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表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表教 师工作 单位课 题年 级日 期评 价 项 目 评价要点等 级 评价 简记目 标 评 价 1.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突出过程性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2.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励、调控等功能。3.以教材为基本线索,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现实性和挑战性。4.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内容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方 法 与 过 程 评 价1.课堂教学程序安排恰当,时间分配合理,环节过渡自然,发挥数学课堂教学 结构的整体功能。2.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灵活、恰当。3.教师以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投入教学活动,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 的指导。4.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理解。5.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大胆提出问题,敢于标新立异;大胆质疑,积极发言,独立思考,自信学习。6.学生能选用合理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习,并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有机 结合。会积极寻找、发现、表述身边的数学问题,会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7.教师积极能以积极的态度,欣赏的眼光,多样的方式评价、鼓励学生,引导 学生创新与实践。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8.科学安排课堂练习,练习内容既有现实性、挑战性,又有可接受性;练习的 形式和要求具有开放性;练习安排有针对性、层次性,容量适中。效果 与 反思 1.全面落实预定教学目标,学生切实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相应的技能和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2.学生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全体学生得到良好发展。3.教师对课堂教学得失能作出客观评价。学生客观评价他人与自己,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进步感到喜悦,激发学习动力。个性与 特色 教学在某些方面有突出的特色(如灵活的教学机智、教师的感召力、练习设计、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艺术等。)综合评 价简记
当前,对数学练习活动的评价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在这种评价思想的引导下,教师设计的练习活动,大都机械重复,缺乏生活性和趣味性,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师生教与学的负担,并有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关于改革评价的目标要求,提出了新的数学学习评价理念。该理念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如何全面地贯彻这一理念,并发挥评价发展性功能,构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科学的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评价体系,这是当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话题。因而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构建科学的小学数学练习活动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本校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实施,并通过评价促进练习活动设计的改革与实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高。小学数学练习活动的评价应从数学练习活动的全局出发,建立一个全方位,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化评价,形成一个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统一的全面性评价网。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本,使评价与学生发展同步,充分体现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过程动态性的特点。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导向、改进、形成、激励功能。如何构建课程改革背景下练习活动的评价体系。即应该如何评价数学练习活动,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评价,初定为:1.教学目标的评价研究练习活动的设计目标是否明确,是否能抓准重点,突破难点,恰当培养数学能力;应突出体现目标多元化。2.资源运用的评价研究能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运用教
材,练习内容的展示能基本满足学生认知需求,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符合儿童认知规律;数学语言需准确严密,无科学性错误。3.教学方法的评价研究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问题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且有利于大多数学生成功达标;学习活动设计易于组织,交互性强,有利于学生开展有效的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智能活动。4.学生数学练习活动过程的评价研究练习活动的过程能以关注学生为重点,自然流畅;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能保证学生充分获取有效体验;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有较明确预期,又能恰当体现教学的灵活性,关注学生在数学练习活动过程中的生成性。5.教学特色的评价处理教材独特,新颖,能驾驭教材,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教材的编排特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组织教学灵活,切合学生实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正确的课堂评价,能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提高课堂效率,激励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课堂评价应具有形象生动、机智睿智,充满亲和力、感染力的特点。其形式多种多样,不应拘泥于一种,应因人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巧妙应对,适当的拔高评价。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让我们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为学生营造生命化、生本化、多元化、艺术化的评价环境,充分发挥数学课堂评价功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一、教师活动1.能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2.根据重点、难点、疑点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实质性集体学习内容,用正确的数学术语进行学法指导,并渗透数学思想,培养能力。3.溶入学习小组,进行个别辅导。4.紧扣目标设计尝试、实践和创新练习进行思维训练。5.能采用质疑探究,小组交流,集体评价,作业自改互改,抽检等多种方法获得反馈,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
二、学生活动
(一)自主性学习状态1.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2.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二)合作性学习状态1.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实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责。2.争论与和谐统一,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
(三)创造性学习状态多向观察,善于质疑,变式思维,举一反三,灵活实践
三、确立符合改革需要的评价标准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评价,一个重要的问题还在于我们树立什么样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标准。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基本理念,从考查课堂教学活动入手,对如何评价一节数学课,如何看待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我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想法,1.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每一节课都应当是有针对性的,没有一个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师设计一节具体的课时,都应当把它当做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只有根据学生实际和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不考虑学生实际,不分析和利用现有条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2.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好的课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4.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特征,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好的课程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获。应恰当处理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注意倾听各种学生的回答,即使知道学生可能回答不对,也应让学生
表达出自己的见解。相信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会对学生自己和别人带来一些启示,这些启示有的来自正面,有的可能来自反面。5.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探索与发现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当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新概念、新方法的内容时需要学生去探索,但有些规定性的内容也可以用接受式的方法。为高年级学生设计的活动情境与为低年级学生设计的也会有很大的差别。6.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的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有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想,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还是不会。特别是那些
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上面几点是从教学活动的整体上考查一节课时应当提倡的活动方式和具体特征。考查一节课还可以从另外一些角度入手,如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入手,主要评价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学生的参与程度(特别是在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学生的表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情感和自信心方面的表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交流情况(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学生在思维水平上的表现(创造性、灵活性等)。以上对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几点想法,是结合课程改革的理论探索和实践需要所进行的一些初步思考。这些想法还需要在操作层面上,在实践探索中逐步改进。评价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希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同行提出更多更好的理念和想法.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评价。由于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所以应注意从师生两个方面参与程度的效果,总体地、全面地评价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才能正确反映教师的基本素质、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具体说主要体现在新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及教学效果等方面。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与学的“靶子”。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应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来设计。教学目标的呈现方法,可分为三个方面,也可以用一段文字来描述,但都要注意以下几点:1.紧扣课程目标和教材。要在理解课程目标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巧妙、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做到通过本课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2.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不要说大而空的套话,内容要具体、明确、清楚,便于在课堂上有效地落实和检测。3.突出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不要用“使学生??,让学生??”之类的话,可以使用无主句,像新编小学数学各年级检测中的学习要点那样,用“了解??、知道??、理解??、掌握??”让学生一看就明白是针对自己的。2.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空间,教 师要树立起“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创造性地理解、使用、驾驭教材,才能更好发挥教材的作用,使学生学好教材。(1)走进学生生活,开发课程资源。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中力求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适当选取和补充一些学生实际生活中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素材,加强实践活动,拓宽教材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兴趣。(2)给学生的创新提供空间。加入一些有一定弹性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给学生的创新提供空间。例如,在“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全班学生的年龄情况,并根据调查得出的数据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计算全班的平均年龄,根据制成的统计图表,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解答。不同的学生根据不同的调查结果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展现出不同的解题思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从而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活用教材。教师要敢于调整教材顺序,重组教材内容,善于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改编一些教学内容,使学习材料更贴近学生的实际。㈢教学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去做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1.教师教的方式。学生的学取决于教师的教,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即: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从让学生学会转为让学生会学;从重结果转为重过程。(1)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2)着眼全面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在数学课上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互动,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3)因课而异,教无定法。有些教学内
容不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我们仍可以采用接受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获取新知。
2.学生学的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全球日益一体化的今天,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已成为人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具体有如下几种做法:(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大胆交流。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乐于发表意见、大胆创新。(2)提供自主、宽松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有机会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制约,占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时地进发出创新的火花。(3)发挥表扬和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巧妙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㈣教学效果1.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教学目标的落实就是要求每节课的环节设计及活动安排要仅仅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达成教学目标。苴先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清晰,强化“双基”训练,其次,突出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教学中,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第三,要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在教学中引进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在情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作用。课堂上教师还要和学生加强交流与沟通,用一些激励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学生轻松而愉快的学习做铺垫。2.教学环节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教学环节的安排要求教学程序合理有序,媒体运用巧妙,时间分配合理。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课前教师要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设,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教师要从多方面思考如何处理,这样会使精彩源于预设。3.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变通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前拟定的,这些目标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往往并不是我们预期的那样,会偏离教师课前拟定的目标,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对于课堂教学中突然出现的问题,要能够从容驾驭。首先要能够及时拽回学生跑偏的思维,引导其主动思考,其次要善于抓住学生为我们提供的契机,打造课堂教学的亮点。4.是
否积极参与并主动学习。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不够,就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地探究。从这点上讲,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其次是学生的交流状态。课堂上,教师应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融洽的、自主的。他能和同学、教师、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讲错,没有关系:他提问,有人关注;他不认同教师,不会受到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这样才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这样的课才是好课。5.课堂教学的容量与实际效果。一堂好课,要知识容量适当,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切忌教学内容多,任务重,又要让学生通过自学去完成。这样时间往往不够用,情急之下,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常常会不自觉地又走回到以讲解代替学生自主学习的老路上去。于是,教改成了走过场,自主学习成了口号,教师仍是课堂的统治者,学生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尝中要保证课堂容量适当适量。让学生能够学得了,学得会,天天都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幸福,品尝到学习的乐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拾级而上,步步登高。真正变讲堂为学堂,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检验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效果。在课堂上,主要考察学生有无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跟进、投入、共鸣,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一句话,“三维目标”达成了多少。课堂练习题要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要适度、适量、有层次,效果好:题型要形式多 样。例如:为引入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第二篇:课堂评价表
濮阳双语实验学校课堂评价表(试用)
授课人: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课题:
1、本节课闪光点2、3、本节课建议 : 1、2、温馨提醒:请您在离开教室前将此条交予授课人,谢谢合作!!
濮阳双语实验学校课堂评价表(试用)
授课人: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课题:
1、本节课闪光点2、3、本节课建议1、2、温馨提醒:请您在离开教室前将此条交予授课人,谢谢合作!!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评价
主体教育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的评价的方式、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学生个体。
长期以来数学被定义为严密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强调“精讲多练”产生了重结论轻过程、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
巴班斯基在怎样评价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效果时指出:“学生的行为,他们的学习态度、个性中的优良品质数量和参与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教养水平等可使我们对教育效果做出结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能获得最准确的评价。”根据这一理念,课堂教学评价应从对教师的评价转变为对学生的评价。
一、进行适当的拔高评价
不恰当的评价导致学生不自信,课堂气氛沉闷,缺乏创新,影响了民主和谐课堂氛围的创设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正常开展。那么,如何较好地改进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评价,让课堂焕发出浓浓的人文气息呢?本人认为在新课堂中,教学评价语言不仅应该充满激励和关怀,也应该进行适当的拔高评价。小学生一般不大关心以往自己是怎么做的,而对教师的形成性评价的关心却尤为强烈,他们喜欢把老师的赞誉、夸奖看作是自己积极行为的结果。
案例1:班里有个小男生是个老实听话的孩子,可是在学习上有些吃力,总对自己没有自信。刚入学的时候,几乎上课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我决心要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有一天上课的时候,我让学生们根据情景编一道应用题,有几个孩子前面示范过了,他在下面手举起来又缩回去,于是我鼓励他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当他清楚大声的说完之后,我便对他竖起大拇指:“你真棒!看,只要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你也一样能行!”并带着全班用掌声鼓励他。他笑了。其实着并不是一道很难的题,我在这里用了“你真棒”“你能行”等拔高评价语,把兴奋点转移到了优点方面,使他很容易接受了我的行为指导。晚上的时候他的家长打电话感谢我。从那以后,他在上课的时候总是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问题,这一点让我很欣慰。
案例2:记得新生刚入学的一个月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女孩子,她的逆反心比较强,学习成绩也不好,上课总爱说话,做小动作,也不举手回答问题。我和她谈了几次也没有什么效果。一次,在课间休息时她私下说,“我不喜欢上数学课”,这话传到了我的耳朵里,但当时我没有说话。到下一次的数学课时,周围的同学都争着回答问题,她终于也耐不住寂寞举起了小手,我抓住了这个机会,叫起了她。她本身不笨,经过了引导就说出了正确的答案,于是我当即表扬了她,并奖励给了她一个小贴画。她非常害羞的坐下,满眼的笑意。在这个时候,我知道,我拉回了她。从这以后,在课堂上,她就像变了一个人,很少做小动作,总是抢着回答问题,现在她是课堂上最积极的一个。她的家长也惊喜于她的变化,非常支持班级的工作。
二、关注学习兴趣,童趣评价
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儿童的情感,而积极的情感能够使课堂充满人文魅力。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生学习时,给予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的、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会使学生跃跃欲试,大受激励,会使课堂内生机勃勃,如沐春风。如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教师制作成课件,若学生答对了,则会出现一个跳跃的小星星,若答错了,则出现一个哭泣的小星星,这种充满童趣的评价,拉近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可以说,这种富有童趣的评价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三、评价的形式应多样化
新课标提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我们在充分肯定、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同时,更应该建立以学生的自主评价为主的多种渠道,如:让学生议一议,评一评,请学生改一改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学习,认识自我,使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尊心和特长得到最有效的张扬。
(1)小组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面对面的互动,有机会互相帮助来理解所学的知识。小组评价应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防止那些不善言辞的学生被排挤在外,而失去锻炼的良好机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我们不应急于指出错误,而是应抓住这个极好的机会,最大限度的来满足全体学生的参与欲望,让他们按小组就问题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和评价。通过评价可以使思路不清晰的变清晰,不严谨的变严谨,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自我评价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一种表现,也是加强学生自我肯定、找出问题的有效做法,更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想一想自己的成功之处及不足之处。我们应努力创设一个“你说,我说,大家说”这样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的机会。在评价时,我们要怀有“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思想,把评价的重心放在合作上。
无论开展哪种形式的评价,都应是师生全员参与进行评价。学生在汇报时,其余的同学不只是要认真听,同时还要认真思考,对比别人的汇报,来发现自己有什么不足,有没有比别人更好地发现,有没有对别人更好的建议等。我们可以在学生汇报后和其余的学生一起来评价汇报者。这样汇报者、学生、教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互动整体。做到这些,都需要我们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从举手发言到倾听他人发言,一步一步地训练要求学生。
总之,课堂评价应具有形象生动、机智睿智,充满亲和力、感染力的特点。其形式多种多样,不应拘泥于一种,应因人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巧妙应对,适当的拔高评价。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让我们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为学生营造生命化、生本化、多元化、艺术化的评价环境,充分发挥数学课堂评价功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第四篇:高效课堂评价表
“高效课堂教学”学生问卷调查表
社旗县城郊一中教科室 高冰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为了真实地了解高效课堂的教学的落实情况,也为了增进你们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让老师们的教更适合你们的学,我们设计了此问卷,请以不记名的方式,如实地、认真地填写每一项目,谢谢你的合作!
1你现在的年级是()。A 七年级B八年级C九年级
2你是()。A男同学B女同学你喜欢上物理课吗?()A喜欢B 很喜欢C 一般D 不喜欢你对老师讲课方式满意吗?()A 非常满意B满意C不满意D很满意 5 你认为老师上课用多长时间讲课比较合适?()A 半节课B 整节课C 不到半节课D 大部分时间6 你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好不好?()
A 很好 B 较好 C 不好 D 不知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你能得到同学的帮助吗?()
A 经常帮助 B 有时帮助 C 很少帮助 D 从没有帮助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能得到你的帮助吗?()
A经常帮助 B 有时帮助 C 很少帮助 D 从没有帮助预习课上你积极投入到预习活动中了吗?()
A 非常积极 B 比较积极 C 不太积极 D 一点都不积极展示课上你积极展示你的学习成果吗?()
A 非常积极参加 B 比较积极参加 C 不敢参加展示 D 不想参加展示
11展示课上你展示你的学习成果后是什么心情?()
A高兴B不高兴C正常采用有效教学模式,上课后同学们学习兴趣怎样?()
A 学习兴趣非常高 B 学习兴趣较高 C 学习兴趣一般 D 学习兴趣低落 13采用有效教学模式,上课后同学们学习态度怎样?()
A 很积极 B 比较积极 C 一般积极 D 一点都不积极
14采用有效教学模式,上课后你自己的学习效果怎样?()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不好
15采用有效教学模式上课你有信心学好吗?()
A 很有信心 B 比较有信心 C 信心不强 D 没有信心
第五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评价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开题报告 问题阐述: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承担着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以往的课堂上教师评价主要是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是否达标,体现出评价侧重于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在过程和方法之中,它们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然而,现实中大多数教师由于没有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非学业评价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因而评价的范围很窄,以知识和能力为中心进行评价的现象仍十分普遍,而且对非学业品质的评价多限于学生的思想品遵规守纪等方面,而对学科教学中丰富的培养目标,如对好奇心、探究倾向、创新习惯、实践能力、表达和沟通、合作与分享等等,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其次、评价语言和标准单
一、僵化。在评价中,语言单调、重复、低效,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表现在评价标准上,一是以优秀生为中心的评价定势。二是以标准答案为中心的评价定势也很普遍。三是口头评价没有与其他评价很好结合。再者、评价主体单一,自评、互评流于形式。评价忽视学生的参与与主体性的发挥,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现象十分普遍。虽然有时也组织一些学生自评和互评,但这些评价模式还很不成熟,缺乏实效性、明确的评价目标与标准,忽视对学生的反思、比较、观察能力的培养等。受传统教育理念及评价习惯的影响,学生在评价中或是对错误姑息迁就,一味肯定,不敢说否定的话,或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不善于发现问题,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评价的形式主义。
教改的发展向教师课堂评价提出挑战,评价不能只是看中学生当时的知识掌握水平,评价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让他们在评价中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学习能力得以发展,更好的促进学生今后自主学习。正如斯塔弗比尔姆所强调的“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自主学习的评价,给予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权利,注重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将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让评价标准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学会评价,在评价中成长。
文献综述:
一、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角度
1、评价学生的心理状态
从注意力是否集中、态度是否认真、求知欲是否强烈来评价学生。
2、评价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
主要测评学生在学习活动里自学能力结构和合理迁移创造性思维水平。包括:独立阅读数学
教材和用已有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自我组织学习活动和反馈发散与聚合思维统一体,直觉与分析的有机结合,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3、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主要评价学生掌握“双基”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形成过程是否高效、省时、独立构建知识体的能力。掌握知识应包括四个方面,是什么、哪里找、怎么学、有什么用。不等同于记住或模仿做题。
二、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形式
1、注重过程评价
作为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认识自我。如:帮助学生制作数学成长袋。里面有自己的解题方法、学习体会、自己满意的作业、典型的错题等等。
2、注重多样评价
笔试是常用的方法,研究中,不少作者尝试采用面试、笔试相结合的方法。在面试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方法、创新之处等等。
3、注重激励评价
除了常用的定量评价学生一时期掌握数学知识和应用的能力之外,研究者还采用评语的方式,进行定性评价。如: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肯定进步和发展,指出不足,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4、注重客观评价
针对学习目标的难易程度,采用表扬和指正相互配合的方式,避免过度表扬给学生带来的负面作用。
主要概念界定:
课堂评价:评价学生课堂学习价值的高低。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本课题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选择能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评价方式及方法。
研究方案:
1、研究目的:在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评价方式及方法的运用,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2、研究时间:一年
3、研究对象:2006年入学 二年级(4)班
40人
4、研究内容:
(1)生本化的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若要成为促进为发展的过程,成为完善和完美人生的过程,就必须始终贯彻“人是知识产生与发展的源泉”的教育理念。用这种理念去研究课堂教学,我们就会认识到,知识是在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活动的氛围中传播的,学科教材中的非生命体知识也只有到了教学中的生命体的主体身上,才有可能被激活,才能产生出新的知识。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也只有落实到学生的主体上,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效益,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与生长。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个人潜能之间不但存在着质与量上的差异,而且在潜力发挥的程度上不一样。把一把尺子抛在孩子中,他(或她)可能永远排在后边,这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不言而喻,它对这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往往是弊大于利。如果多抛几把尺子,多给孩子成功的机会,这个孩子可能在某一把尺子上排在前面,就会努力朝前走,可能在某一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2)多元化评价
多元智力理论是20世纪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包含了九种基本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视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我们可以借签多元智力理论构建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广阔意境。
a.评价内容──广角多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以多种方式参与活动,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多元智力潜能),包括认知基础、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实验能力、创新精神等给予积极的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要有机的整合,因此在评价实践中,教师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又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教师在课堂上适时鼓励评价学生大胆运用所学交际用语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让他们全程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体验到了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价值和乐趣。
b.评价策略──多样融合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满足学生鲜活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多元智力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融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以学生评价为主;统一性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以分层评价为主;批评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单一性与多样性评价相结合,以多样性评价为主;结论性评价与建议性评价相结合,以建议性评价为主;即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相结合,以延时性评价为主等。
例如在激励性评价时,教师可采用学生喜欢的多种手段进行积极性的评价,优化课堂教学。
①恰如其分的激励性语言,如“你们会的得真有条理!”“看,小朋友们都在对你频频点头呢,说明你的回答太棒了!”„„
②爱抚的动作,如轻抚头部、搭搭肩榜„„
③亲切的目光,如面含微笑。轻轻点头,以示鼓励;微微摇头,暗示他纠偏补漏„„
④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提出一些富有创意的问题和有独特见解时,可让学生自己课堂记录本上印上智慧星,如果学生的智慧星积累到一定数量,可到教师处换取一些小礼物。
c.评价主体──双向互动
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利,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及所获得的都可能超过教师本人。为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应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学生个人与小组、学生与教师等可进行自评、互评双向沟通。除老师评价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小组评。例如:平时实验、探究过程中,都是以二人小组或四人小组主,小组成员之间了解情况,互评相对比较客观,除自己评外,还进行小组互评,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评,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成效,解答问题的正确与否,找出自己的优点、缺点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避免了片面地给被评者无情地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的情况,给评价中的后进者以鼓舞,给先行者一个更远的目标;给受挫的心灵以勇气,给骄傲的头脑以清醒。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又可以培养探索问题、发散思维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人性化的评价方式,往往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罗杰斯说,“只有一个人能评价目标实现的程度,这就是学生自己。” 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更易接受、评价的效果会更好。
d.评价过程──动态发展
对于任何一项教学活动来说,学生的学习实际上包括了过程和结果两部分。故此,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最后的收获两部分。我们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因此,评价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从多个角度,以公正的、发展的的眼光来评价每一层次的学生。
我们知道,学生数学学习程度的差异较其它学科更显突出.特别是学习状况差或较差的学生,其学习情绪与能力的相互影响是困扰学校数学教师的一大难题。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从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的目标出发,也十分需要对不同学习程度(尤其是暂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激励性学习评价。此外,历史的经验也十分清楚地表明,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有意或无意的训刺性学习评价,容易伤害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进取心。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它既能反映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量与质,而这种注重过程评价的方式,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又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良好的参与过程,就一定有好的教学效果。在半期考、期考时,可以根据各小组竞赛分数累计的名次,同时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及平时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合作竞赛等进行综合评价,计入总评成绩,占学期成绩40%。这些举措的实施都能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相互促进,相互竞争,达到共同提高。
(3)纠错性评价
a.纠错性评价语言选用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年幼的、生理和心理都尚不成熟的孩子,避免用“长篇大论”来教育他们,那些“大道理”只会使学生眼里的老师“高高在上”,使学生跟老师之间产生距离感,儿童化的语言使学生倍感亲切,易于接受。在一节学习《小胖过生日》的数学课上,正当我讲到关键处,“啪”的一声玩具“小胖的挂图”掉在了地上,“你看,小朋友不专心听讲,小胖生气了,”我拾起了“小胖”,学生立刻坐得端端正正,目光集中到黑板上来了。一句话,既指出了他不专心听讲的错误又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讲的问题上来了,倘若对于犯了错的学生,习惯于用讽刺、挖苦、呵斥、惩罚的方式去教育,仿佛唯有这样做,才能解气,方显严厉,恐怕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或许会适得其反。同时,这种尊重学生心理感受的做法,也很好的体现了“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新课程的评价理。
b.纠错性评价语言用法
在教学活动中,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语言的调料,有了它,什么话都可以让人觉得隽永甘甜,轻松愉快。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它的知识系统显得非常抽象概括,直接导致数学课堂学习没有语文、美术等其他学科那样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数学课曾经一时是“乏味”的代名词,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每一个低年级学生,本来就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死气沉沉”的氛围只能淹没他们的天性,他们应该在充满激情和趣味的课堂中学习,因此,我们有必要将自己的课堂语言(这里指课堂评价语言)变得幽默,诙谐,这样,教师的个性也可渗透数学课堂,和学生打成一片,使整个课堂充盈着个性和生命力。
5、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6、研究过程:
(1)
研究前期准备(2007年九月)
(2)
生本化评价研究(2007年10月——2007年11月)
(3)
多元化评价研究(2007年12月——2007年1月)
(4)
纠错性评价研究(2007年3月——2007年4月)
(5)
完成研究报告(2007年5月——2007年6月)
完成研究条件分析:
1、已有研究成果:
本人多年从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曾负责过区级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研究》。2006年参与学校课题《小学数学自主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负责研究课堂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评价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此本人相信自己能开展好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2、研究外部支持:
学校对教师的行动研究非常重视,提倡教学研究要切实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学生能力服务。鉴于这些支持,本人有信心开展好研究工作。
参考资料: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4、《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研制工作组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