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激发低段学生写话兴趣
激发低段学生写话兴趣
低年级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它指出了低年级的写话应鼓励学生消除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在一种愉悦的心境中自然而然去接受这种新知。作为小学低年级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孩子们的快乐写话当好舵手。
一、游戏中激趣
游戏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他们百玩不厌,乐此不疲。在教学中,我首先抓住学生好奇、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经常组织学生玩说绕口令、词语接龙的游戏。
绕口令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它是有意识地将一些声、韵、调极易混同的字音交叉重叠编成句子加以组合,形成一种读起来很绕口但又妙不可言的语言形式。这样生动,有趣的形式,孩子感到特别新奇、有趣,越是说不好越是要学着说,学习热情异常高涨,学习兴趣立刻调动起来了。词语接龙游戏学生们也同样喜欢。比如:航空——(空气)——(气体)——(体育),花草——(草地)——(地球)——(球员),弹琴——(琴声)——(声音)——(音节)等等。这个游戏趣味性和益智性强。
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从妙趣横生的绕口令开始,从轻松愉快的组词开始,从点点滴滴的成功开始,在游戏中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深刻地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渐渐地喜欢上了语文课。
二、观察中激趣
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观察水平低,观察目的性、顺序性不强,精确性也不够,因此,教师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器官参与观察,积累写话材料,有了写话内容,学生就会产生写话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
例如:我指导学生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课前我让学生准备喜欢的水果,课堂上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水果,引导学生从水果色、形、味几方面介绍水果。课堂上我给每位学生充分说话的权利。把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内要求每位同学都说,说完后,小组内推荐一位优胜者在全班交流,同学们的精彩讲话一浪高过一浪,台下掌声不断,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说完了,我引导学生归纳观察方法,从色、形、味几方面进行认真观察,学生会观察了,自然会写出内容丰富的话来。
三、体验中激趣
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学生才会印象深刻,低年级学生写话不知写什么原因就是缺少生活实践。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源头活水,因此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尽可能创造和利用各种条件,带领学生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观察、想象、体会,使他们觉得这次活动有话可写。
如我带领学生去找秋天,让每位学生带好纸、笔,把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落叶、树木、稻田以及人们的衣着变化等特征一一记录下来。学生有了目的,自然就会仔细观察,回来后让学生把自己记的资料进行整理,写一段话。写完后,我发现每位学生都是小作家,写的内容让我感到惊讶,学生写出了秋天之美、秋天的显著特征,把秋姑娘写得栩栩如生,此时,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第二篇:激发低段学生阅读兴趣
激发低段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教育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于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却是有着一致的见解,既然如此,那如何创设有利于课外阅读的条件,从而激发低年级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并努力的,对孩子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
一、听书、让孩子体会书之魅力。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发展的顶峰时期,求知欲旺盛,把握好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机,将来就能培养他们爱读书的良好习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让孩子开始阅读的第一步——听书。
故事是孩子们最乐于听、最喜欢的事情,尤其是一年级孩子,听说要讲故事,一个个准会把腰板挺得直直的、竖起耳朵、眼睛里闪烁着兴奋地光芒,一副陶醉于其中的模样。在这个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一定是比任何说教都要有效得多。正是如此,我们可以利用故事进行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由此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听觉上的美好感受会引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有了阅读的动力,学生就会自觉地努力地去读课外书籍,而书中的每一则故事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二、师生共读、让孩子体会读书之乐。
聚沙成塔、滴水汇成大海。书读多了,语文素养自然会提高,人本身的素养也自然会提高。怎样让学生喜欢阅读并且爱上阅读?师生共读无疑是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在我孩子刚会说话的时候,我每天都会抱着孩子,捧着书讲故事给孩子听;等孩子会认字了,我会让孩子坐在我的双腿上,和孩子一起捧着书读,几年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我的孩子现在已经养成了睡前必读的习惯,更让人欣喜的是贪睡的孩子在早上只要听到我讲故事准会一骨碌爬起来与我一起读起来。与妈妈共读,多么温馨的画面!多么快乐的时刻!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之情绝不亚于母女之情,在一定的时段,师生共读一本书,学生定会乐此不疲,当学生看到老师也在认真读书,无形中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大凡学生知道与老师共读一本书,他们就会钻进书中,读的更认真、更专注,因为他们都希望在聊起这本书时能在同学面前炫耀一番,在老师面前大展拳脚、甚至想超越老师,这种师生共读,让学生体验到读书之乐、成功之乐,这种乐趣将化为强大的动力促使孩子乐于遨游在书海中。
三、聊书,让孩子走向自觉阅读。
知识的吸收也如食物的吸收一样,必须经过消化;而事理的领悟,则必须借助思考,聊书是阅读课外书后启发他们去想像、思考,去发现其中的关联,尝试提出问题,并且反复来体会其中的快乐。因而聊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培养活动。至于聊书聊什么我们无需对孩子进行规定,只要孩子感兴趣、愿意聊,而且孩子能从这种表达中获得乐趣那就是好的。当然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聊书名、聊作者、聊人物、聊内容等各方面,但切莫把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点轻易告诉孩子。最记得我推荐孩子看杨红樱的《天上掉下乖狐狸》,不过一周时间,孩子们一下课就凑了过来,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于我,那
些还没有读的孩子看到这些兴致勃勃的同学谈着书中有趣的情节、可爱的乖狐狸,他们也忍不住拿起同伴的书看起来,等到再聊书时,围成一团的人又增加了不少,一个个七嘴八舌,谁也不示弱。一时间孩子们掀起了看杨红樱系列书籍的高潮。
总之,低年级孩子可塑性很强,只要我们善于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形成一定的氛围,诱导学生以书为友,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乐趣、一种习惯,让课外阅读真正走进每个孩子的心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想方设法引导孩子在铺满鲜花的阅读大道上,感受语言的芬芳,享受阅读的快乐,经营属于孩子们的书香童年。
第三篇: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为写话导航
激发学生写话兴趣
——低年级写话重在培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低年级写话,重在培养兴趣。写话的兴趣是学生积极写话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写话能力的心理保证。
一、课题背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写话刚入门,这是一个难点,学生一提到写话就感到头疼,无从下笔。
二、课题目标:
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爱写,乐写,会写,喜欢读书。
三、研究原则: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拓展写话训练,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说话、写话,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功底。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
一 加强阅读,重视积累
我要求学生坚持天天读书,读我们所学的语文书,同步作文,读适于学生读的课外书,如小学语文拼音报、故事会、成语故事、优秀作文、连环画……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在读的过程中积累好词佳句,专门准备一个收集好词佳句的笔记本,每周在阅读课上进行一次交流,为写话打好基础。
二、简单入手,循序渐进从造句入手,根据一个词写一句话,要求把话写完整,鼓励写好句。如用课后的生字造句,如:用“躲”造句,有的学生写:一只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以扩句的形式,逐渐训练学生写话,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为:一只受伤的小鸟在屋檐下躲雨。再如教学第三册第一单元“春天”时,师:你从哪里知道春天到了?你发现天气有什么变化,动植物有什么变化,人们的穿着、活动有什么变化、你想对春天说什么。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能把句子恰当地联系起来,表现一个主题,从而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三、画一画,写一写,激发写话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此,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想象丰富的特点,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参与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做剪贴小报、贴树叶画、做书签、做水果拼盘等,充分解放儿童的眼睛、耳朵、嘴巴、大脑、双手、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全感官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全过
程,感受活动的乐趣。有的孩子喜欢画些些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水果,更有的孩子急于表达生活中所见所闻,一时又找不到图片,干脆自己动笔画,或者请求大人的援助。在搜集、整理图片的过程中,锻炼了孩子的分析、综合、与人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孩子写作什么内容,有自我支配的权利。教师大胆放手,让孩子写自己喜欢写的。他们也因此学会观察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记下自己觉得新奇有趣、印象深刻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小学生尤其喜欢童话、寓言故事,常常不自觉地进入故事的角色中,教师可举行故事会、朗读比赛等,让学生通过讲故事、朗读文章,再现故事的情境,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犹如身临其境,写话时自然能表达真情实感。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如学了《坐井观天》后,可让学生续写故事“青蛙终于鼓足了勇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跳出了井口……”学习《从现在开始》后,让学生自由想象,假如让别的某个动物当一个星期的万兽之王,森林里又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同时,教师还可让学生“异想天开”,畅想2008、畅想神舟七号、畅想生活、畅想未来,如未来的交通工具、未来的房屋、未来的学校等,都可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下来,向同学介绍,由于这些都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想象的翅膀一但打开,脑中就会浮现出新颖的、生活的意象,写起来得心应手。
总之,新颖多样的写话形式,才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才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鼻子去捕捉,用双手去实践,用心灵去感悟。让
他们感受到写话是很简单的事情,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最主要的是有兴趣写。教师也需要加以适当的点拨和指导。评价写话我是这样做的:先是学生自评;再是同桌互评,找出错别字和语句不通的地方,找出对方写得好的地方,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再交给老师评。我对学生的评价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赞赏的眼光来看学生的作品。挖掘他们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好词语,一个用得准确的字,都要用波浪线给予表扬与鼓励。甚或一句不太恰当的比喻句,我都要先表扬想法,然后帮助其修改词语,最后画上波浪线。为了鼓励学生,对学生的评语采用纵向比较法,运用个人登高制,良、优下、优、优上、优上+星、优上+星+真棒,每次写话后及时点评,让学生感受出自己的进与退,再对进步大的进行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写话作业后经常用这样的评语:“从你写的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老师很欣赏你写花的颜色的这一段,如果在最后写出你的看法,你的感受,这将将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我发现你进步非常快,再努点力,老师相信你会更好!”“老师非常高兴看到你写的这段话,只要你努力,你一定能成功!”……
七、研究成果
点滴的努力使学生有了强烈的写话欲望。24课《日记两则》教学时,刚刚上课,一学生不假思索地说:“老师别讲了,我们早就会写了,我们天天都读日记书。”其他学生一呼百应:“就是就是,只要格式正确,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笑了。《“红领巾”真好》一课的预习作业刚刚布置下去,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想写自己的护鸟计划……”“老师爱护动物的也行吧!”
写话本每次都是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的,可这个本是受学生的特优待遇的,我发现它比别的家庭作业本干净,整齐,是唯一一个不用老师提醒就能主动改错的本。
有了孩子们的这份主动与积极,我认为足以。看着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我思考着如何与学生一起前进……
八、问题与思考
1、在第一学段的写话目标中,不作限制,让儿童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是培养写话兴趣的第一要务。一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后,就自然会有阅读和写话的愿望。就写话而言,教师要顺应儿童这一心理规律,一开始得给他们充分的自由,不要作任何的限制。学生喜欢写什么,就让他写什么,喜欢怎么写,就让他怎么写,能写多少,就让他写多少。让他们感受到写话是很简单的事情,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最主要的是有兴趣写。教师也需要加以适当的点拨和指导,避免出现前后内容矛盾、不符合实际的现象。
2、尊重学生主体性发挥,还原情感空间
在习作课上,师生要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态去写作。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既评议了别人的作文,欣赏了优秀的作品,感情得到了升华,也找出了自己习作中的问题,充分认识到修改
作文的必要性。这样,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写作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对写话能力强的孩子,指明方向,提出更高的要求,避免学生原地兜圈,孤芳自赏。
3.引导关注现实,表达真情实感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所以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增加生活积累。鼓励学生多多与家长交流,一起看问题,一起看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运用中“易于动笔”,在生活的驱动下“乐于表达”,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 :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力 , 学生一旦对写话产生了兴趣 ,就会视写话为一种快乐 ,一种需要 ,就会满腔热情地去写话。学生对写话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为学生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写作功底。
第四篇:浅谈低段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浅谈低段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胡家坝中心小学教师 彭静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让学生有兴趣识字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很容易受感情因素的左右,因此要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他们乐意学。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呢?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给生字冠以生动形象的称呼。针对小孩子年龄特征,将生字形象地称为“生字朋友” 或“生字宝宝”等,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成为学生交朋友的过程。亲切的称呼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主动学习生字的兴趣就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2、学生及时反馈识字成果、教师及时评价。识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外的识字情况,多形式地进行鼓励性评价,例如每周评出“识字冠军”等,让学生在体验成功同时,有决心将课外识字进行到底。
二、让课外识字有章可循。
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经验有限,让学生在课外识字有章可循,那就是教给他们具体的识字方法。
1、联想识字
汉字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只是一些非常抽象的符号。但是,如果学生在认识这些汉字时,善于联想,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弄清汉字的意思,从而增加学生认识汉字的乐趣,更主要的是可以加深记忆效果。例如,学生在一餐厅地上看到有“小心地滑”四个字,这个“滑”该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当孩子弄清楚这个字的读音和意思以后,再想想在什么地方还见到过这个字?比如“某某滑冰场”、游乐场里有“滑滑梯”„„在联想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的就会把记忆字形与理解字义结合起来。总之,学生在识字的时候养成了善于联想的习惯,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图文结合识字
儿童在课外阅读时,绝大部分少儿读物,尤其是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读物,往往都配有精美的插图。在阅读时,若遇上生字,学生可以根据插图来猜测汉子的读音和意思。另外这些插图在学生再次阅读时又可以帮助他们回忆汉字的读音。
3、归类识字。
学生在课外识字时,运用在课堂中已掌握的汉字规律进行适当的归类,既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的范围。例如:当学生来到有许多树木的地方,就可以认识树名或与树有关的汉字,像“树、松、柏、杨、梨、枝、材”都是形声字,都带有“木”。这些字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通过归类比较,从而使学生得出结论“这些生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系”。虽然很多汉字在音、形、义上没有什么联系,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联系起来,然后进行分类,如低年级孩子爱看动画片,就可以让他用几天时间记下他喜欢的动画片的题目,然后再用几天时间记下动画片中的人物等等。例如有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在两天时间里就很轻松地从《托马斯和他的朋友》,《成龙历险记》、《天上掉下个猪八戒》等动画片的题目中认识了二十多个生字。归类识字法在学生识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形成一定的识字结构,又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拓宽识字面。
三、让学生多渠道识字
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有汉字的大环境里,孩子们耳闻目睹之中,认字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多渠道识字。
每1—2周,我都会为学生设计一个识字主题。例如,在炎热的夏天,同学们都喜欢吃雪糕,冰激凌等,我就让学生从冷饮店、包装纸上识字;秋天来了,我让学生在感受这气温骤然变凉的同时,搜集与秋天有关的词语,并识记这些词语中的生字;学校开运动会,我又会让学生把校园里张贴的标语、横幅抄写下来,消灭其中的生字等等。这样,为学生指明了识字的方向,学生的课外识字变得有的放矢。
另外,让学生对着书本反复指读在学前就能背诵的诗文经典,也可以帮助学生大量识字。
四、学以致用、巩固识字
学是为了用,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表达,因此,通过课外阅读或读写结合的方式,将字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再次复现,为学生创设练习和运用所学生字的机会,巩固识字。如:在完成以动画片里的人物名为主题的识字活动以后,我就让学生完成一篇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画故事的写话训练;学生在从食品袋上识字后,我就会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列出自己知道的食物名称等等。另外定期开展“课外识字大擂台”,通过张贴、展示学生课外识字成果,来反馈学生课外识字情况,同时让生字再现,从而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童心纯真,童心无邪。孩子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
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的确,每个人一生的学习都是从识字开始。识字教学关系着人的发展,也关系着社会的进步。我们不仅不能忽视识字教学在初等教育中的地位,反而应该觉得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在传承着优秀的中华文化。让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让学生在情景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有浓厚的识字兴趣是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五篇:浅析“激发学生兴趣”
萧山中学 沈 燕
浅析“激发学生兴趣”
激趣之导语篇
导语是教师在教学之始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方法所设计的教学语言。导语若能导得有趣,入得得法,不但能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来,而且能引人入胜,激发同学们听课情绪,甚至对这堂课的成功,乃至整个教学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从心理学认知角度出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过程是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具体的事例,直观的图文,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进一步学习。现有的信息技术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很多实例以及素材,教师可在其中选择,也可加入自己的创新。如第六章第一节“宏的基本操作”,该节内容既是第六章“程序设计基础”的入门,是学生能否顺利的、带着浓厚兴趣进入“程序设计”这扇门的关键所在,也是第三章EXCEL应用软件中的一个功能。结合这两方面特点,出现了以下几个导语设计的例子:A、引用课本实例,即直接采用教材提供的“绘制带颜色的矩形”这一操作录制宏、运行宏直至引入宏的概念及功能。这符合了以具体、直观的实例操作引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发展过程。但若能加入教师的一些创新性,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请看B、C两例:B、教师打开EXCEL应用软件,提问学生如何对多张工作表进行同样的修饰美化。这一步有新旧联系,前后贯通的功用:学生会主动回忆第三章中如何对EXCEL应用软件的工作表进行美化的操作,同时提出疑问,若采用以前学习的操作,不能高效地解决今天的问题。教师在学生的疑问中采用“宏”,迅速地将多张工作表修饰完毕。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了,对“宏”的重复执行功能也有了很直观的认识。这一导语的设计,将教材的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并引入了新的实例内容,满足了学生不局限于课本的要求。从实际上课的效果评价,是一次非常好的课堂开端。C、该位老师上课的时候正是美伊战争爆发之时,战争带来的消极后果正笼罩着全世界。这位教师提出了“炸弹变气球”的美好设想,既运用“宏”的重复执行功能,将图片中的灰暗的炸弹变成象征美好与和平萧山中学 沈 燕 的气球。所有听课的学生和老师都被这美好而善良的愿望打动了,这堂课中,学生十分的配合,迅速地进入了教师预期的教学情境中。(以上两位老师的公开课在区评比中获并列一等奖,其中一位是我校的老师。)
这三个教学导语的实例说明,教师要研究教材,但不能局限于教材,要结合需要性和创新性,或将前后知识点相贯穿,或与身边所发生的事相联系,设计一个包含所学新知识的能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导语。
设计导语还可以从帮助学生理解的角度出发,如在学习计算机内部工作原理和枯燥的二进制这两块理论内容时,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以下导语:我一上讲台,就问学生:“今天的天气如何?”学生们很疑惑,但还是积极地回答了我的提问。然后我解释了同学们刚才“了解天气情况”这一动作过程:用眼睛去采集信息、输入并存储到大脑、大脑加工判断,最后用嘴巴输出信息这一人类处理信息的全过程和计算机内部处理信息的过程是十分相似的。这时,学生通过类比,理解和记忆本知识点就容易得多了。又如二进制的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一个难点,我就采用和学生做一个“猜姓”游戏的方式来揭示其原理。只要准备好全班同学的姓,按照二进制原理排列组合成多张表,然后请学生回答几个是与否的问题,我就可以正确无误地说出这位同学的姓。我在与学生见面的第一堂课上就玩了这个游戏,学生自然十分惊奇,很想知道为什么。然后我一点一点提示,最终游戏的谜底被学生们揭开了,同时他们也掌握了二进制的原理。这种设计导语的方法要求教师针对蕴藏在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运用合理的课外知识辅助,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最终达到让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其实,一个导语的设计也体现了一名教师教学素质。他是否具有研究教材,并在教材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用自己的理解来诠释知识点,是否对本学科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涉及和了解。一个好的导语为一堂成功的课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引导着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主动迎接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激趣之任务设置篇 萧山中学 沈 燕
刚才提到的从教师自身和课堂导语出发,树立了学生学好计算机的信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兴趣和信心作为前提,再以“任务”驱动,激励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这是教师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的每一节课都有其教学目标与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备好每节课,将教学目标与要求作为一项“任务”提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练习都围绕这项任务逐步展开。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应用起着主导作用,这一客观要求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必须遵循实践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从科学实验,从社会应用的实际出发,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操作,一是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有利于加深理解,三是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信息素养、信息应用的道德伦理等重大社会问题。过去我们老是把学生当成“磁盘”里创建的“新文件夹”,只管从“老师”这个“文件夹”里选择内容来“复制”,然后再“粘贴”在“学生”这个“新文件夹”里。我们为什么不去选择一些学生喜欢而又愿意接受的方法呢?
其实,现在入校的高中学生中,部分学生还很少接触或没有用过电脑。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只有兴趣不等于就能学好信息技术课。如果不加以引导,有些学生仍然不会重视,上课玩玩电脑了事,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初始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课程的教学上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准备适量的范例与练习,组织好教学。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调动并维持学生的兴趣,力求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起主导作用。在学生实际操作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换,这时,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是辅导,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探索并完成教学要求。信息技术课中的Excel,PowerPoint,FrontPage以及程序设计等内容的教学也是如此,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任务驱动,教授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达到教学的目标。“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 萧山中学 沈 燕
“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立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比如,在学习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的知识点时,正是美英发动对伊拉克的侵略战争期间,我就以《No War》为题,让同学们通过网络手段收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信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课堂中完成他们的幻灯片作品。该任务一布置下去,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并且由于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学生在操作中互相协作,出现的问题大家讨论解决。在学生任务完成的同时,本堂课的情感教育目标也实现了!
又如,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通常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把学科“任务”包含其中的真实性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在这个整合过程中,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教师进行“任务”时,要尽可能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让学生熟悉“WORD”操作的学习中,可以设置这样一个任务:在WORD应用软件中输入一篇语文课文,然后进行排版美化,并自己画一幅小插图。在这个任务中,就整合了语文、美术学科的内容;在“利用Excel,创建本班同学某次考试的成绩表,计算出总分和平均分并排出顺序,最后写一个简短的分析报告”这个任务中,就整合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内容。学生会因为发现了学科之间的互通性而兴趣大增,纷纷着手操作。
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学材料的兴趣。”无疑,学习兴趣是愉快学习的重要条件。但目前教学领域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强制性教学,这种教学容易造成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形成厌学心理,使他们在学习上没有积极性、主动性,更谈不上创造性了。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有时会废寝忘食。因此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成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