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德育实践体会
我的德育实践体会
学校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学生,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学校和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在长期的工作中,我总结出一点德育工作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说服法
教育说服法是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从而指导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 ”因此,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因此教育说服法就更显得必要和重要。教育说服法很多,如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座谈会等。
二、情感陶冶法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初中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优良的班风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优良的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良好的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
三、实践锻炼法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初中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我在实践中也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
四、榜样模仿法
榜样耪样模仿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
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情能动情。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我曾带过一个班,有两位女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继而恶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轩然大波。事后,班主任不是武断地各挨五十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各地了解情况,并抓住这个时机,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课堂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们情绪高涨,竟相参与。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紧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再一次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那两个同学不约而同地走上讲台,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包容”,只有团结一心,班级这条“大船”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而且,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我们知道,单纯地对学生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知之深,爱之切”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班主任应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如在美国轰炸南联盟中国大使馆的血腥事件,引起了全世界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我们可以趁此机会让学生观看电视,收集有关新闻报道,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发出了“中国人民不可欺”的强烈心声。同时,又让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他们“为中华崛起读书”以实际行动来声讨美国的暴行。这样,无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就是说,认知越丰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
情感的另一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摇动情感发展的动力。所以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在实践中,以行育情,越实践,学生的情感就越深,反过来,情感越深,就越愿意实践,从而形成自觉行为。
总之,当学生不仅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世界,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而且也学会留心观察自身,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把精神力量也用到使自己本身变得更好、更完美的,他们才算真正逐渐成长为道德成熟的人了。而教师的贵任之一就在于抓住良机,寻找学生对外界教育影响的最佳接受点,以情育人,最终过到知、情、行的统一。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深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利益关系、目标追求、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学校德育面临着一系列深刻而又沉重的变迁。道德作为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随着经济生活的变革而变革。在社会日益趋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不可避免地卷入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制。升学教育中,智育被抬到无限高的地位,德育则乏人问津。尽管这一做法意味着与教育完整性的背离,但从多方利益出发,这种现象似乎已约定俗成。“德育为首”成为一句喊得很响做得很虚的空话。虽然今天素质教育以不可阻当之势对抗着“应试教育”、“升学教育”,但考试制度不变,德育地位仍难从根本上提高。
抛开外在因素,探求本质原因,中小学德育工作出现种种弊端其根源在于自身。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还有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的思想意识、心理品质、价值标准与以往学生相比已大不相同,但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都未能及时地对这一点科学分析、科学对待。依然采用陈旧的教材和落伍的方法,使德育工作更难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切实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走出学校德育工作误区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具体细致的系统工作。除学校常规教学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军民共建、跨学校跨地区互助活动
等渠道,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平等竞争思想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向深层次的心理品质教育延伸,向高层次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扩展,将养成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和理论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知、情、意、行同步发展,成为道德品格完善的新人。
学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坚持育人方向,根据学生实际来制订计划、开展活动。各班级、各年级、学校总体都要积极宣传新人新貌、好人好事;开设事迹展馆,提倡文明礼貌、社会新风尚;强调思想进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好德育基地,配合教学,强化德育效果,学校应建立健全学校、家庭长期联系制度。一方面帮助家庭了解学生品德发展情况,并根据学校工作重点确立家庭教育任务,互相弥补不足;另一方面根据家庭教育是互动教育的特点,通过子女成长影响家庭的价值观。形成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总之,充分发挥各渠道优势,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效果,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
第二篇:关于《德育》教材教学实践的体会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德育》教材教学实践的体会
作者:李亚莉
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10期
2004年秋天,新编《德育》教材开始使用和推广。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学习,对教材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笔者就《德育》第一册的知识体系、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新教材在知识体系和内容上,对传统政治课教材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和创新
1.新教材更加贴近德育工作实际
过去讲法律知识时,有专业的教材书籍——《法律基础知识》。然而,在现在的教材中,只有第四课和第五课讲到法律,其内容只涉及治安管理、刑法和民法,删掉了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合同法、仲裁法等繁杂内容。另外,目前的《德育》教材在语言上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娓娓道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他们的理解水平。
2.教材新增加了一些实用且贴近学生实际的新知识
例如,第二课“培养健康心理”,就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来自方方面面的变革和压力,无时不在拷问着人们的心理素质。为了让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应该提早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新教材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导向
新教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些理论和观点有机地融入到教材内容中,教育学生从实际出发,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去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例如,第六课“正确看待事物”中讲到人生充满了各种矛盾。特别是对于理想与现实、顺境与逆境、竞争与合作这三对主要矛盾,要正确对待和处理。
4.新教材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技校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训练专业技能,以便为其将来更好地投入职业生活做好准备。新教材在内容上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例如,在第一课第一节“职业伴随人生”中,分析了职业的现状和职业的重要性,特别指出现代职业的发展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企业需要专业型、智能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能人才,而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技能人才。所以,要让学生重视职业教育,明白职业教育也是成材之路。
5.新教材调整了传统教材的知识结构,使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传统教材中,讲法律、讲职业道德、讲世界观和人生观,共有三本教材。这些内容在新教材第一册中都涉及到,有治安管理、刑法和民法的内容,也有职业道德的内容,更有世界观、人生观的内容。旧教材的知识结构得到重新调整,一些难懂而又与学生实际相脱节的内容被删去了,重要的内容被集中在一册书中进行讲解。通过合理安排目录,教材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二、新教材指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带着问题学习
新教材在内容上专门为学生设置疑问,提出了许多让学生感兴趣、能启发他们积极思考的问题。例如,当课文讲到热爱祖国时,让学生思考问题“伟大的祖国有哪些令人自豪的地方”;当讲到遵纪守法时,让学生讨论“自己有没有轻视纪律甚至法律的情况”……类似的的例子,在教材中不胜枚举。
三、新教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借助新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多方面的思维训练。例如,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许多知识点都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得到的。笔者认为,可以利用新教材,引导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帮助他们透过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教师要激励学生思考问题,参与他们的讨论,从而帮助学生发现规律。
四、学习新教材,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经过几年德育教材的实践体验,笔者对教材的体系、特点有所了解;通过学习新教材,笔者自己的知识得到了及时的更新。同时,笔者树立了“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之后,笔者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及时的反馈和改进,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另外,笔者非常注意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师生的沟通和交流,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作者单位:山西大同煤炭技师学院)
第三篇:德育实践
(字大的是说的,字小的是ppt上有的)
大家好!这次我要讲的主题是关于中小学生德育实践活动,针对小学生们设计的一个关于弘扬孝文化的教育实践活动。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德育过程组织的基本环节,(换ppt)德育过程组织的基本环节包括:(1)德育活动的准备(2)德育活动的开展(3)德育活动的评价
下面是这次活动的活动目标(换ppt),大家小学的时候可能都做过这样类似的作业,比如帮父母刷一次碗,帮父母洗一次脚等,现在也同样需要对小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指导学生寻找孝敬父母的个案及事例、开展帮父母干一次活、观看相关影片的形式,激发学生们对父母的爱,把爱传下去。(换ppt)
本次活动采取了组织学生观看宣扬孝道的影片及电视新闻和考察访问及布置作业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们体会孝文化的内涵,让学生深入的了解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并将这种美德传承下去。这次试验共分成三个阶段来进行。(换ppt)第一阶段,实验应组织有丰富的经验以及自身的道德涵养较好的教师作为学生考察活动的导师,准备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予以指导。并在学校内任意抽取两到三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通过自由组合的形式分为八个组。第二阶段,为考察阶段,小组内部及各小组成员间相互商量互相帮助,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运用各种相关资源,进行考察访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不只是进行单纯的考察,还要知道问什么而考察,体会故事背后隐藏的情感。
比如学生们在观看央视关于洗脚的公益广告的时候,应当对此有所感悟,并开始人生初步的思考。每个小组都要通过这个活动学会欣赏自己努力的成绩,学会合作。最后一个阶段是考察结果的汇报,要求学
生在活动过程中,每天写一篇日记,记录当天的感悟及收获,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评奖。汇报可以采用学生自编自演的小节目形式来展示他们的考察成果,并颁发“优秀奖”“最佳合作奖”等奖项,以此鼓励学生。(换ppt)
活动的创意来源于面对容易变成一种形式化的“孝”文化教育,实验试图通过这种类型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父母平时的辛苦,在实践中达到德育育人的目标。
本次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让每个学生体会父母的爱,不要让老师们布置的作业留于书面,变成形式主义,充分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使该项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效应。
第四篇:德育实践
爱在重阳,感恩天下化学教研组:倪慧英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脉相承,积淀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其中包含着优秀道德、价值观念和思想精华,是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嬗变、文化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教育缺失与学生个性特征的影响,使得传统节日日渐失落,在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小学生中出现了对我国传统节日逐步淡化、对外国洋节日(如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日感兴趣的趋势,对我国传统节日所蕴涵的内在文化知之甚少。在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的今天, 如何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良好社会氛围的渲染,让这些散发着悠久的历史韵味、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情趣的传统文化节日真正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生活,实践润物无声的无痕德育,更好地利用传统节日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未成年人的中华民族情结,仍是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感恩情怀,使敬老爱老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由爱老、爱家推及到爱国家、爱社会,进一步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诗意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习俗及民族文化含义,宣扬与坚守优秀的中华 传统文化与节日,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2、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学会感恩,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充分展现学生参与的全体性和主体性,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深刻感受 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教育。
三、活动主题
以 “爱在重阳”“孝从我做起” “感恩在我心”“念亲恩”等为主题的系列感恩活动。
四、活动准备:
1、布置校内活动场地,营造尊敬老人的浓烈氛围。
2、重阳节典故及其传统的各种资料图片;广播、录音机、投影仪、录像机等音响设备。
3、每位学生收集自己或他人孝敬父母、长辈,互敬互爱的真实感人的故事及自备的各种材料和用具
4、活动时间为重阳节来临之际至结束后共一周时间。
五、活动组织
第一阶段:调查访问、宣传发动--------(感知)
1、随机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了解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态度和关注现状。通过升旗仪式、周会向学生发起重阳节感恩倡议: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集体宣誓承诺活动,让学生郑重承诺:在学校要做一名尊师守纪,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在家里要做一名 尊老爱幼、体贴父母的好子女;在社会要做一名明礼诚信、爱国守法的好公民。
2、通过周一的专题教育进行宣传发动,组织全体师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图书资料、网络等途径收集有关重阳节的典故、风俗习惯、感恩的故事以及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文章、诗词等,要求学生通过书籍,上网学习古人和现代人敬老爱老的典型事迹。利用校刊校报把有关重阳节专题内容印发至全体师生,供教师课堂授课和学生课外阅读,并进行集体
交流谈体会、论感受,使学生对重阳节形成初步的认识,从而树立感恩意识。
3、加强校园宣传,营造活动氛围。在节日来临之际,组织学生搜集资料、更新板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栏、升国旗仪式等文化阵地,大力宣传重阳节典故、传统习俗和诗歌诗词等,在校园醒目位置喷绘大型版画“中国传统节日记”, 创建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板,设置祝福墙、祝福树等。使学生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充分感受重阳节的感恩氛围,让师生全方位接受节日文化的熏染。
4、设置重阳溯源组、重阳调查组、重阳习俗组、重阳美食组、重阳诗文组、重阳敬老组等活动小组,组织重阳知识竞赛;以班为单位举办中华经典诗朗诵比赛:组织学生吟诵有关重阳节的诗词和历代尊老爱老的经典诗篇;举办三分钟小故事演讲:请学生讲述自己亲身感受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真心付出、无私关爱子女,以及作为子女真诚回报、感恩于行的故事;开展“孝歌我会唱”活动:组织学生学唱一首以孝敬父母和长辈为主题的歌,曲目自选;学生可在星期一
第一节课前五分钟齐唱周末所学歌曲。
第二阶段:调查访问、探讨交流。---------筹划
1、开展主题活动: 话说重阳。围绕重阳节的典故、民间习俗、庆祝形式、重阳节诗词佳句等开展。目的是了解重阳节的一些习俗,如登山、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领悟重阳节的节日内涵。
2、在学生中开展“我身边老人的生存状况” “老人生活质量调查”等社会调查活动,关爱老年人生活、关注老人生活的今昔变化,体会祖国60多年来发展成就。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既关注老人的物质生活,又要了解他们的精神需求满足情况。调查之后,书写翔实的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和研究,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
3、小小真心话:说一句向长辈问候或祝福的话语。统一印制发放“孝亲承诺卡”,让每位同学将自己想要对父母、长辈说的祝福语或最想表达的话语写到承诺卡上带回家交给自己的父母长辈;如有在远方的老人长辈,请拨一个温馨的电话或发送一条温馨的短信或遥寄一张温馨的电子贺卡,让你们的贴心问候成为老人长辈们绽开的笑脸。学生制作“爱心折纸”“感恩卡”,在“感恩卡”上记录自己的感恩格言或写下要感谢的人和事物或谈谈感恩前后的感受,把“感恩卡”贴于祝福墙。
4、听长辈讲那过去的事情。了解爷爷奶奶的童年和青壮年,体会他们几十年艰苦创业、辛勤劳动,为后辈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辛酸,让学生们珍惜美好的今天,更加尊敬和孝顺长辈。
第三阶段:身体力行、实践体验。-------体验以实际行动为身边的老人长辈做一件暖心的小事
活动内容
(一)“感恩”在我心,做到五个一
1、一是为家里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孝心事,如泡茶洗脚、盛饭洗碗、叠被洗菜、倒垃圾、送水、叠衣服、叠被子、捶背揉腿、文艺表演等,体验长辈们的辛劳,争当“贴心小主人”。
2、二是了解老人的心愿,每位同学与老人聊一次天,听听老人聊聊过去的故事;打一次电话,送去一个节日问候;陪身边的爷爷奶吃上一顿节日饭,献上一支歌;带爷爷奶奶走出家门,为他们拍一张照片;
3、三是制作一张感恩卡,送给老人或长辈,把浓浓的情结融入精美的贺卡,呈上最真挚的祝福与爱,力求把感恩传播到家庭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4、四是利用课余时间找合作伙伴,排练几个以“尊老敬老”为主题的节目,召开一次 “关爱老人,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通过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5、五是写一则“感恩”日记或习作,记录重阳节活动的过程和感受,也可以写自己要感谢的人和物。“
(二)组织走访慰问退休老校长、老教师活动,并举行退休教师座谈会
1.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访慰问周边地区退休的老教师,帮助老教师打扫卫生、修剪指甲、清洗衣物、陪老人下棋、读报、赠送节日小礼物等。
2.由学校组织,在重阳节这天走访慰问三位离退休的老校长,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给他们送去关心和温暖。
(三)到敬老院、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由学生会、团委发动,组织会员、优秀团员代表等,在重阳节去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敬老院开展一次敬老爱老的活动,做一回“临时子女”,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老人送去一份温暖和爱心。如清扫敬老院宿舍以及庭院、制作寿星卡、送重阳糕、水果、点心、礼物、表演文艺节目(一个独唱、两个故事、三个朗诵)、与老人下棋、打牌、陪老人聊天散步、摄像或拍照、爱心调查问卷、老人生活质量调查等等
第四阶段:回顾总结,交流评比、爱心承诺------感悟
活动结束后,收集整理各班孝心感恩活动的材料(包括收集的资料、设计方案、体验文章以及观察记录卡、自制贺卡、书画作品、调查报告、活动记录、活动照片、家长的评价表、队活动资料、演讲稿等),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教师引导学生队自己活动的成果进行反思,把自己的活动收获及时记下来。组织学校领导和老师进行评议,评选“十佳敬老爱老班集体”和“十佳敬老爱老标兵”。写一则“感恩”日记(附家长的一句话和签名),记录重阳节活动,如一次敬老活动(如聊天、劳动、伺候、礼物等)的过程和感受,也可以写自己要感谢的人和物。评出当月“爱之星”、礼仪之星等,表彰“敬老之星”。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可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的团结协作精神、人际关系的协调性、与同伴的分享交流情况、活动成果的独创性、活动反思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学中做、做中悟,可以有效引领学生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使他们的灵魂到一次优秀传统文化的荡涤,也必将使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现光彩!
此外,我们在今后还要继续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它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习惯及其蕴涵的意义,深切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切实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成为理想坚定、道德高尚、文化优秀、继往开来的新一代。
第五篇:德育实践
德育实践
2016年10月30日,电子信息学院组织第31期入党积极分子德育实践考察全体成员踏上了红色之旅,寻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的摇篮、红色之都——湖南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们先后去了毛主席铜像广场、毛泽东故居、毛泽东纪念馆、以及他们那一辈念书的地方,刘少奇同志故居、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刘少奇铜像广场、刘少奇文物馆、花明楼、修养亭、万德鼎、刘少奇坐过的飞机等景点。既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又领略了祖国的山川秀美、更是重温了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丰功伟绩,受益非浅。
韶山是毛主席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也是他点燃革命的圣火,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起点。在毛主席故居、在毛泽东铜像广场、我们能深刻的了解到,当年革命的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能磨灭的烙印,这革命的火种,历经了80年风雨沧桑,依然经久不息,见证着往昔峥嵘岁月,也照亮了后辈前行的路程。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故居、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树立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牢固确立远大目标。同样,没有革命的理想,就没有革命的行动,也没有革命的胜利。通过这次参观,我们再次了解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的解放,新中国的诞生,都是由于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年轻的时候就树立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牢固确立了远大的目标,才得以实现的。毛泽东同志早在年轻的时候,就确立了拯救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为劳苦大众翻身解放的崇高理想,并接受和传播马列主义,且于1921年就被推选为党的一大代表,参加了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刘少奇同志也早在1921年就前往苏联,获取拯救中华民族的圣火和真经,回国后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国内革命,并成为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正是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理想的确立,才有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幸福。
我们首先参观了毛泽东铜像广场,远远就看到一尊高大的塑像耸立正中,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近瞻仰了毛主席铜像,向毛主席三鞠躬,像全国各地奔向韶山冲的人们一样,通过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来祝福、纪念、缅怀„„毛主席铜像微笑着望着前方,他老人家是不是也为我们的国家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到欣慰呢。紧接着我们来到了中国石这里,主席雕像正对着这块石头,这块石头像一幅中国地图,寓意主席心系整个中国人民。
在主席故居,我们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一起,参观这朴实无华而又古老的、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伟人故居。在这里,我们聆听历史故事,追忆历史风云,深刻理解江泽民同志所概括的韶山精神:牺牲、奋斗与奉献。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我爷爷说起中国有个毛泽东,他很伟大,很厉害,许许多多的人都崇拜他。那时候,我很好奇,毛泽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能掀风起浪。后来我知道了他是咱们湖南人,老家在韶山,于是,特别想去韶山看看。如今,我终于如愿了,我踏上了韶山的土地,来到了那个曾经养育了一代伟人的风水宝地。其实这是一套非常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凹”字土木结构建筑,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泥砖墙、小青瓦,背山面水,掩映在绿树翠竹中,东面13间小青瓦房是毛主席家。天井、杂屋、厨房、毛主席父母的卧室以及毛主席的卧室,历历在目。那些旧物,书桌、衣柜、石磨、水车,都曾留下过毛主席及其亲人的印迹,普通而陈旧的家具,感受着那个时代的朴实。与旧日不同的是,现在的这里人头攒动,给本来幽静的乡村增添了很多生气,大家纷纷合影留念,让这一刻的激情定格成永远的回忆。1976年9月9日,这位伟人开始长眠,虽然他从此不再醒来,可他仍然活在无数人的心坎上。湖南韶山,因为毛泽东的存在,游人始终络绎不绝。在接下来的考察过程中,我们又参观了毛泽东纪念馆里面记载了许许多多革命者的建功伟业,感受到了他们那一辈人的精神,同时也懂得了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刘少奇同志铜像,刘少奇同志铜像是1988年少奇同志诞辰90周年时落成的,由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亲自揭幕。当时的铜像广场只是一个占地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的砂石坪。在少奇同志百周年诞辰之际,经中办[1998]1号文件批准,并下拔专项经费400万元,用于铜像广场扩建。现在整个广场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包括踏步)。沿着这百级花岗石台阶,拾级而上,两边山头青松傲立、杂树生花,石级中央一条苍翠的匍地龙笔直前伸,在不知不觉中就踏上了铜像广场。广场视野开阔,四周山头连绵起伏,幽远深遂。广场正前方,整齐的小松柏簇拥着一个庄严肃穆的平台,平台中央,少奇同志铜像威严地矗立着。铜像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捐建,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和他的高徒程允贤精心制作。铜像加底座共高7.1米(像高3.0米,座高4.1米),这个数字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七一”是党的生日,少奇同志一生致力于党的建设,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是我们党的卓越领导人。第二,少奇同志享年71岁。铜像座西北朝东南,面部神情似微笑,似沉思,满怀沧桑地遥望远方;拿着烟头的手自然摆放;飘逸的风衣将衬托得更加伟岸。再现了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少奇同志风尘仆仆、日理万机的光辉形象,使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和亲切感。接着我们来到了刘少奇的故居,刘少奇故居位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炭子冲村。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长沙──花明楼──韶山”名人故里游这条黄金旅游线的中枢联结点,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伟人故里“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湖南省最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和旅游观光区之一。刘少奇故里占地面积近800亩,包括刘少奇同志故居、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刘少奇铜像广场、刘少奇文物馆、花明楼、修养亭、万德鼎、刘少奇坐过的飞机等景点。每到一处,无不为当年坚苦卓绝的斗争环境而感慨,也都能感受到老区人民对伟人们的爱戴。我们目睹纪念馆陈列的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难得的革命文物,思虑万千,在沉思与感叹之中,领略“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这句话的真实内涵,倍感共和国加强民主与法制的紧迫.通过这次韶山,花明楼之行,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受到了灵魂的洗礼,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该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韶山精神”传承下去。“刻苦学习、勤于思考、扎实苦干、任劳任怨、谨慎细致、严格要求”是时代赋予“韶山精神”新的内涵,是我们行事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不断走向成功的力量之源!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此为标准,以韶山精神为榜样,对照自己的心灵、行为,时刻警醒自己。为此,我决心做到:(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在学习上要有紧迫感,要学以致用,保持旺盛的斗志,面对方方面面的挑战。(2)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吃苦在前一些,享受在后一些。(3)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最高的热情,最高的效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4)遇到任何事情不抛弃不放弃,不断成长,不断改变,不断磨练,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认定了就要努力去争取。所以呢,也别忘了带上知足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