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劳动与技术培训个人小结
小学劳动与技术培训个人小结近日有幸,参加了这次由省教研室组织的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培训。通过为期两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其实,在此之前,我对这门课程了解得并不多,也不够深入。我之前认为,这门课并不值得重视,课堂组织难度大,在学校属于吃力不讨好的类型。大家都不重视,很多时候都被其他的课占用了。通过学习,我知道这门课的课程性质和其他课一样,都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都是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对学生的终生学习起着巨大的作用。
通过观摩学习四节优质示范课,我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各位老师在课堂上各展所长,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难点。可以说,这是真正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这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课堂,这才是学生能真正获得发展的课堂。
通过学习,我自己也有了一些启发。我觉得在学校,虽然劳动与技术课不受重视,但是我要把它重视起来,让学生把它重视起来,让它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第二篇:教育技术培训项目个人小结
教育技术培训项目个人小结
*月*日至*月**日,我参加了由市师资培训处、市电教馆组织全市优秀校长为期一月的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让我对这门课程无论从理念的转变还是到实用的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都受益匪浅,感触颇丰:
一、信息化平台--构建学习型社会重要载体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里,教育必须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资源,才能提高办学效益。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技术学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会理事冯伯虎给我们做了《学习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精彩报告。他指出:教育信息化环境包括校园网、网络平台、班班通等,现在我们大多数学校抓住了这次连云港市创建教育现代化的契机,硬件设施已基本达标;接下来我们要着重抓好软件设施的高效运作,如软件网络教研的开展、网络办公等。冯教授高屋建瓴地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应用进行了精辟剖析,报告理论联系实际,语言风趣,句句叩击心灵。杨馆长则用深邃地话语为我们分析了教育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和机遇。专家的报告让我们明白信息化教育,对当前学校管理、学校质量的提升,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起着的重要作用。
二、合作型探究--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杨丽丽老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中心。引导我们分模块学习,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模块、规划主题单元模块等,使我对《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学习又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只有把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如思维导图的学习,她让我们先了解了思维导图的实用性,思维导图的操作方法以及运用的好处。在我们能熟练掌握并在实践中运用,让我们互相交流,彼此促进,共同成长,共同分享。为了便于合作交流,她还把全班同学随机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解决了本来成人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每个模块学习完都要评优秀小组,这种学习方式让每个成员既有明确的任务,又有责任感,荣誉感。因此,一旦进入互动环节,各位校长表现出非常强的求知欲,参与热情空前高涨。不甘落后的我不放过任何一次上台发言的机会。不是为了表现,只是为了找回状态:一种学习的状态。因为我确信:状态可以成就精彩。
三、考察型学习-知己知彼,迎头赶上
学习期间,我们还考察了扬州竹西中学、梅岭小学两所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所学校的微格教室,让不同地方的孩子能享受到同一个优秀老师的课程;方便、快捷的网络办公等;让我真切地体会到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想,我们必须只争朝夕,迎头赶上,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四、开放型学习-享受学习与工作双丰收。
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在杨老师精心安排指导下,学习高效有序进行着,白天在忙碌的工作期间,抽出时间到网上学习,有不懂得直接QQ群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晚上更是舍不得下线,享受着学习交流的喜悦与快乐。真正做到了学习工作双丰收。
转眼间培训已经接近尾声了。当我敲击键盘时心中有一种沉甸甸的收获之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结合自身的反思,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并不断的发现新的问题。记得在开班仪式,顾局长的讲道:“学校之间的差别在于校长的差别。”他要求各位校长注重一个规划,狠抓三项工程,即注重数字化校园发展规划,狠抓队伍提升工程、教育信息技术能力之下的质量提升工程、本校教育教学资源的研发工程。一个多月的学习,领导、专家、名师,他们为我擦亮了迷茫的双眼,为我点燃了思想的火把,为我注入了前进的动力,他们为我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三篇:劳动技术培训计划
新铺乡完小劳动与技术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深化劳动技术教育的实践研究,建立科学的课程标准和实施方略,总结和探索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发挥其实施素质教育主体实践基地的作用,促进劳动技术教育的健康、稳定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劳技课的作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此同时不断提高学校劳动技术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
二、工作目标:
(一)教师方面
通过本课题研究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深化对劳动技术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学生方面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养成勤俭节约、认真负责、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爱护公物、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以及良好的劳动习惯。
2、初步掌握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所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一定的技术认识、技术思维、技术实践和技术创新能力。
3、初步具有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审美意识、伦理意识、效益意识、环保意识,以及关心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
三、具体措施:
(一)理论学习,树立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
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是搞好劳动技术学科建设,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劳动技术学科教师要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1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各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劳动技术课教师必须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习有关的理论,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发展。
(二)大力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因此,精心设计好劳动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优化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过程就成为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三)积极开展劳动技术学科实践活动,提高教育效果
除劳动技术课外,还应通过选修课、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如组织学生参加陶艺、编织、纸工活动,参观生产建设现场,组织科技制作小组活动等;大力提倡学生自觉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使学生接受到比较全面的、生动活泼的劳动技术教育。
第四篇:无菌技术培训小结
无菌技术培训小结
无菌技术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质量及安全的基础之一,是医院感染管理的核心工作。我院及时的组织了这次无菌技术培训具有重大意义。
全院职工在培训中积极认真对待,对无菌技术的概念、操作原则、细节操作规范、操作注意事项、无菌物品保管原则、自我防护手卫生、预防职业暴露、等等知识认真学习,使自己对无菌技术有了全面认识和提高。这将对医疗质量有质的提高,从而减少医源感染的几率,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促进医院安全建设,同时保护我们医务工作者安全也起到巨大作用。
总的来说这次培训,培训者准备充分培训耐心认真,受训者积极谦虚受教,达到预期培训效果。
第五篇:信息技术培训小结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在培训开始之前,我们也一直在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以促进教学效果。但我们完全凭的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接触的一些简单的信息技术,因掌握得较粗浅,常常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更好地促进教学。这使得我们迫切需要这样集中培训的机会,使得自身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能接触并掌握到更多更有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相关技术,这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的一些实践:
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在教“圆的认识”时,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在一条公路上行驶着自行车、手推车、摩托车、汽车等,车轮都是圆形的,大家都是很自然地忙着赶路。然后,马路上行驶的车子分别换上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车轮,出现车子颠簸,甚至停驶的情况。我设问:谁能说说这种现象吗?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对圆的认识的欲望。
2、变抽象为具体,突破重难点。
例如: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圆柱的面积公式等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就非常关键。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圆柱与长方形面积几何图形上的对比需要非常动态的展示过程。我们用道具很难那么清晰地展现出来,而用课件等辅助软件便能很好地呈现出来。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能使我们的教学理念更能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
但教学过程需要具体,也需要抽象。我们要从我们每个课时、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出发,不能过分依赖于课件等信息技术,使得学生习惯于接受丰富内容与材料的展示过程,而忘记自己的大脑才是最具想象力的器官。
3、获取网络信息,扩大课堂信息量。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和老师能够在学校资源库和网络上进行有目的获取所需信息资源,并把这些资源融合在课程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和信息资源,师生、生生之间开展讨论,并通过对资源收集再利用,再发现知识。
但网络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的来源,还有很多其他资源可以利用,如教科书、实验仪器、教学挂图、其他图书、报刊和影视音像等可以成为有用的教学资源。
对于资源的调用不应过分依赖网络资源,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或最好的资源。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与学习将是一个持续的不间断的过程,日常的勤学与善于积累实际上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