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地联合 共注留守(精选)
江南大学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来到程、张家村
2月1日至2月6日,我作为我们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两地联合 共注留守”小分队湖北的地方负责人来到了张家村以及程家村社会实践。对于长期住在镇上的我来说,张家村以及程家村给我的记忆是每年过年时去一次,从没有真正了解过这两个村子的教育水平,而这次实践给了我机会。短短的六天时间,感受到了浓厚的乡村气息,也有了很多收获。根据这几天的活动安排,我分别对张家村3户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家庭以及程家村3户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家庭进行了走访。每天走访一户人家,白天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对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进行了单独的访问,对他们的家庭状况进行了真实而详细的记录,晚上分析整理白天的访问记录。期间也遇到家长的不配合以及学生的不理解,但我最终坚持下来了。分析我的调研结果后,我发现我国农村小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诸多不足,孩子的家长大多忙于外出打工,认为孩子可以交给老师教育,而没有花时间去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而农村教师由于自身素质不够好,大多只关注于学生成绩好的学生,疏忽了那些需要关心的学习不够认真成绩不够优秀的孩子。“三农”问题是目前我国比较关注的问题,而农民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农民子女的心理教育问题需要更多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我们应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水品,坚持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为实现和谐社会、和谐农村的目标而努力。
第二篇:注关爱留守儿童
注关爱留守儿童
现状:老师的尴尬 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类家长的各类吐槽:开学第一天,一位家长跟我说:“孩子就交给您了!我实在没时间管!”又一位家长跟我诉苦:“这孩子啊,从小就不听话,为了给他一个好的环境读书,我们好不容易进城来,可她还是这样读书读不进!老师您一定要严加管教!”班级排座位,有家长赶紧打招呼:“我的孩子眼镜近视了,要坐前面。”“我孩子不能太前,也不能太后”还有的家长会这样说:“以前老师作业都看的,你为什么不看作业呢?” „„
凡此种种,折射出我们教师身份的尴尬:我们是老师,是学生的家长,也是学生的保姆。难怪对老师这个职业,网上有一种调侃的说法:领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其实,这是老师现状的真实写照。我们都知道,学生来到学校最基本的一件事是:安全。所以我们时时强调,一刻也不敢疏忽。有位学生到了晚上九点还没回家,家长急着问我要人。最终的调查结果出来,原来孩子放学回家后,和同学玩时将书包扯烂不敢回家。回头这事儿还要老师做主。我带的班有79人,若是这事儿常有,简直是不堪承受之重。
76班就是典型的留守儿童班。班里有叫周裕金的女生。开学没有几天,家校本天天无人签字,最后写道:由于家人不在家,只有自已签!我看到后,很是气愤,以为她不敢给家人签字。她英语特别好,可是其他作业乱七八糟。家访后才知道,她父母长期在外,她孤身一人在家,吃饭自己做,洗衣自己洗。知道真相后,我为这个孩子难过,也为其父母愤怒。为人父母不给孩子最基本的关爱,太不负责任。留守儿童面临的不安全因素实在太多,媒体披露的贵州留守儿童自杀就是一个极端案例。我试图跟着家长取得沟通,可是对方竟然电话不接。
留守儿面临诸多困境,导致老师面临诸多尴尬。要改变这样的局面,怎么办?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加强沟通,做好心理辅导,搭建师生“好桥梁”
做为一个老师,孩子的成绩我们当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更加值得关注。从外表形象上看,留守儿童不修边幅,邋邋遢遢,脸好像从没洗干净过;从精神状态上看,留守儿童眼神游离、精神涣散,一副永远睡不醒的样子;从行为习惯上看,留守儿童行为离群索居、孤僻自卑,正常孩子的热闹嬉戏他们只看着鲜有参与,人多的时候,他们最寂寞。
留守儿童之所以出现上述特征,是因为其心理状况出现了问题。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缺失最基本的父母之爱,内心的孤独无法排遣,现实世界的其他孩子的幸福又深深刺痛他们的忧伤,于是这群孩子更加趋向于把自己蜷缩起来,如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取暖。
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首先就是要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帮他们打开那扇封闭的心门。我就帮助过这么一个孩子。
我带过的50班有一个叫马妍的孩子。这个孩子乖巧懂事,是老师的小帮手,就是成绩上不去。这让我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才发现,这个孩子行为习惯特别差:卫生习惯差,说谎、作业乱写„„了解情况后得知,她爸妈虽然在家,可是她经常是一个人在家洗衣做饭。她睡觉了,爸妈才回来。学习的事儿,爸妈从来没有过问。我发现了以后,把妈妈叫过来,问孩子:“妈妈累死累活为了谁?你有多久没有叫妈妈呢?想想妈妈对你做过的最温暖的事情是什么呢?”孩子一一回应了,妈妈在旁边听着。到最后,我要孩子用自已的方式回报妈妈,并说:“妈妈,我爱你”。孩子很简单地拥抱妈妈。妈妈当时就泪如雨下,对我也是十分感激。这一叫,叩开了横亘在母女之间的心门!事后妈妈才告诉我,孩子几年没有叫妈妈了!从此,妈妈对孩子的看法完全改变。母女关系缓和后,孩子成绩上来了。
父母虽在身边但是缺少亲情关怀的孩子,在内心对家人有很大的抗拒,这种抗拒长此以往,会形成思维惯性,这种惯性进入青春期,就会导致强大的逆反心理,到那时候再介入,孩子只会离父母的预想渐行渐远:你说东,他偏朝西;你说要好好学习,他偏要逃学旷课;你说不要早恋,他偏要偷尝禁果。可以说,要将青春期的逆反心里遏制在可控状态,少儿期适度的心灵关怀非常关键。在这里,由于老师的身份,孩子愿意跟你交心,家长愿意听取意见,沟通桥梁的作用,自然而然就落在老师身上。每每看到父母与孩子在我的主导下真诚沟通后,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得积极起来阳光起来,我便会充满了成就感。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简单的,他们会做出简单的比较:别人上学都有爸妈接送,为什么我没有?别人都有爸妈带着逛公园,为什么我没有?这种不满,他们无处宣泄。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作为老师,我们要给他们一个宣泄的方式,我告诉孩子们,想爸妈了,就尽情哭!没有人会笑话你!
二、尽量让父母和孩子亲子互动
我经常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回家道感恩或说父母辛苦啦!这个作业看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难。我记得我教自已孩子时,要他完成这个作业,是鼓足了勇气8次,才敢来跟我说:“妈妈辛苦啦!”我上届的62班布置这样作业,也有很父母感动得哭了,在家校本写着对老师感谢的话语。这更加坚定了我要这样做的动力。这样父母会觉得孩子们长大了!会体贴家人了,立马就会有口头表扬,孩子从父母这里得到积极的信息,干什么都倍儿有劲。这是亲情互动。每逢周末,我会布置一道作业:给家人炒菜;过节时给父母、老人洗脚;并把经过记录下来。这在我所教过的所有的班级,家长反应良好:觉得孩子们一下子懂事了,会做家务了,独立性增强了!孩子们也反映,很少得到表扬的他们,现在经常得到表扬,以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现在觉得自己还是有蛮多优点的!对于现在这个76班,因为是留守儿童班级,他们缺乏亲情缺乏沟通,亲情作业更加重要。在这个班级布置作业后,我都会反馈,得到的信息是:不用感恩,读好书就行了、还有没有反应的、也有不说的!这就是说明我们家长意识没有改变!就算家长不支持,可是一个不懂感恩的孩子就算有了出息,又怎么样?我也要坚持自已的最初的方法--亲情教育 亲子互动!
这是孩子和父母之间最好的互动。这个教育的成绩,虽然眼前无法用分数来衡量,虽然眼前的成效不大,但我认为,孩子要将这些东西坚持下去,是会受益终生的。所以,亲子互动,我会一直坚持!
三、多正面肯定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
作为留守儿童,他们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所以当父母打电话来时,一定要多说孩子的优点,多说孩子的好话,多发现孩子的长处,而非盯着孩子的毛病一个劲的告状。本来父母不在这孩子身边,对孩子情况不了解,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站在孩子角度多为孩子着想。如果父母发现了孩子的问题,老师应给出正确的方法,而不是加重孩子的心里负担。我始终相信,就算一个分数最低的孩子,只说明他在课堂上不认真,但是他肯定有优点。我上届的62班叫刘泽宁的同学:我见他第一印象是像个流氓样,小寸头、沙滩裤、小拖鞋、走路一摇一摆的。因为新接手的也不了解情况。后来母亲来了,问我这孩子怎么样?我只是说了:“这孩子还可以啊!上课能比较认真听课,作业按时完成。”想不到这母亲当时就哭了:“老师,真是太感谢你了!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没有哪个老师说过他好。你是第一个说他好的人。这个孩子还有多动症,”听到这话后,我心中一震,原来家长也是需要我们鼓励地。这个男孩子从小父亲分离的,严重缺失父爱。从那以后,我一直鼓励:哪怕今天少说一次小话、上课少分神一次、搞卫生比昨天积极点,我都会及时鼓励。最后这个孩子的行为都令我感动:每天作业不会做,一直要到会做为止;回家要把今天内容复习一次为止;每天上课都能做到一动不动;而且他会说出:“如果我不努力,我就对不起父母这样的话”!今年以比较好的成绩考上万和中学。对于他的进步,我知道了:如果我能帮助家长发现这些不易发现的优点,让家长肯定自已孩子,让孩子多些自信,让孩子多些家人的肯定,这个孩子将来的人生肯定不一样。而且他考上中学后给我留言:谢谢陈老师,改变了他的生活!他的QQ签名是:别人做到的,他也能!我是不能改变家长对分数的看法,但我能改变家长对孩子的重新认识。无论成绩好坏,请想想: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四、利用班会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现在的班主任都不敢带学生出去玩,怕出事。也不能承担责任。所以我一直是开班会: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手工制作比赛、模特秀、手抄报秀、情景剧表演。。。这些都以班会和小组形式开展。每个组里积极的人带动这些内向、没有家长指点的留守儿童、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中来,展现自已独特的一面,丰富他们的课外活动。或者带他们出小聚会和同学,请他们到老师家里来吃饭感受师爱和母爱。
后记:我的力量很小,也很微弱,但我能遇到一个帮一个,那就是我最美好的成绩。我上面所说的也不能称为良策,只是自已的小方法。留守儿童的问题真的不少: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普遍厌学、成绩欠佳、缺乏管教,等等等等。诚如家长们说,如果家门口做事能够养活全家,哪个愿意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所以,治理留守儿童的本源,是发展经济,鼓励农民工就近创业,不再是简单的劳务输出,当然,这个问题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作为教师,当前我们能做的,一是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对留守儿童采取寄宿制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在双休和寒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二是加强学校、社会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动的运作机制。
捉不住的蝉声
同样的课文,我教了第五遍我才有自已的想法,真是书读5遍,其意自现啊!
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回忆小时候捉蝉的经过,对童年快乐的回忆,也有些对于过去所犯错误现在的追忆。课文结尾处的一句话:捉得住蝉,却捉不住的蝉声!道出文章的主题-对于自然万物,最自然的呈现才最美。小时候做过的事情当时觉得好玩,好奇,有趣。。可是长大后来回忆却是一番回不住的淡淡的忧伤。
在教这课文时,我先从课题入手:图片
请读课题,一直读了四遍才停住。我一次又一次要学生读,也不说之前读得怎么样了,读到我满意了,才停下来。(事后,我才明白,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要求读,学生很明白,没有情感,或没有读出自已的体会)
然后问:课题读了这么多次了,你有什么发现?或有什么问题? 班上一个小调皮陈越说到:“为什么捉不住蝉声呢?”
这个问题谁来解决。一双小手举得高高的。郑燕飞说:“因为我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叫,也不能想让蝉就叫。”
这个问题答完后,小郭(逢斐)他发出了感慨说:“蝉声虽然美妙,但我们永远捉不住啊”!真是太神了,你是个小诗人吧!
我见学生有话说,就接着提问,那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是捉不住的蝉声呢? 站起来的学生5.6个。我请他们一一
第一个说:“我们捉鸟时,虽然鸟儿声音好听,但是我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唱什么?”
第二个说:“我们捉鸟时,虽然鸟儿歌声好听,可是他想回到大自然,他唱得是忧伤的歌啊!” 第三个说:“我们吃青蛙肉,觉得肉好吃,可是不知道他在临死时心里的痛苦啊!”
第四个说:“我觉得鸟儿好玩,每次捉了以后在手心把玩一番。可是他的内心是怎么想的,我不知道!
第五个说:“我从来不捉小动物,因为我觉得他应该和我一样,自由自在的玩!不应该属于人娄的玩具!”然后我请这个说话的孩子又重复了一次,全班给了热烈的掌声。我们为他的爱心鼓掌!
天啊,我都不知道,一个小感慨道出这么多的想像,而且学生直接表达自已的观点,美的事物要自然的呈现才最美!
那我们接着问,竟然你们知道捉鸟不好,为什么还要捉呢?学生们跃跃欲试:“好玩啊,好奇啊 有趣啊 大家都捉啊 什么答案都有了。
是的,我们作者也和你们一样,有这样的心理,所以他也去捉蝉了。我们走进课文吧!我们学习课文第一件事要弄清楚这篇文章的结构,因为有工具书,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些顺利的搞清楚后,我最喜欢课堂的读。每每这个时候,学生特别认真,因为读通顺是件很容易的事。而且这个时候我都会大赞孩子们读得好。合作读完后,直接进入第一部分的讲解。作者写捉蝉,首先他写的什么?(声),怎么写声的?学生说是和其他声音比较而写出的。第二段是直接写声音的。其中有个词语:四面楚歌,鸣金击鼓一般这样的场景再现,我们全班参与演出:老师说:蝉叫,大家一片片乱叫。我读课文:不约而 同的停-全班好安静。然后问学生,这样的声音有总思吗?好玩吗?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其中有一句话是:吓一大跳,后面又一句:又吓一大跳啊!请问学生:作者当是(惊讶 惊喜的 突然的)其实作者是喜欢这样的声音。
第二部分是(捉)第三部分是(思)我要学生只用一个字概括大意。他们说得好极了。在分析第二部分时,学生的亮点让我惊讶:
我们小组合作,在这一部分里,有很多的是写作者捉的乐趣的,自已去找找吧!然后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一一找到了,并能从具体的词汇里说出具体情感。从保险柜里,眯着一只眼,小宝贝,乞求 等都可以看出作者喜欢。
从不怕 也不怕 更不怕这些可以看出作者的痴情!刚好这个时候有两个学生讲小话。我就要学生用这个词语造句,就有了:贺佰强不怕陈老师骂,也不怕考试打零分,更不怕爸妈骂。这样的孩子不能学啊!全班哄堂大笑。接下来还有谁愿意说:陈圆“松树不怕风雪,也不怕雷达,更不怕洪水淹没,多么可敬的松树啊!”陈思毅:“战争中的战士,不怕敌人的枪弹,也不怕牺牲,更不怕流血,只想着保家卫国啊!”
同学们,你们看,同样的词语用在不同句子里,所表达的情感不一样,我们平时写作文要多运用的这样的句型。
然后我们读读这样有趣的话啊!请了罗琨同学,没有想到这个孩子平时话不多,可是他朗读起来,把作者的快乐读得活灵活现。
尤其是那个孩子在树上说:“抓到了,抓到了。另一个人赶快把铅笔盒打开,装蝉。。”孩子读得特别生动。(所以读能帮助老师少说很多话)
第三部分:思
在开篇时就说过这个话题,我们再次请生来说这个结尾的含义。大部分能说了。看样子解决了所有问题,可是我又有问题了:美好的事物要自然的呈现。我问了学生,什么是自然? 请了一组学生: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在的 在属于自已的生活范围内
快乐的做自已想做的事
。。。
同学们解释都不错。那请问:“此刻的课堂你自然吗?与你们所说的自然的解释相反吗?”课堂沉默了好久,突然胆大的马思琪说:“是的,我们课堂不自然,因为我没有自由。” 估计是在看我的反映吧!我又再问一次了,被我捉住心的孩子:“你们自由吗?” 这次全班都说是的,然后我再追问:“那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我争取自由啊,不要遵守课堂啊!”这个学生全笑了,他们知道不可能。我鼓励说,没有关系,火星撞地球才有火花,学生碰老师才有思想啊!说说你的看法,又请一组: 他们回答超过我的想像:
自然的生活是未来的精彩,我只有现在认真听课,才能将来的自然!我只有现在听课,遵守纪律,以后我的生活才会精彩!
自然的生活是像大自然一样美,要想有那样的生活,我现在只有遵守课堂纪律 我的知识是狭窄的,但我的思想就像大自然一样宽广,我的内心是强大的!我可以变得强大,就是容纳大自然!真是有志之士啊!(陈思毅)
这样的问题,我从没有想过,每次都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课堂中的生成问题才是课堂的智慧,我们已超出单纯讲课本知识,高年级的学生应让他们知道藏在文字下面的作者的情感,作者的态度。
记得王崧舟老师说过:一堂好的语文课是什么样呢?有情,充满着感性的课。作为小学生,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美感:去读语言美,去欣赏画面美,去领悟情感美,让学生从小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使学生也能带着美去生活去体验。
然后是课堂的智慧,就是课堂中的生成问题,一堂课太顺利,反而不好。就是要有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样也能看出老师的智慧驾驭能力。
最后是有规则的课堂,上课从整体到局部,从部分到整体之间的过渡,知识难易设计,循序渐进,老师的学法的渗透等等。。这样的课堂才是美的课堂。
捉不住的蝉声,也留给我无限思考:上课时,要怎么样才能留住学生的“蝉声”呢? 在这节课上,我也做过调查:被陈老师捉住蝉声的孩子举个手:20多个举了。幸好还有20多个,要不然,老师多没有面子啊!全班笑了!要怎么样才能让更多学生身体在,心也在呢?我觉得是自然的课堂的,是孩子们喜欢的课堂,是能站在孩子角度的课堂,老师和学生能有思想火花的课堂,能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去思考的课堂。。。难怪现在课堂越来越来回归了,简单。大自然不就是简单吗!蝉声虽然捉不住,但是还是要谢谢那段美好的岁月啊--童年!
德育的长跑
今天学校的2016年德育研讨会召开了,上了三堂有效的感人的课。我的眼泪流不尽!是的,我们需要感动,会感动的人说明他的心还没有死,还没有麻木不仁。
人的两种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人自然会有更高的要求:文明,礼貌,感恩,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等等。。。
当然有这要求是幸事,说明社会进步了。以前邓小平改革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一部分确实富起来了。可是发现这个社会的精神品质下降了,人们对于一些先良的精髓全忘记了,我有看过这样的社频:中国老太过马路,扶着过马路的是老外,而我们这些国人竟然熟视无睹;面对受到侵害的中国人,我们也忘记了善良,忘记了助人就是助己;而在国外,对于受到伤害的群众,一定会有人敢为 之,敢于追根到底的精神。
刚天始我以为,很多人不管事,是因为怕事,不知怎么样保所自已,保护他人,后再仔细想想,如果人人心中燃烧着正义,谁还会怕事?
正义,善良,我们什么时候丢掉了? 记得我第一次去长沙时,我在火车上看到一个扒手,我直眼瞪瞪看着他,他还不至于说:你看什么看?可是去年我在邵阳看见一个拿着长镊子的男人,我看了他一眼,他竟然直眼瞪瞪盯着我说:“看什么看?"害我觉得自己像做错事的孩子!不敢看了,我怕事了,我怕。。。因为大家都视而不见。
我小学时,记得那个时候有思品书,上面有很多关于思想教育的内容。我现在全然不记得,那时为了凑日记,经常把它剪下来贴在日记本上,就成了看图写话。我也为此能得到奖。要我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四个现代化,爱科学。说真的,我真不知从何处爱起,怎么爱人民?怎么样才叫爱祖国?怎么爱四个现代化?老师没有讲,但是口号很响亮。行动全无。
你对事物没有慈悲心理,怎么敢说自已有爱?骨子里没有爱,行动也只不过是空壳化,荒漠化的行动。一切美好有序的东西,都曾在最混乱的时期生长。对爱的渴求,对蓝色天空和新鲜空气的渴求。。。终有一天会让我们觉醒:为自己花钱不那么幸福,花别人的钱也不见得幸福,我帮别人才是幸福!要感谢帮助你的人,更要感谢接受你帮助的人--正是他,让你知道,这个世界需要你的存在。
哲学家王国维说过:教育 不足造就英雄与天才,而英雄与天才自不可无陶冶之教育!这句话大概说的就是德育吧!人可以傻一点,但不做伤害他人的事!也看到这样的话:最优秀的人是聪明加勤奋,最糟糕的人是:愚蠢还勤奋的人!刚开始还不太理解这句话,后来仔细想想也是的,勤奋地去做错误的伤害他人的人,这样的不可怕吗?所以足以说明精神的重要性。毛泽东就是中国最会说话的人,他能蛊惑人心,老蒋同志没有老毛会蛊惑人心,所以他失败了!能蛊惑人心不就是一种心理,精神上的共鸣吗?在那个一穷二白的社会里,我们可以做到夜不闭户,可是现在呢?我的钱是鼓起来了,可我灵魂消失了,我们都成了幽灵了!图片
这不是一个短跑的时代,尤其德育更是一个长跑的时代,可是我们相当多的人正以短跑者的恣态对与其中,我们想迅速得到一个结果,开展一堂班队课;送一次温暖;捐一次款;看起来好像我们帮助了他人。可是我们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帮助人,我们能有自己力量帮人吗?我们能一直持续帮人吗?如果只是一次,那就是做秀,就是短跑。我们孩子对大人不尊重,对朋友不真诚,对老人不孝敬,这样的孩子能承受祖国重托吗?
当然有短跑形式也是前进的,前进一步退半步,再前进一步再退半步,而且足以让我们感到快乐了!今天的孩子真是幸福!能这样有德育的熏陶,进行健全人格的培养!这是社会进步,人类进步的标志。
德育是一个长跑的过程:他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人格的美不可能都是建立重大病故,重大事情之上。我们应教会学生对待身边的每件小事,每个细微之处发现感动,感激之情!能在日常生活之中,发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发现爱常伴我们左右!只有孩子们能有颗美好的心灵,他带给世界也将是美好!身边的爱就像水一样,上善若水!遇山则柔,遇石则围,水遇万物总以无形束有形之物。他无形无味,人类总是能感觉水的伟大与宽广豁达,爱如水一样,虽无形但有味有力!
《小丑的眼泪》教后感
这篇文章已是我第五次教了,每次教完后,收获全无。可是这次不同了,我让学生着实感动了一回又一回。篇文章大概就是讲了小丑主动到一个盲人姑娘家表演,然后把小姑娘逗笑的事。从中我们看到小丑美好的心灵,高尚的人格美。我先让孩子们读,然后重点读对话,体会小丑在遇到困难里的心里活动,并现场写了小丑心里活动的一段话,更好的对小丑挑战生平从未有的困难的信念,了解对他人的关爱之心。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通过大量读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解读文本,就要解读文本的文、道、质。文本的文即为文本所表现或反映的客观事物,文本的质即为隐藏于文本外在物象之内的思想,它包括文本作者及文本本身所具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人只有在自己读书的过程中吸收和感悟中去思考、判断、鉴赏,形成个人的思想观点和审美素养。这是自然地内化的思想和情感体验形成过程,是一种思考的乐趣,情感愉悦的审美过程。这些思想和情感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在读书的过程中,每个人不同的阅历、生活经历和个性审美倾向,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思想观点和文化素养、审美情趣。课文结尾一句话:小姑娘笑了,可是小丑去哭了!我抓住这个
“笑”字,小姑娘为什么笑了?地球人都会回答:小丑的技艺精湛,小姑娘笑了。还有的说:“小姑娘看到了真正的小丑,开心地笑了。”“真不错!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感受吗?”霎时间,教室里安静极了,我自已也安静了,不知学会有什么回答?从来没有问过学生。过了几十秒,教室里还是安静极了,我再提示:其他的小丑有去过小姑娘家吗?“没有,那你读出什么呢?“小姑娘以前笑过吗?”我连续问了三个孩子,那你们觉得小姑娘怎么样?“小姑娘可怜啊!”大家都这样说,那你们呢?你们笑过吗?你们有想过这样孩子的感受吗?你们要怎么样去帮助这样的孩子呢?我们的小丑做到了。所以小丑这很震惊你们的行为,会给小姑娘带来什么?这下开锅了,学生回答可积极了:“打开一扇窗子,她的生命里有一阳光,有了雨露,有了春风的味道,有了小草的活力。”从此,小女孩子会变成了什么呢?“开朗,活泼 喜悦!”“为什么呢?“因为有爱,有小丑的爱”!是啊,小丑的这样一个美的行为,会是改为孩子的一生。在生活中,你们有这种发现美的眼睛吗?说说我们身边的关爱吧!学生只想到了说同学帮助。再问,他们又是无语。我提醒了,我们的父母呢?学生点点头,有人说:是的,我生病了,他们陪我去医院。只有这些吗?又是沉默。还是沉默。我假设说到:如果父母不给你们做饭,你们会怎么样?假设父母不给你们洗衣服?你们会怎么样?假设我们大自然没有给我们这样的美景,我们会怎么样?学生来不及回答。我接着说到:“爱是平常的,爱就在身边,爱是自然而的事,就像我们此时身边的万事万物。他们以最美的样子呈现给大家。只是我们忽视了他们的存在,忘记了表达我们的谢意,对父母,对同学,对朋友,对帮助我们的每一个人。今天回家,我们要对父母说出我的爱意。
这节课就这样下了,下课了看孩子们好像有心事。我也不知结果怎么样?到了晚上,班级的邹若云妈妈发微信了,小家伙怎么一下子长大了?竟然给她买了洗手液,并附上感人的话语:
第三篇:乡201X年关爱注留守儿童活动实施方案
乡201X年关爱注留守儿童活动实施方案
留守儿童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经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制定以下实施方案。请各村认真对照实施,确保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取得实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解决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社会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地成长创造环境和条件,切实为留守儿童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
二、主题口号:“手拉手传递温暖
心连心共促成长”
三、活动对象:XX乡XX村全体留守儿童
四、目的意义:
此项关爱行动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帮扶“留守儿童”弥补感情缺失、提高道德素养为目标,以动员组织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本着“真诚、真心、真爱、真行动”的原则,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为其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进一步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有效机制,整合社会资源,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构建学校、社会合力共育的模式,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
五、活动安排:
1、组建一支“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女能人加入志愿者服务队。
2、发放一份“关爱留守儿童”倡议书。举行“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启动仪式,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
3、召开一次“关爱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课。通过交流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成功经验,共同探讨“关爱留守儿童”有效帮扶机制。
4、举办一次“我是留守娃、我快乐、我幸福”主题活动。以学校为单位,具体内容和形式自行安排。该活动旨在展示我乡留守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全乡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5、以村为单位,分别成立一个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建立村级“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教育管理、权益保护、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服务,增强他们(特别是留守女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6、开展一次“两地书亲子情”活动。组织
“留守儿童”给在外地工作的父母写信,与父母交流、分享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增进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六、活动要求:
1、加大宣传教育,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呵护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少年,是构建和谐社会交给我们的共同责任,要充分利用展示窗、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意义,吸引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阵营中来。
2、思想认识,增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使命感。“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推进我街道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各村要充分认识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摆上位置,列入议事日程。
3、健全工作制度,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工作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取得实效。成立XX乡“关爱留守儿童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略
副组长:略
成 员:略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卫计办,XX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
第四篇:爱岗敬业心系双联无怨无悔情注三农
玉门市“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行动
简报
第126期
中共玉门市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5月4日
爱岗敬业心系双联无怨无悔情注三农 —玉门市农牧局“双联行动惠民生、强化作风抓落实”演讲
比赛上一名干部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岗敬业心系双联,无怨无悔情注三农》。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农牧壮志不言愁,金色盾牌,汗水铸就,为了农民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无怨无悔,用心追求!请允许我用这首更改了的歌词作为我演讲的开场,因为用它来形容我们农牧工作者对于农牧和三农事业的热爱与追求,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当前,全省上下掀起了一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热潮。“双联”是一种激励我们奋勇向前、拼搏进取的手段和动力,也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更是一种态度。“双联”就是把联村联户有机结合起来,单位联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搞好服务,切实在增收致富上出主意、想办法,争取为联系的贫困户找准一个发展路子,制订一个脱贫计划,谋划一个主导产业,提高贫困乡村的自我发展能力。
一线阳光也能照亮黑暗,一粒粮食也能哺育生命,一滴甘露也能滋润心田。机关干部是代表党和政府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也是人民的公仆。它如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只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不只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也不只在穿越升空的飞船,即使在平凡的岗位,同样可以发光发热。行动比语言更响亮。在“双联帮建活动”中,农牧局广大党员干部以“一名党员一份责任,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为目标,抢当先进、争做模范。农牧局机关20名党员干部与柳湖乡华西村2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助他们发展致富产业。“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任何伟大的事业,辉煌的成就,都是由无数具体的小事成就的。3月初农牧局机关20名党员干部深入柳湖乡华西村包挂贫困户家中开展听民声、访民意、集民智、理民事、解民忧、暖民心的“六民”走访活动,对联系户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与联系农户屈膝长谈,交朋友、结情感、谋发展、谈思想、定计划。为了便于和群众沟通交流,还制作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连心卡,便于干部和群众更好的沟通联系。局党委主要领导还多次去华西村进行工作调研,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在此基础上农牧局不但送去水泥帮他们建村委
会,春耕前还及时为他们送去了春耕用的化肥。局机关干部更是积极为他们捐款。我们的这些行动和物资有效的增进了干群关系。
“双联”活动不是随口说出的一句空话,它是一种默默地奉献,一种崇高的理想,一种强劲的力量。古人云:泰山不辞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如果我们农牧系统的每位机关干部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好自己的价值,那么无数个平凡汇集成了伟大,无数个普通就汇聚成了非凡,无数个平淡就凝聚成辉煌。那么,每一个岗位都会成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我们就能在这个舞台上实践“凝心聚力、开拓创新、负重拼搏、追求卓越”的农牧精神,那时,我们的农牧事业就一定能乘风破浪终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志愿者手记:走访联山村留守儿童范文
志愿者手记:走访联山村留守儿童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有幸成为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行涉”队的一员,前往贵州黔南荔波县联山村进行走访。
联山村共分为上下简应、内外冲忙、更挠、岜耐、拉崩、拉包,我们根据联山小学莫校长提供的一些相关信息,分头进行走访。
我们在校长处得知,当地有8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本次走访就是为了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希望能尽我们微薄之力帮助他们。
山清水秀,自然清新,民风淳朴是我对联山的第一感受。但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却十分糟糕,当地人的生存模式大多遵循着“读书”-“打工”-“结婚生子”-“再读书”-“再打工”这样的死循环,永远绕不出这个圈,所以也就永远饱尝饥寒。
父母为了生活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不得不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在最需要关爱的年纪留守在家,失去应有的关怀。这本是矛盾,却因为生活而没有选择的余地。很多时候,孩子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知道这些的我们感到十分无奈,却也希望亲自聆听每个家庭的故事,获得一些更深层的了解。
第一位要走访的是莫盼家,家住简应。莫盼是我支教时候所带班级的一名学生--一个平日好动但不善发言的小女孩。顺着蜿蜒而上的小道,四处都是土砖房,几个孩子带着我们来到她家。莫盼刚好帮爷爷买了面条回来,进门跟爷爷用当地的布依族话说了几句,爷爷转头发现我们,搬了几张凳子满是热情地邀请我们就座。
莫盼爷爷的普通话不怎么好,沟通起来也甚是困难。不过在那间69年盖成的房子里,爷爷还是告诉了我们莫盼才一岁半的时候,爸妈就远行浙江谋生,大致两三年回家一次,每次也没作过多停留就匆匆离去。“莫盼从不喊爸妈,小时候其他孩子跌倒了都会喊‘爸妈疼’,而莫盼只会喊‘疼’……”
我们与爷爷聊天的时候,莫盼一直在一旁与其他小孩玩。我们问她为什么不爱喊爸妈,她也只是抿着嘴不出声。
对于这样的情况,做父母的也是难受又无奈,他们给不了更多,为了生活还是得出去外边挣钱,得闲再回家看看孩子,却也说不上几句话。老人家也提起在农忙的时节,总会抱怨孩儿不在身边帮忙,而每次收到寄回来的钱,又是别样的开心。这样的家庭或许更多的只有矛盾冲突下的无奈,生存方式的抉择让他们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去获得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而当这样的无奈,转变为不得不去面对的现实问题时,家庭的抉择就变得越发困难起来。
走访的另一户人家的孩子叫莫利端,她得了三年的肾炎,身体一直非常虚弱。利端的爸妈本来也在广西打工,但孩子出了这样的问题使得他们不得不赶回来陪伴左右。
做苦工,攒钱,治病,再困难也得活下去。
我们走访的时候,刚好利端的爸妈正在一砖一瓦地建新房,据了解是由于当地开发旅游业需要迁移居民,他们才不得以而为之。本来他们并无暇与我们交谈,但一阵雨突如其来,我们都不得不跑到建筑下边躲雨,这也才顺势展开了对话。“这房子盖起来后,又没什么钱了,又该回广西打工了。好在利端现在病也恢复得差不多了,这孩子命苦,身体不好又笨……“利端的爸爸脱着手套无奈地笑笑。小利端听到爸爸说自己笨,马上不高兴地嘟起了小嘴。同行的女队员摸着她的头,心疼不已。为了宽慰利端的爸妈,我胡诌了“小时常生病,长大了命理反而会更好”,利端的爸爸听了哈哈笑,妈妈则是抹起了眼泪,含糊地说了些什么,我们并没听清。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因此,觉得生活有更多的希望。
临行前,我们给这一家子拍照,他们面对着镜头表情茫然而质朴。我们引导他们笑,喊茄子,小利端立马笑开了花,比起剪刀手。她的爸爸妈妈也跟着比起来,露出了岁月蹉跎的笑容。不知日后他们拿到照片作何反应,但此刻一切的艰难仿佛就是生活的所在。
生活的残酷现实让他们并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或许为了挣钱爸妈并无法陪在孩子身边,但孩子一旦出了什么状况,父母又一定是撇下所有赶过来的那两个人。留守儿童留守的是家,家还在,希望就未曾泯灭。
家住岜耐的莫永岸曾经也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也曾经为了生活在外打拼。我们到永岸家的时候,还未进门,永岸的爸妈已然迎了出来。进门是先祖灵位,而下面则贴满了永岸获得的奖状。灵位的两旁还有两张画工尚可的油画,后来我们得知这是永岸爸爸画的。年轻的时候永岸的爸爸学过画画,由于某些机缘巧合错失了考取美术民族学院的机会,不过联山的山清水秀则成了他现在坚持创作的最好素材。“以前我是画水粉的,现在试着画油画,但实在是太难了。”问起永岸的爸爸是否希望永岸以后也学画画,他看着永岸说,希望他先把书读好,往后的路才更好走。
永岸也曾多少次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希望他们能够回家来陪陪自己。而最后促使永岸爸妈回家的,却是一则新闻。当时,永岸的爸爸在外打工,看到一则新闻称,童年如果没有父母的陪伴,孩子的成长将受到很大影响。当时他就联想到自己的孩子在家时对父母日夜思念,成长过程却无法得到他们的教育与关怀。“所以我就决定回来了……”永岸的爸爸说着说着眼眶就红了,永岸听着这些话,在一旁默默地帮着妈妈忙前忙后。尽管生活的色彩调和起来十分艰难,永岸的爸妈却依然努力绘制着幸福的图景。一家人都在的感觉,就是幸福。
我们也真诚地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感受到父母给予的温暖。尽管有时生活不容选择,但只要社会汇聚点滴关怀,一个美满的家庭就能齐聚。
后记:据相关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总体规模扩大;而在各地,类似这样我们走访的留守儿童的家庭不计其数。留守儿童无法在成长重要阶段得到父母的关怀与教导,受限于地区经济发展,又往往无法得到相应的知识素质教育,导致其出路受到局限。对于这些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的孩子,他们缺乏的,恐怕不单是物质的保障。,而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关爱。社会的多一点关注和帮助,可能就能让一个家庭得以团聚,让留守儿童获得应有的关爱。我们也真心希望社会上的公益在组织或个人能够帮助联山的孩子,乃至全国的留守儿童,让这些孩子这些家,能够对生活燃起更多希望。
林熙权
1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