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总结(大全)

时间:2019-05-12 01:3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数学总结(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数学总结(大全)》。

第一篇:高三数学总结(大全)

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三数学教学总结

数学组黄双全

本学年我担任高三年级(2)、(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即将结束,做本学期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现就这个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依照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安排要求,制定了高三数学复习的时间、内容、要求的框架计划,并且在每一阶段的计划中,又详细到节,也包括各阶段的考试和测验,使计划尽可能周密而实用。我们的计划较为充分地照顾到了“三大差别”。尤其是

第一阶段的复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以明显提升。通过努力,较好地完成第一阶段的目标。

二、充分利用课堂小测时间。一节课下来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学的怎么样,还有哪些缺陷,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发现。每节一次的小测就能够很好的反应出学生的问题。小测时,不仅要将测试题出好,能够反应教学的内容,还要重视考试纪律,准确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这样我们才能够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测试,发现问题,然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将问题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水平逐渐提升。同时特别针对我们二四班基础比较弱,每个礼拜都坚持选择填空的小测,同时每周都有一份滚动练习也得到学生的认可,相应取得不错的效果。

三、在高三教学计划的制定,资料的收集整理和选择使用,命题与制卷,评卷与成绩统计,对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等等。能较好的置

身于一个整个备课组团体之中,提出自己有建设性意见,也得到备课组的认可。虽然自己是第三年带高三,但是我还是认真备课上课,演算了大量的习题,同时认真研读新教材课本,在各项工作中主动性强,谦虚诚恳,认真细致,对试卷的编制精益求精,不懂的主动请教老教师。

四、重研究提高了教学水平。在繁忙的教学实践工作中,注重自己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自己主动学习教学大纲、高考说明,研究往年考题,主动去听课、特别到兄弟学校听课,取长补短,经常跟老教师一起研究一些难题,一起讨论某节课、某个知识点、某个考试要求、某个学生……在诸如此类的研究活动中、自己的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第二篇:高三数学教学总结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

紧张的高三教学已经结束,回忆这一年的努力,我收获的不仅有知识,更多的还是宝贵的教学经验。现将我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充分备课,了解学情,不打无准备之仗。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的学情。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高效课堂开展的如火如荼备课的质量更是上好一节课的决定因素。教学中,我每节课上课堂前,都会花很多时间研究教材,解析教法,甚至把课堂练习针对性地在脑海中演练多次。说这些并非多余,如果备课不充分或是不备课,上课时学生会提出一些即时问题,教师针对问题作出即时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以此来解决问题,一方面会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再者即时处理问题会浪费掉很多课堂时间,这有悖新课改的高效课堂精神,学生学的自然不会很透彻。针对学生的课堂即时问题和学生层次的差异性,所以备课时还应该充分了解学情,有充分的课堂预设,尽可能的预设到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另外,在选择课堂练习题时,针对学生的层次差异性,有层次的准备练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备课才会有的放矢。

二、学案导学,创设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

高三一学年大都是复习课,有人说学透彻一本复习资料就可以了,其实不然,高三复习同样离不开高质量的导学案。我们的确有不少高三的复习资料,但哪一本是复习该用的,这让很多学生甚至老师感到困惑,而每一本资料内容大同小异,却又显得复习笼统概括,因此,高三一学年我们坚持不懈的采用学案导学。既然是这样,高质量的学案制作就必不可少,关于学案制作,我们是这样执行的。首先,在学期开学前,教研组长会将学案制作的任务分配到每个数学老师;其次,按照规定“提前两周准备学案材料,提前一周审稿、定稿”,最后,定稿后就将电子稿上交,如是一来就不会耽误课堂教学。学案导学目标明确,知识学习针对性强,课堂也就不缺乏活跃的气氛,学生个个激情投入,这样的课堂效率自然不低,这在教学中我深有体会。

以上是我高三数学教学中的亲身体会,由于经验不足,多有不当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也希望学校领导继续支持我,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

第三篇:高三数学备课组总结

高三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开学以来,在校园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引下,高三数学备课组8位教师教师结合本学期教学计划,认真学习校园的有关要求,认真履行备课组长与教师的职责,认真完成校园的各项工作,用心组织备课活动,加强学科的理论学习,使数学组成为团结和谐、勤奋、互助合作潜力较强的备课组。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常规方面

1、有计划的安排高三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坚持间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状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状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2、集思广益,加强群众备课

高三数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共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间周一次大的活动,资料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数学教学的最新动态、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两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3、严格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益

按照校园的要求,用心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群众备课。每周一测,要求要有必须的知识覆盖面,有必须的难度和深度,由专人负责出题;每次月考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兼顾各班的学生水平,并要到达必须的预期效果。

4、做好试卷命题,阅卷和质量分析,提出改善的意见和措施。

备课组的精诚合作是取得成绩的关键,我们的备课组做事十分齐心。我们坚持群众备课。群众备课使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到达统一,理解更深刻,时间安排一致。除了规定的时间群众备课外,我们还经常在一齐讨论,解决问题。其次,统一测试、统一复习资料。平时,备课组安排老师出单元资料、检测题,然后统一使用。在高考复习阶段,组长安排每个老师负责出各章节的复习资料、复习题,资料共享。

二、加强业务学习,建立团结和谐昂扬向上的群众。

备课组共有8位教师,年青教师2位。中年青教师占百分之八十,但他们好学上进,业务素质高。本学期洪国清老师上了一节校级示范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听课老师一致好评。我们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风正,教风好,是一支个性能吃苦,个性能战斗的团队,得到校园及年级组领导的一致好评。

三、今后工作的思考:

1、学习:向大纲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理解新知识,改变旧观念,用心推行新课改;

2、推行新课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施教学重心前置;课堂上要做到重点的要精讲,难点要巧讲,该讲的讲到位,不该讲的直接不讲;

3、抓辅导,抓纠错,抓答疑:进一步利用周周练,适当的时间做好补差工作,关心爱护后进生,坚信让每个学生成功;提高错题集的使用工作,做到有错必纠,有批必评;缩小班级之间的差距;

最后,我们这个数学备课组力争在今年被评为校级优秀备课组,在新的学期,我们深知领导的要求,也深知学生家长的期盼,更深知自己的压力和职责,我们将把压力变为动力,更加努力,做到爱岗敬业,踏实工作,相信有领导的关心和帮忙,有我们组内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干劲,我坚信我们已出色的完成了本届高三数学教学任务,本届学生的高考成绩也一定最优。

洪文仲

2018.06.20

第四篇:高三数学个人总结

高三数学个人总结

高三这一年来,老师们发挥集体的智慧,精心备课,认真上课,仔细批改作业,让学生取得巨大进步。今年的高考我校取得辉煌成绩,与老师们的辛勤努力分不开。下面我对本学年的工作做一简单总结,以为将来取得更大成就而努力。本学年具体工作如下:

一 .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深入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能够认真钻研课改新精神,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学校四步十六字教学改革积极参与探索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计划详尽,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

1本学年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1)钻研考试大纲,把握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结合市教研室的高三工作计划,制定适合学生实际的高考复习计划。

(2)针对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落实学校高效课堂的教学精神,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2.强化基础知识落实。

高考综合能力测试,以能力立意为主,但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夯实基础知识是提高考分的大前提。一轮复习紧紧围绕基础知识的落实,注重知识网络的构建。紧扣高考考点,强化知识梳理,复习做到到边到沿。

3.针对文科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三、高三以来的工作措施:

1、从知识结构上,强化高考重点内容及新教材新增内容的复习。

2、从课堂结构上,重视思想方法、通性通法的进一步提炼。力求少讲多练,让优等生吃饱。

3、从训练安排上,加大定时训练、综合训练的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调整学生的考试心态,提高应试技巧。综合题在难题的设置上实施s型编排,连续几套题注意难易交替,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应对难度大的试题和较易试题的作答技巧。

4、三轮复习层层深入,由基础到综合,由知识到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应用意识,为高考铺路。

最终,我校今年高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光重点本科就占1/3,还有一位同学考上清华大学。这和领导们的支持分不开,更和老师们的努力分不开。让我们继续努力,争取再创辉煌。

2010-7-28

第五篇: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模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如:集合Ax|ylgx,By|ylgx,C(x,y)|ylgx,A、B、C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集合Ax|x22x30,Bx|ax1

若BA,则实数a的值构成的集合为

3.注意下列性质:

1(答:1,0,)

3(1)集合a1,a2,„„,an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2n;

(2)若ABABA,ABB;

(3)德摩根定律:

CUABCUACUB,CUABCUACUB

如: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3M,∴

4.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ax50的解集为M,若3M且5M,求实数a

x2aa·35032aa·55025a的取值范围。

5a1,9,25)

3∵5M,∴ 5.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

“非”().若pq为真,当且仅当p、q均为真

若pq为真,当且仅当p、q至少有一个为真 若p为真,当且仅当p为假

6.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A→B,是否注意到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中有元素无原象。)

8.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求函数的定

型?

例:函数yx4xlgx32的定义域是(答:0,22,33,4)

10.如何

合函

数的定

如:函数f(x)的定义域是a,b,ba0,则函数F(x)f(x)f(x)的定

义域是_____________。

(答:a,a)



11.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如:fx1exx,求f(x).令tx1,则t0

∴xt21

2

∴f(t)et1t2∴f(x)ex21x21x0

12.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

(①反解x;②互换x、y;③注明定义域)

1x如:求函数f(x)2x奇函数性;

x0x1x11的反函数

(答:f(x))

x0xx0

13.反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①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②保存了原来函数的单调性、③设y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C,aA,bC,则f(a)=bf1(b)a

1ff(a)f1(b)a,ff1(b)f(a)b

(yf(u),u(x),则yf(x)(外层)(内层)

14.如何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取值、作差、判正负)

如何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当内、外层函数单调性相同时f(x)为增函数,否则f(x)为减函数。)如:求ylog1x22x的单调区间

(设ux22x,由u0则0x2

2且log1u,ux11,如图: u O 1 2 x

当x(0,1]时,u,又log1u,∴y

2当x[1,2)时,u,又log1u,∴y

215.如何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在区间a,b内,若总有f'(x)0则f(x)为增函数。(在个别点上导数等于 零,不影响函数的单调性),反之也对,若f'(x)0呢?

如:已知a0,函数f(x)x3ax在1,上是单调增函数,则a的最大

B.1

C.2

D.3

值是()

A.0 2aa(令f'(x)3xa3xx033则xa或x3a3

由已知f(x)在[1,)上为增函数,则a1,即a

3∴a的最大值为3)3

16.函数f(x)具有奇偶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什么?

(f(x)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若f(x)f(x)总成立f(x)为奇函数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若f(x)f(x)总成立f(x)为偶函数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

注意如下结论:

(1)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奇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两个偶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奇函数的乘积是奇函数。(2)若f(x)是奇函数且定义域中有原点,则f(0)0。

a·2xa2如:若f(x)为奇函数,则实数a2x1(∵f(x)为奇函数,xR,又0R,∴f(0)0

a·20a2即0,∴a1)0212x又如:f(x)为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当x(0,1)时,f(x)x,41求f(x)在1,1上的解析式。2x(令x1,0,则x0,1,f(x)x

41

2x2x

又f(x)为奇函数,∴f(x)4x114x

2xx(1,0)

又f(0)0,∴f(x)4x1x0)

2x4x1x0,1

17.你熟

周期

数的定

义(若存在实数T(T0),在定义域内总有fxTf(x),则f(x)为周期函数,T是一个周期。)如:若fxaf(x),则

(答:f(x)是周期函数,T2a为f(x)的一个周期)

又如:若f(x)图象有两条对称轴xa,xb

即f(ax)f(ax),f(bx)f(bx)

则f(x)是周期函数,2ab为一个周期

如:

18.你掌握常用的图象变换了吗?

f(x)与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f(x)与f(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f(x)与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f(x)与f1(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f(x)与f(2ax)的图象关于直线xa对称

f(x)与f(2ax)的图象关于点(a,0)对称

yf(xa)

将yf(x)图象左移a(a0)个单位右移a(a0)个单位yf(xa)

上移b(b0)个单位yf(x下移b(b0)个单位a)byf(xa)b

注意如下“翻折”变换:

f(x)f(x)f(x)f(|x|)

如:f(x)log2x1

作出ylog2x1及ylog2x1的图象

y y=log2x O 1 x

19.你熟练掌握常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了吗?

(k<0)y(k>0)y=b O’(a,b)O x x=a

(1)一次函数:ykxbk0

(2)反比例函数:ykxk0推广为ybkxak0是中心O'(a,b)双

曲axbxca0ab24acb2(3)二次函数y2x2a4a图象为抛物线 顶点坐标为b2a,4acbb4a,对称轴x2a

线

开口方向:a0,向上,函数ymin4acb24a4acb24a

a0,向下,ymax

应用:①“三个二次”(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二次方程

ax2bxc0,0时,两根x1、x2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 的两个交点,也是二次不等式ax2bxc0(0)解集的端点值。

②求闭区间[m,n]上的最值。

③求区间定(动),对称轴动(定)的最值问题。

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0b2如:二次方程axbxc0的两根都大于kk

2af(k)0 y(a>0)O k x1 x2 x

一根大于k,一根小于kf(k)0(4)指数函数:yaxa0,a1(5)对数函数ylogaxa0,a1

由图象记性质!

(注意底数的限定!)

y y=ax(a>1)(01)1 O 1 x(0

(6)“对勾函数”yxkk0 x

利用它的单调性求最值与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区别是什么?

y k O k x

20.你在基本运算上常出现错误吗?

指数运算:a01(a0),apamn1(a0)pa

nam(a0),amn1nam(a0)

对数运算:logaM·NlogaMlogaNM0,N0 logaM1logaMlogaN,loganMlogaM Nn对数恒等式:alogaxx

logcbnlogambnlogab

logcam

(赋值法、结构变换法)对数换底公式:logab

21.如何解抽象函数问题?如:(1)xR,f(x)满足f(xy)f(x)f(y),证明f(x)为奇函数。

(先令xy0f(0)0再令yx,„„)

(2)xR,f(x)满足f(xy)f(x)f(y),证明f(x)是偶函数。(先令xytf(t)(t)f(t·t)

∴f(t)f(t)f(t)f(t)

∴f(t)f(t)„„)(3)证明单调性:f(x2)fx2x1x2„„



22.掌握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了吗?

(二次函数法(配方法),反函数法,换元法,均值定理法,判别式法,利用函数单调性法,导数法等。)如求下列函数的最值:

(1)y2x3134x(2)y2x4x3

2x22(4)yx49x(3)x3,y设x3cos,0,x3

(5)y4x9,x(0,1] x

23.你记得弧度的定义吗?能写出圆心角为α,半径为R的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吗?

(l·R,S扇11l·R·R2)22

24.熟记三角函数的定义,单位圆中三角函数线的定义

sinMP,cosOM,tanAT

y T B S P α O M A x

如:若0,则sin,cos,tan的大小顺序是8

又如:求函数y12cosx的定义域和值域。

2(∵12cosx)12sinx0 2

∴sinx2,如图:2

∴2k5x2kkZ,0y1244

25.你能迅速画出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象吗?并由图象写出单调区间、对称点、对称轴吗?

sinx1,cosx1

2yytgxxO

2对称点为k,0,kZ

2ysinx的增区间为2k,2k2kZ2

3减区间为2k,2kkZ

22

图象的对称点为k,0,对称轴为xkycosx的增区间为2k,2kkZ

kZ 2

减区间为2k,2k2kZ

图象的对称点为k,0,对称轴为xkkZ 2ytanx的增区间为k,k2kZ 2

26.正弦型函数y=Asinx+的图象和性质要熟记。或yAcosx(1)振幅|A|,周期T2

若fx0A,则xx0为对称轴。||

若fx00,则x0,0为对称点,反之也对。

3,,2,求出x与y,依点(2)五点作图:令x依次为0,22(x,y)作图象。(3)根据图象求解析式。(求A、、值)

(x1)0

如图列出(x2) 解条件组求、值

正切型函数yAtanx,T||

27.在三角函数中求一个角时要注意两个方面——先求出某一个三角函数值,再判定角的范围。

如:cosx2362,x,2,求x值。

(∵x372,∴6x653,∴x654,∴x1312)

28.在解含有正、余弦函数的问题时,你注意(到)运用函数的有界性了吗?

如:函数ysinxsin|x|的值域是

(x0时,y2sinx2,2,x0时,y0,∴y2,2)

29.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图象变换了吗?

(平移变

换、伸

换)

式如:函数y2sin2x41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才能得到ysinx的

图象?

(y2sin2x1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1y2sin2x1 424左平移个单位1个单位42sinx1y2sinx1上平移y2sinx 412ysinx)纵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

30.熟练掌握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和诱导公式了吗?

如:1sin2cos2sec2tan2tan·cotcos·sectan 4sin

cos0„„称为1的代换。2“k·”化为的三角函数——“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297tansin2164“奇”、“偶”指k取奇、偶数。

如:cos

又如:函数ysintan,则y的值为coscotB.负值

C.非负值

D.正值

A.正值或负值

sinsin2cos1cos(y0,∵0)coscos2sin1cossinsin

31.熟练掌握两角和、差、倍、降幂公式及其逆向应用了吗? 理解公式之间的联系:

令sinsincoscossinsin22sincos 令coscoscossinsincos2cos2sin2 tantantan22 2cos112sin 1tan·tantan2

2tan 1tan2 1cos22 1cos2sin22cos2

asinbcosa2b2sin,tansincos2sin 4b a

sin3cos2sin3可

应用以上公式对三角函数式化简。(化简要求:项数最少、函数种类最少,分母中不含三角函数,能求值,尽

值。)

(1)角的变换:如,(2)名的变换:化弦或化切

(3)次数的变换:升、降幂公式

„„ 22

2(4)形的变换:统一函数形式,注意运用代数运算。

sincos21,tan,求tan2的值。

1cos23sincoscos1(由已知得:1,∴tan2sin22sin22又tan

321tantan1∴tan2tan32)

2181tan·tan1·32如:已知b2c2a2余弦定理:abc2bccosAcosA2bc222

32.正、余弦定理的各种表达形式你还记得吗?如何实现边、角转化,而解斜三角形?

(应用:已知两边一夹角求第三边;已知三边求角。)

a2RsinAabc正弦定理:2Rb2RsinB

sinAsinBsinCc2RsinC

S1a·bsinC 2∵ABC,∴ABC

∴sinABsinC,sin如ABC中,2sin2ABCcos 22ABcos2C1 22

2c2(1)求角C;(2)若ab,求cos2Acos2B的值。

2((1)由已知式得:1cosAB2cos2C11 又ABC,∴2cos2CcosC10

1或cosC1(舍)

又0C,∴C 231222

(2)由正弦定理及abc得:

232222

2sinA2sinBsinCsin 343 1cos2A1cos2B

∴cos2Acos2B)

∴cosC

33.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角时要注意角的范围。

反正弦:arcsinx,,x1,1

22

反余弦:arccosx0,,x1,1 反正切:arctanx,,xR

22

34.不等式的性质有哪些?

(1)ab,c0acbcc0acbc(2)ab,cdacbd

(3)ab0,cd0acbd

(4)ab0

1111,ab0 abab(5)ab0anbn,nanb

(6)|x|aa0axa,|x|axa或xa

如:若110,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bB.abb2)

A.a2b2C.|a||b||ab|D.ab2 ba均

2答案:C

35.22利用

不等式

abab2aba,bR;ab2ab;ab求最值时,你是否注

2意到“a,bR”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积(ab)或和(ab)其中之一为定

值?(一正、二定、三相等)

注意如下结论:

a2b2ab2ababa,bR22ab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a2b2c2abbccaa,bR 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ab0,m0,n0,则

bbmana1 aambnb4如:若x0,23x的最大值为x4(设y23x2212243 x当且仅当3x

423,又x0,∴x时,ymax243)x3

又如:x2y1,则2x4y的最小值为

(∵2x22y22x2y221,∴最小值为22)

36.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都掌握了吗?

(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数学归纳法等)

并注意简单放缩法的应用。

如:证明1(1111„2 22223n

111111„„1„„

1223n1n2232n211

11111„„223n1n122)n

37.解分式不等式f(x)aa0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g(x)

(移项通分,分子分母因式分解,x的系数变为1,穿轴法解得结果。)

38.用“穿轴法”解高次不等式——“奇穿,偶切”,从最大根的右上方开始

如:x1x1x20 2

339.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要注意对字母参数的讨论

如:对数或指数的底分a1或0a1讨论

40.对含有两个绝对值的不等式如何去解?

(找零点,分段讨论,去掉绝对值符号,最后取各段的并集。)

例如:解不等式|x3|x11 (解集为x|x1)2

41.会用不等式|a||b||ab||a||b|证明较简单的不等问题 如:设f(x)x2x13,实数a满足|xa|1 求证:f(x)f(a)2(|a|1)

f(a)||(x2x13)(a2a13)|

证明:|f(x)|(xa)(xa1)|(|xa|1)

|xa||xa1||xa1||x||a|1

又|x||a||xa|1,∴|x||a|1 ∴f(x)f(a)2|a|22|a|1

(按不等号方向放缩)

42.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常用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可转化为最值问题,或“△”问题)

如:af(x)恒成立af(x)的最小值

af(x)恒成立af(x)的最大值 af(x)能成立af(x)的最小值

例如:对于一切实数x,若x3x2a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设ux3x2,它表示数轴上到两定点2和3距离之和 umin325,∴5a,即a5

或者:x3x2x3x25,∴a5)

43.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an1and(d为常数),ana1n1d 等差中项:x,A,y成等差数列2Axy 前n项和Sn

a1annna21nn12d

性质:an是等差数列

(1)若mnpq,则amanapaq;

(2)数列a2n1,a2n,kanb仍为等差数列; Sn,S2nSn,S3nS2n„„仍为等差数列;

(3)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可设为ad,a,ad;(4)若an,bn是等差数列Sn,Tn为前n项和,则amS2m1; bmT2m(5)an为等差数列Snan2bn(a,b为常数,是关于n的常数项为 Sn的最值可求二次函数Snan2bn的最值;或者求出an中的正、负分界 0的二次函数)

项,即:

an0当a10,d0,解不等式组可得Sn达到最大值时的n值。

a0n1an0当a10,d0,由可得Sn达到最小值时的n值。

a0n 如:等差数列an,Sn18,anan1an23,S31,则n(由anan1an233an13,∴an11

又S3a1a3·33a221,∴a21

311na1anna2an1·n3∴Sn18

2n27)

44.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an1q(q为常数,q0),ana1qn1 an

等比中项:x、G、y成等比数列G2xy,或Gxy na1(q

前n项和:S1)na11qn(要注意!1q(q1))

性质:an是等比数列

(1)若mnpq,则am·anap·aq

(2)Sn,S2nSn,S3nS2n„„仍为等比数列

45.由Sn求an时应注意什么?

(n1时,a1S1,n2时,anSnSn1)

46.你熟悉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吗?

例如:(1)求差(商)法

如:a111n满足2a122a2„„2nan2n 解:n1时,12a1215,∴a114

n2时,12a11122a2„„2n1an12n15

12得:12nan2

∴an2n1

∴a14(n1)n2n1(n2)

[练习] 数列an满足SnSn153an1,a14,求an

(注意到aSSn1n1Sn1n代入得:S4 n

又S14,∴Sn是等比数列,Sn4n

1

2

n2时,anSnSn1„„3·4n1

(2)叠乘法

例如:数列an中,a13,an1n,求an ann

1解:a2aaa12n11·3„„n·„„,∴n a1a2an123na1n

又a13,∴an3 n

(3)等差型递推公式

由anan1f(n),a1a0,求an,用迭加法

n2时,a2a1f(2)a3a2f(3)两边相加,得:

„„„„anan1f(n)ana1f(2)f(3)„„f(n)∴ana0f(2)f(3)„„f(n)

[练习]

数列an,a11,an3n1an1n2,求an

(an1n31)2

(4)等比型递推公式

ancan1dc、d为常数,c0,c1,d0

可转化为等比数列,设anxcan1x ancan1c1x

令(c1)xd,∴xd c dd∴an是首项为a,c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1c1c1∴anddn1a1·c c1c1

dn1d ∴ana1cc1c1[练习]

数列an满足a19,3an1an4,求an 4(an83n1

1)

2an,求an

an2

(5)倒数法

例如:a11,an11an1an2112an2an

由已知得:1an1

∴11 an 111为等差数列,1,公差为 a12an1111n1·n1 an22

∴an2 n1

47.你熟悉求数列前n项和的常用方法吗?

例如:(1)裂项法:把数列各项拆成两项或多项之和,使之出现成对互为相反数的项。

如:a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求1k1akak1n

解:由11111d0

ak·ak1akakddakak1

n1111∴aadaak1kk1k1kk1n

1111111„„da1a2a2a3aann1111da1an1

[练习]

求和:1111„„ 12123123„„n

(an„„„„,Sn21)n1

(2)错位相减法:

若an为等差数列,bn为等比数列,求数列anbn(差比数列)前n项

和,可由SnqSn求Sn,其中q为bn的公比。

如:Sn12x3x24x3„„nxn11

x·Snx2x23x34x4„„n1xn1nxn2

12:1xSn1xx2„„xn1nxn x1时,Sn1xnxnn

1x21x

x1时,Sn123„„nnn12

(3)倒序相加法:把数列的各项顺序倒写,再与原来顺序的数列相加。

Sna1a2„„an1an相加

Snanan1„„a2a1

2Sna1ana2an1„„a1an„„

[练习] x2111已知f(x),则f(1)f(2)ff(3)ff(4)f2341x2

x1(由f(x)fx1x22x211 2221x1x11x1x2 111∴原式f(1)f(2)ff(3)ff(4)f

234

111113)22

48.你知道储蓄、贷款问题吗?

△零存整取储蓄(单利)本利和计算模型:

若每期存入本金p元,每期利率为r,n期后,本利和为:

nn1Snp1rp12r„„p1nrpnr„„等差问题

2

△若按复利,如贷款问题——按揭贷款的每期还款计算模型(按揭贷款——分期等额归还本息的借款种类)

若贷款(向银行借款)p元,采用分期等额还款方式,从借款日算起,一期(如一年)后为第一次还款日,如此下去,第n次还清。如果每期利率为r(按复利),那么每期应还x元,满足

p(1r)nx1rn1x1rn2„„x1rx

11rn1rn1 xx11rrnn

∴xpr1r1r1

p——贷款数,r——利率,n——还款期数

49.解排列、组合问题的依据是:分类相加,分步相乘,有序排列,无序组合。

(1)分类计数原理:Nm1m2„„mn(mi为各类办法中的方法数)分步计数原理:Nm1·m2„„mn(mi为各步骤中的方法数)

(2)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所有排列的个数记为Amn.Amnnn1n2„„nm1n!mn

nm!

规定:0!1

(3)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组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所有组合个数记为Cmn.nn1„„nm1Amn!Cn mm!m!nm!Ammn

规定:C0n1

(4)组合数性质:

nmm101nnCm,CmCmnCnnCnn1,CnCn„„Cn2

50.解排列与组合问题的规律是:

相邻问题捆绑法;相间隔问题插空法;定位问题优先法;多元问题分类法;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相同元素分组可采用隔板法,数量不大时可以逐一排出结果。

如:学号为1,2,3,4的四名学生的考试成绩

xi89,90,91,92,93,(i1,2,3,4)且满足x1x2x3x4,则这四位同学考试成绩的所有可能情况是()

A.24 B.15 C.12

D.10

解析:可分成两类:

(1)中间两个分数不相等,4有C55(种)

(2)中间两个分数相等

x1x2x3x4

相同两数分别取90,91,92,对应的排列可以数出来,分别有3,4,3种,∴有10种。

∴共有5+10=15(种)情况

51.二项式定理

n1n1n22n(ab)nC0bC2b„Crnanrbr„CnnaCnananb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Tr1Crnanrbr(r0,1„„n)Crn为二项式系数(区别于该项的系数)

r(1)对称性:CrnCnr0,1,2,„„,nn

性质:



1nn(2)系数和:C0nCn„Cn2 35024n1 C1nCnCn„CnCnCn„

2(3)最值:n为偶数时,n+1为奇数,中间一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且为第

n2;n为奇数时,(n1)为偶数,中间两项的二项式 1项,二项式系数为Cn2n1n1系数最大即第项及第1项,其二项式系数为Cn2Cn222n1n1n

如:在二项式x1的展开式中,系数最小的项系数为表示)

11(用数字

(∵n=11

∴共有12项,中间两项系数的绝对值最大,且为第126或第7项 2r由C11x11r(1)r,∴取r5即第6项系数为负值为最小: 65C11C11426

又如:12x2004a0a1xa2x2„„a2004x2004xR,则

(用数字作答)a0a1a0a2a0a3„„a0a2004

(令x0,得:a01

令x1,得:a0a2„„a20041

∴原式2003a0a0a1„„a20042003112004)



52.你对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熟悉吗?

(1)必然事件,P)1,不可能事件,P()0

(2)包含关系:AB,“A发生必导致B发生”称B包含A。

A B

(3)事件的和(并):AB或AB“A与B至少有一个发生”叫做A与B 的和(并)。

(4)事件的积(交):A·B或AB“A与B同时发生”叫做A与B的积。

(5)互斥事件(互不相容事件):“A与B不能同时发生”叫做A、B互斥。

A·B

(6)对立事件(互逆事件):

“A不发生”叫做A发生的对立(逆)事件,A AA,AA

(7)独立事件:A发生与否对B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A与B独立,A与B,A与B,A与B也相互独立。

53.对某一事件概率的求法:

分清所求的是:(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常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即

P(A)A包含的等可能结果m

一次试验的等可能结果的总数n

(2)若A、B互斥,则PABP(A)P(B)(3)若A、B相互独立,则PA·BPA·PB



(4)P(A)1P(A)

(5)如果在一次试验中A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A恰好发生

kk次的概率:Pn(k)Cknp1pnk

如:设10件产品中有4件次品,6件正品,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从中任取2件都是次品;

C224P1 2C10153C2104C6P2521C10

(2)从中任取5件恰有2件次品;

(3)从中有放回地任取3件至少有2件次品;

解析:有放回地抽取3次(每次抽1件),∴n=10而至少有2件次品为“恰有2次品”和“三件都是次品”

∴mC·46423213

23C2443·4·64∴P3

125103

(4)从中依次取5件恰有2件次品。

解析:∵一件一件抽取(有顺序)

∴nA,mCAA510242536

23C2104A5A6 ∴P4521A10

分清(1)、(2)是组合问题,(3)是可重复排列问题,(4)是无重复排列问题。

54.抽样方法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表法)常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少时,它的特征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系统抽样,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多时,它的主要特征是均衡成若干部分,每部分只取一个;分层抽样,主要特征是分层按比例抽样,主要用于总体中有明显差异,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和平等性。

55.对总体分布的估计——用样本的频率作为总体的概率,用样本的期望(平均值)和方差去估计总体的期望和方差。

要熟悉样本频率直方图的作法:

(1)算数据极差xmaxxmin;

(2)决定组距和组数;(3)决定分点;(4)列频率分布表;(5)画频率直方图。

其中,频率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率

组距

1x1x2„„xn n1222样本方差:S2x1xx2x„„xnxn样本平均值:x

如:从10名女生与5名男生中选6名学生参加比赛,如果按性别分层随机抽样,则组成此参赛队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42C10C5()6C1

556.你对向量的有关概念清楚吗?(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向量的模——有向线段的长度,|a|

(3)单位向量|a0|1,a0a|a|

(4)零向量0,|0|0 

长度相等(5)相等的向量ab

方向相同

在此规定下向量可以在平面(或空间)平行移动而不改变。

(6)并线向量(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

b∥a(b0)存在唯一实数,使ba

(7)向量的加、减法如图:

OAOBOC OAOBBA



(8)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向量的分解定理)

e1,e2是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a为该平面任一向量,则存在唯一

实数对

1、2,使得a1e12e2,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 的一组基底。

(9)向量的坐标表示

设ax1,y1,bx2,y2

则abx1,y1y1,y2x1y1,x2y2 ax1,y1x1,y1 

若Ax1,y1,Bx2,y2 则ABx2x1,y2y1

|AB|x2x12y2y12,A、B两点间距离公式



57.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a·b|a|·|b|cos叫做向量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

为向量a与b的夹角,0,

B  b O  a D A

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

a·b等于|a|与b在a的方向上的射影|b|cos的乘积。



(2)数量积的运算法则

①a·bb·a

②(ab)ca·cb·c ③a·bx1,y1·x2,y2x1x2y1y2

注意: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a·b)·ca·(b·c)

(3)重要性质:设ax1,y1,bx2,y2 ①a⊥ba·b0x1·x2y1·y20 ②a∥ba·b|a|·|b|或a·b|a|·|b|

ab(b0,惟一确定)x1y2x2y10

22121

 ③a|a|xy,|a·b||a|·|b|

④cosa·b|a|·|b|x1x2y1y2xy·xy21212222

[练习](1)已知正方形ABCD,边长为1,ABa,BCb,ACc,则

|abc|

答案:2



(2)若向量ax,1,b4,x,当x时a与b共线且方向相同



答案:2

(3)已知a、b均为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为60,那么|a3b|13 o

答案:

58.线段的定比分点

设P1x1,y1,P2x2,y2,分点Px,y,设P1、P2是直线l上两点,P点在

l上且不同于P1、P2,若存在一实数,使P1PPP2,则叫做P分有向线段 P1P2所成的比(0,P在线段P1P2内,0,P在P1P2外),且

x1x2x1x2xx12,P为P1P2中点时,yy1y2yy1y212

如:ABC,Ax1,y1,Bx2,y2,Cx3,y3 yy2y3xx2x3则ABC重心G的坐标是1,1

3

3※.你能分清三角形的重心、垂心、外心、内心及其性质吗?

59.立体几何中平行、垂直关系证明的思路清楚吗?

平行垂直的证明主要利用线面关系的转化:

线∥线线∥面面∥面

判定性质线⊥线线⊥面面⊥面

线∥线线⊥面面∥面

线面平行的判定:

a∥b,b面,aa∥面

a b 

线面平行的性质:

∥面,面,ba∥b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

PA⊥面,AO为PO在内射影,a面,则 a⊥OAa⊥PO;a⊥POa⊥AO

线面垂直:

P O a

a⊥b,a⊥c,b,c,bcOa⊥

a O α b c

面面垂直:

a⊥面,a面⊥

面⊥面,l,a,a⊥la⊥

α a l β

a⊥面,b⊥面a∥b 面⊥a,面⊥a∥

a b 

60.三类角的定义及求法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θ≤90°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0°≤θ≤90°

=0o时,b∥或b

(3)二面角:二面角l的平面角,0o180o

(三垂线定理法:A∈α作或证AB⊥β于B,作BO⊥棱于O,连AO,则AO⊥棱l,∴∠AOB为所求。)

三类角的求法: ①找出或作出有关的角。

②证明其符合定义,并指出所求作的角。③计算大小(解直角三角形,或用余弦定理)[练习]

(1)如图,OA为α的斜线OB为其在α内射影,OC为α内过O点任一直线。

证明:coscos·cos

A θ O β B C D α

(为线面成角,∠AOC=,∠BOC=)

(2)如图,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对角线BD1=8,BD1与侧面B1BCC1所成的为30°。

①求BD1和底面ABCD所成的角; ②求异面直线BD1和AD所成的角;

③求二面角C1—BD1—B1的大小。

D1 C1 A1 B1 H G D C A B

36(①arcsin;②60o;③arcsin)

43(3)如图ABCD为菱形,∠DAB=60°,PD⊥面ABCD,且PD=AD,求面PAB与面PCD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

P F D C A E B

(∵AB∥DC,P为面PAB与面PCD的公共点,作PF∥AB,则PF为面PCD与面PAB的交线„„)

61.空间有几种距离?如何求距离?

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间距离。

将空间距离转化为两点的距离,构造三角形,解三角形求线段的长(如:三垂线定理法,或者用等积转化法)。如:正方形ABCD—A1B1C1D1中,棱长为a,则:(1)点C到面AB1C1的距离为___________;

(2)点B到面ACB1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3)直线A1D1到面AB1C1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4)面AB1C与面A1DC1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5)点B到直线A1C1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

D C A B D1 C1 A1 B1

62.你是否准确理解正棱柱、正棱锥的定义并掌握它们的性质?

正棱柱——底面为正多边形的直棱柱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正棱锥的计算集中在四个直角三角形中:

它们各包含哪些元素?

RtSOB,RtSOE,RtBOE和RtSBE

S正棱锥侧63.1C·h'(C——底面周长,h'为斜高)

2有

? V锥1底面积×高

3球(1)球心和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rR2d2

(2)球面上两点的距离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为此,要找球心角!

(3)如图,θ为纬度角,它是线面成角;α为经度角,它是面面成角。

(4)S球4R2,V球4R3 3

(5)球内接长方体的对角线是球的直径。正四面体的外接球半径R与内切球半径r之比为R:r=3:1。

如:一正四面体的棱长均为2,四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

积为()

A.3熟B.4记

C.33列

D.6

答案:A

64.(1)l直线的倾斜角0,,ktan

y2y1,x1x2

x2x12P1x1,y1,P2x2,y2是l上两点,直线l的方向向量a1,k

点斜式:yy0kxx0(k存在)

斜截式:ykxb

(2)直线方程:

截距式:xy

1一般式:AxByC0(A、B不同时为零)abAx0By0CAB2(3)点P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d

(4)l1到l2的到角公式:tank2k11k1k2

l1与l2的夹角公式:tank2k11k1k2

65.如何判断两直线平行、垂直?

A1B2A2B1l1∥lk1k2l1∥l2(反之不一定成立)A1C2A2C1

A1A2B1B20l1⊥l2

k1·k21l1⊥l2

66.怎样判断直线l与圆C的位置关系?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比较。

直线与圆相交时,注意利用圆的“垂径定理”。

67.怎样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

联立方程组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0相交;0相切;0相离

68.分清圆锥曲线的定义

椭圆PF1PF22a,2a2cF1F2第一定义双曲线PF1PF22a,2a2cF1F2抛物线PFPK

第二定义:e y PFPKc 0e1椭圆;e1双曲线;e1抛物线 a

b c O F1 F2 a x xa2

x2y21ab0 a2b2

a2b2c2

x2y221a0,b0

c2a2b22ab

e>1 e=1 P 0

x2y2x2y269.与双曲线221有相同焦点的双曲线系为220

abab

70.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要注意其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0的限制。(求交点,弦长,中点,斜率,对称存在性问题都在△≥0下进行。)

弦长公式P1P21k22xx124x1x2

1212y1y24y1y2k

71.会用定义求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吗?

如:

PF2a2x2y2e,PF2ex0ex0a

PF1ex0a 

1PKca2b2 y A P2 O F x P1 B

y22pxp0

通径是抛物线的所有焦点弦中最短者;以焦点弦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

有关中点

”。

72.如:椭圆mx2ny21与直线y1x交于M、N两点,原点与MN中点连 线的斜率为2m,则的值为2n

答案:

m2n2A

73.“对称”问题?(1)证明曲线C:F(x,y)=0关于点M(a,b)成中心对称,设A(x,y)为曲线C上任意一点,设

A'(x',y')为

关于点

M的对称点。

(由axx'yy',bx'2ax,y'2by)22只要证明A'2ax,2by也在曲线C上,即f(x')y'AA'⊥l(2)点A、A'关于直线l对称AA'中点在l上kAA'·kl1AA'中点坐标满足l方程xrcos74.圆xyr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yrsin222

xacosx2y2椭圆221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ybsinab

75.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注意讨论范围。

(直接法、定义法、转移法、参数法)

76.对线性规划问题:作出可行域,作出以目标函数为截距的直线,在可行域内平移直线,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值。

下载高三数学总结(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数学总结(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

    高三数学工作总结王锦珠 这学期我担任高三年文科班(9)(10)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集体备课 , 优化课堂教学。 新的高考形势下,高三数学怎么去教......

    2016高三数学教学总结

    2016高三数学教学总结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一)从高三紧张的备考气氛中走出来,学生又出现了新的替换。回顾过去的一年,有辛苦,更有欣喜;有困惑,亦有收获。本届高三,我担任两个文科班数......

    2014高三数学教学总结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一) 2003年高考中,我校考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与市、县、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特别是寇老师和仲主任、闫老师在百忙中,为我们高三教学工作提供了准......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 --------易映梅 这学期来,我在数学教学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掌握学情,做到有的放矢。 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在第一次测......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15篇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1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高三(1)、(2)班的数学老师,高三的学习是紧张的,一学期的时光过得很快,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学期......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1 在学校的领导和安排下,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复习工作是合理和有效的,学校的安排也是科学的。首先复习前是要制定一个好的复习计划,这是搞好高......

    高三数学科组总结

    高州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科组工作总结本学期,数学科组教研工作按照学校教学计划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自然和谐的教育观为指导,以优化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

    学习从分享开始 高三数学教学总结这是我第一年任教高三年级,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深知肩上的责任,一直以来我努力的工作学习,我以及我们数学备课组经常积极交流,团结协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