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届应届毕业生如何应对就业最难年
2013应届生如何应对最难就业年
2013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教育部此前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刷新纪录。
同时,行业专家指出:应届生就业难主要是面临三重压力和矛盾,其中之一就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即: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期望值的不匹配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签约的重要原因。矛盾之下,应届大学生该如何拼杀出一条成功的就业之路?砍掉自我限定的门槛,以退为进
应届生陈芳在本月同时收到两家公司的录用通知,陈芳感慨说:“其实是高门槛就业难,后来我改变了策略,放弃了自我限定的门槛,如一定要国企、名企,起薪一定要4千以上等等,反倒轻松很多,就业机会增加不少。”
粤嵌教育就业部曾老师表示,以退为进是比较理性的求职策略,毕业生完全可以先踏进企业的大门,再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企业的认可,来制造加薪、晋升的机会。国企未必适合每一位年轻人,建议依据个人的职业兴趣和专业优势设立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当前应聘名企竞争力不足者,可先找到适宜的岗位积累专业经验,适时选择二次腾飞。
优胜者的秘密,简历要出众
出色的简历总是最能吸引企业眼球的利器,就业最难年更是如此。简历出众并不意味着制作花哨和高成本,而是重在内容,内容要能将个人的专业水平、优势技能、相关的实习经历呈现出来,使得HR能清晰看出其与岗位的高匹配度。
粤嵌教育就业部曾老师表示,要想赢得和企业面谈的机会,就必须通过简历筛选关,而简历制作粗糙、针对性差、技能水平不清晰的简历一定会被筛掉,其中包括热衷使用附件简历者和一份简历中体现多个求职意向者;用恳求、表态的方式企图争取到面试机会也常常适得其反,企业不会同情弱者,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简历照片不要用自拍、PS等生活类照片,这会给审阅人留下缺乏职业素养的初印象,这些都是制作简历时应该避免的。
强化职业技能,靠实力拼出上升空间
专业实习经验丰富、上手快的毕业生颇受企业青睐,其受到就业最难年的影响很小,这就说明求职者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是影响就业水平的首因。
还有数据显示,目前嵌入式行业至少存在30~50万的人才缺口,一面是“人才缺口大”,一面是“应届生就业难”,如何在两者之间搭建一个有效的桥梁,笔者认为相关的职前培训是最佳途径。因为今天的职前培训不仅能缓解暂时的就业压力,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到真真实实的技术和知识。
所以应届大学生通过相关的职业培训“回炉再造”将成为一种趋势,借助目前的相关的有效的职前培训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着眼于现实,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做好职业规划,并为此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粤嵌教育就业部曾老师表示,无论何种形式的就业难,其生存法则都是适者生存,所以,在校大学生
必须尽早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做好职业发展计划,多参加专业性实习,强化职业技能,依靠实力拼出自己的职场空间。
第二篇:最难就业年
最难就业年:低端供过于求 中高端人才炙手可热 转眼间,被称作“最难就业年”的2013年已过半,人才市场到底如何?昨日,作为广州地区人才交流主渠道的南方人才市场发布了今年上半年人才供求情况分析报告。中国联通114招聘报告显示,招聘求职的人员数量双双下降,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求职竞争激烈程度有所减轻,整体就业压力有所缓和。总体而言,上半年人才市场“招聘难”与“求职难”现象仍并存,低端人才供过于求、中高端人才炙手可热几成所有行业存在现象。而从大学生就业看来,虽招聘岗位有所缩减,但薪酬水平出现5%至10%的提升,其中本科学历起薪在2800元至4000元之间。
现象1 市场供需双双下降
从供求整体情况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南方人才市场的现场招聘和网络招聘两大平台供需双方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今年上半年,中国联通114招聘共举办现场招聘会159场,同去年同期相比减少4%;进场招聘企业2.45万家次,较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达15.8%;企业招聘职位数53.8万个,同比下降9%;求职人数共35.4万人次,同比下降14.3%。网络招聘方面,通过南方人才网新增及更新的企业共20587家次,较去年同期下降21%;新增及更新的需求职位数137.7万个,降幅达17%。
虽然外界形容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南方人才市场方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求人倍率为1.52,较去年的1.44略有增加。一般来说,求人倍率数字越大,越是容易找工作;求人倍率数字越小,越是不容易找工作,显示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激烈。由此可见,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求人倍率显示求职竞争激烈程度有所减轻,整体的就业压力也有所缓和。值得提及的是,从上半年招聘企业的性质看来,非公有制企业依然是招贤纳才大户,私营企业招聘需求旺盛。通过南方人才市场现场招聘的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占总数超过90%。排名第一的是私营企业,占所有企业总数的88.71%。
现象2企业留才难招聘也难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人才市场“招聘难”与“求职难”现象并存,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从人才需求情况来看,中国联通114招聘在中小企业最紧缺的人才主要是高级研发人员、高级技工和普通操作工。南方人才市场也注意到,在2013年一季度从人才市场招聘人才的用人单位中,有近40%的用人单位在二季度有相同的招聘需求。
这一现象表明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用人单位招聘人才和劳动者求职都更加谨慎,招聘周期正在被不断拉长,同时也说明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留才难”和“招聘难”正成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的新挑战。
企业为何遭遇“招聘难”?报告给出了回答。一方面,近年来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升,企业人才流失现象日益加剧,企业需要不断地补充人才,虽然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中小企业本身知名度不高、工资福利也不十分诱人,在人才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招聘难”现象尤其严重。
现象3
毕业生岗位少了 薪酬涨了
此前,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测算,广州今年应届毕业生加上往届未就业的本市大学生和外地来穗求职大学生,预计年内的求职人数将接近30万人,较去年同期的25万约增加20%。单从数据上看,毕业生搵工可谓“压力山大”。
实际情况如何?据南方人才市场统计,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企业招聘岗位有所缩减,但薪酬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去年1至6月,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通过现场招聘会、就业见习匹配会和网络招聘会等多种形式共为广州市高校毕业生提供了近2万就业岗位。从当年的招聘应届毕业生的企业来看,对学历要求最多的是大专(40.9%),其次是本科(30.16%)。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企业提供的薪酬平均涨幅约为5%至10%,大专学历起薪在2200元至3000元之间;本科学历起薪在2800元至4000元之间;研究生以上学历起薪在5000元至10000元之间,各学历层次起薪水平差距比较明显。
据分析,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较为明显的特点,即一方面随着上半年经济增速放缓,就业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减少了一些招聘的岗位,提供的招聘职位有所减少,另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比较高,尤其对就业单位、薪酬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
现象4低端人才供过于求
中高端人才炙手可热
上半年哪些行业求贤若渴?报告分析,从行业需求看来,市场营销、互联网及其相关行业招聘需求最为旺盛,招聘频率也颇高。从行业招聘需求看来,市场营销、计算机/互联网/电子商务、机械/制造业位列行业需求前三甲。
报告指出,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深入,计算机/互联网/电子商务人才行业越来越得到传统企业和客户的认可,从招聘机构看,需要电子商务类人才的行业不仅限于专业的行业网站,传统行业如传媒、教育、旅游、金融、电信甚至制造等行业也成为电子商务人才就业的大户,从网上卖电脑到网上卖汽车,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传统行业的重要采购和销售渠道。
机械/制造业的招聘呈现小幅上涨态势,较去年同期上涨4%。其中,作为全面管理生产、控制质量和成本、配合产品工艺改进的生产管理人才需求涨幅较大,大受企业追捧。
相对于需求旺盛的行业,往年颇受关注的房地产业今年人才流动较为频繁。上半年,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在持续的强力调控下放缓了扩张的步伐。就在楼市进入淡季,不少地产管理高层开始寻找更好的东家,以保证顺利过渡,行业人才市场也呈现出中高级人才跳槽频繁、低端人才转行等现象。
报告称,不论是市场营销、计算机/互联网/电子商务,还是房地产,几乎所有行业呈现出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低端人才供过于求,而中高端人才炙手可热。因此,生产制造类、服务类等一线岗位的中低端人才以及研发、管理、营销等岗位的高层次人才仍将是下半年需求重点。
“应聘者对薪水要求过高”成招工难主因
南方日报讯(记者/彭文蕊 实习生/蔡芬)在一项针对600家企业的抽样调查中,去年四季度有54.6%的企业反映招聘“比较困难”,且有85.7%的企业认为“应聘者对薪水要求过高”是招工难的主要原因。近日,市社科院发布《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13)》,其中《2012年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调查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去年广州区域人力资源市场供需面临总量减少、结构性不均衡等显著特征。
每10个求职者有14.8个岗位
报告显示,去年,广州市求人倍率,即市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为1.48,也就是说,每10个求职者,有14.8个岗位可供挑选。
从绝对总量看,进场登记招聘和求职总量双双进入下行态势,市场供需不旺;从增减幅度看,进场求职跌幅是岗位需求跌幅的一倍有余,人力资源供给乏力,导致求人倍率逆势上扬。
从行业用工需求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依然位列行业用工需求的前三位。
2012年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紧缺岗位前十位分别是,营业人员、部门经理及管理人员、治安保卫人员、餐厅服务员、机械冷加工工、行政事务人员、机械热加工工、饭店服务人员、电信业务人员、环境卫生人员。
七成企业遇招聘难
报告对600家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从企业招聘意愿看,2012年第四季度,近七成(69.5%)企业反映招聘难。从招工难的主要原因看,反映“应聘者对薪水要求过高“的企业占85.7%,反映“缺乏所需工种人才”的企业占62.2%,随后便是“工种人数不能满足需求(39.3%)”、“招聘信息发布渠道少”(20.7%)和“缺乏相应的从业资格”(18.1%)为企业招工难的主要原因。
报告指出,从2012年南方人才市场人才供需情况看,企业对大专学历需求占职位总量的51.85%,其次是高中和本科,需求占总量的比重依次为35.9%和11.79%,要求硕士以上学历仅占0.5%。
第三篇:最难就业季
最难就业季,大学生该如何选择?
据统计,2009年中国内地有610万的应届毕业生将走向社会,然而在4年后的2013年,中国内地的应届毕业生达到699万之多,创历史新高,被誉为最难就业季。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的经济形势持续的不景气,萎靡的就业市场能否承载庞大的就业大军。大学生该如何在这最难就业季中“杀出一条血路”。
本期专题,让我们一起解析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注大学生就业的“那点事儿”
当鲜花香味不再馨人肺腑,当大学教育不再令人向往。
当今大学的扩招,使从前的“天之骄子”沦为如今的“资源过剩”经过几年不知道算不算精彩的大学生活后终于毕业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终于完整得渡过了自己人生的读书生涯。是该轮到为自己以后奋斗的时候了吧?可是如今残酷的现实让大部分初出社会的大学生被“打得”不知所措。当初美好的梦想破灭了,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以后会怎么样?以往种种的美丽誓言现在都让人感到一阵阵的无力感,让人心里作呕。不可避免得要面对社会上的各种竞争和压力,各种丑陋,各种黑暗,各种无法预料到的人和事接踵而来,打击着刚出社会的大学生那脆弱小心脏。尽管无法避免,但是,他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承受这些呢?
曾经以为上了大学,以后的生活就会有保障,至少是心灵的保障,可是在今时今日,这个到处被竞争和压力充满的今天,曾经追求的那份心灵的保障在哪里?,面对着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学历差异和歧视,谁能说我们如今的教育是成功的?我们的教育说那些是根本没区别的,可是,谁又在现实中看到了那份平衡的存在?都说读书使人进步,可是我们的进步怎么如此之慢?慢到难以让人接受。我们都在为了美好而努力不懈,而如今谁能为那些不美好而努力?为了“我们”以后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去改变?哪怕只是为了教育这一个方面?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从古时候一直支撑着我们不断向前奔跑的动力,支撑着我们在各种学习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源泉,可是如今,当我们走完读书人生,人们却对我们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生,百无一用”!谁能告诉我们这些莘莘学子一条正确的道路?
“百无一用是书生”在我们耳边再度响起,当教育不再令人向往,我们的教育本身是不是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我们的民族是不是意识到了危机的慢慢逼近?教育制度是否应该再度改革这个问题引起我们深思。
相关链接:
1998年开始大学扩招,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的考分门槛降低了不少,但经济门槛也提高了不少,许多农村大学生即使毕业多年仍在还债。因此更多农村学生选择了放弃大学梦想,提前进入社会“赚钱”,农村孩子很难再像以前那样通过读书,找份工作来改变命运了。新华社播发了国务院总理温总理的署名文章,这是文中的一句话。当知识不能改变命运的时候,当高考不再成为社会阶层流通的渠道时,上不大学、参不参加高考就成了人们,特别是农村孩子必须面对的一个选择。如果选择的结果是放弃的话,社会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又在哪里呢?„„
大学生就业难,难不在学生
就业形势遭遇“寒冬酷暑”大批大批的学生从校门涌进人才市场,各种招聘会,他们手里抱着多年读书的成果,心里装着的是埋藏了四年甚至更久的梦想。然而,迎接他们的不是“欢迎你的加入”“明天来办理入职手续”,而是一个又一个“不适合”“回去等电话”„„
可是他们还不是压力最大的人,也不是最纠结的人。真正承受压力的是那些还是努力完成学业,为自己学分而努力的,对自己的未来一无所知的在校大学生。他们拥有在社会看来最“可笑”的纯正、天真、梦想。对他们来说社会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遥不可及,那么的虚幻,像海市蜃楼一样,近在眼前,却永远也摸不到。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媒体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大学生就业难”,“某某大学生承受不了就业的压力和社会的压力而自杀”这些事总是能轻而易举得占据各大报纸,网站的头版头条。仿佛无声的嘲笑着当代大学生的稚嫩。还没有走出大学校门,就被学长学姐的就业事件压得喘不过气来了。难免会想到轮到自己,该怎么办?
媒体的舆论成一边倒的形式,观点总是如出一辙,他们总是把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归结在大学生自身上,大学生自视过高,大学生不肯放下身段,大学生不会吃苦,不肯从基层做起,想一步登天„„
然而,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导致了这样,即使会这样想,最后的结论也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根本不会想到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其实这样的局面是很多原因造成的。
我们的教育是应试教育,不是素质教育,但是外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就很高么?我们的很多高校教育水平不比外国差,甚至有的超越外国高校。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之间的差距,犹如田忌赛马。但是差距在哪里?差距就是在顶尖高校之间,但是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有文化不一定有素质,但是没文化就一定没素质。在学校里,我们接触得最多的除了自己的同学之外,就是老师了。但是,如今有的大学老师素质参差不齐,但是却能够在学校里待那么久。什么是老师?用韩愈的话讲就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假如我们什么都懂,一生下来就无师自通,那还需要在教室里浪费那么多光阴吗?倘若我们接触的不说都是名师,至少是一些有自己见解,有内容可以讲的,有师德的老师,我们还会这样”眼高手低”还会这样”哀叹不已”?现在的学校里,师生关系最为现实,也能组成最厉害的关系。想着怎样和老师混熟,怎么和老师攀上交情,变成取得高分的一种“捷径”。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十分微妙。交朋友成为一种很势力的一种行为,那些对自己未来工作上,事业上有帮助的同学,拼命巴结,讨好。而对自己未来没有多大帮助,或者毫无用处的同学,几年下来也不会说一句话,人与人之间充满着“现实”的味道,使整个校园给人的感觉像是一个充满了社会气息的另类社会。曾经可以在香樟树下弹琴,可以在湖边晨读,可以和女友漫步在林荫小道的地方,如今却成了令人生厌的地方。
如果大学真的入某些人所想的,成为了培养适合社会生存的人才为最终目的的”工厂”那么大学就不是大学了,而应该称谓技校了,每学的一门课都是为了与相应的谋生有关。不知道这样是不是会成为大学的最终结局和归宿。
在各种招聘单位,各种招聘信息,各种招聘网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要求“多少多少年工作以上”。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个时代什么都在飞速发展中,所有用人单位都不愿意落后,能够很快熟悉工作,对工作得心应手的员工当然更受欢迎。于是乎,大学生就因为这样看似合理,实际上不合理的合理,给拒之门外。可是你不给我工作,他也不给我工作,让我去哪里找工作经验?没有就业的出路,就去找其他出路啊?创业不就是一条出路么?国家不是还有相应的政策么?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个不错的方案,但是真正有条件,有资本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少之又少,那些没有金钱,没有权利的学生,怎么承受得了随时倒闭的压力?
有人说,如今大学生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跟无头苍蝇一样,目的不明确。但是正好相反,大部分大学生的目很明确,对自己想要什么很清楚。他们只是想要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时候,起薪倒是成为了次要的。可是社会给予他们的恰恰是相反的,不喜欢的工作,不喜欢的事,这时候反而会关注起薪酬来,希望能增加收入。但往往增加的不是收入,而是更多的歧视,更多的压力,更多的不包容。
相关链接:
企业培养大学生到一个熟练的员工,成本有多少呢?这样的隐性成本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因为其中有大量的隐性成本,这样的隐性成本是多少呢?分析这些经济因素,才是最终揭示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关键所在。
我市大学生就业情况如何?
如今大学生就业如此堪忧,那么在我们临海市,大学生就业情况如何呢?经过本报记者多次访问,在有关部门处了解了相关情况。
2008年至2012年,我市共有20470名毕业生报到,其中:博士20名,硕士研究生549名,本科生9564名,专科生9990名。为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近年来,积极改善就业服务方式,加强就业创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各种渠道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有17180名(包括招录公务员376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09名,大学生村官362名)。一直以来,临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市人力社保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任务,从“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加强指导、畅通渠道”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强化公共服务,采取各种措施,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没有统一模式和范型的学科,所有成功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都是学校和师生探索于社会环境之中,其办学条件和教学行为与当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形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状态后取得长足发展的,我市为大学生就业创业之路铺垫了许多道路,方便更多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相关政策等一应俱全,下面我们就说说都有哪些政策。
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在重点企业中确定一批有条件企业作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立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回到原籍尚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机会。目前,我市共有华海药业、东海翔集团、豪情汽车制造等25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115名毕业生进入见习基地,近三年来共兑现见习基地生活补助26万元。
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能提供的就业岗位非常有限。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面向基层就业。2006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临市委办〔2006〕180号),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近五年,全市共招聘362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同时,全面落实面向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考录公务员政策倾斜、生活补贴、户籍和人事档案迁转、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鼓励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为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我市从2011年开始实施SYB(意为: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培训,邀请国内知名创业培训导师对有志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创业知识和能力培训,走在台州市前列。至今,共开展SYB创业培训班23期41个班,培训学员1329人,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1182人,形成创业计划书1182份,已实施创业计划的有456人,直接带动就业569人。为保障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我市给予创业者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扶持税收优惠政策、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创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奖励制度等等。特别是针对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最大难题“资金难”,给予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政策,今年经审核符合创业贷款贴息政策有87人,将发放创业贷款200万元,预计贴息20万元。
上述数据表明我市对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所形成的积极效应,但是我市大学生就业问题还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不止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更有着各用人单位的问题。
相关链接:
总体来看,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不容乐观。一方面,每年高校毕业生仍然较多,另一方面,经济形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就业岗位的多少。受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市经济发展仍存在诸多难题,“三大示范区”建设和沿海大开发对拉动经济和增加就业岗位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发挥。同时,受毕业生跳槽频繁影响,用人单位培养使用毕业生的兴趣不强,招聘时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人才更为明显。
结合自身原因,改善大学生就业问题
理念性矛盾导致定位不合。由于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导致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不考虑自身实际条件而过高的要求工资、福利待遇,导致用人单位不接收;二是片面追求工作环境,受传统思想影响,只想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依靠政府安排岗位的思想比较严重。不愿去企业发展和自主创业;三是中小企业待遇偏低,不能吸引高校毕业生。同时,一些用人单位选人时脱离实际,一味追求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对吸纳毕业生的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够,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增加。
结构性矛盾导致供求错位。部分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提高学历和用人标准。致使一部分专科毕业生,尤其是高职类毕业生沉淀过多。专业不对口也是制约就业的因素之一。有些单位过于强调专业对口,导致部分高校毕业生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在报考时,紧缺的专业无人报考,不需要的专业人员过剩,造成部分高校毕业生积压浪费。企业更愿意招能立即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人才。而我们高校的培养体制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更多地精力花在学习课本知识上,对实际能力重视不够,进入社会工作后不能又好又快地将知识转化为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导致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产生信任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第四篇:XX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XX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XX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一】
为确保我校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有序开展,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西南石油大学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
一、就业方针与原则
第一条 我校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努力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第二条 继续贯彻“优才优用、公平竞争、择优推荐”的原则,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
第三条 鼓励毕业生积极参加国家重点就业项目,如“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投身国家基层建设,保证国家的重点需要;鼓励毕业生报考国家和地方公务员,参加各类公招考试;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建功立业;加大对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指导力度,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第四条 努力创造毕业生公平竞争的良好就业平台,并提供优质的就业指导、咨询与服务。
二、就业协议书签订
第五条 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正式签订就业协议时,所持的协议书、各科学习成绩总表、推荐表一律以学校下发的原件为准,复印件无效,其他各类获奖证书复印件需加盖相关部门鲜章。
第六条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每人1份(协议书印有“西南石油大学XX届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字样,学校统一印制的协议书,一式三联,学生、用人单位、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各一联),实行编号管理(即每位毕业生对应一个协议书编号,登记备案时毕业生与协议书编号必须相对应)。毕业生签约时只能使用自己对应编号的协议书才有效。毕业生所持就业协议书不得转让,不使用的应在规定的期限内返还学校。凡转让他人使用者,一经查实,学校不再推荐转让双方就业。对不慎遗失协议书的毕业生,学校不再补发,由此所引发的一切后果由毕业生本人负责。
第七条 毕业生应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招聘会,一旦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应及时签订就业协议书,并就协议书中“备注”栏条款作明确约定,如协议书中未涉及到的事项,经双方协商一致后可在协议书“补充协议”栏中说明。
第八条 就业协议书的签订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毕业生填写基本情况及应聘意见,并签名;
(2)用人单位填写单位情况及意见,并签章;
(3)毕业生合适单位填写信息,确保每栏信息准确无误;
(4)毕业生所在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审核、签字、盖章并备案;
(5)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加盖公章,纳入就业计划;
(6)如需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学院提前加盖公章,须经用人单位书面或口头通知校方后,方能办理。
第九条 以下两种情况视为毕业生就业协议生效:
(1)经双向选择后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签约意向,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协议书已被用人单位填写或带回单位,毕业生所在学院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随后办理相关手续,学校将认为该毕业生为有效就业。
(2)凡自愿参加用人单位的面试或笔试选拔后,被单位选入录用名单,学校将认为该毕业生为有效就业,随后办理相应的手续。
第十条 毕业生应树立诚信签约意识,自觉遵守就业协议中的条款和约定,学校在校内只为毕业生提供一次就业机会,且学校有义务将毕业生不诚信签约行为向招聘单位通报。
第十一条 拟报考研究生、公务员、专升本及各类公招考试的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时须主动告知用人单位,如因隐瞒相关情况而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毕业生本人承担。凡被确定为推免研究生的毕业生,不能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并及时将协议书返回学校。修读双学位的毕业生如不能按时毕业,处理办法与推免研究生方法相同。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毕业生,必须按照协议参加就业,其就业办法与其他参加就业的毕业生相同;符合国家规定申请自费出国留学的毕业生,必须于毕业离校当年5月1日前向学校提出申请,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正在联系自费出国的毕业生在应聘时须向用人单位如实说明情况。
第十二条 凡入学定向的学生原则上回定向单位就业,如需与定向培养单位解除定向协议,须及时向所在学院申请办理,否则按定向单位派遣。解除定向手续按照下列步骤办理:
1、持定向培养单位开据的解除定向函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
2、经学院审批通过后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审批;
3、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审批同意后予以办理并在毕业生信息库里修改培养方式信息;
4、持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证明材料返回学院登记备案。
第十三条 签约时,毕业生应将由县级及以上医院提供的本人身体健康状况如实向用人单位说明。
三、就业派遣
第十四条 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后须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登记备案,为拟定上报派遣方案提供依据。如未能及时登记入库,所引发的一切后果由毕业生本人承担。
第十五条 学校不负责结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但结业生如在规定时间内落实用人单位的,可办理有关派遣手续。肄业生不具备毕业生就业资格,学校不为其办理相关派遣手续。
第十六条 毕业生离校时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学校将毕业生派遣到生源所在地。
第十七条 未就业毕业生在毕业后落实就业单位的,学校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毕业生可以凭用人单位的接收证明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改派手续
第十八条 毕业生在校期间如果家庭搬迁,须在毕业离校当年5月30日前提交有关证明和家庭户口簿复印件到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登记备案,以免贻误派遣方案的上报。
第十九条 为了保证上报派遣数据库准确无误,请毕业生在学院核对毕业生信息库相关信息时,以本人电子注册信息为准,否则,由此引发的后果由毕业生本人承担。
第二十条 毕业生派遣后,《报到证》遗失的,应在当地公安派出所挂失,在规定时间内仍未复得的,由当地派出所出具有关证明、登报公开申明作废、本人提出申请后,到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有关补发手续。
四、就业管理办法
第二十一条 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收集并通过就业站、信息张贴栏、短信平台、校园广播等方式发布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各学院可根据本学院专业设置情况收集有针对性的需求信息,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审查后统一发布。
第二十二条 学校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一切毕业生就业相关活动,并择机举办各种类型用人单位的现场招聘会。为防止毕业生误入招聘陷阱,学校禁止校外一切用人单位、人才中介机构和劳务派遣机构未经许可擅自进入学校举行招聘活动。校园内的招聘活动原则上由学校招生就业处有组织地进行,各学院组织的招聘活动要严格审查招聘单位的资质,并报招生就业处备案。
五、其他事项
第二十三条 本实施办法在实施过程中,若与教育部和省(市)下达的最新的政策和规定相矛盾时,应按教育部和省(市)新的政策和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有关毕业生档案的管理及寄发以学生工作部档案室的相关规定为准;有关毕业生户籍管理及迁移以保卫处户籍科的相关规定为准。
第二十五条 如在就业工作实施过程中,毕业生有违反校纪校规记录、考试作弊等不诚信行为,学校有权通过毕业生信息册等方式告知用人单位,所引发的后果由毕业生本人承担,情节严重者,直接取消派遣资格,如有违反国家法律者,则由相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实施办法仅适用于我校所有XX届毕业生(含毕业研究生、毕业本科生和应用技术学院毕业生)。
第二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解释权归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XX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20XX年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为重点,突出职业教育等就业工作特色,完善就业工作体系,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工作目标
1、确保 20XX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年终就业率达98﹪以上。
2、开展20XX届毕业生就业预订工作。年内预订率达到90%以上。实现就业质量和毕业生满意度双提高。
3、保证大学生创新和创业教育迈开新步伐,力争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工作措施
1、进一步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
大力开拓就业市场,进一步扩大毕业生就业推荐络。组织人员开展毕业生推荐、就业市场建设与调研工作,立足盘锦市场,以构建“辽宁沿海经济带”为契机,走向全国。以学院站为主阵地,加强络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在学院站上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开辟上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充分调动全体就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发动全院教职员工,通过校友会、同学会等渠道,充分挖掘往届毕业生信息,利用他们的工作关系和人脉,进一步扩大就业络。
2、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自主创业。
学院通过络、悬挂横幅、张贴倡议书等手段宣传基层,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经受磨炼,健康成长,建功立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宣传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的关于企业注册登记、金融贷款、税收缴纳、企业运营等诸多方面许多优惠政策。
3、加强创业基地建设。
我院目前还没有创业基地,对此可以借助新校区搬迁予以完善,通过创业基地让学生更深入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技能,并通过创业基地,使学生学有所成,毕业后能够自己创业。
4、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军营。
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预征入伍报名工作。通过QQ群,QQ空间,电子邮箱,飞信,微薄等络手段,宣传大学生应征入伍,享受哪些国家优惠政策。在校园醒目位置张挂宣传标语,对全院男性毕业生发放《国家鼓励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政策五十问》,召开全体男性毕业生动员会,并主动与地方兵役部门及时沟通联系,确保征兵工作顺利完成。
5、切实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开发订单式培养单位。
大量拓展就业及实习实训基地,并签订合作协议书。我院是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盘锦分市场的承办单位,作为就业分市场,充分利用这一有利优势,组织好各种形式的毕业生招聘会。在不定期举办各种小型校园专场招聘会的同时,力争举办2场大型校园招聘会。
6、做好毕业生跟踪调研工作
对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了解用人需求信息的发展动态和知识更新的方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使自己培养的人才产品“适销对路”。
筹建“毕业生就业跟踪委员会”;建立毕业生个人跟踪档案,多渠道收集毕业生就业信息;回访用人单位及已就业学生,开展多形式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为已就业学生提供后续服务,将就业跟踪作出实效、作出品牌。
20XX年就业工作早已开展,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加强学习、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以完成学院的就业工作任务。就业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在树立就业工作目标时,一定要注意:我们所关心的不仅仅是就业率问题,更要强调的是就业质量。让每一个从盘职院走出去的学生不但能找到工作,而且要在工作环境、待遇、发展方面都要有一个新的突破。我坚信,在全院师生共同努力下,20XX届学生就业工作又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取得巨大的丰收,我们的目标是:成就学生为事业的强者。
第五篇:“史上最难就业季”
“史上最难就业季”
5月6日,重庆举办首届“2013年普通高校毕业女大学生专场双选会”,现场80家企业提供三千多个就业岗位,进一步拓宽高校女毕业生就业渠道。
“要找一家理想的单位不容易。”江苏科技大学应届生沈某说,离校日期一天天临近,工作还没有落实,心里有点急。在网上,她投出的20多份简历有一半石沉大海。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应届毕业生李启明是在求职大军中“背水一战”的一员:“从去年9月找到现在也没确定下家,5月已经是就业周期的尾声了,像样的企业都已招聘完毕,连补招都结束了,国家公务员(微博)、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也几乎尘埃落定,还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只能寻找最后的机会。”
步入5月,2012-2013高校毕业生求职周期已逐渐走向尾声,但《经济参考报》记者多方调研发现,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经济增长放缓限制,加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和毕业生就业观念多元化的影响,对部分应届生而言,如何顺利度过这“最难就业季”仍然是个难题。“史上最难就业季”来临
教育部(微博)此前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刷新纪录。
在大学毕业生数量最多的一年,又逢宏观经济低于预期增长和计划招聘岗位数的下降: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今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接近15%。
矛盾之下,今年的应届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记者近日在苏南人力资源市场举行的综合招聘会上发现,前来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纷纷感叹“压力山大”。
苏南人力资源市场招聘部负责人分析认为,今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达到53.2万人,总量有所增加,而今年企业对应届生计划招聘岗位数的下降更加剧了他们求职的难度“本来毕业生在整个招聘市场上就不是被需求的大头,而今年进高校招聘的企业数量是下降的,对应届毕业生需求也随之下降。”
上海地区的应届生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据上海市教委统计,截至5月10日,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率为44.4%,比2012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研究生、本科生的签约率比2012年同期分别下降约2%和4%。在毕业生中,本科生、特别是市属高校的本科生就业不理想的情况比较突出。
除了屡次碰壁的求职者,还将有一部分原本满怀希望的大学毕业生“梦碎在5月”。据介绍,目前国内高校研究生招生一般实行差额复试制度,复试人数与录取人数比例一般为1.2:1,5月研究生录取结果公布后,将有近20%的考研(微博)复试生落榜。此外,一些事业单位、知名企业、地方公务员等也将在5月实习期满后“刷掉一部分人”,它们的实习录取比一般为2:1,甚至3:1,竞争激烈。
矛盾
应届生就业面临三重压力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是由于面临着经济放缓、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结构性矛盾突出的三重压力。
一方面,在总的劳动力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当前国内外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导致部分行业就业需求下降,用人单位“不招人、少招人”的趋势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不少困难。
而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逐年增多,且这种情形有可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存在。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之后,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一直持续增长,2009年就已突破了600万人大关,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30%,而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到2020年将提高到40%。不仅如此,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问题长期存在,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市场需求也还有差距。
苏南人力资源市场举行的综合招聘会上,今年读研二的江苏大学研究生朱程程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自己研究生学的是经管类的文科专业,但文科专业似乎不太好就业,为了找一个薪水较高的工作,他不得已拿出了自己本科时的理工科土木类专业来应聘,而他的理想工作是找到一个土木和经管两个专业相结合的岗位。
资料显示,目前大约1/3的毕业生在从事与其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不到3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桂桢说,高校专业设置和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还有差距。工科、理科学生供不应求,而文科、长线专业学生的就业却比较困难。上海市教委学生处处长汪歙萍也介绍称,在总数为17.8万的2013年上海高校毕业生中,约10万人希望在上海就业,其中有5万名毕业生已经签署协议。而统计显示,用人单位在上海的岗位需求数超过15万个。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期望值的不匹配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签约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毕业生自主意识增强、就业观念多元化等因素对就业的影响正越来越明显。兰州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苏程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今年“90后”已经成为就业舞台主角,他们的就业观与“70后”“80后”相比有明显变化,更看重性价比高的工作,关注企业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企业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倾向选择有较舒适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的工作,不愿选择没节假日、经常加班、四处奔波的工作。
这一点在兰州交大本科毕业生到工程施工企业就业的人数变化上体现出来:兰州交大近两年毕业生到工程施工企业就业比例已经从2010年的23%减至2012年的13%。今年的比例预计会更低,大约仅有10%。
“70后”“80后”毕业生就业时,还愿意为了施工企业的“铁饭碗”暂时忍受艰苦的野外工作条件,但“90后”毕业生求职时对工作环境和晋升机会要求更高。“类似施工企业的一些单位远离城市,工作流动性大,上升通道相对较窄,不受‘90后’毕业生青睐。”苏程说,一些工程施工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反馈显示,五六年前,企业人才的流失率仅为5%左右,但在去年达到了15%。
措施
营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
应对“史上最难就业季”,专家认为,政府、用人单位、高校都该有所作为,通过一些针对性措施,促进就业公平。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一部分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政策扶持。最主要的措施包括完善相关的政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就业需求;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服务,开展一些专项的招聘活动,组织用人单位到高校开展专项招聘活动,提供有效的就业需求信息,使高校毕业生获得比较充足的就业信息。
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已经为促进应届生就业推出了优惠政策。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处长黄建荣介绍,为有效放大小微企业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江苏省已经正式出台关于落实小型微型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扶持政策,明确对小微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给予培训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与此同时,专家建议,高等院校也该为待业毕业生提供更多支持,在档案保管、生存支持、就业资源共享等方面给予方便,并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从容奔赴毕业季。
此外,就业压力之下,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至关重要。专家建议,各方应在摒弃学校、性别、户籍、年龄等就业歧视、消除暗箱操作等方面做出努力。
教育部办公厅此前发布了《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其中第五条专门提到要严禁就业歧视,提出了包括“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
在内的“三个严禁”,“切实营造公平就业环境”。www.xiexiebang.com而北京,广州等地规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命题人员要签订保密协议,面试必须全程录像,保证面试的公开公平。记者李唐宁刘巍巍仇逸张文静郑天阳方问禹黄浩苑北京江苏上海甘肃天津广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