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追求和谐之美,让语文课堂更精彩〉(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01:3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追求和谐之美,让语文课堂更精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追求和谐之美,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第一篇:论文〈追求和谐之美,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课改论文征稿

追求和谐之美,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内容摘要]: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充满和谐氛围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本文中,笔者拟结合平时的教学实例,抒发一些粗浅的感受,投石问路,以期获得大家的共鸣。

[关键词]:和谐 本真 本色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滋润了教师的心田。我们欣喜地发现,这场新课程的变革,让我们的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天地。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对当前的语文课堂进一步反思时,我们感觉到不少教师对课程改革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一些语文公开课太强调新颖,追求前卫;太注重形式,盲目跟风,而全盘否定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该讲解时不敢讲解,该训练时不去训练,课堂上赶时髦,走形式,摆花架子现象比较严重。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语文课堂呢?笔者认为,自然、和谐、本色的课堂,就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一、求“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一个求“真”的课堂。

1、真正“自主”。一提“自主学习”,不少老师便将之理解为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定,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挑,学习方法由自己选,结果走入了自主学习的误区。学生表面上获得自主的权利,可都没有凸现真正的自主。长此以往,反而造成了学生能力低下,智力发展一般。因此,笔者认为真正的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如何,关键是教师的“导”,要导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处,导在学生困惑迷茫时。

2、抒发真情。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也是语文教学的“气”之所在。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感情因素,创设教学情境,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并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从而实现师生情、作者情的和谐共振,让那种源于儿童本性的真情在课堂上汩汩流淌。笔者在执教《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1-

样一个环节:

师:同学们,此时的你,一定已被作者母亲无私的母爱所深深地打动,也一定想起了自己的妈妈,也许从作者身上,你还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写下你心中想说的话,可以对作者说,可以对作者的母亲说,也可以对自己的母亲说。

孩子们有的说:“作者叔叔,我从你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为,我对妈妈的体重也一无所知。”有的说:“作者的妈妈,您真是天底下最好的妈妈。”还有的说:“妈妈,十年来,为了我的健康成长,您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但却不求任何汇报!”一时间,课堂上真情涌动,孩子们怀着感恩的心,用自己的语言诠释着对母爱的感悟。

老师接着说:“同学们,比大地更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应该说,是母亲的胸怀。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点滴进步都饱含着母亲的心血,每一天成长的背后都有她充满期望的目光,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爱!”最后,在抒情委婉的音乐声中,再次齐读表现母爱的经典文字。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老师激发了孩子们的真情,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促进了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

二、求“实”

学生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能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会听说读写,有一定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课的“底线”。然而看一看当前的一些语文公开课教学的课堂,你会发现,语文课堂已经不堪重负,强加在语文身上的非语文的东西太多了。现在语文课已失去了本真,失去了“语文味”。

有一位教师教《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他先让学生朗读比赛,读完后再让学生拿出竖笛吹一吹,接着让学生想象并分组表演南郭先生吹笛的样子,最后小组合作,说一说南郭先生回家后的情景。

这样的课堂的确热闹,形式多样,但却没有让学生从文字本身去体悟,忽视语言文字和形式的积累,学生一节课真正得到的东西少之又少。这样的语文课,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得到提高吗?

1、语文课应上得扎实。即语文课应注重实效,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该训练时要大胆训练,该讲解时要主动讲解。在“训练”与“感悟”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让“训练”与“感悟”并举。笔者在执教《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时,始终都把对语言文字的揣摩与

涵泳放在首位。请看:

师:请大家边读边划出自已读不懂的或感兴趣研究的词语。师:现在请你们把自已认为值得研究或读不懂的词写在黑板上。(学生非常踊跃,纷纷将词写在黑板上)

师:看着这些词,再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还有读不懂的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或同桌讨论。(学生默读、静思、查资料)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或有什么疑惑?

生:我认为“包上”、“装进”这两个词用得好,这样更能体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

师:你有很强的语感,谁能上来做这两个动作呢(一生上来演示)师:他的动作对吗?

生:(齐)对。

师:对,谁能将这句话读一读?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样轻?

生:这只小甲虫很漂亮,又得来不易,要好好珍惜。

整堂课中,教师“锁定”并不为人所注意的字词,引导学生用演示、朗读、评述等方法进行悉心揣摩和深入领会,雪落无声般地实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与习得,做到了训练之中有感悟,感悟之时有训练,真正地让语文学习实在起来。

2、语文课应该追求朴实。那种追求场面热闹,形式花哨的语文课终究不长久。我们应该追求那种朴素、真实、有效的课堂。

我曾听过我校姜红梅老师执教的一堂非常成功的语文课《望洞庭》,她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 :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欣赏一下大家心中所积累的古诗。学生背诵,教师恰当评价。

2、导游洞庭,初读古诗。

师:同学们,湖南省北部有一个美丽的洞庭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界,气象万千。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都有传世名作。其中,诗人刘禹锡的一首《望洞庭》描写生动,想象逼真。请大家轻轻朗读一下这首古诗,相信大家会深深喜欢上它的。

(二)、圈点“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1、提出自学目标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2、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你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

助别人,还有哪些诗句需要别人帮助的?

(生:自由交流;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三)、合作探究,精读感悟

1、读一读,教师评价,学生互评。

2、说一说,介绍感受,一起分享。

3、画一画,画出意境,展示成果。

(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这就是笔者所追求的新境界:语文课要上得自然、淳朴、不刻意雕琢,回归本色,让语文课真正姓语。

三、求“简”

现在的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复杂,形式多,花样多,让人觉得繁花满目,流光溢彩,但一细咀嚼,却又感觉平淡,缺乏内涵和品味。而有些简单的课,初听不怎么样,但越嚼越有味,越嚼越有文化气息。“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 异二月花。”这种“简单”不是简单无物,方法单一,而是将教学内容精简浓缩,力求“简而精,单而丰”,并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简化教学过程。笔者认为,简单的语文课堂应该是:

1、内容简约。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在深入浅出上做文章。准确把握教材,艺术地处理教材。笔者在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首诗歌时,原先也设置过一个问题:“你们先认真读诗,再说说应该怎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后来“磨课”时考虑到此诗意思浅显、格式跳跃、留白较多等特点,就将教学过程由复杂的“问题指引”改为简约的“自主感悟”。

师:大家才读了短短几遍,就能把书读得这么好,真是不简单。我们需要美妙的朗读,也需要用心地思考。现在请大家开始默读课文,一会儿自由交流读书心得,让老师倾听你们的声音、分享你们的收获!

(学生研读,有时提笔圈点批注,教师巡视学情。)

生:文章两次出现“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这句话,我想,大自然的景色是美丽的,我们应该好好观察,不断探索。

师:真行!相信你会说到做到!

生:书上写大自然中有翠竹松柏、果园沃野;有鸣禽野花、青山绿水;更有广阔的天空和广袤的大地,我们应该时时做个有心人,发现奥秘,探索奥秘。

师:说得很对。生活处处皆学问,让我们做个有心人。

2、媒体简便。即简单方便,为教学所用,克服浪费作秀。例如一位教师教《九寨沟》一课,先叫学生罗列了九寨沟的各处景色,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说这儿的景色很美。学生在课堂上说得很认真,但课后课文的内容如“过眼云烟”,并没有在学生的脑中留下什么痕迹。同样一堂课,另一位教师自制简单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看九寨沟的美丽风光,学生从片中欣赏着九寨的奇丽风光,深深陶醉其中,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种真切的情感体验是深刻的、难忘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但不是“自发”的,是水到渠成的。而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3、语言简洁。教师的引导、过渡、讲解、评价的语言要力求简洁、精炼、准确。追求条理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有一次我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时,初读课文时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南沙群岛”在哪里?“充满魅力”是什么意思? „„这些问题都是课堂教学中的动态资源,但如果一问一答逐个解决的话,势必影响了学生对教材重点的开掘和难点的突破,这样就造成语文课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又挤掉了一部分学生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时间。于是我选择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个词语“宝库”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展开教学:

学生通过读书思考,不仅意会了“宝库”这个名词的意思,而且对课文中心句之一的字面意思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随即调整了原先的教学预案,把“为什么说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这个问题选为课堂的主问题之一,然后引导围绕这个问题去探究,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这样不仅顺应了学情,而且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的自己质疑,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兴致必然高昂,精神必然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火花竞相迸射。

山一程,水一程,心驰神往新课程;风一更,雪一更,追寻和谐本色课堂行进之间,终于发现:真实、朴实、简单、高效,真正返璞归真的教学,是课堂存在的根基,是真正课堂的和谐之美,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目标。

第二篇:朗读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朗读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阳泉十六中学 桂芳

摘 要:朗读的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重要的训练。中学生语言的感知积累、理解;情感的激发熏陶;掌握语言的规律;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也靠读。进行朗读教学,主要从朗读的方法上进行合理的指导,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在语文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关键词:朗读 语文教学 精彩

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师只有调动一切行之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法,才能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课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受到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把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流露出来呢?我认为,朗读必须放在重要位置上。于漪老师也曾谈到:“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课文中无声的文字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变成有声的语言。语言或铿铿锵锵,如金属撞击声;或潺潺淙淙,如小河淌冰。伴随着悦耳的音响,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学得愉快,学得有效。”可见,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就必然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什么是朗读?朗读就是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引起共鸣,并受到思想道德及美的教育。一篇课文的教学效果,与朗读的质量关系极大。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质量的朗读就意味着教学已成功了一半。

原苏联著名政治家、文艺评论家卢纳察尔斯基说:“许多隐秘的美,无穷无尽的艺术享受,一切心理上的奥秘都在那种文学作品诵读的高度修养中弄明白了。”许多中外的文学家不仅认识到这一点,而且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证明,朗读实际上是他们文学创作实践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唐代的白居易不是曾经多次将自己的诗诵读给老妇、老叟听么?这其中固然有追求通俗易懂的因素,但通过诵读来增强艺术效果却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中国古代文人学习时不是特别注重吟诵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譂,”是人人知道的名言,白居易则是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则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俄国诗人普希金则是反复诵读自己所有新作品。他边诵读,边核对内容与形式的准确性。既然如此,语文教师作为一个再现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艺术家,就不能不把朗读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在语文教改的今天,朗读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琅琅读书声常常被教师的过分讲解所代替。课上“讲”得多,课后“练”得多,唯独“读”得太少,学生不知道应该按课后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更不知道怎样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多次听课,偶尔听到一两次老师让学生起来读文章,结果那位学生将句子读的支离破碎,随意加减字词,掌握不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声音也过小,更谈不上感情。象这样,连基本的课堂教学都难以正常进行,又何以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以上情况,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朗读教学。

一、感情范读,激发兴趣

教师对朗读重视的程度及自身朗读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说,课本有如剧本,那么教师就是演员。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朗读训练的积极性。课文内在质量固然是决定因素,但是,朗读作为艺术的再创造不仅可以使课文本身的内涵表现得更为丰富和完美,而且可以弥补课文本身的某些缺陷,从而增强课堂效果。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个教师都能象优秀朗诵家那样做到声情并茂,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并使用语言准确表达出来却是可以做到的。这里,决定的因素在于教师本人是否 2

真正把朗读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运用于实践。要想感动学生,教师自己先受到感动。这里,深刻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进入角色是首要一步。在讲授新课之前,我通常先查阅有关资料,再认真阅读几遍课文。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逐步进入角色,通过朗读检查自己是否把握住了分寸。这样,在课堂上,我就能很快进入课文的规定情景,以富有感情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我在教学每篇课文前,都会作一番深情的范读。范读时,我力求披文入境融情于声,以自己的声、情感染学生,让他们与我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每当范读时,我都发现学生听得特别认真,他们脸上的神情时而专注,时而敬佩,时而兴趣盎然,时而又流露向往之意„„在讲授《最后一课》、《听潮》、《安塞腰鼓》等课时,我的感情随课文内容而波澜起伏,忽而低沉悲愤、恬静柔美、忽而震撼有力,而学生也听得如痴如醉。每当读完课文,学生们呼出常常一口气时,我就明白,我的范读已经受到了预期效果。

二、方法多样,提升能力

在平日的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朗读方法。朗读方法多样化,归纳有以下几种:教师范读、师生共同朗读、学生集体朗读、个体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如果让学生学有榜样,除了模仿教师外,可以让学生欣赏名家的朗读录音,还可以让学生平时多听广播或欣赏电影、电视中精彩片段的对白,进行朗读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尽快提高。比如,当老师声情并茂地读完一篇比较难读的文章后,学生早已跃跃欲试了,这时可采用逐句领读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通过领读,就可以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了解重音的确定、停顿的时机、节奏的掌握、语气的舒缓、感情的处理等,只需“转轴拨弦三两声”,便已“未成曲调先有情”了。这种“授之以法”的形象直观的朗读指导,更能对学生起到引导、启发、激励、帮助和感染的作用。学生通过长期的耳听、口读、心会的训练,3

能增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今后即使遇到一些陌生的文章,他们也能试着借助自己学过的朗读方法来把文章读正确,读出感情。又如,针对学生朗读的水平和特点,在初步把握某篇文章的感情后,可充分利用齐读的功效来提高整班学生朗读的能力。齐读时,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集中指导,也有利于学生之间在读中互相纠正,互相体会。特别是对那些平时语感较差,朗读能力较低的学生,这就避免了个读时的胆怯和尴尬,更有利于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和谐、活泼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朗读,有利于找到朗读感觉,发现朗读规律,掌握朗读方法,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树立朗读的信心,从而体验到一种成功的乐趣。长此以往,他们的朗读能力便会在齐读中得到提高。

三、创设情境,读出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并且对某篇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范读、领读和齐读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孩子们个人的感情表达,不能满足他们的表现需要。这时,学生们渴望根据自己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通过朗读时富有个性的语气、感情处理来表达各自对文章的体会和见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例如浅显易懂,利于抒发感情的课文,可指导学生自由体味,自由朗读,读后适当开展“向老师的范读挑战”活动。评比时不必以教师的范读作为唯一标准,只要学生感情处理恰当就可算挑战成功,给予适当鼓励。像《海燕》、《安塞腰鼓》这些文字优美、富有文采,能唤起人们美感和激情的文章,可让学生配乐诵读,让他们伴着音乐的旋律,读出自己的感受;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可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出人物不 4

同的感情„„有效的朗读指导隐而无痕,润物无声,就像春雨点点,沁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美好情感的氛围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把握作者的脉搏,读出文本中固有的语气语调,再现文本中固有的形象,表达文本中固有的情感,读得情意浓浓,读得眉开眼笑,读得兴高采烈,读得热泪盈眶,读得潸然泪下。“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叶圣陶语)。正如清代学者刘大櫆所说“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文之神气”。也就是朗读《天上的街市》,我就是郭沫若;朗读《饮酒》,我就是陶渊明„„我的语文课堂,因学生流光溢彩的朗读而精彩

四、借说促读,巩固效果

“读”是“说”的前提,“说”是“读”的后续,在朗读训练时,可以把说迁移至读,在读中汲取说的方法、说的技巧,以便克服读中一字一顿、拖腔、唱读等现象,便于巩固朗读训练的效果。

教学《小石潭》时,在熟读课文,充分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把握了作者的感情之后,我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学写解说词,接着再结合课文挂图,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小石潭。学生大都能带着新奇和欣喜的感情,作一番绘声绘色的解说。这种说的训练,不仅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帮助他们将作者描绘的作品情感内化为自身情感。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时,他们对感情的把握会更加深刻,更加真切,作者对这株身处逆境的柳树所表现出的伟大生命力的赞叹和敬畏之情自然会溢于学生的言表。

总之,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朗读意境,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含声调、节奏等方面)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在语文课上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正 5

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让朗读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朗读教学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又有新的内容。这种“新”就是要将教师的示范性的读与学生的高质量的读结合起来,重点放在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上。由于习惯的影响,有些教师常怕耽搁时间而越俎代庖,这势必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在教育大改革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朗读训练,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有目的有重点地加强朗读教学,不断地积累并反思,优化自己的朗读指导,让有效的朗读真正走进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达到“书味在胸中”的境界,那么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必将因朗读而精彩!参考文献: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第三篇:成语,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成语,让语文课堂充满精彩

顺昌县际会中心小学 祖雪英

成语是汉语言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说话写作中合理地运用成语,可使语言表述更生动,形象描述更具体,情感表达更真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凭借成语,透视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感;凭借文本,走进成语世界,感受成语魅力,可使阅读教学更精彩。

一、放飞想像、感知成语

教材中“读读背背”的成语编排是独具匠心的,往往按照一定的主题有选择性地把成语汇织在一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无穷而独特的想像力,用自己纯净的心灵去触摸成语深处,从而扣动学生的心弦,获得起美的享受。

以一年级第一课有关描写春天的成语为例(春暖花开、山清水秀、春回大地、百花齐放等)学生认真投入朗读之后,我便问学生:“读了这八个成语之后,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向大家交流一下。”问题一出,学生都像炸开了锅一样,我说,你说。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副图,山上的树木绿绿的,山中的泉水清澈见底,还不时传了清脆的鸟叫声„„”有的学生说:“春天到了,山上的树木变的绿起来。”总之,答案是丰富多彩,许多都是由成语的内涵发散而来的,这也为学生理解成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见,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世界,让学生感知一个个生命光华的成语,从而惊讶于成语的魅力,产生积极的学习欲望,为进一步感悟成语、积累成语、理解成语作好铺垫。

二、激发兴趣、积累成语

1、动作演示成语:课堂上要学习成语:言行一致,口是心非;春风得意,垂头丧气;艰苦朴素,花天酒地;以理服人,蛮不讲理;大公无私,营私舞弊。这么多成语一下子涌过来,真有点应接不暇。按以前的教学方法,学生课前都借助词典弄懂含义,上课只要稍加点拨,再读一读,记一记就行了,可总觉得有些单调,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测试下来效果并不好。对!我们换个方式学成语,不直接说出含义,想一想这些成语我在生活中、书本上、电视里有没有见过?如果熟悉,可以通过你喜欢的方式,如表演、讲故事、举事例表现出来,好吗?”

学生陷入了沉思。不一会儿,学生甲先发言:“我从电视上看到包公断案,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他的亲戚犯法也不放过。而一些贪官则营私舞弊,犯法的人送了礼,就平安无事了,真是可恨。”好小子,他一连说了两个成语。话音刚落,学生乙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老师,我来表演自己考了高分和低分回家的样子。”说完,上演了“春风得意”和“垂头丧气”的样子,赢得了一阵掌声。学生丙也不甘示弱,讲起了自己在课外书中了解到雷锋叔叔生前艰苦朴素的事迹。

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必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有些枯燥的词语积累变得有趣味性,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将成语记在了自己的脑海中。这不仅积累了成语,同时也更丰富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讲述成语故事:许多成语的产生往往伴随着一个个精彩的小典故,学生只要知道了故 事,便从中知道成语所表达的意思。对于此类成语,无需过多的引导,教师只要向学生生动的讲述成语故事,学生就自然知道成语的意思了。如学习“胸有成竹”的时候,我就给学生讲讲北宋名画家文同画竹子的故事;学习“拾人牙慧”这个成语时,我就给学生讲讲晋朝的殷浩批评韩康伯自鸣得意的态度;

3、正确书写成语:我从《语文世界》里找来一篇奇文《广告人的情书》,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读出“破绽”,使那些经“易容术”妆饰过的成语恢复原貌。请看开头:“亲爱的:当衣衣难舍的深情化为天尝地酒的思恋,我只想咳不容缓地低问一声,是否鳖来无恙?”仅仅一句话,就连用了四个成语,用幽默的笔法尽情调侃讽刺满脑“创意”的广告人,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还可以找找广告语中用错的成语,如:“蚊香广告:金鹿蚊香,默默无蚊的奉献;工行广告:工到自然成,等等。

4、成语接龙游戏:先给出一个成语,让学生运用顶真修辞往下续。如“入木三分——分秒必争——争长论短——短兵相接——接二连三——三思而行——行若无事——事出有因——因祸得福——福无双至——至高无上——上下其手——手疾眼快——快人快语——语重心长——长驱直入”,这种练习既考平时积累,又锻炼思维,况且答案丰富多彩,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趣味成语,学生见而乐之。

三、创设情境、理解成语

课文中的不少成语,折射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人物的丰富情感。对此,可引领学生凭借成语,联系课文,深入探究,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文中人物进行对话,从而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领悟语言的情感内涵。

如人教版第12册《穷人》一课: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句中的“心惊肉跳”,暗示了事情的特殊背景,突出了桑娜的极端恐惧,反映了桑娜家中的贫寒,凸显了桑娜对丈夫的关心。理解这一点,对理解桑娜“抱回孩子”表现出的果敢和善良颇为重要,对此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师: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如果你就是桑娜,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 生:我会想,丈夫啊,海上风浪这么大,天又冷又黑,你为什么还不回来? 生:狂风啊,你快停下!波涛啊,你快平息!让我丈夫平平安安地回家吧!„„

师:是啊,此时此刻,桑娜担心的是丈夫的安全,期盼的是丈夫的回家。从“心惊肉跳”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我感受到了桑娜家生活的贫穷,生计的艰难。天气这么恶劣丈夫还出海打鱼。

生:我感受到桑娜的善良。她的善良除了表现在对丈夫的担忧外,还表现在对西蒙的关心上。她提着灯去看丈夫,到了西蒙家门前就想起了傍晚想去看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去世了,便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

„„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走进情境,由“心惊肉跳”揣摩人物心理,从而走进了桑娜的心灵世界,真切而具体地感受到了桑娜对丈夫的担忧、对邻居的牵挂、对西蒙两个孩子的关心。

在阅读教学中,还可通过课文内容的处理,借助语境,引导学生运用成语,以促进内容的感悟。如阅读《将相和》中“完璧归赵”一段,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成语填空:①秦王写信给赵王说以城换璧,赵王认为去也不好,不去也不好,真是(左右为难);蔺相如认为还是去好,而且认为完全可以不使璧白白落人秦王之手,显得那样样(胸有成竹)。②蔺相如见秦王一心赏璧,无心交城,便假说璧有斑点,(轻而易举)地把璧要了回来,这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③蔺相如提出要秦王举行典礼才肯交璧,其实他用的是(缓兵之计),这样可赢得时间来个(金蝉脱壳)。

四、利用生活、运用成语

成语,在中国文学中一枝独秀,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变迁,经历了时间的雕琢打磨,至今仍熠熠生辉,具有及强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对生活凝练、生动的反映上。因此,在成语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利用生活,撷取有用资源,让成语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最恰当的“亮相”,使学生感受到成语的生命活力,从而学会运用成语。我想,这也是学生学习成语最根本的用处,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

我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其中一句“漫卷诗书喜欲狂”当分析完诗句,我问:“同学们,我们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杜甫此刻的心情?”有人,回答“欣喜若狂”。于是,我在黑板上认认真真地写下“欣喜若狂”四个字,于是,我又问:“那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况会让人欣喜若狂吗?”学生甲学急不可待地说:“我从电视中看到“申奥”成功的那天夜里,人们都激动得又叫又跳,这一定是欣喜若狂。”没等他坐下,学生乙又开腔了:“我以前考试总是粗心大意,上次测验我通过努力终于考了甲,当时兴奋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想敢快告诉别人,老师,这也是欣喜若狂吗?”学生丙干脆站起来对着同学们手舞足蹈起来:“我爸爸就有欣喜若狂的时候。每次看球赛时,只要中国队进了一球,他就会兴奋得大叫:进了,进了!然后抱着我转来转去。”学生丁也不甘示弱:“昨天,我和老师下象棋,赢了老师,当时我围着操场满地蹦跳,还大声地喊:我赢了,我下赢老师了!这肯定也是欣喜若狂。”

此时,抽象的成语不用多讲,早已在孩子们脑海里鲜活起来,成为了内心情感的抒发,生活经验的提炼。他们的发言就是在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诠释着这个成语的内涵,比老师讲要高效的多。

学生用成语描述的过程就是运用的过程,在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成语的精妙,并真正实现成语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从而产生热爱成语、热爱祖国语言的内驱力。

第四篇:信息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信息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尤其是语文课堂,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课堂变得更精彩、丰富,这不仅可以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画面,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1-014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1.091

一、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一)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做什么事情,只有感兴趣才会做得更好。因为在兴趣的驱使下,人的好奇心比较强。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觉得很枯燥,没有成就感。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身语文课程就很单调,如果按照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根本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对语文的厌烦心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为学生展现多姿多彩的场景,让学生不再受课本的限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领悟课本中的内容,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Z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教学过程中,进行有计划地引导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的知识面变得更宽,接受知识的能力变得更好。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加入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生活中听过或者见过的现象,使学生能在学习语文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更广泛的内容,增加学生获得知识的速度,同时使学生的知识面在初中阶段达到一定的水平。

(三)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丰富语文教学课堂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是很枯燥的,如今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使其变得很丰富。学习语文,不能只靠课本上的内容,需要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语文教材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结合丰富多彩的生活,走出去,才会积累丰富的知识。信息技术能为课堂传递更多的信息,通过为学生展示图片、视频等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音频播放课文的朗读,通过课件展示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整理归类的生词、生字和读音,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的对比,并积累词汇,提高语文知识。这种教学和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形式相比,有着很大的优势。另外,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生展现一定的场景,这样文章中出现的风景尽收眼底,学生不用出门就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唤起学生的意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新语文教学课堂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关键。而这离不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众所周知,传统的家长式教学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接受能力比较差,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学习。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积极的教学环境,提供多种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创新语文教学课堂,改变学生接受知识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总结归纳,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上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注意事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精彩,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也会有所提高。但是,正确的运用信息技术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方面,如果运用不当,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也就达不到语文课堂的教学目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情况普遍存在。而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能缺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有彼此互动和交流,才会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理清思路,把自己不理解和掌握不了的内容反馈给教师。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学媒体只是起辅助作用,避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以信息技术为主而教材内容为辅的局面。

(二)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备课

备课是每个教师都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只有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才会在课堂上把精彩的内容展现给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将课本内容的精华提取出来,适当加入一些课外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课上的内容,还丰富了课外的知识。学生懂得多,就会更愿意学,从而调动了学生各个方面的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设计的内容要以学生实际为主

在语文课堂上要运用信息技术,但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因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并不能反应教学水平的高低,课件内容上的丰富多彩也不能代表教学水平的高低。不管是哪种教学方式,都要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从学生的思想和接受能力着手。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对语文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还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突破校园围墙,营造开放式教学的目标。面对生动的画面,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优化课堂,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同时还能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蔡志芬.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更精彩[J].中小学电教(下),2014(6):43.[2] 张红梅.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更精彩[J].学周刊,2012(31):168.

第五篇:追求语文课堂简约之美

追求语文课堂简约之美

【摘要】:简约的语文课堂,应是简明而不失品位,简单而不失精彩,简化而不失实在,简要而不失到位,简便而不失高效的语文课堂。本文主要从简化课堂的内容、目标、方法、环节以及语言来讨论如何让小学的语文课堂变得简约。在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将语文教学逐步回归到其本质——简约,让语文课堂教学散发出简约之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简约

【正文】:“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简约的语文课堂,应是简明而不失品位,简单而不失精彩,简化而不失实在,简要而不失到位,简便而不失高效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约,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简约”是对冗繁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自身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

一、教学目标追求简明

教学目标的简明,是实现“简约”课堂的保证。如果说课堂是一条船,那么简明的目标就是精确的航向,它是一切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有明晰的学习目标作引导,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调整。

简约的教学目标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大目标要精简,认识常用字,写好常用字,学会阅读文章,学会用口头和书面语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只要将这四件事情做好了,语文也就学好了;其二是学习一篇课文的目标要精简。要做到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的简约,教者心中就要有明确的语文教学的大目标和赖以支撑的应该落实在每节课中的小目标,在每篇文章以及各个学段的教学中都不忘循序渐进地紧扣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这四大块,紧紧围绕“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等核心要素,根据文本的表达形式和人文意蕴来确立相对集中的,切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目标。

例如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简明扼要:一是以读为本,品读细节,披文入情。二是由读悟写,读写结合。这样的目标定位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抓住了语文训练的有效途径——“读”与“写”,整合了三个维度,涵盖了“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目标明确,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关键。

二、教学内容追求简约

崔峦老师曾指出: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一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无论“西瓜”还是“芝麻”统统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教学过程太繁琐、太复杂,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而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三是教学的方法、策略使用不当,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教师分析内容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

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一篇课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老师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发现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有所为,有所不为。

如《陶罐和铁罐》,在教学开始,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奚落”一词切入课文的学习,在理解“奚落”意思后,围绕“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学习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感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至于课文的10-17自然段,内容简单易懂,老师只让学生在自读课文中了解两个罐子各自不同的结局,其余的不做深入。既抓住重点,直奔主题,又化繁为易,事半功倍。

三、教学环节追求简化

不少课堂过于追求时髦与新颖,搞了不少花样,环节多了,形式多了,学生无价值的活动也多了,一节课看上去确实很热闹,可是学生并没有能静下心来去认真读书感悟,结果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了。

教学环节的“简化”,是实现“简约”课堂的支撑。教学环节的“简约化”,是建立在教师自我解读文本、洞悉教材特点、课程要求和学生个体学习态势等基础上的“简约化”的设计,要求我们力砍细密的、多余的环节,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主动积极思维的情感活动中,去体验,去品味,去感悟,去思考,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如王崧舟老师教《长相思》。他先是引领学生读通诗词,读出韵味;接着是引导学生围绕“作者身在哪里?心在何处?”这个主问题,读懂词意;然后引导学生想像词中作者的情景和假如他在故园中的情景对比,读出词情;最后是通过质疑来读透词心,明白作者虽爱家,但更是为了报国,提升了主题。这样以“读”贯穿全课教学,板块式推进,简单而又高效地将课文的学习推向高潮,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四、教学方法追求简便

陶行知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投影仪、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上公开课,几乎成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大展台。似乎不用现代化的设备,该教师就落后,这课就陈旧。其实,语文的学习是要靠“读”去“悟”的,要使教学资源不浪费,课堂教学不作秀,简约而有效的手段就是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要强化实施课堂上的“精

讲多练”与“精讲精炼”。通过生动、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把握文本言语的内在精神,使学生文本语言与人文熏陶融为一体。

如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我以读读、感悟、表演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弄清剧本的基本要素,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表现的提示语反复阅读课文,感悟蔺相如的宽容大度、顾全大局以及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然后又引导学生通过演一演的方式来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而让学生受到美好人文精神的教育,最后,又设计结合课文的写话训练,让学生想象再现蔺相如、廉颇促膝相谈决心同心协力保卫赵国的情景„„尽管设计非常简约,但简约中训练了语言文字,简约中体会了语感,充满着厚重的人文。

五、教学语言追求简洁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引导、过渡、讲解,评价语言的简洁、精练、准确,有条理性、启发性、艺术性,能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杜甫云:“语不惊人死不休。”虽含有夸张成分,但告诫人们要重视语言、提炼艺术。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发挥以下功能:(1)渗透学习方法。教师要依据学情,运用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2)促进认识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在步步深入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知识,取得成功。所以,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精神,置身文本的情境,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3)激发表现欲望。教师要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肯定学生的长处,又要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沟通师生心灵。教师在评价时要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不拘一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是真诚而恰如其分的,平等而充满关爱的,赞赏而充满期待的,要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亲近感。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越是简单的东西越科学!”简单也是一种美!我们现在的语文承载了太多的负荷。让我们一起为语文课堂“减肥”!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堂只求简约有效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23期

2、让简约之美浸润语文课 http://wenku.baidu.com/view/d9ad1a543c1ec5da50e270ac.html

3、守望简约的语文教学, http://www.xiexiebang.com/fkggzs/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814

4、简单是智慧.教学月刊:小学版,2011(9).5、探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简化 《小学阅读指南》2011年11期

下载论文〈追求和谐之美,让语文课堂更精彩〉(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追求和谐之美,让语文课堂更精彩〉(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堂更精彩

    互联互动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我的“一对一”数字化课堂教学实践 辽宁省营口实验学校张婷 刘伦昌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学习内容 学习方式 互联互动 摘要:“一对一......

    多媒体课件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多媒体课件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平谷六小林志英 【关键词】课件情境精彩 【摘要】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使我们课堂教学......

    利用PowerPoint,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利用PowerPoint,让语文课堂更精彩(张娜)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各种先进的电化教学设备已经开始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使用,由于电化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深受师生的......

    班班通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班班通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追梦 【内容摘要】 “班班通”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美文美教,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美文美教,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浅谈《诗经》教学中多种形式的“对话“ 《诗经》像春风吹动万物而发出的“万籁之声”,千百年来,感染打动着人心。感情都是那样诚挚淳朴健康,......

    论初中语文课堂之美在于和谐论文

    摘要:和谐是一种教、学关系,生活关系。它益于师生思想交流、阅读优化、砥砺创新及身心持续发展。关键词:初中语文;美在和谐;利于交流;优化发展一、和谐易于激发兴趣和热情鲁迅说:“......

    借助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借助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双溪中学 罗德坤 电话:*** 邮箱:luodekunna@163.com 【摘要】多媒体是信息时代的标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

    让语文课堂流淌简约之美

    让语文课堂流淌简约之美 【摘要】语文课由一棵大树变成一座大山,压在老师的头顶上。于是,望“语文”而生畏。为语文课“打枝”,让语文课简约起来,删繁就简,化难为易,走向简约,简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