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分钟课堂教学新方法探究
10分钟课堂教学新方法探究
河北省冀州市徐庄乡中学刘海霞
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三大难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三是每个学校都有大量后进生,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要想解决这些难题,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把“应试教育”影响下的“满堂灌”转变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变“多讲,细讲”为“少讲,精讲”,教师每堂课只讲10分钟,留充分时间让学生自学。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改革
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10分钟课堂教学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够马上接受,立竿见影的。有的老师人为地规定在课堂上只讲10几分钟,学生学几分钟,把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教条。其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个原则,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让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有些老师放不开是因为不相信学生,仍然是讲满堂,惟恐讲不细学生不明白,考试不及格。所以一定要解放思想,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迈大步。
二、课堂上让学生自学更能提高教学效率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前两年,我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听评课活动,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讲的是《桃花源记》,听完之后,我觉得:首先这位老师备课很充分,很细致,课堂上讲的也很认真,可是,恰恰是她过于繁琐的讲解,导致这堂课的失败。在课堂上,她首先介绍了作者、文章出处、写作背景,然后范读课文,接着就开始翻译文章,在翻译过程中,她没有充分利用课下注释,而是逐字、逐词、逐句的给学生们讲解,让他们做笔记,根本没有给学生们留一点自己考虑的时间,老师机械的讲,学生被动地听,毫无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很多,很累,可是学生们掌握的却有限,学习效果极为不佳。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老师可以提出于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自读,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思考问题,真正的进入角色,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得出最佳答案,然后就开始做练习。因为课堂上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提了上来。
三、课堂上让学生自学有利于解决后进生问题
后进生问题是个老大难问题,虽然目前有许多转化后进生的经验,但要做到大面积丰收还不容易。其实,课堂上让学生自学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很有帮助。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辅导后进生。二是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际是好学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好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明白了,而后进生还有一些问题没搞清楚,通过好学生的讲解,自然也就明白了,在这里实际上运用了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后
进生光靠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发动好学生都来帮后进生力量就大了。三是后进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有一种紧迫感,别人在有限的时间看完了,读懂了,就能做练习了,自己不会做也丢人,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四是这种做法培养了后进生的自学能力,一旦自学能力形成了,他们进步的幅度就会加快,就会在较短的时间赶上班内的中游学生。
四、学生自学能减轻他们的课下负担
多年来我们就提出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种负担主要是课外作业。实行10分钟课堂教学新方法,教师讲的少了,自然就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老师当堂布置,当堂批改,课后不留或少留作业。一开始学生自学中遇到问题是由老师解决,到后来则由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来解决。每堂课都是自学课,教师只讲10分钟。另外,每堂课的作业练习就是考试,这样有利于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也培养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习,课后轻松,没有作业,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培养各方面的素质。
五、课堂上学生自学不要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上课到下课,都让学生自学,还要老师干什么?”不少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与课下的自学不同,课上的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的主导仍在起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好比是徘徊在十字路口的行人,而老师好比是指路人,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另外对后进生要督促、鼓励、辅导,对好学生要不断表扬。教师在巡回辅导的过程中把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写到黑板上,并考虑如何解决。可见,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与传统的教师主导作用不同的是: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靠系统讲授来实现的,现在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总之,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短短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究摸索,让课堂教学“老树开新花”。
第二篇:浅谈“四步探究”课堂教学
浅谈“四步探究”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濮阳县渠村乡后园小学姓 名:李艳红 电 话:*** 科 目:小学数学
单位推荐意见:
浅谈“四步探究”课堂教学
渠村乡后园小学 李艳红 *** 科目:小学数学 【内容提要】
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掀起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热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生的主观愿望及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自从施行新课程标准以来,各个地区,学校都在努力地探索适合自己的新的教学方法。我们濮阳县教研室结合我们当地实际的教学情况,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四步探究教学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对“四步探究教学法”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下面,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四步探究教学法”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 点燃激情;
二、阅读质疑 自主探索;
三、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四、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
五、迁移应用 拓展探究。总之,“四步探究教学法”这一新的教学方法是我县实行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产物。虽然这种教学方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付出更多的劳动,但它唤起了教师不断探索的欲望,改变了教师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四步
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会学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从而形成和发展为各种能力。我坚信,“四步探究教学法”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在我县今后的教学中会走的更远。【正文】
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掀起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热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生的主观愿望及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自从施行新课程标准以来,各个地区,学校都在努力地探索适合自己的新的教学方法。我们濮阳县教研室结合我们当地实际的教学情况,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四步探究教学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对“四步探究教学法”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下面,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我给大家谈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 点燃激情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新课伊始,教师根据数学课本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都是按照一种固定 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这种做法束缚了学生的头脑,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很难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四步探究教学法”所创设的情境,可以是儿歌,可以是故事、游戏、几个图形等,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来源于数学本身,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能看得见,摸得着,就会对数学消除畏惧感、神秘感,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三年级在教学“0的乘法”时,以一个小故事“玉皇大帝派孙悟空去看管蟠桃园,但孙悟空却偷吃了桃子,使七个仙女一个桃子也没有摘到”来创设情境。这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学这一节课的兴趣,点燃了他们学习的激情。让每位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这样孩子们都有一种探究新知识的渴望、奋力向前的冲力。
二、阅读质疑 自主探索
语文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学习数学也要求学生主动地进行阅读。阅读包括课前自读和课堂阅读,做到有目的而读。课前自读指学生自读数学课本,存疑置难,要求学生读、查、思、写、记。读要读得正确流利,达到初步感知的目的,查阅有关数学资料,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思指初步思考本课的主要内容,写是摘记知识要点和难点;记指初步识记公式、定义、计算方法等。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质疑,自主学习。但传统的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的阅读。老师对课堂过度控制,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完全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开拓,从而就
不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四步探究教学法”提倡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说白了,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学,自主探究。达尔文曾说过:“我认为,我所学的任何知识都是从自学中得到的”,而自学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自学就是学会阅读,由此可见,学会阅读是多么的重要。学生只有从阅读中才能发现问题,从而自己解决问题。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钱三强说:“自学是人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主要是依靠自学,自学是学会学习的基本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才能终生受益。同时,在“四步探究教学法”中,教师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观点,关注和认同学生的自主发展,自学时间要充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最大程度地提供时间和空间。
本环节操作应注意:
1、自学提示要明确。要清楚地告诉学生自主探究的范围、要求、方法和时间,2、自学时间要充分。具体时间应根据中等水平学生自学的情况来确定,应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宽松的探究氛围)。
三、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所谓“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在个体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交流自己的探究收获。教师审时度势,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班级汇报等多重对话。通过生生、师生多边而有效的对话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善问题的答案,提升对文本的认识,以此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张扬个性 的目的。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才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体,全体学生都应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喜欢以我为中心。一节课中,自始至终都是教师一人在“表演”,学生在观看。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成了一个承载知识的“容器”,而没有主体的体验。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尤其是合作学习机会,因此就无法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而“四步探究教学法”淡化了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它强化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部参与并充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但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小组一起合作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并非全部都可通过自学来解决,有时也需要与他人交流,需要别人的帮助。合作探究,为学生搭建一个自由、平等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活跃、自由的学习氛围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并且合作探究,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还可以弥补教师由于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而教学涉及面的不足,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合作交流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使学生学会了获得知识的方法,使教师与学生产生情感
上的交流和共鸣,有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促使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与讨论的乐趣。
本环节操作应注意:
1、正确利用班级交流和小组讨论,个体自学后的班级交流,应尽量让学困生发言,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并要求学生善倾听,会评价、能辩论;班级交流时出现的共性疑惑需要小组讨论的要做到五有:有任务、有分工、有时间、有反馈、有效果,切忌图热闹,搞形式主义。
2、把握好“导”。自主探究,班级交流、小组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要点拨讲解;自主探究,班级交流、小组讨论后尚不够清晰的问题,就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变换方法,使其知其然很清晰,知其所以然有深度。
3、处理好问题的答案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赏识个性化的理解,但不能有悖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鼓励诱导学生深入探究。
四、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
所谓“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是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用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运用的情况。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传统的数学教学,重在讲授知识,不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传统的习题训练,是将习题作为一个强化课堂教学的工具,追求的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多少和熟练的程度,把习题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附属品。而“四步探究教学法·”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不仅要学生“学会”,而且更要“会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训练检测,不是教师随随便便找的几道题,而是教师根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所
精心策划的题目,其目的是为了将学生所学知识、方法通过训练检测转化为其操作能力。并且训练检测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其形式也不拘一格。教师可根据训练检测中反馈的信息及时矫正和补缺,这样既能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又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环节操作应注意:
1、根据学习目标及学情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从计算能力、做题思路、习得方法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巩固运用。
2、用于达标的练习题,尽量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自编习题,教师在仔细全面查看后,有选择使用,教师再参考课后“思考与练习”的内容和基础训练的典型习题来补充完善达标检测题。、五、迁移应用 拓展探究
俗话说:“学以致用”,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于现实生活,但传统的数学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书本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知识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学生学知识的原因是因为老师教知识,学习方法枯燥单一,整个课堂教学就是学生被动吸收,死记硬背,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学生没有自主体验。而在“四步探究”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所学知识完全取材于现实生活。这样就使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能否巩固下来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新的知识,也就是课下的实际应用问题应高度重视。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需要教师引
导学生联系实际,能准确并正确的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以及内在规律进行归纳和整理——这就是学习的拓展,是学生进一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的重要步骤。
本环节操作应注意:
1、要有效迁移拓展,迁移拓展的内容应是本节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力求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选好迁移拓展的切入点。要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总之,“四步探究教学法”这一新的教学方法是我县实行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产物。虽然这种教学方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付出更多的劳动,但它唤起了教师不断探索的欲望,改变了教师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四步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会学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从而形成和发展为各种能力。我坚信,“四步探究教学法”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在我县今后的教学中会走的更远。【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2、申建民、李香菊主编的《花开的声音》。
3、郭志刚的《阅读人生——郭志刚学术随笔自选集》,《数学自主阅读互动式教学理论与实践》,重庆出版社。
4、《教育时报》。
第三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都有一个严峻的现实。教育要“松绑”,学生要“减负”,但教育质量要提高,“既要马儿好,又要马儿少吃草”,这于教育一线的所有教师而言确实是一个大难题。正是在这样的一个现实背景下,教育界给自己提出“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研究课题,在我看来实在是极有必要的,是“自己拯救自己”之举。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内,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会”),掌握学法(“会学”),且学得快乐(“乐学”),这确实是一门学问,值得研究。所谓有效性,顾名思义,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有一些这样的思考:
一、深入钻研文本,充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教师上各种公开课前,不是先研读文本,而是先从网上寻找相关教案,一味地模仿、因袭他人的教学设计;平日里,个别教师撰写教案视《教师用书》为至宝,甚至完全依赖《教师用书》,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其实我觉得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这样去做: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应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们先应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们还应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课本上做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理解的预设,更应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便可以打开电脑搜集资料,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开端引趣的方式除“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就好象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芳香,又好象是品尝了醇香的美酒,充满了醉意。学习的这种境界能使学习者产生无穷乐趣。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都有“新意”。讲戏剧未尝不可以演一演;讲诗歌不妨举行个朗诵会;范读时不妨放一段录音……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三、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学问学问,又学又问。好问也应有一定的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现在列举几种例子:
例一,发现别人,互相学习。同学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由于优势原则被同学们理解了,发生了可喜的现象;学习差的学生写了优生的名字;学习优的学生写了差生的名字,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
例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因为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要与其他组员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超过别的组。比如同一个问题,看哪一组先解决,解决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决办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三,互改作业,重新认识。作业批改过去由教师一手包办,学生的参与性不够。小组中的批改往往特别认真负责,要求特别严格,对于分歧的地方还会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作了再一次的认识,并逐步锻炼了学生的评判能力,提高了认识水平,使课堂学习显得更加丰满和完善。当然,组织学生批改,内容要选择,如果是开放性题目,会更有价值。当然教师要加强批改指导,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四、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功能,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事实上,任何人都有获得新鲜刺激的需求,对于儿童而言,更是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我们为何不尝试多种多样的评价,在评价的方式方法上创新求变呢?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第四篇:浅谈课堂教学中教学新方法的运用
浅谈课堂教学中教学新方法的运用
辽河油田欢喜岭二中 史晶
摘要:在先现今的教学中,油漆时代不断的进步,学生个体情况的不断增多,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上有新突破,有新方法,以便更好的迎合时代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本身,从教材特点出发,结合教学经验,运用三合一、三利用的方法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关键字:三结合 三利用 训练重点 预习提示
当前,九年义务教育的这套初中语文教材,有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正如教育专家钱梦龙说的:“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所以,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是我始终较为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尝试运用“三结合”与“三利用”的教法,不但使教师感到易教、课时轻松,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容易接受。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浅见:
一、“三结合”,即从备课到课堂,始终将课文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课后习题”相结合,充分把握新教材编写的特点。
1、结合训练重点:语文教材中,“训练重点”往往提得很精简,在实际课语文论文堂教学中,须在老师充分备课的前提下,才能把训练重点在教学中落实下来。以《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为例,本课训练重点是:①生动的有条理的说明事物;②读书摘要。
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课文如何“生动”的说明事物。开头一段用了“次第”、“翩然”等优美的词语及拟人笔法,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的画卷。第二段则用拟人手法,如布谷鸟唱“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更有特色,说得更加生动。
其次,要理解如何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头三段说明的顺序是什么。显而易见,第一段以“春、夏、秋、冬”的时序来说明,第二段举的三个例子是以“耕、种、割、插”的农事活动先后为序,第三段则是物候知识的起源和发展,是从古代到近代。可见各段落里面的句序讲究条理性。
2、结合预习提示:如果把课文内容比作一把锁,那么“预习提示”便是这把锁的钥匙。
“预习提示”中包含文体、文学、篇章、读写听说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阅读的思路和基本方法,利用工具书理解或掌握生字、词。“预习提示”的文字学生几乎都看懂,但如何抓住提示中的关键词关系着学生能否真正全面地领会“提示些什么”。
3、结合课后练习:“课后练习”如何处理,是教学的一个技巧,却往往被忽视。我在教学中,首先打破先讲课文后处理练习的陈规,将课后练习分散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灵活处理,有的则置于课前,结合在预习中,或纳入布置给学生的自学提纲中。首先要学生读题,并回答从哪一段到哪一段是说明该问题的。二是让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这样也为做“读书摘要”作过渡。
二“、三利用”即利用工具书、板书和《中学生助学丛书》
1、利用工具书:工具书是“自学的好帮手”。学生的主要工具书是字典和词典。课文里的生字词,要教会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解决,而且必须养成习惯,这就是一种能力。在课文“预习提示”里有使用工具书的要求,在课后练习题里也有不少训练题。要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首先给学生作一些趣味性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使用工具书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使用工具书的兴趣,同时还要落实使用工具书的任务。
2、利用板书:板书的设计,要做到科学、规范、简明、美观,这是教师的共识,但实施却很难。我在设计板书时,首先精心考虑内容的科学,文字的规范简明,书写的美观。也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教师板书“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点明这种物候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而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草木荣枯”的“荣”的语言文字信息:“萌发”、“开放”、“孕育”和第二段拟人化的“暗示”、“传语”;“枯”的表现则是“变黄”、“衰草”。“候鸟去来”的体现是“燕子归”、“布谷鸟唱”、“大雁飞”。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本文标题的用法。
3、利用《中学生助手丛书、初中语文练习册》。其内容简明扼要,练习部分按教材课文或选段精心编排适量的练习题,作为教材习题的补充和扩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或掌握相关的知识。但是如何使用,则是一门艺术,也是教法和学法的问题。笔者在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利用助读读物的方法。这主要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或课堂使用,或课外练习;或集中使用,或分散使用;或利用训练丛书处理教材,理解教材,或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使用,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而代写论文且,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或间断穿插利用“练习册”进行课堂训练,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既可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又避免了课堂的单调、乏味的形式,克服学生疲劳或不耐烦而做小动作、开小差的现象。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实践表明“,三结合”与“三利用”在教读课中的应用,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是符合新时期语文教学要求的。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使学生感到学语文轻松、有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孟 红;凸显多媒体在常态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3期
[2] 方和睦;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3期
[3] 万烨娟;培养语感 提高兴趣——文言文教学中的“两种阅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3期
[4] 刘再彪;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论青年语文教师的专业引领[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3期
[5]胡灿霞;融入信息技术 优化作文评改[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3期 [6]催允郭.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4.[7]肖月蓉.浅议初中语文学法指导的原则及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04).
第五篇: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技能、新方法-作业
绝妙好课
一堂好课在我认为,要包括很多个方面与细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一、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及好的教学内容。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学生,相信很多人是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的。那么什么是学生呢?学生就是在学校里,在老师和大人的帮助下,学习到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的人。这个就是学生,我们首先要记住这个,才能有效的去针对他们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才能知道他们要学什么,要知道些什么。我们要关注好每一个教学的内容,制定好相应的教学目标,两者要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把现实生活和教学教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能够培养一个好的学习态度,获得更好的学习效率。
二、我们还要关注好学生的课堂状态。一堂好的课不是只有老师好就是好课,也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产生互动才能称之为一堂好课。在课堂上我们要对学生多做鼓励,在每一次回答问题和做出努力的时候都要给他们掌声和鼓励,让他们有认同感,感觉到自己得到了尊重,这会使他们上课更加认真有动力。同时要和他们产生积极的互动,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被动的听老师的讲课。在讲完之后还要注意学生的所得所获,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把东西都学进去了吸收进去了。只有这三方面都做到了,才能称为一个好的课堂生活,才能是一堂好课。
三、要注意有效教学是否得到了实施。有效教学是有效果的教学,是有效益的教学,是有合适效率的教学。这几个是有效教学的视角和条件,只有达到了这几个,才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才能达到最优化教学。我们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给他们的教学支持的行为,我们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他们学习方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他们所得到的学习成果的要清晰并且结构化,鼓励他们多去表达和讲述。我们要从这几方面去关注有效教学。
四、最后,我们要看到自己是否在这样的课堂中得到学习锻炼收获成长。我们是否在课堂上迸发出了自己最大的热情。是否对所教所授有着自己的认识以及心怀一份敬畏。在课堂上我们是否有创新出属于自己所特有的教学方式和有自己的成就感。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是否获得了成长,又是得到了什么样的成长。在每一次的教学后是不是都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看看哪里做的好与不好,是自己自觉的去做还是别人的催迫。这些都是我们所需要思考所要去认真的研想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得到成长。
这些就是我所认为的一堂好课中所应该包含也必须包含的东西,可能说的还不够好不够详细,但却是我自己看了之后所认真体会到的一些东西,我也会把这些要求都融入到我日常的生活教学中,认真努力的去让每一堂课都是名副其实的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