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访小结
家访小结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做大理石,把教师和家长比作责任重大的雕塑家。为此,走进家庭、了解家庭、多个角度了解学生,与家长形成合力教育学生,对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期末的家访活动让我感想颇深,受益非浅。在这里,谈点浅显的看法。
沟通从心灵开始。心灵的距离有时等同于脚下的距离,家访就是教师与家庭的零距离接触。在学生家里坐一坐,聊一聊,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一个流露关切的眼神,胜过许多天苦口婆心的劝说、教育。家访使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主体的对话和交流,汇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进学生的心田,必然会激起学生心灵的浪花。
在反映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情况时,要以表扬为主,从赞扬的角度切入话题,对学生的缺点用旁敲侧击地去指出,通过表扬别的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优点来提醒家长,让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的不足,知道今后该朝那个方向努力。这样,不仅在家长面前给学生留了脸面,拉近了师生距离,也使谈话气氛活跃,场面融洽和谐。关键是在家访中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使家长在愉悦的谈话中,转变教育观念,理解老师苦心,领悟教育方法。在情绪上感动家长,激起情感共鸣,导出共同语言,从而产生强大的感召力,这要求教师服装得体,精神饱满,自信自强,有礼有节,更要备好家访资料,让家长从你有条不紊的操作中感受到你的责任心。其次,在思想上触动家长,要有的放矢,使做得好的家长深受鼓舞,做得一般的家长决心赶上,做得不好的家长自惭形秽。当然,教师要把握分寸,要先扬后抑,要留有余地,不可“一棒子打死”,要给一般的以激励,给后进的以鼓舞;特别在点到家长时,对事不对人,强调现象,保护家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最后,在措施上启发家长,从教育科学的角度对家长进行指导,配合帮助家长采取具体可行的措施,齐心教育孩子改正缺点,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加强个人素养。
通过家访,我也感到家庭教育中存在着问题,据了解,班中多数学生家长在经营生意,比较忙,孩子在家时无人监管,就算有空也只是随口问一声“作业有没有做好”。在家访中,也碰到几位家长不在家。给孩子一点时间,和孩子多作交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学习的重视,体会到父母的用心良苦,这对孩子而言,无疑是极好的鞭策。其次,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苦头”。班中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只要孩子开口没有不答应的。家长应有让孩子吃点苦的意识,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孩子的要求也不能有求必应,有时也得让他们尝尝“被拒绝”的滋味儿。另外,和睦温馨的家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摇篮
2012.3家访小结
朱德梅
家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加佩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然而,失败的家访也会使家长对老师产生不该有的误解,会使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给老师增添新的烦恼。因此,家访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失去了家访的意义,达不到家访的目的。
首先,家访前要明确家访的目的,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被家访的学生要有很深的了解,不至于在家访的过程中手足无措,使家长产生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关心太少,家访只是形式而已的想法。另外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谈什么,怎样谈,如何针对心态层次不同的家长进行交谈。
其次,要尊重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多种缺点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从爱心出发,、不要以偏概全,一好百好,一差皆差。应该从表扬其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使家长体会到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向家长汇报时要挖掘他们在学校的点滴的进步,不要当面告状,不能把家访当作告状的机会,特别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要告诉学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改正了就是好学生.再次,家访中的语气要亲切,不要语调生硬。家访中偶尔会遇到极个别素质较低的家长。他们娇惯子女,放任自流,甚至对老师蛮不讲理。教师去家访,首先是客人的身份,不可针尖对锋芒,发生口角,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谈话要言简意赅,话不投机就适时告辞。
最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处处为人师表,家访过程中,老师的衣着、言谈举止都要体现一个老师的身份。有的家长出于感激之情,送些礼物给去家访的教师,对此要婉言谢绝,不要接受家长馈赠的任何礼物 ;家访时选择恰当的时间,切不可在饭时上门,并且不要在学生家中用餐。
总之,适时的家访会融洽师生的感情,减轻班级工作的压力,建议每个老师能牺牲一点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一次家访,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更有效地督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如果是班主任,那么家访时尤其要注意避开四个误区:
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听说我正在进行家访时,感到非常诧异。问我:“王老师,你真的还在家访?这都什么时代了,哪还有时间家访?打个电话不就解决了吗?”我无言以对。的确,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和环境的影响,现在的班主任很少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家访,打电话已经成了家访的代名词,家访仅仅成为一些班主任的一种“业余爱好”而已。然而,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感觉到家访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打电话也是决不能完全可以代替家访的。没有时间不是我们没有家访的根本理由,关键是我们的一些年轻的班主任在家访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些误区。具体表现在:
一、把“打电话”当家访。电话作为一种便捷的通讯工具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班主任利用电话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无疑能为班主任节约一些家访时间,及时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但打电话能够完全代替家访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打电话要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且不说一些农村学生的家庭没有电话,就算有电话,如果长时间的打电话必然会给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家庭带来一些经济负担,同时也给仅靠工资维持生活的班主任带来困难。其次,打电话的内容要受限制。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班主任或家长打电话的时间就不会太长,双方交流的内容必定有限,因此就不利于全面的分析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二、把“开家长会”当家访。开家长会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加强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但开家长会往往会受到学校因素的制约,次数、规模甚至内容有时都要受到一定的限
制。因此,开家长会不能代替家访。具体表现在:(1)出席人员较为集中。由于全体家长或一部分家长同时参加,班主任讲话的内容必然是面对全体,无法与一些“重点家长”单独交流,根本不能体现家访功能。(2)容易出现家长缺席。个别家长认为那么多家长参加少一个无所谓,于是自己借故缺席。另有个别表现较差的学生怕开家长会,干脆不告诉家长,也会导致个别家长的缺席。家访的目的更是无法实现。(3)不利点明具体问题。家长会由于是集体会议,很少个别交流,因此对于“问题生”的具体问题缺乏交流,实现不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目的。
三、把“请家长”当家访。请家长是班主任处理学生问题常用的一种方法。有些班主任动辄就让学生回家请家长,殊不知这种方法如果应用过当,不仅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而且还会让学生厌恶,家长反感,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与家访相比,请家长明显存在以下弊端:
(1)成巨大压力。班主任面对家长的数落不仅让学生自尊受损,而且也让家长脸面无存,给家长、学生带来无形压力,对问题的解决无益。(2)会真假难辩。个别极端“问题生”为了逃避家长的责骂与体罚,便故意花钱雇人冒充家长,这样的事件已屡见报端。(3)易诱发事端。一些班主任有时会让学生自己回家请家长,殊不知这样做很危险。由此导致的交通事故、离家出走乃至轻生自杀也并不鲜见。
四、把“发电子邮件”当家访。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家庭上网已不少见。许多学校为共享信息资源,网络教育进入校园。这为班主任利用网络开展班级工作,加强学生管理,沟通家庭教育提供了便利。一些班主任便利用电子邮件来与家长进行联系,以期达到家访的目的。可现实情况是:(1)范围狭窄。上网家庭在城市并非普遍,在农村则更为少见,交流人数显而有限。(2)真假难辨。家庭上网的学生容易篡改老师、父母的电子邮件,让老师、父母真假难辨。(3)交流困难。双方由于工作原因致使阅读信件时间受限,再加上信箱中有来自各方面的电子邮件,也给班主任和家长交流带来不便。由此可见,班主任的家访也决不就是发发电子邮件。
当然,班主任用打电话、叫家长、开家长会和发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家访也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班主任只有充分认识到家访的重要意义,克服家访中存在的误区,把现代的理念和传统的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插上腾飞的翅膀,让家访这一传统的方法焕发出现代的青春和活力。
2012.4家访小结
朱德梅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可以请家长到学校来,也可以电话联系,但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家访。家访作为学校联系的一种有效手段,其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班主任作为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掌握家访艺术,增强家访实效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班主任如何进行家访呢?
一、家访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访氛围。
班主任要舍得感情投资,在日常生活中要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是源源不断的,才会把心里话说出来,为家访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争取给每位学生送去关爱与温暖,让每位学生乐意接受家访,甚至欢迎家访。
二、家访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
人人都有心理障碍期,也有情绪化或心情不佳的时候,那么此时不是与他交流的适当时间。班主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随意安排家访时间,应考虑到家长的客观实际。家访前就应间接地向学生了解其家中情况,以便决定是否适合家访。家访最好是在家长的休息时间内,并且一定要通过学生事先约好家访的时间,不搞突然袭击。这样家长会认为教师是真诚的,从而主动、认真的虚心听取老师的意见,认真教育好孩子。
另外,家访时,切忌到家长的单位造访,或在公共场合下向其家长讲其子女的缺点。否则,家长会表现出极不合作的态度,令老师无台阶可下,彼此弄僵关系,问题就难解决了。试想,谁希望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人教训呢?所以,家访时要讲究时间和地点的艺术。
三、家访要注意讲究语言艺术
现代教育观告诉我们,一切教育应以人为本,即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家访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应当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教师在家访时要出言谨慎,原则上是实事求是,以表扬为主,关爱为本。交流中要多讲学生的闪光点,多讲增强学生信心、激发学生上进的话。切不要告状式地贬低学生,甚至责骂学生,使他们的自尊心、进取心受到伤害。对学生的弱点、缺点要尽量委婉,客观地指出来,让学生有改正错误、发挥优点的余地。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我发现班上一名叫高云的学生上课不守纪律,作业经常不做。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觉得他脑瓜机敏,别人答不出的问题,他却能一语道破。而且,他动手能力强,绘画颇有才气。“孺子可教”,他的问题主要是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我安排了一次家访。当晚,我拿着他的图画本上了门。谈话一开始,我就充分肯定了高云的优点,并拿出他的作品给家长看。家长虽然嘴上谦虚着,但看得出很开心,尤其是妈妈,眼角眉梢都透着喜气。谈话的气氛融洽了,我顺势提出塑造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家长痛快地表示,一定配合教师,督促孩子完成每天的作业。后来,高云很快纠正了自己的缺点。期末考试时,他的成绩名列前茅。可见,家访时讲究语言艺术,可以使班主任拉近同家长的距离,赢得家长的依赖和配合,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不竭的动力。
四、家访时班主任要学会倾听。
多数班主任在约见家长时,说很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啪啪啪一通数落。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这样的谈话,其效果可想而知。班主任家访要讲究一个“诚”字。教师一旦来到学生的家里,应该立即转换角色,不要把自己在学校里学生面前的威严带到学生家里来。换个方式,班主任作个听众,结果又如何呢?徐平平是六年级的一名男生。他成绩优秀,品质良好,一直在班级担任学习委员。一段时间以来他变得郁郁寡欢,上课老走神。我首先找他本人谈话,了解到其父近来迷恋麻将,为此父母经常吵架。
我得知此情,觉得有必要跟其家长谈谈。家访时我向平平爸爸简单介绍了徐平平近来的反常表现,然后以询问的眼光等等他的回答。他是一个坦诚的人,承认自己赌博及夫妻不睦的情形,并表示今后决不染指麻将。后来平平上课专心了,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初中。倾听不仅可以营造平等的谈话气氛,也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可见家访有时多说不如少说,甚至做个听众也不错。
五、家访要引起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重视。
现代社会竞争激励,有的家长往往一心扑在工作上而忽略对子女的教育。他们总是这样认为:孩子在学校读书,有教师看管呢。更何况,我们不去挣钱,又哪来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呢?他们往往用这些借口推卸育子女的责任。有一年,我班上有一个叫于朋的男生,他上课无心听讲,又不交作业,常缺课上游戏厅。去家访时才了解到:他的父母到异地做生意,他由奶奶来看管。我找到他父亲说:“你们辛辛苦苦赚钱是为了孩子,但现在不管孩子,将来孩子坏习惯养成了,那时有了钱又有什么用呢?”后来那家长回到本地工作,以便管教儿女。家长的合作使那学生悬崖勒马,改邪归正。
总之,家访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成功的家访有利于促进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家庭教育优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班主任要掌握家访艺术,充分发挥家访功能,力求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012.5
第二篇:家访小结
家访小结
在通讯工具发达的今天,走家串户式的家访似乎是一个越来越陌生的名词,打电话成了许多老师和家长联系的主要方式。可在今年暑期,我校的家访又重新热了起来,学校将家访作为暑期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一杯清茶结下彼此情谊,经过几天的暑假家访工作,可谓感受颇深。
家访对于我不仅是个挑战,也是又一次的锻炼,除了要自己努力,不断推敲以外,更要向别的老师请教,积累经验,对班级负责,对学生负责,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我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工作已几年,几年中,一批批学生成为合格学生,走向了上一级学校,令我激动,让我欣慰。几年的风风雨雨,让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甘甜,几年的不断探索,更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对于本次家访,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简要小结。
一、基本情况
1.我们的家访深入到了学生的家庭,忠诚地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情况,并做好了详细的记载。
2.这次家访,我们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讲述了2014年普通高中和中职类学校的招生政策,宣传了党的教育方针及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对家长关注的九年级学生毕业升学的热点问题做了相关解释工作,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理念。
3.这次家访向社会、家长讲述了学校三年来取得的非凡成绩,获得了家长的高度赞扬和信任,也给学生鼓励、加油。
二、家访的几点感想
1.通过家访,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通过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使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3.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我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4.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5.家访也给一些教师上了一课,平时对他们来说,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几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访走出服务第一步。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
第三篇:家访小结
家访小结
本学期的家访工作是在本学期中进行的,有利于我们能够及时的改正工作中的不足。
学前班的住宿生有4名,走读生5名。在家访前,我针对每位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性格,学习各方面进行了总结。家访前预先告知家长,以不打乱家长生活节奏的前提下进行家访工作。
在家访工作中,深切的感受到家长对儿女的期望,以及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肯定和支持。我详细地了解每位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同时有分寸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肯定幼儿自身的优点,寻找幼儿的闪光点,诚恳的指出幼儿在各方面的不足。针对家长的反映作出合理的解答,和家长一起讨教幼儿的教育,让家长知道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教育的责任,同时也让家长明白老师在幼儿教育方面的专业。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幼儿的情感和品德。
通过家访,吸取家长的建议,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及时针对每位幼儿的缺点和不足进行改进和纠正。如:韵依妈妈反映,韵依性格内向,做事缓慢,数学成绩较差等情况,针对家长的反映在幼儿在园学习期间进行纠正和改善幼儿的不足。
家访工作让我不仅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还与家长进行情感的沟通,更进一步了解幼儿,与家长达成共识,取得社会和家长对我的工作的信任和认可!
钟晓云
第四篇:家访小结
杏花园家访小结
本学期末根据所制定的家访目的,针对孩子的各自情况对在园幼儿进行家访,与家长交流了孩子在园的主要表现,分享了教育孩子的方法,现将本次家访情况小结如下:
1、学期末我园在册 207名幼儿,已家访198 名,未家访 9 名,家访率达到 96 %。
2、共9个班,其中4个班对各班在册幼儿全访;
BK班、B1班、M1班、M3班
2、未家访原因:9名幼儿回老家(开学时全部进行家访完毕)
3、家长建议:
A幼儿伙食增加饭菜种类;B多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C多开设一些特色课: D T班作业量减少:
第五篇:家访小结
家访小结
孟玉涵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和任课老师完成了本学期的家访工作。
通过这次家访活动,大大地促进了班级工作的开展,拉近了,学校与家长、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使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我感觉班级比原来更稳定了。我们班的家访对象很多是学习后进生,在和家长交流过程中,我觉得 “后进生”因为一些不突出的优点而受到老师的称赞时会很高兴,老师可以和家长一起从点滴的进步谈起,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所以在家访时我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通过这次家访,使我和任课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目前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动态,更加了解家庭,家长对学生的影响,解决了部分学生思想问题,使他们更加安心学习了。我们在家访过程中也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尊敬、信任、期盼,了解到某些家庭教育的缺憾更加意识到教师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增添了教师的使命感。每次家访都会让我受益非浅,和学生家长相互了解情况,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沟通感情.本学期的家访活动活动己结束了,但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仍在不断延续,我们要更加关注被家访学生的后期表现,要预防他们可能出现的反复。我们还要看到,还有许多要走访而来不及走访的学生,我们要不拘形式,不赶任务,扎扎实实的家访下去,永远架起这座联系学校与家庭的桥梁。把教育工作做到学生家里,做到学生的心坎里,为我们的教育增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