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时间:2019-05-13 02:1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第一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南漳县武安镇白龙中心小学 尹松刚老师

内容摘要:运用多媒体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改变教学的呈现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本文论证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多媒体 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所以语文教师要尽量运用多媒体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改变教学的呈现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现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其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唇耕舌耘、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由于语文本身包罗万象的特性和学生认知心理尚未成熟,课堂里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却听得兴味索然的景象。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如在《大自然的语言》教学中,通过播放歌曲《春在哪里》创设情景引入,随之通过多媒体向大家展示几幅美丽的图片,再用一系列的配音图片(如小鸟的叫声,青蛙的叫声,小河流水声,夜晚中各种昆虫的混叫声等等),描述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听觉、视觉的刺激,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新奇的知识,引起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欲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中再播放文章朗诵,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确实存在着语言。这样让学生在自身与课文文字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并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情景教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而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情景教学”的一个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形、色

俱备的这种特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由于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介绍了各种云的形状,但对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那一个个生疏的气象名字,那一种种差别不大的云,着实让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到了相应的图片,并配以简要的介绍文字,使学生对每一种云都有了直观的认识,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既加深了学生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容量。

语文教学如果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的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如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以把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占据二龙山等片段剪辑下来,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认识鲁智深,会讲述他的故事,还要指导学生观察鲁智深的言行举止,乃至神态变化,分析、思考、讨论鲁智深的形象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等电视剧中的歌曲,并链接后人对鲁智深的评价;还可以同《水浒传》中其他人物进行比较阅读,这样就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现代信息技术交互性强,反馈及时,这个特点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认识基础,不同的兴趣爱好及不同的学习情形,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材料,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自觉地探究有关问题,对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解决学习疑点,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如在教学《荔枝蜜》一文时,针对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用《荔枝蜜》作为题目,而不用《蜜蜂》作为题目呢?他还写了哪些文章?作品的主要风格是什么?他的这篇文章想告诉人们什么?从作者的这篇文章或其他作品中找出相应的依据。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寻找答案,去探讨问题,教师只是适时地点拨或提示。

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必然趋势,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寻求现代 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材

第二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来“打天下”,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容易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开创课堂教学新模式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新热点,正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等。在这种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运用计算机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笔者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首要任务是要让你所教的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语文作为人文化极强的一门学科,更是如此。因为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于学习,汲取知识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而要维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单纯的语言讲述,多媒体从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觉等,所展现的色彩鲜艳、音色悦耳、画面活泼的视频、音频、图画、动画等,使学生仿如亲临其境,亲历其事,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无疑更能调动、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它媒体与手段无法媲美的。

在教学《民族英雄戚继光》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戚继光抗倭》的影片。屏幕上显示出戚继光指挥军队大败倭寇的片断。播放完后,学生很想知道:戚继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就接着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戚继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很快就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现精讲,突破重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所以,他要求我们老师要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运用知识时有所发现,使他们在这种发现时感到自己的进步,但是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因为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情境生动、真实,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能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容易触发学生的想象,达到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作用。

在教学《麻雀》一文,理解“母爱的伟大”时,我运用动态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一只老麻雀为了救自己的幼儿,奋不顾身的从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上飞落下来,并嘶哑的尖叫着且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用身体掩护着幼儿,和猎狗进行一场搏斗,但猎狗被它吓退了„„此时,学生感触万分,“无声胜有声”,不用老师讲解学生已明白这就是世间伟大的、无私的母爱之情。

再如教学《小草之歌》一文,理解小草的作用时,有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他也是运用影片——洪水导致的家毁人亡和满天弥漫的大沙尘暴的自然灾害的两个片断,来说明课文中小草可以击退洪水和锁定沙丘的作用,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这远比教师说得口干舌燥,学生一窍不通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三、诱发思维,培养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世界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能力,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它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使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通过多媒体动静结合,声图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珍珠泉》一课时,课文第三自然段讲到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学生一下子对水泡的形状、变化、颜色、冒出时的声音都感到单调、乏味,学生只是理解文字中的内涵,没能亲身体会到潭底的水泡是如何像珍珠?因此,在教学时,一位老师用课件演示水泡从潭底里慢慢冒出来的过程及动听的旋律。把学生“带到”珍珠泉边,学生仿佛在珍珠泉边的境界当中,脑海里突然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受珍珠泉里的水泡像珍珠一样美丽!这位老师就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从潭底里冒出来的水泡,写出自己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感受。学生想象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学生通过观看课件能想象出珍珠泉别样的景色。这样,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丰富内容,拓展知识

想学好语文,积累是关键。教材只供于教师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学会去阅读课外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掌握一些有关的课外知识。但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方法却无法达到这种境地,尤其是在农村小学,阅读面狭窄,只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一定时间内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

在教学《民族英雄戚继光》一文最后一个环节——拓展时,我让学生观看了有关戚继光一生简介的短片。从短片中学生了解到了:戚继光是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主张练兵之要在先练将,强调将官必须进行德、才、识、艺修养,倡办武庠(军校),从实践中锻炼、造就精通韬略的良将。戚继光戎马一生,抗倭战功卓著。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一人为一队,配以盾、矛、枪、狼筅、刀等长短兵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巧妙地打击倭寇。镇守蓟州,修城筑堡,分路设防,有力地抵御蒙古骑兵。他带领的军队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 为“戚家军”,等等。使学生了解到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再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时,我利用多媒体信息平台,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森林破坏情况,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学生对课外知识也很感兴趣,认真地看各种有关环境的信息,对如何保护环境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总之,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的辅助功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了更加广阔的拓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有效地培养创造性人才,符合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2002年4月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3、渤油三小 覃锦丽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信息技术》

4、儋州市新州镇中心学校 吴加柱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5、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高琴花《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中心校 余美庆

摘要: 在新的世纪里,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个重要标志。我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恰当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的平台,有效地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速度、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从教17年以来,我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下面谈谈我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教学。

1、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提高预习质量

在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这一环工作要抓住做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例如教学部编版的小学语文第二册中古诗《赠汪伦》时,这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诗人李白,对于李白孩子们很陌生,也不知道李白为什么写下这首诗以及桃花潭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一连串的问题阻碍了孩子们对诗歌的理解,这时如果通过网络查找,取得相关信息,孩子们课上学习显得特别容易,能理解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运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朋友中,孩子们也学习向朋友表达情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送我情”。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自己心中有数。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2、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有效突破重难点

2.1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生命的课堂,是孩子感兴趣的,是孩子特别需要的,只有课堂里的学习方式真正发生内在的改变,学习才会变得非常有意思。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坚持学习的时间不长,为了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我们用信息技术来帮助我们。例如在拼音教学时平舌音和翘舌音难以区分“z”“zh”、“c”“ch”、“s”“sh”,我把字母中的“h”变为红色孩子们很快就能区分字母的区别,并把字母中的“h”设为闪烁孩子们被这一动画吸引,从而把孩子们的目光转到课堂上来,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低年级识字教学相对比较枯燥单调的,要达到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的目的,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识字教学更是如此。打破“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把握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学方法上做到了勇于创新。教学时我利用信息技术多采用一些游戏方式,如让孩子比赛谁摘得苹果苹果多?用变魔术的方法教学“口、日、田、目、中”,孩子们对信息技术手法感到十分新奇,纷纷举起高高的小手。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就好。

2.2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有效延伸教学空间

小学生的感知水平本身就不高,有些教材内容又很难感知,我们可以应用现代媒体来缩短学生的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和知识的局限,思维能力还处于起始阶段,对一些抽象的东西难以理解,而运用电化教学来播放一些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来感知,这时可以使抽象的语言变得具体、形象,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索里面的奥妙。

例如教学人教版的小学语文第九册中《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圆明园的毁灭已经成为历史,孩子对历史背景缺乏了解,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很难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很难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圆明园美丽的景色 昔日的圆明园-原创-高清视频-爱奇艺http://)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配上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加以朗读,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而这样的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怎样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夺、毁坏、烧毁之下,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的?在学生了解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后,通过放映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断,【百度视频】《火烧圆明园》片段http://www.xiexiebang.com/programs/view/3Kz5maj5pFE/让学生突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文章相对单薄的内容,我们通过视频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少生动感性的描述,更缺乏对民族苦难的深层思考。

3、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更加体现学生自主性

课改中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捉鱼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部编教材第二册《四个太阳》一课中,文中小男孩画了四个太阳,我选择一个太阳教学,让学生习得方法,另外三个太阳孩子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一个太阳学习,孩子们立刻兴趣高涨使学生由被动不情愿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直观性、动态性和反馈性的不足。同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潜在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思维品质。

有人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只有我们教师在实践中,认真地去研究、探讨、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牢记“扬长避短,发扬光大”的宗旨,真正理解和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真正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神奇和巨大潜力,使其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服务。

[参考文献]:

1、《200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2、巢宗祺等《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张成《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29):98-98.

4、高红霞《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J].山西教育(教学).2011(07)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李红霞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恩玲中学甘肃 兰州 730100)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视听技术和传播科学被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迅猛的发展速度,强劲的渗透能力,给传统教育带来了重大的根本性的变革,它对实施教学目标,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教改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崭新的教育平台,为语文教学创建了良好的教育时空:1.用信息技术设计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3.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扩大课堂容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运用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位20多岁、年轻漂亮的女大学毕业生,到山村小学做了一名教师。有一年,她接到了一笔捐款,这笔捐款引起了小小的争议,她没有把钱用在“现实问题上”,比如增添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之类,而是在其他老师反对下,将全班孩子“奢侈”地带到了深圳,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山旮旯,亲身感受外面广阔的世界。

面对记者一大堆的问题,那个年轻的女教师只恬淡地说了一句话:“我们那地方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

“山外有高楼”,是呀,我觉得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犹如让孩子们看到了山外的高楼。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视听技术和传播科学被应用在教学中,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迅猛的发展速度,强劲的渗透能力,给传统教育带来了重大的根本性的变革,它对实施教学目标,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教改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崭新的教育平台,为语文教学创建了良好的教育时空:

一、巧用信息技术设计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情境,补充学生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文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我曾多次教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以前没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时候,就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平平,从学生平淡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没有真正感受到林冲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过程及其变化的关键。自从普及了信息技术后,我在备课时,非常重视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以获得“先声夺人”的效果。我想到学生对林冲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不熟悉缘于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这个人物,于是我利用电视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片段----林冲手刃仇人的那个场面,采用flansh的动画效果,一次打出三行字:“林冲杀人了!”、“林冲终于杀人了!”、“林冲为什么杀人?”我利用这个课件用来导入,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会说“林冲终于杀人了!”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浓厚兴趣。从学生专注的表情和情不自禁的疑问声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被出人意料的问题深深吸引了!可想而知,他们就会在课内课外想方设法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不正是我们所期盼的吗?事实证明: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能让学生从多维度感知抽象的事物,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样的导入起到了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良好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如语言讲述、挂图展示、幻灯演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如久旱逢甘霖,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过去单靠老师口如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所无法实现的优势。如《琵琶行》一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作者描写琵琶女即兴弹奏(创作)《琵琶行》时,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曲子的高低快慢,而是通过比喻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来表现音乐的繁密(粗重)、幽细、清脆圆润、宛转流利、低沉入微、激越雄壮、激越雄壮、戛然而止。这是课文的重点又是难点。对于缺乏音乐素养、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在课前先通过网络搜索到几首著名琵琶曲,根据课文的描述把曲子的节奏分成:繁密(粗重)---幽细---清脆圆润---宛转流利---低沉入微---激越雄壮---激越雄壮---戛然而止几个部分,并作相应的剪辑。再根据课文的内容从网络上搜索到相应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将以上几个片段的音乐链接到相应的图片中。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进行汇报,他们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教师再用课件展示进行验证。学生通过看画面,听音乐,再对照课文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越发高涨。他们沉浸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不但说得好,而且读得好,真正做到了入情入境地读,营造了热烈的课堂气氛。运用多媒体技术比以前传统教学中光听录音磁带的教学效果好得多。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对削除“抽象思维的障碍”等形成教学难点的“学习障碍”也有十分明显的效果,使教学难点的突破变得十分顺利。

三、运用信息技术,扩大课堂容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材中有好多课文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为了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必须向学生介绍有关课文的背景相关资料。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由教师根据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相关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学生无法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只能被动地接受有限的知识。随着电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学生预习课文时,教师就应有目的地布置学生利用网络去查找有关资料,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如:教学古诗词时,课文对诗人的情况及历史背景的介绍少之又少,可是学生对有关诗人的情况及历史背景却很感兴趣,光靠教师的简单介绍难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所以学习古诗词时,“知人论世”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否则难以“悟诗情”。如果预习时能发动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并教给学生处理信息的方法。课上,学生积极地汇报搜集到的材料,便能让全体学生对诗人的情况及相关的历史背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古诗词的学习很有帮助。还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我在讲李清照的词《声声慢》时,课前我布置让学生搜集以前学过的相关诗词,走进词人、了解词人。课堂上大家都非常积极,踊跃发言。他们谈到了李清照的《如梦令》、《一剪梅》、《武陵春》、《醉花阴》等。谈到了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限,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而这首《声声慢》正是写于她南渡之后,是她后期词作的代表作。听到这些不禁令人欣慰:其实我们语文教学如果做到这些就已很好了。学生已经能够自己来学习了。再如:教学有关历史故事或名著节选时,像《失街亭》、《林黛玉进贾府》、《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类故事性极强的课文,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学生一时无法理解。对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相关的情节,鼓励学生在课前上网查阅,自我解决。上课时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就可以结合查找的资料和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会,教师一定要大张旗鼓地予以肯定和表扬,以带动全体同学养成主动利用网络获取课外知识的习惯,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特别倡导“大语文”观,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在新理念倡导下,阅读教学中要进行“拓展延伸”的环节。学生通过网络搜索,链接相关材料,可以超越时空获得多方面的知识。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我深深体会课前课后运用信息技术既能扩大课堂容量又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优势。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如: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作文训练----“如何写出人物的个性 ”的训练,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水浒人物活动的视频,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后,现场写作。对于写得好的作文,投在大屏幕上,直接点评,当场师生、生生互动,真实直观,反馈及时。还可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科幻小说创作训练”这一单元作文训练时,我就布置学生组成若干合作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搜集好的科幻作品(包括图片),制作成科幻小报。学生兴致勃勃地制作了图片版的、文字版、图文混合版的小报。他们的能力超越我的想象,小报做得十分精美。我将这些作品分批在学习园地中进行了展示,让他们解说,这样既加深了对科幻作品知识的了解,又搜集了大量的作文素材,那次作文大家都写得很好。涉及面极其广泛,想象力也很丰富。这样既培养了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技术的能力又拓展延伸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由封闭到开放,由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计算机已阔步进入了语文课堂,应该说,“善假于物”的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其产生的能量和蕴含的潜力都是传统语文教学难以企及的,它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课程新探》

2.《高中语文课程方案教师读本》 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盖 颖 花山中心学校 gaiying427@163.com

内容提要:

全球信息资源的网络化趋势对现代人的能力素养,尤其是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得到了极大的培养。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各类知识,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创造性的学习。信息技术和网络不仅成为教师学习提高的途径,也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教改专题。所以我根据自己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的几个环节做了一些探讨:

1、明确方向,激发兴趣

2、主题搜索,合作交流

3、归纳整理,发表看法

4、展示观点,深入认识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学生

全球信息资源的网络化趋势对现代人的能力素养,尤其是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有效地确定信息,能有力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准确和创造性地利用信息。因为这是信息社会人类学习的基本途径之一。然而,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机械灌输的痼疾,有效运用网络这一互动媒体发展学习者的潜能,正是教育面向未来必须思考的问题。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语文教育是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切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信息技术介入语文课程改革将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现代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语文课程理念的落实。所以我根据自己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的几个环节作了一些探讨。

1、明确方向,激发兴趣

明确学生阅读的内容、方向,就活动本身提出教师的指导性意见。在处理方法上,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或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动机,唤醒对相关经验、表象的意识。如我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首先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可是,学生信息来源之一校图书馆这方面的资料有限,因此我组织学生在Internet环境下,进行搜集。学生搜集的资料非常多,如:天气晴朗的时候,天上的云是白色的;阴天的时候,云是灰色的;下雨的时候,云是红色的。青蛙都从田里跑出来了,‘呱呱’叫的声音真大,一定是要下雨了。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茫茫晒死鬼。下雨前,鱼儿总是张着小嘴游到水面上来呼吸.。燕子报春。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由于学生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2、主题搜索,合作交流

在明确方向的基础上,学生通道Internet或书刊、报纸、杂志集中搜集某一主题的相关资料。在搜集的过程中,随时制作电子读书卡片或纸质卡片记录素材,将相关文字、插图有机结合。这是信息的初步筛选、收集过程。这一过程的展开可以贯穿学习者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不同的时段与活动类型。在进行教学《森林》这一主题单元时,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家乡古老树木资料”,于是他们在网上寻找了许多信息,制作了许多图片。这些资料在全班交流展览后使学生感到语文学习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熏陶了学生的思想感情。

3、归纳整理,发表看法 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将各自搜集的资料加以归类,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整理、归类信息的一般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反映,随机地创设情景,具体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通过对各类素材的归纳整理,帮助学习者把握各类信息内容的要素,从而较为深入地理解阅读文章所包含的意义。这一过程是信息的具体加工过程。在《森林》阅读教学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以“了解森林覆盖率,走进美丽森林”为主题的活动,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归纳整理收集到各种资料:中国森林覆盖率,陕西森林覆盖率,环境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美丽森林图片,原始树木图片,珍禽异兽简介以及图片„„之后小组交流资料,谈论自己的感想,讨论如何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并且根据资料写出想象作文:走进大森林。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幻想坐上时光穿梭机走近几千年前的大森林,用优美的文笔,生动的语句,细腻的描写手法,再现森林的旖旎风光,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然后笔锋突转,幻想百年后大自然的无情报复。最后深刻的揭示原因:这是人类破坏环境的后果。呼唤人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保护动物,还地球一个美好的明天。这样,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搜集、交流、理解、感悟、表达等实践活动,广泛接触语文材料,浏览他人资料,提高了学生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多种表达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有意义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为现实。

4、展示观点,深入认识

同一事物不同视角的认识对较为整体地理解该事物,具有特定价值,但是不能取代整体认识本身;不同视角看法的有机整合才能帮助我们更为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某一方面,帮助我们较为全面把握该事物。课堂活动过程中,学习者展示各自的认识与看法,通过不同视角观点之间的相互砥砺与补充,完善、加深对阅读主题的认识。这一阶段是信息的深度加工阶段。《炮手》阅读教学后要求续写,有的学生对续写主题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同学提出要展现炮手的英雄形象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有的同学提出要突出人们对英雄的崇敬和礼遇,还有的同学提出应该揭示战争的恶果和对和平的召唤等。在这几种不同见解提出后,我让同学们对这几种观点在聊天室里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等到我发现有人提出了“对文章的理解应该采用多角度”这一观点时,同学们通过热烈的讨论,最后形成共识--对文章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这种深入认识使同学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观点,写出的文章风格各异,丰富多彩。

我在实践和探索中发现,网络技术为我们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它能够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展示自己的个性。网络化的教育给了我们教师一个好的舞台,我们只有以现代教育理论作为指导,大胆创教育之新,才能够育创新之人。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刘朝举 加入日期:10-12-19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刘朝举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时需要注意什么等几方面作一些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优化

作者简介:刘朝举,现任于贵州省清镇市鸭池河中学。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不仅是21世纪教育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也是语文学科克服自身弊端,进一步实现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本文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使之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从而优化语文教学的相关问题。

一、语文教学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素养的形成,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重要作用。

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它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从而适应今天的信息化社会,否则就会失去它在基础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所以,语文学科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采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以往语文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优化语文教学,推进课程改革,这是时代发展对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训练水平。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

1、运用信息技术,形象生动,视听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性。

如《三峡》一课,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的风光之美,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三峡,对三峡景观没有形成形象认识,而文言文又较难理解,学生单凭想象难以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这一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休播放长江三峡的风光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解说。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教师声情并茂的配文朗诵,学生在视听方面都得到了美的享受,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此外,我还提供了一些网址,指导学生课外到相关网站去浏览有关三峡的图片、视频文件、文字说明等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对三峡景观特点的形象化认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有趣多了。

2、.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大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经典著作,是用来指导学生鉴赏、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极好材料。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我在教学时播放了有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迎春图、的录像,让学生面对着绚丽多彩、声色并茂的画面进行朗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运用信息技术,节省时间,拓展空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样不仅能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现代学生的学习天地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他们在课外利用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凭借教育软件、校园网、资源库等,可以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想广泛阅读、多方涉猎是较难实现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极大优势,它可以极大拓展学生阅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较大的选择自由。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还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吸纳和输出语文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合作,资源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大都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三、语文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语文教改的追求。教改的根本意义是凭借一切可能来兴利除弊,实现教学最优化。但有些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只一味地追求形式变化,却忽略了教育思想的改进。如果教师只是把原来的课堂教学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不仅不能让信息技术“化”掉语文学科原有的弊端,反而会失掉语文课堂教学中某些固有优势;把学生引上因特网去随意浏览,当然更不能与“优化”同日而语。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发现、探究、认识社会和接受新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知识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并重视反馈情况。

其次,语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直观、形象、立体的综合效应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作用,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开发。而不能仅是“板书”搬家,把写在小黑板上的内容挪到幻灯片上;或仅是书本和作业本搬家,把学生读纸制品的书、做纸制品的练习册子,变成从计算机屏幕上读书、做ppt。

再次,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必须更新观念。现在的社会,连农民都懂得通过互联网发布产品信息来推销产品,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仍然坚持传统观念,坚持一本教科书、一枝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方式,必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被时代的列车所抛弃。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更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荣,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开发性研究,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最后,在语文学科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我们要明白:多媒体技术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但它终归只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只是为学科课程服务。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让它凌驾于语文学科之上,而要看到它的优势与不足,让它与语文学科有机融合,更好地进行教与学。

综上所述,我们相信,经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要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到它们与教育规律的契合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一定能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素质和优化语文教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07-11-08 新世纪之初,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发布以实践“三个面向”为根本目标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全面推行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一个重要内容,因此,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成为新课题。

一、信息技术·语文教学:

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开发主要表现在制作电子板书和课件两方面,而在不少老师看来,这只是一种“锦上添花”。因此,当前我们首先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及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信息技术作为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处理、检测、分析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功能。掌握信息技术、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提高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信息技术也正在成为人类进一步创新必不可少的凭借力。“九五”、“十五”规划正式将国家信息化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教育信息化既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这一战略任务得以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

科学技术的价值

从语文教学的历史来看,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教学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两汉时期由于工具落后,简册抄录不易,教学主要靠口耳相授,于是经学教育强调师承、内容繁琐。到了魏晋时代,相关技术的发明使文化的交流出现繁荣局面,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十九世纪末期中国发生了近代文化变迁,对先进科学技术的追求是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学校语文学科的诞生则是它的重要成果。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表明,与专业课程整合是其合乎规律的必然:“从国际范围来看,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国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基本上是用第一种模式——单独设课;在90年代中期以后则有不少国家开始探索采用第二种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因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肯定,‘整合模式’将会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1] 语文教学发展的趋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语文教学实践自身价值的必由之路。

人类有交流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出现、民族共同语与方言并行、人工智能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出现,是人类语言生活的三次飞跃[2](P16-17),展现着人类对丰富沟通方式、拓展信息领域的追求。

语文课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学校各学科中唯一传授母语交际的课程。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教学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2000年发表咨询报告书,“凸现了‘彼此尊重不同生活方式与价值,能够主体地生存的能力’的‘教养’要求。”为此,“文部省规定,‘国语’作为语言教育的主要学科,旨在提高对国语的关心,培养尊重国语的态度,养成丰富的语言感觉,培养在尊重相互立场与见解的基础上用语言相互传达的能力。”“这是因为,21世纪的世界越来越国际化和信息化,要求人们具有‘全球视野’。面对信息浪潮的冲击,如何对待他人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通过同他人的交往,充实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是一个巨大的课题。”[3] 语文课的教学主要是“为语言的学习提供语言综合运用的范例”,同时,“现代的母语教育要求提供从语言分析研究得出的规律性知识,讲究知识内容的选择和知识体系的构建。”[2](p90)“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而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客体,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教师的教学,不是带着学科知识走向学生,而是要求带领学生走向教材。语文教材的主体是选文,所以学习、理解、领会、揣摩文选的过程是师生与作者、编者的交流、沟通过程。在这个往复的过程中‘积理’——接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如何表达的方法。同样,师生之间也是交流、沟通过程,在切磋过程中,教师指点学习教材的门径,学生体会使用教材的方法。”[2](p98)这要求言语主体“当写作的时候,必先决定所写作的是给谁看的是给谁读的,最重要的,须了解阅读的人所具有的语言习惯,„„读者也应该对作者设身处地的着想,对于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当时当地的语言习惯,总得有些明了,然后对于读物的内容,不致发生什么误解,并且可以增进通悟的程度,终于获得传达的效果。”[4](P702—703)这一活动要强调的,是言语活动主体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语文素质的不断提高;这有赖于言语活动的拓展,以及由此带来的言语主体个性和创造力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从技术层面来看,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超文本世纪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1]进一步来说,在传统的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学习与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进行探索与建构的学习。它鼓励师生以多种形式进行知识表征,从多角度审视知识,以便学生与教师通过交流互动形成对知识的比较完整和深刻的理解;重视教学与学习的可视化、情境化,强调学习必然受到情景的影响,受到学生因与环境、与他人互动而产生的自身的情绪与情感、信念与态度的影响。而作远程教育典型形式的网络教学,造成了教学相方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学习者具有高自主选择性、高主动性和高速度性。“由上不难看出,网络教育的实质和真谛在于实现人文交互环境下的个性化自主学习”。[5](P53)

二、改革教学结构·改变言语活动方式·解放言语主体:

这种新的观念、新的教学模式和全新的资源平台,将会推动语文教育教学产生新的飞跃----回顾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实践历程,我们正经历着从计算机引入课堂教学,到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再到教学的网络化的发展过程。它首先引起的是教学结构的变化,之后逐渐改变教学主体的言语活动模式,而最终将改变人本身。

早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是由专业人士设计开发的,教学主体与教学手段无法匹配,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较为缓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普及程度的提高,以及软件工具化和产品化程度的提高,教师可以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目标制作教学应用软件,即通常所说的“课件”。“课件”时代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当前,许多中小学有自己的课件制作团队,甚至不少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计算机工具软件,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和目标,自行制作成电子课件。

这对于语文教学的发展而言尤其有意义的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教学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能是以其一人之见来统驭各方面的信息。教学的物质环境和结构造成了学习者语文素质培养和语文能力发展的障碍----这先在地使学习者无法形成科学的母语交际观念。真正的教学民主首先要求物质技术的改善,而技术的进步将为学生创设自由探索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习为主动型的学习。教师也将由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变成学生的合作者、教育的研究者,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从而致力于点燃学生心中创造的火炬。这样,师生由传与授的关系,转变为共同面对教学资源、发挥聪明才智,使教学活动在师生共同的创造性劳动中得到发展。教学民主不再是简单地表现为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而是多种角度、多个层面的思想感情的交流与碰撞。语文教学的意义也随之改变----正如很多课程论专家所预言的,课程将不再是先在于教学的文件,而变成师生教学活动的创造物。在这更高层面上的创造出的新教学模式,就不再是通过调整教学系统中的某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来激发学生产生新的思维角度,而是从根本上建构一个理想的语文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的发展方向是网络化,它正在促进教育系统的重组和社会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从而可以通过信息交互实现远程教育,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使优良的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效力,提高教学效率。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网络技术与学科相结合的新一代教学软件系统----积件系统,并形成了相应的教学媒体理论。它作为在课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教学软件系统,可以由师生根据需要自我构建教学信息和教学工作平台,从而形成互动的网络结构。既可以更充分地营造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也可以实现师生交互、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更进一步地提高教学效率。[6] 这将使主体的认识、主体间的信息互动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从而营造新的交际方式。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曾提出,应该让计算机扮演学员的角色,而让学生充当教师来教计算机做事,并为此设计了一种适合于儿童使用的程序语言;此外,计算机还可以充当平辈的学伴,例如现在已出现的虚拟学伴系统,可以与学习者进行互帮互学;计算机还可充当教师和学生的助手,帮助查找、整理资料,代理通讯联络等。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拟人功能。另一方面,它的拟物功能也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和网络构造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情景,如微型世界、虚拟实验室、虚拟教室等等;还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工具支持教学活动。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信息技术的拟物作用和从属性的拟人作用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由此可见,随着计算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人类将会开辟言语活动的新形式。这样,学习者的言语能力将直接反映他们作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其人文认知的水平主导着自己在新型的交际活动中发挥创造力。到那时,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才会得到真正的统一,面向客观世界将成为一个中介站,面向主体自身的发展和解放才是它永恒的追求。伽达默尔说:人是语言的存在。人类的一切活动无不是沉浸于以语言为载体的交际活动中,言语信息的不断丰富、交际方式的不断拓展,将不断解放人本身。

三、技术·效率:

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需要科学的教育理念来统驭。教学主体应该明确:教育技术的价值在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学效率的提高最终体现为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提高,学生素质的发展则有赖于教师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我们应该在这个大原则下主导性地、发展性地对信息技术进行选择。

例如,当前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发挥其可视化的功能。但是,由语言的特性和语文教育的基本功能决定了,多媒体的可视化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应该是有选择的。因为语言具有模糊性,这使得语言能够超越于具体事物而与思想直接联结。而汉字更是一种表意性文字。衡量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对语言理解、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是重要指标。因此,语文教学中选择和应用视觉图像帮助学生学习,必须是有条件的。总的来说,它主要可以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帮助挖掘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例如:在讲《论语六则》时,以凝重古朴的古筝独奏作为起始,在屏幕上展现大幅的孔子像。学生仰视这位影响整个东方文明的中国古代圣人,课堂上立时升起肃然起敬的气氛。进入语言世界后,运用多媒体结合六段对话设计六个相应的情境,于是两千年前的师生对话逼真地再现,使语言、场景、文化意蕴有机地结合起来。[7](P62)这比单纯地介绍作者、背景,然后诵读课文,学习古汉语知识要好。而其中的关键,是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者)作为一个现代语文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观念。

使信息的交流多角度、立体化。例如《空间与时间旅行》,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有一定难度,用传统教法在两课时内结束是比较困难的。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则为解决这一困难提供了条件。教师将说明文阅读范畴的概念与信息论的观念相整合,以筛选信息为核心组织全课,在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贯以信息快速获取方法的指导。这一教学设想是利用计算机来落实的:教师在计算机“查找”功能表格的启发下设计了类似的交互式表格,以此为凭借,让学生在迅速地分析、把握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方法,建立现代化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观念。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多教师在课件中设计图像,往往将其价值取向定在有利于教上。而如果将指导思想转为有利于学,让学生自己在言语理解、言语表达的过程中对图像进行选择和创造,则不但使语文课堂生机盎然,而且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著名特级教师顾德希在“语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座谈会上曾说:“语文课程资源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日益丰富的。20世纪语文学科的建设,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不断发展、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大量新文学作品被选入教材,‘听说’能力的培养被列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影视作品被广泛引进课堂等等,都反映了语文学科建设的这一规律。20世纪末社会信息化水平迅猛提高,21世纪将是信息化的世纪,信息技术理当成为21世纪语文教学现代化的重要资源。„„这样的资源被开发利用,语文教学的手段和条件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当尺幅千里、芥子须弥,留声致远、异步对话,心游万仞、思接千载等种种原来属于夸张想像范畴的东西一旦在语文教学中成为现实,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所能达到的水平,必定是空前的,是今天所难以预估的。语文教学中许多原来难以解决好的问题,例如质量标准、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潜力的充分发挥等等,也完全可以在信息技术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8]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此为机遇,通过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推动语文学科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J].教育研究,2002,4:39—43 [2]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钟启泉.我们的中小学生需要怎样的语文素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2,4:30 [4]顾黄初、李杏保.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5]孟万金.网络教育的真谛:人文交互环境下的个性化自主学习[J].教育研究,2002,4:52----57 [6]林化君.论语文教学积件系统的建构机理及应用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2,4:31----34 [7]多媒体应用利弊谈[J].中学语文教学,2002,2:62----64 [8]“语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座谈会纪要[J].中学语文教学,2002,1:61----64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点击数: 887 【字体:小 大】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麻城市新林学校 周晓燕

一、对信息技术理论的认知

自从1959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从而宣告人类开始进入计算机教育应用时代以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基础曾有过三次大的演变:⒈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此理论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在CAI课件设计中,人们开始注意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开始研究并强调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不再把学习看作是,对外部刺激被动地作出的适应性反应;而是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对当前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主动作出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⒊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意义建构的概念: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由于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意义建构的四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较为成熟的视听技术和传播科学被应用在教学中,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迅猛的发展速度,强劲的渗透能力,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使传统教育发生重大的根本性的变革。电教媒体是我们中学教育同大学教育、同世界教育、同现代化教育接轨的一个切入口,它对实施创新教学,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教改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

下面我们只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看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看我们应如何利用好电教手段,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的整合。

(一)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语文大容量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语文教学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语文材料的容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需要广泛的涉猎,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单靠一两天、一两次强化训练,一两篇优秀范文的讲解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而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窠臼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科技发展和信息社会的要求,没有一定的训练量,要想切实提高语文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很困难的,这个问题电脑便能解决。电脑不但能储存大量的语言文字材料,还可以随时检索和显示,利用信息平台,我们可以轻轻松松地得到我们所需的任何一种像“大海捞针”一样的信息,提取量大,显示质量高,可使语文教学做到大容量。可把学生直接带进训练的语境中,让学生经受一定广度、深度和难度的思维训练,对培养学生敏捷、严谨、周密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很大。同时,电教媒体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生动逼真的音响,便捷的资料检索,组合自由、切换灵活的视屏界面,对学生产生极为主动、深刻的教育影响,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到强化作用。

(二)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与积累同步,切实优化教学过程。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我们的社会正进入信息化社会,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里,人人都需要自我教育,终生教育。当今世界,知识产品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人们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内所能掌握的数量,知识老化、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使人们常常处于疲于追赶的状态。如果想系统地积累前人的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再进行创新,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最好的办法,是创新与积累同步进行,在创造中有针对性地学习,并在创造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科学更为得心应手的学习手段,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我们能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现代信息,领略到先进与文明的结晶,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眼界,促使他们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使积累与创新开展。同时,我们还可喜地看到,我们可利用计算机信息量大、运算速度快、可进行网络交互等特点,来自由取舍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

(三)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方法的全新变革,切实培养创新能力。

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学方式的巨大变革,也是对传统教育方法的严峻挑战。现代的教学法,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应用能力等。北大传播媒体和信息技术教授高利明曾说过,21世纪的人必须具备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能力,与这种能力的培养相联系的教学资源的发展和更新非常迅速,以至于传统教育的那种过分重视分析的(忽视综合的)、直线型的(非知识结构网络型的)、从头讲到尾的(非切入的)教学方法已不再能满足现在教学的需要。要改进教学方法,电化教育起着力臂的作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电化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网络,还会为我们提供逼真的、生动的学习环境。举个例子说吧,我们可以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真实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状之物,所写之景,如巍峨的泰山、壮丽的三峡、浩荡的长江、汹涌的泥石流、精美的景泰蓝等等,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获得审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加以描绘的。这种对照学习,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形色共现,声情并茂,能取得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把学生的维持性学习变成了创造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语文多感官教学,切实发展创新思维。

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丰富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在教授《芦花荡》一课时,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录音、投影、电影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效果显著。在导入新课时,我适时放映一组投影片《白洋淀》,《芦花荡》立即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放映电影片段,生动地再现当年炮火分飞的战场。然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耳听、眼看、心想、手记中,很快进入了诗的意境。在分析课文时,一边播放朗读录音,一边通过投影出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交流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揣摩和朗读实践中升华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结合“旌旗十万斩阎罗”的重点诗句,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口头作文,生动地再现当年抗日战士奋勇杀敌的场景。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了炮火分飞的战场,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教师结合作者伟大的爱国情怀加以点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最后,利用投影出示李清照的词《乌江》、陆游的诗《示儿》,教师带领学生高声诵读,使爱国主义激情得到很好地迁移深化,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此外,我还在课下结合《芦花荡》的知识点和相关材料制作了一个网站,让学生在自习课上巩固所学,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对抗日战士献身革命的伟大品格更敬仰,有的当场赋诗:“半生征战,与祖国共命运;高风亮节,为万世之楷模……”在教学这首千古绝唱的作品中,笔者注意把握时机播录音,映投影,放电影,对学生进行“激情----动情----达情”的训练,视听结合,口脑手并用,较好地实现了语文多感官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把握和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既扩大了教学容量,又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应用与语文教学,可以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正处于信息化、全球化的网络时代,计算机的普及必将推动教育的革命,教育与多媒体将密不可分,如何将语文教学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让多媒体这个好帮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对于这个新课题我还将不断地探索创新。

参考资料:

1、斯金纳:《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

2、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的观点》

3、温格尔:《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王文静译).

4、刘建初:《教育技术现代化与语文教学》

5、李克刚:《创教育之新 育创新之人》

6、顾德希:《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打造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靓点

点击数: 86 【字体:小 大】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魏书生曾在《教学工作漫谈》中提到:必须把德育列为语文教学 的一项任务,完成了这项任务,语文教师才算是对学生全面负责,才算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尽到了全面的责任。我认为,单就传授语文知识而言,完成德育这一任务也是必要的。非重点中学的许多学生,常常以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升学,如果不能升学,也就无需读书,以致许多学校的许多班级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传授知识,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遇到这种情况,任课教师都感觉到,不抓德育,传授知识的任务也无法完成。于是有的语文教师面对乱班无法上课的局面时,就埋怨学校教导处,埋怨思想品德教师没有抓好德育。其实,德育不仅仅是教导处、品德教师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师的任务。

一、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意义的阐述

语文教师驾驭语文教学,像驾驶员驾驶汽车。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超出了左面的汽车线要出事故,超出了右边的行车线,同样也要出事故,只有不左不右,才能安全行驶,完成运输任务。试想,语文教师不完成德育任务是偏向右的一端,用左的方法完成德育任务是偏向左的一端,其结果都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以粉笔、黑板、挂图为媒体,课文里面的诗情画意很难表达出来,导致课堂气氛较易沉闷,学生一听就知道老师又在教育我们,导致他们学起来枯燥,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堂效率很难提高。在这样情况下学生的思想觉悟到底能提高多少?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学生、媒体是之中三个实体要素,利用网络技术教学教育,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更重要的是通过了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榜样作用,实施了德育,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那么我们语文教师怎样才算不左不右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又使德育达到“水到渠成”而“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效果?实践使我体会到,充分地利用网络技术,寓德育于语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完整系统的语文知识,提高听读说写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陶冶道德情操。

二、利用网络技术,于语文教学之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课前教学

这个课前教学的时间段是指打了上课铃,同学们都进入了教室,课任老师还没有来这种状况的5分钟。通常是文娱委员提一两首歌齐唱。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作了调整。学校从这一学期开始,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已展开了师生中华经典诵读一大型活动。各年级诵读的材料不同。我提前把材料做成精美的幻灯片,再配些传统经典乐曲,把这一课件直接放于教室里电脑的桌面上,方便于值日生的操作。由于刚刚上课,有些同学虽人在教室,但注意力没回到课堂上,但当值日生打开诵读材料之后,伴随着轻松优雅的音乐,同学们的注意力都回到了屏幕上,接着便是琅琅的吟诵声。在这样愉快的开场白中,同学们不仅能聚精会神地学习,更重要的是利用了“边角”时间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了高尚情操。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充分地利用网络技术,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1、讲析理解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学习课文前,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自制教学课件,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例如,学习《秋天来了》这篇课文前,我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课件加上修改整合。当我提问:“秋天来了,你看到了哪些景象?”时,随着打开课件,只见屏幕上呈现出了一幕幕优美的画卷:蔚蓝的天空显得天高净远,一排排大雁优美地飞向南方。一片森林中,一排排高大的树木显得挺拔苍翠,树上飘落的一片片树叶有如一枚枚邮票邮向远方,有如一把把小扇子给人们扇走炎热,更如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在作落地时的舞蹈……当他们看到这精美的画面时,发出了肺腑赞美之言,积极性立刻调动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加以描述,并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秋天的景色真美呀!”“秋天,我真想到森林里去走走。”“大自然太美了!”接着,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进行诵读,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教育,效果非常好。

2、情感熏陶法

教学课文应该与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摸拟真实情境以制造氛围,使学生似身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而语文中有很多地方描述的情景是无法得到再现的。但是网络这个“魔法师”可以利用艺术手段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所期望的情感。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曾做过一个简单的课件,先剪辑十里长街上,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组织送总理的一段录像,然后配以震动人们心扉的贝多芬交响乐《葬礼进行曲》,如泣如诉,低沉悲壮。一下子同学们仿佛回到1976年十里长街上,一个个深情悲哀而庄重,甚至还有女同学小声抽泣。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对周总理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自然就达成了统一,这就是教学与德育的统一。

3、榜样学习法

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一旦发现自己还处在被人进行严肃教育之中时,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宜利用网络技术,从渗透、熏陶、渲染为手段,能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完成德育任务。而保持住学生愉悦的心境,可以极大地提高德育效果。

品德基础的建立不是靠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铺砌起来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好教材,借助网络技术为学生们立起榜样,以达到细无声的无痕效果。我觉得四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4篇课文选编得非常好,分别是《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当我班学完这一组课文之后,我将每篇课文中有关主人翁的图片做进幻灯片,再配上动画效果,在单元小结教学中,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人物学习,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在师生对话中,学生无形中受到了德育、思想教育,以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很好的效果。

(三)课外活动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

1、班级活动,利用多媒体渗透德育。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级地震,根据班长卢顺洪建议,每天利用课余10-15分钟时间收看抗震救灾的节目,虽说在校每天观看10-15分钟,但是看得出来,我班这群孩子们心系灾区、灾民,这种心灵的净化,思想的熏陶就在这种悄然无声的活动中漫延……

2、学校活动,利用网络技术召开德育工作

学校成立了“红领巾广播站”,原来要求班级供稿,同学们纷纷拿起笔写材料。今年学校电教处有新措施,同学们可以在家电脑上也可以在班上的电脑上电子写文,然后传入广播站,经录取后在广播站播出。这一措施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他们跃跃欲试,并且已初见成效。

3、整合教育资源,重视“三结合”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学校的事,而且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配合,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联系,形成合力,积极营造大德育环境。我校今年召开了有特色创新的德育活动,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通过空中父母课堂、网上家访周、网络家校联系册等形式同家长经常联系,紧密配合。并且还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家长代表来校讲座,普及家教适应中,学校电教老师通过录像摄像在学校网站上进行大力宣传,这种“三结合”德育教育确实能积极营造大德育环境,让学生们在学习、玩耍、生活中不知不觉就受到熏陶和感染,以达到了不留痕迹的“无痕”效果。

三、关于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德育的思考

德育是难题,尤其是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并且德育显得较“虚”,看得见,却摸不着,容易出现有劲使不上的感觉,德育不是技能型的工作,蕴含其中的潜在因素错综复杂,难以模仿,别人好的做法,照搬过来往往不能适用,或者说,同样的德育举措,不同的人实施,效果会截然不同。并且德育也涵盖全局工作。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德育有关,社会每一小环境都会影响德育的效果。

多媒体进行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但它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尤其是利用网络技术对学生渗透德育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1、不求实效,只玩花样

自从多媒体教学走进教室后,我们看到只要是公开课无不采用形式。一整堂课下来,学生主要看大屏幕,可以说看得眼花潦乱,高科技教育技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达到无痕德育目的还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语文老师进行教学,渗透德育要有自己独立的品格,应勇于迎接挑战。

2、师生对话,受到障碍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临场艺术是一堂课中的精华,能体现教师的“驾驭”能力,可多媒体一旦设计好了程序就不能非常灵活,又不能耽误时间地改变,教师成为“放映员”,更有的教师因为初学或自制课件能力有限,操作起来手忙脚乱。这样师生间的对话,交流自然受阻了。

总之,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连接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无论是课前、课中、课后,还是家庭、社会这个大家庭,我想,只要我们善于把握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充分并有效地合理使用网络技术,让它为我们教学服务,为学生无声无响地渗透为他们服务,一定能达到有效性学习的目的。通过各项活动持久地、细微地、点点滴滴地渗透多方面的教育,如何“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随着活动的进行,潜入少年儿童的心灵。我将进一步地研究,通过各种实践探索更具有时代特色的德育活动,使网络技术更有效地为德育工作服务,使德育达到“水到渠成”而又真正“润物细无声”的无痕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设》,苏霍姆林斯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

[2]《教学工作漫谈》,魏书生,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5。

[3]《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刊社,2008.6。

[4]《谈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陈浩。

利用多媒体技术 服务诵读教学 弘扬国学经典

点击数: 228 【字体:小 大】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中国社会已进入了精神文明——非物质文化建设的时代,复兴传统文化,振兴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没有国学文化底蕴的人,将会被时代所淘汰。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把诵读经典古诗文作为培养学生语文基本能力来抓,充分挖掘古诗文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诵读中洗涤灵魂,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就让我们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融现代信息技术于经典诵读,架起经典与生活的虹桥吧!

关键词:国学经典 多媒体教学 辅助 儿童 有效性

一 经典教育实践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经典教育实践这课题是在充分认识国文经典教育的基础上,从抓学生课文阅读开始,以经典诵读尤其是《论语》的诵读为主,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让孩子接受经典教育接受人类智慧的启迪,目的在于默默地变化他们的气质,陶冶他们精神生命的深度,为他们将来轰轰烈烈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一个高尚的人格基础。熟读背诵人文经典与体悟人文经典的精神世界,这是人文教育和自我修养的永恒课题,因为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亦是启迪人类智慧的久经历史考验的教科书。青少年阅读经典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从而使人文精神在他们的身上得以体现,提高青少年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培育他们的理想人格,增强民族自豪感,为创建和谐社会服务。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国学经典教育的开展、不仅能开发学生们潜能和打开他们的心灵大门,还可以提高学生们全面的思想品德修养。国学经典是宇宙人生真理的化身和象征,这将为学生们在今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小学生经典诵读教育,其主旨就是要让儿童在最关键的幼年时段,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使其天赋与潜能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情趣以及提升素质、奠定人文底蕴的综合目的,使儿童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记忆一些永恒的经典作品,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作用。因此,诵读经典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最简洁最有效的教育方式。语文教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渠道,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法宝,也是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把诵读经典古诗文作为培养学生语文基本能力来抓,充分挖掘古诗文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诵读中洗涤灵魂,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就让我们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融现代信息技术于经典诵读,架起经典与生活的虹桥吧!

二 传统诵读方法的研讨及方向

经典虽好,但毕竟离我们的生活和语言习惯太远。在学习上,传统的“死记硬背”是一种低效的方法。它仅仅用一种方式不断地在你的头颅里面“砰砰”地重击,将同一种知识重复上几十次。儿童读经运动以“填鸭”、“填牛”之强制灌输方法,让儿童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古代“经典”,企望以此使儿童获取“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劳永逸”之学问,这公然悖离了儿童教育的近现代观念,是走历史的回头路。尽管也会有所得,却实在有些枯燥,让人疲倦。有的经典古文艰涩难懂,孩子们背了之后,他们理解了吗?另外,孩子们的学习任务本来都够重了,再诵读经典会不会增加学习负担?少儿诵读经典,到底该如何读?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幼儿园各学科教学中显出强大的优势,有着广阔的运用天地。心理学研究表明:整个幼儿、小学时期,儿童的注意力经常带有情绪色彩,对那些喜闻乐见的事物,他们的注意力能高度集中并长久保持,奇思妙想勃发。但若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情况又会大不相同了。

三 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诵读课堂 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赋予了传统文化资源新的生命力,扩充了文化经典诵读的知识容量,拉近了经典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领悟到了更多做人的道理。

(一)利用多媒体读经典,创设情境,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少年儿童一般对新生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恰当地运用声音、图像和视频媒体,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就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在开放自由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操,从而达到记忆、理解的效果。例如;《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如何真正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他们真正地领略那雄奇壮丽的风光?我想教师的精心讲解,深层挖掘,循循善诱,学生也只是一知半解。我在导读《望庐山瀑布》诗时,我先播放一段关于庐山瀑布的录像:阳光照射着香炉峰,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好像一匹白绢挂在山前。这时,眼前激流喷涌,冲过峰岩,飞流一泻而下,声如惊雷,地动山摇。瀑布从高崖飞一样地腾空直落,学生不仅听到了那惊天动地的轰鸣水声,而且有亲临目睹了这一壮观的场面。视听结合,立刻激发了儿童的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读经典,化深为浅,帮助儿童理解经典内涵。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具有深刻的内涵,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对于那些语感差,理解能力欠缺的学生来说,真正地理解经典的内涵就倍加困难。以《三字经》为例,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祖莹学诗、孟母三迁、大禹治水、囊萤映雪等许多生动的故事,皆出自于《三字经》,当学到相关的字句时,我适时播放有关故事的木偶剧,当那简单的几个字幻化成有血有肉、会说会动的人物形象时,孩子们被完完全全地吸引住了。当孩子们再次诵读这些经句时,脑中浮现的就不仅是抽象的文字,更有生动的形象,那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

(三)利用多媒体读经典,化抽象为形象,引导儿童突破教学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诗词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多种。过去,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老师口如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甚至画表格,挂图画,目的只有一个——循循善诱,突破重难点。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往往对抽象的东西难以理解。这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语言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直观地演示事物的变化和知识的形成过程。画面生动,图声配合,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克服认知障碍,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别董大》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高适。诗人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景?教师的解说以及指导朗读对于学生来说方法很熟悉,但是他们真正地明白了这是写景抒情吗?我想问题很容易解决,只要有多媒体教学的参与。我在导读时,先介绍了诗人及时代背景。然后让学生找找前两句描写了那些景物。提问”透过诗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的描述有限。于是我打开课件,课件上呈现了这样的镜头: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当学生看到这样的一幕,身临其境,感受深刻。于是,我追问”诗人在这样凄凉的天气来送别最好的朋友,他的心情可想而知!谁来读读这一行诗?”多媒体教学对于指导学生朗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入情入境,读出了离愁别绪,让我深受感动。因为学生的朗读很真实,很投入。学生真实地看到了漫天大雪纷扬的凄凉,也自然地感受到了低沉愁苦的气氛,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了诗人在同样凄凉的处境下,竟用开朗有力的语调,乐观的心态来劝慰和勉励远行的朋友,表现了“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宽广胸襟。这样,教学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利用多媒体读经典,加大教学密度, 有利于儿童勤于学习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应当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和绘画的时间,可以有效地扩大课时容量,加大教学密度,学生在课堂上就可多学多练,优化课堂结构。如《泊船瓜洲》这首古诗,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为了把握古诗的情感基调,体会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必须去了解诗人写诗时的相关背景资料,与诗人的心境进行沟通。而网络强大的信息储备功能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极为丰富翔实的资料,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理解古诗。我在导读中,就找出了诗人王安石写诗时的背景资料供学生了解。学生不仅了解到王安石这是第二次担任宰相,心情自然愉快,更重要的是他们还知道了诗人有很多的顾虑:推行新政顺利?改革能否成功?何年何月才能回家?所以诗人在激动之中道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多媒体的运用,大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体现了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五)利用多媒体读经典,激发阅读欲望, 让儿童乐学善学 小学生的学习一般都缺少主动性,如何调动和激发学习欲望呢?那就要采用生动直观的电教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教学中,从而主动地接受学习,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因为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能动态反映概念和规律的形成,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有更强的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有利于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多媒体的大信息量,大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和的“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这样的教学,促使学生用多种感官去学,同时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手段。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和推广,必然会对语文教学的相关因素,产生深刻影响。多媒体教学是一柄双刃剑,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好这新式武器,是我们该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它只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要知道东西再好,吃多了也会不舒服,语文课堂的教学也应注意营养的搭配,语文应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而不仅是容量。其次,多媒体教学中有着精彩的画面,但课堂中更应有教者精彩的语言。教者犹如解说员,自身语言的感染力是不可忽视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教者语言的优美,才能熏陶出学生优美的语言,我们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吸取知识的甘泉,我们应能让学生如坐春风,而不是如坐针毡。

总之,多媒体的优越性运用得当可以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大放异彩;运用不当则事与愿违。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特性,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利作用,让多媒体教学,真正地弘扬国学经典,传承民族文化。

参考资料:

[1] 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2] 余胜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策略》 《人民教育》 2002.2 [3] 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4] 徐日纯 《浅淡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多”与“少”》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时代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教学平台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景,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时,就会从内心迸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多媒体教学就有它独特的一面:采用新颖的方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巧用多媒体,不但可以使抽象的过程具体,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使这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培养学生语言的描绘能力和组合某种形象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里翱翔,决不可满足于仅仅利用感性材料达到教授知识的阶段。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的特殊学科,天文地理,无不涉及,而单靠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完全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利用网络来弥补不足,网络也恰恰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引发争论,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下载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精选5篇)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陈欢 张奕艺 【摘要】探索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整合立体教材建设的新路,为新课改开发出一套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学语文教材。本文从时代背景......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毛亚玲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南关小学 【摘 要】:教育教学过程是传播教育信息的过程,是教师借助媒体向学生传送一定的教育信息,从而引起学......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推荐阅读)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服务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它也为现代化的教学提供了足够的帮助。信息......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河北省怀安县左卫中学 高崇 教育部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到了教育信息化的问题,掀开了一场信息教育的新革命。在教学中使......

    《浅析信息技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信息技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单位: 门头沟区黑山小学 姓名: 张进华 学 科:语文 1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这一手段,能......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运用摘要: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新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

    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合肥市荣城花园小学 李友胜 《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提到:“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兰光小学 杨金莲 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是最关键、最综合反映学生能力的一个环节。我从事语文教学以来,一直努力探索一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拓展、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