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激发兴趣教学双赢
激发兴趣教学双赢
平定县冠山联校东关小学
[论文摘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能达到语文教、学的双赢。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竞优比赛,激发兴趣;
三、深钻教材,因材施教。总之,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喜爱语文,就会深钻细研、感悟创造,促进语文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激趣熏陶竞优深钻教材因材施教
[正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不高涨。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思想。激发兴趣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能达到语文教、学的双赢。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一点尝试。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会起到悄无声息的“熏陶”作用,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学生的模仿行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声情并茂,并适时、适地背诵一些名人名言或名家名篇,这样不但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会使他们耳闻濡目染,无形之中感受、体会到语文其乐无穷,明白学语文要日积月累,从小处做起,从现在开始,并慢慢地喜爱上她。
二、竞优比赛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引导。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竞优比赛,所以我在班级坚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竞赛”活动,将学生划分成十个“语文学习小组”,每小组设组长一人,依据竞赛成绩月月轮换。把学生的预习质量、写字效果、作业质量、单元考试成绩、课外积累等都纳入学习小组的竞赛内容,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结。此举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深钻教材因材施教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和头一颗火星包含在教师对课堂上所讲解的材料,对材料加以分析的事实的处理方法中。”可见,激发兴趣的方法有两个,首先是要深钻教材。教师要细细研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课文结构和表达方式要全面把握,精细地揣摩,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掘课文的智育、德育和美育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学生的表演欲极强,在教学文言文《学弈》的时候,分别让学生扮演角色,学生自告奋勇抢着上台,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语调乃至性格特征在表演中得到充分表现,变得具体可感,从而
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其次是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语文成绩当然参差不齐。要让好的更好,差的变好。老师就要平等对待,提出不同要求。我们对好学生不能骄惯,要求精益求精,比如让他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做更多、更难的作业,抽出时间参加班级活动等。这样既不让他们变成“小书呆子”,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可以每次少布置作业或布置较简单的作业,让他们慢慢找回自信,对学习产生兴趣。当然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人为拔高,要一步一步,循序渐进,达到逐步转化。
总之,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喜爱之情,就会情不自禁地去深钻细研、感悟创造,促进语文教学的质量的提高,从而,顺利实现教学双赢。
第二篇:激发兴趣优化教学
激发兴趣优化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认为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脱离幼儿园,年龄小,有意注意能力弱,上课时很难静下心来听课,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20分钟,时间长了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而一开始的拼音和汉字学习枯燥无味,如果学生学习时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学习上,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学习内容。但要是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孩子们可以在玩中学会知识,发展能力,享受学习的乐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的兴趣呢,我认为方法有很多:
一、运用合理的导语,激趣导入
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时刻注意要根据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差,而想象力丰富,表现欲强,好奇心大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导言是每节课的引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好的导言设计不仅能承上启下,顺利地导入新课,还能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导言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根据每节课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导言设计,以提高整节课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一上课我先给学生猜了一个关于乌鸦的谜语。学生对猜谜语都有很大的兴趣,以谜语引入课堂,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又促使了学生积极动脑。接着我顺势导入,“可是今天小乌鸦遇到了一点困难,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吧。”这样学生都愉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这节课也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保持兴趣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容易在直观的教学中激发兴趣。低年级的语文教材通常都是色彩鲜艳,图文并茂,孩子们一打开书本就会被吸引,这时教师就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如在教学汉语拼音第一课时,教师提出画面上有谁,在干什么呢?图上还有什么,又在干什么呢?这时,学生的兴趣可大了,都仔细地观察,积极地思考,接着让学生模仿图上大公鸡打鸣,再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学生争相模仿,老师再正音,通过有趣的图画到轻松的学习,模仿正确的发音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是主动的,轻松的,也是愉快的。
三、寓教于乐,活动中识字
根据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可以用“趣”构建识字教学的组织形式,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通过编儿歌、讲故事、猜字谜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做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汉字。同时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来为生字编字谜、编儿歌,这既是对生字的巩固,也培养了学生正确拆分字形、正确认识汉字形体特点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教学“心”字时,有些同学总写不好“卧钩”这个笔画,放不对三点的位置,我就和大家一起合作,编了一首儿歌来记忆:一口锅子炒豆子,一共炒了三颗豆,两颗掉在锅两边,一颗左来,一颗右,还有一颗在中间。如此形象生动的儿歌,再加上还有自己的创作,我相信小朋友们都会牢记这个字的正确位置,不会再写错了。此时整个课堂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其乐无穷。
四、积极评价,提高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的、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跃跃欲试,大受激励,也会使课堂学习充满生机与活力。
例如在写字教学中,谁的写字姿势正确,谁的字有进步,谁能坚持一笔一画把字写端正,我都会及时在课堂上当众表扬。对于一些写字写得稍差的学生,更是一发现有进步就及时表扬,其他学生听了马上会更认真写字。而有些学生即使他的字达不到优,但他认真写了,有进步了,我都鼓励他们,给他们打优。通过这些积极的评价,孩子们的识字写字兴趣得到了提高,写字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五、丰富课堂教学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用短小、精炼的顺口溜唤起学生的倾听意识
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改变他们注意的对象。所以,能否在一节课的开始,当学生的兴奋点还停留在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时,把学生由“课下”引到“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我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唱些有关学习习惯的儿歌。例如:“铃声响,坐端正,静等老师来上课。”这样,有助于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迎接新课。
(二)以趣味、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
教师幽默的语言,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迪。在教学中,我也常会采用一些趣味、幽默的语言。例如,有时当我范写生字时,总有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于是我就停下一会儿,当学生都安静地看向我时,我就说:“老师怎么总听到‘嗡嗡嗡’的声音呢,看来我们班好像飞来了一些小蜜蜂来给大家捣乱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在哪儿吧!”这样说着,学生便都闭上了嘴巴,认真地听讲了。
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课堂改革的新形势,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孩子们才会从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自己要学,我爱学。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朝阳小学
江苏】
第三篇:《b__p__m__f》教学设计(兴趣激发)
《b p m f》教学设计(兴趣激发)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b p m f,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认识音节,学习“两拼法”,能准确拼读b p m 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教学重点:
1.教读、教写b p m f 2.学习拼读音节。3.教学带调拼读。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韵母家族的6个朋友(出示a o e i u ü)一起读读,你们读得真准,能不能按字母顺序摆一摆,再按顺序读一读。你们记得真清楚。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愿意吗?
[设计意图]用拟人化的口气叙述旧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充满生活情趣。
二、创设情景、学习“b p”音形
(一)导入新课
指导儿童看“情境图”,通过谈话引出有关声母。
师问:爸爸带着一个小朋友去看什么呀?(看大佛)对,这就是“大佛”的“f”,相机出示卡片“f”指着图上的山坡部位,问,他们看大佛,要先爬一段什么呢?(山坡)这就是“山坡”的“p”,出示卡片“p”,这个小朋友看到大佛很好奇,就想用手去──(摸),这就是“用手去摸”的“m”,出示卡片“m”。这个时候旁边的大喇叭正在广播:“大佛是文物,我们要爱护文物,不要用手去摸!”这就是“广播”的“b”,出示卡片“b”。
[设计意图]练习生活亲情导入,使语文课堂充满的生活味儿。这样的设计,1 / 8
可以使小学生学得亲切自然。
(二)教学声母“b”: 1.看图说话引出b。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
b这个音就是把“广播”的“播”读得又轻又短。2.教学b的发音,认清字形。
(1)先让学生知道读音是“广播”的“播”,然后教师示范,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发音时的口型变化,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发音。一定要读的又轻又短,也可以运用教材中“波浪”的“波”。编口诀“帆船冲浪bbb”。
指导发音要领:双唇紧闭,然后嘴唇突然张开,吐气成音。读时要轻而短。(2)师范读、领读,正音。(3)忆字形。
启发学生看图:b像什么?b的一竖像收音机拉出的天线,右半圆像收音机。读顺口溜:“我听广播b、b、b。”
3.学习b和ɑ的拼音。(1)看图引出bá。
图上画着什么?(一只小白兔,拔个大萝卜。)(2)卡片演示两音相碰:
bá 让学生拼读,体会“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拼成一个音节:bá、bá
(3)指导小学生念儿歌,边读边表演,作为课中操:“一只小白兔,用力拔萝卜。”
(4)指导学习b与o、u 的拼音。
[设计意图]把儿歌、游戏引入课堂,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三)教学声母“p”: 1.看图说话引出p。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
可以这样说:“冬冬用脸盆泼水。”“泼”的声母是p。2.教学p的发音,认清字形。
/ 8
(1)发音要领:双唇紧闭,突然张开嘴唇,把气送出,发出p音,要轻而短。
(2)师范读、领读,正音。
(3)b、p对比读。教师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读b时白纸不动,读p时气流吹动白纸。让学生口对着手心试读,体会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4)忆字形。
启发学生看图想象,p的一竖像水往下流,p的半圆像脸盆。顺口溜:“脸盆泼水p、p、p。”
3.学习p和a的拼音。(1)看图引出pá。
图上画着什么?(一只猴子在爬竿。)(2)卡片演示两音相碰:p→á →pá 学生自由拼读,指名、正音、领读。
还可变声调,让学生拼读:pà、pā、pǎ。要求带调拼读。(3)指导学习p与o、u的拼音。
4.口诀记忆。编口诀为:猴子推车p p p。
[设计意图]采用儿歌方式教学,易学、易懂、易记,使学习过程充满情趣,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充满智慧的设计,语文课堂上充满了人文气息。使小学生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受到了良好的人文教育。
三、巩固练习1.认读卡片。
2.用纸条演示,教师读音后让学生说说,老师在发什么音?
四、指导书写 1.亲情导入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b和p的读音,与它们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来练习写一写,比一比谁写的漂亮,好吗?
2.指导书写b(1)讲:我们先认识一个字母基本笔画:“丨”上竖。
(2)请同学们观察书中字母“b”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
/ 8
格?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3)学生说笔顺、位置,教师范写,强调“b”的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到第三条线停笔。
(4)学生书空笔顺。
(5)学生在拼音本上抄字头。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对姿势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2.指导书写“p”
(1)认识基础笔画:下竖。
(2)请同学们观察书中“p”的书写,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观察后同桌同学说一说?
(3)学生独立书写一个。
(4)教师选择一位同学书写的字母在投影上进行展示。
你认为哪笔写得好?哪笔写得不太好!教师范写强调第一笔竖从第二条线起笔写竖,到第四条线上面一点停笔,然后再写右半圆。
(5)学生结合书中的范字进行对照比较,修改!(6)学生再独立写一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培养一种好习惯,收获一生幸福。本环节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为下面的教学搭桥铺路,作好了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声母m、f以及拼音。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b、p。(集体练,个别读)2.拼读bá、pá及四声。
二、教学声母m 1.看图说话引出m。“摸”的声母是m。(出示“m”的图)(1)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做过摸人游戏吗?(2)这个字母怎么读?
/ 8
(3)发“m”音时,双唇闭拢,把气赌住,气流从鼻子里出来,声带有些颤动。教师示范读。
(4)学生练习读,体会发音方法。(5)开火车读。
2.学“m”的形,记忆字形。(1)看图说说怎样记住“m”的形?
(2)编记忆小儿歌:两个门洞“m m m”,“两扇小门m、m、m。” 3.指导书写。
(1)认识基本笔画:右弯竖。(2)学生书空。
(3)请同学观察书中字母“m”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m的笔顺是:m,一笔写成。m写在四线格的中格。】
(4)教师范写,强调“m”占中格,注意左边和右边的门洞要一样大。(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6)展示书写好的,有进步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教学m和单韵母的拼音。看课本上的图,拼读mù、mǎ。
三、教学声母f 1.看图说话引出f。2.教学f的发音。
(1)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借助“佛”的音读“f”。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上牙轻轻地放在下唇上,摩擦一下发出音。
(3)学生体会读。3.学习“f”的形
(1)怎么记忆“f”的形呀!你们见过拐杖吗? 教师出示拐杖,帮助记忆“f”的形。(2)编记忆“f”的小儿歌: 爷爷拐杖“f f f”。
/ 8
一根拐棍“f f f”。像根拐杖“f f f。” 像把雨伞“f f f。” 4.指导书写。
(1)认识基本笔画:右弯竖。
(2)观察书中“f”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f两笔写成,写在四线格的上格和中格。
(3)教师范写。强调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写到中格第三条线停笔,第二笔横写在第二条线下边略低一点的位置上。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4.教学f和单韵母的拼音。看课本上的图,拼读pí、pá。
[设计意图]教学中多采用儿童乐于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如游戏、儿歌、小组合作等,把游戏、儿歌等形式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由读到写的学习过程中,轻松自如,使教学过程快乐而富有情趣。
四、巩固练习
1.读语境歌:指导儿童练读语境歌。
“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 2.猜字母。
(1)两扇小门是什么声母?
(2)一竖像天线,右下半圆像收音机,是什么声母?(3)一竖像水往下流,右上半圆像个盆,是什么声母?(4)像根拐杖是什么声母?
3.听音取卡片。教师读一个声母,学生取出卡片。4.用卡片认读声母和音节。5.创新思维:指导学生编儿歌
①你们能编一个记忆“b”的小儿歌吗? 预设: 拉开天线听广播“b b b”。右下半圆“b b b”。
/ 8
6字“b”。„„
②你们能编一个记忆“p”的小儿歌吗? 预设: 右上半圆“p p p”。端起脸盆把水泼“p p p”。路灯“p”。
③你们能编一个记忆“m”的小儿歌吗? 预设: 两扇小门m、m、m。钻进门洞m、m、m。兔采蘑菇m、m、m。
④你们能编一个记忆“f”的小儿歌吗? 预设: 爷爷拐杖“f、f、f”。一根拐棍“f、f、f”。手扶拐棍“f、f、f。”
[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记忆能力,引导学生快乐地复习所学的内容,同时有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学习小结,课后激励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它们分别是“b p m f”。同学们学习得可认真了!回家以后读给亲人听好吗?
2.放学回家以后,把你学会的拼音儿歌说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一定会夸奖你是一个聪明的好孩子。
【特别建议】
1.要注意的是,教学挂图仅仅是提供了一个语言环境,只要孩子们能理解图意,引出b p m f 四个声母即可,不要在研究图意上花太多时间,以免喧宾夺主,把一节拼音课上成半节看图说话课。关于情境图与语境歌,它只是激发学生兴趣、帮助识记的辅助手段,仅仅是为学生学习字母提供了一个语言背景和环境。教师注意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去要求学生看图说话和背诵儿歌。
2.要始终把准确拼读、正确书写字母、韵母作为重点。重点是培养学生准确的拼读音节的能力。对音节,只要求能够准确拼读、进行适量描红、抄写,不要默写。以减轻负担,保证重点。值得注意的是拼读要与识字、与发展语言结合 7 / 8
起来,不能只是单纯技能上的训练。
3.书写的重点在于写字习惯的养成。写字过程中,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握笔姿势、写字时观察字的习惯、按笔顺写的习惯、写完后检查的习惯、簿本的整洁等,这个过程的重要意义远远甚于字写得好与坏。写字的过程要比写的结果来得更重要。所以,我们一定不要过于看重孩子字写得是否又快又好,而应十分重视学生写字过程中的一系列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一入学、初握笔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4.在写字过程中要注意孩子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儿童化,尽量设计多种多样的适合儿童的练习。避免简单、重复的抄写。比如课堂上安排书空训练、口头书写、同桌互相写在对方手心上并检验等等。大量的书写作业会使学生感到疲倦、无味,导致不写作业、厌恶学习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 8
第四篇:开展活动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开展活动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攻坚目标。”新一轮课改更使“活动式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与迫切。“活动式教学”是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要方法来安排有关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一种课程形式。它有不拘一格、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等特点。开展“活动式”教学,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情绪态度。据调查,中学生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其次是物理,语文排在第三位。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肯定情绪不强,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缺乏兴趣。“活动式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加深认识。“活动式教学”的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事物本质的认识。
三、提高能力。活动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语文科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满足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都希望自己被他人重视和承认,或自己足以引起他人的重视。“活动式教学”能使他们得以实现自我。
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进行“活动式教学”可以采用读、联、续、改、演、议、动等结合的方法:
读,即通过对课文的读来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学习一篇文章,首先是读。就学生读的方式来看,有默读,有朗读;就组织读的形式来看,有自由读,有个别读,有分角色朗读,有齐读;就朗读体会内容的要求来看,有带表情的读,有重轻音区别之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方法。一般来说,教学小说节选、短篇小说适合于学生默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因为小说课文篇幅较长,默读速度快,自由读可静心领会故事情节;教学诗歌、戏剧、散文,适合于朗读、有表情的读、分角色读,因为这些课文的内容富于情感,有利于学生在有表情的朗读中不断品位;教学有些议论文则应重视轻重音的区别之读,像《“友邦惊诧”论》、《最后一次讲演》等课文只有把握轻重音的区别之读,才能品位出作者的爱憎感情。在具体教学时,通过这些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去朗读,去评比,去品位。
联,即对原作某些空白艺术进行适当联想,加以合理想象。有很多作品作者运用了一些空白艺术,省却言辞,看似拙于表达,实际上是大拙之下藏着大巧。在言不尽意下,显其神,概其貌,抒其情,表其意。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此不能随意带过,更不能轻易放过。而应细心体味,反复吟咏,仔细揣摩。如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门子正与贾雨村在密室谈论“护官符”,即有王老爷来拜,小说对此一笔带过。教师即可引导学生联想:这王老爷是谁?为什么这时候来拜?他来会说些什么?他的出现对贾雨村判案有什么影响?要求学生把这些内容写成一段话。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明白了在门子与贾雨村谈话之时,“护官符”中的四大家族已经有了行动,从而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了“护官符”在全书中的作用。
续,即对课文结尾文已结而意未尽,给人以无限想象的地方进行续写。在续写中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完《变色龙》,要求学生续写奥楚蔑洛夫后来遇到将军哥哥的情形;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要求学生续写我们从哲尔赛岛回来后的情景;学习了《竞选州长》,要求学生续写马克•吐温推出竞选以后,伍德福和霍夫曼竞选的情形。通过这些续写,进一步领会了课文内容,并懂得了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发展。
改,即对原作作恰如其分的改编。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二、三人称,此文体改为彼文体,在改编中加深对作品的认识,提高写作能力。改编前学生即已对作品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改编过程是学生对作品的再一次学习,也是对作品的一次创新,还是对自己能力的检验与提高。学习《皇帝的新装》、《挺进报》后以“我”是骗子、“我”是宣灏用第一人称改写课文;学习了《白毛女》、《陈毅市长》等戏剧后,组织一个改编课本剧活动,不仅可对课文中的寓言、成语故事等进行改编,还可对一些小说也进行改编;学习了《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开展一个用蒙太奇手法改编电视风光片活动等等。通过改编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练习了写作,并掌握了课文的重点内容。
演,即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如《扁鹊见蔡桓公》、《石壕吏》等。课前安排预习,在课堂上模仿课文内容进行表演。这种活动能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课堂气氛极为活跃,虽然只有几位同学表演,但其他同学都能参与评说、指正。表演结果不仅使作品内容和人物都转化成了可视可感的形象和过程,而且文章中的炼字炼句也会在比较中得到准确的把握,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欢笑声中对课文留下深刻印象。
议,即对课文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问题包括作品主题、人物的行为价值取向、人物评价、篇章结构、文章构思、语言组织、读后感想等,答案不求统一,但求争论过程,明白是非曲直,认清事物本质。组织这样的活动,可以采取多种不同方式:主题发言、辩论、交流、演讲均可。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兴趣,还可以借鉴电视上的一些访谈节目形式进行。如上完《愚公移山》组织一场“面对面:愚公移山好还是搬家好”的辩论赛;上完《论雷峰塔的倒掉》组织一场“有话好好说:水漫金山,谁的错”的讨论会;上完《母亲的回忆》组织一次“真情告白:我爱我的母亲”的演讲比赛;上完《孔乙己》组织一次“实话实说:我眼中的孔乙己”的交流会。实践证明,这些活动不仅倍受学生欢迎,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对作品本身又是一次更深入的认识,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动,即对一些说明性的文章,要求通过一系列用眼、动手的实践(查阅资料、制作、绘画、参观活动等),运用再造想象能力,把课文中的说明文字转化为学生手中的实物或学生头脑中清晰可辨的场景。可以是制做模型:如《中国石拱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可以是绘画图示: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可以收集图片资料:如《大自然的语言》、《苏州园林》;还可以动手实验:如《统筹方法》、《死海不死》等。通过学生动脑动手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生加深了对周围世界的了解,为以后思维的养成和科技制作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活动式教学”正恰似师生一同走进热带丛林,去进行前所未有的精神探险;似师生在情感的微风细雨中的徜徉漫步,去感受古人圣贤的悠然情怀;似师生联手展开的大江漂流,去体会人生旅途中的**困厄;似师生合作进行的考古发掘,去品鉴历史留下的神奇辉煌。其间神妙莫测的发现、赏心悦目的感受、惊心动魄的体验、喜出望外的收获,足以让人兴奋不已。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步入一种全新的境界。
第五篇:浅析“激发学生兴趣”
萧山中学 沈 燕
浅析“激发学生兴趣”
激趣之导语篇
导语是教师在教学之始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方法所设计的教学语言。导语若能导得有趣,入得得法,不但能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来,而且能引人入胜,激发同学们听课情绪,甚至对这堂课的成功,乃至整个教学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从心理学认知角度出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过程是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具体的事例,直观的图文,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进一步学习。现有的信息技术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很多实例以及素材,教师可在其中选择,也可加入自己的创新。如第六章第一节“宏的基本操作”,该节内容既是第六章“程序设计基础”的入门,是学生能否顺利的、带着浓厚兴趣进入“程序设计”这扇门的关键所在,也是第三章EXCEL应用软件中的一个功能。结合这两方面特点,出现了以下几个导语设计的例子:A、引用课本实例,即直接采用教材提供的“绘制带颜色的矩形”这一操作录制宏、运行宏直至引入宏的概念及功能。这符合了以具体、直观的实例操作引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发展过程。但若能加入教师的一些创新性,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请看B、C两例:B、教师打开EXCEL应用软件,提问学生如何对多张工作表进行同样的修饰美化。这一步有新旧联系,前后贯通的功用:学生会主动回忆第三章中如何对EXCEL应用软件的工作表进行美化的操作,同时提出疑问,若采用以前学习的操作,不能高效地解决今天的问题。教师在学生的疑问中采用“宏”,迅速地将多张工作表修饰完毕。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了,对“宏”的重复执行功能也有了很直观的认识。这一导语的设计,将教材的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并引入了新的实例内容,满足了学生不局限于课本的要求。从实际上课的效果评价,是一次非常好的课堂开端。C、该位老师上课的时候正是美伊战争爆发之时,战争带来的消极后果正笼罩着全世界。这位教师提出了“炸弹变气球”的美好设想,既运用“宏”的重复执行功能,将图片中的灰暗的炸弹变成象征美好与和平萧山中学 沈 燕 的气球。所有听课的学生和老师都被这美好而善良的愿望打动了,这堂课中,学生十分的配合,迅速地进入了教师预期的教学情境中。(以上两位老师的公开课在区评比中获并列一等奖,其中一位是我校的老师。)
这三个教学导语的实例说明,教师要研究教材,但不能局限于教材,要结合需要性和创新性,或将前后知识点相贯穿,或与身边所发生的事相联系,设计一个包含所学新知识的能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导语。
设计导语还可以从帮助学生理解的角度出发,如在学习计算机内部工作原理和枯燥的二进制这两块理论内容时,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以下导语:我一上讲台,就问学生:“今天的天气如何?”学生们很疑惑,但还是积极地回答了我的提问。然后我解释了同学们刚才“了解天气情况”这一动作过程:用眼睛去采集信息、输入并存储到大脑、大脑加工判断,最后用嘴巴输出信息这一人类处理信息的全过程和计算机内部处理信息的过程是十分相似的。这时,学生通过类比,理解和记忆本知识点就容易得多了。又如二进制的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一个难点,我就采用和学生做一个“猜姓”游戏的方式来揭示其原理。只要准备好全班同学的姓,按照二进制原理排列组合成多张表,然后请学生回答几个是与否的问题,我就可以正确无误地说出这位同学的姓。我在与学生见面的第一堂课上就玩了这个游戏,学生自然十分惊奇,很想知道为什么。然后我一点一点提示,最终游戏的谜底被学生们揭开了,同时他们也掌握了二进制的原理。这种设计导语的方法要求教师针对蕴藏在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运用合理的课外知识辅助,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最终达到让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其实,一个导语的设计也体现了一名教师教学素质。他是否具有研究教材,并在教材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用自己的理解来诠释知识点,是否对本学科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涉及和了解。一个好的导语为一堂成功的课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引导着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主动迎接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激趣之任务设置篇 萧山中学 沈 燕
刚才提到的从教师自身和课堂导语出发,树立了学生学好计算机的信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兴趣和信心作为前提,再以“任务”驱动,激励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这是教师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的每一节课都有其教学目标与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备好每节课,将教学目标与要求作为一项“任务”提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练习都围绕这项任务逐步展开。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应用起着主导作用,这一客观要求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必须遵循实践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从科学实验,从社会应用的实际出发,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操作,一是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有利于加深理解,三是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信息素养、信息应用的道德伦理等重大社会问题。过去我们老是把学生当成“磁盘”里创建的“新文件夹”,只管从“老师”这个“文件夹”里选择内容来“复制”,然后再“粘贴”在“学生”这个“新文件夹”里。我们为什么不去选择一些学生喜欢而又愿意接受的方法呢?
其实,现在入校的高中学生中,部分学生还很少接触或没有用过电脑。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只有兴趣不等于就能学好信息技术课。如果不加以引导,有些学生仍然不会重视,上课玩玩电脑了事,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初始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课程的教学上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准备适量的范例与练习,组织好教学。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调动并维持学生的兴趣,力求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起主导作用。在学生实际操作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换,这时,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是辅导,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探索并完成教学要求。信息技术课中的Excel,PowerPoint,FrontPage以及程序设计等内容的教学也是如此,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任务驱动,教授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达到教学的目标。“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 萧山中学 沈 燕
“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立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比如,在学习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的知识点时,正是美英发动对伊拉克的侵略战争期间,我就以《No War》为题,让同学们通过网络手段收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信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课堂中完成他们的幻灯片作品。该任务一布置下去,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并且由于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学生在操作中互相协作,出现的问题大家讨论解决。在学生任务完成的同时,本堂课的情感教育目标也实现了!
又如,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通常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把学科“任务”包含其中的真实性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在这个整合过程中,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教师进行“任务”时,要尽可能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让学生熟悉“WORD”操作的学习中,可以设置这样一个任务:在WORD应用软件中输入一篇语文课文,然后进行排版美化,并自己画一幅小插图。在这个任务中,就整合了语文、美术学科的内容;在“利用Excel,创建本班同学某次考试的成绩表,计算出总分和平均分并排出顺序,最后写一个简短的分析报告”这个任务中,就整合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内容。学生会因为发现了学科之间的互通性而兴趣大增,纷纷着手操作。
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学材料的兴趣。”无疑,学习兴趣是愉快学习的重要条件。但目前教学领域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强制性教学,这种教学容易造成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形成厌学心理,使他们在学习上没有积极性、主动性,更谈不上创造性了。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有时会废寝忘食。因此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成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