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务工作者学习《政道:仇和十年》读后感范文
《政道――仇和十年》这本书,讲述了仇和的从政历程。从沭阳到宿迁再到昆明,仇和以其个性化的施政方式和理性化的制度建设,直面挑战,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走前人未走之路,达前人未达之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仇和主政的十年,向人们彰显了当代领导干部“累不垮的精神,耗不尽的精力,干不厌的激情,折不挠的毅
力”的精神风貌。仇和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一、公正无私才能不出事
仇和在宿迁的改革曾引起无数的上访,无数的媒体记者来采访,记者们写了无数的内参,宿迁的改革还上过焦点访谈,宿迁的老百姓们上访到过国家信访局。但是,仇和不但没有倒,还继续升迁,是什么原因呢?三点。一是仇和推动宿迁的改革没有个人私心杂念。十年来他一直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究竟为了什么?他说:“为公才改革,为私谁改革?”。我的理解是,他的出发点是为了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是为了使贫穷的老百姓富起来,是为了真正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二是仇和在拒腐方面过得硬。他没有任何腐败的绯闻,哪怕有一点仇和马上就完了,因为有多少人在等着他出事。序二中说,与那些仕途顺当的优秀官员一样,仇和的屁股擦得干干净净,不搞以权谋私那一套。他在乡下的兄弟姐妹,没有因为他“一人得道”而“鸡犬升天”。三是仇和的改革理论及观点得到了上级的支持,或者说就是上级领导意图的具体体现。仇和之所以能够好几次能在危险的边缘逢凶化吉,还得到升迁,在于他给江苏领导的印象,是一个德能勤绩都堪优秀的体制内官员,而非一个官场中特立独行的异类。
我们学习仇和,首先就得要求自己“经得起考验,抗得住诱惑、守得住小节”,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作风上清廉。象我们财务工作者平时接触最多的是钱、财、物,我们看到报纸上有些例子,有些人错误的认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沾点小便宜是天经地义的小事,“常在水边走,哪能不湿鞋”。久而久之,养成了不良习惯,先拣小利,后图大财,以至走上犯罪道路,造成终身遗恨。所以,财务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环境下,也能严格按照道德原则规范行事,不做任何对国家、社会和他人不道德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当好家,理好财,才能取得领导和群众的信任,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二、真抓实干才能干好事
江苏省是全国的经济强省,按人均排在上海后面。但是,宿迁在江苏省却是倒是第一,仇和就是这个时候来到宿迁,来的沭阳。从书中我们看到仇和主要干了这些事情。抓纪律。不管是谁,不管什么原因,开会,外出视察等都不能迟到,即使是领导班子成员也不能例外,迟到了就要挨批评,就要被大声质问;抓作风。从打扫卫生开始,把卫生死角承包到办公室,到人,领导也有任务,雷打不动;抓招商引资。层层划分指标,完不成任务一票否决;抓城市建设。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抓廉政建设。坚决查处买官卖官现象,不但将前任县委书记依法查办,而且查处了相关的上百名干部。…
为了工作,仇和把家从南京搬到宿迁;为了工作,仇和走遍了每一个农村,每一个派出所,每一个单位;为了工作,他身先士卒什么工作都在第一线。他敢说,敢干,不怕得罪人;他经常捐款,他的口号是,“我捐的起就捐,不让公家拿一分钱”。正因他的真抓实干,才迅速扭转了官风民风,打开了工作局面。
我们学习仇和,要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自觉纠正那种办事拖沓,不守纪律的不良习惯,更要杜绝靠搞形式主义应付工作、“忽悠”领导或者自己坐而论道,对干事的人评头论足的现象。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把精力用到谋发展上,把心思用到求实效上,把劲头用到抓落实上,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激情。只有这样,荆州质监“五年大变样的”美好蓝图才能从理想变成现实。
三、锐意改革才能成大事
面对沭阳的落后面貌,仇和没有等靠要,没有做无为而治的太平官,而是敢想敢干敢冒险,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实行一卖到底。从出售国有单位门面房,到所有国企,再到强行推进教改医改,变卖幼儿园和医院。推行小城镇建设。以铁腕强力进行大规模城市拆迁,老百姓先反对后赞赏。民主尝试。在全国首推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公推竞选制度、勤廉公示制度,从制度上杜绝官员腐败的现象。对此制度有关领导曾专门作过长篇批示,后来被写进《干部任免条例》,在全国推广实行。全民招商。“十二道金牌抓招商”,完不成任务的单位,通过种种办法让所在部门的一把手位置坐不稳。强行借资修路。通过企业垫资,要求公务员、教师借出工资等方式筹资来进行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超常规措施的推行取得了骄人的政绩:1997年以前,沭阳经济排全省倒数第一。到,这个全省最贫困的县,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全省排名分别提升了13位和6位,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两项分别提升了21位和9位,gdp增长率全省第二,位次提升幅度全省第一,一
举成为江苏省最有活力的县之一。
我们学习仇和,必须解放思想,着力破除因循守旧、养尊处优、四平八稳的思想意识,着力破除阻碍发展的一切条条框框和陈规陋习,增添有大追求、干大事业、谋大发展的勇气和魄力,敢想、敢闯、敢干,勇于承担风险和责任。要倡导这样一种风气,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允许在探索中有失误、不允许无所作为,在干中积累经验、在干中完善政策。
四、学以致用做好份内的事
从国家统计局刚公布的数据来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cpi同比下降0.6%。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需求下降幅度较大,造成企业效益下降,财政收入减少,就业困难增多,经济存在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从我市系统一季度的情况来看,全系统预算目标完成同比下降了2.5%。严峻的经济形势是对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的“实战检验”。在金融危机面前,我们更要学习仇和,要沉着应对,立足本职工作,确保全年工作任务的完成。
具体到财务工作,主要做好五件事: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书上说,“有些人是手里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仇和是想办多少事,就千方百计地找多少钱”。我们要以超前的眼光做好项目建设,要学习仇和变政策魔方,做空手道的方法、反季节花钱的方法以及其它筹资方法等,做到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局党组看准的了事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来落实。二是要创新财务运行机制。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增收节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什么方法管用就用什么方法。三是要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做到三勤,首先要脑勤。要善于思考问题,凡事多问为什么,要帮助领导想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办法;其次要腿。,不要只坐在办公室抄数字、作报表,要勤走动,要亲自到现场了解工作中的真实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再次要手勤。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善于动笔,及时总结经验,做好财务分析。要积极组织收入,查找一些单位收入降幅较大的原因,进一步加大非税收入的征缴力度,抓大不放小,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力争全年预算目标的顺利完成。四是要铁腕抓管理。党组制定的制度要坚决执行,提出的目标不打折扣地完成。要严格控制支出预算,强化勤俭节约措施。坚持“保工资、保稳定、保运转、保重点”的支出原则,严格控制公用经费支出,确保节支目标完成。五是要转变工作作风。仇和可以用半年的时间把原来民居密集的地方变成八横八纵的步行街区;可以在三天以内办妥一个庞大的投资项目;甚至可以在两周之内将一个原本垃圾成堆的县城变得干净整洁。与仇和速度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推进财务工作全面提速,形成勤学善思、努力进取、积极向上的财务工作新气象。
第二篇:读《政道—仇和十年》心得体会
读《政道—仇和十年》心得体会
读罢《政道—仇和十年》一书,被仇和的从政历程、施政风格和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和感染。仇和十年,以其超前的思维、全新的理念、宽广的视角扮演了一个“布道者”的角色,不仅是思想解放的发动者,更是推动发展的实干家,在学习、做人乃至生活等方面堪称楷模,是一个在非常时期,执行了非常手段,取得了非常成就的非常之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点我眼中的“仇和”印象。
一、富于理性:我认为,真正要解读仇和主政沐阳、宿迁的施政风格,还得真正地了解沐阳、宿迁当时所处的县情、市情、省情以及特殊的区位、地位和发展阶段。从当时的沐阳、宿迁市在江苏省这个沿海发达省份的三大板块来看,是苏北板块中最落后的一个地方,是大水桶中最短的板子,不论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是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等状况,与江苏省三大板块以及周边的发展状况相比,都是“洼地”,基础设施欠帐大,社会治安混乱,民生环境突出,党风、政风、民风低下的一个地方。正是这样一个“大染缸”,才形成了仇和在施政风格中孕育着的“理性思索”。虽然在其施政风格中呈现给民众“酷吏”和“铁腕”形象,甚至“急”、“火”、“狠”,但其内心深处是理性的,是立足于沐阳现状的,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如仇和所言:我在宿迁,任何一项改革没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把握,我是不会做的,因为我承担不了失败的风险。
二、贵于实干:穷则变、变则通,要“变”,必须靠“干”,仇和在主政沐阳、宿迁的从政历程中,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亲力亲为,严格要求,从老百姓最为关注的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反腐倡廉、基础设施建设等为施政突破口,让老百姓“眼见为实”,1
再到后来的医改、教改、政改等,我认为都是靠一种实干,在当时的背景下,每一项实干、每一项改革都是超前的、空前的,都惊心动魄,险象环生。但为什么仇和能拥有接受挑战的勇气、实干创新的激情、勇立潮头的气魄呢?只因为他怀有真正把人民的发展放在心中的公仆意识,抱着对事业和工作的无限忠诚和热爱,狠抓落实的决心和韧劲,“君子坦荡荡”就不怕暴风骤雨的胸怀,才有“天黑赶路、天亮进城、领先一步、胜人一筹”的先机意识,才有“我会有累不垮的精神,耗不尽的精力,干不厌的激情,折不挠的毅力,我就是要拼了命干”的豪言壮志,才有他贵于实干的工作作风。
三、敢于较真:一根杆子插到底,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做事认真是仇和的又一施政风格。我们从1998年沐阳县电视台开办的《沉重的忏悔》这个栏目的侧面,就可以看到仇和施政的不留情面、较真风格。一名妇女为图方便,不走人行横道,翻越护栏,横穿马路;一些有损民风、小偷小摸的人和事相继被《沉重的忏悔》曝光,当时不但没有激起民愤,反而群众拍手称快。我们今天站在法制社会,人权社会这个角度,承认仇和的这一做法确实存在不妥之处,但是处在那时社会风气混乱、民众怨声载道、长期处于一盘散沙的沐阳,不这样强行入轨、迅速扭转民风恐怕难成就仇和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中国当局将“以人为本”写进政纲来指责、苛求仇和十年前的做法,就像在沐阳为筹资搞基础设施建设曾“克扣”干部工资,而到了宿迁就不再这么做,后来将《沉重的忏悔》改为《警事专递》、《平安沐阳》一样,从这一点来讲,仇和也是与时俱进的,是时代选择了仇和,仇和顺应了时代。正是仇和这种认真、与时俱进的精神,才有整治计划生育、怒斥“警匪一家”、掀起反腐风暴、力推医改、教改、政改等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执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主政沐阳、宿迁的十年内,仇和始终把制度积累和制度创新当作出了重中之重来抓,如在干部选拔制度中,为保证公众在干部选拔中的知情权,率先搞起“任前公示”;为保证一般干部拥有平等的参与权,率先搞起“公推公选”;为保证民众在干部选拔中的监督权,率先搞起 “勤廉公示”,这些制度的创新,已经为国内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许多地方正在稳步推行中。又如推行的医改、教改,用企业家的眼光、市场经济的手段来审视和改革政府公共部门的运作,尽管在当时遭遇了各方的指责、发难,甚至谩骂,但他的改革毕竟推进了社会的发展。
五、精于远见:要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要有远见,有开阔的视野,有过人的胆识,他在沐阳修了80米宽的大道,在当时一直被怀疑,甚至被说是不切实际,但今天的发展证实了他当时的远见。他被调任宿迁担任市委书记时,由于宿迁市刚刚成立,城市的发展远没有很好的规划,由于宿迁地理位臵的限制,南北两片有一条河流阻隔了城市的发展,仇和带领市四大班子来到河流前面,他说要在这里修建5座宽50余米的大桥,连通南北的发展通道。当时领导班子一致认为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仇和以超前的远见,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打通了阻碍宿迁发展的通道。
第三篇:读《政道:仇和十年》心得体会
《仇和十年》读书心得体会
园艺试验场 赵德松 2010年10月15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日,我认真研读了《仇和十年》这本书。该书中详尽记述了仇和从1996年底到2006年在宿迁施政的十年经历,展示了这个特定的时期一个非常的仇和,一个真实的仇和。他以其超前的思维、全新的理念、宽广的视角扮演了一个“布道者”的角色,不仅是思想解放的发动者,更是推动发展的实干家,在学习、做人乃至生活等方面堪称楷模,向人们彰显了他有着“累不垮的精神,耗不尽的精力,干不厌的激情,折不挠的毅力”的优秀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我感觉到要学习他如下几点精神:
一、好学善思的精神
仇和有着渊博的知识、学识和见识,他的博识来源于好学,他每天坚持读书40页,博览全书,通晓市场经济理论;来源于他的善学,菜农的生意经,经他的学习加工后,就成了抢抓机遇的经典理论。在实际中,我们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以学习为本、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争当学习型干部。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面,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努力学习干部政策、熟悉干部情况、掌握干部选任程序;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提高整合组织资源的能力。
二、身先士卒的精神
仇和十年间处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一是思想在前。由于他好学善思,通晓市场经济理论,深谙基层实际。在决策中,常常想在其他干部的前面,也因此而影响了沭阳和宿迁的干部学风。二是行动在前。无论什么样的工作,他都是走在最前面。卫生治理、扫雪,还有后来的观摩活动,他始终是走在前面,哪怕在观摩活动中,脚步受伤,也照样坚持到底。三是吃苦在前。在义务劳动中,他捡最重的活干,捡最脏的活干。四是严以律己在前。吃泡饭,不准加菜。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发扬勤学好思、不畏苦难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一切要以我场广大职工的利益为重,多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
三、真抓实干的精神
仇和面对一个长期处于混乱状态的重灾区,短时间内实现了由乱到治的局面;当别的地方富得流油而本地却穷得冒汗时,仇和为一个欠发达地区、江苏省经济洼地营造后发优势,实现了追赶型、跨越式的发展。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树立优质高效做好手头每一项工作、提早考虑应该做好的职责工作、随时准备做好上级领导将要交办的工作的“三个好”目标。加强实干,以更好的服务干部、服务我场广大茶、果农。要善于抓住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症结,妥善解决好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早思考早谋划,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工作中要讲究方式方法,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提
高工作效率。要精益求精、关注细节、沟通协商、主动补台,把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让上级领导放心,让同事满意,让民众欢迎。
读《仇和十年》一书,以仇和为镜,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之所在,更加明晰了当前发展我场经济之思路。市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早已吹响,我决心以市委的号令为动力,以仇和十年的从政执政之术为经验,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作风上清廉”。以“向我看齐,跟我上”的勇气和胆识,率先垂范,带领全场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努力把我场的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我的交流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第四篇:读《政道:仇和十年》有感
读《政道:仇和十年》有感
人秘股卢和明
最近读了《政道:仇和十年》这本书,深受教益和启发,感慨良多。想想仇和,对照仇和所走过的每一段历程以及他所做的每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感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仇和在沭阳期间,面对沭阳的“穷”、“乱”,突出一个词“整治”。他从城市环境、公路交通、社会治安、官场腐败、经济改革等民生问题入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全力以赴抓落实,让贫穷落后的沭阳几年间一跃而成为学习的典范。从端正官风、引导民风、净化乡风、树立县风“四风工程”入手,整治吏治腐败和官场积弊,查处党员干部二百余人,从而大大改变了沭阳的软环境,营造了沭阳后续发展的良好氛围。沭阳人因之“出行有路、创业有心、就业有门、民生有节、为官有道”。“经济变大、经济变强”了。“人心思危、人心思进、人心思变”了。短时间内创造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仇和速度”。
个人认为,仇和之所以能创造“仇和速度”,之所以能制造“仇和现象”,至少有三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
首先,仇和坚持了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我想可能凡是读了《政道:仇和十年》这本书的人都会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仇和做事的无私无畏。我认为无私无畏,其本质就是对党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因为只有敢于对党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的干部,才可能无私无畏。作为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无论是说狠话,还是出狠招,都要有底气,这个底气,并不来自于个人的权威和能力,而是来自于对党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利益的高度负责。落后地区的共同特点是传统习惯根深蒂固,传统思维僵而不活,要在这样的地区干出让组织放心、让老百姓满意的政绩来,需要 1
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忠诚。要打破传统习惯的桎梏,必须要有非凡的胆识,瞻前顾后、怕这怕那是难以见效的。仇和在沭阳、宿迁以及昆明的改革实际上是在传统思想的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恰如仇和同志自己所说:“改革要冒风险,发展要付成本,稳定要花代价!”“为公才改革,为私谁改革?”等等这些,不正是体现了仇和同志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和一心为公的大无畏精神吗?
其次,仇和坚持了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十分明确地诠释了发展的含义:“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既然具有“决定性意义”,既然要“聚精会神”、“一心一意”,那就要毫不动摇地发展经济。仇和是深得“发展”之精髓的。科学发展不是要放慢发展速度,而是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调整发展的目的,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仇和深知一个经济实力欠缺的地区是不可能有竞争力的,一个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的地区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老百姓的生活状态的。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无时不在证明: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而要坚持发展不动摇,就必须大破大立——大破阻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产关系,大立强势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产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才高调向影响发展的不良现象宣战:“管不住大盖帽,就拿掉乌纱帽”,“掌不好大印,就不要掌权”,“谁损害昆明形象,谁破坏昆明软环境,谁就是跟全市人民过不去,每个人都决不答应!”
仇和正是紧紧抓住了一切为了发展这个硬道理,尽管他有时候显得“独断专行”,但恰恰正是有了他的“独断”,并依靠其
特有的“铁腕”、“强权”,使老百姓看到和迎来了渴望已久的沭阳急需的高效率和大发展,从而赢得了良好的群众口碑和不凡的政绩。
再次,仇和坚持了一心为民的根本宗旨。表面看,仇和似乎总给人以“硬”、“狠”和不讲情面的印象,但仔细分析,仇和的“硬”、“狠”和不讲情面,主要是针对传统桎梏,针对官员中的不良习气,其目的是为了正风气,优环境,促发展,谋和谐。恰恰相反,仇和对普通老百姓往往是带着感情工作、带着感情交往的。通常许多人喜欢从表面看某个官员是否亲民,比如,说话是不是温情,做事是不是温和,为人是不是温厚,处事是不是温婉等等,而对说话硬气、做事张扬者总是“另眼相看”。其实,我认为不管哪种干部,真正让老百姓记住的一定是那些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的干部。仇和正是那种在传统陋习面前说话硬气,敢于逗硬,只要对老百姓有利,对改革有利就大刀阔斧去“张扬”着干的干部。正因为这样,他才真正成为了一个一心为民、深受百姓拥护的干部。他在离开宿迁时很多人含着眼泪,对他难舍难分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写到这里,对照我们自己,对照赣县国土,更深刻地感觉到赣县的发展更需要许许多多个像仇和一样的干部,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锐意改革,开拓奋进。当前赣县事业可以说是历史以来面临发展机遇最好的时候:徐绍史部长挂点赣县,国土资源部给了我县“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试点政策、南京土地督查局把我县确定为江西省的构建土地管理新机制的四个试点县之一,六个土地利用长久观测点之一,省国土厅确定的全省唯一的万村整治试点县,两个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发证试点县之一,这一系列大事喜事接踵而至,这一切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赣县国土事业已经迎来前所
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光有机遇而没有人去干,没有人去践行,也是不可能实现新的突破、跨越式发展的。所以,我们每一个干部职工必须从身边工作做起,从每一个细节、每一件事情做起。并结合本地实际学好用活仇和倡导的五个强化:
第一,强化政治意识,担当起加快发展的历史责任。全局干部职工都应该增强“在岗一分钟,做好六十秒”的责任感,增强“不进则亡、慢进是退”的危机感,增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时刻保持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不停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心中装着老百姓,脑中想着老百姓,一切为了老百姓。带着良心和感情干工作,怀着道德和伦理创事业。”
第二,强化绩效管理,实施严格的目标任务倒计时制度。随着我县“三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局承担的批地、供地、批后监管的工作日益增多,而且我县还是南京土地督查局确定在我省的构建土地管理新机制的四个试点县之一,六个土地利用长久观测点之一,省厅确定的全省唯一的万村整治试点县,两个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发证试点县之一,我县占全省增减挂试点任务的六分之一,加上第二次土地调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可以说,我局是全省国土工作任务最重的县局。面对这种工作境况,我们必须凝心聚力狠抓工作落实,加快建设效能型政府。对所有工作分解细化,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人,实施目标任务倒计时。
第三,强化责任追究,建立导向鲜明的奖惩机制。强化领导责任,加大责任型政府建设力度,努力倡导人人是国土形象,事事关系国土发展的良好氛围,对那些慢作为、不作为、甚至阻碍国土发展的人和事坚决予以惩处,充分发挥责任追究的警示教育作用,以促进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正如仇和同志所说:“当我们做决策,抓落实的时候,要想到这事关全体人民的生产生活,所以我们必须尽心、心智、尽力、尽责,不能敷衍塞责”。第四,强化督促检查,营造大干快上的干事氛围。强化督促检查,决不是为了鞭打快牛,更不是为了问责干部,而是为了国土的发展和百姓的福祉。我们一定要从赣县跨越式发展的全局出发,坚持从快、从紧、从严,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以强有力的督促检查,推动形成大干快上抓落实、团结鼓劲干事业、奋勇争先谋跨越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注重过程管理,创新方式方法,把布置工作与督促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纵向联动、横向配合,监督到位、推动有力的督促检查机制,把推动落实的作用和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第五,强化部门协作,形成层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对机关各股室、队、所、中心,各国土资源所,尤其是对抓落实任务重、责任大的部门进行职能、权限的科学规划和统筹整合,将相关责任固化到部门和岗位。完善部门联动制度,真正建立起制度严密、运转顺畅、衔接有序的工作体系。打破股室的利益局限,多协调、多支持、多配合,彼此做到主动沟通对接,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随到随办。努力形成一切围绕落实、一切服务落实、一切为了落实的浓烈氛围。要围绕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引导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到各项重点建设中来。
当前,全系统干部职工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正沿着局310会议既定的目标奋勇迈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努力拼搏,赣县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新的突破,2010年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成绩,走在全县单位前列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五篇:读《政道仇和十年》有感(易峰)
读《政道仇和十年》有感
(新化县局税政科易峰***)
仇和,一个饱爱争议的人物,在各种不同的评价中步步上升,现在为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他的执政风格饱受垢病,或者称赞,或者贬低,包括他自己在向中外记者介绍的时候总是自嘲地说:“我是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但谁也得承认的是,在他的履历中,沐阳乃至宿迁各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作为我辈青年,更应当的是探索其执政规律,以更利于推动我们的工作。这本书我把他概括为临危受命,强行入轨,整顿贪腐,发展经济,政府改革五大块。纵观宿迁的谷底崛起过程,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一、宿迁的成功只是个例。
仇和在饱受争议的过程中不断升迁,说明得到了高层的认 可和支持,宿迁的成功经验有许多可以借鉴,但不能作为模版在全国推广。摸着石头过河难免经验缺乏,宿迁的许多改革都是打了擦边球,体现了“天黑赶路,天亮进城”的思路,许多东西都是摸索着前进的。
二、宿迁的成功更多的烙上了个人执政风格。
象仇和在沐阳时,卫生突击周和星期六义务劳动,不能强 制规定,而只能提倡,纯粹是靠县委书记的权威推行下去的。修路强制捐款,是以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经济,虽说仇和也解释为压缩饼干式发展,言外之意就是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但是终究会有隐患和反弹。
三、好的发展环境是经济腾飞的基础。
仇和大力整顿了机关部门作风,惩治了贪腐人物,开展了 多次严打,净化了经济环境,营造了一种风清气正的氛围,也使得外地客商对沐阳的投资环境信赖有加。象《沉重的忏悔》这种栏目不应该消失,它对净化社会风气很有作用。
四、经济发展思路清晰。
沐阳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通过免费人工和强制借款、捐款搞好了修路的前期工作,再以此为依据向省、市政府求援,谋取银行贷款,并由政府牵头成立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出台社会筹资入股的政策,实现股份化运作。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有这种的胆魄极为罕见。同时在成立宿迁市以后,结合地方特色,引入了意杨这种植物,并成为新兴第一大产业,足见眼光独到。每个地方的经济特点不同,单纯地追求工业为第一产业,只能说见效快些,但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利。对所有的公务员都分配招商引资目标,对领导干部实行一票否绝制,更加激起了全体抓招商的热潮,虽然手段激烈了些,但是很有效果。
五、村干部实行公开选拔制势在必行。
村干部公开选拔制,即“群众评议,党员选举”,候选人由全村老百姓从全村所有的党员中直接海选产生,得票数排在前两位的为正式村支书候选人,此为第一票,二名候选人
再到村支部去差额选举,此为第二票,有效地保证了老百姓的选举权利。村级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常理来说应该是代表广大村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但是现实中往往扭曲变形。往往许多村官贪污腐败,成了村霸,村民到处反映,结果欲诉无门,在上级党政相关人员的关照下,指派其继续为村官,得以让其继续逍遥,并对举报人进行打击迫害,造成恶性循环。
六、公推公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
“公推”是指在全县范围内自下而上,多层次多渠道民主推荐确定候选人。需要经过四轮推荐,以保证它的民主和公正。第一轮是最广泛的民主推荐。第二轮是由全县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对第一轮产生的候选人进行投票推荐,第三轮是按基层党委民主推荐得票数占40%,全县乡科级领导干部民生推荐得票数占60%的加权所得,排出候选人,提供给县级领导干部进行再推荐。第四轮是县委常委会以差额选票方式从中产生候选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领导干部再怎么慧眼识人,也难免有看走眼的时候,但一看走眼对于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就极其巨大。干部好不好,群众最清楚,抛开资历等其他外在因素,通过考核择优录取人才,真真切切地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反观仇和此人,为什么能成功呢?
一、严于律已。
他家有3个老人,母亲和岳母和妻子的奶奶,共有6个兄 弟姐妹健在,三个姐姐,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全在农村,爱人的家人也大多下岗在家,他没有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去为他们找份工作。常言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从县委书记到现在省部级领导,有太多的机会帮他们安排工作,但他没有。在招待所吃饭时,要帮他加二个菜都不允许,近似对自己苛刻.“已身正,不令而从”,自己做得好,讲话底气就足,威信也就提高了。
二、学识渊博。
作为现代型的领导人才,必须在多方面领域有涉猎,至少要有一定了解,仇和业余时间都花在了看书上,象各种经济学读物,他更加手不释卷,每天睡觉前必读完40页书,长期下来,厚积薄发,素质极高。
三、眼光深远。
能准确地判断经济形势的起伏,并随之调整相关策略,睬准了脉搏,提前一步进行经济布局,如修路时,他估计国家会通过拉动内需要来拉升经济,他果断修路,减少了许多成本。
四、性格坚韧。
在他的从政生涯中坎坎坷坷,多次遭到社会各界和媒体的炮轰,甚至曾经上过《内参》,他能处之泰然,咬定青山不放松,直到把事情办成功。
五、得道多助。
他身上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擅长把中立派和反对派中的许多人,拉到他的共同事业中来,如《内参》一些记者,曾经炮轰过他,但后来一一折服,为他摇旗呐喊。
(作者:包永辉,徐寿松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