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事类作文教学设计(大全)
写事类作文教学设计
一、启发回忆,选择写作素材
1.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回忆生活的兴趣
同学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你打开记忆的闸门,你亲身经历的一桩桩、一件件美好的往事便会浮现在眼前:在街头巷尾、校园里、家里、村子里、上学路上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儿,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时的欢乐,除夕之夜吃团圆饭的热闹场景„„这些事情,有的让你高兴,有的让你难过,有的让你受到鼓舞,有的让你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在这些事情中,有的使你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和启示,有的使你学到了新的知识,有的使你增长了见识和才干。请根据下面图示好好回忆一下。
地点()()人物 时间()
事情的 起因
经过 结果
2.分四人小组互议,相互启发,确定或调查写作素材
二、指导构思,教给作文方法 1.指导学生学会自拟题目 2.帮助学生掌握“有序”表达的方法 3.教给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开头的方法
(1)
启发谈话:一篇文章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能产生“开门红”的效果。想一想:在你读的记事类文章中,哪些开头的形式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教师归纳小结。常见的开头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抒发感情——直接渲染文章的气氛。
说明情况——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主人公作简要的说明。提出问题——吸引读者关注文章的主要内容。展开联想——从某一件事物追溯到某一件事情。
三、学生起草,完成作文初稿
指导修改,完善作文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写事类作文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写事类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指导学习写作,学会审题,明确作文的要求,范围、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明确作文要求进行写作,并能清楚地表达一件事情,明确记叙文的六大要素。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的事发生着,这些事也许给你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或者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天,我们就试着把你心中的这件事写下来告诉大家
二、审题
1、课件出示:《一件有意义的事》、《记一件难忘的事》
2、审题:
共同点:所写的是一件事,而不是两件事,并且这件事对大家来说印象非常深刻。发生的时间:可以发生在不久前,也可以是过去好几年的 地点:可以在家里,公园,马路上等。
三、学习习作提示,确定写作材料
1、默读习作提示,思考:应该从何处入手,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从中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
2、想好之后和同桌互相交流交流,看能不能完整的表达出来,必要时可以互相补充。
四、参考例文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同时明确写作要求
1、老师范读短文,同学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作文题目。
2、同学们听的时候找出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老师读完之后同学们说说这件事给作者的启发是什么。、说说文中描写人物的表情,动作,心里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好处。5、归纳写作时注意事项: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并写具体 6、开始写作
五、学生口叙作文
老师作指点,哪些地方要补充内容,那些需要修改。
课后小结:写一件事很好写,但要做到有意义,就有一定的困难,重点应放在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上。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吸引读者。
指导学习写作,学会审题,明确作文的要求,范围、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明确作文要求进行写作,并能清楚地表达一件事情,明确记叙文的六大要素。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的事发生着,这些事也许给你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或者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天,我们就试着把你心中的这件事写下来告诉大家
二、审题
1、课件出示:《一件有意义的事》、《记一件难忘的事》
2、审题:
共同点:所写的是一件事,而不是两件事,并且这件事对大家来说印象非常深刻。发生的时间:可以发生在不久前,也可以是过去好几年的 地点:可以在家里,公园,马路上等。
三、学习习作提示,确定写作材料
1、默读习作提示,思考:应该从何处入手,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从中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
2、想好之后和同桌互相交流交流,看能不能完整的表达出来,必要时可以互相补充。
四、参考例文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同时明确写作要求
1、老师范读短文,同学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作文题目。
2、同学们听的时候找出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老师读完之后同学们说说这件事给作者的启发是什么。、说说文中描写人物的表情,动作,心里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好处。5、归纳写作时注意事项: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并写具体 6、开始写作
五、学生口叙作文
老师作指点,哪些地方要补充内容,那些需要修改。
课后小结:写一件事很好写,但要做到有意义,就有一定的困难,重点应放在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上。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吸引读者。
第三篇:第2讲、写事类作文
新吉思维学校快乐作文培训
第二讲写事类作文指导
一、按一定顺序写事
事情变化的速度有快慢,涉及的地点有远近,要想写清楚,就得考虑顺序。
写事要有顺序。初学写事,需要把握三种顺序:时间的先后、事物的特点和地点的转移。至于什么事用什么顺序叙述,得根据需要,没有个定规,所以叫“按一定的顺序”。
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都是有先后的,最先是起因,然后是经过,最后才是结果,初学写事,最好先按时间先后把事的情况写出来(顺叙)。有的故事先说结果再说起因和经过(倒叙),但也只是把结果先显示出来引人注意而已,不是全部“倒”过来叙述,你想想,如果真把一部电影全部“倒”过来放,谁能看懂?“插叙”也一样,插入的和被插入的故事分别都是按时间先后叙述再交叉起来的,如果乱“插”一气,就没人看得懂了。
小马过河,他先遇到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后遇到松鼠,松鼠说水很深。想想看,不按这个顺序,把松鼠放在老牛前行不行?肯定不行,因为如果这样,他早就回去了,就不会下河了,这就是事理。
地点变化,又叫空间位置变化。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地点(或空间),在时间或事情变化不明显时,就可按地点变化和事物特点写事。
二、写好事中的人
人也是写事的一个要素,写事当然要写到人。但写事中人与主要写人不一个样,写人的作文,主要是想写出那个人的思想、性格、品质等,事是用来表现这些的,所以才有前边讲写人的那些。而写事的作文,主要是想让人知道这件事,虽然提到人,但人怎样,就不一定写了。
比一比下面两段文字:
1、《难忘的泼水节》:“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葡萄沟》:“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前一段话中写了周总理的衣着、表情、动作,写这些,才能表达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之间的感情,这是写人的。后一段话中的维吾尔族老乡,没有写出他们的外貌言行,只写他们热情好客,因为课文主要想说的是葡萄沟如何,而不是说维吾尔族老乡怎样,这是写事的。
在叙事中写人,有可能通过一件事表现出一个或几个人不同的性格、修养、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更多的是反映了这件事的意义。炎热的夏天。一枚伍分钱硬币躺在马路上,一个找工作的青年、一位比较成功的中年人、一位上学的小朋友分别看见了它,他们肯定有不同的反映,但这篇文章要反映的是这事让我们看出了这些人怎么不同,而不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这些人如何。河边,一个小孩落水了,许多人在围观,小孩的家长在哭着呼救,有人在叹气,有人在问给多少钱,有人冷言冷语嚷嚷:“雷锋呢?”这些人的表现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通过这件事反映出来社会道德。
习作练习一:写自己班里新发生的一件事,要完整、清楚,要有顺序,还要写清在这件事中不同的人的各种表现,题目自拟。
三、在叙事中表达思想感情
作文要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事也是这样。要在叙事中表达情感,首先就要对所叙的事有感情。作文中的事,有的是自己参与的,有的是别人讲的,自己参与的当然有感情,就是听来的,也会对那件事有自己的意见、情感,写出来,就有感情了。表达感情有直接和间接的两种,直接就是直接写出自己的意见,间接是在叙事中流露,两种都要求自然。
一、在叙事中表达感情,可以直接写出来。
二、在叙事中表达感情,还可以通过一些词语来寄托。
读下面的文段,指出你认为寄托了感情的词语。比如:
“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嚷:“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三、在叙事中表达感情,还可以不用直接表达感情的词句,而是通过事情本身的内容来表达。如:“狗叼着肉过一条河。他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以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想到这里,他决定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于是,他扑到水中抢那块更大的。结果,他两块肉都没得到,水中那块本来就不存在,原有那块又被河水冲走了。”
习作练习:“关心”是人们常谈论的话题。关心有多个层面的,饿了给吃的,渴了给喝的,冷了给穿的,病了送去医,这些都是关心,但都是浅层的;父母送儿女读书、学本领,教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教孩子做事、做人,这是深一点的关心,“打是心疼骂是想”也是不得已的关心;还有更深一层的关心,就是苦心经营、设计,让孩子增长知识和能力,甚至让孩子吃点苦头。请你以“我得到的关心”为题,列举事例写自己得到过的来自祖辈、父母辈、老师、同学、邻居或其他人的关心。
佳作欣赏:
一、班级趣事
在班级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那次“比手劲”在我印象中是最有趣的。
那天下午,老师说要比手劲。我心想:完了完了,就我这豆芽胳膊,能比过谁?老师话音未落,几位同学就磨拳擦掌,跃跃欲试。第一次,我就输了,但是,我只向看看谁是最后的大赢家。第二轮,几位女同学又把男同学干掉了。在第三轮中,同学们不知为什么,全都给牛帅加油。第四轮,就是最后一轮中,牛帅比王建勃的斗争。开始,两位大将使出全身的力气,不分胜负,精彩的比赛到了中间,王建勃由于有点比不过牛帅,气的脸象番茄一样红,牛帅汗水湿透了衣服,但还是咬牙不放松。王建勃力气小了,想放松,没想到牛帅一个大反击把他压了下去,王建勃又使劲反击回去,牛帅渐渐不行了,慢慢的放松下来。牛帅输了,垂头丧气的坐下。
王建勃站起来,拍着牛帅的肩膀,激动的说:“不错,你真行!”
二、我得到的关心
从出生到现在,我得到了许许多多,有表扬,有教训,还有理解。。。。表扬让我更加地自信,教训让我懂得了道理,但是,在我的记忆中,我得到的最多的是关心,就像天空中点点的星光,给我温暖,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在我读四年级的一节课上,我忽然感到肚子一阵剧烈地疼痛,我赶紧用手捂紧肚子,心里后悔地想:昨天真不应该喝那么冷的饮料,还是冷冻的呢,后悔啊!哎呀,疼死我了,肚子越来越痛,痛得我脸都青了。这时,我的同桌看见了,关心的问:“你怎么啦?””我……肚子痛,哎哟。“你肚子痛啊?我跟老师说,让你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吧!”同桌举起了手,用另一只指着我:“老师,她肚子痛。”老师和其他的同学闻声后,大家都投来关切的目光,“趴下休息一会吧,要上厕所吗?哎。”老师指着我的同桌说:“你送她到医务室往吧。”看完病后,我又回到教室趴在桌子上休息了一下。下课后,陆续有同学来问我肚子怎么样了。听着这些关切的问候,我的肚子似乎不那么痛了。
或许这件事很小很小,但我在这件事中得到的不仅是老师、同学的关心,还有我和老师、同学间的深厚友谊呀!
第四篇:《写事要有点波澜》教学设计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写事要有点波澜的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享受写事波澜起伏所带来的情感愉悦。
二、教学重点:探究并运用写事要有点波澜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运用写事要有点波澜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设想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标志,也是新旧课程的最大分水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而信息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知识观,教育观,学习方式。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教育从“学校选择适合教育的人”向“个体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
为此,我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文献资料等扩大语文课程资源,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六、教学程序
1、范文引路
教师拿出两篇文章,让学生比较:你喜欢那一篇文章,喜欢这篇
文章的哪些方面?(有学生可能要回答到文章的其他方面的优点,肯定他们做得很好。)然后从学生找出的众多优点中强调一点——叙事有波澜。
(设计原理:高一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进行范文比较,既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又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这正是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2、问题引领
教师布置探究学习的问题:什么叫叙事有波澜,它有什么样的好处?怎样做到叙事有波澜?你有这样的文章范例吗,如果暂且没有,请寻找。
学生可以分小组或独立进行,带着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经验,再查找文献、音像、网络等资源,整理成文字资料(含幻灯片),最后将文字资料张贴在教室的张贴栏,交流学习。
(设计原理:传统教育是教师先拿出结论,学生被动接受。新课程改革要求拓展课程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分小组学习的这种合作学习形式,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
队精神。因此,我们不能把灌输现成的知识作为重点,而是启发学生们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教他们如何利用图书室、网络等查资料,更要教学生如何筛选资料,形成自己观点。)
3、共识形成
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谈自己的认识,形成百家争鸣的好局面。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逐一解决以上的问题(参见“问题引领”步骤)。
(设计原理: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学习,在交流研讨中学习。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4、牛刀小试
老师拿一个文段,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修改文章,使写事有点波澜。
(设计原理:学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知识——写事有点波澜的方法)。让学生按要求修改片段作文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5、方法巧用
自己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立,立意自定,叙事有波澜。(设计原理:学以致用,学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知识。仍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在上一步“修改片段作文”的基础上,已初步具备运用知识能力。给学生一个写作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这一教学步骤的目的是稍微加大运用知识(写事有点波澜的方法)的范围和难度,巩固和提高运
用知识的能力,把提高语文素养落到实处。)
6、群星闪耀
学生写完作文后,将自己的文章张贴在教室张贴栏,交流学习。学生们认真看张贴栏的作文,比比谁的文章更有波澜,想想别人的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使叙事有波澜。学生们可以直接将评语、心得写在相应的作文后面。
(设计原理: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比较”让学生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比较”让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过程更加深入。)
7、心灵共鸣
教师展示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们各抒己见,看看谁说的最好,大家的想法和小作者的想法吻合吗?还可以怎样修改使写事更有波澜?
学生根据自己的再次认识、综合同学们的建议,再次修改文章。(设计原理:新课标要求学生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8、佳作频出
教师将学生反复修改后的佳作也展出在张贴栏或汇编成册。学生可以将修改后的佳作与原文对照品味,也可以将别人的佳作和自己的作品对照学习。
(设计原理: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在欣赏中学习。)
七、教学评价标准
1、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2、学生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3、学生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4、学生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5、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6、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
八、教学反思
我私自认为:
(1)这种教学设计拓展了语文课程资源,真正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2)这种教学设计展示了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所限制的教学时间和空间。
(3)这种教学设计巧妙地把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它让学生们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收获。真正在教学中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课堂也开放而有活力。
(4)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这种教学设计逐步教给了学生自学语文的门径和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为人的终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寻找答案,远比传授知识重要得多。知识给人的乐趣主要在于知识的探索和运用之中。
第五篇:写事类例文 补衣服
补衣服
童年就像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童年就像彩虹一般五彩缤纷;童年就像浪花似的充满活力(运用排比和比喻,一开头就抓住读者的眼球)。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很多很多美好的回忆,虽然它们随着时间的车轮悄悄地溜走了,但是它们像精灵般永远藏在我心灵里,特别是那次“补衣服”更成了我童年中最值得回忆的趣事(引起下文)。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当我起床穿衣服的时候。突然发现衣服破了个洞。我刚要开口让姐姐帮我缝补,但又转念一想:自己应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再说我已长大了,不应该让别人帮我补衣服。想到这儿,我就下决心一定要亲手把它补好(心理描写)。我打开针线盒,拿出针和线,坐在凳子上忙了起来。我眯着一只眼,小心翼翼地把线穿进了针眼,艰难地打了一个死结,找到衣服的破洞,耐心地缝补了起来。一针下去,不行,没扎上,又是一针下去,还没扎上(动作描写)。“唉!”真没想到,这么一根小巧玲珑的针,竟没拿笔那么自如。我的手像冻僵了一样不听使唤,淘气的针像演杂技一样在我手里滑动。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呀,今天我总算领教了(运用修辞手法、引用俗语,使作文更生动)。想着想着,忽然一针扎在手上,左手的食指冒出鲜红的血珠,痛得我哇哇大叫起来。我学着妈妈平时的样子,连忙用嘴把血吮掉。当我想放弃时,想起老师讲过的话——“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到底”,又情不自禁地重新补了起来。那根淘气的针还是那么顽皮。我沉住气,索性全然不顾,脑子里还是一个念头“我今天一定要把衣服补好。”这次,我更加小心翼翼了,一针一线地认真缝着„„(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将整个过程写得十分具体)经过了半个多小时,我终于把衣服补好了,可又一个难题摆在我眼前——该怎么收线呢?我想起姐姐收线的样子,便照着一步一步地做,打上一个结„„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大功告成了。
这件事虽然已过去了很多年,但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觉得蛮开心的,我不但自己完成了第一次缝补衣服,也更使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到底,持之以恒,那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结尾与开头呼应,写出明白的道理,点明了中心)
总评:小作者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达到了“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的目的。另外在写作上也富有特色,文章的开头的排比句,引人入胜;中间叙述非常完整,描写生动,内容丰富;结尾部分更没忘记用自己所明白的道理来抒情点题,达到了文章的进一步升华。这样的文章结构体现了很多作家喜欢“凤头”——“猪肚”——“豹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