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难就业年 四大报考热门专业就业大调查(★)

时间:2019-05-12 14:0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史上最难就业年 四大报考热门专业就业大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史上最难就业年 四大报考热门专业就业大调查》。

第一篇:史上最难就业年 四大报考热门专业就业大调查

史上最难就业年 四大报考热门专业就业大调查

“史上最难就业年”来袭,在广东求职的70万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日前,中国美术高考网从广东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获悉,截至5月24日,全省高校毕业生签 约率已达63.96%,这比5月6日52.4%的签约率飙升11.56%,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随着毕业日期的临近,毕业生心态有所改变,认为“该出 手时就出手”,找到合适的“婆家”就签了,多数人不再“骑驴找马”。

今年,全国毕业生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的699万人,同时受宏观经济 不景气影响,今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接近15%,这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根据麦可思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 告显示,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 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点。目前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

为了了解广州各高校的真实就业情况,本报记者自6月份以来启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大调查项目,对广州六所高校(中山大学、暨南 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8个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深入走访调查,以期还原今年毕业生找工作的现状。在采访中,这些被调查的学生普遍表示,今年找工作确实比以往更难了,主要体现在企业招聘岗位明显减少了,特别是外企,一些企业开放网申的职位比 去年少了一半,今年一些待遇好的国企招聘也减少了,一些学校里的“牛人”拿到的offer也不算太多。

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年”,广东将出台新的刺激毕业生就业的优惠举措。“毕业生就业有困难可以上网求助。”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省教育厅将在广东大学生就业在线网站开辟“助你就业”专 栏,利用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多方资源,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确保每位有意愿就业的学生都“有业可就”。

管理专业:就业前景也还不错

管理学是近年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其中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一直是众多考生青睐的报考方向,当然就业前景也还不错。麦可思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管理学(92.9%)。企业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各有不同,大型企业比较重视管理人员的全局观和协调性,中小型企业比较重视管理人员才能的全面性。管理学类各个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根据本专业的特色,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比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对应位置是中层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对应位置是HR部门,会计学专业的对应位置是金融结算部门,公共管理专业的对应位置是助理、秘书,工程管理专业的对应位置是相应的规划部门;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对应位置是酒店的管理部门。华南农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对薪资要求降低了

主人公:罗同学

就业状况:班级人数30人;读研2人;出国1人;找到工作25人左右。

主要就业方向:公务员、银行、企业等。

罗同学现在已经考上公务员,工作内容与专业相关,薪酬福利待遇中等,他感觉很满意。考公务员是罗同学主要的找工经历,老师让他们背800道题,他当时直呼:“压力山大。”后来才觉得老师是对的,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对于周围同学找工难的氛围,罗同学说确实感受到,校园招聘招人少了,大家对薪资要求都降低了。罗同学认为找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个人能力个人努力很重要!幸运之神喜欢降临最努力的人!”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就业集中在房企、旅行社

主人公:郑同学

就业状况:班上44个人,四五人读研,三四人出国,其余基本找到工作。

主要就业方向:房地产企业、旅行社等。

郑同学已应聘到一家房地产企业,从事酒店管理的相关工作,工资每月3000元多一点,虽然刚开始辛苦一点,她想以后的发展空间会更大。找工作给她的印象是,不停地投简历、网申、面试,很辛苦,但是次数多了就知道面试的一些技巧,渐渐地就熟能生巧了。中山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到机关、银行、企业工作

主人公:陈同学

就业状况:班上总共32人,5人读研,3人出国,约20人找到工作。

主要就业方向:公务员、银行、企业HR等。

陈同学已经被恒大酒店集团录取,从事酒店管理工作。他的待遇令不少同学羡慕,月薪达到了6000元。对于找工作,他的建议是要有针对性地制作简历和投简历,而不是毫无目标地广撒网。

主人公:王同学

就业状况:班上总共50人,有35人已找到工作,有7人出国。

主要就业方向:外企、银行、公务员等。

与班上同学找工作的忙碌状态相比,王同学显得颇为轻松,因为他已经被国外大学录取,准备出国读研了。

不过,他感觉周围同学们确实工作不好找,而且薪酬待遇都很一般。他建议师弟师妹们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不会被取代。

经济专业:文理兼收就业状况严峻

作为文理兼收的经济学专业,在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双重眷顾下,理所应当成了许多学校的热门专业。经济学作为一个大的专业学科,下面还有很多的分支,像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贸易经济、保险、金融工程等专业。近年,普通院校经济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比较严峻,主要原因一是大部分比较理想的职位对学历要求较高,二是经济学虽然课程设置“广”,但存在专业技能不“专”的弊端。因此该专业毕业生在广泛学习的同时,要力争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就业找好突破点。

中山大学金融系:国内国外读研各占50%

主人公:P同学

就业状况:班级大概有140人,60多人找工作,有工作意愿的基本能找到工作;剩下70多人选择读研,国内国外读研各占50%。

主要就业方向:世界500强企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

P同学已经被保送读研,对找工作的艰辛并没有太大感触。不过据身边的同学所说,今年很多他们心仪的岗位都比往年少招人,另外在面试的时候,到处都能遇到研究生。如果不是特别有经验、特别有才华的本科生,很难在研究生里面脱颖而出。很多比较好的工作都要求研究生学历,这也是这么多同学读研的一大原因。P同学认为,找工作,合理定位与脚踏实地最重要的。每个人都说自己找的工作不好,因为找了月薪3000元的,会觉得5000元才是好工作,所谓就业形势严峻,很大程度是因为自己的“不满足”。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没找到工作的主要是定位不准主人公:叶同学

就业状况:班上34人,基本找到工作,还有少数读研和出国。

主要就业方向:银行居多,传媒、酒店管理等等。

叶同学认为国贸专业说得好听点就是比较多元化,说得难听点就是什么都没学精。他的工作已经落实,在某大型课外辅导机构担任教育顾问,主要工作是为报读的学生量身定做各学科的课程辅导安排,平时也会参与机构的宣传推广工作。虽然与所学专业不相关,但是符合他的兴趣。对于福利待遇,他给出了三个字:“靠自己”。班上没有找到工作的,主要是因为自我定位不准,又或者是给自己太多限制例如工作地点等,他觉得刚刚毕业没必要这么挑,也没资格挑。现在的面试根本就不是面试那么简单,简直就是一个选秀PK节目,面试分3个环节,给你各种挑战,让你展示自己,所以没点真材实料还真不行。

暨南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事业单位招人明显减少

主人公:陈同学

就业状况:班级人数62人,读研3人,出国10人左右,2/3的同学找到工作。主要就业方向:银行、外企、外贸公司等。

陈同学目前找到了银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有点相关。他认为今年国贸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是有些难,从周围班级的就业率来看不及以前高,事业单位招收的人数也明显比以前少。对于找工作,陈同学建议,提前定位好自己,有方向是很重要的,找工作前要提前做好各种就业准备,要有坚持不懈、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心态。

华南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就业集中在银行

主人公:郭同学

就业状况:班级人数77人,读研11人,出国7人,50人左右找到工作。

主要就业方向:主要是银行类的工作,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农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其次是会计事务所、投资咨询类的公司及企业。

郭同学已经顺利找到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分行从事银行柜员的工作。这份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试用期间月薪2000元左右,转正之后大概3000元左右(不含绩效),个人对这份工作比较满意。他找工作的途径大部分是通过网申来进行的,在一些招聘网站或者公司的主页上寻找适合自己工作意愿的招聘信息,然后进行有选择性的网申。郭同学曾经有一次参加在暨南大学举办的招聘会,招聘会开始的时间是早上9时,虽然他们8时就去到了暨南大学,但还是已经人满为患了,招聘会的现场排起了长队。不知不觉到了中午12时,但还有很长的队伍。

更悲剧的事发生了,现场工作人员通知大家:由于时间有限,今天的面试就到此结束。这让等待了一个上午的求职者情只得无功而返,而他,也是悲剧者之一。

关于史上最难就业年这一说法,郭同学个人体会并不是如此,因为身边的同学至少是本专业的同学就业情况还算可以,这也凸显出了“结构性就业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贸专业:靠求职小组突围

主人公:陈同学

就业状况:班上55个人,七八人出国,没找到工作的只有一二人。

主要就业方向:银行居多,地产、外贸等。

陈同学说,这一年找工确实不容易,不过她的专业偏向实操型,相对会好些。在找工作过程中,她们听从师姐建议,4~6个人组成一个求职小组,各自收集招聘信息,大家资源共享,大家还会分享自己的网申感受,交流面试经验,同时模拟面试场景提前做好准备。至于这个小组的成员会不会产生利益冲突,陈同学说,组队也有技巧,一般室友组队不好,小组里的成员一般找工作会各有侧重,比如有的侧重银行,有的侧重快消等企业。

目前,她已经成功被安利录用,做管理培训生。陈同学认为,国贸专业就业领域非常广,但同时也有劣势,因此,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专业优势,而且采用商业案例教学法,令学生就业更有竞争力。

中文专业:“万金油专业”今年工作挺好找

调查发现,被称为“万金油专业”的中文专业今年工作还挺好找的,特别是男生,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中文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也两极分化,优秀的学生通常都具有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以及较广博的文史哲知识基础。这类毕业生多选择各级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出版单位、各级教学和科研单位、各类企事业单位等,能力普通的学生也能够从事文秘、文案等职业。但总体来看就业选择余地大,范围广。

但是由于中文专业技术性不强,很多文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起点不高,有较大的可替代性。因此建议学生,不妨在大学期间选修经济学、法学、艺术学、政治学等等作为第二专业,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这样在求职中也会加分不少。中山大学中文系:大部分找到工作

主人公:Jason

就业状况:班级人数136人,保研、考研40人左右,出国留学12人,其余大部分找到工作。

主要就业方向:媒体居多。

Jason原本在一所互联网公司做网站编辑工作,现在又在长沙的某媒体同样做编辑工作。毕业季时拿到了6个offer,全是媒体,大体方向都是和文字工作有关的,两家的工资待遇都在4000元左右,Jason表示挺满意。

Jason认为今年确实是“最难就业年”。“中文男”向来是很抢手的,去年师兄基本上都很顺利地找到工作,今年到目前为止还有约30%的男生没找到。Jason认为,对于大多数文史哲专业的同学来说,除非去做相关专业的老师,否则大学学到的东西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是很少的,所以实习经历、课外相关知识、学校的学生会、社团经历的储备远远比成绩重要。

“明确目标,并读一些与自我目标相关的书籍,累计一些比较成熟的观点,并在面试和笔试的时候展示出来,才能表现出自己的无可取代性!”

华南农业大学中文系:媒体、文员居多

主人公:陈成就业状况:班级人数30人,读研5人,出国2人,找到工作20人。

主要就业方向:编辑、文员、记者等。

陈成现在已经顺利找到一份在中国邮政江门分公司的工作,工作内容与自己专业还算相关,自身还挺满意公司提供的薪酬福利与工作环境。之前他还去过一些培训机构参加面试,感觉并不难,后来也顺利进入中国邮政,所以对找工作的艰辛并没有太大感受。陈同学认为,找工作之前要多学习、多体验社会。找工时简历要做得好点,要吸引面试官的注意力。文科生知识面要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汉语言专业涉外文化管理班:应聘小企业的居多

主人公:韩同学

就业状况:班上48人,12人已经签了三方协议,3人出国,读研十几人。

主要就业方向:广告公司、媒体、公务员等。

韩同学就读的方向是涉外文化管理,现在在一家广告公司负责文案策划等工作。她之前也有拿到其他offer,但她本人喜欢广告公司、媒体的工作,对策划也很感兴趣。于是她选择了现在这份工作。她感觉今年找工作竞争非常激烈,一些热门招聘企业前排长龙,一天只能投递2份简历,效率非常低。以往师兄师姐去一些国企事业单位较多,但今年同学应聘小企业的居多。

韩同学建议师弟师妹在学习期间要尝试多实习,特别是申请名企实习生,这样可以为简历增光添彩。她本人大四上学期就在一家公关公司实习做策划,了解到这行非常需要新鲜血液的加入为企业提供新想法、新创意。

新闻专业:需要跨媒体人才

最近一段时间,接连有几条新闻令记者这个职业从无冕之王跌下神坛,先是2013年出炉的美国职业预测报告显示,报社记者获评全美最差工作;接着在某省高考志愿现场,在采访现场上,记者奉劝一位学生别填报新闻专业;而一篇《不干苦逼的媒体,我去干公关了》的文章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各类媒体朋友圈中,并被冠以“含泪推荐”、“泣血推荐”等修饰语。干新闻行业真的那么苦逼吗?其实,就就业前景而言,新闻人才的需求始终不会减少,但如今最急需的是既懂传统媒体,又懂新媒体的跨媒体人才。

暨南大学新闻专业:找工作与个人能力有关

主人公:小红

就业状况:班上62人,10人读研,10人出国,其余基本都找到工作。

主要就业方向:外企、机关、事业单位、媒体等。

小红已经找到了一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从事文字工作,这家单位的福利待遇还不错。她觉得自己找工作还是挺顺利的,就是要多跑招聘会,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于“史上最难就业年”,小红认为还是跟学生的个人能力有关。

华南理工大学广告学:基本都找到工作

主人公:陈同学

就业状况:班上34人,读研4人,出国2人,其余基本都找到工作了。

主要就业方向:游戏公司、银行、报社、网编等。

陈同学目前在报社做财经记者,对此,他很满意。

找工作时,他倾向于找文字类的工作岗位,包括记者、编辑、文案策划之类,他感觉今年工作是比较难找,不过还是看个人能力,还是有很多人一下子就找到了工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专业:找到工作的不到一半

主人公:王同学

就业状况:班上49人中读研6~7人,找到工作的不到一半。

主要就业方向:银行、纸媒、电视媒体、公关公司、培训机构、公务员等。

王同学现在已经在广州找到一份教育培训行业的工作,虽然与专业不相关,但她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对薪酬和环境也比较满意。王同学认为一些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主要原因是定位不准确,有选择困难症,其实她觉得每一次面试都是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要好好把握。

对师弟师妹们,她的建议是:不要等到大四才迈出校园,接触社会,越早明确自己的方向越好。

华南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就业集中在互联网和广告业

主人公:KK

就业状况:班级48人中读研加出国不超过5人,其余基本上都找到工作。

主要就业方向:小部分当公务员和去事业单位,大部分集中在互联网和广告业。

KK已在一份报纸媒体工作,与他专业所学相关性很强,对此,他表示很满意。去年年底,KK向一家家具行业报纸投了简历,后来通知去东莞面试,与他和一起面试的约有20个人。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家所谓家具行业的报纸,就是给家具企业打广告和写软文的。KK表示,今年大部分同学还是能找到工作的,但待遇都不是很好,很多人拿着两千多三千的工资,在广州过得很差,但依然选择留在大城市,在蜗居中奋斗。

第二篇:“史上最难就业季”

“史上最难就业季”

5月6日,重庆举办首届“2013年普通高校毕业女大学生专场双选会”,现场80家企业提供三千多个就业岗位,进一步拓宽高校女毕业生就业渠道。

“要找一家理想的单位不容易。”江苏科技大学应届生沈某说,离校日期一天天临近,工作还没有落实,心里有点急。在网上,她投出的20多份简历有一半石沉大海。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应届毕业生李启明是在求职大军中“背水一战”的一员:“从去年9月找到现在也没确定下家,5月已经是就业周期的尾声了,像样的企业都已招聘完毕,连补招都结束了,国家公务员(微博)、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也几乎尘埃落定,还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只能寻找最后的机会。”

步入5月,2012-2013高校毕业生求职周期已逐渐走向尾声,但《经济参考报》记者多方调研发现,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经济增长放缓限制,加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和毕业生就业观念多元化的影响,对部分应届生而言,如何顺利度过这“最难就业季”仍然是个难题。“史上最难就业季”来临

教育部(微博)此前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刷新纪录。

在大学毕业生数量最多的一年,又逢宏观经济低于预期增长和计划招聘岗位数的下降: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今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接近15%。

矛盾之下,今年的应届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记者近日在苏南人力资源市场举行的综合招聘会上发现,前来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纷纷感叹“压力山大”。

苏南人力资源市场招聘部负责人分析认为,今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达到53.2万人,总量有所增加,而今年企业对应届生计划招聘岗位数的下降更加剧了他们求职的难度“本来毕业生在整个招聘市场上就不是被需求的大头,而今年进高校招聘的企业数量是下降的,对应届毕业生需求也随之下降。”

上海地区的应届生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据上海市教委统计,截至5月10日,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率为44.4%,比2012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研究生、本科生的签约率比2012年同期分别下降约2%和4%。在毕业生中,本科生、特别是市属高校的本科生就业不理想的情况比较突出。

除了屡次碰壁的求职者,还将有一部分原本满怀希望的大学毕业生“梦碎在5月”。据介绍,目前国内高校研究生招生一般实行差额复试制度,复试人数与录取人数比例一般为1.2:1,5月研究生录取结果公布后,将有近20%的考研(微博)复试生落榜。此外,一些事业单位、知名企业、地方公务员等也将在5月实习期满后“刷掉一部分人”,它们的实习录取比一般为2:1,甚至3:1,竞争激烈。

矛盾

应届生就业面临三重压力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是由于面临着经济放缓、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结构性矛盾突出的三重压力。

一方面,在总的劳动力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当前国内外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导致部分行业就业需求下降,用人单位“不招人、少招人”的趋势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不少困难。

而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逐年增多,且这种情形有可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存在。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之后,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一直持续增长,2009年就已突破了600万人大关,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30%,而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到2020年将提高到40%。不仅如此,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问题长期存在,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市场需求也还有差距。

苏南人力资源市场举行的综合招聘会上,今年读研二的江苏大学研究生朱程程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自己研究生学的是经管类的文科专业,但文科专业似乎不太好就业,为了找一个薪水较高的工作,他不得已拿出了自己本科时的理工科土木类专业来应聘,而他的理想工作是找到一个土木和经管两个专业相结合的岗位。

资料显示,目前大约1/3的毕业生在从事与其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不到3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桂桢说,高校专业设置和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还有差距。工科、理科学生供不应求,而文科、长线专业学生的就业却比较困难。上海市教委学生处处长汪歙萍也介绍称,在总数为17.8万的2013年上海高校毕业生中,约10万人希望在上海就业,其中有5万名毕业生已经签署协议。而统计显示,用人单位在上海的岗位需求数超过15万个。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期望值的不匹配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签约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毕业生自主意识增强、就业观念多元化等因素对就业的影响正越来越明显。兰州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苏程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今年“90后”已经成为就业舞台主角,他们的就业观与“70后”“80后”相比有明显变化,更看重性价比高的工作,关注企业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企业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倾向选择有较舒适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的工作,不愿选择没节假日、经常加班、四处奔波的工作。

这一点在兰州交大本科毕业生到工程施工企业就业的人数变化上体现出来:兰州交大近两年毕业生到工程施工企业就业比例已经从2010年的23%减至2012年的13%。今年的比例预计会更低,大约仅有10%。

“70后”“80后”毕业生就业时,还愿意为了施工企业的“铁饭碗”暂时忍受艰苦的野外工作条件,但“90后”毕业生求职时对工作环境和晋升机会要求更高。“类似施工企业的一些单位远离城市,工作流动性大,上升通道相对较窄,不受‘90后’毕业生青睐。”苏程说,一些工程施工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反馈显示,五六年前,企业人才的流失率仅为5%左右,但在去年达到了15%。

措施

营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

应对“史上最难就业季”,专家认为,政府、用人单位、高校都该有所作为,通过一些针对性措施,促进就业公平。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一部分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政策扶持。最主要的措施包括完善相关的政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就业需求;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服务,开展一些专项的招聘活动,组织用人单位到高校开展专项招聘活动,提供有效的就业需求信息,使高校毕业生获得比较充足的就业信息。

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已经为促进应届生就业推出了优惠政策。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处长黄建荣介绍,为有效放大小微企业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江苏省已经正式出台关于落实小型微型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扶持政策,明确对小微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给予培训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与此同时,专家建议,高等院校也该为待业毕业生提供更多支持,在档案保管、生存支持、就业资源共享等方面给予方便,并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从容奔赴毕业季。

此外,就业压力之下,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至关重要。专家建议,各方应在摒弃学校、性别、户籍、年龄等就业歧视、消除暗箱操作等方面做出努力。

教育部办公厅此前发布了《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其中第五条专门提到要严禁就业歧视,提出了包括“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

在内的“三个严禁”,“切实营造公平就业环境”。www.xiexiebang.com而北京,广州等地规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命题人员要签订保密协议,面试必须全程录像,保证面试的公开公平。记者李唐宁刘巍巍仇逸张文静郑天阳方问禹黄浩苑北京江苏上海甘肃天津广州报道

第三篇:史上最难就业季

史上最难就业季

699万!这是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由于就业形势严峻,这个夏天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大大小小的招聘会现场,有不少2013届的应届毕业生,对于2013年的求职状况,他们异口同声地表示:感觉今年工作特别难找!而一份来自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届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该机构从2012年12月12日开始到2013年1月11日结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因此,2013年在网络上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史上最难就业季”有多难?

1、毕业人数

2013年高校毕业生699万,比去年整整多出19万的699万名大学毕业生数量不仅让形势更加严峻,也让“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求职季奔波的无奈感叹。

2、签约率

根据知名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跟踪调查,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企业用人规模缩减,2013届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被调查的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本科生不足四成 硕士生不足三成,有实习或工作经历者签约率较高。

3、薪酬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企业提供的薪酬平均涨幅约为5%-10%,大专学历起薪在2200-3000元之间;本科学历起薪在2800-4000元之间;研究生以上学历起薪在5000-10000元之间。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被一提再提,而且似乎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那就业难的原因到底在哪里?从这些原因背后我们要做哪些反思?

1、宏观

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好,既与经济形势有关,也与大学生总量增加有关,更与经济结构对高等教育劳动者吸纳能力不足密不可分。自从2008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中国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减少对就业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还有不断增加的大学生总量也有很大的影响,从1999年到2008年,我国大学招生规模从108万增至599万,再到2013年的高峰699万,年均增长为18.7%。但同期的报考大学适龄人数从1999年低谷的1940万增至2008年高峰的2730万,年均增长只有

3.6%,“扩招的速度远远快于适龄人口的增长速度”,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数量过多的局面。还有一部分宏观上的影响就是现在的经济结构对高等教育劳动者的需求过剩,就是企业的管理者差不多达到饱和状态,而一些体力劳动者需求则是供不应。

2、大学生

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1)多数求职者对于自己求职方向并不明确,很多大学生不知道自己走上社会能干什么呢?(2)大学生自己本身的综合素质还没有达到社会环境的要求;

(3)还有些大学生对求职的期望过高,很多企业的薪酬待遇达不到自身的要求而放弃很多机会。

3、企业

企业用人现在流行“快餐文化”:宁愿去挖人 也不愿用应届生。因为对于很多应届毕业生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企业用两三年的时间去培养了自己需要的人才之后,很多人会选择跳槽,这对企业有很大的损失和伤害,所以就有很多企业不愿意去招聘应届毕业生。还有就是现在经济的不景气,而用人成本的上涨,对用人的要求原则基本上就是少而精,让很多企业找不到能力强的合适人才。

4、对接

专业对接性差也是主要原因。大学生的供给不太符合市场需要,目前大学专业的设置跟市场需求对不上。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道又有哪些?

面对这699万,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题,大学生如何实现逆市突围?面对这些问题,政策上、大学生本身、学校、社会又需要做哪些努力?

1、政策

当前,2013年高校毕业生正处于求职择业的关键时期,教育部近日发出《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反对就业歧视,要做到“三个严禁”: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通知》还要求,确保招聘活动场次和岗位数量进一步增长。要努力开辟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的新渠道。各高校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调动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方式,为毕业生举办优质高效的招聘

活动。对尚未就业的少数民族毕业生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各地各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场招聘活动。要不断创新信息服务方式,充分运用“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及就业网、微博、手机短信等新型传播手段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切实降低毕业生求职成本。还有通过举办培训,发放小额贷款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来增加大学生的毕业出路。国家要掌控好经济的发展,保持经济的高速平稳发展。

2、大学生

如何破解就业难?我认为,首先,大学生要先好好学习,在学校里掌握好过硬的专业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然后,大学生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就业观念,能够更加放开眼界、迈开脚步,到更大的地域范围、行业范围和单位性质范围放飞梦想。最后,要学会有一定的忠诚度,不要随意跳槽,变动工作。

3、学校

首先,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必须着力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让大学办出个性和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再者,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

4、社会

社会各方面要真正关心大学毕业生的发展、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想法,引导和激励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是简单拿一些帽子去往大学毕业生身上扣,期待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就业更加宽容。

第四篇:最难就业年

最难就业年:低端供过于求 中高端人才炙手可热 转眼间,被称作“最难就业年”的2013年已过半,人才市场到底如何?昨日,作为广州地区人才交流主渠道的南方人才市场发布了今年上半年人才供求情况分析报告。中国联通114招聘报告显示,招聘求职的人员数量双双下降,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求职竞争激烈程度有所减轻,整体就业压力有所缓和。总体而言,上半年人才市场“招聘难”与“求职难”现象仍并存,低端人才供过于求、中高端人才炙手可热几成所有行业存在现象。而从大学生就业看来,虽招聘岗位有所缩减,但薪酬水平出现5%至10%的提升,其中本科学历起薪在2800元至4000元之间。

现象1 市场供需双双下降

从供求整体情况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南方人才市场的现场招聘和网络招聘两大平台供需双方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今年上半年,中国联通114招聘共举办现场招聘会159场,同去年同期相比减少4%;进场招聘企业2.45万家次,较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达15.8%;企业招聘职位数53.8万个,同比下降9%;求职人数共35.4万人次,同比下降14.3%。网络招聘方面,通过南方人才网新增及更新的企业共20587家次,较去年同期下降21%;新增及更新的需求职位数137.7万个,降幅达17%。

虽然外界形容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南方人才市场方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求人倍率为1.52,较去年的1.44略有增加。一般来说,求人倍率数字越大,越是容易找工作;求人倍率数字越小,越是不容易找工作,显示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激烈。由此可见,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求人倍率显示求职竞争激烈程度有所减轻,整体的就业压力也有所缓和。值得提及的是,从上半年招聘企业的性质看来,非公有制企业依然是招贤纳才大户,私营企业招聘需求旺盛。通过南方人才市场现场招聘的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占总数超过90%。排名第一的是私营企业,占所有企业总数的88.71%。

现象2企业留才难招聘也难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人才市场“招聘难”与“求职难”现象并存,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从人才需求情况来看,中国联通114招聘在中小企业最紧缺的人才主要是高级研发人员、高级技工和普通操作工。南方人才市场也注意到,在2013年一季度从人才市场招聘人才的用人单位中,有近40%的用人单位在二季度有相同的招聘需求。

这一现象表明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用人单位招聘人才和劳动者求职都更加谨慎,招聘周期正在被不断拉长,同时也说明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留才难”和“招聘难”正成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的新挑战。

企业为何遭遇“招聘难”?报告给出了回答。一方面,近年来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升,企业人才流失现象日益加剧,企业需要不断地补充人才,虽然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中小企业本身知名度不高、工资福利也不十分诱人,在人才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招聘难”现象尤其严重。

现象3

毕业生岗位少了 薪酬涨了

此前,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测算,广州今年应届毕业生加上往届未就业的本市大学生和外地来穗求职大学生,预计年内的求职人数将接近30万人,较去年同期的25万约增加20%。单从数据上看,毕业生搵工可谓“压力山大”。

实际情况如何?据南方人才市场统计,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企业招聘岗位有所缩减,但薪酬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去年1至6月,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通过现场招聘会、就业见习匹配会和网络招聘会等多种形式共为广州市高校毕业生提供了近2万就业岗位。从当年的招聘应届毕业生的企业来看,对学历要求最多的是大专(40.9%),其次是本科(30.16%)。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企业提供的薪酬平均涨幅约为5%至10%,大专学历起薪在2200元至3000元之间;本科学历起薪在2800元至4000元之间;研究生以上学历起薪在5000元至10000元之间,各学历层次起薪水平差距比较明显。

据分析,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较为明显的特点,即一方面随着上半年经济增速放缓,就业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减少了一些招聘的岗位,提供的招聘职位有所减少,另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比较高,尤其对就业单位、薪酬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

现象4低端人才供过于求

中高端人才炙手可热

上半年哪些行业求贤若渴?报告分析,从行业需求看来,市场营销、互联网及其相关行业招聘需求最为旺盛,招聘频率也颇高。从行业招聘需求看来,市场营销、计算机/互联网/电子商务、机械/制造业位列行业需求前三甲。

报告指出,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深入,计算机/互联网/电子商务人才行业越来越得到传统企业和客户的认可,从招聘机构看,需要电子商务类人才的行业不仅限于专业的行业网站,传统行业如传媒、教育、旅游、金融、电信甚至制造等行业也成为电子商务人才就业的大户,从网上卖电脑到网上卖汽车,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传统行业的重要采购和销售渠道。

机械/制造业的招聘呈现小幅上涨态势,较去年同期上涨4%。其中,作为全面管理生产、控制质量和成本、配合产品工艺改进的生产管理人才需求涨幅较大,大受企业追捧。

相对于需求旺盛的行业,往年颇受关注的房地产业今年人才流动较为频繁。上半年,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在持续的强力调控下放缓了扩张的步伐。就在楼市进入淡季,不少地产管理高层开始寻找更好的东家,以保证顺利过渡,行业人才市场也呈现出中高级人才跳槽频繁、低端人才转行等现象。

报告称,不论是市场营销、计算机/互联网/电子商务,还是房地产,几乎所有行业呈现出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低端人才供过于求,而中高端人才炙手可热。因此,生产制造类、服务类等一线岗位的中低端人才以及研发、管理、营销等岗位的高层次人才仍将是下半年需求重点。

“应聘者对薪水要求过高”成招工难主因

南方日报讯(记者/彭文蕊 实习生/蔡芬)在一项针对600家企业的抽样调查中,去年四季度有54.6%的企业反映招聘“比较困难”,且有85.7%的企业认为“应聘者对薪水要求过高”是招工难的主要原因。近日,市社科院发布《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13)》,其中《2012年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调查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去年广州区域人力资源市场供需面临总量减少、结构性不均衡等显著特征。

每10个求职者有14.8个岗位

报告显示,去年,广州市求人倍率,即市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为1.48,也就是说,每10个求职者,有14.8个岗位可供挑选。

从绝对总量看,进场登记招聘和求职总量双双进入下行态势,市场供需不旺;从增减幅度看,进场求职跌幅是岗位需求跌幅的一倍有余,人力资源供给乏力,导致求人倍率逆势上扬。

从行业用工需求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依然位列行业用工需求的前三位。

2012年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紧缺岗位前十位分别是,营业人员、部门经理及管理人员、治安保卫人员、餐厅服务员、机械冷加工工、行政事务人员、机械热加工工、饭店服务人员、电信业务人员、环境卫生人员。

七成企业遇招聘难

报告对600家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从企业招聘意愿看,2012年第四季度,近七成(69.5%)企业反映招聘难。从招工难的主要原因看,反映“应聘者对薪水要求过高“的企业占85.7%,反映“缺乏所需工种人才”的企业占62.2%,随后便是“工种人数不能满足需求(39.3%)”、“招聘信息发布渠道少”(20.7%)和“缺乏相应的从业资格”(18.1%)为企业招工难的主要原因。

报告指出,从2012年南方人才市场人才供需情况看,企业对大专学历需求占职位总量的51.85%,其次是高中和本科,需求占总量的比重依次为35.9%和11.79%,要求硕士以上学历仅占0.5%。

第五篇:史上最难就业年,又谈“拼爹”

0

史上最难就业年,又谈“拼爹”

又是一年毕业季。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由此今年也被很多人戏称“史上最难就业年”。不幸的是我也是今年的毕业季受苦受难同胞中的一员,作为应届毕业生,为了逃避巨大的就业压力,不幸中的万幸,我提前通过高支队协管员的招聘,成为高支队一名协管员,也算是临时就业成功。从今年年初实习期到6月毕业后,经过跟好友同学们的交谈中了解到同学好友中少数人南下广东进工厂、部分人在长沙或家乡找一份勉强维持生计的临时工作、部分人投身公考队伍、还有少数人找不到工作呆在家中,只有极少数我们口中的“二代”,家中父母早就安排好了一切,丝毫无压力。还谈到一毕业就面临的“就业难”、“高房价”、“裸婚”等现实难题,隐隐感觉到他们似乎多了些牢骚。牢骚中无非这几个观点:一是“出身论”:“出生决定出路”、“拼搏不如拼爹”;二是“读书无用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对于我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家中父母养育我二十余载,并供我读完大学,已实属不易。我没有“拼爹”的资本,也不想用简单的家庭不如别人而自暴自弃,别人家里有条件,并能充分利用也无可厚非,正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子女花父母的钱,父母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帮助子女发展,在哪个国家都合乎情理。但俗话说,“坐吃山空,立吃地陷。”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易于懈怠,如果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一旦失去了荫庇,“其亡也忽焉”。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道理就在此。“打铁还需自身硬”,通过奋斗,才能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且我相信我能通过自己之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小康生活。

青春,本该是热血拼搏、永不服输的,所谓“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年轻是冲锋陷阵的资本。我虽没有特别远大高尚的理想,我只有某一个时间段的简单的目标。高考结束后,我以21分的差距无缘二本,差20分以内可以补录医科类二本的机会也与我失之交臂,当我看到三本昂贵的学费考虑到家庭实际情况,并结合自己的兴趣,我选择了读一个学费不多的专科,最终来到了湖南警察学院。大学三年,在警院非公安专业的专科生在同学口中用俗语形容就是后娘养的,既然选择了这专业我别无他法,不求学业上有多大成就,我只给自己定下几个目标:散打技能健身、入党、拿驾照、广交友。经过在学校两年半的时间里我通过参加学院散打队,也学到了非公安专业接触较少的散打技能;通过参加学生会表现突出、学习成绩优良等一系列因素顺利的成为为数不多的预备党员之一;驾照自然是顺利拿到,并在实习期前顺利就业,算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就业后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一个:在2014年年底前,考上公务员。为了这个目标,我参加了2013年国考与省考,并在省考中有幸通过笔试进入面试,面试前夕,听到最多的就是你家里有没有关系,不然你面试就悬了,换句话说就是面试是要靠“拼爹”的。但真正经历了面试才知道,公务员面试是公平、公正的,我这次的没入围也是我自己修为不够,答题失误所致,一个好爸爸可能让你接受好的培训班,但最终还是靠你自己去提高各方面能力,纯粹的用关系走后门还是趁早放弃这一思想。

结合自身经历,我不否认有个好爸爸的同龄人是比我们走的路要顺利,没有一个富爸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此为借口,丢了拼搏的勇气和斗志。“如果总认为别人抓住机会,是因为他有什么社会关系,是因为世道太黑暗,那么我这辈子肯定不可能坐在这里。”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如是说。总有年轻人抱怨自己没有资本、关系、机遇,却不愿反思自己是否把时间都浪费在看肥皂剧、看小说、刷没有营养的空间与微博、在淘宝“血拼”或者不分昼夜的玩游戏上。“无限风光在险峰”。人生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就必须顶住风吹雨打,忍住腰酸背痛,不断攀登。“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与其对别人拼爹“羡慕嫉妒恨”,不如趁年轻好好奋斗拼搏。莫等青春散场,才后悔来不及、回不去、得不到。

下载史上最难就业年 四大报考热门专业就业大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史上最难就业年 四大报考热门专业就业大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大学生就业史上“最难季”

    “2014年”大学生就业史上“最难季” 2014年高校毕业生多达727万,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加了28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上“老生常谈”的社会问......

    记者观察:什么造成2013就业史上最难

    记者观察:什么造成2013就业史上最难记者观察:是什么造成今年就业“史上最难”? 新华网记者姜春媛 孙博 “我只想要一个机会,能让我积累经验,有成长的空间。”站在人才招聘市场的......

    是谁助推史上最难就业年的形成范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是谁助推史上最难就业年的形成 作者:钱兆成 来源:《甘肃教育》2013年第13期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昔日天之骄子现如今降格为普通劳动者,在年复一年的就业难......

    史上最难就业季 MBA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数十万投资MBA是否真的能让年薪翻倍?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成为每个MBA学员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守住原有的职业目标?如何发展自身的职业? MBA学员容易遭遇的四种职业困惑 困惑一:......

    最难就业季

    最难就业季,大学生该如何选择?据统计,2009年中国内地有610万的应届毕业生将走向社会,然而在4年后的2013年,中国内地的应届毕业生达到699万之多,创历史新高,被誉为最难就业季。而......

    最难就业的20大热门专业排行榜

    最难就业的20大热门专业排行榜 1、生物工程:国内甚至名校念到博士都没出路,除非是海龟,还能教书。 但目前是录取分数第一高。每年有众多高分考生满怀希望进去,但实在是浪费啊。......

    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史上最难就业季”(5篇)

    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史上最难就业季”日月如梭,寒来暑往;山回路转,世事沧桑。在事与物的更替中,2013毕业季渐行渐远,但对“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思考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结束。......

    2013届应届毕业生如何应对就业最难年(五篇范文)

    2013应届生如何应对最难就业年 2013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教育部此前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刷新纪录。 同时,行业专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