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历史课上学生活动的必要性
初一历史课上学生活动的必要性
——学期初有效教学培训心得
有效教学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的学生活动成为实现这一目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俗话说“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这种胸怀就是宽容。我们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学生智慧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是一座金矿,都蕴藏着很大的潜力,等待着有爱心和慧眼的老师去挖掘。”而初一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快速发展,但具体形象思维还占据主导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动”起来,有效的学生活动,加强了课堂的形象性,可以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能够起到增强课堂有效性的作用。
有一句古话还这样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真的“动”起来,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可以说,这样的学习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课堂中教师通过对话交流中可加深师生感情,用积极正面的情感态度去影响学生,从而把隐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潜力激发出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在新学期的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应该在实践中摸索学生活动的一些关键点,探寻了一些进行学生活动设计的方法,提高教学课堂的效果。
第二篇:浅谈历史教学的必要性
浅谈历史教学的必要性
黎平县肇兴中学:吴家奎
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心中。当你每天读书、看报、听新闻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打开一本历史百科全书,它为你提供丰富信息资料。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人类代代相传下来的宝贵知道和经验。我们的将来,是我们凭借过去的材料,现在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历史能使人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向,形成乐观进取的人生观,有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全民一素质等等。
一个国是否重视历史教学,小则影响国民道德品质修养和理论文化水准的高低,大则影响国民和执政者能否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关系到能否用科学的历史观和历史经验指导自己的行动和政策决策,进而影响社会发展进程。
历史教学作用巨大,但常常被人们忽视。首先,历史学作为一门修身和认知社会的学科,是一种常期的、含蓄、意识导向型的学科。其主要作用如像数理化等工具学科在提高人的技能方面,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数理化这些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如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计算问题;简单的机械使用与维修等,容易让人看到它们的价值;“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谚语就是人们重理轻文思想的折射。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我国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选拔,招工和公务员的考试中,绝大多数不考察被选拔者的历史知识水平。这在客观上强化 了“读史无用论”。因此,历史常常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
其次,是现在历史教材编写的问题,如选材狭窄、人物叙述缺乏立体感、回避热点问题等等。同时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教材编写越来越简单,只有基本线索和事件梗概,缺乏详细资料。学生怎能去分析历史问题,又怎能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呢?
第三,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造成历史学习的困难。如果不重视地理知道的教学,历史也会失去这个人物、世界赖以存在的舞台,那么学历史就好比是下肓棋,没有几个人能搞和明白。如今,学生中听不懂国际新闻,读不懂世界文学名著的大有人在。因为他们对世界的地名、人名识记不准,混淆不清,甚而不辨国别,不分时代,就是因为缺少这个科学而便捷的工具,不死记硬背,难道貌岸然还有别的好方法吗?如在一次考试中,问“《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的是(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学生有选苏州的,也有先杭州的,也有选沙市,很明显他们是仅仅依靠记忆来做题的,书上写的是重庆,记住了就能选对,记不住就选项错了。因为没有地理坐标,也就没有思维的余地,只好恁记忆来做了。本来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精减了收入,但结果却适得其反,不健全的知识结构,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因此,要改变历史教学的困难处境,还需要优化学科体系,让学生建立良好生态结构,这样才能更有利学生将来的发展。我认为,历史的教育作用要得到真正的发挥,首要的是在宏观教育决策上,要重视历史。现在学生不学历史的风气极盛,不懂得中国历史也不觉得耻辱,历史课上常出现一些荒谬的笑话;在社会上时时处处都能见到历史的话剧。这些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曾说过,“灭人国必先去其死”。日本侵华时,在沦陷区曾不准中国人民学习历史,以期奴化中国人民。现在如果我们自充国史,结果如何,可想而知。历史之于民族,正如记忆知于过人。一个人如果尚失了记忆,那他就成了白痴;一个人如果不讲历史,那就会成为愚昧的民族。因此,教育部在发挥历史作用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果经济上支持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在政府公务员考试增试有关历史知识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历史教育功能的社会宣传等等。这样,就能有利推动历教学的发展,增强人们学习历史的意识。
要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作用,还有赖于史学研究工作者的自身努力。这里,一是要求我们自身得以充分展现,以自身的表率作用显示历史的魅力,激发人们学习有历史,并用历史的观点和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二是要要求我们在历史的研究,历史教学和历史信息利用等方面,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在研究方面,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国际民生方面,主动研究与现实社会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主动为政府、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利的服务,使人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深刻感受和认识重叠历史 的现实意义。在历史著述方面,我们要力诫文字深奥难懂,力求通俗易懂和富有文采,以生动形象的论述向人民们展现历史上的善恶美丑、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而使人们喜读历史著作,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历史教育。对于中小学历史教材的编写,要力求做到内容结构清晰,目标明确,强化教育功能等等。还有,在历史考试中,应增强趣味性和应用性,不要对好些死记硬背的知识考得太深太细。读史使人明智,通达事理,同时还能提高理论修养,受到爱国义的教育。如果单纯考察知识,就会陷入学究式的误区,自然就越学越枯燥,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历史教学的难度。
我想,目前中小学历史教学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做,如纠正管理者轻视历史教学的思想,改变教师的被动性,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历史教学的技能技巧,全面落实历史教育教学目标等到。主要还是端正对历史教学态度,认识历史的作用,积极推动历史教学的改革,适应时代的需要。
当然,解决上述这些问题,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掌握学生认知的心理,扬长避短,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使学生得到良好理论修养、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将来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第三篇:初一新生班会课上班主任讲话
初一新生班会课上班主任讲话
初一新生班会课上班主任讲话 初一新生班会课上班主任讲话正文
领导讲话初一新生班会课上班主任讲话讲话上班新生班主班会课初一
首先我代表我班老师真诚的祝贺我们初一(19
1)的70多名新同学光荣地成为****中学的学生!又迈出自己迅速成长的一步,但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生,不会像转变称谓一样简单,初中不是小学的简单继续,而是一种转折和爬坡——生活常识告诉我们:
当迅速行驶的汽车在转弯或上坡时,缺少心理准备的乘客很容易站立不稳摔倒,同样在初中新生活开始的时候,如果我们缺乏心理准备不能及时调整的话就会出现不适应。为了让同学们迈好初中第一步,为此今天我给同学们提出四点希望和建议,请同学们记好笔记.
一、重新定位打造自己在初中这个新起点上,首先要重新定位自己,调整好心态。也许你是踌躇满志的来到新学校,希望能展现自我的风采,但中学招生范围扩大,新集体里人才济济,以前出色的你不再拔尖,还可能评不上班干部,成绩不尽如人意,名次下滑……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这些挫折,但你千万要记住:不能就此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我们要用不懈的努力一点点证明自己。也许你在小学时表现一般,入学成绩比别人低,但不能就此盲目断定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因为入学或摸底成绩只是代表过去,证明不了现在和将来,新的竞争刚刚开始,孰胜孰负还看今朝。我们一起迈入初中大门的,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不管小学是否优秀那都已成为过去,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都会困住前行的脚步,新的生活面前需要我们重新定位自己打造自己。
二、课程增加改变学法小学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而中学,初一就增加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初二将增加物理,初三还将增加化学,而且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进度加快,猛增的学习量往往让我们应接不暇,颇有点狗咬刺猬,不知从何下口之感。初中的学习状况改变了,再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显然无法适应,这里舒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案例:小云和小吉自幼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在小学时他们的成绩都旗鼓相当,相当优秀.后来一起考上了同一所中学。进入中学的第一次数学测验,小云考了全班第一,可是小吉才勉强及格。看到小云开心的样子,小吉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老师特定表扬了小云,而对小吉说,要他加把劲,向小云学习。小云考了好成绩,小吉并没有嫉妒,只是他想不通。你看,小吉平时和他一起上学,周末也在一起玩,也从来不请家教,上课时都在听老师讲课,作业都一样完成,老师也说他们一样聪明,可是为什么成绩却相差很大呢?同学们,这就是学习的方法不同而出现的差异.到了中学要注意哪些学习方法呢?第一要主动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中学改变了小学那种事无巨细式的教学方式,老师往往集中讲解难点、要点,并且讲过就不再重复,我们要主动去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包括语音、板书、思路、要求以及某些教学习惯。想做到这一点有两个诀窍:
一是预习,拿着书本随便翻看不是预习,预习是把第二天的功课尽可能看懂,并找出不懂的地方,在课堂上做为重点听,这可以提高我们的听课效率培养自学能力。二是多请教,主动把自己的学习状况向老师介绍,有问题就大胆问,千万不要碍于面子而把听不懂的知识留到明天,从一开始就不能欠学习账,否则学习中的漏洞越来越多,到了高年级就难以弥补了。第二要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要解决科目多学习量大的问题,最好方法就是制定学习计划。包括长期计划,新学期我的目标是什么,到期中期末我要达到什么水平,还可以找个竞争对手来激励自己;此外还有短期计划,也就是周计划、天计划,比如:
我怎样安排这一天的学习和玩耍时间,利用什么时间做哪门作业,何时预习,何时做系统复习等等。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三要注意摸索适合自己的学法。在初中阶段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体现的尤为突出,因为学习的难度加深、灵活性加大,不能单凭死记、死学,要讲究记忆的方法,注意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而且各学科的特点不同,学法也有区别,我们在新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反思和调整,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法,做到事半功倍。
第四篇:2016初一历史暑假作业
一、历史手抄报一份
二、历史试卷一份
2016年初一历史暑假作业
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将唯一正确选项写在题目后的括号内)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河”指的是()A、黄河
B、淮河
C、大运河
D、海河 2.泉州市区有条状元街,“状元”一词与下列哪种制度有关()A.世袭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等级制 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中,“开元”和“贞观”分别是哪个皇帝的年号()A.武则天,唐高祖
B.唐太宗,唐高宗
C.武则天,唐玄宗
D.唐玄宗,唐太宗 4.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A.《史记》
B.《春秋》 C.《资治通鉴》
D.《汉书》 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首诗描述的科举制,始于(A.秦朝
B.隋朝
C.宋朝
D.清朝”
6.明代中期,吴承恩根据《大唐西域记》创作了一部古典神话小说,它是()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7.唐代为中国与日本的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侣 D.一行
8.它由隋朝人李春修建而成,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该建筑物是()A.泸定桥 B.玉带桥 C.赵州桥 D.洛阳桥
9、左图人物在诗歌方面有极高的造诣,人们送其称号()A.诗仙 B.诗圣 C.诗史 D.诗鬼 10.假如你生活在宋代,可能看到的场景是()A.许多读书人在书房里钻研八股文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击倭寇
D.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 11.“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西夏
D、南宋与金 12.“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话反应的实质()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南方海外贸易兴盛 C.南方手工业发达
D.宋朝工商业的繁荣
13.南宋时,有一个阿拉伯人到广州来做生意,他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A.蕃坊
B.市舶司
C.蕃坊
D.海关 14.回族人被誉为“中国的犹太人”,这一民族形成于哪个朝代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5.宋朝时,皇帝为了推广一篇好文章,会采取哪种省力省时并准确传播的方式()
A.雕版印刷
B.活字印刷
C.电脑打印
D.扫描仪扫描 16.下列现象有明显错误的是()
A.我国最后一位丞相是胡惟庸
B.宰相制度开始于秦朝,结束于明朝
C.某关于清朝历史剧取名为《宰相刘罗锅》
D.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 17.“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中的我指()
A.郑成功
B.戚继光
C.岳飞
D.文天祥 18.明清时期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
A.明清皇宫北京城和长城
B.故宫和天安门 C.紫禁城和避暑山庄
D.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19.“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下面哪部著作能够查到这件事()
A.《西游记》 B.《红楼梦》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20.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
A.文景之治 B.康乾盛世 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各6分,共18分。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例题:公元7世纪,日本“大化维新”的结果之一是出现向欧美学习的社会风尚。(6分)错误:大化改新向欧美学习(2分)
理由:大化改新学习的是中国隋唐文化;日本向欧美学习是在明治维新时期。(4分)21.明清时,为了加强对人们的控制,统治者推行“焚书坑儒”政策。(6分)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唐代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6分)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演讲比赛,他准备讲述成吉思汗建立元朝的丰功伟绩。(6分)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第24小题12分,第25小题10分,共2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1)材料一共提到五位帝王,按顺序写出余下四位。(不能照抄诗句,4分)
① 秦始皇 ② ③ ④ ⑤
(2)材料一中的“唐宗”统治时期政治明清,经济发展,国力强盛,被誉为什么?(2分)
(3)材料二中的“靖康耻,犹未雪”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匈奴指的是哪个少数民族?(4分)
(4)你认为岳飞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尊敬?(2分)
25、(10分)郑和下西洋图 材料二:
(1)依图一,郑和下西洋从哪里出发?最远到达什么地方?(4分)
(2)根据材料二,郑和的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原因是什么。(2分,写出两个即可)
(3)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大运河
(1)大运河是由哪个皇帝修建的。(2分)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2分)
A 灌溉 B运输 C泄洪 D饮水(3)画出大运河四段起止的示意图。(4分)
(4)大运河所处朝代,还有什么重大的科技成就?举例说明。(2分,写出一个即可)
27.初一年第二阶段考
参考答案
1— 5 D A D C C 6 —10 A B D D A 11—15 D C C B A 16—20 D B C C D 21(3分)错误:用铁制刀
理由:铁制工具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半坡氏族时期只有石刀。22(6分)(1)错误:神医
理由:“神医”是指华佗,张仲景被誉为“医圣”(2)错误《本草纲目》
理由:张钟景写的那本书叫《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写的。23(3分)错误:这两件事都发生在秦末时期
理由:“卧薪尝胆”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24(6分)(1)错误: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理由: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的人是秦始皇不是汉武帝
(2)错误:道家 理由:汉武帝是把儒家思想作为王朝正统思想不是道家。25(8分)(1)秦始皇(2)长平之战
(3)A:修长城 B:统一六国(秦王扫六合)26(10分)(1)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设置郡县制
(3)经济: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文化:统一文字
军事:御匈奴,修长城
思想:焚书坑儒 问鼎中原、春秋鼎盛、三分鼎足、人声鼎沸、大名鼎鼎(至少四个)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鼎是作为王权的象征。28 E—H—G—B—I—A—C—D--F
第五篇:初一历史简答题
初一历史简答题
1、西汉初年的“和亲”和“昭君出塞”有什么异同?
答:相同点:都是通过“和亲”换取和平;不同点:汉初“和亲”是被迫的,没有阻止匈奴南下侵扰;“昭君出塞”是主动的,促进了汉匈之间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
2、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答:昭君出塞,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张骞出使西域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答: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打通了“丝绸之路”。
4、我们要学习张骞什么样的精神?
答:学习他有胆、有识、有行、有恒,不畏艰险,勇于开拓,面对困境,仍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学习他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质。
5、说一说丝绸之路的大体路线
答: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西亚,再到欧洲。
6、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积极意义?
答:丝绸之路的开通,开辟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各国以至欧洲的陆地交通路线,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
7、造纸术的发明有何意义?
答: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们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8、列举秦汉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答:(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2)《九章算术》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3)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4)华佗制成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9、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谈谈你的看法。
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10、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 答:(1)政治上,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2)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军粮问题,还使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3)军事上,200年,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4)个人品质上,曹操多谋善断,善于用人,善于采纳谋士的建议。
11、列举我国古代四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名称和时间。答: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官渡之战 200年
赤壁之战 208年 , 淝水之战 383年
12、官渡之战袁绍失败的原因: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的意见,而曹操重视人才,战术得当。
13、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曹操骄傲轻敌;曹军水土不服,不习水战;孙、刘联军的正确战术。
14、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A、从前秦方面看:
a、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氐族贵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获胜。b、秦军劳师远征,战线过长,苻坚指挥失误。
B、从东晋方面看: a、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团结作战;b、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15、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答:(1)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
(2)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3)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4)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16、列举(或简述)东汉末年至隋统一前北方的几次统一,这样的历史现象对你有何启示?
答:(1)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2)280年,西晋灭吴,南北统一;(3)四世纪后期,前秦统一黄河流域;(4)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5)577年,北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
启示:中国历史进程中,有统一,有分裂,统一是主流。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是大分裂,分裂中又孕育着统一,多次出现北方统一。
17、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
答: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人们的交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
18、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政权想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答:迁都洛阳,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同汉族通婚,用汉制,学习汉族的礼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何历史作用?
答:加速了北方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
19、我们应该学习孝文帝的什么精神?
答: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积极进取、拥有智慧、以身作则的进取精神和优秀品质。(答出两点即可)
2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文化方面有何特点? 答:(1)政治:封建国家大分裂时期,但向统一趋势发展。(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发展,北方经济得到一定恢复。(3)民族关系:出现民族大融合的高潮。(4)文化方面:科技发展,艺术突出。
21、评价:曹操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在政治上采取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谋略,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并在经济上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这些政治、经济措施使他的势力日益强大,终于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基本统一了北方。他统一北方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人民群众渴望统一、结束战乱的愿望。
22、评价:诸葛亮
诸葛亮是东汉末、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报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向刘备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从此成为了刘备的得力助手,协助刘备三分天下。刘备去世后,他担当了治理蜀国的重任,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推行屯田制,并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他的一生以恢复中原、重振汉朝为己任,先后五次攻魏,最后病死途中。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和弘扬的。
23、评价: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自觉、坚定和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政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汉化措施,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也使鲜卑族最终融进了汉族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