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名家寓言》读后感作文
在寒假期间,我看了一本世界名家寓言这本书,在这本书里有许多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分四大类,(1)是古希腊的《伊索寓言》,(2)是法国的《拉·封丹寓言》,(3)是德国的《莱辛寓言》,(4)是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世界名家寓言》读后感作文。我非常喜欢着本书,因为这4个寓言告诉我了很多知识。读了伊索寓言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今后我做人要做的好,做个有本事的人,不要做个坏人。读了拉·封丹寓言告诉了我们明知办不到的事就不要去办,以免伤害自己,读后感《《世界名家寓言》读后感作文》。莱辛寓言告诉我们以后处理事该怎磨处理,及要把事办好也要对人和和气气。克雷洛夫寓言告诉我们要分清好坏是非,做个好人,不参与坏人的那一队。我非常高兴读了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以及以后怎样处理事情。《世界名家寓言》读后感作文300字
小学生作文(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中国当代寓言名家名作
《中国当代寓言名家名作•学生热捧短文:掉在地上的星星》推荐理由:
《掉在地上的星星》的每一个寓言,都是一颗小星星。当你阅读的时候,分明是一个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你放下书本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一个个哲理,严肃认真。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里,探索生命的全部意义。《中国当代寓言名家名作•学生热捧短文:掉在地上的星星》收入的寓言故事有:不走运的小丑鱼、强中还有更强者、最优秀的爸爸、看出问题、意料之外、麻将的疑惑、分不清大小的木木鼠等。推荐教师:张辉萍
获安徒生奖作家作品系列——《姆米一家》推荐理由
《获安徒生奖作家作品系列:姆米一家》是一本妙趣横生的童话。作者在童话中虚构了一些拟人形象的小动物。童话中的主人公姆米特洛尔和他的两个小伙伴偶然拾到了一顶魔法师的帽子,他的家庭和伙伴们因此经历了种种奇遇——蛋壳变成了五朵小白云;蚁狮变成了小刺猬;植物标本变成了丛林;姆米特洛尔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怪物……《十一月的姆米山谷》写的是,在姆米一家都离家远游时,过去的几位常客却来到姆米山谷,尽管他们的样子、性情和行为都很古怪,但还是在姆米家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获安徒生奖作家作品系列:姆米一家》以新奇有趣的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表现了儿童乐天的性格、冒险的精神,歌颂了纯洁的友谊和善良的愿望。
推荐教师:张辉萍
第三篇:世界音乐名家简介
音乐当使人类精神爆发出火花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827)57岁,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
9首编号交响曲
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 16首弦乐四重奏
1部歌剧
2部弥撒
“乐圣”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
父亲——宫廷唱诗班男高音歌手
母亲——宫廷大厨师的女儿 《献给爱丽丝》 1812年4月
爱丽丝
特里赛·封·玛尔法蒂 1800—1812年是第二个阶段(丰产、苦难) 《田园》、《命运》、《英雄》 《菲岱里奥》(唯一的一部歌剧)失聪 孤独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1817年,伦敦爱乐协会 1824年5月7日维也纳卡特纳托剧院(Kärtnerthor-Theater)首演,由米雪埃·翁劳夫(Michael Umlauf)指挥
比
才
Georges Bizet(1838—1875)法国作曲家
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法国歌剧创作的里程碑式的人物。父亲—声乐教师,母亲—出身于音乐世家。
9岁学钢琴,同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后又随古诺学习。
年轻的比才音乐兴趣广泛,他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和总谱阅读能力曾使当时的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感到震惊
比才25岁完成歌剧《采珠人》 “你的歌声还响在我耳畔。如同在梦境中聆听你温柔的歌声,这歌声我仿佛还能听见。”
比才37岁时,歌剧《卡门》是他的创作顶峰。歌剧《卡门》是当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卡门》1875年3月3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时,观众反应十分冷淡。首演的失败使比才痛苦异常,情绪消沉。三个月后比才心脏病猝发而死,当时还不满
三十七岁。比才死后四个月,也就是1875年10月23日,这部歌剧又在维也纳公演,获得极大成功。比才是现实主义歌剧的先驱,对法国和欧洲的歌剧创作产生过关键性的影响。
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是他创作道路上起决定作用的作品,歌剧《卡门》则标志着比才创作上的最高成就。是法国歌剧史上重要里程碑。是19世纪下半叶现实主义歌剧的杰作。歌剧《卡门》(四幕)
歌剧脚本根据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
卡门,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草女工吉普赛姑娘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 —— 温柔而善良的米卡拉。唐·豪塞因放走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剑下。歌剧《卡门》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
比才的刻意创新使这部现实主义的歌剧代表了一股小小的反浪漫主义歌剧的潮流。
《卡门》具有感人的情节,强烈的地方色彩,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丰富多彩,激动人心,织体和配器辉煌、简洁而有效果。
《卡门》中的著名乐曲和唱段: 前奏曲
哈巴涅拉 间奏曲(共三首)(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斗牛士之歌
吉普赛之歌 纸牌之歌
花之歌 米卡埃拉之歌
童声合唱
其中的唱段除作为声乐曲广泛传唱外,也常被改变成管弦乐曲及其他器乐曲,与前奏曲、间奏曲等器乐曲一样常单独演奏,或被编成组曲演奏。卡门所唱的哈巴涅拉《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是表现卡门性格的一首歌曲。歌声表现了吉普赛姑娘卡门热情奔放、魅力诱人的形象。唱词是卡门爱情观念的自我表白。作为一个倔强的吉普赛人,卡门宁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愿让她的爱情自由受到约束。哈巴涅拉
在西班牙文中的词意为“哈瓦那的舞蹈”。哈巴涅拉舞曲起源于古巴,19世纪流传到西班牙,在西班牙有很大发展,后来广泛流传到欧洲各国,在法国也引起很多作曲家的兴趣。2/4拍,速度缓慢,基本节奏型有多种,与探戈相似。
《斗牛士之歌》一首节奏有力、声音雄壮的凯旋进行曲。塑造了勇敢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的高大形象。
《吉普赛女郎之歌》又名《吉普赛舞曲》 为第二幕中卡门在塞维利亚城外小酒店遇到唐 霍塞时的唱段。歌词大意:吉普赛人兴致高,弹起吉他快如潮,乐声诱人歌声美,吉普赛姑娘陶醉了
《仲夏夜之梦》
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38岁 德国作曲家、指挥家 1809年出生于汉堡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
祖父——哲学家 父亲——银行家 母亲——钢琴家
歌德、海涅、黑格尔、威伯等
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 《仲夏夜之梦》原是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
古代雅典
赫米亚
拉山德
狄西奥士公爵
19世纪初期,德国艺术界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
在欧美国家里,莎士比亚对文化艺术的影响仅次于《圣经》和古希腊、罗马故事,除诗和戏剧本身以外,其他艺术领域都从中汲取营养,并且用各种方式表现莎士比亚的内容。
莎士比亚热
17岁 序曲 奏鸣曲式
——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引子 主题 连接 展开 副部 结束
序曲
间奏曲
夜曲
谐谑曲
婚礼进行曲
门德尔松是钢琴神童,9岁就开始公开演奏,10岁时就为《诗篇19》谱曲,12岁已写出一首钢琴四重奏(op.1),14岁组织自己的私人乐队,16岁发表第一首杰作《弦乐八重奏》,17岁时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20岁时他通过指挥《马太受难曲》,同年赴英国指挥伦敦爱乐乐队。1842年(33岁)与舒曼等人一起创办莱比锡音乐学院。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是能使全欧乃至全人类感到自豪的神童。生于奥地利 父亲——宫廷乐师、小提琴家、作曲家
母亲——酷爱音乐、会拉小提琴和大提琴 《土耳其进行曲》
公元15世纪以后,奥斯曼帝国侵占匈牙利在欧洲与东方的接触中,战争史主要形式,军乐渐渐传入西方。1720年,土耳其音乐正式出现在欧洲
韦伯,德国作曲家(1786—1826)40岁德国歌剧之父,浪漫派音乐先驱
父亲——旅行音乐团领队,业余小提琴家
母亲——歌唱家
莫扎特——表姐夫
九岁
海顿 十三岁 十八岁 二十七岁 三十岁
歌剧《自由射手》序曲
“魔弹射手”——德国文学家阿尔贝《德国鬼故事》 猎人 马克斯(圆号)阿加特
黑猎人 卡斯帕尔(单簧管) 《猎人的合唱》《茶花女》《邀舞》 圆舞曲(华尔兹) 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45岁
圆舞曲之父
维也纳 心酸的童年 13岁 崭露头角 兰纳 结婚 施特劳斯乐团 1834年11月 小施特劳斯 小施特劳斯圆舞曲
拉特斯基(1766—1858)92岁 奥地利民族英雄
奥地利——意大利
奥地利国内革命 “保皇党”
“起义者” 拉德斯基进行曲
重返维也纳
1849年9月25日
无词歌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产物
巴洛克(代表人物:巴赫)古典主义(代表人物:莫扎特、贝多芬、海顿)
浪漫主义(代表人物:肖邦、舒曼)现代主义(印象派,代表人物:德彪西) 无词歌(抒情性短曲)
艺术歌曲:必须抒情,与诗的抒情性有完美的结合,又要在一首歌曲这样一个紧密的结构里完成一次情感舒张的过程,如果把歌词也就是原诗抽去,留下的旋律仍不失为一首完整的乐曲。
从艺术歌曲——富于诗意和歌唱性的钢琴小品的创作。《春之歌》
《威尼斯船歌》
“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要好得多。”
“因为文字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并不相同,而无词歌可以对每个人说出同样的话,唤起同样的感觉。”
《无词歌》的确堪称钢琴抒情小品里的珍品。
1873年4月1日,拉赫玛尼诺夫诞生于俄国的谢苗诺沃,家境富裕,出身于地主的家庭,父母皆为业余钢琴演奏家。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4.1—1943.3.28)
由于家道中落,拉赫玛尼诺夫一家迁往圣彼得堡。1882年,拉赫玛尼诺夫入读当地的音乐学院进修,1885年经介绍往莫斯科拜师尼古拉·兹韦列夫门下接受严格的钢琴训练。
1931年 瑞士 编写了以钢琴及交响乐演奏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帕格尼尼《24首小提琴狂想曲》 小时候 身材高大,四肢修长
兹韦列夫 莫斯科音乐学院第一荣誉毕业生
接受心理治疗 安静 “拉赫曼尼”
“我感到我工作时比闲散时更强,所以我祈求上帝让我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第四篇:名家的读后感
名家的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名著读后感
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名家的读后感。《平凡的世界》正白纸黑字的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路遥。当代作家。路遥的小说多是农村题材,担又不局限于农村生活的描写和城市“交叉地带”发生的人和事。特别是着重表现年轻人的生活,通过他们爱情的波折反映出新生活中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发生地点在广袤的黄土高坡上一个叫做双水村的地方。基本上整部小说是写双水村的变化和双水村的人。在这个十年里,中国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双水村及双水村的人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缩影。在那段年代里,文化革命结束了,邓-小-平上台执政带来了改革开放。里面包含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路遥是想用一种现实主义的笔法细致的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会画卷。在里面各个阶层不论性格面貌的人物都栩栩如生。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路遥的精湛的小说功底,极其严肃的写作态度,使这部小说具备了作为那一段历史最好的辅助教材。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教育意义则是一种对农民的深刻理解。现代城市年轻人可能很难真正理解农民。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农曾经过的日子,农民现在和未来他们也不会关心。但是间接知识也能够贷给我们启示和触动。这就是《平凡的世界》。小说能够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读完这些小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也经历过了那个时代,也曾在田中挥汗如雨。这些书的现实意义在于中国的现状,在于历史的延续,在于未来的展望和我们年轻人自身的提高:对人性的理解,对中国的理解,对构成中国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陆地的人们的理解。另外一个方面,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 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哪怕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然而,就如萨迦格言所说的,“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一样哪怕再平凡的人也应为其所生活的世界奋斗!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读后感《名家的读后感》。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第五篇:《影响世界的100个营销寓言》读后感
《影响世界的100个营销寓言》读后感
与市场营销相关的书数不胜数,让人无从选择。我则选取了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杨保军编写的《影响世界的100个营销寓言》这本书,由浅入深去探索市场营销的魅力所在。
在谈我的读后感前,先理清市场营销的含义。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认为市场营销是指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市场营销中开发市场机会首当其冲。在我们找寻市场机会时我们总是习惯地去看大家都需要些什么?现有市场上是否有足够的供给。在《驼鹿与防毒面具》这则小寓言中,推销员在市场机会的探索中,不仅仅是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地搜索人们的需求与市场供给,而是创造性地创造了需求和推销满足这种需求的工作。在空气清新的森林中,防毒面具是没有市场的,然而推销员却在森林中兴建厂房。污染随之而来,也就创造了动物们对防毒面具的需求。在森林内、厂房外,推销员跟前大批大批动物在抢购防毒面具的同时,正在排放大量废气的厂房中正在有条不紊地生产着防毒面具。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寓言,让我们脱离惯有的发现市场机会的方式来探索市场机会。我们专业学习中也提到估计现有市场规模占总市场潜量的比例,对于指定正确的市场营销决策十分重要。若我们开发现有市场的剩余市场潜量,我们就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才又可能有占有市场份额的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站得住。这让我想起了洛克菲勒。1946年,洛克菲勒出资3800万美元购买纽约曼哈顿岛东河岸边大片街区捐赠给联合国,作为联合国总部安家立身之地。于此同时洛克菲勒用数十亿还买下了其周边的地皮。当时那片土地是一片荒地,虽然地皮的价格要比其他黄金地段低,但是就当时的局势而言,洛克菲勒此举对联合国来说犹如雪中送炭,也赢得了人们的口碑。许多财团主地产商都嘲笑这是蠢人之举。出人意料的是,联合国大楼落成之际,毗邻它四周的地价则以捐赠款数十倍、百倍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落入洛克菲勒家族财团的口袋。洛克菲勒捐赠之举,既赢得了口碑,又借助联合国成立来创造了那大片荒地的市场。同一个地区,消费者数量是一定的。在竞争中要有占领市场的先机,优先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就能极大打击竞争对手。在《聪明的报童》中,聪明的报童就是利用这个道理给部分固定的客户先分发报纸后收钱,一则打击同地区的竞争对手,二则增加自己的潜在客户,也就是潜在消费者。近年来,团购网站红红火火,越来越多人见到了团购网站的大热,也纷纷投入其中,却大多惨淡收场。为什么?这很大一部分是他们没有在市场中占有先机。事物之兴也快,事物之亡也快。从经济学上说,你在一市场发展高峰时加入,后续只能是慢慢滑落。
在市场营销中,是产品重要还是客户重要,这是在《省略阳光》中一位最有希望被聘用的业务人员面试时遇到的一个问题。市场营销就是要实现交换。想要交换就要说服客户。所以那位业务员选择了客户重要。然而说服客户最好的利器其实还是在与产品。业务员原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主要经营的是山野菜的出口。起初销量还是不错的,到后来却还是走到绝路了。业务员对于后来出口完全被切断的原因完全不了解。因为在原外贸公司工作三年,他整天陪客户吃饭,却一次都没有去过蕨菜产地,所以他不知道山野菜的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因为当地农民省略了太阳晾晒蕨菜的工序,而选择了省时的热炕烘干。在我们的市场营销中,客户的确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但是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欲望,我们必须熟悉我们的产品,才能将产品与客户需求相挂钩,才可能成功。
在《惯性》这则寓言中,鲨鱼在持续的努力等不到回报时,就只敢留在原地,不敢追逐猎物。人也是一样,在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我们便会固步自封,画地为牢,裹足不前,认为自己永远办不到这件事,却完全忽视外界条件的改变。久而久之,这个画地为牢就形成了惯性思维,失败的经验就成为了禁锢我们的地牢。在市场营销中,我们从市场机会的探索、挖掘到真正开发市场机会,我们可能需要不断的尝试。《西游记》中唐三藏师徒四人尚且不可一步登西天,何况是我们。即使我们失败了,我们也不可像鲨鱼那样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我们遇到了困难,遇到了失败,要明白《没有问题和有问题》寓言中的道理:只有失去了生命的人才会没问题。只要有问题,就有存活的希望。只要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