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1110101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实验小学王美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场教学设备上的革命已经在中国的教室里迅猛地展开了,而语文课更以其丰富的信息及其文字书写量大而费时的特点,期待着多媒体和网络的普及和有效利用。我校以我现在所教的班为改革试点,全班30名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宽带进入教室,连接到每台学生机上,这样为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我们知道,无论多媒体还是网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促进学习方式与教育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创造新的空间与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因此,如何通过有效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学习语文服务,可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一、利用课件表现意境,帮助学生感悟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把课文中的抽象化为具体,静态化为动态,无声化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课文。苏教版教学参考书后面配有一盘光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材料。在教学课文《燕子》第三自然段时,我利用其中的多媒体进行演示:利用静态先演示一望无际的稻田和河岸边的垂柳,然后是燕子“唧”的一声从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画面上展示的燕子动作轻盈、快捷。这时老师提问:“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燕子飞时的动作?”这样学生不仅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上,更从生动的画面上体会到燕子的这一特点。通过多媒体把课文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外显为直观的动态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上下五千年,纵横环球宇宙,任你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网络使得语文学习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引进、利用
网络上相关的学习资源,并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有的可作为学习前的准备,有的可作为课文内容的补充,有的可作为学习的拓展……改变语文教学内容的旧、窄、死,使之变得新、宽、活,使语文学习的内容更开放,成为一泓不断更新、永远流淌的活水。
例如,学习《特殊的葬礼》之前,我要求学生在网上查阅有关塞特凯达斯瀑布的图片、文字资料,去了解现在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样子。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仔细阅读了相关资料,丰富了感性认识,学习课文时,老师用光碟展示课文第二段描写的瀑布一泻千里的气势,并与在网上查到的现在只剩下几条细流的瀑布对比,使学生受到震撼,从而,积极阅读课文,分析塞特凯达斯瀑布消失的原因。
又如《日月潭的传说》一课,让学生了解,日月潭不仅风景秀丽迷人,美丽的传说更增添它的动人魅力,打动着游客的心,镇江金山也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它神奇的传说也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游客。我让学生搜集有关金山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学生找到了水漫金山的故事、白龙洞的传说、法海洞、玉带桥的传说等等,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课堂走向生活。当学生们沉浸在网上再现的情景中,如临其境,流连忘返时,乘势引导学生读说结合,进行口语交际,结合自己游览金山的经历,具体介绍某一处的景点及其传说和自己的感受。同学们畅所欲言,尽情倾吐心中的愉悦之后,又引导他们说写结合,把游览过程及内心感受整理成文章写入自己的文档。这样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语文教材中,大大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使语文教材更加完善,更富于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更富有实效性。
三、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方式。
未来社会呼唤既具有个性又富有合作精神的人。《语文课程标准》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相互合作的机会,以使他们学会与人合作。
例如《动物的互惠互助》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篇课文,我找到动物互惠互助的相关网站,网上也有与课文内容一样的文章和相关的图片,放在收藏夹中,准备推荐给学生。教学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分小组再合作学习,老师提出学习要求:了解含课文中三对动物的互惠互助,同时根据老师提供的网址,利用网络浏览查寻其它动物互惠互助的资料,收集资料,复制图片,摘录文字,并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并用word制作电子作品,推荐一名同学详细介绍某一对动物的互助。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自主查阅,在网页或网站上复制图片,摘抄文字。通过小组内的分工合作,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一份电子小报,并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作汇报。整个制作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汇报交流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培养,同时教师则通过屏幕监控,了解学习情况,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价。汇报时,让其他小组说说听了他们的介绍好在哪里,看看有什么建议告诉他们。最后,再找出课文相关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拓展到其它动物的互惠互助时,老师提示学生,某些动物和人之间也存在互惠。这样,教师、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实现某了多向立体交流。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改变了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总之,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拓宽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展现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在这片新的天地里,我们大有作为。
1、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都不会影响通过。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字,并且二次修
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
第二篇: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公安县甘家厂小学甘行锦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等。在这种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运用计算机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笔者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首要任务是要让你所教的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语文作为人文化极强的一门学科,更是如此。而多媒体从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觉等,所展现的色彩鲜艳、音色悦耳、画面活泼的视频、音频、图画、动画等,使学生仿如亲临其境,亲历其事,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无疑更能调动、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它媒体与手段无法媲美的。
在教学《民族英雄戚继光》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戚继光抗倭》的影片。屏幕上显示出戚继光指挥军队大败倭寇的片断。播放完后,学生很想知道:戚继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就接着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戚继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很快就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现精讲,突破重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所以,他要求我们老师要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运用知识时有所发现,使他们在这种发现时感到自己的进步,但是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因为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情境生动、真实,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能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容易触发学生的想象,达到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作用。
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理解“父爱的伟大”时,我运用动态多媒体课件展示出: 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长途坚持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这篇课文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父亲坚持不懈、努力挖掘,不怕困难、不怕艰辛、无比坚定,不顾劝阻以及时刻为孩子着想的浓浓父爱之情。
三、诱发思维,培养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世界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能力,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它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使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通过多媒体动静结合,声图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珍珠泉》一课时,课文第三自然段讲到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学生一下子对水泡的形状、变化、颜色、冒出时的声音都感到单调、乏味,学生只是理解文字中的内涵,没能亲身体会到潭底的水泡是如何像珍珠?因此,在教学时,一位老师用课件演示水泡从潭底里慢慢冒出来的过程及动听的旋律。把学生“带到”珍珠泉边,学生仿佛在珍珠泉边的境界当中,脑海里突然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受珍珠泉里的水泡像珍珠一样美丽!这位老师就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从潭底里冒出来的水泡,写出自己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感受。学生想象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学生通过观看课件能想象出珍珠泉别样的景色。这样,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丰富内容,拓展知识
想学好语文,积累是关键。教材只供于教师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学会去阅读课外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掌握一些有关的课外知识。在教学《民族英雄戚继光》一文最后一个环节——拓展时,我让学生观看了有关戚继光一生简介的短片。从短片中学生了解到了:戚继光是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主张练兵之要在先练将,强调将官必须进行德、才、识、艺修养,倡办武庠(军校),从实践中锻炼、造就精通韬略的良将。使学生了解到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再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时,我利用多媒体信息平台,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森林破坏情况,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学生对课外知识也很感兴趣,认真地看各种有关环境的信息,对如何保护环境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总之,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的辅助功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了更加广阔的拓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有效地培养创造性人才,符合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第三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来“打天下”,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容易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开创课堂教学新模式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新热点,正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等。在这种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运用计算机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笔者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首要任务是要让你所教的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语文作为人文化极强的一门学科,更是如此。因为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于学习,汲取知识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而要维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单纯的语言讲述,多媒体从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觉等,所展现的色彩鲜艳、音色悦耳、画面活泼的视频、音频、图画、动画等,使学生仿如亲临其境,亲历其事,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无疑更能调动、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它媒体与手段无法媲美的。
在教学《民族英雄戚继光》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戚继光抗倭》的影片。屏幕上显示出戚继光指挥军队大败倭寇的片断。播放完后,学生很想知道:戚继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就接着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戚继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很快就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现精讲,突破重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所以,他要求我们老师要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运用知识时有所发现,使他们在这种发现时感到自己的进步,但是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因为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情境生动、真实,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能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容易触发学生的想象,达到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作用。
在教学《麻雀》一文,理解“母爱的伟大”时,我运用动态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一只老麻雀为了救自己的幼儿,奋不顾身的从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上飞落下来,并嘶哑的尖叫着且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用身体掩护着幼儿,和猎狗进行一场搏斗,但猎狗被它吓退了„„此时,学生感触万分,“无声胜有声”,不用老师讲解学生已明白这就是世间伟大的、无私的母爱之情。
再如教学《小草之歌》一文,理解小草的作用时,有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他也是运用影片——洪水导致的家毁人亡和满天弥漫的大沙尘暴的自然灾害的两个片断,来说明课文中小草可以击退洪水和锁定沙丘的作用,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这远比教师说得口干舌燥,学生一窍不通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三、诱发思维,培养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世界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能力,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它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使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通过多媒体动静结合,声图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珍珠泉》一课时,课文第三自然段讲到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学生一下子对水泡的形状、变化、颜色、冒出时的声音都感到单调、乏味,学生只是理解文字中的内涵,没能亲身体会到潭底的水泡是如何像珍珠?因此,在教学时,一位老师用课件演示水泡从潭底里慢慢冒出来的过程及动听的旋律。把学生“带到”珍珠泉边,学生仿佛在珍珠泉边的境界当中,脑海里突然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受珍珠泉里的水泡像珍珠一样美丽!这位老师就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从潭底里冒出来的水泡,写出自己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感受。学生想象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学生通过观看课件能想象出珍珠泉别样的景色。这样,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丰富内容,拓展知识
想学好语文,积累是关键。教材只供于教师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学会去阅读课外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掌握一些有关的课外知识。但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方法却无法达到这种境地,尤其是在农村小学,阅读面狭窄,只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一定时间内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
在教学《民族英雄戚继光》一文最后一个环节——拓展时,我让学生观看了有关戚继光一生简介的短片。从短片中学生了解到了:戚继光是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主张练兵之要在先练将,强调将官必须进行德、才、识、艺修养,倡办武庠(军校),从实践中锻炼、造就精通韬略的良将。戚继光戎马一生,抗倭战功卓著。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一人为一队,配以盾、矛、枪、狼筅、刀等长短兵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巧妙地打击倭寇。镇守蓟州,修城筑堡,分路设防,有力地抵御蒙古骑兵。他带领的军队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 为“戚家军”,等等。使学生了解到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再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时,我利用多媒体信息平台,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森林破坏情况,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学生对课外知识也很感兴趣,认真地看各种有关环境的信息,对如何保护环境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总之,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的辅助功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了更加广阔的拓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有效地培养创造性人才,符合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2002年4月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3、渤油三小 覃锦丽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信息技术》
4、儋州市新州镇中心学校 吴加柱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5、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高琴花《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四篇:浅议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品德教学中的合理运
浅议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品德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农村小学品德课程的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介入扩展了小学品德课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但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教师在一味地追求信息技术的新鲜新颖的同时,而忽视了学生和教师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并且教师要在研读教材和掌握学情的基础上,正确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农村小学品德课的教学中,才会正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农村小学;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合理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它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需要扬长避短,在此,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品德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有如下浅议:
一、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品德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小学品德课程的特点
小学品德课程分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是面向小学低年级(1至2年级)学生设置的一门课程,它的内容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包括四个方面:“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
【1】地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遵循儿童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出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的主要源泉。”品德与社是面向小学中高年级(3至6年级)学生设置的一门课程。它的内容设计不同于品德与生活课,它不是同一层面的领域划分,而是在多个层面上拓展和加深学习内容,它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包括天文、地理、经济,民族,历史,法律等多个方面内容,并且及时反应社会现实,时代性强,变化快,“品德与社会课程和品德与生活课程相比,它的课程内容和活动设计更需要注重学生认识、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积累,更要符合中高年级学生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年龄特[2]征和接受能力”。
(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小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活跃,逻辑思维较弱,想象力丰富,情绪情感不稳定,相对于成人比较单纯脆弱。同时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不持久,且常常与兴趣密切相关,总的来说,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不高,社会经验少,知识面狭窄等„„
(三)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
面对小学品德课程的特点,面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等综合处理,能够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清晰化、拟人化,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学生有了学习动力,学生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运用信息技术的课件上课能改变传统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的精讲,能取得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所以,信息技术运用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二、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品德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一)教师可根据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从网络上或音像资料中收集儿歌,童话,故事,浅显的寓言,简短的卡通片,然后利用计算机中Flash、PPT、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工具,制作成适合自己上课用的课件,给师生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
例如:我在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在自然灾害的威力》这节课中,我收集了十大自然灾害的视频,如水灾、旱灾、风灾、地震、泥石流、虫灾、火山爆发、滑坡、雪灾和森林火灾。我通过截屏、插入音频解说等方式,制作成适合自己上课的课件,在课堂中,当学生看到这些镜头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有的学生还发出尖叫声来,这节课中,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了自然灾害的破毁力,引发了学生的深深思考。
在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灾难之中的救护》这一课中,我收集和下载了关于地震、大风、火灾、雷电等卡通动画,然后配上文字,上课时通过动画演示,指导学生模仿,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救护的知识,实现了教学目标。
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课件的巧妙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果在课堂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课件,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事物和现象着手,从小学生经常碰到的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中收集资料,然后制作课件,运用到课堂。
我在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环保与生活》这节课中,关于如何做一位热爱环保的小公民,我首先用摄影机拍摄下校园中的一些事件,然后用电脑将这些资源剪辑、加工,制作成了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课件,课堂中,学生看到校园中有的同学乱丢纸屑、乱折树枝、浪费食物,还有的同学在课桌上刻字乱涂乱画等镜头,学生也看到了卫生干净的教室、穿着整齐的学生、随手捡拾垃圾的同学等现象,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校园,自己实实在在的生活时,一下子精神起来了,你评我点,最后总结出那些是文明行为,值得表扬和学习的,那些是不良行为,需要摒弃,引以为戒。同样我在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春姑娘来到我身边》的这节课中,我用摄影机将春天里的小鸟,大树,小草、蜜蜂、杏花、桃花、天空、小河、泉水等美景拍摄下来,再用电脑剪辑,加工,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一年级的小朋友看到自己周围的美景,觉到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一下子兴奋起来了,活泼起来了,学生们又说了许多我没有拍摄到的生活美景,学生还通过联想,写下了在春天里的心愿,真让人收获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生活即教育,儿童的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归宿。“也就是说,要使学生通过教材、教学所得的一切能回归到他自己的[3]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们的生活、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等”。因此,信息技术的手段取材学生生活的途径更加便捷,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积累,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在农村信息技术相对滞后,没有强大的网络资源,学生没有条件上网查找资料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另辟蹊径,教师可以收集教育资源,制作成课件或学习的资料供学生自学。
例如:我在义务教育课程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战争与和平》的这节内容,我从网络上下载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典战役的视频,如《索姆河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日本偷袭珍珠港战役》,然后用截屏技术制作成简短的视频画面,再配上文字性的说明,来反映这节课热爱和平的主题,最后刻成光盘,供学生自学。学生在教室或在家里,放在VCD、DVD播放机中观看,激发了学生的自学兴趣,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样,我在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各民族一家亲》这节课中,我利用网络和音像资料,将各民族的民族风情制作成学习资料,供学生自学。另外,我还从网络中下载关于小学品德的文本资料,再经过排版加工,打印成册,供学生阅读。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当学生拿到这些光盘和图书资料时,真是如获珍宝,个个都高兴地乱跳起来了。
三、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品德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资源已经成为除教材之外的第二大课程资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数量,也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资源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丰富的认识世界的窗口,实现资源共享,并打破了学习环境的限制,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但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结合小学生各年级在此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以及在信息技术资源学习中的心理过程,审慎地加以选择和利用信息技术的课件。
(一)信息技术的课件不能替代品德课教学
如果一节品德课从头到尾全部是课件,教师成了播放课件的操作员,学生又变成了被动的接受者,这样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发挥。在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组织者,而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学习者。一节品德课不是信息技术的课件越多越好,而是应该合理巧妙地运用课件,使教学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的情感交流过程。
(二)信息技术的课件必须围绕小学品德的教学目标,加以选择和利用
一节品德课中,我们往往会看到图片、音乐、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课件的交替出现,热闹非凡,但这些课件如果是脱离小学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不能为小学品德课的中心服务,只能说是“走秀课”,脱离了学生,脱离了生活,品德课的教育意义只能是空谈。
(三)信息技术的课件要符合小学生各年级的认知特点、心理过程和情感体验。
在小学品德课中,如果教师设计的信息技术课件过难,学生就不易接受,如果课件过于简单,又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只有在教师认真研读品德教材和掌握学情的情况下,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合理制作和利用信息技术的课件,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
教师和学生的服务工具。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和学生学习的工具,丰富了农村小学品德的课堂教学,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励了学生的情感,给师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品德教学中要合理正确地运用,所以信息技术的使用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才能使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张华.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140,196-197.[2]高峡.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8-99.[3]鲁洁.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教育研究与实验[J],2004,(1):1.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广东省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 陈子路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其多样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学习环境,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必要的工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让师生产生无限拓展的空间,同样在家校沟通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意义重大,它指出了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性。笔者结合体校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摸索出对运用信息技术的一些手段和技巧。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整合 识字 朗读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它指出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必然性。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将挖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多的使用价值,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手段和方法是从信息技术实践中得来的 1.利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化枯为趣
识字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在体校,学生由于半天体育训练半天文化科学习,识字教学仍然是中年级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对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笔顺学生难以掌握。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地将声音、图文和视频并用,对这些爱好体育的运动员来说更会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
动态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好奇心。因此,在教学生字时,运用学校订购的课件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购买的多媒体课件往往包括很多根据课文实际去设计出来的内容,里边有“情景动画”、“全文朗读”、“生字学习”“词语认读”“基础训练”等内容。省去教师将大量的时间花在搜集材料、设计多媒体的课件上,还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去取舍运用。
国庆节前夕。由于与音乐课调课了,我要连续上两节语文课。当教学第六课《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生字时,发现学生有点困了。当我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结构、部首和组词后,突然看到了课件“基础训练”下有“砸金鸡”“连连看”等生字游戏。我以为这么老土的游戏没人玩,反正学生也有点累了,就让学生玩一下吧。开始让学生玩“砸金蛋”,玩法就是,左下角出现一个生字,然后选 1 择写有这个生字拼音的金蛋去砸,砸中就立即出现一份礼品。开始我让学生举手到讲台的电脑前来玩,学生马上小手林立。接着,我又让学生玩那个“连连看”的游戏,就是把生字拆开,然后让学生找出来连在一起,组成一个字。这时学生兴趣更浓了,个个都举手。我干脆让学生排着队一个人连一个字,连错一个,等一下要当着全班同学做三个俯卧撑。那时,讲台被学生占领了,我只好坐在学生的座位上观看学生玩。
学生动起来了,老师的心却静了下来。我顿感这样也好,学生这么乐意参与,玩得这么开心,又可以学习生字。这不就是常说的“玩中学”吗?这不就是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电脑来达到巩固识字的的效果吗?真正地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主动地识字而不感到枯燥。对于体校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错别字特别多,刚接手时有好几个学生连自己的名字都没写正确。这节课真的是无心插柳!
2.利用多媒体进行朗读教学,增趣提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由于受方言的影响,特别像我们这些广东人,往往很难使朗读指导达到理想的效果。但如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些问题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课件的朗读录音是朗读大师们给予我们的优秀作品,清晰响亮的语言转换了书面文字语言,再现了情境,能给学生提供很好的示范作用。
要学会与朗读大师的优秀作品交替运用。有所长必有所短,朗读大师的作品固然优秀,但长久使用这些现成的作品,也会让师生产生厌倦感,让人感觉到好像是天天都在听那几个人朗读一样。久而久之,这种熟悉的声音可能会成为一顿无味的午餐。于是,我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变通运用。首先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安装一个多功能的录音软件,录音完毕后可作进一步处理,如回音效果等。课堂上,我会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到讲台处对住麦克风读,当即录下,然后回放录音,让学生立刻听到自己的朗读效果,解决了学生自己朗读时无法判断出读得好坏的问题。我班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朗读的方式。由此可见,现场录音一方面增强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一方面让学生听自己的朗读录音,很快就会纠正读得不好的地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种方法百试百灵,我觉得非常有效果。
另外,我还会利用课余的时间选取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录音,自己再用“会声会影”进行配乐。上课时,我就可以作为课堂范读了。有时,孩子们都不知道这声音是来自本班同学的。参与的同学得到肯定,没有参与的同学都想进行尝试。我想,只要学生乐意积极参与又能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这可见多媒体的魅力非一般,真正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活用网络平台,“三教合作”,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所谓“三教合作”,即教师、教练、家长三方合作育人。在体校,孩子一般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如果体育训练紧张,可能更长时间才能回一次家,校讯通平台的使用就变得更为重要了。动员家长全员加入校讯通,才能保证短信到达每一位家长的手机上。人都喜欢表扬,这是天性,我们的家长与教练也一样。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我,每天发现两三个学生的优点,哪怕是讲卫生、积极回答问题,都可以通过校讯通平台给家长发去表扬短信,目的在于通过家长的间接表扬,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另外,更重要的是学会使用校讯通平台上的“成绩管理”,下载成绩导入模版,输入成绩上传后,就可以向家长们实现全班成绩一键发送,所有加入了校讯通的家长第一时间就能收到孩子单元测试的成绩。(附校讯通发送模板截图)
在布置周末语文作业时,我通常会在星期五上午放学前就定好作业布置给学生,同时也给家长发送学生周末作业布置。因为体校的学生星期五还要在校上晚修,星期六早上或中午才能回到家。然后我会选择定时发送,定时发送的时间我一般定在周六上午10点。校讯通的使用,使教师与家长得到了及时的沟通。
另外,我想,校讯通平台实现了与每一位家长取得及时的沟通。而在我们体校,教练可是学生的第二任“家长”,天翼189邮箱每月免费赠送100多条短信,实现了教师与教练进行及时的沟通。尤其是给教练发去其队员每单元语文测试的成绩时,我事先将班里同队同教练的孩子进行归类,编辑好对每个教练发送信息的样式。如:“尊敬的张教练:您好!现向你汇报语文第三单元测试成绩:李孺文彬94.5分,滕逸舟93分,朱俊豪62分。全班平均分为80.7分。感谢您对老师工作的支持!”很多时候,教练也能及时回信息表示感谢对他队员的关心。让教练及时知道队员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在训练队上进行表扬、跟进、督促。(附发送模板截图)
通过这段时间的坚持使用,总算有一定的效果。这班孩子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差不多有50%的学生不合格。通过使用这些信息技术及时与家长、教练沟通,现在语文第四单元测试了,全班20个孩子都合格了,有9人达到90分以上。这样看来,网络平台的使用可实现教师、教练、家长三方沟通合作,有效提高了孩子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学生提供了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也为我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创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使教师、教练、家长得到及时沟通,达到合力育人,有效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我更勉励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勇于进取,善于探索,积极自觉提高自己信息技术运用的水平。给学生创设更有趣快乐的学习情景,给家长、教练创设更有效的沟通平台,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