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孩子在激励中自信地成长
让孩子在激励中自信地成长
——谈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的人文关怀
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在我市已经试行两年半了,它的基本要求既是“以人为本”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对学生多一些更多一些人文关怀。针对评价来说“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自信对学生的心智成长和人格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个阶段中形成自信、乐观、勤奋等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时期。而且这时期他们具有很大的向师性,教师激励赏识的评价是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的重要因素。但在过去的评价中,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教师往往更多地采用指责、惩罚等措施,这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是很不利的。为此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了“让孩子在激励中自信地成长”的探究教学。本文就是记录总结了一学期来的研究经过和体会,文章主要分“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实践经过”、“效果和体会”四个部分展开论述。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关键词:激励自信评价人文关怀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新学期伊始,学生纪律松散了,部分学生作业字迹潦草,还有几个竟然家庭作业不完成。和上个学期比明显退步了,我很生气,把班上不管好生差生,只要哪一方面不让我满意就狠狠地批评几句,拿他和班上最优秀的学生比较一番,第一堂语文课就成了“批斗课”。
之后几天,我上课都感到索然无味。从前课堂上老师只要一个问题提下去,总有许多小手高高地举着,争先恐后地回答。可这几天举手的人明显减少了,反反复复总是那么几个人。二年级就这样以后还怎么办,我忍不住又与上学期的表现作对比,批评了班级里举手不积极的学生。
可是情况仍不见好转。
“谁愿意来读读课文?”——鼓励之下,才有三三两两的学生举手。
“你觉得课文中哪种鸟儿的话对,为什么呢?”期待很久,却没有人举手,我只好点名。
„„
磕磕碰碰下来,计划3课时的教学内容上5课时。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
首先我回顾了上学期为什么课堂氛围较好,再和本学期开学以来的情况作对比,找找其中的异同点。我发现评价与因评价所导致的自信心的强弱在这中间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问题的分析
评价,作为一种工具可以为评价对象提供一个客观的比较标准,使教育活动参与者了解和确认自己的成效能力和能力倾向,从而不断端正动机弥补不足,激发上进心,科学地运用评价可督促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及时发现缺陷以此鞭策自己。它可以分成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对学生而言教师对他怎么看,也就是平时生活中的口头评价,是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当众口头评价对他们的影响最大。
在第一学期中,由于刚接班,我就比较仔细地观察班级情况,发现班中学生大部分比较胆小害羞。在平时工作中就特别注意鼓励他们,评价时多用“你真能干”“你能行”“这次测验你的拼音识字做得很好,给你一个★。写字还有几个做不出,平时抄写时要动脑筋记一记,好好加油你会更棒!”等激励性的语言,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比如,有个姓陆的学生写字老写不好,怎么教也改不好。有一次要进行写字比赛,赛前几天我看到他练得很努力。比赛的作品也写得很认真,与其他学生比还是较差,但纵向比较明显有进步,我就在班上大大表扬他:“今天老师要表扬一个同学——他就是陆╳╳小朋友。这几天大家有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变化?”有的说:“这几天吃完午餐,我经常看到他在教室里练字。”有的说:“前天在家里我找他去玩,他也不去。”我再说:“今天陆╳╳小朋友给了老师一个惊喜,(展示他的作品)他写字可认真了,姿势也非常端正,你们看他的字是不是比以前整洁美观多了?(转向陆╳╳小朋友)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的字会更美,一定能成为我们班的未来书法家!”然后把他的作品贴在“小小书法家”里,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相信你们也会让老师大吃一惊!”没想到很快在我们班引起了一个写字练字的高潮。下课后经常有学生兴致勃勃地拿着自己写的字来给我看。连平时一写完作业就去玩的学生也在努力练习,然后悄悄地给我批改。看着孩子们满怀期待的眼神,我总是给他们一个满意的微笑,抚摸着他们的头,真诚地说:“写得真棒!老师知道你能行!”“你已经能把笔画写得很工整了,如果能注意它的轻重变化,就能展出了。”“你的字太苗条了,还可以再圆润点,横长些会更美!”这样不仅教学效果较好,而且师生和乐融融学生积极向上,胆小害羞的学生也明显乐观自信了。
反观第二学期来的评价情况,多用的是简单批评,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就差,而且学生学习不积极,心理上不快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自信心,是指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自信心对学生的心智成长和人格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是学生走向成长的阶梯。充满自信的儿童往往积极、富有朝气、机智、好与人交往、兴趣广泛。良好的自信是建立在适当正确的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附于教师和父母的评价,特别是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对儿童的自我评价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成果时,把他们评定为勤奋的或懒惰的,聪明的或愚笨的,讨人喜欢的或令人厌恶的,是优等生、中等生或是差生,这实质上是对儿童的个性、个性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在班级中的地位的评价。小学儿童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通常是信服地接受教师的这种评定,并在理解教师的评价时把自己划入相应的等第。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中指出6—11岁的心理社会危机是勤奋感对自卑感,这是人形成自信、乐观、勤奋等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时期,许多人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可以追溯到本阶段。
教师激励赏识的评价是学生建立自信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欣赏。更需要老师以真挚的爱心,以理解、尊重、信任的精神力量,以真诚、恰如其分、激励的评语感化学生、暗示学生、影响学生,使每个学生以积极的、乐观的心理暗示去抑制抵消消极的、悲观的心理暗示,建立旺盛的自信心。有时教师一个期盼的眼神,一个甜蜜的微笑,一句热心鼓励的话,往往会使学生改变人生态度,进而影响到他的前程。即使那些平时比较顽皮,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内心深处也都有被爱、被肯定、被赞赏、被尊重的欲望。这种欲望一时得到满足,他们身上的许多潜能便会奇迹般地激发出来,从而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
但在过去的评价中,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老师往往高高在上,企图控制儿童的行为和态度,迫使学生符合严格的行为标准。当儿童的行为不能达到其预定的目标时,往往不能冷静地分析原因,更多地使用指责、惩罚措施。使我们孩子的激情、灵感、上进心、创造性等往往处于抑制状态。当学生在学习上失败时,常常错误地运用对比的方法,即把他们与成绩优异的学生加以比较,责备其能力不够,甚至把他们说成“笨蛋”、“白痴”,致使学生气馁,不相信自己的力量。结果遏制了他们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尤其是老师眼中的“差生”,他们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坐在教室里,忍受着老师的冷漠,同学的嘲讽,他们听不懂讲课的内容,做不出布置的作业,考不出学过的内容„„结果很快得出悲观的结论:自己什么也不行,然后日益变得自悲、退缩、不合群。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课程评价也由注重甄别、选拔转为更多地注重激励和反馈的功能。由于语文学习具有重视感悟和情感
体验的特点,决定了评价不能完全采用量化的手段,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要重视语文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定性评价,使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形成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即是“以人为本”,这意味着教师要对学生多一些再多一些人文关怀。杜威说:“每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世界”教师应该真正认识到学生首先是一个“人”,是受人类文化熏陶的人,是生活中的人,是有其独特个性心理特征和情感体验的人。在人文性的语文教育中,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应该受到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应该受到鼓励。同时,在语文活动中,每个人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在评价中就要尊重学生这种个体的差异,运用描述性的方法,运用激励性的评语,来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
三、实践经过
(一).设想
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由此我想到针对目前学生自信心不足的情况,要立即改变评价的方式,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学生尽量从正面引导,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备,多一些赞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使他们在激励赞赏的评价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重拾自信!对少数特别缺乏自信的学生,要给以特别的关心,倡导他们“自我竞争”、“平等竞争”。时时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赏识中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自己并不“差”,知道自己的长处和努力的方向,提高他们的自信。
(二)实践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就注意改正评价时的缺陷,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语文水平,采取不同的激励性评语。对争强好胜的学生,多用一些激将法;对积极上进的学生用引导法;对胆小或成绩较差的就用鼓励法。对优秀生用赞誉鞭策,对中等生多肯定、鼓励,对后进生更多一些宽容和激励。
《美丽的小路》中练习朗读:兔姑娘又从小路上走过,皱起了眉头,说:“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我先投影美丽的小路,请学生想象:自己走在干净整洁的小路上,周围鲜花盛开,小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小脚丫踩在光滑的鹅卵石上。再投影堆积了许多垃圾的小路,想象自己走在上面到处都是垃圾有可乐罐、废纸、塑料袋、剩饭菜等还散发着一阵阵恶心的臭味,把小鸟、小蜜蜂都熏走了,只有可恶的苍蝇在嗡嗡地乱飞乱撞。问:“从美丽的 小路来到肮脏的小路,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学生回答:“为什么小路变脏了?”
“我才几天没有走,小路怎么就变成这样!”“是谁这么不讲卫生,乱扔垃圾,太可恶了!”“我要把小路重新变美!”„„老师问:“小朋友们讲了自己的想法,再看看兔姑娘她是怎么想又是怎么说的?”出示句子,学生自己练读→个别读。丁佳伦学习很积极但朗读水平较差,读的语气太平淡,我先请其他同学评价,一个学生说:“他声音太轻。”一个说:“他读的较好的地方是读时像兔姑娘一样皱眉头。”然后,我微笑着说:“两位同学讲得都很有道理,你能在朗读时像兔姑娘一样皱起眉头说,这样的表情很好给你一个大拇指。那你知道兔姑娘为什么皱眉头吗?”他说:“因为兔姑娘觉得很难过。”追问:“为什么难过?”“因为美丽的小路变脏了。”我就用略带不解的表情和语气说:“刚才你读的时候兔姑娘皱起了眉头,可是老师听他还不够难过,你能再试试更难过的读读吗?”经过一步步引导,他练习后就能较好地读出难过的语气来了。“谁还愿意来读读?”赵璐萍胆子较小,读的声音也比较轻。我就用期望的目光鼓励她:“小兔子胆子是较小,现在她在森林里又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很安全,胆子放大声音再大些好吗?”读第二遍时她就胆子较大声音也响亮了。李晨媛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读得表情到位而且读出了惊讶的语气。我先请同学评,然后欣赏地说:“读得真棒!好象兔姑娘就站在我们面前,看到了又脏又臭的小路很惊讶很奇怪!”然后奖她一颗★。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起来兴趣都很浓厚,而且能根据想象自己见到脏小路的感情,来体会兔姑娘的感受,读出有自己感情特色的或难过或讶异或失望的语气。
古诗《所见》中“闭”是要求认识又要求会写的字,我先请学生做做“闭口立”的动作。再做游戏“我说你做”。1老师说词语学生做动作:闭眼、闭嘴。2学生给“闭”字找朋友老师和其他同学做动作。谢燕飞回答:“闭门。”她是我们班的卫生委员,学习较好但自信心不够。我稍作思考状,然后点头说:“嗯,你已经理解了‘闭’的意思,有个成语叫‘闭门思过’意思就是关起门来想想自己哪里错了。(同时把门关起来,其他同学跟我做关门的动作)‘闭门’是这个成语的一半,能把它说全吗?”她再说一遍:闭门思过。王鑫马上站起来说:“闭手。”还有一些学生在座位上轻轻地说着“闭脚、闭耳”等错误的词语。我就请一位学生做做“闭手”的动作,然后问王鑫:“他做得对吗?”“对”“平时我们把这个动作叫做什么?”“合手”“我们平时生活中把这个动作叫做合手,‘闭’和‘手’平时说话时不在一起,不能算朋友,也不能成为一个词语,但‘闭’就是合上的意思,你对这个字的意思可以看出理解了,刚才老师听到还有的小朋友在说‘闭脚、闭耳’还做了动作,这些都不是词语。你们也像王鑫一样理解了‘闭’的意思,但要注意经常在一起的才是‘朋友’,千万不要找错‘朋友’!”接着请小朋友给“闭”字编个字谜或顺口溜。有的学生说:“门里一个才,闭闭闭。”有的说:“门里住着天才,什么字?”有的说:“才子在门里,闭
闭闭。”还有的说:“天才在关门,什么字?”„„对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根据“闭=门+才”的构造想出来的答案,我都给予肯定。特别是“才子在门里”“天才在关门里”等富有想象力的回答,还把它们写在黑板上‘闭’字的旁边。在指导书写时,把优秀的、有进步的学生的字放到展示台上给大家欣赏。
学完《乌鸦喝水》课文后,学习伙伴问:“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请小朋友给乌鸦想个好办法。陆凌峰说:“用石头把瓶碰碎了乌鸦就喝到水了。”他学习不错,就是太爱表现了,有时问想的不仔细就急着回答。我就请他再把瓶子的情况读一读,问:“瓶子里的水多不多?”“不多”“乌鸦把瓶碰碎后,水会流出来,本来不多的水就更少了,乌鸦能不能解渴啊?”“不能”然后我循循善诱地说:“以后遇到问题要认真分析想清楚,好吗?”丁一新说:“把瓶慢慢地推倒,然后小心地用嘴接住喝。”我赞许地说:“你思考得很仔细,用慢慢推倒、小心接住喝,这样也能喝到水。”把投影倒放90度演示瓶子里的水倒出来了,再说:“这样我们看到乌鸦能喝到一半水,还有一半喝不到,还有更好的办法吗?”高佳林说:“乌鸦可以把旁边的小草叶子伸进瓶子里,蘸点水喝。”他学习成绩较好也爱动脑筋。我点点头说:“这个办法不错,就是喝到的水太少了。有没有喝水喝的更痛快一点的?”戚丹妮学习一般但不爱举手发言,她回答说:“乌鸦可以把叶子卷起来吸里面的水。”我满意地说:“这个办法好。吸水比推瓶子、碰碎瓶子都省力多了!那还有没有不用卷叶子就能吸的办法呢?”马上就有同学站起来说:“乌鸦可以捡一根吸管来。”我给了他一个大拇指,说:“如果附近有吸管的话,这的确是个省力省事,最棒的办法了!”还有的说:“乌鸦可以采根粗的葱来吸。”我惊喜地说:“这个办法真妙!你真会动脑筋想办法。”最后总结:刚才小朋友想出了许许多多的办法,老师想下次乌鸦再碰到这样的情况又没有小石子,有了小朋友的帮助,它再也不用范愁了。
四.效果与体会
半个学期下来,学生们又重新找回了自信,对语文学习充满了信心,每个孩子都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他们的上进心、创造潜能、思维力、想象力都在充满人文关怀的评价课堂中得到极大的发展。平时最胆小内向的学生也能够而且乐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能较大胆主动地提出来。语文课堂变得充满朝气和活力!这段时间的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评价与教学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比教学更具有艺术价值。好的评价方式,能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学生能在你真诚的评价中正确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要塑造一个人就要树立他的自信心,要毁灭一个人只要毁掉他的自信心”的确,人是要不断鼓励的!人是要充满自信的!
第二篇:放手,让孩子自信地成长
放手,让孩子自信地成长
我是一名80后的年轻教师,与传统的教师相比,少了一些拘谨,多了一点自由。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在教学上与班主任工作中,牢牢遵循这一原则: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绝不插手,学生无法独立完成时适当援手。
这个班是二年级接手的,连续教了两届毕业班一下子跳到从未尝试过的二年级,面对一群叽叽喳喳、天真烂漫、稚气未脱的孩子,一开始还真有点不适应。学生很小,似乎事事都习惯了老师手把手地教。于是整天忙于备课、上课,忙于批改作业,忙于管教学生,忙于个别辅导„„一天下来往往筋疲力尽,苦不堪言。一个月下来,与学生的关系是亲近了不少,但是教学上与班主任工作中却未见多少成效,不免有一种入不敷出之感。学生对我过于依赖,事无巨细都要向我汇报,请求我来解决、处理。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同时也为了使自己从繁杂、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我选择放手,让学生积极地行动起来,在不断的尝试中收获成功。
班会课上,我郑重地民主选举了班干部。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前提下,结合一个月以来的观察,确定了新一届班干部的人选。自己的干部自己选,但选出来之后的小干部不能成为一个头衔、一种摆设,而是应踏踏实实地为班级服务,为大家服务。我和孩子们一同细致地制定了小干部的职责以及由组长带头制定了组规,做到分工明确,团结
合作。
这样一来,不少琐事我便可以放手。比如说黑板报。我对宣传委员施蕊说:“以后,班级的黑板报就交给你负责了!”那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接受任务时,非常镇定,只是随即点头“嗯”了一声,似乎很明白出好班刊就是她作为班干部的一项职责。几天之后她兴冲冲地跑来问我:“蔡老师,这次黑板报的主题是什么啊?”“你自己定吧!”我随意地一说,没太在意。那天下午,我去上课,便听见她和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手中还不停地翻阅着资料。我一看,原来把黑板报手册也买回来了,瞧这架势好像上阵作战一样。当天下午,这几个女孩子便开始她们的大作。负责画画的画画,负责写字的写字,画了擦,写了改,擦了继续画,改了重新写,好像怎么都不满意。临近清校,她们还在忙乎,见到我,便委屈地诉苦:“老师,我们怎么画都没书上画得好看。”“老师,我的字老是写得斜上去,还有大有小。”我只是笑笑,鼓励她们说:“已经很不错了,第一次总是困难的,多出几期就有经验了。”一天、两天、三天„„这期黑板报她们整整花了近一周的时间,或许,我一两个小时便能搞定。当然,可想而知,我们班的黑板报没有得到任何奖项。但是我觉得很值得,失去了奖项,得到的却是班干部对于本职工作的负责,是班级成员对于班级事物的关心,是班级凝聚力的体现,最主要是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如今,一年过去了,我明显地感受到班刊的质量在不断提升,慢慢地,孩子们学会布局谋篇了,学会筛选材料了,学会审美了。我很欣慰,虽然我失去了得奖加分的机会,但是正因为的放手,为学生创造了在实践中提升能力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又如每天的清卫工作。班级的劳动委员李宗发是一个外地生,内向,不善言语,但做事认真负责,只要是交代他的工作,一定保质保量地完成。自从他担任班级的劳动委员一职后,我一下子从扫帚、畚斗中解放出来。每天早上,他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将窗户打开通风;每天,他基本上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检查电器、门窗是否关好,讲台是否整理好,地面是否打扫干净,垃圾是否及时清理„„课间,他也十分留意教室卫生,看看地面是否有纸屑,课桌椅是否排列整齐。由于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我在全班对他的大肆表扬、宣传,使得他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威信倍增。之后,哪个同学忘了做值日,哪个同学不认真做值日,他们第一想到的就是找劳动委员反映情况。虽然,班级的卫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扣分单还是偶尔会送到,但是,我放手了,我在放手的同时,抓住了学生的责任心,抓住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得失之间,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我不但在班主任工作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管理班级,而且在平常的教学中也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自主探索。
在教学概念性知识时,比如《图形的周长》一课,我先让学生自习课本,再把自己看到的理解的和不理解的与组内同学交流,讨论(允许学生走动讨论),并由组长整理好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后在全班提出来。作为我并没有及时作出解释,而是把机会先让给其他组的同学。我只说:“有谁能解释他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抒己见,学生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潜能得到了挖掘,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有时我也会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以辩证的形式学习,而我只做仲裁者。
在教学数与代数的知识时,如一位数除多位数,我先以生活情景引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具体计算碰到问题时(二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笔算),我就说你能想什么办法或用我们以前学的知识来解决吗?想让学生自主地翻书自习和通过知识的迁移、类推来解决新的问题。实在有困难的学生向别的同学请教,最后我再板书一下具体的计算过程,这样一课就结束了。我想这样虽然一开始有些学生会不适应,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学生会找到自己适应的方式的。那时候家长会感受到自己的孩子确实长大了。所以我一直坚信“放手”可以让孩子得到很多的提高,为他的人生赚取更多的筹码。
当我的儿子慢慢长大时,在儿子身上,我更加确信:该放手的绝不紧握手中,能放手的绝不怯怯懦懦。让孩子们自己去闯,让他们自信地成长。放手,是一种智慧,是一份勇气,也是一种教育。
谢谢!
第三篇:班主任教学随笔:让孩子在激励中成长
让孩子在激励中成长
班里的贺贺同学,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但是上课经常不认真听讲,也不举手发言。而他最大的毛病就是上课迟到,无论我苦口婆心地说教,还是严厉地批评,他的这个毛病仍没有一点改变。反复数次后,我觉得自己真的无能为力了。有一天,上课铃声响过后,我发现贺贺居然端正的坐在自己座位上,于是,我马上说:“贺贺同学今天没有迟到,有进步,不错!”他显得惊喜又羞涩,这节课他从始至终都听得很认真。第二天,贺贺仍然没有迟到,我笑着说:“贺贺同学已经坚持两天没有迟到了,真好!”这节课,贺贺不仅听得认真,还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我表扬他说:“贺贺同学不仅改正了迟到的习惯,还能积极举手发言,太棒了!”同学们送给了贺贺热烈的掌声,得到掌声的贺贺腰板挺得更直了。我把贺贺进步的喜讯告知了家长,家长告诉我,贺贺在家写作业也比以前主动、认真了。现在的贺贺,几乎每节课都能积极举手发言,而在最近的一次口算比赛中,他居然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发生在贺贺身上的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成长需要激励,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所以,我对有进步的孩子进行激励和表扬,让孩子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当孩子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追求新目标的新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
因此,我想到我们教师应珍惜少年儿童心灵深处的渴望,尽可能多地运用激励的武器,积极创造机会,不断地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成功教育,收获的必是教育的成功
第四篇:让孩子们在激励中成长
让孩子们在激励中成长
为了贯彻素质教育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在体现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性评价,积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所谓的激励性评价,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予以学生肯定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即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了挫折,也要给予理解和积极鼓励,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为他们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激励学生不断的大胆尝试,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小画家,而在于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美术兴趣,着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素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呢?我认为教师在设计好教学过程的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积极地运用激励评价手段,让学生健康地成长。
一、赏识是一种激励
法国著名作家安德列〃莫洛亚说过:“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赞美之所以对人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是因为它满足了个人较高层次的需要,即心理的需要。教师要学会赞美的艺术,也就是学会赏识学生。
有人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教师采取讲授式,“我讲你听”、“我教你学”,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加上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偏爱某些学生,使得课堂出现了“一边倒”——回答问题成了少数学生的“专利”,大多数学生不敢问、不想问、不善问。为了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我放下“教师”架子,甘当“小学生”,常常采用“问得好,老师也不是很清楚,我们一起来学习”、“老师都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你真聪明”、“你真棒,可以上台当小老师吗?”等赏识性语言。比如,教学《美丽的纹样(平衡式)》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要根据方、圆、三角形等外型来设计纹样?纹样和外型有什么关系?由于“平衡”这个概念
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因此,我摆出一副惊讶的神态,充分赞许了那位学生,并反问大家:“不根据方、圆、三角形等外型来设计平衡纹样行不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经过讨论、分析,最后得出了设计平衡式纹样必须参照外型的结论。
赏识学生就是爱学生,就是相信他能行。学生得到了赏识,增强了自信心,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也就不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说赏识就是一种激励。
二、信任是另一种激励
信任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给予的艺术,是一种热诚呼唤和期待的艺术。心理学家认为,追求信任是正常人的普遍心理,它几乎贯穿于人的各个发展阶段:未成年时,希望得到家庭和学校的信任;步入社会,希望得到领导和周围其他人的信任;如果有所建树,希望得到社会的肯定和信任。追求信任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它是奋发进取、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它应该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生长,这种生长,需要一种平和的心境,一种智慧的胸襟,一种独特的魅力,它就是信任。教师的信任是对学生价值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当教师的期望转化为对学生的积极要求时,学生会为之积极努力。上《美丽的校园》一课时,我面带信任的目光望着同学们说:“最近我校急需翻新校园,需设计一幅新的效果图,老师大胆的接受了任务,想让同学们来完成,你们敢不敢接受这一任务?”“敢”,孩子们高声答道。“那你们就是小设计师了,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出色的完成任务。”这时孩子们那认真的态度是前所未有的。他们迅速的找出了设计部位,又通过讨论和在黑板上剪贴,拼摆等方法,很快设计出各式各样的校园图案,当他们自己设计的方案入选,并得到老师的夸奖后,那高兴的神态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会信任我们的学生,这是做人的需要;是处世的需要;是成就事业的需要;是我们今天时代的强音。也只有在信任的实践中,逐步建立并完善我们的信任机制,这信任对于在形成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我们应无微不至的照料孩子成长的独立性,善于向他们心理投射希望之光和信任的力量,这是孩子开拓成功之路的伟大辅翼!
三、制订目标,将激励转化为目的目标是前进的方向。教师的信任,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而要达到这一点,还必须变教师的目标为学生自身的要求,并化为具体的行动。进行激励性评价,就必须从各个方面不断优化评价机制。制订不同层次的不同标准,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大面积地受到表扬和鼓励,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评价中可以为学生制定具体的、有一定难度、且又能为学生所接受的学习目标,明确方向、共同努力,并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经常反馈,及时进行奖励和指导,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这种目标激励的作用也是最大,见效最快的。在教学中,教师总会经常对学生的作业完成程度和完成质量而感到不满意。不管在上课前怎样精心设计教学,总有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整地完成作业。即使是完成作业,作业的质量也很难令人满意。为改变这一现象,我觉得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是为学生制定每节美术课作业具体的要求和目标,同时为“后进生”制定课后应该努力的目标。第二是运用竞争机制。这主要是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让他们为完成学习目标而在同桌之间、学习小组之间、大组之间、班级之间进行竞争。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勇于向困难挑战,竞争意识增加,并且作业质量大大提高了。如在美术教学中同一项练习,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制订几个评价标准。例如:上素描静物课,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A、B、C几个等级小组,在不同等级内提出不同要求。如符合要求就给高分,当学生达到这一标准后,即可升入高一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不去限制好的数量。让学生懂得,表扬和奖励是随表现而定的。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美术作业的完成程度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学生优秀作业的数量也会大有提高。
综上所述,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六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爱意味着什么?爱意味着老师的无私奉献、爱生胜子;爱意味着教师的博学多思、努力创新;爱更意味着老师对学生的不断激励。因此,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鼓励性评价有益于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进取,顺利健康地成长,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第五篇:让孩子在失败中成长
让孩子在失败中成长
留美博士黄全愈在他的《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到了一个故事,读来颇有道理。
矿矿(黄博士的儿子)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经常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小东西。比如长城的模型,士兵戴的小帽子等。有一次,矿矿要做的是狮身人面的斯芬克司的雕像。经过妈妈的指点,他们开始用蜡来做雕像。母子俩在家搞起了斯芬克司工程。做模子、浇筑、定型,矿矿跟着妈妈边学边干,可是到了雕像阶段,母子俩开始不断发生争论。卷入太深的妈妈,好像是忘了谁最终对这个项目“负责”,她担心矿矿前功尽弃,所以关键的地方就不让矿矿动手了。矿矿毫不客气地争取自己的主导地位。最终妈妈妥协了。孩子终于赶在交“货”期间完成了斯芬克司的雕像。虽然斯芬克司的下巴不知为什么少了一块,脸部一边大些一边小些,两条前腿从根部断了下来,不过还好,拼好了放在桌子上,不看侧面是看不到断痕的。
这是一个带缺陷的斯芬克司——成也好,败也好,总之是孩子自己做的。还好,矿矿的老师对矿矿的“有缺陷”的作品赞不绝口,还让矿矿同他的斯芬克司合影留念。
读完这个故事,我得到很多启发。在我多年的幼儿教育生涯里,接触过众多的家长,也曾经为孩子们布置过形形色色的家庭作业,但是令我失望的是,很多的家长在协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协助”,而是“越俎代庖”。从根源上来看,家长是为了支持孩子们完成家庭作业,配合老师的工作,但是往深里追究,家长的这些行为,剥夺了孩子们尝试的机会,让孩子们在爱的名义下,丧失了感受失败的权利。
目前,很多孩子因为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不能接受家长或者教师的批评而坠楼、离家出走等,此种现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过多的给了孩子不恰当的赞美,让孩子不能接受自己的错误,不能承担因自己的错误造成的后果。
鲁迅先生说过:“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每个人都是在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中长大的,人无完人,孰能无过?
大多时候,孩子们的知识、技能等,的确不如我们成年人,甚至与成年人相差甚远,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包办代替的理由,因为这就是孩子们的成长,孩子必须在无数次的失败中成长起来。
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常常容易摔跟头,很多睿智的家长就在孩子摔倒之后,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让孩子直面自己的摔倒,告诉孩子走路要慢,要看脚底;而很多心软的家长,就急三火四地跑过去把孩子抱起来,嘘寒问暖,还埋怨地面错了,让宝宝摔跤了。这两种态度中成长起来的宝宝,面对失败的时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自己爬起来的孩子会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寻求解决的方法,然后继续努力争取成功;被家长抱起来的孩子则会为自己寻找借口,用客观的原因为自己解脱,然后心安理得的放弃,甚至怨天尤人,自此消沉下去。去年,我的孩子参加全国计算机表演赛,开始练习的时候,她字母还认不全。幸好她能认识小写字母,我就对应键盘顺序把大小写字母放在一起。三分钟的英文输入,她从0分打到5分,再到十几分,慢慢地练习。当她看到我噼里啪啦输入的时候,羡慕加嫉妒的对我说:“妈妈,我什么时候能跟你一样快啊?我快愁死了!”六岁的孩子,说自己“愁死了”,当妈的心里很疼,但是我又不想让孩子放弃这次机会。每个傍晚,我都陪她练习,给她讲妈妈当初接触计算机时付出的努力。看着她的速度有一点点进步,就赶紧给予鼓励;速度有所减慢时,和她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杀进了山东赛区复赛。要去潍坊比赛了,孩子有些兴奋也有些担心,她说:“如果我比不好,你会不会生气啊?”我告诉她:“只要你尽力了,不管成绩如何,妈妈都替你高兴。”没想到她获得了山东赛区一等奖第一名。进军全国总决赛之前,我感冒了,打了五天针都没好,但是我们按时起程。一路上娘俩吐了个稀里哗啦,到了北京水土不服,上吐下泻,仅仅拿了个三等奖。回来的路上闺女撅着嘴相当不高兴,因为她给奶奶夸了口,要拿个一等奖回来。全国总决赛,高手如云,要拿一等奖谈何容易?我安慰她:“虽然只拿了个三等奖,也是很好的。对你来说,不仅仅是一次比赛,还是一次历练,很多小朋友根本没有机会来参加这样的活动。你没有紧张,没有怯场,很顺利地完成了比赛,已经很棒了。成绩不如别的小朋友,因为你练习的还不如别人熟练,回家以后继续努力,明年咱们争取再来!”现在闺女的三分钟英文输入能打到九十多分。教育家陈鹤琴说:“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说的是要对孩子放一只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我的孩子自己会缝衣服了,虽然只是简单的把蝴蝶结缝在裤子上,虽然我只要一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她自己足足忙活了一个小时,从纫针开始,一遍一遍地试,我就在她的旁边教她要点,顺便给她拍照。无数次的失败之后,她成功地把针纫上了,缝的针脚乱七八糟,但她自己很高兴,因为是她自己做的。
毫无疑问,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我们家长会心疼,会着急,但是孩子的成长需要不断地犯错误和失败,他要从中汲取积极的经验,总结教训,才能一步一步的成长,我们家长不能代替孩子成长,不能剥夺孩子在失败中成长的权利。
失败也是一种成长,失败是孩子学习的机会、成长的机会,孩子们在失败中慢慢成熟,逐渐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