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模版]
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愉快的旅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地方教材铁环游戏小学四年级课题《愉快的旅行》
教学目标:
1、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大胆地向同学展示自己所学的动作。
2、使学生掌握一些跑、跳、钻、跨、绕、滚铁环的练习方法,并了解铁环运
动对身体的好处,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力
量等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能。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行为,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跑、跳、钻、跨、绕、滚铁环的基本练习方法。
教学难点:绕铁环(流行环)和滚铁环的动作协调性。(说明:跑、跳、钻、跨铁环是学生间的合作练习,而绕铁环和滚铁环则是学生独立练习项目,学生对动作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学准备:录音机一台自制铁环40个线绳若干条展示板一块教学效果统计表
问卷调查表40份
场地器材摆布:
课程资源库:
教学的相关资源:《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相关资料
网络推荐:(关于体育教学中铁环、滕圈等内容的练习)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合作学习法,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完成跑、跳、钻、跨等动作,并通过合作创编铁环游戏、玩法、设计营房设施等。
教学设计:
本课分三个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一、准备部分:(7分钟)
(一)环节目标:通过圈操进行准备活动,充分活动身体。
(二)环节设计层次
1、课堂常规:学生排成二路纵队跑入场地,教师与学生相互击掌用英语问候,教师宣布本
课内容:愉快的旅行。从教师带领学生到大草原去旅行,引入学习情境中。
2、通过学生领做自编的圈操,同学们随着欢快的乐曲,进行准备活动。要求动作整齐。可能性预设:
预设1:由于学生对圈操的动作掌握不好,而使动作不协调。
预设2:学生的韵律感不强,跟不上音乐节奏。
预设应对:
预设1应对:教师语言提示学生动作。并提示学生注意模仿领操学生的动作。
预设2应对:强调音乐节奏,教师可随音乐喊口令,使学生感觉音乐的节拍。
二、基本部分:(28——29分钟)
(一)环节目标:通过各种游戏、比赛、创编等形式来完成铁环练习中的跑、跳、钻、跨、滚、绕等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环节设计层次:
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由三个游戏组成,第一个游戏是“开火车”,主要进行跑的练习,学生分成4组,每组排头用铁环做方向盘,其他学生将铁环套入前一名学生的身上,形成一辆火车,在排头的带领下跑成四个圆形。通过开火车的游戏,发展学生奔跑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第二个游戏是钻山洞,学生均匀站在圆上,每人将铁环立放在体前,由排尾开始依次向排头方向钻铁环,当钻过三个人后,倒数第二个人开始钻,以此类推。当钻过排头后,排尾迅速在合适的位置站好,立起铁环等待其他学生钻。通过这个游戏,学生进行钻铁环的练习,发展学生灵敏、协调素质和身体柔韧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第三个游戏是过小河游戏,主要进行跳跃或跨越的练习、学生利用手中的铁环当石头,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带领设计本组过河的方案,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过河,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培养学生合作创新能力。可能性预设:
预设1:“开火车”游戏中,个别学生不能抓住铁环,使火车脱节。
预设2:钻山洞游戏中,个别学生钻的方法不对或者不协调。
预设应对:
预设1应对:教师提示排头学生跑的速度放慢,使后面的学生能够跟上集体的节奏,使火车
不脱节。
预设2应对: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并示范;也可找其他学生做示范。
第二部分是学生自练活动(滚铁环和绕铁环(流星环)的练习),学生以自练形式为主,在自练中体会动作的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思中获。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对动作差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或语言提示动作。练习过程中,各组推选出做得好的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绕得多,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可能性预设:
预设1:个别学生滚铁环和流星环的动作不协调。
预设2:个别学生不合作或不会合作
预设应对:
预设1应对:教师向学生提供滚铁环和流星环的动作方法提示板,学生可进行参考;此外教
师还可以个别纠正错误动作;找好学生示范等。
预设2应对:教师鼓励该同学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或让其他同学主动找该同学进行合作
第三部分是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合作创编铁环动作或游戏),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利用手中的铁环,自由组合,一个人或几个人进行铁环创编动作的练习,通过学生介绍自己创编的动作和对身体的好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铁环练习的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自评、互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始终以引导、提示、鼓励、评价、参与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积极性。
可能性预设:
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大,有些学生不会创编动作。
预设应对:
对创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铁环游戏的信息,学生可以随时参阅,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在 学习中思考。
三、结束部分(4—5分种)
(一)环节目标:通过学生为营房设计生活设施,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环节设计层次:
同学们到营房休息。发现营房里的设施很简单,教师建议为营房设计一些生活设施,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设计,每组安排一名系绳员。(放松活动)设计完的学生展示成果,通过学生评比,评出最佳设计奖。在学生进行设计时,教师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段乐曲,让学生感受大草原的美丽,使学生萌发出对祖国大草原的热爱之情。教师总结一天活动的情况,师生互道再见,回营房休息(下课)。
可能性预设:
预设1: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作品
预设
2、有些学生在合作中无所事事,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
预设应对:
预设1应对:教师帮助该小组进行设计或教师鼓励该小组再接再厉,争取下次拿出好作品。预设2应对:教师让他当组长或者安排一个其它任务,使他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教学效果评估:
现在我正在进行合作学习中合作有效性的研究,请您关注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的状态。
1、通过学生对动作的掌握情况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85%以上为优秀;75%以上为良好 60%以上为及格
2、为了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请您帮助我从以下几点关注一个学生的课堂表现。
①课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了:非常积极()积极()一般()不积极()②课堂上他与同学间合作了几次: 1次()2次()3次()3次以上()③合作中他担当了什么角色: 小组长()系绳员()组员()
④在和同学的合作中是否愉快:非常愉快()愉快()一般()不愉快()⑤他与同伴合作创编出几个动作或游戏? 1个()2个()3个()3个以上()⑥在与同学的合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们是如何解决的3、为了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作用如何,请您关注:
①教师的语言表述是否准确:准确()还可以()不准确()
②教师的指导是否到位:到位()还可以()不到位()
③你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做会更好教学有效性思考:
1、理论性思考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依靠群体的合作,体育的作用不仅仅是强身健体,它还在促进人的社会化的调整人际关系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虽然也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仍以单独练习为主。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竞争意识。教育心理学家指出:采取合作群体的形式,辅以教师的引导、辅助,能够达到“共同行为者效应”,即许多学生一起从事体育活动,他们完成学习的情况、取得的成绩要比个人单独活动时更好。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合作学练的过程是各种道德、规范形成的过程。”特别有利于后进生个性品质的培养。传统的体育教学则忽略学生个体兴趣、能力的差异,力求整齐划一。合作学习可以更好的适应学生个体的需要、能力和兴趣的要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外,可以培养学生理解不同意见,听取反对意见,人与人互相尊重、互相依靠、合作共事的协作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善于创新、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求异中进行身体练习。
2、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课中,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以合作形式为主,设计了多种练习形式。准备部分:通过学生练习圈操,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争取动作整齐划一。基本部分:通过“开火车”的游戏,发展学生奔跑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钻铁环”游戏,发展学生灵敏、协调素质和身体柔韧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过河”游戏,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及弹跳力,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精神。通过学生合作创编铁环游戏、铁环玩儿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结束部分:通过学生合作设计营房设施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学中,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在一次次的合作中学会了跑、跳、钻、跨铁环的动作,并掌握了滚铁环和流星环的动作要领。通过铁环练习,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几点收获
①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
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工作很重要。教学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教师作为一个传授者要进行正确的指导。首先应当将动作的要领、练习方法讲清楚,做出正确的示范;其次,作为一个管理者要协调好组与组之间和组内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道德意识;第三,作为指导者要及时发现问题,启发、诱导学生纠正错误,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应集中纠正、统一指导,对完成的好的组或个人也要及时表扬。②合作学习中关注个体差异及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
承认个体差异是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我们一定会发现小组活动中有种种不平衡的现象,如有的人总是抢先发言,争着表现,而有的同学却总是失去机会,或默默地看着。对于种种不平衡的现象,我们都要作为问题研究分析,想出解决的办法,如轮流当组长,对合作的任务提出每个人参与的具体明确的要求,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等。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体差异。
4、存在的问题
教学中有些学生在合作中无所事事,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这个问题是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性质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教师将全班学生按技术水平、身体素质、能力、性别等因素进行分组,并指定或由学生推选小组长,再由小组长根据需要细分本组练习的角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合理的进行指导工作,将讲授与合作群体的共同学习协调好。
其次教师应该设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发的主动的学习掌握技能,充分体验到运动学习中的乐趣,而群体的合作则需要教师给予明确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和教材的情况,设定好班级的整体目标和各合作小组的小组目标,帮助学生确定个体目标,通过达到不同级别的目标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篇:初中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模版)
《农村初中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方案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相作用的弊端,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普遍性,将合作性的团体纳入了课堂教学之中,构建了以学生互动为基本特点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群体性的协同发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主动的探索式学习,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意识。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研究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参与。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研究的内容
1.合作学习主题的确定。包括反思以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误区和不当之处。
2.合作氛围的创设。包括问题的设计和时机的选择。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
3.采用科学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四.研究的目标
1.关注学生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2.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不断学习,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4.采用适当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理解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准确的把握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理念,为开展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形式,使之适合学生的学习,复合素质教育的发展。
3.经验总结法。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形成结果。
六.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3月15日—3月20日)设计课题实验研究方案,确定班级.学生.制定试验计划.做一些准备工作。
2.实施研究阶段。(3月21日—5月31日)学习新课改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理论知识,收集整理分析各阶段实验的数据,定期进行理论分析。注重各阶段过程的调控,撰写各阶段的总结,力争探索出一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3.结题阶段。(6月1日—6月10日)总结出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寺庄镇伯方小学万海霞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合作、竞争和创新的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竞争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差别等因素,我把全班同学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实际,有计划地向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指导各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由积极的心态,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组织及独立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差,如果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会流于形式,出现高耗低效现象。那么,怎么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选择合适的内容
仔细分析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学习,因此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通过实践,我认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较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1.有明显规律性的内容。
“找一找,有什么规律?”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一些规律。虽然不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然而他们已经发现了这些规律,并且在小组内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了,这是非常可贵的。
2.强调动手操作的内容。如“画高”教学中,有这样的知识点,“画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讨画高的方法,发现学生对这种经过操作得来的结果比老师讲解的理解得更透彻。
3.有多种解题方法的内容。如在教学“用简便方法计算298+99”的时候,让学生来讨论一下简便方法,有的用300+99-2;有的用298+100-1;也有的用300+100-3。计算方法多种多样,人人参与了学习过程的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思维得到了发散,易于触类旁通。
4.适合学生间互考互评的内容。在设计倍数和因数的练习时,我让小组成员互相出题。由于这种练习容易出题,对每个同学来说都不会有难度,而且会使学生有一种当小老师的成就感,在互考互评中每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而且在大脑高度兴奋下轻松的巩固了知识。
二、重视小组学习过程的组织
学习小组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学习过程的成功与否,因此,在选定学习内容之后,需要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恰当的分组以及组内的分工,并且需要预计到小组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气氛,要做到分而不散,才能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1.分组方式要恰当。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分组。可以按学习水平、能力差异分,也可以按性格、个性差异分。有时可以将相同类型的同学分在一组,谓之同质分组;有时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同学分在一组,谓之异质分组。同质分组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发展。异质
分组可以使每位同学能与不同学习层次、不同性格的同学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均衡发展。
2.组织管理要合理。组内讨论时,要分工明确,一开始可以由老师给小组分工,如每组设立讨论小组长、操作员、记录员等。在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渐使学生养成自己推荐组长、分工合作,实施任务的好习惯。
3.强调全员参与。小组成员应轮流代表小组意见发言,当许多同学跃跃欲试想表达时,我会请所有想好的同学都站起来小声说一说。同学们自己编的题还可以请其他同学解答,小组与小组可以随机交流、帮助,使每位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然后请平常不易轮到发言的同学来向全班汇报结论。之后,再与其他组交流,最后班级交流,老师再概括。
三、进行科学的评价
学习过程结束之后,根据学习过程中各个小组的表现,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总结和评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大脑活跃程度高,及时的总结和评价,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1.评价要面向小组。学生小组讨论后,老师根据巡视和组际交流的情况,对认真讨论、发言完整正确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不够认真、意见零散的小组提出希望,增强了小组的集体凝聚力,培养了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
2.评价形式要多样。针对中高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运用各种表扬机制使他们体验成功。除了平常奖励的五角星、小红旗等,我还设立了一、二、三奖,由老师和学生一起评出。获一等奖的小组在全班交流经验,让小组成员谈谈体会。这样,引发了小组展开竞争,这种竞争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
3.评价要全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于一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要给予积极鼓励和赞赏。另外,在学习中出现的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相互谦让的精神、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也要及时的进行表扬。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面对全体学生,积极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相互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地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甘肃省山丹县南关小学课题组 张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等。本人根据平时的学习思考、听课调研等,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对于大部分数学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所以,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
学习小组,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即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各组间力求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地展开小组竞赛。小组中的成员要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增强自信心。
二、选择好可供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切入点 一项需要分工且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任务是促成合作行为的最基本条件。教师选择好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切入点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并通过创设情境,提出有趣、富有挑战的问题,或开放性的问题,很好地激发学习积极性。合作学习的设计要考虑这样一些问题: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而且,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一个人学习有困难,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才能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合作。另外,还要探究恰当的合作时机,如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当学生仅靠个人的思考不全面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一位教师在执教《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中,大胆地让学生提出合作的任务,取得了很好地效果。首先这位老师先让学生各自看录像统计进校门的男女学生人数,结果学生统计的结果五花八门。面对这个问题,老师问学生用什么办法才能够达到最好的统计效果?有学生说多看几次,老师说统计录像可以,但是如果我们统计生活中的事物往往就不能重复,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这时许多学生几乎同时说用分工合作的办法,小组内一个人数男生,一个人数女生,一个人记录,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结果,在此基础上大部分合作小组的统计结果几乎没有什么误差了。这位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让学生分小组统计,而是让学生在发生困难时自己提出合作任务,结果调动了学生积极性,配合默契,产生了很好的合作效果。
三、学会表达和倾听是有效合作的前提 数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需要合作者之间的表达与倾听,两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只有表达或只有倾听都不可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低年级的孩子常有急于表达而顾不上倾听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除指导好孩子们有序、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外,还要求他们必须认真倾听别人的表达。让孩子们听其他合作者发表意见时不打岔、不插嘴,听清说什么?哪里说得好?还有哪里不足?我该怎么说?这一做法使孩子们的说在听的基础上,使说的起点更高,表达得更好,双方达成了有效的合作。
四、学会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关键
学生同伴间的学习互助、支持很重要。教学实践证明,来自同伴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具体而言,要重视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
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通过组内启发,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全组共同认识;通过组内帮助,提高学习的正确率;通过组内合作,学生养成更多的合作精神,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如一位老师在教“三角形面积”时,这样设计:“准备四组不同的三角形,每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拼一拼,看一看发现了什么?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在实际操作中思考、摸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这样的探索后,同学们纷纷举手说:“老师,我们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于是,让举手的同学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同学们都能较好地解决以上两个问题,顺利地推出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但对于后进生来说,要他们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困难较大,因此,老师再问: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这时有的学生发问:“老师,为什么要除以2?”老师很高兴地鼓励他们说:“这个问题提得好,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这样使学生以后敢于大胆质疑,有利于发挥小组的合作学习的精神,共同探讨所遇到的问题。
五、让合作小组参与课前预习
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但是一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视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感到吃力。教学实践证明,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同时也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并试做几道题,发现疑难问题可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有时鉴于小学生思考时易出现随意性,预习前,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思考题,独立思考后,再拿到小组里交流解决,比一比,哪组同学学得好,谁是小组中表现最棒的人。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认真地进行预习,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以上只是本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粗浅看法。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功效,还得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第五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反思
李秀丽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正在悄然变化,合作学习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遗憾的是,现在我们见到的很多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经过近几年学实践探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树立合作意识,促进小组和谐发展。
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系:一是始终坚持把思想品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情感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二是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发自内心世界的一种内源性教育,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三是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学科文化,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为了更好地激励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我采用了以下几种评价办法:一是每节课结束前一分钟,小组成员互相评价本节课的表现;二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卫生委员分别对小组进行多视角的综合量化,实行日评价、周评价、月评价和学期评价。三是每次大型考试后,学习委员算出各组的平均分,教师给较好的小组发小奖品。通过采用合作评价,激发了每个同学的价值感、荣誉感,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良好习惯
二、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乐于合作。
现在很多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被动参与,我们经常看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基础好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很好地开展活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不久,合作的意识不够强烈。所以,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首先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教材中重要的内容,创造性地把教材变“活”,创设能激发学生合作内在动机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自发地萌生合作意识,让学生敢于大胆尝试。
三、教给学生合作方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当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后,可能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可是往往却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怎样进行合作。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发现效果不错。
学会分工与协作。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经常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心理辅导工作,使小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学习小组内形成与学习任务相适应的、个体之间能够有效交流的差异结构。首先,教师要进行科学分组,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并让学生推选成绩较好、乐于助人、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接着,让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给自己的小组起名字,激发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并宣布小组成员需共同遵守的小组合作学习常规:(1)合作前要认真独立地思考,不人云亦云。(2)勇于承担任务,既要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3)遵守课堂纪律,不喧哗,不干扰他人,不讲题外话。(4)在指导合作时,还要注意观察,尽可能给每一个学生参与合作的机会。特别是对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和胆小内向的同学,应当多加鼓励和支持,使他们有信心参加到合作活动中来,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能用自己的语言规范地、流利地发表见解。(5)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不插话,有不同意见,等他人说完再说。(6)小组成员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小组长要负总责,小组成员相互检查,相互监督。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的小助手。同时,促进他们组织、协调、交往等能力的发展,定期评出“优秀小组长”,并让优秀小组长在全班做经验介绍。实行“小组长”轮换制,每位组员都有当组长的机会,使其都有责任感。学会交流和倾听。交流与倾听的能力如何,关系到合作学习是否能顺利地进行。交流要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交流包括表达自己的观点及观点不一致时学生之间进行质疑、讨论。学生交流前,教师应教育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要求陈述有条理,层次清晰,声音适当,充满自信;并要求学生学会文明的交流,告诉学生在小组集体讨论时,要注意减轻说话的音量,尽量不妨碍到其他小组,防止互相干扰,还课堂一个安静的环境。
学会总结与汇报。当小组合作交流即将结束时,小组长应组织小组成员对记录员的记录进行小组反思,保留大部分组员同意的意见和小组还存在争议的意见,整理好交流成果,并由小组长安排好汇报方式,及时准确地向全班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汇报与众不同,代表的是小组这个集体,所以上来汇报时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学会欣赏与激励。每一个人从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教学生学会欣赏。同学的发言有创见时,要懂得鼓掌,表示赞赏。教师要教学生学会使用语言激励评价,既能充分肯定同学发言好的地方,如“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你们小组的想法真棒!”,又能诚恳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大胆讲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如:“我觉得你这儿讲得有些不对,……相信你下次会讲得更好!”这样,真诚地相信别人,帮助别人,互相欣赏,互相激励,在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了和谐、宽松、积极向上的氛围,有利于每个人的发展。
四、建立合理评价机制,让学生促进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所以,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的良性制约机制,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小组合作的评价应该是将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采用评比积分的鼓励机制,通过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导评的方法,强化评价的监督、激励、导向作用。每节课评价方法如下:第一次由本组计分员对组内成员参加合作的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做评价;第二次在全班交流时,由其他组依据各组汇报员汇报的质量、本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做组间互评;第三次由教师做全班导评,对本次合作中纪律好、参与度高、分工合理、有创新的小组及个人进行表扬、加分;最后,一月一总结,评出“最佳合作小组奖”、“最佳创新小组奖”、“最佳组员奖”,表扬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为合作学习走向成功注入了新的催化剂。
通过几个月来的实践,我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有很强的责任感。没有很强的责任感,很容易半途而废。其次,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做好“导演”。否则,课堂会变成一盘散沙,教学目标难以落实。第三,教师在许多时候要将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结合进行,不能因合作学习而否定接受式学习,两者需要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此外,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评价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与合作学习的整合等问题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持续健康地发展。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反思
李秀丽
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