感,都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让学生全体参与各项管理活动,构建全方位多层面的集体自我管理机构,体现管理的主体性。
1.给学生管理空间让大部分学生有管理权力
让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管理,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的班干部队伍。具体做法如下:采取学生民主选举班委会,班委会民主选举班长的做法。然后,由班长组织班委会,制定班干部工作的责任目标和职权范围,向全班公布,由全班同学讨论通过。班干部在开展工作中,由全班同学负责监督和评价。班主任只是场外的辅导员。
一个班级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班干部组织,可这个组织不能静止不变,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为每个学生提供管理的锻炼机会。值周班长是经民主推选产生的临时班长,每六位同学一组自由结合,组成一届临时班委,负责本周班级的日常事务。其中一位同学总负责,任值周班长,其余五位学生分工负责。这种形式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了每位同学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
2.构建能干的小组,让小事有人做
建立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主体作用的班级自我管理机构。班级中建立小组承包制,形成了上有中队、下有小组的管理网络,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建立多样化的小组,如学习督导组、纪律监察组、卫生监督组等小组。这些小组吸收了全体学生参加,每个小组各不相同,每个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使全班同学人人有责任、个个担担子。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事做”。管理与被管理的相结合,提高了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责任,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不仅能管别人而且能自觉地管理自己。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的手段,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信任感,提高了班级的工作效率
成年人的一个习惯21天就可以形成并获得巩固,但是,小学生的可塑性太大,会出现比较大的反复。这就需要我们常抓不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真正把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放在心上,为培养合格的公民做好基础性工作。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生自控能力有限,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外力的作用。内在的愿望和勇气加上外在力量的督促和监督,才能形成习惯,养成自我管理能力。
一、建立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能力源于一种本能,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但是,会随着成长环境的变化而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其中家长的溺爱和事事包办代替会使这种本能消失殆尽。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从小强化。鉴于此,要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必须取得家长理解并积极配合。一方面,孩子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在晨会、班队会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另一方面,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巩固。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老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二、创建管理体制,形成自约、自助、自律的管理氛围
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要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为此从两方面入手:
1.树立一个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
正确的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和为多数人赞同的正确言论和意见。它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班集体建设之初营造一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对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巨大的作用。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主要抓 “四个环节”:一是全面促进习惯养成。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小学正是各种习惯形成的黄金时期,因此,要着力在各个方面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为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明是非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该做。通过师生专题讨论、墙报、演讲、主题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公私观、荣辱观、劳动观,使学生初步具有判断是非、辨别美丑、开拓进取的能力和素养。三是树立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使其他学生“赶有目标,学有榜样”。四是转化后进生。后进学生并非真的在各方面表现都不好,而是表现有点另类。这些学生往往很聪明,在某方面的能力突出。如果能成功转化他们,他们会在班级工作中表现出色,并影响一批在是非面前动摇不定的同学,有力地加强正确舆论的教育力与约束力。
2.引入评比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班级中引入评比机制,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正是这种无声无形的管理和激励使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有声有形的班风蔚然形成。在这种风气中班级管理工作通过一种示范激励的途径使学生将自己与他人之间、自己与制度之间、自己与自己之间进行比较、对照,从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三、巩固成绩,扩大战果
自我管理不仅仅限于在学校的行为,更大程度上会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因此,家长的配合就显得特别重要。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行为在学校和在家庭保持一致,以巩固培养成果,而且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会反过来促进在学校的自我管理。因此,要常利用课外时间主动与家长联系,通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学生在家的状况,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既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又更好地落实班级的管理机制。
小学生的可塑性太大,会出现比较大的反复。这就需要我们常抓不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真正把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