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局长私下说错话被问责合理吗
局长私下说错话被问责合理吗?
在网上流传的关于福建省长乐市环保局局长陈桂光称“局长电话一般群众不能打”事件,目前有了最新进展。《人民日报》记者日前从长乐市委了解,当事环保局局长已被停职。公共官员,既是媒体监督的对象,又是媒体的朋友。说到监督,并不是说媒体与新闻工作者就是一种敌我关系,时刻准备着抓住一点置对方于死地。说错了一句话,局长被停职,这样的做法总是让人感觉到不是味儿:私下的对话,必须经受公开的问责吗?
笔者认为,记者以一般群众的名义投诉,最后抓住的不是对方处理问题的对错,而是对其接待的态度大加谴责。这样的伏击采访,让对方在猝不及防中掉入陷阱,并不符合于新闻监督的长期利益,媒体朋友们应该慎用为妙。
电话联系,一般而言是一种私下的对话,既可以互相客气,也可以率性而为。但是,偷偷录音,公开曝光,就好比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街头上了一个单向透明的公厕。坦言之,我们可以感觉到,该局长在接听电话时,就是基于私下的对话而采取的对话方式,虽然简单粗暴,但是却基于对于私人对话应有信任而采取的态度。但是,这样的信任在本事件中是错误的,他对话的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私下录音,并且会将录音放到网上的人。他不幸地上了一个单向透明的公厕了。
我总是认为,在当今社会,一个人接了你的电话本身就是缘份,否则对于陌生电话,他大可采取拒接的方式,让你在对话另一端干着急。即使在对话中,我们没有得到自己得到的东西,我们也要感谢这样的缘份,毕竟打电话者是有备而来,是主动的,是对话议程的设置者。而接电话者,是被动的,仓促的,无准备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答非所问,态度差强人意其实可以理解。伏击采访,抓住一点,这样的做法,其实是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我不赞同这样的伏击采访,因为这样的采访,无谓地暴露了别人的隐私,却不注重事情的真相。其实人就是一个不完美的存在,在私下里谁也经不起放大镜的审查,我们所要求的是公德的完美,也就是在正儿八经的公共程序中能够经得起监督。也许在接触中,媒体会接触很多人的私情,但是我认为媒体应该明白公与私的界限,从而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第二篇:广东问责处理扫黄不力负责人 东莞公安局长被免职
广东问责处理扫黄不力负责人 东莞公安局长被免职
广东省委决定,免去东莞公安局局长严小康等8人职务,责令虎门镇、厚街镇等4镇一把手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道歉。两名派出所长因对报警处置不力被撤职
第三篇:问责案例:一名党支部书记因袒护违纪者被免职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实施后无锡通报首个问责案件
一名党支部书记因袒护违纪者被免职
今天上午,江苏省无锡市委宣传部通报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实施后,该市首个问责案件:无锡文化艺术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马敬忠因袒护该校一名屡次违纪的党员,被免去校党支部书记和校长职务,并处以党内警告处分。
无锡市纪委在信访调查中发现,无锡文化艺术学校一名党员屡次发生违纪行为,造成了恶劣影响。马敬忠作为无锡文化艺术学校党组织主要负责人,面对该党员违纪行为,不坚持原则,搞一团和气,人情大于法纪,不但不依纪依规调查处理,反而在纪检监察机关查实有关违纪问题以后,擅自为其开具党组织关系介绍信,帮助其转移组织关系,企图逃避党纪处分。
近日,无锡市纪委依据问责条例和有关规定,责成有关部门对无锡文化艺术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马敬忠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到位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全市通报。
无锡市纪委有关负责人在通报中指出,这是一起典型的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落实不到位的案件,教训十分深刻。
记者查看问责条例发现,当党员干部出现以下6种情形之一将被问责:党的领导弱化,在推进各项建设中,或者处置重大问题中领导不力,出现重大失误等情形;党的建设缺失,党组织软弱涣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落实,作风建设流于形式等削弱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等情形;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不力,特别是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失职等情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坚决、不扎实,管辖范围内腐败蔓延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等情形;其他应当问责的失职失责情形等。无锡文化艺术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马敬忠主要是触犯了第三种情形,即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
根据问责条例的问责方式,无锡市文广新局党组给予马敬忠同志党内警告处分,免去其校党支部书记职务;无锡市教育局免去其校长职务。记者注意到,问责条例共包括7种问责方式,其中,对党组织的问责方式有3种,包括检查、通报、改组;对党的领导干部的问责方式有4种,包括通报、诫勉、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纪律处分,其中组织调整或组织处理包括停职检查、调整职务、责令辞职、降职、免职等。此次对无锡文化艺术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马敬忠的问责方式属于问责条例中最严厉的。(来源:法制日报)
第四篇:贵州煤矿事故致21人遇难 5名责任人被问责
http:///
贵州煤矿事故致21人遇难 5名责任人被问责
Twenty-one miners were killed and four others were missing in a coal and gas outburst Tuesday evening in a coal mine in southwest China's Guizhou Province, local authorities said early Wednesday.The accident occurred at around 8:00 p.m.Tuesday at Machang Coal Mine, which belongs to Gemudi Company of Guizhou Water & Mining Group.Eighty-three miners were working underground when the accident took place, and 58 of them managed to get to the ground safely.Rescue operation is under way and the cause for the accident is under investigation.12日20时许,位于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县的贵州水矿集团格目底公司马场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经现场救援指挥部进一步核实,事发时当班下井人员为80人,其中55人安全升井,21人死亡,另有4人下落不明。
据现场救援人员介绍,本次事故煤与瓦斯突出量大、瓦斯浓度高,已找到21名遇难矿工的遗体,估计被困的4名矿工被掩埋在突出的矸石下面。
目前,事故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另据据新华社官方微博“新华社-中国网事”消息,“3·12”煤矿事故救援指挥部通报,对马场煤矿矿长邓峰、技术负责人张昌和、安全负责人刘敏予以撤职;对格目底矿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良玉、分管安全副总兼总工程师余志国责令辞职。水矿集团所属煤矿一律停产整顿。目前仍有4人下落不明。
http:///
第五篇:【时政热点】公务员上班看书被问责!真是纪委“小题大做”吗?
【时政热点】是备考2017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必看的内容,行测、申论题目中都有可能涉及。今日的一则标题为“公务员上班看书、喝牛奶被问责!真是基层纪委“小题大做”吗?”的新闻就与公务员及公务员考试息息相关:
上班看书、喝牛奶,下班打麻将„„对于这些“小事”,监察机关的行为到底是“不手软”还是“矫枉过正”?这根规定的红线应该怎么画?
近日,江西九江市纪委发布消息,共青城市纪委通报了8起春节后违反工作纪律问题,其中有一条值得各位考生注意:“发统局窗口,一名男子正在低头看与工作无关的书籍”。
该窗口工作人员赵某上午因没有群众前来咨询和办理业务,拿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大学语文》翻阅。行政服务中心对其进行了谈话提醒。
看到这,小编想到了前段时间引发舆论关注的“员工上班喝牛奶”“护士下班打麻将”等纪检问责处罚事件。
这几起事件均因“细节”而起,对此,大部分网民支持监督执纪“不留死角”,也有声音认为“纪委小题大做”。
中央明确:“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
“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此外,在上述事件中,针对被通报处罚的违纪行为,三个地方均有相关规定或举措。
江西共青城市廉政巡察组去年就重点查找违反政治纪律及政治规矩、廉洁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方面的问题。
2月8日,湖南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纪检监察室开出一份问责意见单,通报一名员工早上9点在办公室喝牛奶。
对此,小编查询发现,郴州高新园区曾出台方案,规定员工工作时间不能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整治“精神不振,不遵守工作纪律,上班迟到早退,开会玩手机、讲小话、打瞌睡”。
《园区纪工委交办意见单》
在“护士下班打麻将”一事中,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护士马某君在南明区御庭轩餐饮店打麻将,被纪委检查组发现,院方要求马某君做出书面检查,同时扣罚其3个月绩效。
而实际上,在2014年,贵阳市就曾出台规定,“公职人员不许在除家庭以外的公共场所进行打麻将等类似活动”。
十八大以来,中央厉行“八项规定”,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管住大多数”,让公职人员凛然自省,这样的力度深得民心。
而纪检监察工作的舆论焦点也逐渐从“打虎大案”扩大到像“因无人咨询翻阅《大学语文》”这样的“细节小事”。
为何“细节小事”却引发舆论关注?
对此,人民网发表评论称,这类情况实则折射出三方面的价值冲突。
其一,公众对相关规定不够了解,更谈不上理解。
如果相关报道再完整一些,公众掌握的情况更充分一些,能够厘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体会到相关规定出台的时代背景,也许就会多一些理解,而不会那么激动了。
其二,公众对处罚是否合理产生了疑问。
禁止员工工作时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确有必要,但是总不能连牛奶都不能喝吧?正如有学者所称,强调工作纪律同时,更要对于员工基本的生活、生理上的需求,有充分的保障和满足。
其三,公众对相关部门处罚过严啧有烦言。
护士非工作时间打麻将,多大的事呢,居然被扣罚3个月绩效,未免过于苛严。有律师认为,医院扣罚绩效涉嫌违反劳动法相关规定。诚然,处罚不能任性,更不能违法,否则就难以服众。
针对上述“小事引发热议”的舆论常态,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评论表示:
该情况的发生既有事件开始走入公众视野带来的“新鲜感”,也不排除个别案例中舆情回应失当的因素。
比如,在“员工上班时间喝牛奶”事件引发舆论后,郴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黄志中回应称,相关单位只对其进行了口头的批评教育并表示“喝牛奶”措辞不严谨,让大家的理解出现偏差。
这份问责意见单是该园区纪工委在暗访时发现某工作人员在上班期间“一边喝核桃早餐奶,一边浏览网页,旁边还有一些零食”,为此做出了批评教育的决定。
“有关部门舆情应对和引导需要兼顾法与理、公与私、偏与全三方面话题,为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提供良好舆论环境。”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文强调。
专家:监督执纪也可刚柔并济
单就事件本质来说,上班时间做私人的事情的确会造成不良影响。
不仅影响工作,如果是窗口单位,还会给来办事的群众造成纪律不严、态度不端正甚至不作为等不良印象。
对此,《人民法院报》发文表示:
相关部门虽不必为上班时间喝杯牛奶太较真,但也不能轻视“上班时间吃早餐”等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的真问题。
我们知道,吃早饭虽是生活必需,也应该尽量在工作之前解决,不管喝牛奶还是咖啡,都不能成为不守纪律,及耽误为群众办事的借口。
即便是更加“人性化”的下午茶时间,缓解小饿小困添点小零食,也要尽量避免造成群众误解。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认为,公众对监督执纪仍存“刻板印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被查处,反腐成绩斐然,赢得舆论高度赞誉。纪检监察机关“办大案”的舆论“人设”也被固定。
当“上班喝牛奶被问责”这类“庸常生活”相关消息出现时,舆论的“刻板印象”一时难以适应,个别脱离事件背景的评论即见诸网间。
对于这些“小事”,监察机关的行为到底是“不手软”还是“矫枉过正”?这根规定的红线应该怎么画?有关部门还需在兼顾情理法上多做探索。
《中国纪检监察报》就曾发文痛批“凑数问责”问题,文章称:
一些地方和单位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仍然喊在嘴上、浮在面上,在问责上有“凑数”嫌疑,把不属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事项也统计在内。
中国人民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周淑真表示:“虽然应该强调纪律,但是都是正常要求。自由和纪律其实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不能强调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个方面。强调工作纪律同时,更要对于员工基本的生活、生理上的需求,有充分的保障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