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 陶罐和铁罐 2教学反思 冀教版[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01:5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语文下册 陶罐和铁罐 2教学反思 冀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语文下册 陶罐和铁罐 2教学反思 冀教版》。

第一篇:三年级语文下册 陶罐和铁罐 2教学反思 冀教版

陶罐和铁罐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有趣,贴近儿童生活。我反思本次的教学活动,自己是成功与失败同在,收获与困惑并存。

一、抓住文章的重点实现长文短教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从整体上把这篇文章分成了两个部分,也就是“御厨里的争论”和“许多年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命运”两大块。前一个部分我以“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为线索,通过教师的指导,读出两只罐子不同的性格特点,使情感的变化渐渐明晰,这一部分是我教学的重点。第二部分的教学,我对文章进行了一些取舍,以两个问题来引导阅读,通过默读、导读、细读让学生体会两只罐子命运的不同,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悟出这则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二、改进与收获

在第一轮课堂观察后,我得到了全体中语组老师们的帮助,老师们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比如:词语的教学不够落实,板书设计不够合理,情感线索不够明晰,语言纠正有所缺失等等,我自己也不断地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消化,并在第二轮教学中进行了改进。是老师们集体的智慧和肖老师、许老师、熊老师等教学专家们的指导让我在本次的案例研究中得到了成长与提高。

三、不足与困惑

第二轮教学后,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文中词语的理解方式应该更多样化一些;一些学生在读文时读错字,说明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忽视了部分学生把书读正确的落实;教学中读的方式还可以更多样化一些,让全体学生都充分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这样一个困惑:当教师指导朗读后,学生仍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时该怎么办?在课堂上为了节约时间,我采取的是范读的方式,但这是否代替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希望能进一步地得到老师们的帮助和指导。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显而易见。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以分析朗读为主。我首先提出问题“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通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学生表演。学生在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还加上了自己的动作,夸张的表情等。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老师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成了学生的舞台。

这种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今天这节课的教学,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2

在上课前,我在班里问了一下孩子们,你们觉得哪篇课文最搞笑,孩子们都觉得《陶罐和铁罐》最搞笑。所以我选取了这篇课文。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透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资料。那么,以什么作为指导对话朗读的突破口呢我在课前反复研读课文,找到了“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不就是“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吗于是,整节课以初步掌握主要资料,理解“奚落”的意思开始后,就用“铁罐是用哪些尖刻的话讽刺陶罐的”这个问题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接下来,让孩子们透过读课文,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勾画下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对话的朗读指导,怎样才能做到求真,求实,求趣呢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述,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学会抓住铁罐,陶罐的神态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用填空的形式来读出陶罐和铁罐的表情,最后分主角朗读课文。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课文的10-17自然段,资料简单易懂,所以我请孩子们先自读课文,再把自己读懂的资料说一说,了解两个罐子各自不同的`结局。其余的不再做更多的讲解。

之后,用“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回归整体,引发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谈见解,说感想,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习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学习情绪很激昂,很踊跃。但我觉得从我自身的素养来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我的评价语不够简洁到位,不会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上的意外。上课时总有点慌,生怕时间不够,心里总想着这个环节快完,快点进行下一个环节,这也是我每次上完课后最遗憾的地方。我想多锻炼必须会有长进的。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3

最近在网上通过视频,观听了《陶罐和铁罐》一课,再结合自己上过这课后的感受,具体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认识陶罐与铁罐,了解何为陶罐

教学本课一般从板书课题入手,带领学生认识生字“陶”,观察难字“罐”,看课文插图认识哪个是陶罐,哪个是铁罐。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或设问:陶罐与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由此,引领学生初读课文。

课后,我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三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太浅,缺乏实践经验,竟有相当多的学生根本不知道“陶”为何物,更不知道“陶”具有易碎的特点。这样,学生对课文中铁罐奚落陶罐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合理性的理解就失去了基础,对铁罐恃强凌弱、咄咄逼人的理解就大打折扣。难怪在课堂上,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始终浮于表面。

二、以角色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在教学时,教师能抓住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情的关键词语,去引导学生读出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语调、语气,理解角色的情感,如铁管的傲慢、轻蔑、恼怒等,陶罐的谦虚、争辩等,直至学生把课文读得生动、活灵活现。

这样的教学,把握重点词语来体会情感,通过感情朗读来表情达意,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文本学习,值得肯定。然而,教学仅止于此是不到位的。这样的教学环节只是抓住了铁罐奚落陶罐过程的一部分,忽视了情感发展的轨迹,忽视了对情感线索的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显得零碎。教师应引导学生整体感悟铁罐“傲慢——轻蔑——恼怒”的情感升级过程,整体感悟陶罐“谦虚——争辩——不再理会”的情感发展线索。

三、陶和铁的变化与其长短的关系

沧海桑田,陶罐与铁罐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课堂上老师会顺着故事提问,如:想象,世界上会发生什么事情?想一想,它们之间还可能发生什么事情?陶罐会有多大价值?听了陶罐的寻找的话,铁罐会怎么想,怎么说?等等,诸如此类。这些问题显得零碎,有的`还偏离了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实际上,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认识陶罐对铁罐的既往不咎,认识陶罐宽容的形象和关切朋友的情谊,认识陶罐虽然易碎但永不腐朽、铁罐虽然坚硬但容易腐烂的特点,进而理解人各有长短,应正确对待“长”“短”的寓意。

四、解决问题,理解文意

陶和铁因不同的质地而具有不同特点。铁罐坚硬,不怕摔打;陶罐易碎,经不起碰撞,这是故事得以发生、发展的基础。让学生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是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步,它对理解铁罐骄横的性格,对理解角色的“长”“短”及其变化具有奠基性的作用。教学中,只要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变与不变”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便能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深刻理解,教学自然简洁、高效。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4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纵观整堂课,有收获亦有遗憾,现反思如下:

重朗读、抓对话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这篇文章。教学时,分角色朗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师生分角色朗读。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再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在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善良和真诚。

不完美的地方

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可能由于自己有些紧张,从而影响了学生,总之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如平时高涨,有些孩子始终不敢举手,我也没有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

改进方法

1、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2、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课文,查找、圈画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的句子。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体会文中揭示的道理。

4、用好评价语。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做适时点拨。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5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所喜欢的搞笑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搞笑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显而易见。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以分析朗读为主。在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同学们欣赏小动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紧之后提出问题“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好处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方式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透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潜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潜力及情感表达潜力。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我个性强化了“演一演”的教学环节。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学生表演。学生的表演能够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我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学生学得简单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

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成了学生的舞台。

这种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主角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这天这节课的教学,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到达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能够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6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强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和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我今天教的是第二课时,教学中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如以下几点:

1、以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用激发性语言激励学生大胆展示,并让学生互相评价,这样做有几方面好处:

①学生评价学生是站在同一高度来看问题,这样做更直接,更容易被接受。

②学生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

③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④学生在进行评价的同时,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鼓励学生以不同方式感受课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珍视自己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成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谈读后体会。学生说出了陶罐很美,很有价值和人们很珍惜它的体会,此环节挖掘了学生思维的深度,拓宽了思维宽度。

3、生活处处皆语文,在课堂教学中,让生活阳光普照学生心灵,也是提高学习成效的途径,学了这课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道理与生活实际融合在一起,会理解得更透彻,记得更牢靠。

不足之处也有一些:

1、上课时,我要求自己的语言,教态,教姿应该是亲切,活泼富有亲和力的,但我觉得自己有点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提问时,因为学生发言非常积极,有很多学生举了手却没有被叫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我无法兼顾到所有的举手的学生。

3、小练笔环节时,忘了让他们先同桌交流就直接指名回答,这对中下程度的学生而言太难了。

一次公开课教学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虽然我做得不好,但比起开课前,我进步了,这就够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涯,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7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讲述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持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教学重点为透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述,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由于在第七单元中类似课文已经学习过,再加上本文语言生动,贴近儿童实际,资料浅显易懂,适合学生自主阅读。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决定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明白寓言中蕴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我在上这课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在学习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善良和真诚。

在精构环节,围绕陶罐和铁罐的四次对话,我在教学中采用范学式,先指导学习第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其他的对话。在学习第一次对话时,我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并透过指导朗读,感悟人物性格特点,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由小组长组织进行学习。在小组充分学习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让我欣喜的是学生不仅仅能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不同神态不同性格特点,有的小组甚至自告奋勇要为大家表演一番,可千万别小瞧孩子们,铁罐和陶罐的特点被孩子们演绎出来了。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神情,我想这样自主主动的学习,带给孩子们的是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吧。并请学生说说悟出了什么道理,这样读写结合,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使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写作。

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如下:精讲环节中,在总结学法的时候我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对细节之处没有讲得更清楚,导至小组合讨论走形式,不知从何入手进行学习。有些小组长在组织小组学习时,人员分配不够合理,没有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这些方面的训练在平常还需加强。透过国培学习我能认识到自己不足。要及时转变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8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从故事中让人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本篇童话故事人物的对话居多,而且透过对话,能让学生领会更多的道理,因此,我让学生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加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因此,在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就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在课堂上放手,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学生的表现也非常棒,课堂上有更多的精彩之处。

二、学生与文本对话

语文要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本课中我与学生一起沉浸在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只有真正让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体会陶罐和铁罐各自的性格,尤其是领悟陶罐的价值,感受陶罐的美好的心灵,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深入感悟、体验文本。这时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三、练就学生扎实的基本功

这节课,我着重让学生领悟陶罐和铁罐的各自的神情、动作、语言,透过语言文字理解陶罐铁罐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这种要想表达人物思想的就要通过语言文字来加以描绘,在学生熟读、感悟、深入体会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深刻,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9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感受,淡化纯粹的分析,对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陶罐和铁罐两个事物在很成一段时之间,二者之间发生的故事,很有趣,也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如果单纯地采用分析讲解的方法,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索然无味,也使有趣的故事不可以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我在教学时,注意了学生的感受。

让学生画一画,抓住“人物”的特点。阅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同时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的神气、“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学生再读句子,将铁罐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让学生分角色读、表演读。学生先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教师还鼓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在上述画、说、演的基础上,我抓住时机出示“思考练习”的问题: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我先引导学生对比陶罐和铁罐最终的结局,学生能很快找出,铁罐已完全氧化,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而陶罐却依旧“光洁、朴素、美观”。并说一说是不是喜欢陶罐,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学生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外表光洁、朴素、美观;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已是很有价值的古董;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对人友好、善良。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情绪高涨。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2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将陶罐、铁罐拟人化,围绕铁罐奚落陶罐以及时间流逝后陶罐依然光亮如新而铁罐却腐蚀消失这两个事件来写,并通过描写陶罐、铁罐的神态和动作来表现出两者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从而引出要正确地待人事物的道理。根据学习目标,我特将此课分为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词语

此环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复习本课重点、易错生字新词,采用开火车的形式,再由全班齐读一遍加以巩固。第二,是从文中找出“骄傲、傲慢、懦弱、轻蔑、谦虚、奚落”等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旨在让学生从中理解词语意思,与之同时考虑到三年级阅读中也经常出现“根据文意填空”此类型的题目故特意设置这一部分。而在课堂里面,学生在第二部分中也表现较为积极活跃,避免了直接展示词语和解释的枯燥。

二、文意

让学生朗读课文,概括文意。朗读前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对话的语气,为之后的分角色朗读环节做准备。在指名生回答后,我特意让其他同学分别对概括的同学进行点评,让他们学着自己发现、自己评价、自己修正。

三、性格

让同学们着重找出对陶罐、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分为“议铁罐”和“议陶罐”。并总结出铁罐的性格特点“傲慢无礼、目中无人、蛮横无理和自以为是;陶罐的性格特点友善、谦虚而不软弱、宽容和善良。这一部分,学生基本都能找得准,并且说得很贴切。在出示原文句子中也顺势讲解了提示语在中间,对话在前和后的情况下标点符号的运用。在最初设计时,是打算把标点符号空出来让学生补充来引起注意。但又考虑到出示老师总结的体现性格特点的句子后是全班齐读PPT,这时如果没有标点符号就会令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容易混淆,因此最后只是把那些标点标红,再直接提问”为什么老师要标红?”而实际上,学生在刚刚接受完铁罐性格的朗读后,一时半会没能跟上节奏。因此这样的提问显得太过突兀,让学生来不及反应过来。过后思考发现,把对话提示语以及标点的运用放在朗读前提示会更自然一点。

四、故事

这一部分是进行分角色朗读,同学可以自由选取两个情景(第2—9自然段、第11—17自然段)中的任意一个,和同桌合作进行有感情朗诵。开始之前,有三个小提示。第一,提示感叹号用法。本文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号,因此重点提出来让学生感叹号的使用情况以及引起学生注意有感情朗读时语气的把握。第二,提示铁罐语气“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和陶罐“谦和宽容、心平气和”。第三,提示可以适当配上动作。

在这一环节,学生很感兴趣,胆子放得很开,声情并茂的。大概因为是故事性较强的原因,很多平常较沉默学生也主动加入和同桌角色扮演的朗读当中,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

五、道理

此环节从本单元前两课《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的写作特点入手,指出本文也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想启发写下,为这个童话故事加上阐明道理的结尾。

最后,出示两句与本文想表达的道理相近的名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作为积累总结。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0

这节课去年谷玲老师上过,给我们带给了很好的教学借鉴。所以我基本上就是按照原有的教学思路,进行了适当的个性化修改。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点落实到位:

首先,这篇课文的段落比较多,学生不容易整体把握课文资料。所以,我就尝试让学生将整个故事分成两个场景,并找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这样课文的重点资料即对话部分学生也能一下子就找到。在设计中,我自己心里并没有底,令我欣喜的是,孩子在初读之后就能找出故事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又透过默读课文找出了相应的自然段。这样就理清了脉络,有利于学生对全篇课文资料的把握。

其次,透过多种形式品读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从而了解人物神态和性格。紧紧抓住“奚落”这个词语,让学生从铁罐对陶罐的明知故问中,悟出这就是铁罐“奚落”陶罐,词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并且透过品读,学生还明白了铁罐奚落陶罐的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迎刃而解。

但是,由于自身经验及准备不足,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遗憾:

首先,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可能是因为下午学生比较容易犯困,也可能由于自己也有些紧张,一向绷得比较紧,从而影响了学生,总之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如平时高涨,有些孩子始终不敢举手,我也没有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

其次,指导朗读形式单一,流于形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是指导朗读的重点。理想的状态是学生能够表现出人物对话时的动作和神态,而且每次对话都有所区别。就应让个别学生进行演练,从而有目的的进行指导,逐渐提高要求,增加梯度。但是我基本上都让学生齐读,这样看不出梯度的变化,只是泛泛而读。

总之,每一次公开课都是自我历练、不断提升的过程,就像这篇课文的最后,我送给孩子们的几句话: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期盼着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能够在互相学习中有更加成熟的表现。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1

随文识字是本课设计的出发点之一,像“谦虚、恼怒、价值”等都是要写的字,随着文章的读板书出来范写指导。文中出现的.生词,比如“懦弱”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说文解字,从文字的部件结构入手思考,无形中渗透了汉字的造字规律,这同时也渗透了解词辨字的方法。或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是换词,总之就是先带给方法,然后把理解的意思送进文中读。

阅读教学重在读。以读代讲,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方法。课堂上,透过各种形式的读,略读、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来理解,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把握课文主要资料,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按照自己的设想进展很顺,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缺少小结、质疑和写法的引导,板书凌乱,教学中读的设计层次感不够突出,朗读形式单一,齐读太多,这些都源于教学机智不灵活,要继续提高自身潜力。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2

《陶罐和铁罐》一课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七单元的一篇寓言,该课讲述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持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了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文章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学生自主阅读,能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在阅读中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明白寓言中蕴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耻、逝”是翘舌音,“荒”是后鼻音。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有些字可以通过和学过的形近字比较加以区别和识记。让学生把课文中的生字按结构来分一分,学生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这样的安排不但让学生熟记生字的字形,而且也为学生的端正书写作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心情,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兴趣很浓。如在让学生理解陶罐和铁罐的第一次对话时,我问学生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傲慢)。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这样简简单单的小问题,让学生既体会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内心活动,又理解了“傲慢”与“谦虚”的意思。通过小组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同桌分角色读,等等形式,学生读得充分,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动作的理解也都比较清楚。一节课上下来看到学生情绪高涨。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

随文识字是本课设计的出发点之一,像“谦虚、恼怒、价值”等都是要写的字,随着文章的'读板书出来范写指导。文中出现的生词,比如“懦弱”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说文解字,从文字的部件结构入手思考,无形中渗透了汉字的造字规律,这同时也渗透了解词辨字的方法。或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是换词,总之就是先带给方法,然后把理解的意思送进文中读。

阅读教学重在读。以读代讲,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方法。课堂上,透过各种形式的读,略读、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来理解,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把握课文主要资料,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按照自己的设想进展很顺,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缺少小结、质疑和写法的引导,板书凌乱,教学中读的设计层次感不够突出,朗读形式单一,齐读太多,这些都源于教学机智不灵活,要继续提高自身潜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2

这节课去年谷玲老师上过,给我们带给了很好的教学借鉴。所以我基本上就是按照原有的教学思路,进行了适当的个性化修改。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点落实到位:

首先,这篇课文的段落比较多,学生不容易整体把握课文资料。所以,我就尝试让学生将整个故事分成两个场景,并找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这样课文的重点资料即对话部分学生也能一下子就找到。在设计中,我自己心里并没有底,令我欣喜的是,孩子在初读之后就能找出故事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又透过默读课文找出了相应的自然段。这样就理清了脉络,有利于学生对全篇课文资料的把握。

其次,透过多种形式品读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从而了解人物神态和性格。紧紧抓住“奚落”这个词语,让学生从铁罐对陶罐的明知故问中,悟出这就是铁罐“奚落”陶罐,词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并且透过品读,学生还明白了铁罐奚落陶罐的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迎刃而解。

但是,由于自身经验及准备不足,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遗憾:

首先,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可能是因为下午学生比较容易犯困,也可能由于自己也有些紧张,一向绷得比较紧,从而影响了学生,总之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如平时高涨,有些孩子始终不敢举手,我也没有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

其次,指导朗读形式单一,流于形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是指导朗读的'重点。理想的状态是学生能够表现出人物对话时的动作和神态,而且每次对话都有所区别。就应让个别学生进行演练,从而有目的的进行指导,逐渐提高要求,增加梯度。但是我基本上都让学生齐读,这样看不出梯度的变化,只是泛泛而读。

总之,每一次公开课都是自我历练、不断提升的过程,就像这篇课文的最后,我送给孩子们的几句话: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期盼着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能够在互相学习中有更加成熟的表现。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3

最近在网上通过视频,观听了《陶罐和铁罐》一课,再结合自己上过这课后的感受,具体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认识陶罐与铁罐,了解何为陶罐

教学本课一般从板书课题入手,带领学生认识生字“陶”,观察难字“罐”,看课文插图认识哪个是陶罐,哪个是铁罐。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或设问:陶罐与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由此,引领学生初读课文。

课后,我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三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太浅,缺乏实践经验,竟有相当多的学生根本不知道“陶”为何物,更不知道“陶”具有易碎的特点。这样,学生对课文中铁罐奚落陶罐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合理性的理解就失去了基础,对铁罐恃强凌弱、咄咄逼人的理解就大打折扣。难怪在课堂上,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始终浮于表面。

二、以角色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在教学时,教师能抓住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情的关键词语,去引导学生读出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语调、语气,理解角色的情感,如铁管的傲慢、轻蔑、恼怒等,陶罐的谦虚、争辩等,直至学生把课文读得生动、活灵活现。

这样的教学,把握重点词语来体会情感,通过感情朗读来表情达意,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文本学习,值得肯定。然而,教学仅止于此是不到位的。这样的教学环节只是抓住了铁罐奚落陶罐过程的一部分,忽视了情感发展的轨迹,忽视了对情感线索的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显得零碎。教师应引导学生整体感悟铁罐“傲慢——轻蔑——恼怒”的情感升级过程,整体感悟陶罐“谦虚——争辩——不再理会”的情感发展线索。

三、陶和铁的.变化与其长短的关系

沧海桑田,陶罐与铁罐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课堂上老师会顺着故事提问,如:想象,世界上会发生什么事情?想一想,它们之间还可能发生什么事情?陶罐会有多大价值?听了陶罐的寻找的话,铁罐会怎么想,怎么说?等等,诸如此类。这些问题显得零碎,有的还偏离了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实际上,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认识陶罐对铁罐的既往不咎,认识陶罐宽容的形象和关切朋友的情谊,认识陶罐虽然易碎但永不腐朽、铁罐虽然坚硬但容易腐烂的特点,进而理解人各有长短,应正确对待“长”“短”的寓意。

四、解决问题,理解文意

陶和铁因不同的质地而具有不同特点。铁罐坚硬,不怕摔打;陶罐易碎,经不起碰撞,这是故事得以发生、发展的基础。让学生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是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步,它对理解铁罐骄横的性格,对理解角色的“长”“短”及其变化具有奠基性的作用。教学中,只要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变与不变”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便能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深刻理解,教学自然简洁、高效。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4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所喜欢的搞笑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搞笑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显而易见。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以分析朗读为主。在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同学们欣赏小动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紧之后提出问题“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好处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方式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透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潜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潜力及情感表达潜力。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我个性强化了“演一演”的教学环节。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学生表演。学生的表演能够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我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学生学得简单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

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成了学生的舞台。

这种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主角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这天这节课的教学,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到达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能够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5

《陶罐和铁罐》一课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七单元的一篇寓言,该课讲述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持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了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文章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学生自主阅读,能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在阅读中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明白寓言中蕴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耻、逝”是翘舌音,“荒”是后鼻音。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有些字可以通过和学过的形近字比较加以区别和识记。让学生把课文中的生字按结构来分一分,学生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这样的安排不但让学生熟记生字的`字形,而且也为学生的端正书写作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心情,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兴趣很浓。如在让学生理解陶罐和铁罐的第一次对话时,我问学生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傲慢)。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这样简简单单的小问题,让学生既体会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内心活动,又理解了“傲慢”与“谦虚”的意思。通过小组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同桌分角色读,等等形式,学生读得充分,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动作的理解也都比较清楚。一节课上下来看到学生情绪高涨。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6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强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和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我今天教的是第二课时,教学中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如以下几点:

1、以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用激发性语言激励学生大胆展示,并让学生互相评价,这样做有几方面好处:

①学生评价学生是站在同一高度来看问题,这样做更直接,更容易被接受。

②学生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

③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④学生在进行评价的同时,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鼓励学生以不同方式感受课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珍视自己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成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谈读后体会。学生说出了陶罐很美,很有价值和人们很珍惜它的.体会,此环节挖掘了学生思维的深度,拓宽了思维宽度。

3、生活处处皆语文,在课堂教学中,让生活阳光普照学生心灵,也是提高学习成效的途径,学了这课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道理与生活实际融合在一起,会理解得更透彻,记得更牢靠。

不足之处也有一些:

1、上课时,我要求自己的语言,教态,教姿应该是亲切,活泼富有亲和力的,但我觉得自己有点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提问时,因为学生发言非常积极,有很多学生举了手却没有被叫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我无法兼顾到所有的举手的学生。

3、小练笔环节时,忘了让他们先同桌交流就直接指名回答,这对中下程度的学生而言太难了。

一次公开课教学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虽然我做得不好,但比起开课前,我进步了,这就够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涯,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7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显而易见。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以分析朗读为主。我首先提出问题“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通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学生表演。学生在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还加上了自己的动作,夸张的表情等。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老师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成了学生的舞台。

这种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今天这节课的教学,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8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从故事中让人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本篇童话故事人物的对话居多,而且透过对话,能让学生领会更多的道理,因此,我让学生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加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因此,在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就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在课堂上放手,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学生的表现也非常棒,课堂上有更多的精彩之处。

二、学生与文本对话

语文要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本课中我与学生一起沉浸在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只有真正让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体会陶罐和铁罐各自的性格,尤其是领悟陶罐的价值,感受陶罐的美好的心灵,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深入感悟、体验文本。这时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三、练就学生扎实的基本功

这节课,我着重让学生领悟陶罐和铁罐的各自的神情、动作、语言,透过语言文字理解陶罐铁罐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这种要想表达人物思想的就要通过语言文字来加以描绘,在学生熟读、感悟、深入体会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深刻,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9

在上课前,我在班里问了一下孩子们,你们觉得哪篇课文最搞笑,孩子们都觉得《陶罐和铁罐》最搞笑。所以我选取了这篇课文。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透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资料。那么,以什么作为指导对话朗读的突破口呢我在课前反复研读课文,找到了“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不就是“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吗于是,整节课以初步掌握主要资料,理解“奚落”的意思开始后,就用“铁罐是用哪些尖刻的话讽刺陶罐的”这个问题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接下来,让孩子们透过读课文,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勾画下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对话的朗读指导,怎样才能做到求真,求实,求趣呢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述,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学会抓住铁罐,陶罐的神态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用填空的形式来读出陶罐和铁罐的表情,最后分主角朗读课文。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课文的10-17自然段,资料简单易懂,所以我请孩子们先自读课文,再把自己读懂的资料说一说,了解两个罐子各自不同的结局。其余的不再做更多的讲解。

之后,用“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回归整体,引发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谈见解,说感想,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习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学习情绪很激昂,很踊跃。但我觉得从我自身的素养来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我的评价语不够简洁到位,不会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上的意外。上课时总有点慌,生怕时间不够,心里总想着这个环节快完,快点进行下一个环节,这也是我每次上完课后最遗憾的地方。我想多锻炼必须会有长进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0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感受,淡化纯粹的分析,对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陶罐和铁罐两个事物在很成一段时之间,二者之间发生的故事,很有趣,也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如果单纯地采用分析讲解的方法,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索然无味,也使有趣的故事不可以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我在教学时,注意了学生的感受。

让学生画一画,抓住“人物”的特点。阅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同时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的神气、“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学生再读句子,将铁罐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让学生分角色读、表演读。学生先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教师还鼓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在上述画、说、演的基础上,我抓住时机出示“思考练习”的问题: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我先引导学生对比陶罐和铁罐最终的结局,学生能很快找出,铁罐已完全氧化,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而陶罐却依旧“光洁、朴素、美观”。并说一说是不是喜欢陶罐,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学生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外表光洁、朴素、美观;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已是很有价值的古董;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对人友好、善良。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情绪高涨。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2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将陶罐、铁罐拟人化,围绕铁罐奚落陶罐以及时间流逝后陶罐依然光亮如新而铁罐却腐蚀消失这两个事件来写,并通过描写陶罐、铁罐的神态和动作来表现出两者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从而引出要正确地待人事物的道理。根据学习目标,我特将此课分为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词语

此环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复习本课重点、易错生字新词,采用开火车的形式,再由全班齐读一遍加以巩固。第二,是从文中找出“骄傲、傲慢、懦弱、轻蔑、谦虚、奚落”等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旨在让学生从中理解词语意思,与之同时考虑到三年级阅读中也经常出现“根据文意填空”此类型的'题目故特意设置这一部分。而在课堂里面,学生在第二部分中也表现较为积极活跃,避免了直接展示词语和解释的枯燥。

二、文意

让学生朗读课文,概括文意。朗读前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对话的语气,为之后的分角色朗读环节做准备。在指名生回答后,我特意让其他同学分别对概括的同学进行点评,让他们学着自己发现、自己评价、自己修正。

三、性格

让同学们着重找出对陶罐、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分为“议铁罐”和“议陶罐”。并总结出铁罐的性格特点“傲慢无礼、目中无人、蛮横无理和自以为是;陶罐的性格特点友善、谦虚而不软弱、宽容和善良。这一部分,学生基本都能找得准,并且说得很贴切。在出示原文句子中也顺势讲解了提示语在中间,对话在前和后的情况下标点符号的运用。在最初设计时,是打算把标点符号空出来让学生补充来引起注意。但又考虑到出示老师总结的体现性格特点的句子后是全班齐读PPT,这时如果没有标点符号就会令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容易混淆,因此最后只是把那些标点标红,再直接提问”为什么老师要标红?”而实际上,学生在刚刚接受完铁罐性格的朗读后,一时半会没能跟上节奏。因此这样的提问显得太过突兀,让学生来不及反应过来。过后思考发现,把对话提示语以及标点的运用放在朗读前提示会更自然一点。

四、故事

这一部分是进行分角色朗读,同学可以自由选取两个情景(第2—9自然段、第11—17自然段)中的任意一个,和同桌合作进行有感情朗诵。开始之前,有三个小提示。第一,提示感叹号用法。本文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号,因此重点提出来让学生感叹号的使用情况以及引起学生注意有感情朗读时语气的把握。第二,提示铁罐语气“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和陶罐“谦和宽容、心平气和”。第三,提示可以适当配上动作。

在这一环节,学生很感兴趣,胆子放得很开,声情并茂的。大概因为是故事性较强的原因,很多平常较沉默学生也主动加入和同桌角色扮演的朗读当中,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

五、道理

此环节从本单元前两课《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的写作特点入手,指出本文也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想启发写下,为这个童话故事加上阐明道理的结尾。

最后,出示两句与本文想表达的道理相近的名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作为积累总结。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1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纵观整堂课,有收获亦有遗憾,现反思如下:

重朗读、抓对话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这篇文章。教学时,分角色朗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师生分角色朗读。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再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在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善良和真诚。

不完美的地方

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可能由于自己有些紧张,从而影响了学生,总之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如平时高涨,有些孩子始终不敢举手,我也没有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

改进方法

1、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2、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课文,查找、圈画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的句子。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体会文中揭示的道理。

4、用好评价语。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做适时点拨。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2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讲述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持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教学重点为透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述,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由于在第七单元中类似课文已经学习过,再加上本文语言生动,贴近儿童实际,资料浅显易懂,适合学生自主阅读。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决定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明白寓言中蕴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我在上这课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在学习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善良和真诚。

在精构环节,围绕陶罐和铁罐的四次对话,我在教学中采用范学式,先指导学习第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其他的对话。在学习第一次对话时,我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并透过指导朗读,感悟人物性格特点,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由小组长组织进行学习。在小组充分学习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让我欣喜的是学生不仅仅能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不同神态不同性格特点,有的小组甚至自告奋勇要为大家表演一番,可千万别小瞧孩子们,铁罐和陶罐的特点被孩子们演绎出来了。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神情,我想这样自主主动的学习,带给孩子们的是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吧。并请学生说说悟出了什么道理,这样读写结合,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使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写作。

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如下:精讲环节中,在总结学法的时候我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对细节之处没有讲得更清楚,导至小组合讨论走形式,不知从何入手进行学习。有些小组长在组织小组学习时,人员分配不够合理,没有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这些方面的训练在平常还需加强。透过国培学习我能认识到自己不足。要及时转变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第四篇:《陶罐和铁罐》教后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后反思

惠济区大河路中心小学:王丽伟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新课程实验教材第五册的课文。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主要通过铁罐和陶罐的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故事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对方特长、和睦共事。其实,这篇寓言故事还给我们许多启示,比如,要谦虚,不要骄傲;由于时间的变化,事物的命运也会变化的道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看待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等等。

·设计理念

1、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

2、以“动态结构”的思想来设计并控制学习过程,使之有序化,并通过这样的控制,使学习者既能获得显性的学习成果(知识、技能、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又能得到隐性的精神收获(情绪、态度、意志、灵性等)。

·教学设计

为了充分体现教学主体性,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优化课堂结构,我尝试了以下教学:

1、复习字词,初步感知

2、朗读品味,内化感悟 第一板块:研读“铁罐”

在这一板块中,我采取“问题解决学习”策略,抛出一个问题:先找找铁罐在说写什么?并提供解决问题方法帮助。然后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读完反馈交流。在反馈中我随机点拨,做到读中有导,读导结合,实施多向对话,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营造生成开放空间。因为学生对铁罐的形象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因此,这是一个动态生成的环节。

第二板块:研读“陶罐”

因为有了第一板块学习方法的渗透,在这一板块中我实行放手,引导学生在与铁罐四次奚落对比朗读中体会陶罐的谦让和宽容。然后再回归整体,分角色朗读从而把课文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

第三板块:研读陶罐和铁罐的变化

这个板块我主要抓两大难点:一是理解陶罐价值的变化,二是铁罐无影无踪的原因。强调陶罐和铁罐变化结果的对比,为揭示寓意做好铺垫。

3、表达感受,深化感悟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对陶罐说、对铁罐说、对自己说,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联系生活,强化感悟

“你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吗?”把童话故事延伸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不但从口头上明白道理,还能学以致用。

总之,我尽量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但在实际教学中不一定尽人意。我真诚希望在座的名师能给我批评指正、帮助指导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

设计思路

学习寓言既要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语言,又要让学生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本课设计分两大板块组织教学。第一板块:品读交流,内化感悟(即陶罐和铁罐当年在国王御厨里的情景)让学生在读、思、议、演中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第二板块(即许多年代以后的情况)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和质疑问难中感悟人们喜欢陶罐的原因。最后,说写延伸,深化感悟,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悟出本课所蕴含的道理。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一定有很多朋友。能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吗?你为什么喜欢和他交朋友? 生:(我的好朋友是×××,因为他(她)学习成绩很好,我要向她学习。所以,我就和她交朋友了。)

师:爱学习是一个人的长处,也值得大家向他(她)学习。生:(我的好朋友是×××,因为他(她)很诚实,所以我喜欢和他(她)交朋友。)师:诚实是一种美德,相信你也是一个诚实的孩子。生:(我的好朋友是×××。因为她舞蹈跳的特别好,我也喜欢跳舞,所以我愿意和她交朋友。)师:哦,你们俩的兴趣爱好相同,所以成为了好朋友。我想你们俩个的舞蹈一定跳的特别棒!等有时间让大家欣赏一下,好吗?

一、看图导入新课。

知道同学们喜欢交朋友,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两个朋友,你们瞧是谁呀?

(课件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师: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简单地说一说课文中的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说。)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到国王的御厨里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指名读。问:“奚落”是什么意思?(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嘲笑别人)师:那么铁罐究竟是怎样奚落陶罐的,想不想去听听他们的对话呀?(想)

三、品读交流、内化感悟。

(一)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动画演示场景对话)(出示课件:课文的朗读:前半部分。)

师:谁能说说,你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觉得铁罐很自以为是?/我觉得铁罐很傲慢)师板:傲慢(我觉得陶罐很谦虚)师板:谦虚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对什么词?—反义词。齐读这组反义词。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像孙悟空一样也摇身一变,变成这两只罐子,读读他们的对话。看我们能不能读好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好吗?

2、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练读,师巡视)过渡: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找到他们的对话部分,自由练习读一读。开始!(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a(出示课件):“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师: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我觉得我们班的同学很会读书,谁来试一试?(指读第1句),现在老师想采访一下:铁罐子,你为什么用这样傲慢的态度跟陶罐说话呀?(因为我很坚硬,陶罐很易碎)

师:是啊,用“铁质”的东西去碰“陶质”的东西是不费吹灰之力的,而用“陶质”的东西去碰铁质的东西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也就是说铁罐抓住了陶罐的一个致命的弱点———易碎。

师:想到这,铁罐就更加傲慢起来,现在谁能读好铁罐的话?(指名读)师:真不错,你简直就是一只傲慢的铁罐。(朗读时,你真棒!你就读出了铁罐的傲慢。)或(傲慢的铁罐子,你是不是不忍心奚落陶罐子呀!你能再试一试吗?)师:面对铁罐傲慢地发问,陶罐是怎样回答的?(指读句2)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谦虚)除了谦虚,你还可以从这句话中看出这是一只(有礼貌)的陶罐子。从哪看出?

(刚才铁罐子称陶罐为陶罐子,而陶罐却称铁罐为兄弟。)他们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我们试着把它读出来。同桌练习分角色读。指名2人分角色读。

师:现在,请男生来当一回骄傲的铁罐,请女生当一回谦虚的陶罐。(男女生读)

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国王御厨里的那两只罐子。同学们之所以能读的这么好,是因为有了提示语的帮助。找一找这两句话中的提示语是什么?(指名说。)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

b课件出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指名读)师:谁说说这句话中的提示语是什么?指名说。(轻蔑)师:“轻蔑”是什么意思? 生:轻视,不放在眼里。

师:是谁不把谁放在眼里?指名说。那你知道铁罐为什么不把陶罐放在眼里吗?指名说。是呀,铁罐就知道陶罐不敢碰它,因为陶罐太(易碎)了,陶罐在铁罐眼中简直就是一无是处,所以铁罐更(嚣张了),更———瞧不起陶罐了。

师:谁能带着轻蔑的神情读读铁罐的话?(指名读:直接读对话)谁能加上动作再读一读。(指名读。)你们也能这样读吗?(齐读)师: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一而再,再而三地奚落它,陶罐也听不下去了,和他争辩地说„„ 生(指名读):课件出示▲“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师:陶罐受了委屈,总想为自己争辩一下,谁愿意当一回陶罐也为自己争辩争辩?(指读)师:谁来说说他读的怎么样?评读。师:陶罐在为自己争辩的同时也在给铁罐干什么?(讲道理)你认为陶罐说的有道理吗?(有)那铁罐听进去了吗?(没有)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文中末尾的省略号)省略号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师:就是这样傲慢的铁罐,就是这样自以为是的铁罐,他打断了陶罐的话,继续奚落着———

师点评:(如读得不到位)陶罐的争辩激怒了铁罐,那么你还能读得如此平静,如此无动于衷吗?请你再读读。(读得到位)就是,“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谁能加上动作和表情再来读读?指名读。师引读:此时的铁罐越来越不耐烦了,说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了,说的话也越来越难听了。它的态度已由傲慢上升到了恼怒了,它已经听不进别人的任何话语了,只觉得自己是最好的了。铁罐恼怒了„„ 生齐读:“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看来铁罐是要和陶罐吵起来了,陶罐只好无奈地说„„ 出示课件▲“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指名读。师:“和睦相处”好一个词,什么是“和睦相处”?指名说。何止是陶罐和铁罐之间需要“———”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你知道还有谁之间需要和睦相处?指名说。说得太好了!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出示课件▲:“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此时铁罐越来越生气了,说的声音———更大了,说的话也———更难听了,此时他已怎样了?谁能给这句话加个提示语?(板书:火冒三丈、恼羞成怒、怒气冲天----)。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指名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评)你也来试试。这几个词用的非常恰当,我们把它积累下来吧!(生写到书上。)

师:生气时,我们也可加上适当动作。谁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我们看铁罐的神态变化:由傲慢—恼怒—火冒三丈,谁来试试读一读?体会一下?指名读。

3、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就好像来到了国王的厨房里,看到了谦虚宽容的陶罐和蛮横无理的铁罐,多么有趣啊!对这么有趣的童话故事,你们想不想分角色表演读?

(1)小组练习分角色表演读,要求只读对话,在读对话时要有入情入境的动作和表情。(2)展示演读。(视屏出示对话的句子)(佩戴头饰)

过渡:你们出色的朗读表演让老师深深地陶醉了,老师仿佛已经走进了这个童话世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10—17节,读完再告诉老师,好吗?

四、默读课文10—17节,感悟人们喜欢陶罐的原因。

(1)学生默读思考: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

(2)学到这,老师还有个问题不明白,陶罐和铁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为什么人们还是那样喜欢陶罐呢?

五、说写延伸,深化感悟。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让我们来说一说吧!(课件出示)指名说。(1)我想对陶罐说:(2)我想对铁罐说:(3)我想对自己说:

2、师总结: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很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我们要相互尊重,友好相处!

六、作业。(课件出示)

请仿照《陶罐和铁罐》的写法,编一个童话故事。提示:

1、故事要说明一定的道理即中心要突出。

2、要注意提示语的运用。

3、故事中要注意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板书:

陶罐 和 铁罐

↓ ↓ 火冒三丈、谦虚 傲慢 恼羞成怒

大发雷霆

„„ 教学反思

一、分块教学,化繁为简。

本课教学将课文分成两大板块组织教学,(一块是陶罐和铁罐当年在国王御厨里的情景;一块是许多年以后的情况。)这两大板块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采取分块学习,便于学生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把握每部分课文内容,避免了学生在篇幅较长的课文中理不清头绪,抓不住重点。老师只需要在每一部分中设计一个纲领性问题,学生便能很快地抓住每一部分内容。每一部分内容抓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便水到渠成般地抓住了。

二、两大板块的教学侧重点不同。

两大板块中,侧重第一板块的教学,主要通过读、思、议、演来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尤其侧重读的训练,教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第二板块,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悟人们喜欢陶罐的原因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在读书中学会思考的习惯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教师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你想对陶罐、铁罐和自己说些什么?(想对谁说都可以),这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

下载三年级语文下册 陶罐和铁罐 2教学反思 冀教版[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语文下册 陶罐和铁罐 2教学反思 冀教版[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有趣,贴近儿童生活,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龙成中学附小09-10学年上学期教研材料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龙成附小 林英敏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强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从整体上把这篇文章分成了两个部分,也就是“御厨里的争论”和“许多年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命运”两大块。前一个部分我以“骄傲......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 《陶罐和铁罐》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这篇课文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寓言照亮生活”进行分析。讲述了国王的橱柜里骄......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