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辅导员新方法
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职责与素质
摘要:在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越来越复杂,从而需对这支队伍的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作好辅导员必须具备五种基本素质,重点把握促进大学生成长的五个重要关口。从真心爱护学生出发,作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一、社会的变迁与辅导员的使命
一提起高校辅导员,人们便联想起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现在辅导员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它已经涉入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班级管理、生活服务、课外活动参与等。关于辅导员的社会角色,许多人都说不清楚,有人说,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引路人、学业上的老师、生活中朋友;有的则说辅导员就象保姆,什么都管;还有的说辅导员是消防员,学校没事时不重要,学校一有事时最重要,因为大凡学校有事,十有八九是学生出了问题。①现在大学生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从过去的吃饭不排队、课桌乱涂乱画、宿舍卫生脏乱差、上课迟到早退,发展到现在的恋爱成风、恋爱不成反目成仇、同学之间冰火不同炉、沉迷于网吧不能自拔和严重心理疾患,更为严重的则离校出走和跳楼轻生等。②这些过去的局部问题慢慢演变成现在的社会问题,一旦发生学生跳楼轻生事件,就是一场相当严重的事故,学校必然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处理这些问题,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可能因而被打断。可以说大学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
论起大学生问题的源头,有的人直接归之于扩招。这种说法有失公允。因为我们说,许多问题在扩招之前就有,就已经十分明显,并非在扩招之后才出现的新现象。只不过随着扩招,许多问题更突出了、更严重了。如此说来,这之间只有程度的差别,而不是本质的差别。大家知道,由于大学扩招具有骤发性,所以扩招之后伴随着资源的严重紧张状况的出现,如校舍、食堂非常拥挤等。这无形中使人们之间的摩擦机会大大上升,也增加了人们之间的焦躁不安的情绪。心理学实验证明,在一个拥挤烦躁的环境中人的情绪就很容易被影响,就容易失去自制力。人们希望大学环境是一个安静的校园,而不是一个嘈杂的市场。而现在大学校园逐渐变得市场化,充满了喧嚣的氛围。而且随着校园人口的增加,学校管理也明显变得官僚化,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你有任何紧急情况他都可以充耳不闻,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好象天塌下来与他无关,非常冷漠,失去人性化和人情味。③对这些办事人员而言,学校的一切规矩都是现成的,冷冰冰的,等待你去执行,认为你要执行,自然天下无事。他们并不知道,许多规矩需要一个默识的过程,需要人与规矩之间互动才能真正被理解,这是一个渐移默化的过程。这就需要管理者有一个基本的同情心,理解被管理者、特别是从异地远道而来的学生的处境。一当这个基本同情心缺失之后,学生就如同置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似乎一切都充满了敌意。大学生这种心理需要不能被满足,就使他们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并且产生一种尽快逃脱的想法。这个时候他们很容易把自我封闭起来,对周围的一切采取冷漠处置的态度。这个时候学生也特别容易出现心理危机。一旦受环境影响,也特别容易出现意外。
有一则案例,说的是“在国内一所非常知名的高校,在某著名的建筑前发生了一起学生坠楼事件。一时间学校里议论纷纷,在学校的BBS上出现许多帖子。而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跟贴,这个帖子不无同情地说‘明天这个跳楼的可能是我’,并留下了自己的宿舍号和电话号。这个帖子的出现,许多人认为是玩笑,没当一回事。没料到第二天他真的跳楼了。这个事件发生后,人们又是议论纷纷。议论的是他为什么要轻生,为什么玩笑当真,这时又出现了一个跟贴,说“下一个跳楼的可能是我”。随后是一阵嘘声,认为这是添乱,七嘴八舌加以一阵声讨,可是第二天这个同学也真的跳楼了。接二连三的事件把学校领导吓坏了,赶紧对该建筑封起来,同时也对BBS上的帖子认真地对待起来”
可以做这样的基本分析:这样的接二连三的事情之所以会发生,说明不少人对生命压根就采取一种漠视的态度,说明了人们只把自己当成看客,而没有真正体会到别人的处境,这时候人们只顾自己宣泄的痛快,并没有人真正关心他人,从而也没有真正地负起责任来,似乎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里,人们在感到拥挤的同时,也感到人与人之间距离的遥远,因为没有人真正想了解你的心理需求,也没有人理解你的心理状况及对生命的悲凉体验。生命对他者而言都显得无所谓。这在实际上显示出一个基本的事实:‘生’的渺小、无意义、无价值!或者说,这时在‘生’与‘死’之间没有明确的或本质的界限。当一个人觉得生命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的时候,这时可能会觉得‘死’是一个更有意义的事情,因为这样至少被人们品头论足地议论一番,这样也算受到了关注。这也许是对生命的另一种注释。④
所以我们的社会极需要人文关怀,极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没有同情、理解、关心和友爱的社会不 1
是和谐的社会。
二、精神嬗变:大学生社会价值逐渐游离
人们不自觉地怀念起从前的好时光。在以前生活艰苦的岁月里,人们的追求目标是那么的明确,人们当时都有一个宏愿——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响彻云霄的口号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是一种思想的境界。那时人们心中也有许多榜样,如中国女排三连冠后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中国乒乓球球队蝉联世界冠军的举国沸腾的情景;张海迪给人们树立了一个自强不息的榜样;“人到中年”电影刻画了许许多多为事业而献身的形象。虽然人们感觉物质上是贫乏的,但精神上是非常富有的,人们都很有干劲!那是八十年代大学生的普遍精神风貌。
九十年代之后随着商风的流传使得人们逐渐地把金钱摆在第一位。人们把物质追求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慢慢地,灵魂开始从躯体中消退,精神支柱也变得越来越脆弱,人们的心里也日渐地空虚起来。而心理的承受能力越来越低,一点点挫折就可能导致轻生。所以在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中,那些万里拔一的尖子们,可能会因为一次考试的失手就觉得自己无颜面见江东父老,因此就选择了轻生。有的轻生可能是因为自己不会洗衣服。对他们来说,许多成绩得来太容易了,因此一旦失去就不可能承受。他们把生命的重量与一次失误的重量或不能做一件事情的重要一样看待。用儒家的观点看,此乃贱生也!
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的思想并没有随之进入一个新纪元,大学生这个群体更成为一个躁动的群体。清华大学刘海洋的虐熊事件彻底显露了我们的教育体制多么贫乏无力。之后又出现云南大学马家爵的杀人命案。网络上还出现了上海的一研究生伤害猫的事件。这些说明了什么?是说明人的变态,还是说明人在特异情况下会出现一些特异反应?
有人说现在大学生压力大,包括就业压力、升学压力、考试压力、交友压力、经济压力、竞争压力、家庭压力„„这一切都汇合成心理压力。⑤而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又占据绝对多数,从小在一种独占、被宠、孤独、物质丰腴的状态下长大,对他们来说,似乎真的不需要什么了,也没有什么真正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包括交友也是一种游戏。似乎最难排遣的是孤独感,于是从网络寻找精神寄托,从考试成绩中寻找寄托,从别人赞扬声中获得慰藉,似乎生活中一切都应该是想当然的,一不如意,就可能勃然大怒,似火山爆发,或压抑起来变成仇恨的种子⑥;一旦失意,就可能心灰意冷,或看破红尘,离校出走,或玉瓦皆碎,了此一生。
这说明大学生心理处于一个极端的不平静、不安静和不稳定的阶段。在大学生新生第一年是心理过渡期,在大学生二三年级交替期间又是一个危机期,进入三年级之后就相对稳定了,基本定型了。虽然毕业前后也是一个躁动时期,但那个时候震动的幅度相对小得多,除非有非常特殊的事件,否则将不大会引起巨大的波澜。
这一切问题都摆在了大学管理者面前,直接面对这个问题的则是班主任和辅导员。
三、辅导员工作的法宝:爱心、细心、耐心
相对于辅导员而言,班主任的职责相对较轻。因为现在班主任多半是兼职的,一般都是由专业老师兼任。班主任老师更多地是负责学业方面的指导,当然也有生活上的关心,班级管理方面的责任,但这方面的主要责任是由辅导员负责的。辅导员名义上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但实质上是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各项事情负全责,这也符合“任何时候都需要思想政治挂帅”这一现实,而做好一切工作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体现。或者说,一切工作做得好与坏,最终都可以归结到政治思想上去。
从理论上可以这么说。但如果做工作都用政治思想工作的口号来进行的话,那么这样的工作方式一定被认为是老教条,一定不能接近当前的学生,一切工作都不可能开展。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融化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在点滴的行动中体现政治思想工作的高度,体现出工作的原则性、灵活性和机智性,体现出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路线。
辅导员究竟怎样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呢?
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办法只有一条,即从了解大学生的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一切工作。如果不了解学生、不关心学生,是不可能做好这一工作的。所以,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唯一法宝就是爱护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排解他们的疑难,解释他们的心理疑惑,引导他们与人相处,引导他们参与集体生活,指导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思路,努力成为他们与社会联系的桥梁。
所以辅导员工作的方针是与教育的根本原则一致的:就是爱学生!只有真心爱护学生,才能同情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与学生交朋友,才能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向学生提供真正的帮助,才能在学生遇到困
难时成为求助对象,才可能使学生从自己封闭的小天地中走出,走向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
爱学生,工作才能认真负责,细致耐心,才能不厌其烦,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才能与学生真正打成一片,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获得及时的帮助和引导,才能使他们迈好人生的重要一步。所以,没有爱心,就没有真正的认真负责精神,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就没有耐心加以处理和解决。
四、正确把握大学生成长的五个关口
大学生在求学期间有五种最基本的需要,这五种需要如果能够得到真正的满足,那么他的心理发展基本上就是健康的。因此对大学生五种基本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是把握大学生成长的五个关口。
大学生第一种需求是心理独立感的需要,这是大学生走向成人、走向生活最最基本的需要。许多大学生并不能闯过这一关。可以说,现在许多大学生虽在智力上发育成熟了,但在心理上并没有成熟。他们对外界几乎一无所知,不能判断,不能分辨,不能抉择。一旦进入一个新环境如同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心理上马上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说到底这是一种没有自信心的表现,也是一种缺乏独立意识的表现。原因是在上大学以前,日常琐事被包办惯了,习惯于依靠父母,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决断,没有基本的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在大学里,没有传统的初级社区的交往环境,所以感到非常陌生与恐惧。因为一切需要自理,而自己又不知所措,这就使他们处在非常希望自己能够独立但又不知道如何独立的矛盾困惑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辅导员能够帮助他们从依赖状态向独立状态过渡。必须从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始,使之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培养他管理好自己的财务,培养他注意营养保健和身体锻炼。从这些方面看,辅导员真有点象保姆。
大学生第二种需求是交友的需要。大学生心理非常孤独,渴望被了解、被关心、被关注,因此希望交到真正的朋友。大学生可能会因为地域的相近或居住同一宿舍或临近宿舍形成较亲近的关系,但这些都还属于比较浅层的交往,他们更希望交到真正可以对话交流的伙伴。但他们在交往之前有一把心锁需要打开,辅导员就应当而且应该有这种能力帮助他们打开这把锁。所以辅导员就需要做一个真正的关心他们成长的人,为他们提供心理指导,成为他们第一个对话伙伴。所以辅导员有义务告诉学生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样子,人应该怎样相处,人应该如何与外界打交道等等。当然这种告诉应该是间接的,如通过阅读一些名著、召开恳谈会等形式进行,否则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大学生第三个需要是关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大学生处于学习的转变期,在中学时期主要以知识接受为主,那时知识是确定的,而且有指定的老师负责。而在大学里知识是不确定的,各种知识之间是相互交错的,知识面远远不限于教材的范围,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而且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很不够。这样的学习需要有高度的自主性,需要自己主动去涉猎知识,需要带着一定的研究心理去学习,特别是需要在拓宽自己视野的前提下去学习。现在的大学生对未来生活大半是缺乏前瞻的,学习目标也是非常不明确的,似乎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了,所以上了大学想松一口气的大有人在。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能够为他们及时提供比较细致的指导帮助,而且必须与学生有较长时间的接触交流才能产生作用。能够很好地发挥这个作用的只能是辅导员。因为班主任是兼职性质,一般都忙于专业课的教学,且都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很难投入大量的精力与学生接触交谈。所以如果依赖专业课教师的话就不免放任自流。而辅导员有与学生接触时间多的优势,特别是有能够深入学生生活区的优势,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暴露出来的问题能够了解得更直接更及时,也能够提供比较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大学生第四个需求是恋爱的需求。这是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发展使然,也是由即将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性质所决定。人普遍有一种追求理想伴侣的需要,大学生亦然,对此,我们没必要刻意回避。而且现在新婚姻法规定,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可以结婚,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恋爱的正当性。然而恋爱结婚毕竟是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在大学学习期间谈婚论嫁仍然是不太现实的事情。但对大学生谈恋爱切不可采取断然禁止的态度,实际上,那样做也不可能收到任何实效的,甚至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正确的方式是引导,让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即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⑦
大学生的第五个需求是人生定向的需求。究竟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自己需要哪些知识、能力、素质的储备,这一切对于很少进入社会,没有任何职场体验的大学生而言如同谜一样。人生定向问题是一个比较痛苦和漫长的过程,是个需要不断反思和自我认识的过程,只有真正发现了自己,才能为自己确立合适的努力方向和人生价值目标。这个阶段,最为关键的是要使大学生避免流俗观念的影响,要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潜质,发现自己的前进方向,使这个过程变成一个自我体验过程,自我抉择过程,自我定位过程,自我奋斗的过程。这个奋斗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处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过程。
可以说人生目标定向问题越早出现,标志着他越趋向于成熟,如果始终没有经过这个痛苦的思索过程,则说明他的发展还没成熟。人生目标定向,说到底,就是要确立做人的目标,即确立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一个具有怎样理想的人。这是大学生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过程,惟有经过这种转变,他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一个能够自律的人,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只有处于这种状态,才使他们的知识、才能有发挥作用的健康载体。大学辅导员的根本责任和作用也在于此。可以肯定地说,这既是大学生的基本需求,又是大学生高层次的需求,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成熟必然要面临的问题。
五、辅导员必须具备的五种基本素质
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工作,需要具有很高的政治觉悟,有比较广的知识面,有很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非常高的工作热情,并且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要素是不可能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同时又必须指出,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思想基础。我们知道,做好一事、做好一时容易,而将工作始终做好,就必须依靠坚定的政治信仰,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没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是不可能的。
能否从政治的高度看问题,是衡量一个辅导员是否具有相应的政治觉悟的基础。做好辅导员工作,其根本的出发点不应该只是自己的工作不出现差错或学生中不发生什么问题,也不应该只是考虑是否有助于自己工作职位的晋升或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而应该从党的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考虑,应该从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局来考虑,从百年树人、对生命负责的角度来考虑。这样才能真正珍视生命,珍视每一个学生的未来,珍视社会的发展前途,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因此,自觉地从政治的高度来看问题,应该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自觉行动,这也是为什么说辅导员工作是光荣的、繁重的、艰巨的和神圣的,为什么要规定必须由共产党员来担任的原因。
辅导员必须具有相当广的知识面,这里的知识不仅指的是书本知识,而且还包括有关社会方面的实际知识,也包括生活基本常识等。所以辅导员即使不能变成一个非常博学的人,但一定是一个多知的人,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人生方面的指导,提供学业方面的帮助,才能解释人生中的种种困惑,才能使人们树立行动的信心,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为学生指明正确人生方向的专职向导。
辅导员工作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有及时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意味着辅导员工作需要一些工作经验的积累,如果是一个完全的新手可能会在一些突发事件面前乱了阵脚。这就要求辅导员在上岗之前必须经过培训,要由一些有工作经验的辅导员进行一定程度的传帮带。并且一定要建立辅导员之间的交流机制,实现经验的共享。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大家的视野和工作思路,而且能够形成一种职业的团体感,这也是辅导员工作走向职业化的一个必要步骤。
工作热情,是任何工作都需要的,辅导员工作尤其如此。因为辅导员工作的面向是复杂的、多维的,需要巨大的精力投入,如果没有很高的工作热情而想做好工作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当一个人有了巨大的工作热情后也可以使自己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激励自己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只有有了热情,才能转化为高度负责的精神。可以说,有了工作热情,才能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才能对别人产生示范作用,也才能给人以信赖感,也才能发挥教育人的作用。
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高度负责精神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关键。对于辅导员工作而言,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的成长如何将直接关系着社会的未来,关系他们将来是否幸福,所以辅导员必须始终保持一种高度负责的精神状态来做好自己的工作。一个麻木不仁、无动于衷、对生活没有爱好、不能主动承担责任的人是不适合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从事辅导员工作必须有很强的责任感、责任心,必须对事业有高度负责的精神!
这一切,都需要辅导员必须不断地去学习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断地去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善于吸收别人的经验,渐渐形成自己的富有成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做一个高水平的负责任的辅导员。
第二篇:新方法心得
“一德四新”之“新方法”心得体会竹林乡小学:姜月淋2014-4-8“一德四新”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当前形式下,培养教育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教学更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时时想着我们的教育要“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新方法”,就是要我们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教学目标。什么是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一、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二、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三、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第三篇:“新方法”学习心得
激励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新方法”学习心得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那么在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评价方式呢?
一、爱生——励性评价的基石 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由此可见,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罗素的这句话更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宽容的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造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气氛,“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很难想像,一个眼里总是看着学生的缺点,对学生没有半点喜爱、平时对学生一味“高压、打击、训斥”惯了的教师,某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激励学生会是什么样子。恐怕学生只会把这种激励误认为是一种虚伪、一种讽刺或人格的污辱,更抵触教师、甚至仇视教师,个别的学生也许还会产生过激的言行吧。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激励性评价作用的重要手段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即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如:在朗读教学中,数名学生朗读课文后,即可让他们分别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再相互之间评一评谁读得更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的评议,最后教师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再如,作文教学中进行的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都旨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三、适时、适度──激励性评价得以有效发挥的保障
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旱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的专注,也学的开心。
第四篇:新方法心得体会
《新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理化初级中学 汪念
通过《新课程》的本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也使我认识到在教育教学中要更新观念,勇于创新,用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新技能进行新课程的教学。这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一、创新理念,振作精神思发展
只有更新观念、树立信心,才能正视问题,思考发展。只有敢于面对现实,不等不靠,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创新发展思路,才能树立“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的发展理念。在大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自我加压,不断增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为干好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创新促发展
我们要注重学习,不断进取,转变观念。新课程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而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改变原来的旧的,不适用的教学理念。因此作为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培育出更优秀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在新课程改革中,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每一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让学生有独立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学,乐于接受新知识。
“新方法”、“新技能”,就是要我们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教学目标。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课堂。既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有注重了知识的积累。
第五篇:学习新方法心得体会
学习新方法心得体会范文3篇
学习新方法我们对新教材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如何处理新教材方面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下面是学习新方法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学习新方法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在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还感到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通过几门课程的培训学习,收获很大,以前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现在弄清楚了,从前的一些情感体验,如今也找到了理论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确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通过培训,现将自己的学习“新方法”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精心的准备上,体现在简而精、通俗易懂的语言上,体现在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形象化的演示上,体现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的精锐的目光上,体现在耐心的巡视指导上,体现在及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当堂训练的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留死角,一直处于主动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相信每一个学生
学生在个性上存在差异,但在智商上是绝对没有差异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力有待于教师去挖掘。所以我们应大胆地放开手,让所有学生去学习,去全力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通过教师的培养逐渐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三、使学生能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积极地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思维到实践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四、因人施教,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能力,要向让他们学好,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基本条件,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辅以合适的指导方法。在不失大局的前提下,让后进生学好,刺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后进生的能力提上来之后,又会产生一些所谓的后进生如此循环下去,后进生在不断提高,同时整个班级的成绩就会进步,而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将会随之不断提高。
总之要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参与式,任务驱动式,体验式等适合学生学习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力、知识建构力及学习实践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执行力、创造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篇二:学习新方法心得体会
经过新方法的学习,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如何处理新教材方面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同时这次学习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更加明确更加科学的方向,现将此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教材
通过学习我很好的了解了人教版的教材体系,编写意图;了解了教材编写的主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了解了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联系生活、视野开阔、文学性强,教材强调课内外结合;了解了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偏多;了解了教材练习的模式......二、掌握了以新理念新方法处理教材和教学
此次学习我不但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还初步懂得了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即:既要遵从又不盲从,加强工具性,加大创造性,贴近学生的需要;此次学习我还懂得了文本解读要遵从以下的原则:知识引导原则、读写结合原则、吟读背诵原则、纵横对比原则、兴趣先导原则和知人论世原则;此次学习我还明确了现代诗歌教学要抓住的两个基本点:品情意+重审美,这次培训还给我们农村学校的作文教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即:定长远规划,形成教学系列,解读教材,选择容易的做,从阅读课文中学,从优秀范文中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笔记写日记,平时多练!此次学习更是为令我们老师头疼的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也就是综合性学习因内容较多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可有所选择,不要都做,方法上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辅以教师指导监督,原则上重在参与,激发兴趣,不求统一答案......总之,经过这次培训,我们教师更能吃透教材,更能充分利用好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篇三:学习新方法心得体会
认真学习了新方法知识后收获颇丰,更加明白了怎样去评课,怎样去评好课,在理论的认识上有所提高。一堂好的课,不光是看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师生互动是否看学生的感受和真正的实际效果。
过去只关注教师的“教”,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学”,尤其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程度,自主学习等。我认为,一堂好课,并不是千锤百炼的公开课,而是常态下的日常教学。
评课与议课比较,“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状。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评课要实事求是,说真话。对授课老师的优点要肯定,而且还要虚心学习,对授课教师的不足也要实事求是地讲出来,和大家探讨,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提高。
我们评课的目的,就是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加趋于完善。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要更好地利用这一形式,和同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自己授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