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在新世纪新阶段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宏伟奋斗目标。再经过一二十年的努力,要使我国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也就是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在“全面”两字上下功夫,这就是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各个领域深入进行改革,这将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下面讲二个问题:
一、要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小康”是人民生活安康之意。小康水平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
我国2000年达到人均800美元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四项:
㈠经济:①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平均年增长率要达7.2%以上,人均由800美元达到3000美元以上,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②综合国力由现在世界第6位跃升到第3位,在今后50年居世界第2位;③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城镇人口的比重超过50%;⑤工农、城乡、地区等三大差别的趋势逐步扭转;
⑥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⑦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㈡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备。报告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写入报告中: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②干部民主直选;③干部任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试用期制”、“票决制”所替代。要做到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校务公开、医务公开等。
㈢文化:全民族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扫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大家知道,老年教育属成人教育范畴,是终身教育的最后阶段,是老教工作、老干部工作、老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大学(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传播先进文化、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场所,是培育和提高老年人“三个素质”的基地,也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一条途径,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大力推进老年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和繁荣发展,溶入全国老年教育的第二个春天。
㈣注意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控制污染物排放,资源利用好,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不能牺牲环境搞建设,请听一首《家园变迁》的顺口溜:“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游泳灌溉;80年代鱼虾绝代;
90年代臭不可耐。敢叫浊水变清流,喜看鱼虾又回来。”这就是人民的心声。
据联合国教科组织汇编资料指出:目前中国健康水平名列世界第81位,向我们敲起了警钟。
预计10—20年后:①我国环境保护投入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3%左右;②自然保护区总数、面积也将进一步扩大;③森林覆盖率将在25%以上;④城市各项污染物排放基本达标,水质和空气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⑤农村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将大大好转,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治理将见成效,全国农村自然村均有医疗网点、安全卫生饮用水;⑥职工人人享受社会保障,城镇社区服务设施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覆盖全国各地农村;⑦社会道德风尚进一步提高,全国将形成讲礼貌讲道德的文明健康的小康社会。
总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10年中,应当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项指标: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③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④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低于40%;⑤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
米;⑥城镇化率超过50%;⑦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学入学率20%以上;⑨每千人医生数2.8人以上,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以上材料详见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的《时事报告》2002年第十二期第15页)
二、泉州市委和惠安县委的工作部署
㈠泉州市委2003年2月19日召开泉州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市要在2005年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2002年底,已有晋江、石狮两个市和32个乡镇(其中有惠安崇武镇)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
会议提出:泉州市要在2005年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其中:
鲤城区和丰泽区于2003年;惠安于2004年;南安、洛江、泉港、永春于2005年;安溪、德化于2007年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
会议提出今年泉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总产值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6%。
泉州市委、市府提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3年规划:从2003年起,用3年时间,投资35亿元,通过实施“碧水”、“蓝天”、“安静”、“青山绿地”、“污染防治”和“细胞优化”六大工程,使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2005年上半年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下半年
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并用2年时间予以巩固提高。
㈡惠安县委的工作部署
惠安县委九届九次会议于2002年12月19日,对全县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了全面部署,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
2003年,在崇武镇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的基础上,螺城、螺阳、洛阳、东园、百崎等5个乡镇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35.9%的村(居)达到宽裕型小康;
2004年,东岭、东桥、净峰、山霞、涂寨、黄塘、张坂、辋川等8个乡镇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82.7%的村(居)达到宽裕型小康;
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2.37万元(折合近3000美元),小乍、紫山镇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97.3%的村(居)达到宽裕型小康,全县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其中螺城、崇武、螺阳、洛阳、东园、百崎等6个乡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3.97万元(折合近5000美元),大部分乡镇基本实现现代化;
201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全省提早4年、比全市提前2年实现翻两番目标;
2020年即建党100年时,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50年,即建国100年时达到当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把惠安县建设成为农业兴旺、工贸发达、科教先进、城乡一体的具有闽南侨乡特色的滨海工业城市而努力奋斗。
泉州市委、市府于2003年2月6日根据“班子坚强、经济发达、设施齐全、环境优美、风气良好”的总体目标,公布泉州第二批宽裕型文明村名单,其中惠安县有12个,即:
惠安县螺城镇北关居委会、霞张居委会、南洲村、上坂村、霞光村;
惠安县洛阳镇云庄村;
惠安县崇武镇潮洛村、前安村、港村、西华村、靖江村、莲西村等。
第二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自编
推进新课
师近几年你的家乡有什么变化?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畅所欲言。 生1 我们村里近几年几乎家家盖起了楼房,都买了摩托车。
生2 我们村里也用上了自来水,告别了挑水的日子;安装上了闭路电视。
生3 餐桌上不单是自己家种的蔬菜和腌制的咸菜,也有了鸡鸭鱼肉。
生4 电器设备越来越多,也用上了冰箱、空调。
师(总结)大家刚才都介绍了自己家乡的变化,这说明大家都十分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希望大家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从大家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使人们走上了小康之路。
1西方有句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今天的总体小康不是一蹴而就的。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1)“三步走”发展战略(展示)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我们总结一下大家所举的种种表现,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点:
1.总体小康
(1)表现。
①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吃、穿、用、住等各方面都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已发生了转变,从吃饱到吃好,从有衣穿到穿好衣,从烧柴、烧煤到使用电器,“楼上楼下,电视电话”无不反映出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这一点是我们深有体会的,它就发生在我们周围、我们身上。
(显示一些场景:如舒适的住房、设备一应俱全、丰盛的餐桌、漂亮的服装等) ②从客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显示相关数据)国内生产总值已达8.94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六位;贸易总量居世界第七位;谷物、肉类、棉花、钢、煤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师 通过刚才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国已经实现了邓小平提出的“第二步”战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师话锋一转)我们在赞叹着国家的繁荣景象,享受着美好生活的同时,有没有感觉到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呢?我们对现在的生活已经十分满足了吗?
〈1.〉我们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存在哪些问题呢?(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
(2)现状。
生1 我觉得贫富差距仍然存在,有的家里住上了楼房,但有的仍然是平房,甚至是四面透风的土砖房。
生2 城乡差距还很大,农村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和城里人相比还有很大距离,尤其是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还比较落后。
生3 居民的文化素质还不是很高,尤其在农村,高素质、高学历的人不多。 生4 人们的法制意识还比较淡漠,违法事件经常发生。
师 大家的分析都十分中肯,有的还十分尖锐,这说明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
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小康。
〈2〉.根据这些问题概括出总体小康的特点。
(教师归纳)
现在的小康——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低水平——总量已达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再大的数字除以13亿都是一个小数字,不全面——指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发展不平衡——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过渡)
正因为我们国家现在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此,就要求我们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那么我们所憧憬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
(2)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展示图片党的十六大提出这一目标)
目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过渡)六个更加从经济、政治、科教、文化、社会、人民生活等方面对未来社会勾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我们有信心去实现、去创造美好的社会,下面请大家把范围缩小一点,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来讨论一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展示图片)
1、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
(1)、⑵
⑶
⑷
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的确经济是基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要的就是要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实现了大家所说的这些目标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不是一句空话,才会成为现实。
师(过渡)当然,有信心、有目标还不够,它的实现更需要我们付出努力,付出艰苦的劳动,实现全面小康,也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该怎样实现全面小康呢?
2.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具体进程
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板书设计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微观表现1.总体小康宏观
现状
2.全面小康:表现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1.目标
2.实现途径
延伸新课
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创造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教材梳理:
(一)知识结构:总体小康的成就
全面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总体小康的特点
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
小康
社会的经
济指方面的目标
标经济建设的目标工业和经济体制目标
缩小三大差别目标
人民生命方面的目标
(二)知识要点:
1、我国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明显提高。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的从此得到解决。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从消费,过渡到消费,部分向比较迈进。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大大增强。我国终于告别了的时代,多少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变为现实。
2、虽然我国人民生活已经在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还是的、的、发展的小康。实现全面小康需要长期的。
(三)、解疑释难: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是实现国民生活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人均800美元)。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
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实现全面小康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目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
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3)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小康社会和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二、问题探究:
探究1:2006年2月11日,苏州市委书记王荣自豪的向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汇报:“对照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去年年底苏州已经基本完成各项考核任务。”苏州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做法是,在目标定位上,“快中求好,好中求优”;在路径选择上,“扬长避短,整体推进”;在工作方法上,“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在组织保障上,“全市一盘棋,凝成一股劲”。
到2005年底,苏州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已经达到54143元,比省均目标高1.3倍。城市化水平达到6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比省均目标值低1.7%;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6276元,比省均目标值高2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93元,比省目标值高11%;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2.5%,比省目标值高2.5%.(1)总体小康的特征和表现是什么?
特征: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
(2)全面小康的目标是怎么样的?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是什么?
三大区别:(1)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2)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
(3)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三、联系实际: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6项指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其目标确定的原则,建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的16项指标,经济方面4项指标。
到2020年,城市化率从现在的36%提高到55%以上,城市容量7亿到7.5亿人口,信息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到全球前15名行列,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占有面积不得超过国土总面积的2%,恩格尔系数不超过35%,基尼系数35%-40%,人文发展指数不
低于80%,城乡二元结构指数1.80以下.人均预期寿命76岁,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科技创新能力指数平均达到25%,科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
四、检测反馈:
《诗经.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状况是()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
C、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D、殷实的小康社会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②人民生活同步富裕③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区别有()
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②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④总体小康是我们的近期目标,而全面小康则是我们的最终奋斗目标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C、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中的重要内容。这一目标的提出
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②是由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所决定
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④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相一致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6、(不定项)全面小康的标志之一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5%.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预计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上述材料说明
A、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下降趋势
B、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化
C、城乡居民的消费以享受性消费为主
D、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7、简答题:
简述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答案略)
辨析: 我国已达到小康水平。
参考答案:
① 小康水平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② 我国目前达到的是总体小康水平,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但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刚刚迈进小康社会门槛,是一个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水平
③ 在本世纪头20年,我们将实现更高水平、更加全面、更加均衡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④ 笼统地谈我国已达到小康水平是不准确的
第四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怎样提出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怎么回事?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多媒体展示并讲解下列材料
材料一: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材料二: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他说:我们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材料三: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2000年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实现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材料四: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展望新的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实际上提出了到下个世纪中叶,跨度达50年的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大“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展开,是原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具体化。按照新的“三步走”战略规划,进入小康生活后的战略规划,将分2010年、2020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下面我们就学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0-101页内容,并联系上面四则材料思考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处于什么状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总体小康的表现
(1)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消费结构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富裕型服务类消费迈进。
(2)宏观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国民生产总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
3、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1页虚框内材料,思考这些数字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说明我国只是从总体上说达到小康,不同地区经济、生活发展不平衡,还有不少地方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因此,本世纪初20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教师活动: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请同学们看教材101页“名词点击”。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世界银行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国家分为四组:756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756――2995美元为下中等收入国家,2997――9265美元为上中等收入国家,9265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请大家想一想:2000年的小康和2020年的小康,在经济实力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2000年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是低标准小康;2020年达到中等国家收入水平,国家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是高标准的小康。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教师活动:衡量工业化水平主要看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指服务业)产值所占比重和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两个指标。2002年工业产值达到51.5%,初步实现现代化。2000年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是:50%、22.5%、27.5%。2020年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达到5%、55%、40%,就业比重则达到20%以下、40%、40%以上,这时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
从经济体制和经济体系来看,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清除,还存在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到2020年,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3、城镇人口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刚才列举的实例,思考它说明什么问题?
2000年我国农村小康总体实现程度在93%左右,城乡收入差距在3:1以上。1999年西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为84.18%,中部和东部地区为93.18%、97.86%,人均GDP最高的上海市突破4000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只有300多美元。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提高,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2页虚框内材料,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但是城镇居民保障水平较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这与我国的国情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本世纪初20年,要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集中力量发展经济,降低失业率,提高城乡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等消费比例,让人民的吃穿住行达到更高水平的小康。
三、小康社会的建设特点和要求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不能搞一刀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的快一点,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小康社会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我国小康社会的现状和发展的前景与目标,通过学习明确了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则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更注重精神、文化、环境质量等全面的小康,一个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大为所小的小康。
(四)实例探究
[例1]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我们勾画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战略部署的第二步,即()
A. 解决温饱问题B. 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进入全面小康社会D.基本实现现代化
答案:B
[例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有()
(1)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2)基本实现现代化(3)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地区差别逐步扭转(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A.(1)(2)(4)B.(2)(3)(4)C.(1)(2)(3)D.(1)(3)(4)
答案:D
[例3]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B、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D、加强、改进党的建设答案 A
★课余作业思考讨论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主要区别与内在联系。
★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导学生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和人民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从实践中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事实,展望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
第五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必修1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课堂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总体小康的发展历程;
2、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宏观表现及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及具体进程的不平衡性;
3、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
【课前预习】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1)总体小康的发展历程:。
(2)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①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经从过渡到,部分向迈进。
②从宏观上看。
(3)总体小康的特点、、的小康。
2、我国已经达到小康,还是、、的小康。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增强。
2、全面。
3、,基本形成和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课堂探究活动】
(1)阅读教材,中山人生活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请和你的家人交流一下家乡的变化?
(2)小康社会的历史渊源?我国小康社会的发展过程?
【知识点归纳】
1、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意义;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
【课后作业】
1、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②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③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④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下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认识错误的是
A.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历程B.必须保持各地区的平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不均
C.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D.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段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