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城镇建设与管理
浅谈小城镇建设与管理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李忠平
摘要
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是协调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当务之急小城镇建设与管理面临着若干迫切需要解决矛盾,本人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了加强我国小城镇建设与管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
从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角度可以把城市和分解为两个互为相联的子系统城市和农村的联系是必然的,城乡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是客观存在的,两者应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被放在了“五个统筹”的首要位置,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中央还明确提出小城镇作为新时期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既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致富农民的重要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城乡发展;小城镇建设;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一、加强小城镇建设和管理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先生发表的《小城镇大问题》一文中,认为小城的出现可以使城市和广大农村之间布下相互交流的众多“节点”把城乡有机衔接起来,并从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小城镇是发展农村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人口出路的一个大问题。王学仁认为,“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的连接体和中转站”,“发展小城镇,可以使城乡之间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双向互动的经济关系,实现城镇与农村产业相互衔接、经济有效融合的两性互动和一体化发展,最终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功效”。小城镇在协调城乡发展中的作用,概括如下:
1、小城镇是城乡交流的平台。小城镇的发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开启了城乡交融的大门。具体体现在:小城镇是城乡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信息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对农村的制约尤为突出,在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民无法全面及时地得到市场信息,必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节奏和农产品的销售,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协作能力相对较强,信息相对灵敏,人才比较集中,是促进城乡信息交流的最好平台;小城镇是城乡市场对接的平台,我国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城市大量工业品积压,农村商品供应品种少,选择余地不大,同时随着城市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对绿色食品、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大,小城镇成为城乡互通和完成市场对接的平台;小城镇是城乡人才流动的平台,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性问题突出,一方面城市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相对过剩,而另一方面农村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同时又滞留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小城镇可以发挥在城乡人力资源的双向流动中的纽带作用,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引导城乡人才有序合理流动。
2、小城镇是深入农村腹地,传播城市文明和辐射农村经济的桥头堡。小城镇向处于广阔农村腹地的农民传播了城市的思想观念、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生活方式等,成为广大农民接触现代城市文明的媒介。小城镇的发展使许多农民的进城愿望变成现实,率先进城的农民以自己抚育文明的生活体验,向“后来者”展示着城市的魅力,为城市化做着无声的宣传。而且小城镇的乡镇在资金方面对农村的“反哺”作用,使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提高,小城镇涉农企业的发展有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3、小城镇的快速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首先,城镇是农村乡镇企业的最佳聚集地,这既可以解决“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侵占耕地、污染环境等问题,又可以资源、环保、规模效益、公共设施等综合优化理想效果,同时小城镇也是未来变动升级
为小城市乃至中大城市的前提。从农业现代化内涵看,小城镇为农业环境现代化提供了空间环境,而空间环境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依托和载体,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其次,从农业产业方面看,小城镇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小城镇发展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迁移并逐步实现“农转非”,这样可以实现农村土地的合理流动和土地集中化、经营的规模化、管理科学化,从而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条件;第三,小城镇发展为农民现代化,即农民知识化、智能化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可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文化、卫生、餐饮、娱乐、信息、保险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为进入小城镇的农民知识化提供各种方便条件,另一方面也对农民实现非农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改变及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快自身现代化步伐。
二、在协调城乡发展中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出现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迅猛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小城镇的建设和管理也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
1、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可能导致“准城市化”现象泛滥,不利于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城乡二元结构,但不利于彻底改变城乡分割的局面,因为这种城市化模式本身隐含着鼓励农民进小城镇,限制农民进大城市的思想,是一种在不彻底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不彻底政策。其实践结果可能使中国的社会结构演变成“农村——小城镇——大城市”这种三元结构,使部分小城镇既不像城市、又不像农村;生活在小城镇的居民既不像市民、又区别于农民,从而使人们担心的“准城市化”现象泛滥。
2、整体规划不强,布局不合理。规划在先,建设发展在后作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的小城镇,必须用成熟的思想指导其建设,以保证小城镇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存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造成城镇布局不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上级政府缺乏正确的指导和科学的管理,城镇干部大多来自农村基层,对城镇建设的不是很熟悉;城镇干部更换频繁,由此带来的短期行为使规划执行丧失了连续性,一方面使得小城镇数量盲目扩张,布局分散,乡乡有镇,另一方面又使得小城镇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
3、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水、电、路、公厕、绿化、农贸市场、学校等公共基础设施必须配套建设,而各种配套性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资金紧缺,许多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长期得不到改善,很多小城镇以马路作市场人车拥挤阻塞严重,有的小城镇尚未安装自来水,人们吃水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些小城镇电力不足,供应不正常,不能满足乡镇企业和居民的用电需要;小城镇普遍缺少文化、娱乐、社交场所;还有不少小城镇缺少公共厕所,垃圾堆放场,乱扔垃圾现象比较普遍。
4、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不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并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土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因而节约土地应该成为城市化道路选择的基本前提。而点多面广的小城镇往往占用大量土地,造成土地的低效率利用,据有的学者估算,这种城市化道路比起正常的城市化道路要付出8倍多的土地代价,乡镇企业职工人均用地比城市职工多3倍以上。从另一方面看,乡镇企业污染严重,且治理能力远不及城市中企业,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管理混乱,改革滞后。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与现行条条块块的管理关系难以理顺,使之在调控引导过程中受到多方挚肘。镇政府对税务、工商、信用社、交通、土管所、城建所、供销社、供电所、派出所、司法所、农口七站等主要部门没有管辖权,只有“义务”因而不能形成集中统一领导。如在土地管理使用方面,体制不顺,思想不解放,对本行政区域外需要用地者有种种限制,将外地人才、资金、技术等拒之门外,制约了土地等许多因素的合理组合。
第二篇: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
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
协调城乡发展步伐
【摘要】协调城乡是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而当前小城镇建设与管理面临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本文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小城镇建设与管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字】城乡发展,小城镇建设,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一、加强小城镇建设和管理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1984年,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先生在对苏南小城镇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发表了《小城镇大问题》一文,认为小城镇的出现可以使城市和广大农村之间布下相互交流的众多“节点”,把城乡有机衔接起来,并从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小城镇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人口出路的一个大问题。王学仁认为,“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的连接体和中转站”,“发展小城镇,可以使城乡之间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双向互动的经济关系,实现城镇与农村产业相互衔接、经济有效融合的两性互动和一体化发展,最终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功效”。小城镇在协调城乡发展中的作用,概括如下:
(一)小城镇是城乡交流的平台。小城镇的发展加强了城乡
之间的联系,开启了城乡交融的大门。具体体现在:小城镇是城乡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信息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对农村的制约尤为突出,在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民无法全面及时地得到市场信息,必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节奏和农产品的销售,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协作能力相对较强,信息相对灵敏,人才比较集中,是促进城乡信息交流的最好平台;小城镇是城乡市场对接的平台,我国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城市大量工业品积压,农村商品供应品种少,选择余地不大,同时随着城市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对绿色食品、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大,小城镇成为城乡互通有无、完成市场对接的平台;小城镇是城乡人才流动的平台,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性问题突出,一方面城市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相对过剩,而另一方面农村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同时又滞留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小城镇可以发挥在城乡人力资源的双向流动中的纽带作用,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引导城乡人才有序合理流动。
(二)小城镇是深入农村腹地,传播城市文明和辐射农村经济的桥头堡。小城镇向处于广阔农村腹地的农民传播了城市的思想观念、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生活方式等,成为广大农民接触现代城市文明的媒介。小城镇的发展使许多农民的进城愿望变成现实,率先进城的农民以自己抚育文明的生活体验,向“后来者”展示着城市的魅力,为城市化做着无声的宣传。而且小城镇的乡镇在资金方面对
农村的“反哺”作用,使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提高,小城镇涉农企业的发展有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二、在协调城乡发展中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出现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迅猛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小城镇的建设和管理也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
(一)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可能导致“准城市化”现象泛滥,不利于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城乡二元结构,但不利于彻底改变城乡分割的局面,因为这种城市化模式本身隐含着鼓励农民进小城镇,限制农民进大城市的思想,是一种在补彻底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不彻底政策。其实践结果可能使中国的社会结构演变成“农村——小城镇——大城市”这种三元结构,使不分小城镇既不像城市、又不像农村;生活在小城镇的居民既不像市民、又区别于农民,从而使人们担心的“准城市化”现象泛滥。
(二)整体规划不强,布局不合理。规划在先,建设发展在后,作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的小城镇,必须用成熟的思想指导其建设,以保证小城镇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存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造成城镇布局不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上级政府缺乏正确的指导和科学的管理;城镇干部大多来自农村基层,对城镇建设的不是很熟悉;
城镇干部更换频繁,由此带来的短期行为使规划执行丧失了连续性,一方面使得小城镇数量盲目扩张,布局分散,乡乡有镇,另一方面又使得小城镇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
三、国外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的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经验。(1)重视规划的作用,美国小城镇规划有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后现尽可能满足人的生活需要;二是充分尊重和发扬当地的生活传统,三是最大限度地绿化和美化环境;四是塑造城镇不同地特点和培育有个性地城镇。同时还要根据建设需要编制详规。(2)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美国小城镇建设资金由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共同承担,联邦政府负责投资建设连接城镇间地高速公路,小城镇的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是由州和小城镇政府负责筹资建设,开发商负责小城镇内社区内的、水电、通讯等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资金。(3)重视环境建设,在美国,环境建设是城镇建设的主要之一,给小城镇提供了一个可持续的环境。
(二)德国的村镇建设经验。德国的村镇建设经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府高度重视村镇改造和建设,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农业用地、保护农产品价格的法规,加强管理机构、管理队伍的建设、完善村镇建设的投资机制,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形成了比较均衡的城镇结构体系;二是优先考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为改造村镇的居住环境,提高村镇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政府十分
注重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社会设施的建设和各种公益事业的健全完善,且这些建设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国家补贴和乡镇的税收;三是注重单体设计与整体景观协调,德国村镇的特点是村落建设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之所以能够如此,主要是靠村镇改造规划和设计地调控作用,德国地村镇建设是建筑设计在统一中寻求特色,在突出特色中满足规
划的统一要求;四是注重环境建设和保护古建筑。
四、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协调城乡发展的对策。作为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的小城镇建设既具有世界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所以我们可以在借鉴世界西方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寻求加强中国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的对策,以促进呈现协调
发展。
一)规划,合理布局是基本前提。要遵循城镇化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抓紧编制统一协调的小城镇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镇规划必须突出科学性,要按照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规律办事,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打破原有陷阵行政区划的限制,在布局上确定好小城镇的性质、功能和基础设施规模,注重实效,使小城镇成为联结农村与城市的纽带和桥梁。小城镇建设规划必须面向“三农”,坚持把“农村化、农村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作为发展目标,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建立完善的规划编制与实施以及监督反馈的管理制度,保证规划的有序进行。同时,小城镇建设规划还需突出重点,注重特色,反对遍地开
花、平衡推进的做法。
二)增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最终目的。可持续发展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正确处理好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和“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坚决淘汰和关闭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通过合理布局规划,协调新城和旧城的关系,保护古建筑,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创造优美、和谐、舒适的城镇环境。
参考文献
[1] 朱启臻,叶齐茂:《小城镇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8.[2] 李文学.建设和谐的新农村[J].农村合作通讯,2006(11).[3] 曹宗敏.新时期小城镇如何发展[J].城市管理,2006(3).[4] 杨守春.新农村建设要做好五篇文章[J].今日浙江,2006(2).
第三篇:小城镇建设与管理
宋家镇小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情况简介
近几年来,我镇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对小城镇进行了科学规划,自2011年建设以来,已初具规模。
一、按照三个定位,高起点建设小城镇。
一是坚持空间定位。我们的城镇面积由原来的2平方公里拓展到6平方公里以上,由现在两纵三横,形成三纵五横的发展主格局,容纳人口1万人以上。
二是坚持产业定位。我镇城镇园区内大型企业3家,服装电子等小加工业20余家,整个园区内可安排3000人就业。有力的提高了小城镇的产业发展规模和潜力。
三是市场定位。按照“小城镇、大战略”的目标,我们采取市场手段强力运作。充分鼓励民间投资,把经营城镇、项目建设与产业富民、工业强镇战略相结合,增强小城镇的综合功能和辐射带动功能。
二、在小城镇管理上,我们重点做了三方面:
一是加强管理,优化环境。由镇政府出资新建了一处垃圾填埋场,购置一辆垃圾清运车,购买80个垃圾箱,每天早7点定时收集生活垃圾,统一外运。清洁队工资由政府和商户两方承担。同时,城管执法中队、派出所、工商等部门采取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二是美化、亮化,提升了城镇形象。去年以来,我们硬化道路3公里,两侧铺设彩砖5万平方米,路灯120盏,新修排水管道4000米。群众健身活动场所一处,新增和改造绿地4万平方米。
三是完善公共服务,提升了城镇凝聚力。目前,我镇小城镇在硬环境建设方面,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条件,修建了一处高标准的幼儿园,健身广场为群众提供了锻炼场所,社区群众自发组织文体活动,每晚在广场舞蹈健身的络绎不绝。
下一阶段,我们一定会振奋精神,少说快干,让城镇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让镇容镇貌越来越新。
第四篇:小城镇建设管理
小城镇建设管理
小城镇建设管理是小城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涉及与小城镇公共社会有关的各种工程建设管理。小城镇建设管理是指各级政府和城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实现城镇规划和城镇建设目标,而对城镇建设所进行的决策、规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服务等的一项综合性活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任务
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任务是与小城镇规划在发展过程中所担当的职责和作用相配合的,其最终目标是保证小城镇的持续发展和满足不断发展的小城镇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1)小城镇规划是小城镇未来发展战略部署,是小城镇发展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是通过日常的管理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由此也保证了小城镇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2)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是小城镇政府对小城镇规划、建设和发展进行干预的手段之一,小城镇规划本身是小城镇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因此,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就是在管理过程中保证各类公共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相互协同,为公共政策实施做出贡献。
(3)小城镇政府是我国对城镇实施综合管理的职能部门之一,因此就需要保证小城镇建设有序、持续的开展,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不受到损害,使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最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任依据与原则
2.1 主要依据
小城镇建设管理工作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政策和法规。小城镇建设管理,实质上就是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依法行政。这就要求城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以党的政策和法规办事,决不允许任何部门和个人无视党的政策和法规,以感情或个人意愿代替党的政策和法规。
2.2 主要原则
(1)目标管理原则
任何管理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目标就是通过管理活动努力争取达到所希望得到的未来状况。如果没有一定的目标,管理就没有方向,这种管理是没有意义的管理。
(2)依法管理的原则
随着城镇的发展,城镇建设管理的分工越来越细,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多,而且由于管理对象隶属的关系不同,条件千差万别,城镇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和矛盾,这就决定了城镇管理具有社会面广、政策性强的特点,因此处理好这些关系与矛盾,就必然要以城镇建设的法规为准绳,依法治城,依法行政。
(3)依靠群众的原则
小城镇建设涉及千家万户,城镇建设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小城镇建设管理者要走出政府大楼,面向公众,引导和发动群众让大家了解国家有关城镇建设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针和重大规划部署,使广大群众主动配合城建部门,做好小城镇建设管理工作。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策略探讨
3.1 行政管理策略
行政方法是自有城镇管理机构以来最为古老的管理方法之一,它是指依靠行政组织,运用行政力量,按照行政方式来管理小城镇规划建设活动的方法。依靠各级行政机关的权威,1 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规定、指令性计划和确定规章制度、法规等方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区划、行政层次来管理规划建设的方法。
3.2 经济管理策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城市文明的进步,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经济方法和手段日益突出,并适用于管理的方方面面。这一方法是指依靠经济组织,运用价格、税收、利息、工资、利润、资金、罚款等经济杠杆和经济合同、经济责任制等,按照客观律的要求对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实行管理与调控,其管理方法的实质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协调处理政府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便为小城镇高效率运行提供经济上的动力和活力。
3.3 法律管理策略
法制化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依法治市不仅成为我国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管理方法,并且己构成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保障小城镇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法制轨道上顺利进行的有力工具。小城镇管理的法律方法就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规定人们在小城镇规划建设活动中的权力与义务,以及违反规定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来管理建设的方法。维护广大市民的根本利益是法律管理方法的出发点,它具有权威性、综合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等特点。
3.4 其他策略
(1)宣传教育
当今城镇特别是小城镇中所出现的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的问题,主要是人们不正确的经济思想和经济行为造成的。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就是端正人们的经济思想和经济行为。所以,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综合效益意识。宣传教育方法,作为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效益的基础管理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指在城镇建设活动中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小城镇建设的方针、政策、法规、城镇规划、建设目标,以教育群众,实现预定的城镇建设目标的一种方法。
(2)技术服务
技术服务法是指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无偿或低收费解决居民在小城镇建设中所遇到的有关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问题的一种技术性方法。在小城镇建设中,技术服务的内容主要有为建房户提供设计图纸,进行概预算、决算、房屋定位放线、找平、施工质量检查、房屋竣工验收以及管理小城镇房产、环境、建设档案等。通过这些技术服务,使小城镇建设达到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结语
小城镇规划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深入研究小城镇建设的相关政策,充分认识小城镇的特征,建设模式,构筑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解决小城镇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保证小城镇规划的合理布局与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人性化执法上取得突破。在城镇管理中以精细化管理求效率,也必须以人性化执法保满意,在严格执法管理与群众满意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才能走出一条和谐城管的路子。目前,我市大部分乡(镇、街办)的城镇管理工作都由居委会负责,少部分乡(镇、街办)成立城关执法队伍。构建执法责任体系,细化岗位职责,明确责任目标,将执法岗位分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两大类,并进一步细化,将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奖惩措施落实到人。要注重制度配套,制定检查措施,实施量化考核奖惩制度。要转变执法理念,换位思考,树立优良的工作作风,推进执法手段的人性化,变管理式执法为服务式执法,做到被动执法向全能服务转变,市容与民生统筹兼顾,在工作中不仅做到有理、有力、还要做到有情有节。
第五篇:小城镇建设及管理工作总结
**镇镇域面积60平方公里,总人口29000人,辖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集镇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2006年被评为长沙市省届魅力乡镇和全市经济发展十快乡镇,2007年又成功创建望城县第一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近年来,我们以融城建镇为方针,以规划先行为原则,以加大投入为关键,以建管并重为措施,充分挖掘内力,不断吸引外力,全镇上
下,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2008年镇党委、政府着力推进我镇城建工作的“三个转变”,即由全力推进政治名镇向经济强镇转变、由建小城镇向建新城区转变、由立足全县向立足全市转变,将城镇建设及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全面实现“建设**新城区,跻身全市十强镇”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就今年的城镇建设及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要点
一、提升城镇形象,加大规划及镇容镇貌的整治力度1、2008年,我镇将开展以“和谐**、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要号召全镇人民行动起来,共同致力于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形成“人人争创和谐**、个个都是文明形象”的良好氛围,努力打造**城镇的新形象。
2、为改变我镇原有老城区的布局杂乱、格局失衡、功能单一的问题,我镇将着手对城镇老区1平方公里进行规划,并作好启动建设的组织准备工作,把旧城改造,新城提质摆上议事日程,努力提升城镇品位。
3、针对我镇集镇“乱丢垃圾”、“乱停乱靠”、“乱摆摊担”的“三乱”现象,我镇将2008年作为“城管建设年”不断加大城镇管理执法力度,强化城镇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城镇管理的长效机制,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顽疾。
4、我镇现有的垃圾站、垃圾池、垃圾箱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发展的生活要求,镇政府将增加部分工作经费,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并加强垃圾清运工作,做到全镇每个垃圾堆放点都能保持清洁,不留卫生死角。将重点加强“一点三线”的管理,即在319国道沿线、谢家湾、张家湾、同心三个重建地增设垃圾桶和新建垃圾池。
二、拓展发展空间,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1、重建地的建设 我镇现有谢家湾、张家湾、同心三个项目重建地,项目拆迁户实行集中统一安置,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我镇积极推进项目重建地建设。今年内我们要加快完成三个重建地的全部基础工程,并尽快完善重建地的生活配套设施,努力打造成为三个“宜居”小区。
2、路网建设 为增强集镇的发展后劲,构筑新的发展平台,我镇在2008年还将启动镇域内三纵一横路网建设,即横二路西线延长线及纵一,纵二,纵三路,筑巢引凤,积极引导项目落户,加快集镇发展步伐。
3、中心学校的建设 为满足日益严竣的生源入学要求,我镇决定在镇中心地段新建一所全县一流的中心小学,预计斥资达2000万元,该项目已申报市“以奖代投”项目。去年底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并已启动三通一平工程,今年将正式启动主体建设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初步计划在9月份入学前投入使用。
三、突出项目攻关,加大项目建设力度
1、加快山水英伦580亩及西片、南片项目的建设,以房产业带动集镇环境的优化、格局的协调和品位的提升,构筑**集镇的新亮点。
2、加快湖南**农产品大市场二期项目的建设,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产业,以商贸流通作为集镇功能拓展的新起点。
3、加快成泰包装、百特瓦厂、帆远机电等工业项目的建设,让精工产业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新看点。
四、经营城镇资源,加大融资力度
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走“外引内聚”多渠道筹集资金的道路,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不断增强集镇的吸附力。把土地推向市场,进行公开拍卖。在城镇资源的利用和经营上,我们将充分发挥城建投的作用,把城建开发公司真正推向市场,利用资源,不断创新机制,谋求新的发展机遇。
(二)集镇管理的意见及对策
集镇管理的重点是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能,加大管理的力度,对集镇范围内的超店门经营,乱倒垃圾,乱摆摊担,乱停乱靠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难点是城镇管理的综合职能难以履行到位,要彻底改变这一现象,一是要在三角坪、**汽车站入口增设电子监控,进行违章抄牌处罚,取缔三轮叭叭车、摩的及非法营运车辆,二是要配套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在各主要路段增建公厕、垃圾站、垃圾池、垃圾箱,三是要增加环卫管理的力量,加强环卫清扫的力度,配置专门的洒水车,垃圾清扫车,垃圾转运车,四是要完善集镇范围内的道路交通设施标识,保障道路畅通及交通安全,五是要加强城管的管理力度,并落实好卫生的“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三)垃圾处理的现状、困难及建议
1、目前的情况
随着经济的