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事作文教学反思
写事作文教学反思
通过假期中批改的上次作文主题我的业余生活,我了解到学生在写事作文还没找到写作方法,有的学生在写一件事时抓不到重点,不知把主要内容详写,详略安排严重失调的不少,有的学生不会抓事件的经过,通过人物的动作等表现出事件的有趣,还有的学生不会选材,写的事很没意思。如:有的学生写打乒乓球写了很长,但都是人物之间无关紧要的对话;还有的写和弟弟去爬山,但有一大半的内容都是写在没去爬山前弟弟很慢,大家等他坐车时闲聊的话,而到爬山时却只有两句话就完了;还有的学生写自己到公园玩就是饿了让爸爸买了很多吃的东西吃了,吃了一种又吃一种,吃完了又渴了然后买汽水,喝完了就回家了,一点也体现不出自己玩的高兴等等。所以针对这些情况,我每一种都找了一篇文章,一边读一边让大家分析哪里出现的优缺点怎么改。然后和同学一起总结了,选事要选最有趣的,写时要把你印象最深最有趣的地方讲得有趣一点。然后又让学生每个同学选一件国庆期间发生的趣事讲给同桌听,然后写一写,通过看又交上来的文章,不少学生已有所感悟,但仍有一些没找到门,不过我想文章是要多写,多练。
第二篇:写事的作文教学
一)写自己感受深的事。
写记事的文章,首先要求熟悉这件事,别人问起来,自己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要知根知底儿。只有这样才能对所记的事情印象深,感受才深。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自己应该熟悉,有的事情感受也深,就容易写好。就是那些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的事,同样也可以写好。比如《少年闰土》中所记的几件事,都是“我”听闰土讲的,作者用第一人称写出来,不也很真实、感人吗?规劝同学们不要编造事件来写,也不要写那些道听途说的事情,那样写出来既不真实,也不感人。
(二)把事情写清楚。
有了感受深的事情,就有了写记事文章的内容。要把内容表达好,还必须注意把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比如《跳水》这篇课文所记叙的,事情发生时间是“这一天”;地点是“轮船上”;人物是“孩子”、“船长”和“水手们”;事情的起因是“猴子逗孩子”;经过是“孩子生气了,不顾一切地追猴子,竟走上了那最高的横木,处境非常危险。船长急中生智,逼迫孩子跳水”;结果是“水手们捞上来孩子,孩子得救了”。
《跳水》的六个要素既齐全,交代得又清楚,我们读了印象很清晰。如果缺少一个要素,或交代得不清楚,文章就不完整,眉目就不清楚,可见要写清楚一件事,交代清楚六要素是很重要的。
(三)把事情写具体。
只有把事情写具体了,别人读了才会明白是怎么回事。如果只写一些抽象的概念,没有具体的事实,或者只写事情的梗概,缺少细节的描写,都不会感动人。当然强调写具体,不是要求节节详细,处处具体,那样又犯了没有详略的毛病了。这里讲的写具体指的是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选择一些重要的环节,重要场面和重要人物,要加以具体的描写。比如《黄继光》这篇课文,开头一段简明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上级下达的“天明之前夺下敌人占领的五九七·九高地”的命令,接着详细地描述
了黄继光舍身炸敌人雕堡的经过。在这部分里对黄继光的描写是很具体的,对战斗场面的描写也是具体的,因此战斗过程描写得也就很具体了。结尾扼要地记述了黄继光这样做伟大意义。
写记事的文章该具体的地方一定要写具体,这是不容忽视的。
十、怎样记事才能使情节曲折?
有的同学记事生动感人,原因之一就是情节曲折,起伏迭宕,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然而不少同学的作文写不生动,究其原因是平铺直叙,缺乏波折,尽管文章的主题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怎样才能把情节写曲折呢?这就需要锻炼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波折的眼力。日常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只要留心,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差异。人有心情舒畅的时候,也有懊恼的时候,舒畅与懊恼的情绪变化就是差异。由于不理解,经常产生各种各样的误会和矛盾,这就是事情的波折。记叙这些问题,如果我们只简单地从一个方面讲,必然显得肤浅单薄。如果从多方面反映,一段有一层开拓,一步比一步深入,使文章波澜起伏,那么就会丰富起来。
有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同学非常喜欢集邮,各种邮票积攒了好多,并把它归类成套地放在一本精美集邮册里。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一套“仙鹤”邮票却缺少一张。为这张他花费了很多时间去找,跑了很多路去买,都没有搞到手。一天意外地发现了这张邮票,他要了没有呢?在作文中他是这样写的:
一天放学回家,顺手翻一翻墙壁上的信袋,翻着翻着,猛地看见了一封信上贴一张邮票,白底儿,上面印着的仙鹤昂首站立着,那么自信,那么美丽。啊!这不就是我日夜想念的那张邮票吗?再看看收信人,原来是后院陶叔叔。我高兴地跳起来,因为我跟陶叔叔要这张邮票是不成问题的。我翻来看背面,信封右下角上几个字跳入了我的眼帘:“请
把邮票寄回”。我的心凉了半截,怎么办?偷偷地把邮票剪下,不成!得到了邮票,我就会失去诚实。况且,寄信人也一定在日日盼望这张邮票的归去,如果他失去这张邮票会多么懊丧,多么难过呀!想到这儿,慢慢地把信放回信袋。
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见过这种邮票,集邮册上也只好空着这么一小块地方。每当我打开集邮册的那一页,我就觉得我是一个诚实的孩子。看到这个空当,我感到充实,感到欣慰。
看,这位同学把一张邮票这件小事写得多曲折,多么扣人心弦啊!
生活中处处有矛盾,事事有曲折。同学们只要有意识地去发现,就能获得许许多多的事物,这可是写好记事文的好材料啊!
十一、怎样写好场面?
同学们作文不论记事还是写人,常常遇到“怎样写好场面”的问题。比如,生活场面、劳动场面、战斗场面、比赛场面,等等。不管什么样的场面,都具有范围大、人数多,头绪纷繁的特点。这就给同学们描写好场面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么无从下笔,要么写得很乱。
一般地说,写好场面,要求既有面的描写,又有点的勾画,做到鸟瞰物写,点面结合。所谓“面”,就是指场面的全貌,是“大全景”;所谓“点”,指场面的某一局部景象,是“特写镜头”。把点和面结合起来写,才能使画面开阔,突出重点事物的面貌。通过对重点事物的描写,更好地再现整个的场景。这样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使文章既概括又具体,收到生动逼真、具体感人的效果。
以一位同学写的《搬砖山》为例,帮助同学们认识和学习写好场面的方法。
搬砖的战斗打响了,同学们摆开了‘川’字阵,老师挑了几个高个子同学站在砖山上拿砖,然后传给另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接过砖又迅速地传给下一个同学。一块块小
红砖像一只只小松鼠一样,从这个同学手里蹦到那个同学手里。同学们不断地传递着,身躯不断地转动着。不一会儿,同学们的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又过了一会儿,同学们的脸上流出了豆大的汗珠,脸颊被太阳晒得通红。
李勇同学站在砖山上正在给同学拿砖。他猫着腰,迅速地拿起一块砖,倾斜着身子把砖递给下一个同学。他不停地猫下腰,拿起砖,伸起腰,递给下一个同学。
张小雯同学的手不久前开过刀,伤口还没有完全好,但她忍受着伤口疼痛,坚持用一只手和同学们一起传砖。不一会儿,张小雯的衣服上、裤子上都粘满了金红色的灰,她变成了一个小金人啦!同学们看见她这样卖力气地干,大家的劲头更足了。山渐渐地变矮了。
这里只摘录了文章的三个自然段,便足以说明问题。第一段是写面上的情景,从整体上表现同学们的劳动热情;接着作者具体描写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同学,一个是从“山”上传砖的李勇,一个是带伤劳动的张小雯。把点和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主次分明的描写,使一幕幕劳动热情高涨的“搬山”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写好场面,采用鸟瞰特写、点面结合的写法,不一定非要从面写到点,也可以从点写到面,或者点面穿插起来写。至于在整个场景中重点突出什么,那要看主题的需要,否则将成为整篇文章的累赘。
十二、怎样才能写好细节?
如果把一篇作文比做一棵树,那么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就好比树上的枝叶。树没有枝叶就会枯死,作文没有细节就会空洞无物。因此,同学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并在作文中描写出典型的细节,才能使作文丰满,内容充实,才能把作文写好。
比如一个同学写他和爸爸一起割麦子遇到了困难,其中的细节是这样描写的:
割了没多一会儿,我觉得头重脚轻,眼冒金花,心慌得怦怦跳,真有点支持不住了。这时,麦子更不听话了,它们左躲右闪,我就是抓不住。好不容易抓住了,镰刀搭在麦杆上,几下都割不下来。忽然,一个麦穗打在眼睛上,啊,酸疼酸疼的,眼睛一下子睁不开了。我捂着眼睛坐在地上,真想大哭一场。
这个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地表现了割麦子这种劳动,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是多么艰难啊。小作者根据在短短几个小时里的感受,把劳动的艰辛细致入微地描写出来了。
这是他修改后的段落,原稿是这样写的:
割麦子真累呀!我割了一会儿,累得我腰酸腿疼。麦杆不听话,我割也割不动,抓也抓不住。有一稞麦穗打在我的眼睛上,疼得我吃不住劲儿。
比较一下,像原先这样采用直直白白地抽象概括的写法,和加上细节描写效果不一样吧。前者读了仿佛眼前出现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劳动场面,后者很难感染人,给人以空洞、模糊的感觉。
写好作文的细节就要留心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细微的典型的情节。做到笔头勤,多写片断,日积月累,使自己练习写作的材料仓库充实起来,作文的时候,就可以随用随取了。
当然,这里讲的细节描写是对那些只有主干,而无具体内容而言的,而不是要同学们不加选择地罗列现象,喋喋不休地述说眉毛头发的根数。细节描写要做到细而精,细而深,细而动人。只有这样的细节,才能突出作文的主题,才能打动读者的心。
十三、写景为了什么?
打开小强的作文本,发现他特别喜欢描写景物,在作文中,适当地进行景物描写,对突出中心思想是有帮助的,但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又不宜过多,多了就会宣宾夺主,冲淡文章的主题。一次,我问他为什么要写景,他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学习了《凡卡》以后,他对景物描写的意义和作用有了一些体会,认识到写景是为了抒发感情,情和景在文章中是有机地融为一体的,为写景而写景是画蛇添足,情景两张皮,只是使文章减色,不会为文章增辉。
应该说他的体会很实际,《凡卡》中的景物描写确是恰到好处,认真分析,仔细体味,则能给以写作上的启发与帮助。
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现实生活中的景物,即主人公凡卡在鞋店当学徒时观察到景物,二是他写信间歇,用插叙的手法,回忆以往的景物,即凡卡在农村时见到的景物。主人公的心境不同,对两处景物的感受也不一样。
凡卡提笔给爷爷写信,眼前出现的景物是“昏暗的神像”,“黑糊糊的窗户”和“玻璃窗上映出蜡烛的模糊的影子”,神像、窗户、烛影在作者的笔下都是暗淡无光、模糊不清的。这些景物恰如其分地映衬出凡卡孤苦、寂寞、凄楚的感情。
是写夜景,凡卡回忆在农村生活时所感触的景物却是另一番景致:“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一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房顶、炊烟、树木、雪堆,尽管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却也“全看得见”,连天上的星星都“快活地眨着眼”。这些景物都是明快的,令人陶醉的。在农村虽然爷爷是佣人,地位低下,终日劳累,生活困苦,但凡卡和“唯一的亲人”生活在一起,心情舒畅,无忧无虑,虽苦犹乐,他的这种感情又是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的,而且表现得很充分,很真切。
写景不道情,字里行间饱含着无限的深情,《凡卡》一文就是用这种方式写景的。
还有一种方式是在写景中直接抒发感情,也能使写景与抒情紧密地结合起来。象朱自清写的《春》,从各方面描写了春景以后,作者在结尾写道:“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热情地赞美了春天的“新”、“美”,赞美了春天的“力”,这是写景之后感情的直接抒发。
小强懂得了为什么要写景,又学会怎样写景,在他的作文中,再也找不到多余的,无病呻吟的景物描写了。
十四、怎样才能避免千景一色?
在小强过去的作文中,关于景物描写还存在一种倾向,这就是景物无变化,使千景呈一色,不少篇章,开头都这样写:“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在自然界里这种现象存在不存在呢?当然存在。这样描写美不美呢?谁也不能说不美。问题是把这种描写当做一种模式,不管文章的内容,也不管人物的感情,都这样描写,既显得贫气,又违背了自然景物的真实,对我们的习作是十分有害的。
不为写景而写景,写景必须紧密结合人物的感情,这在前一篇短文中已谈过,不再重述。
这里我想和小强及广大少年朋友谈谈怎样才能把景物描写得真实、生动的问题。
写景必须抓住景物的特征,而景物的特征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景物自身存在的特征,比如一些建筑物和名胜古迹,虽然它们自身也在变化,但短时期内变化不明显,因此描写起来相对地说容易一些;一是景物受季节、环境等影响所具有的特征。比如描写春夏秋冬、山川源野、日月星空、风云雨雪、花草树木等,就得抓住它的变化,才能描写真实、生动。
拿描写“风”来说吧,春夏秋冬四季刮不同的风,一般地说,春天的风是温暖的;夏天的风是闷热的;秋天的风是凉爽的;冬天的风是寒冷。四季的风向也往往不一样,春夏两季多刮东风或南风;秋冬两季多刮西风或北风。风力有大小之别,以可分为微风、大风、狂风、暴风等,即使风力一样,晨风、晚风和夜风也有差别。雪前、雨后刮的风各有特点。我们描写风景的时候,只用一种刮风的形式行吗?显然是不行的。
世间万物十分纷杂,而且瞬息万变,要想抓住它的特征,掌握变化的规律,把要描写的景物写真实、生动。只有一个办法:这就是走到大自然里去,留心观察,注意积累,这样坚持下去,等到作文要描写景物时,便会跃然纸上,再不用唱“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那种老调子了。
十五、怎样才能把景物写“活”?
看了一些同学描写景物的作文,总觉得不够味儿,原因是在他们笔下的景物不活,给人以死气沉沉的感觉。怎样才能把景物写“活”呢?这里介绍几种方法。
1.拟人法
例:“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里描写兴安岭,作者就采用了拟人手法,把兴安岭当作人来写。这样就把兴安岭写“活”了。
2.比喻法
例:“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作者在这一段描写中,把桂林山水的美景比作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这样就把那里的山水写“活”了。
3.摹声法
例:“一阵狂风吹过,大树像跑步似的弯下了腰,发出呜呜的哭声。”
这个句子作者采用了摹声的手法,把风中摇摆不定的大树写“活”了。
4.夸张法
例:“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描写梅雨亭,作者主要采用了夸张手法,把它的高度也写“活”了。
5.衬托法
例:“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这里作者采用衬托的手法,画家笔下的绿是无穷的,“才能够写下这么多绿颜色来”,可见林海有多少种绿了,这样就把林海的绿写“活”了。
以上几种方法都是为了让静止的景物动起来,使描写的景物形象生动,以吸引读者。同学们作文时,不妨模仿着练习使用。可以使用单一的一种,也可以综合运用,用这样的方法次数多了,熟练了,你描写的景物就会“活”起来了。
十六、写景也要有层次吗?
写人记事总离不开写景,景物描写在文章中往往起到交代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因此恰当的景物描写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创造环境气氛,突出人物形象和中心思想的手段,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大自然就像一个万花筒,五光十色,千变万化,丰富多采,无奇不有,它的景色也是千姿百态的。认真地把这些景色写出来,我们的作文就会增加色彩,充满活力。但在一篇文章中不可能写太多的景物,也没有必要,描写景物必须围绕中心有所选择,抓住最突出而又独特的现象,写出景物的形状、颜色、声音、运动和变化来,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经过选择的景物,还需要描写得条理清晰,层次井然,这样才能把自然景色的美和谐地表现出来。依序写景一般有三种方式:
一是以时间为序来描写景物。《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是按春夏秋冬四季的时间顺序,条理分明地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在四季的景物里都描写了“树”,但“树景”在四季里大不相同:“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秋天,白桦和柞树的叶子变黄了,枫树的叶子火一样红,松柏显得更苍翠了”;“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如果不按时间顺序写,别说其他景物,仅“树”都描写不清楚,你说是吧。
二是以空间为序来描写景物。《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以游览的前后顺序,层次分明地描写了所见所闻所感。文章一开始先点明了作者由浙江金华出发,去游北山的“双龙洞”;紧接着写一路上明艳的山景,并迎着溪流来到双龙洞口;而后进入“外洞”,又乘船钻进了“孔隙”;出了“孔隙”,“内洞”便展现在眼前;在洞内转了一圈,最后出了洞,至此游览结束。你们看,这样描写,不仅游览的顺序清清楚楚,就连双龙洞内有哪些景点也一目了然,甚至怎样找到洞口,怎样从孔隙进入内洞都一一加以说明。不按空间顺序写,能收到这样的描写效果吗?根本不可能。
三是以景物的内容为序来描写景物。《春》这篇课文依照内容有顺序地描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以及春天里的人们,构成了一幅芳草如茵,春花烂漫,春风和煦,春雨轻柔的春天的图画,写出了人们在大好的春光里虎虎生气。
写景要有序,同学莫忘记!
十七、怎样抒发感情?
古人说:“言为心声”,而能称得上“心声”的语言必然是饱含作者感情的语言。这种感情怎样用语言抒发呢?我们学过的课文里这样的例子很多,略举几处,供同学们学习。
1.融情于景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十里长街送总理》)这里描写天气阴暗,气候寒冷,路长,人多,抒发了周总理逝世以后,人们极度哀痛的心情。情融于景,情景交融,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融情于事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四十年里头,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这里叙述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为了共同的事业,长期密切合作,赞美了他们之间的“伟大的友谊”。作者在写事中抒情,融情于事,使读者有事可依,产生共鸣。
3.融情于理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是《养花》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用简练的语言总结了全文,说明养花 的好处,抒发养花的感受,巧妙地融情于理,让读者从道理上加深认识,在感情上得到交流。
4、咏物抒情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落花生》)作者以花生作比喻,在历数了花生各种用途之后,教育孩子要做有用的人,咏物抒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教子之心,爱子之情。
5.复迭咏叹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再见,亲人》)作者复迭咏叹,层层递进,把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充分地表达出来。
以上是常见的五种抒情方法。同学们只要在阅读中注意学习,在作文中注意运用,就一定能有助于理解文章与表达思想,提高阅读写作水平。
十八、怎样描写静物?
有一位同学以“我的小瓷马”为题,写了一个片断练习,读来很有意思。
我家的桌子上,放着一匹可爱的无锡瓷马。瓷马的大小跟电话机差不多,全身是棕色的,像绸缎一样闪亮。它昂着头,挺着胸,浑身鼓起一块块肌肉,多像一位神气的大将军啊!它的头上有一对尖刀似的耳朵,向前方直挺着。一双眼睛闪着亮光,机警地注视着前方。它的嘴张得很大,似乎在发出一阵阵嘶鸣。脖子上的鬃毛直竖起来随风飘动。宽阔的胸膛,肌肉隆起了疙瘩,显出无穷的力量,前腿举到胸前,后腿蹬得挺直,钢铸似的铁蹄像要踏平崎岖的山路。
我观察着,联想着,瓷马好像真的变成了一匹千里马,在祖国大地上奔腾,飞驰!
不足三百字的片断,竟写得这样成功,真不容易。小作者先写小瓷马的产地、大小和颜色,从总体上作一介绍;接着概括地描述小瓷马的头、胸和全身;再接下去细致地描写了头上的耳朵、眼睛和嘴,脖子和胸膛,前腿和后腿。“它昂着头,挺着胸,浑身鼓起一块块肌肉,多像一位神气的大将军啊”,“一双眼睛闪着亮光,机警地注视着前方”、“它的嘴张得很大,似乎在发出一阵阵嘶鸣”,这样就把一个没有生命的小瓷马写活了。
结尾写“我观察着,联想着”,应该说这个片断写得好,就靠作者的仔细观察,丰富的想象,做不到这两点,描写静物是很困难的。
描写静物和描写动物一样,要紧的是抓住描写对象的外形特征,点明它的功能,自己对它的思想感情。当然,这并不是说,描写任何一个静物,都必须同时写出以上三个方面。不同的物件,有不同的写法。写什么,不写什么,详写哪个方面,略写哪个方面,都要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确定。
十九、怎样描写小动物?
先请看一个同学的作文。
可爱的小山羊
一天,爷爷从集市上买回来一只小山羊。它的头上长着一对灰白色的刚刚露头的小角,下面有一对圆溜溜的眼睛,嘴巴小小的,它的头长得实在好看。它身上的毛是雪白雪白的,四条小腿短而且粗,蹦起来很有劲。屁股上还翘着一根毛茸茸的小尾巴,你要拿草去喂它,那尾巴摇得更欢啦!小家伙实在惹人爱。
一个星期天,我牵它到地里去吃草。它走得很慢,我用鞭子轻轻地抽了它一下,小家伙冒火了,把头一偏,就向我顶来。我一闪身没有顶着,小家伙气得直蹦跳。我被它
逗得哈哈大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就在这时,它又向我顶来,我没看清,被它顶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我哎哟哎哟地直叫,它也昂着头咩咩地叫唤,好像报复地嘲笑我。我真想狠狠地揍它,但又舍不得,它实在太可爱了。
这段描写小山羊的文字写得很好,体现了描写动物的基本要求。小作者紧扣题目的要求,抓住“可爱”两个字,通过描写小山羊的外形特点和小主人嘻戏的场面,具体、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山羊的实在可爱。首先按部位的顺序写了小山羊的“小角”、“眼睛”、“嘴巴”;身上的“毛”、“小腿”、“尾巴”;然后描写它的动态,“尾巴摇得更欢啦”;用“把头一偏,就向我顶来”、“气得直蹦跳”、“昂着头”写小山羊发怒时的神态。这些描写非常细致,活灵活现,仿佛使我们看到了这只小山羊。“我被逗得哈哈大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自己挨了顶,疼得“哎哟哎哟直叫”,竟舍不得揍它,直接抒发了喜爱小山羊的感情,又写得很真挚,动人。
以上分析告诉我们,描写小动物要抓住它的外形特点,按部位有顺序在去写,并写出它与人的关系,表达出人对它喜欢、疼爱或厌恶等感情,一般来说,就基本上掌握了写小动物的方法了。
二十、怎样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是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好形式。
看图作文的种类很多。从图的形式来看,可分单幅图和多幅图。从画面内容来看,有人物画,有记事画,有状物画,有风景画,而看图写出来的作文或写人记事,或写景状物,也应该有所侧重。
看图作文要求我们用语言再现画家作画的意图和画面所反映出来的内容,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这跟命题作文比较,有利的因素是有的,但困难也不少。材料是现成的,不用绞尽脑汁去想,但画面上展示的往往是全部过程的一个或几个侧面,与画面有关的情节往往在画外,想再现得成功,还是靠我们进一步去挖掘,去联想、构思、组织材料,安排层次等,看图作文并不容易。
但也不难,只要认真做到看、想、写,写好是大有希望的。
(一)看。仔细观察画面内容,细心领会图意。图是文的依据,把握住画面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观察的一般顺序是整体——部分——整体,即最初要看出图的大概意思,先有个整体概念。然后,要搞清楚画面各部分内容,诸如画面上的人物、事物、环境、时间和地点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再回到整体上进行重点观察,领会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和中心思想。比如《送信》这幅图主要画了一位邮递员阿姨冒雨送信的情景。应重点观察她身被雨淋,却把雨衣盖在邮包上的行动,以及和那位收信的小朋友的对话,以至她的心理活动等,作以认真地分析,从中进一步体会邮递员阿姨工作认真负责的高尚品质。
(二)想。根据画面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画面上表现的往往是“一瞬间”的情景,而这“情景”发生前和发生后的情况不可能都表现在画面上,因此,写作文时就要进行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想象主要有两个途径:
1.就图想象,以扩充画面情节。抓住画面上的主要人物,抓住主要人物的关键处,围绕中心展开想象。如《送信》中邮递员阿姨被雨淋的样子,信送到收信人手里以后的欣慰心理,以及她挥手离去的样子等等。都可以凭借丰富的想象,把情节写得具体、紧凑。这样,画面由“静”变“动”,由“无声”变“有声”,人物也就活起来了。
2.离图想象,补充画面内容。要把画面没有画出来的,又有必要交代的内容补充完整,想象图外图。像邮递员出发前和送完的情况画面上没有,作文时不写情节就不完整,就应该通过想来填补。注意选择那些合乎情理、突出中心、与众不同的想象内容,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
(三)写。这是看图作文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把观察到的内容,经过自己思考以后条理清楚地写出来。在动笔之前确定中心,明确要描述的画面说明了什么道理,然后有层次,有顺序地叙述出来。主要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这也是看图作文应注意的
第三篇:写一件有关规则的事 教学反思
《写一件有关规则的事》教学反思
石嘴山市育才学校 曾照环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自由表达,我手写我心,以后还要在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材料方面多下功夫。本次习作指导课做到了:
1、指导突出一个“活”字:即,活跃课堂、灵活的学法、创新的习作方法。让学生去发现,去讲述身边的故事。
2、指导突出学习的过程化:从激趣导入,然后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引导审 题,明确主题内容,而后拓展生活素材,让学生大胆表达,在动笔写之前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习领会和积累写作的实际过程经验。
3、指导突出学习的具体性:即,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以鲜活的生活事例为切入点,近距离地接触学生,把作文生活化、使习作变得轻松。
4、认识与思维、情感与表达等各要素互补互动是作文综合 性发展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学过程最大限度的倡导学生自由表达,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事,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不足之处:
1、指导完毕,学生动笔写草稿,要求他们一旦开始动笔,就不抬头,不停笔,遇到不会写的字留空,以免打断写作思路,但学生还没有写完就急于让学生交流精彩片段,有一定程度的急功近利的感觉。
2、本节课中对写作技巧的指导,教师的引领较多:如故事的引入以及确定内容后自己讲述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文章的写作六要素等等。应关注学生准备的各个方面的规则的问题,以及让学生多交流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兴趣浓厚时及时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第四篇:写事作文
醒目的标题
题目即文章的眼睛,眼睛美丽、有神,才能引人驻足欣赏,引起人进一步阅读文章的情趣。一般地说,好文章的标题应具备简明、概括、新颖的特点,言简意赅,点明文章的主旨或概括主要内容等。切忌题目太长、语言生硬、文法不通。仝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几种使文章题目新颖、引人的方法:
1、巧用标点,如《你还会浮躁吗?》《吃在中国?在吃中国!》等;
2、一反常理,如《哥哥也要坐船头》《100分,我恨你》;
3、词语的超常搭配,如《美丽的谎言》《惩罚“微笑”》;
4、巧用色彩,突显形象,如《穿红褂的小姑娘》《我心灵的绿洲》;
5、巧用修辞,充分调动读者的生活感受,如《我冲出了“保险箱”》《沐浴在粽子的清香中》等
仝老师说,同学们只要留心,肯动脑筋、下工夫,或借鉴,或创新,给自己的文章拟出一个新颖别致、一目传神、让人眼前一亮的标题,是不难做到的。亮丽的开头
常言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仝老师说,好的文章应该有个好的开头,既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又激发了读者的兴趣,还可以自然点明主旨、领起下文。如,江苏2007年中考满分作文《你还会浮躁吗?》,开头写道:江南细雨夜,手捧一壶香茶,听窗外雨声滴滴答答;阅手中万卷诗集,品古今文人墨客,各领风骚。一切都悠悠然地安静下来。你还会浮躁吗?小作者细腻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悠然、宁静的氛围,既展示了文采,又自然点题,更唤起读者对雨夜的品读,这一美好生活时刻的体验,产生阅读的情趣,可谓精彩!
清晰的结构
“文无定法”,在平时的作文学习训练中,同学们尝试过多种文章构思方式———镜头组接式,小标题式,小排段式,问答式,联想式,记者采访式,班会辩论式等。仝老师说,临近中考,同学们要做的是梳理平时自己的习作,选出自己最擅长的两三种形式,重点训练,力争事半功倍,更上一层楼。
值得注意的是:考场作文的结构,宜简明不宜繁杂,有曲折不可啰嗦。如果是记叙文或散文,有一条突出的线索是非常必要的。如,《你还会浮躁吗?》,小作者用了三个小排段:“你还会浮躁吗?在那大自然的怀抱中。……”“你还会浮躁吗?在那抑或清婉抑或豪迈的诗词里。……”“你还会浮躁吗?在那历史的年轮里。……”把“你还会浮躁吗?”作为每段的领起句,主线突出,引领读者步步进入文章的美妙情境中,可谓构思清晰、精巧。再如,2007年山东满分作文《跟美丽捉迷藏》开头写道:“路过青春,步入花季,总是感觉身边暗淡乏味,心绪低落,鲜少因为发现美丽而感动、欣喜。美,是否在与我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正在静静地等待我去把她找寻?”正文使用了小标题式的结构:(一)美,在转身处;(二)美,在凝眸处;(三)美,在你身边。紧扣话题,以“寻觅”为线索,通过摄取生活的几个特定的镜头,用剪贴的形式结构成文,可谓独特,令人耳目一新。自然的结尾
仝老师说,好文章除了有好的开头,还应该有个好的结尾。结尾贵在自然、有力,又余味无穷;既深化主旨(或点明主旨),又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切忌生拉硬扯,随意拔高。如《你还会浮躁吗?》,结尾写道:为什么不在雨夜中捧一壶清茶?那里,你体会到的不止是纯净。如此结尾既照应了开头第一段,也令人回味。“不止是纯净”还有什么呢?由读者自己去想好了。茶之妙处,在于“可
以清心也”。当品茶之时,读诗、读史,读自然万籁,浮躁自会归于平静。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文章之美,更在于此。
再如,《跟美丽捉迷藏》的结尾写道:“我要高声呼唤———美,我找到你了。”自然、简明、形象、有力,既呼应了开头的“寻找”,使结构完整,又让读者感受到了小作者的兴奋之情,并且和他一起激动,可谓精彩,值得借鉴。鲜明的主题
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观点,要一目了然。切忌“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读完全文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言。仝老师介绍了几种突出文章主题的方法:
1、让标题点明主题。如江苏去年满分作文《吃在中国?在吃中国!》,标题很有震撼力,言语中透出智慧———前后仅是调换一个字,就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文章正文的例子也非常典型:吃果子狸吃出“非典”———吃掉生命;某些地区吃得浪费惊人———吃掉美德;放学路上看见买青蛙的———吃掉生态平衡。小作者敏锐的眼光、深邃的思想、忧虑的情怀了然突出。
2、在开头点明主题。如山东2007年满分作文《美就在身边》,题目就是主旨;开头一段“一滴露水就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粒细沙包含着一个多彩的世界;佛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身边的美无处不在。”清新、优美的语言信手拈来,不仅营造了一种诗意,让人拍案叫绝,而且“身边的美无处不在”又一次点明主旨,加深了印象。
3、结尾点明或深化主题。如《美就在身边》这篇文章,结尾写道:“一粒沙里看到一个世界,一朵花中看到一座天堂,美就在身边,将无限放在手心,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寥寥数语,可见小作者的概括能力和扎实的语文功底。精彩的语言
记叙的语言,具体形象;议论的语言,严谨周密;说明的语言,平实准确;描写的语言,或佳辞丽句,清新优美;或娓娓动听,含蓄隽永;或刚健有力,痛快淋漓……美丽的语言给人以享受,美好的思想需要美丽的语言来表现。仝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几种扮靓语言的方法:
引用名言。恰当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展示自己的积累,扩大文章容量,增强文章的辞采。如: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铁马”的慷慨志向;选择永恒,“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需要“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这样的句子富有诗意。
词语借用(大词小用)。如有个同学写父亲为搞科研而用脑过度,出现了秃顶,他写道:……头发禁不住长期的“营养不足”,都纷纷脱离“工作岗位”,“下海”了。最令人伤心的是连最后几个“独傲霜雪”的“忠诚者”也在这几次行动中下了台。小作者的借用语鲜活、俏皮、幽默,远比直接描写父亲如何废寝忘食,忘我工作强得多。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借用语要加引号,使用要恰当,避免“耍贫嘴”,惹人反感。
巧用修辞。修辞可使文章语言有色彩,充分调动读者的种种感受,甚至调动想象和联想,在心中唤起某种影像,是同学们最常用的方法。如,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山门的钥匙。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你走向“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泽东般“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比喻的使用,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生动;排比的使用,不仅可以渲染文章的气氛,增强语言的气势,丰富了文
章的内涵,还能让人体会小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这样的句子,自然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比喻的关键是要准确、新颖,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几种修辞一起运用,会受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1、要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要有头有尾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写完整、写生动。叙述一件事情,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言之有序,这是写好叙事文章必须做到的一条。
2、要写清楚事情发生的环境。因为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能渲染气氛,表达自己的感情。
3、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叙一件事情的过程中,要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要通过细致、逼真的描写,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4、认真回忆一件事,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找出这件事中所包含的生活道理,或者一件事给人的启迪与教育意义,或者一件事中蕴含的思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只有融进真情,才能使读者相信,进而感染读者。
写事作文要点
作者:黄红阅读: 158时间: 2010-9-8 12:35:55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都是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且大多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如何把这些小事作为材料来写或作文呢?请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2.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
3.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写出特
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
4.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
5.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6.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四类 写自己的事
一、写自己事情的作文类型 1.写自己遇到的一件事,表现社会的新风尚;
2.写自己个人的一件事,写出自己从中所受到的教育;
3.写自己的一件事,表达自己的一种感情,表明自己的一种愿望;
4.写自己遇到的一次挫折,说明自己从中所得到的一种启示;
5.写自己的一件事,说明自己已经长大懂事了;6.写自己的爱好和追求;
7.写自己的业余生活;
8.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一件事,写出童年的可爱与美好。
1、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就是直截了当的落笔扣题,总领全篇,纲举目张。
如:朱自清《背影》一文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又如:学生习作《生活需要笑声》开头:“笑一笑,十年少”,生活需要欢乐,生活需要笑声……
两篇文章直截了当的开头,直接进入主题,就更容易使中心突出,读者读起来也容易抓住要领,掌握内容,深刻了解主题。
第五篇:写事作文
【写事作文】写校外事的作文素材
小学 3999字
一、写校园外的事情的作文类型
1.通过一件事情,反映出社会的新面貌新风尚;
2.写一件在校外发生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自己对社会的认识。
二、写校园外的事情的参考题目
1.《上学路上》
2.《这件事教育了我》
3.《一件小事》
4.《放学以后》
5.《路遇》
6.《感人的一幕》
7.《这件事对吗》
8.《社会新风》
9.《发生在街头的一件事》
10.《愉快的一天》
11.《这是一件真实的事》
12.《________见闻》
三、写校园外的事情的参考开头
1.《上学路上》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那天,风特别的大,把地上的落叶吹得满天都是。
第二种开头:护龙街是我每天上学都要经过的一条街,这一天,我遇到了一件
奇怪的事情。
2.《这件事教育了我》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爸爸是警察,负责我们这一片地方的治安工作。有一天,一个人
来找他,手里还拿着一大包东西。
第二种开头:“你怎么能收下他的东西呢?”爸爸下班回来,得知我收了一个陌生人送来的礼物时,非常生气。我站在一边,低着头为自己辩护:“他送到我们
家来了,我就只好收下了。”
3.《社会新风》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在我们的周围,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值得赞颂的事情,今天,我要说的一件事情,就是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善良友好的感情。
第二种开头:张大妈已经六十五岁了,可她最近竟举行了一场有意义的婚礼,你说新鲜不新鲜?
4.《感人的一幕》的三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春风吹拂着景德路上的杨柳树,像一位位舞蹈演员一样,杨柳翩
翩起舞。
第二种开头:那天,我放学回家,经过景德路口的时候,突然前面有一位骑车的妇女摇摇晃晃,从车子上重重地摔了下来!
第三种开头:感人的一幕永远也不会使人忘记。这件事发生在去年夏天的一个
下午。
5.《这件事对吗》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我气呼呼地跑回家,往床上一扑,眼泪像泉水一样夺眶而出。
第二种开头:双休日,我与妈妈一起去逛街,当我们走到一条小巷的时候,一辆摩托车从远处开来。正好我们身边有一个积水的地方,车子一开过,脏水哗
地溅了我们一身。
6.《路遇》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啊呀,这不是我的小学同学张亚吗?”放学时,我看着走在前面的一个人,突然叫了起来。
第二种开头:张亚是我小学时很要好的一位同学,可是她搬家以后,我们就很少见面了。巧得很,我们竟然在放学的路上相遇了!
四、写校园外的事情的参考词句
人山人海/成群结队/三五成群/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大开眼界/流连忘返/恋恋不舍/兴致勃勃/满载而归/衷心感谢/千载难逢/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先人后己/扶老携幼/仗义执言/爱憎分明/助人为乐/公而忘私/拾金不昧/排忧解难/一马当先/慷慨解囊/货真价实/百问不烦/笑容可掬/移风易俗/别开生面/返老还童/真相大白/耳目一新/今非昔比/闻所未闻/稀罕/纳闷
1.有的扛草袋,有的搬石块,有的担土筐„„人人都是步伐匆匆,急如星火般奔
向大堤。
2.熊熊的烈焰像疯狂的火蛇夹杂着灰尘、烟尘在屋顶乱窜。
3.蒙蒙细雨中,邮电支局前的小广场比往日更加热闹了。
4.他们排着队,一个个捧着各式各样的储蓄罐,踮起脚尖,把盒里的硬币小心翼翼地倒进箱中,然后蹦蹦跳跳地回到了自己的队伍中。
5.他双手插腰,歪着脑袋,噘着嘴,瞪着叔叔,做出生气的样子。
6.这时轮船上人们一阵骚动,有些人皱紧了眉头,用手捂住鼻子,嘴里还嘟嘟囔
囔地说一些不满的话。
7.李爷爷瞪了瞪眼,气哼哼、颤巍巍地走开了。
8.来的客人可不少,男男女女,穿红着绿,贺喜的,帮工的,凑热闹的,个个喜
笑颜开。
9.出题人步步紧逼,抢答者沉着冷静,对答如流,整个赛场上掌声和喝彩声此起
彼伏,不绝于耳。
10.几个老外一下子买了20多条牛仔裤,一边叽哩哇啦地说笑,一边七手八脚地
把货塞进大编织袋里。
五、写校园外的事情的参考段落
1.在熙熙攘攘的购物市场上,两个老外正在认真地挑选衣服。那个男老外选了一件风衣穿在身上,转了几下身子,女老外上下左右看了一番后,连连摇头。于是,那个女老外帮着男老外脱下那件风衣,又把它放回原处,转身便来到另一个摊床。摊床上那个精灵的小伙子一边用俄语说:“欢迎,欢迎!”一边很礼貌地拿出一件风衣递给老外看。那个女老外先翻看了一下衣服的商标,接着帮那个男老外穿上风衣,女老外前后左右看了几遍,便指着衣服的商标高兴他说道:“上海,哈勒绍!”两个老外终于买到了一件称心如意的风衣。
(“老外”和“哈勒绍”这两个词语用在文章中,增加了生活的气息。)
2.火红的晚霞中,他们一个个红光满面,兴致正浓。瞧,他们穿着很时髦的蝙蝠衫,随着乐曲的节奏翩翩起舞,脸上的皱纹在优美的旋律中都舒展开来。“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随着乐曲的明快节奏,这些老人的步伐和动作也在不断地变化,时而双脚不停地点踏地面,时而双手有规律地上下起落,时而来个“对佛掌”,姿态潇洒;时而又来个滑稽的“乌龟伸缩”,令人忍俊不禁。扭啊,跳啊,他们越跳越欢,越跳越开心,越跳越显得年轻。
(这一段中的一组排比句用得很好,把老人们欢快舞蹈的样子写出来了。“时而”这个词语是“一会儿”的意思,用它来描写一连串的动作最合适了。)
3.这一拨儿秧歌刚过,那一拨儿又接了上来。耍龙灯、舞狮子、天女散花、丰收锣鼓„„满街的秧歌让人目不暇接,满街的锣鼓声震耳欲聋。人们沸腾了,拥着秧歌队说呀笑呀,指指点点地议论着。孩子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着秧歌队叫,儿女们搀着老人跟着秧歌队跑„„流连忘返中,说不定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
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
(这一段文字的小作者是很会写文章的,他有一个本领,能把句子写得像对偶句一样,让人读起来觉得很有味。比如:孩子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着秧歌队叫,儿女们搀着老人跟着秧歌队跑。)
4.这时,一队身着西装的日本朋友从西门走过来,主动向我们招手,向我们亲切问好。他们有的用熟练的中国话与我们交谈;有的拿出小本子让我们签名;还有的向我们赠送红色气球。一位日本女青年为我们画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熊猫。另一位身挎照相机,戴着黑边眼镜的日本朋友,通过翻译向老师表示,为了日中两国人民的友好,愿意与我们合影留念,老师欣然同意了。同学们手持风筝,很快地聚集在一起。几位日本朋友站在后面,亲热地抚摸着我们的头,搂着我们的肩。有一位日本朋友把杨玲高高地举了起来,“咔嚓”、“咔嚓”,一个个中
日友好的镜头拍摄了下来。
(作者写日本朋友选了两个重点人物,一个是画画的,一个是拍照的,把这两个人写好了,读者对这件事也就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5.放学路上,我看见一群人围在一堆,我最喜欢凑热闹,也连忙挤了进去。原来人群中有个讨饭的老人,他面黄肌瘦,破衣烂衫,耷拉着脑袋。地面上,还有一张用石头压着的求援信,信上的字歪歪扭扭的,有些字看不清,我琢磨了半天,才猜出意思来。原来他已经70多岁了,就住在农村,他的儿子和媳妇不养他。有一天,他的儿子对他特别好,说要给他买衣服,把他哄到汉口,一到汉口,他儿子就溜走了。他身上没有钱,也回不了家,只得四处求援。我想:这
儿子真缺德!
(小作者很聪明,没有把求援信的原文全部抄录下来,他可能考虑这样太费篇幅了,于是他就只写了这封信的意思。这是对的。)
6.我拿了蒜苗挤出人群,匆匆离开了菜市场。路上,我掏出那张旧票子一看,竟是一张五角的。哎呀,多找钱了,不能占便宜,要向雷锋叔叔学习,送回去不留名。于是,我又急匆匆回到了菜市场,郑重地对售货员说:“阿姨,您多找给我三角钱。”说着,递过了那张五角钱的票子。原想会听到感谢的话,却没料到她没好气地说了声:“讨厌!”扔出两角钱。我满腔热情顿时里外凉透。我一直纳闷儿,她错找了钱,我还给她,她为什么不高兴呢?
回家后,我把疑问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可能是售货员出了差错,怕扣奖金吧!”
(一小段文章却显得曲曲折折,买了菜却多找了钱,去退却又不肯收,相反还骂人,最后还是妈妈说出了原因,但不知道事实到底是怎样的。)
7.决战的第三个回合开始了。机器人发出了比前两次更多更快的指令:“耳、鼻、右眼、嘴、左眼”我急匆匆地按开关。耳,要按两耳的开关呀,我急中生智,两手同时按住,接着按动鼻、右眼、嘴、左眼的开关,只见我面前的机器人接二连三地亮起灯泡,我按完最后一个按钮时,高利均也完成了任务,可他毕竟慢了那么一刹那呀!分辨器朗声宣布:“左边获得胜利!”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欢呼着:“噢,我赢了!”我看看高利均,他像个外国人似的耸耸肩,两手一摊,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我的高兴与高利均的丧气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样写很有效果。)
8.叔叔家有个酒柜,酒柜不算太大却很精致。令人不解的是酒柜里的酒总是喝不完,可又永远放不满。这是为什么呢?我心中升起了一个大问号。出于好奇我便仔细地观察了他家的酒柜。原来,叔叔是厂长,找他谈工作办事的人很多。他们每次来手里不是拎着酒,就是提着烟。每次带来的酒多则五六瓶,少则二
三瓶。这样酒柜里便有酒了。
而叔叔又从不喝酒,可是酒又到哪儿去了呢?为什么酒柜总放不满?这我也曾经仔细观察过,可我总想不出名堂来,于是我就去问婶婶,婶婶笑着说:“傻孩子,这些酒呀,被你叔叔拿去卖了,你别着急,等几天柜子里又会有酒了。”我知道婶婶最疼我,她说的都是实情话,一定不会骗我的。我终于揭开了酒柜的秘密。
(小作者喜欢提问,用问题不断地把事情和情节引出来,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
注意力。)
六、写校园外的事情的参考题材
1.拾金不昧,仁义值千金;
2.见义勇为,挺身救群众;
3.帮贫救困,送粮又送衣;
4.勇擒歹徒,正气必压邪;
5.助人为乐,善小亦为之;
6.铺路架桥,方便为大家;
7.捐资办学,教育最重要;
8.捐款救灾,邮局留假名;
9.路上骗局,小心中圈套;
10.以强欺弱,恶行有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